CN210911933U - 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11933U
CN210911933U CN201922114506.6U CN201922114506U CN210911933U CN 210911933 U CN210911933 U CN 210911933U CN 201922114506 U CN201922114506 U CN 201922114506U CN 210911933 U CN210911933 U CN 210911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uspension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ler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45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彬
项昌乐
樊伟
杨海洋
艾田付
刘春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Chongqing Innovation Center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Chongqing Innovation Center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Chongqing Innovation Center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to CN2019221145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11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11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11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它包括:安装于车辆的感知组件、主动悬架控制器以及底盘控制器;感知组件与主动悬架控制器建立信号连接,主动悬架控制器与底盘控制器建立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利用感知组件对对车辆达到前方路面具备平顺性所应保持的自身姿态进行预估,并根据当前车辆姿态补偿路面起伏,主动悬架控制器向底盘控制器发送悬架姿态指令,底盘控制器控制车辆悬架伺服驱动机构带动对应的车轮处车身做不同的适应性运动,实现不同路况下车身与地面基本平行,并针对不同行驶路况调整车身离地高度,保证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提高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主动悬架能够根据汽车的行驶条件闭环控制调节其悬架的刚度及阻尼等参数,令悬架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减振状态以保证汽车平稳顺畅的行驶。现有的大多数主动悬架一般利用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理论设计的LQG控制器作为悬架刚度、阻尼或主动控制力的调节依据,悬架各性能指标权重系数的选择也将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与平顺性。
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复杂的颠簸起伏路面,现有的主动悬架的通过性以及对复杂路面环境的适应性将存在一定缺陷。由于悬架的阻尼调节是有限的,故不能适应于路面特别凹凸的情况。同时,控制器调节仅仅是当车辆驶过复杂路面时,控制器根据路面激励不断调整悬架主动控制力,但是一般控制器调节悬架作动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悬架通过实时路面与控制器调节存在一个时间差,存在调节滞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主动悬架在复杂工况下不能准确调节,甚至会产生更剧烈、更频繁的颠簸,大大降低了车辆乘坐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保证车辆在各种路面行驶时具有较好的平顺性,提高乘客的舒适性,提供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它包括:安装于车辆的感知组件、主动悬架控制器以及底盘控制器;
感知组件与主动悬架控制器建立信号连接,主动悬架控制器与底盘控制器建立信号连接;
感知组件用于获取车辆速度、姿态,以及路面环境信息;
主动悬架控制器根据感知组件获取信息,向底盘控制器发送悬架姿态指令;
底盘控制器根据执行悬架姿态指令,控制车辆的悬架的各个伺服驱动机构对相对应的车轮高度进行独立调节。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利用感知组件对即将驶入的路面进行感知,建立路面三维不平度曲线,主动悬架控制器根据路面不平度曲面计算补偿信息,并结合当前车辆姿态状态,计算得到悬架姿态指令;当车辆行驶至不平路面时,主动悬架控制器向底盘控制器发送悬架姿态指令,底盘控制器控制悬架的各个伺服驱动机构调整各车轮处车身的高度,进而调整整车的姿态,使车辆能够适应路面变化,保持良好的整车平顺性,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车辆为无人车,在其车架的中部对应4组车轮设置4个伺服驱动机构,各个伺服驱动机构能够带动相应的车轮各自独立地上下动作,从而调整车架距离地面的高度,以及车架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具体的,每个伺服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均通过连接件与杠杆的一端连接;杠杆的另一端连接减振器的上端,杠杆中部与车辆的车架铰接;减振器的下端连接车辆的悬架;悬架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对应的车轮轮毂能转动的连接。更进一步的,车辆可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双横臂包括:上摆臂和下摆臂,上、下摆臂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对应的车轮轮毂能转动地连接;减振器下端连接着双横臂。伺服驱动机构可采用伺服舵机;连接件可具体包括:摇臂以及连杆;摇臂的一端与伺服舵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杠杆的一端连接。车架、4组车轮轮毂能够在4个各自独立的伺服驱动机构、连接件和杠杆的驱动下做一定行程范围内的高低调整,配合完成车架与车轮之间的夹角变化,以调整车身姿态,适应路况。
感知组件可以选择使用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可独立获取车辆前方S米处道路的不平度三维曲面、车辆的实时姿态及速度。
进一步的,感知组件还可包括:毫米波雷达、车速传感器、高度传感器以及惯导/GPS组件中的任一或任意组合。其中,毫米波雷达可与激光雷达进行传感器信息融合,用于获取路面环境信息;车速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车辆行驶速度;高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车辆底盘距地面的高度;惯导/GPS组件可用于检测车辆俯仰方向及侧倾方向。
进一步的,感知组件还可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可用于获取车辆行驶道路图像,结合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可进一步建立前方环境的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遮挡,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信息,将激光雷达及图像采集装置通过连杆设置在车辆顶部上方,毫米波雷达设置在车辆前部。
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具体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前方S米处道路进行实时观测获取该处道路的不平度曲线,对车辆到达S米处路面具备平顺性所应保持的自身姿态进行预估,得到车身姿态期望值;
