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09801U - 一种拉马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马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909801U
CN210909801U CN201921158898.XU CN201921158898U CN210909801U CN 210909801 U CN210909801 U CN 210909801U CN 201921158898 U CN201921158898 U CN 201921158898U CN 210909801 U CN210909801 U CN 210909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ece
claw
pulling
puller
p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5889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海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15889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909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909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909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拆卸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拉马,其包括顶杆、第一连接件、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和至少两个用于卡紧工件的拉爪,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垂直,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螺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爪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面设有第一防滑齿,所述拉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滑齿配合的第二防滑齿,所述第一防滑齿和所述第二防滑齿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马结构简单,能保证拉马卡爪夹紧工件,达到防松脱的目的,使用安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拉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拆卸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拉马。
背景技术
拉马除了可用于铁道车辆检修、机械安装、矿山维护和建筑工程的支撑之外,还可用于拆卸各种机械设备中的皮带轮、齿轮、轴承等圆状工件。
如图1所示,拉马一般包括螺纹顶杆1、横杆2、至少两个拉马卡爪3和至少两个用于连接拉马卡爪3和横杆2的连接杆4,横杆2的中部设有螺孔,螺纹顶杆1穿过该螺孔与横杆2螺接,拉马卡爪3用于勾住工件。理论上,在使用时,例如,需要从轴上拆卸轴承时,轴承为需要被拆卸的工件。使用者将螺纹顶杆1抵接在轴的端面,各拉马卡爪3的底端卡紧轴承外圈,转动螺纹顶杆1,令横杆2在螺纹顶杆1上移动,并通过连接杆4带动拉马卡爪3沿远离轴的方向移动,拉马卡爪3卡紧轴承,从而将轴承从轴上拆卸下来。
实际上,在使用市面上的拉马时,随着使用者不断转动螺纹顶杆1,拉马卡爪3的底端容易随着横杆2的移动而向外展开,逐渐从轴承上松脱开来,难以实现拆卸工件的效果。而且拉马在使用过程中,累积了大量机械能,一旦脱钩,就容易误伤使用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拉马,其结构简单,能保证拉马卡爪夹紧工件,达到防松脱的目的,使用安全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马包括顶杆、第一连接件、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和至少两个用于卡紧工件的拉爪,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垂直,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螺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爪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面设有第一防滑齿,所述拉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滑齿配合的第二防滑齿,所述第一防滑齿和所述第二防滑齿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顶杆的底端为尖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供所述顶杆穿过的限位部和与各所述拉爪一一对应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面积,所述第一防滑齿设于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拉爪相对的一侧,所述限位部的中部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铰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所述第一防滑齿的一侧为弧形曲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与所述拉爪的数量相同。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爪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的一侧的端面为平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爪的形状为弧形或直长条形。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爪的底端设有用于卡紧工件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向上折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爪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拉爪沿所述顶杆对称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拉爪的数量为三个,各所述拉爪沿所述顶杆的周向等间隔均匀分布。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拉马结构简单,其包括顶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拉爪,拉爪与第一连接件的相对处设有第二防滑齿,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第二防滑齿配合的第一防滑齿。