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5394U - 一种触控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95394U CN210895394U CN201922162516.7U CN201922162516U CN210895394U CN 210895394 U CN210895394 U CN 210895394U CN 201922162516 U CN201922162516 U CN 201922162516U CN 210895394 U CN210895394 U CN 2108953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substrate
- curing
- shading
- leve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触控膜,包括基底、直接覆盖部分基底表面的第一遮光层、覆盖第一遮光层和基底的第一UV固化胶层、第一导电层、设置在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UV固化胶层、覆盖部分第二UV固化胶层的第二遮光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遮光层为半透明遮光层,第一UV固化胶层设有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第一导电层嵌设在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内,第二UV固化胶层设有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第二导电层嵌设在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内,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相对应。利用第一遮光层为半透明遮光层,使UV光透过第一遮光层,从而使各UV固化胶层固化完成,有效地提高了UV固化的效果,防止触控膜出现脱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膜。
背景技术
单基底的触控膜制程过程中,如果在基底上有遮光部分,则UV压印时因 UV光源无法透过基底而使压印失败,比如先压印涂布形成第一导电层,然后再压印涂布形成第二导电层,但是在压印第二层时会出现第一导电层线路较密的区域遮住UV光源的情况,导致压印胶固化不完全,以致脱胶、残胶、附着力下降等异常。再比如OFS产品中需要先印刷遮住引线区的黑色油墨,会遇到UV压印制作导电层困难的情况。
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UV固化效果的触控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膜,包括基底、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第一UV固化胶层、第二UV固化胶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遮光层直接覆盖部分所述基底,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为半透明遮光层,所述第一 UV固化胶层覆盖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基底,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设有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嵌设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内,所述第二UV固化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第二UV固化胶层设有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嵌设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内,所述第二遮光层覆盖部分所述第二UV固化胶层,且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相对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膜包括第一填平层、第二填平层和保护层,所述第一填平层设置在所述基底和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之间,所述第二填平层设置在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和所述第二UV固化胶层之间,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底表面至少预设一区域用以设置所述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填平层设置在所述基底表面;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至少预设一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层与外界连接的引线区,所述引线区与所述第一遮光层相对应,所述保护层覆盖在所述引线区上,且所述保护层的大小不小于所述引线区的大小,所述第二填平层设置在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表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围设在所述基底表面四周的边缘,所述第一填平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层形成的边框内,所述保护层围设在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四周的边缘,所述第二填平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形成的边框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40um,所述第二填平层的厚度为10~40um。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厚度为3~20um。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和所述第二UV固化胶层的厚度均为5~25um,所述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的宽度为1~20um,深度为1~15um。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底的材质为PET或PC或柔性玻璃。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膜还包括防眩光指纹层,所述防眩光指纹层设置在所述基底远离所述第一遮光层一侧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膜,利用所述第一遮光层为半透明遮光层,使UV 光源发射的光线透过第一遮光层,从而使后续的涂布的UV固化胶固化完成,有效地提高了UV固化的效果,防止触控膜出现脱胶、残胶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j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膜的制作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触控膜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膜,包括基底1、第一遮光层 2、第二遮光层10、第一UV固化胶层4、第二UV固化胶层8、第一导电层5 和第二导电层9。第一遮光层2直接覆盖部分基底1,且第一遮光层2为半透明遮光层;第一UV固化胶层4覆盖第一遮光层2和基底1,第一UV固化胶层4设有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41;第一导电层5嵌设在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 41内;第二UV固化胶层8设置在第一导电层5上,第二UV固化胶层8设有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81;第二导电层9嵌设在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81内;第二遮光层10覆盖部分第二UV固化胶层8,且第二遮光层10与第一遮光层 2相对应。