B.根据当前车身姿态,计算此刻车辆到达S米处路面处的车身姿态补偿值;结合当前车身姿态与此刻车身姿态补偿值,得到主动悬架控制器的悬架姿态指令;
C.车辆在行进途中,以预设的Δt为时间间隔,对步骤B中的悬架姿态指令进行滚动更新;
D.当车辆到达S米处路面处时,主动悬架控制器向底盘控制器输出悬架姿态指令,底盘控制器控制车辆的悬架的各个伺服驱动机构对相对应的车轮处车身高度进行独立调节,令车身姿态接近期望值。
上述方案中,具体的,步骤A中的车身姿态期望值包括:期望车身俯仰角度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31
期望车身侧倾角度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32
以及期望车身高度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33
步骤B中车身姿态补偿值包括:车身俯仰补偿值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34
车身侧倾补偿值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35
车身高度补偿值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36
车身姿态补偿值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37
其中,θtk、φtk、Htk分别为当前车身俯仰角度、当前车身侧倾角度、当前车身高度;悬架姿态指令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38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步骤A中,在获取道路的不平度曲线的同时,还建立前方道路的三维曲面。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步骤C中的悬架姿态指令采用双闭环控制算法进行滚动更新,其中,外环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输出车辆到达S米处路面具备平顺性所应保持的自身姿态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39
内环采用自整定RBF神经网络PID算法以应保持的自身姿态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310
与车辆实际姿态θtk、φtk、Htk的差值作为PID控制的输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步骤D中,根据车辆的车速预测其到达S米处路面处的时间T,T根据所述车辆的实时车速滚动更新,T时刻时,主动悬架控制器开始向底盘控制器执行悬架姿态指令。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利用感知组件对对车辆达到前方路面具备平顺性所应保持的自身姿态进行预估,并根据当前车辆姿态补偿路面起伏,主动悬架控制器向底盘控制器发送悬架姿态指令,底盘控制器控制车辆悬架伺服驱动机构带动对应的车轮处车身做不同的适应性运动,实现不同路况下车身与地面基本平行,并针对不同行驶路况调整车身离地高度,保证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提高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车辆悬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车辆悬架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车辆行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主动悬架控制器的算法示意图;
图中:1-车轮、2-感知组件、21-毫米波雷达、22-激光雷达、23-车速传感器、24-高度传感器、25-惯导/GPS组件、26-图像采集装置、27-里程计、3-主动悬架控制器、4-底盘控制器、5-伺服驱动机构、6-连接件、61-摇臂、62-连杆、63-关节轴承、7-杠杆、8-减振器、9-悬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附图1,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它包括:安装于车辆的感知组件2、主动悬架控制器3以及底盘控制器4。
感知组件2与主动悬架控制器3建立信号连接,主动悬架控制器3与底盘控制器4建立信号连接。
感知组件2用于获取车辆速度、姿态,以及路面环境信息;本例中的感知组件2采用激光雷达22。
主动悬架控制器3根据感知组件2获取信息,向底盘控制器4发送悬架姿态指令。
底盘控制器4根据执行悬架姿态指令,控制车辆1悬架的4个车辆伺服驱动机构5对相对应的车轮1处车身高度进行独立调节。
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利用感知组件2对即将驶入的路面进行感知,建立路面三维不平度曲面,主动悬架控制器3根据路面不平度曲面计算补偿信息,并结合当前车辆姿态状态,计算得到悬架姿态指令;当车辆行驶至不平路面时,主动悬架控制器3向底盘控制器4发送悬架姿态指令,底盘控制器4控制车辆悬架9的各个伺服驱动机构5调整相对应的车轮1处车身高度,进而调整整车的姿态,使车辆能够适应路面变化,保持良好的整车平顺性,提高车辆乘坐舒适性。
实施例2,参见附图2,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感知组件2还可包括:毫米波雷达21、车速传感器23、高度传感器24以及惯导/GPS组件25中的任一或任意组合。
其中,毫米波雷达21可与激光雷达22进行传感器信息融合,用于获取路面环境信息;车速传感器23可用于检测车辆行驶速度;高度传感器24可用于检测车辆底盘距地面的高度;惯导/GPS组件25可用于检测车辆俯仰方向及侧倾方向。
进一步的,感知组件2还可包括:图像采集装置26;图像采集装置26用于获取车辆1行驶道路图像,结合毫米波雷达21与激光雷达22,可进一步建立前方环境的三维模型;
进一步的,感知组件2还可包括:里程计27;里程计27可用于记录车辆1行驶距离。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遮挡,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信息,将激光雷达22及图像采集装置26通过连杆设置在车辆1的上方,将毫米波雷达21设置在车辆1的前方。
实施例3,参见附图3、4,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车辆1为无人车,在其车架的中部对应各组车轮设置4组伺服驱动机构5;4组车轮1在各自独立的伺服驱动机构5、的驱动下做一定行程范围内的高低调整,从而提高车辆在复杂路面环境下的通过性。
具体的,每个伺服驱动机构5的输出端均通过连接件6与杠杆7的一端连接;杠杆7的另一端连接减振器8的上端,杠杆7中部与车辆的车架铰接;减振器8的下端连接车辆的悬架9;悬架9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对应的车轮1轮毂能转动的连接。
伺服驱动机构5为能够提供往复的旋转运动或者直线往复运动的电机、液压马达等,优选采用伺服舵机。
连接件6将伺服驱动机构5的输出转换为杠杆7的旋转运动,连接件6可具体包括:摇臂61以及连杆62;摇臂61的一端与伺服舵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63与连杆62的一端铰接;连杆62的另一端与杠杆7的一端连接。
本例中,悬架9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减振器8下端连接着双横臂,双横臂包括:上摆臂和下摆臂,上、下摆臂的两端分别与车架、对应的车轮1轮毂能转动地连接。
杠杆7在推动减振器8上下运动过程中,悬架9会随动,进而带动相应的车轮1各自独立地上下动作,从而调整车架距离地面的高度,以及车架与地面的倾斜角度。
实施例4,参见附图5、6,如实施例1-4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前方S米处道路进行实时观测获取该处道路的不平度曲线,对车辆到达S米处路面所应保持的自身姿态进行预估,得到车身姿态期望值;车身姿态期望值具体包括:期望车身俯仰角度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56