该拉马的使用方法与现有的拉马使用方法相同。使用拉马时,拉爪底部卡紧工件,转动顶杆,使得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二连接件带动拉爪移动,第二防滑齿和第一防滑齿在拉爪移动过程中,逐渐靠近且咬合,使得拉爪与第一连接件相互顶紧,避免拉爪在工件上产生相对移动,有效防止拉爪松脱工件,减少了使用者受伤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拉马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拉马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螺纹顶杆,2、横杆,3、拉马卡爪,4、连接杆,5、顶杆,6、第一连接件,61、限位部,62、连接部,7、第二连接件,8、突出部,9、拉爪,10、折弯部,11、第二防滑齿,12、第一防滑齿,13、轴承,14、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马,其包括顶杆5、第一连接件6、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7和至少两个用于卡紧工件的拉爪9,顶杆5与第一连接件6相互垂直,且顶杆5穿过第一连接件6的中部与第一连接件6螺接,第二连接件7的一端与第一连接件6铰接,第二连接件7的另一端与拉爪9铰接,第一连接件6的外侧面设有第一防滑齿11,拉爪9上设有与第一防滑齿11配合的第二防滑齿12,第一防滑齿11和第二防滑齿12相对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顶杆5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件6上设有与外螺纹螺纹配合的螺纹通孔。安装时,顶杆5从上而下贯穿第一连接件6,并与第一连接件6上的螺纹通孔螺纹连接。该拉马在非使用状态下,第二防滑齿12和第一防滑齿11相对设置,互不接触,间隔一小段距离。使用该拉马时,将顶杆5的底端抵接在工件上,将拉爪9的底部卡在工件上。例如,轴承13套接在轴14上,需要将轴承13从轴14上拆卸下来时,轴承13即为需要拆卸的工件。使用者可将顶杆5的底端抵接在轴14的端面,拉爪9的底端勾在轴承13外圈上。拉爪9与工件的位置相对固定后,拧动顶杆5,令顶杆5有相对于第一连接件6向靠近轴承13的方向运动的趋势。由于顶杆5的底部已抵接在轴14上,第一连接件6与顶杆5螺接,由于相互作用力,第一连接件6会向远离轴14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件7和拉爪9向远离轴14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二连接件7分别与拉爪9和第一连接件6铰接,在拉爪9移动过程中,拉爪9的顶部会受到第二连接件7的牵引力向顶杆5的方向偏移,两个以上的拉爪9的上部呈现向内收拢的状态,下部呈向外展开的状态。第二防滑齿12和第一防滑齿11不断靠近直至相互咬合,令拉爪9与第一连接件6的位置相对固定,避免拉爪9底部继续向外伸展,令拉爪9保持卡紧在轴承13上的状态,可大大地降低拉爪9松脱轴承13的几率。随着顶杆5的转动,拉爪9不断向远离轴14的方向移动,带动轴承13在轴14上移动,最后将轴承13从轴14上拆卸下来。该拉马的结构简单,利用第二防滑齿12和第一防滑齿11的咬合,使拉爪9难以在轴承13上产生相对移动,减少拉爪9松开轴承13的概率,可靠性和实用性较强。
其中,顶杆5的底端为尖端,顶杆5的底端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与轴承13内圈的锥度吻合,可插入轴承13的内圈,以对该拉马进行限位。在本实施例中,顶杆5的顶端设有延伸部,延伸部的形状为圆柱状,延伸部的横截面面积大于顶杆5的横截面面积,使用者可拧动延伸部以带动整个顶杆5转动,延伸部的设置有利于使用者拧动该顶杆5。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件6包括供顶杆5穿过的限位部61和与各拉爪9一一对应的连接部62,连接部62的一端与限位部61固定连接,连接部62的另一端设有突出部8,突出部8的纵截面面积大于连接部的62的纵截面面积,第一防滑齿11设于突出部8与拉爪9相对的一侧,限位部61的中部设有螺纹通孔,第二连接件7的一端与连接部62铰接。连接部62可以是杆状,用于连接限位部61和突出部8。限位部61的形状不限,只需其中心处设有与顶杆5的外螺纹螺纹配合的螺纹通孔即可。为了受力均匀,限位部6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环形。第二连接件7的一端与连接部62的中部铰接,另一端与拉爪9的中部铰接,使得拉爪9可随第一连接件6的移动而移动。第一防滑齿11位于突出部8与拉爪9相对的一侧,突出部8的设置可增大第一防滑齿11的分布面积。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8的截面形状可以是D字型或类似与D字型的形状,只需保证第一连接件6设有第一防滑齿11的一侧为弧形曲面即可。突出部8与拉爪9相对的一侧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也就是说第一防滑齿11设置在弧形曲面上,在拆卸过程中,拉爪9与第一连接件6产生相对运动时,弧形曲面的设计使得第二防滑齿12和第一防滑齿11在不同角度都能实现咬合的效果,提供多个咬合的角度。拉爪9与第一连接件6相对的一侧的端面为平面,即第二防滑齿12设置在平面上,保证第二防滑齿12和第一防滑齿11能咬合。若第二防滑齿12设置在曲面上,则在拉爪9产生相对移动时,第二防滑齿12和第一防滑齿11啮合传动,不具有令拉马夹紧工件的效果。限位部61、各连接部62和各突出部8一体成型。若限位部61、各连接部62和突出部8分开加工,再焊接在一起,在使用拉马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增大第一连接件6断裂的概率。
更佳地,第二连接件12的数量与拉爪9的数量相同,尽量减少第二连接件12的数量,降低整个拉马的重量,节约制造拉马的材料,降低制造成本。
优选地,第二防滑齿12设于拉爪9的顶部,第二防滑齿12朝向顶杆5的方向设置。拉爪9的长度不宜过长,过长的拉爪9在工作状态下,其顶端容易向内收拢,不便于使用者转动顶杆5。拉爪9的形状为弧形或直长条形,只需达到能夹持工件的功能即可。拉爪9的底端设有用于卡紧工件的折弯部10,折弯部10向上折弯。拉爪9通过折弯部10卡紧工件。折弯部10的末端还可以稍微向上折弯,以勾紧轴承13外圈。
特别的,拉爪的数量为两个,各拉爪9沿顶杆5对称设置。两个拉爪9能保证卡紧工件,对称设置能保证工件两边受到的作用力大小一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拉爪9的数量为三个,各拉爪9沿顶杆5的周向等间隔均匀分布。三个拉爪9相互间隔120°设置,比起只有两个拉爪9的拉马,三个拉爪9的拉马更能稳定地夹紧工件,更能防止拉爪9松脱。