期望车身侧倾角度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57
以及期望车身高度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58
为便于观测,在获取道路的不平度曲线的同时,还可建立前方道路的三维曲面。
B.根据当前车身姿态,计算此刻车辆到达S米处路面处的车身姿态补偿值;结合当前车身姿态与此刻车身姿态补偿值,得到主动悬架控制器3的悬架姿态指令;
车身姿态补偿值具体包括:车身俯仰补偿值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51
车身侧倾补偿值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59
车身高度补偿值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510
车身姿态补偿值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54
其中,θtk、φtk、Htk分别为当前车身俯仰角度、当前车身侧倾角度、当前车身高度;悬架姿态指令的计算方法为:将此刻姿态补偿值与当前车辆姿态值相加,即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55
C.车辆在行进途中,以预设的Δt为时间间隔,对步骤B中的悬架姿态指令进行滚动更新。
D.当车辆到达S米处路面处时,主动悬架控制器3向底盘控制器4输出执行θtotal、φtotal、Htotal指令,底盘控制器4控制车辆悬架9的各个车辆伺服驱动机构5对相对应的车轮1处车身高度进行独立调节,令车辆姿态接近期望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61
参见附图7,步骤C中的悬架姿态指令采用双闭环控制算法进行滚动更新,其中,外环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输出车辆到达S米处路面具备平顺性所应保持的自身姿态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62
内环采用自整定RBF神经网络PID算法以应保持的自身姿态
Figure BDA0002295051260000063
与车辆实际姿态θtk、φtk、Htk的差值作为PID控制的输入。
步骤D中,可根据车辆的车速预测其到达S米处路面处的时间T,T根据所述车辆的实时车速滚动更新,T时刻时,主动悬架控制器3开始向底盘控制器4输出执行θtotal、φtotal、Htotal指令。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于车辆的感知组件(2)、主动悬架控制器(3)以及底盘控制器(4);
所述感知组件(2)与所述主动悬架控制器(3)建立信号连接,所述主动悬架控制器(3)与所述底盘控制器(4)建立信号连接;
所述感知组件(2)用于获取车辆速度、姿态,以及路面环境信息;
所述主动悬架控制器(3)根据所述感知组件(2)获取信息,向所述底盘控制器(4)发送悬架姿态指令;
所述底盘控制器(4)根据执行悬架姿态指令,控制所述车辆的悬架(9)的各个伺服驱动机构(5)对相对应的车轮(1)处车身高度进行独立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组件(2)包括:激光雷达(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雷达(22)设置在所述车辆顶部上方。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组件(2)还包括:毫米波雷达(21)、车速传感器(23)、高度传感器(24)以及惯导/GPS组件(27)中的任一或任意组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选用所述毫米波雷达(21)时,所述毫米波雷达(21)设置在所述车辆前方。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组件(2)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26)。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伺服驱动机构(5)的输出端均通过连接件(6)与杠杆(7)的一端连接;所述杠杆(7)的另一端连接减振器(8)的上端,所述杠杆(7)中部与所述车辆的车架铰接;所述减振器(8)的下端连接所述车辆的悬架(9);所述悬架(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对应的所述车轮(1)轮毂能转动的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9)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机构(5)采用伺服舵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包括:摇臂(61)以及连杆(62);所述摇臂(61)的一端与所述伺服舵机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63)与所述连杆(62)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62)的另一端与所述杠杆(7)的一端连接。
CN201922114506.6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Active CN210911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4506.6U CN210911933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4506.6U CN210911933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11933U true CN210911933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6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4506.6U Active CN210911933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11933U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6410A (zh) * 2020-08-25 2020-11-2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悬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2026469A (zh) * 2020-09-08 2020-12-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悬架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76551A (zh) * 2021-01-28 2021-05-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运动图式的磁流变悬架半主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949604A (zh) * 2021-04-12 2021-06-11 石河子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主动悬架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1207967A1 (zh) * 2020-04-15 2021-10-2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路面状况主动调节车辆悬架的方法及车辆
CN113561726A (zh) * 2021-09-01 2021-10-29 苏州盖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主动避障系统
CN114619828A (zh) * 2022-03-11 2022-06-14 上海新纪元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减振驱控装置
CN115837821A (zh) * 2022-11-29 2023-03-24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一种伴随运输机器人的动态平衡方法和系统
WO2024026974A1 (zh) * 2022-08-03 2024-02-08 苏州志势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矢量线控底盘的协调控制系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07967A1 (zh) * 2020-04-15 2021-10-2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路面状况主动调节车辆悬架的方法及车辆
CN111976410A (zh) * 2020-08-25 2020-11-2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悬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2026469A (zh) * 2020-09-08 2020-12-0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悬架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26469B (zh) * 2020-09-08 2022-05-1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悬架控制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776551A (zh) * 2021-01-28 2021-05-11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运动图式的磁流变悬架半主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949604A (zh) * 2021-04-12 2021-06-11 石河子大学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主动悬架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561726A (zh) * 2021-09-01 2021-10-29 苏州盖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主动避障系统
CN114619828A (zh) * 2022-03-11 2022-06-14 上海新纪元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减振驱控装置
CN114619828B (zh) * 2022-03-11 2024-01-12 上海新纪元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减振驱控装置
WO2024026974A1 (zh) * 2022-08-03 2024-02-08 苏州志势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矢量线控底盘的协调控制系统
CN115837821A (zh) * 2022-11-29 2023-03-24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一种伴随运输机器人的动态平衡方法和系统
CN115837821B (zh) * 2022-11-29 2024-02-02 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一种伴随运输机器人的动态平衡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11933U (zh) 一种主动悬架控制系统
CN110901325A (zh) 一种主动悬架控制方法及系统
US11130382B2 (en) Vehicle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stability and occupant comfort
CN102632886B (zh) 用于影响机动车弯道行驶行为的设备和方法以及机动车
US20180079272A1 (en) Motion minim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9387852B2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roll axis of a motor vehicle
US7788011B2 (en) Braking and drive force control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US9963007B2 (en)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an inclination
US20140012467A1 (en) Surface Vehicle Vertical Trajectory Planning
JP2000302055A (ja) 車線追従制御装置
US20220161624A1 (en) Suspension control apparatus
KR102415357B1 (ko) 다중 모드 극한 이동 서스펜션 접지면 감지 및 제어기를 갖는 자동차
US20220135021A1 (en) Control method of vehicle and control apparatus thereof
US11897301B2 (en) Vehicle travel state control device and vehicle travel state control method
CN108473019A (zh) “afw-5”用于一种交通工具的悬吊装置
US11208160B1 (en) Adjustable airfoil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16061947A (zh) 集成式车辆运动控制的自适应轮胎力预测的构架和方法
CN115298045A (zh) 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US20230174147A1 (en) Method and control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an active rear axle steering of a motor vehicle when steering out from straight travel, and a motor vehicle having the control circuit
CN111873782A (zh) 一种无人车辆轮毂电机模块化行驶驱动系统
US20210394575A1 (en) Vehicle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stability and occupant comfort
CN115963836A (zh) 一种路径跟踪与车身姿态协同控制方法
WO2020230384A1 (ja) 移動体、および、移動体の制御方法
US20160207567A1 (e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rolling of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for
JP2009107459A (ja) タイヤ位置可変車両およびタイヤ力変化抑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0081 No. 5 South Mai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Zhongguancu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innovation center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401135 Building 9, 9 Shuguang Road, Longxing Town, Yubei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innovation center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