除上述区别外,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一致,相应的效果及原理也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拉马结构简单,其包括顶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拉爪,拉爪与第一连接件的相对处设有第二防滑齿,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第二防滑齿配合的第一防滑齿。该拉马的使用方法与现有的拉马使用方法相同。使用拉马时,拉爪底部卡紧工件,转动顶杆,使得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二连接件带动拉爪移动,第二防滑齿和第一防滑齿在拉爪移动过程中,逐渐靠近且咬合,使得拉爪与第一连接件相互顶紧,避免拉爪在工件上产生相对移动,有效防止拉爪松脱工件,减少了使用者受伤的情况发生。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拉马,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杆、第一连接件、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和至少两个用于卡紧工件的拉爪,所述顶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互垂直,所述顶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螺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拉爪铰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侧面设有第一防滑齿,所述拉爪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防滑齿配合的第二防滑齿,所述第一防滑齿和所述第二防滑齿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马,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底端为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供所述顶杆穿过的限位部和与各所述拉爪一一对应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纵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纵截面面积,所述第一防滑齿设于所述突出部与所述拉爪相对的一侧,所述限位部的中部设有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所述第一防滑齿的一侧为弧形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量与所述拉爪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爪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的一侧的端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爪的形状为弧形或直长条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爪的底端设有用于卡紧工件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向上折弯。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拉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爪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拉爪沿所述顶杆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拉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爪的数量为三个,各所述拉爪沿所述顶杆的周向等间隔均匀分布。
CN201921158898.XU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拉马 Active CN210909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8898.XU CN210909801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拉马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58898.XU CN210909801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拉马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909801U true CN210909801U (zh) 2020-07-03

Family

ID=7135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58898.XU Active CN210909801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拉马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9098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8542A (zh) * 2021-09-30 2022-02-01 河北华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收放线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8542A (zh) * 2021-09-30 2022-02-01 河北华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收放线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09801U (zh) 一种拉马
CN210286428U (zh) 快速锁紧的穿轴装置
CN201169489Y (zh) 安全吊钩
CN105417373A (zh) 一种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辅助翻转装置
CN210350152U (zh) 一种10kV线路带电搭接大截面引流线作业装置
CN209411606U (zh) 一种起重机的防脱吊钩
CN203545423U (zh) 具有销轴螺纹防转动结构的卸扣
CN106671019B (zh) 一种拔轮器
CN215201751U (zh) 链条快速拆装工具
CN210799638U (zh) 旋转限位销轴的连接装置
CN210133109U (zh) 一种自锁式绳卡
CN204958160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轮毂吊运的安全吊具
CN103482461B (zh) 具有销轴螺纹防转动结构的卸扣
CN110600907A (zh) 一种10kv线路带电搭接大截面引流线作业装置
CN210236840U (zh) 一种卡扣式起吊装置
CN205136330U (zh) 一种连接件
CN212101651U (zh) 一种起重机上平衡梁间的连接结构
CN204387044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紧固装置
US10427718B1 (en) Truck driveline suspender
CN205370494U (zh) 一种井下管状物打捞装置
CN215816789U (zh) 插销扳手
CN105252489B (zh) 胶带连接锁紧装置
CN214733813U (zh) 一种t型件快速松紧卡爪吊具
CN211062088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安全防护巡视仪
CN213731225U (zh) 一种抽油杆用抛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