基底1起承载和保护作用,且基底1的透光率较高。具体地,基底1的材质为PET、PC或柔性玻璃。
第一遮光层2围设在基底1表面四周的边缘,第一遮光层2的侧边与基底1的侧边齐平。第一遮光层2厚度为3~20um。由于第一遮光层2具有半透明的特点,使UV光能穿过第一遮光层2照射到第一UV固化胶层4和第二UV 固化胶层8上,提高第一UV固化胶层4和第二UV固化胶层8固化时的固化效果,从而使二者固化完全,进而提高层间牢固度,防止脱胶、残胶现象的出现。
在其它实施例中,由于触控膜在使用前会对其边进行一定量的裁切,因此,第一遮光层2距基底1的边沿有一定的距离,便于后续的裁切。
第一UV固化胶层4和第二UV固化胶层8的厚度均为5~25um;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41和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81采用压印的方式形成,其二者的宽度均为1~20um,深度均为1~15um。
触控膜包括第一填平层3、第二填平层7和保护层6。由于图形凹槽采用压印的方式形成,存在各图形凹槽的底部厚度不足或底部有穿孔,从而造成第一导电层5与第二导电层9之间短路,因此,通过设置第一填平层3、第二填平层7有效地防止此现象的出现,同时也能有效地增加层间的牢固度,以及使各UV固化层的底部平坦。
具体地,第一填平层3设置在第一遮光层2形成的边框内,且第一填平层3的上表面与第一遮光层2的上表面齐平;保护层6围设在第一UV固化胶层4四周的边缘,第二填平层7设置在保护层6形成的边框内,第二填平层 7的上表面与保护层6的上表面齐平。其中,保护层6的厚度为10~40um,第二填平层7的厚度为10~40um。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填平层3还可以覆盖设置在第一遮光层2和基底 1的表面,并使第一填平层3远离基底1一侧的表面平整即可。同理,第二填平层7还可以覆盖设置在保护层6和第一UV固化胶层4的表面,并使第二填平层7远离第一UV固化胶层4一侧的表面平整即可。
第二遮光层10采用不透明的油墨印刷在第二UV固化胶层8远离第一导电层5一侧的表面。第一遮光层2设置的位置与第一遮光层2的位置在竖直方向相对应,且二者大小、形状一致。
触控膜还包括防眩光指纹层,防眩光指纹层设置在基底1远离所述第一遮光层一侧的表面。防眩光指纹层能有效地防止触控膜贴合在显示屏后背光源发出的光产生眩光效果,提高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膜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触控膜,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提供一基底1;
S2:在基底上制备半透明的第一遮光层2;
S4:在具有第一遮光层一侧的所述基底上制备具有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 41的第一UV固化胶层4;
S5:将导电材料填充在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41内,固化后形成第一导电层5;
S8:在第一导电层5上制备具有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81的第二UV固化胶层8;
S9:将导电材料填充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81内,固化后形成第二导电层9;
S10:在第二导电层上制备不透明的第二遮光层10,第二遮光层10与第一遮光层2相对应。
在步骤S2中,采用印刷的方式在基底1表面四周的边缘印刷一层半透明黑色油墨,固化后形成第一遮光层2,第一遮光层2形成围设在基底1表面四周的边框。
在步骤S2后,步骤S4前,还包括制备第一填平层3步骤S3:
具体地,在第一遮光层2形成的边框内涂布一层UV固化胶,固化后形成第一填平层3。其中,第一填平层3的厚度与第一遮光层2的厚度相同。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填平层3还可以覆盖在第一遮光层2和基底1的表面。
在步骤S4中,制备第一UV固化胶层4的具体步骤包括:
S41:提供一具有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41的模具;
S42:在第一填平层3表面涂布一层UV固化胶,UV固化胶覆盖第一填平层3和第一遮光层2;
S43:将模具压印在UV固化胶上,在UV固化胶上形成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41;
S44:固化后UV固化胶形成第一UV固化胶层4;
S45:脱模,得到具有第一导电层5的第一UV固化胶层4。
在步骤S5后,还包括制备保护层6步骤S6。
具体地,将可剥离胶涂布在第一UV固化胶层4表面的四周边缘,且可剥离胶覆盖部分第一导电层5,固化后形成保护层6,保护层6形成围设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表面四周的边框。
在步骤S6后,步骤S8前,还包括制备第二填平层7步骤S7:在保护层 6形成的边框内涂布UV固化胶层,固化后形成所述第二填平层。其中,第二填平层7的厚度与保护层6的厚度相同。
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填平层7还可以覆盖在保护层6和第一UV固化胶层4的表面。
在步骤S8中,制备第二UV固化胶层8的具体步骤包括:
S81:提供一具有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81的模具;
S82:在第一填平层3表面涂布一层UV固化胶,UV固化胶覆盖第一填平层3和第一遮光层2;
S43:将模具压印在UV固化胶上,在UV固化胶上形成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41;
S44:固化后UV固化胶形成第一UV固化胶层4;
S45:脱模,得到具有第二导电层9的第二UV固化胶层8。
在步骤S10中,采用印刷的方式在第二UV固化胶层8表面四周的边缘印刷一层不透明黑色油墨,固化后形成第二遮光层10,第二遮光层10形成围设在第二UV固化胶层8表面四周的边框。
在S10后,还包括制备防眩光指纹层步骤S11:采用涂布的方式将防眩光涂液涂布在基底1远离所述第一遮光层一侧的表面,固化后形成防眩光指纹层。至此,触控膜制作完成。
在其它实施例中,制备防眩光指纹层步骤可以在步骤S1后,步骤S2前。
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可以通过裁切的方式对保护层6进行剥离,以露出第一导电层5的部分区域,方便第一导电层5与外部进行电连接。在剥离保护层6时,连同覆盖在保护层6上与保护层6大小一致的部分第二UV固化胶层8或者部分第二UV固化胶层8和部分第二导电层9也一起剥离,以露出第一导电层5部分区域。
第二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控膜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基底1表面至少预设一区域用以设置第一遮光层2,第一填平层3设置在基底1表面;在第一UV固化胶层4上至少预设一引线区,保护层 6仅覆盖引线区。而保护层分别与第一遮光层2、第二遮光层10相对应,因此,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的大小均与引线区的大小相等。
因此,本实施提供的触控膜的制作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到的触控膜的制作方法大体相同,其区别的具体步骤如下。
在基底1上制备半透明的第一遮光层2的步骤中:将基底1表面预设多个区域,在多个区域中至少选择一区域,采用印刷的方式在区域印刷一层半透明黑色油墨,固化后形成第一遮光层2。
在制备第一填平层3的步骤中:在基底1表面涂布UV固化胶层,固化后形成第一填平层3;其中,第一填平层3的表面平整,且第一填平层3与第一遮光层2齐平或第一填平层3覆盖第一遮光层2。
在制备保护层6的步骤中:在第一UV固化胶层4上至少预设一第一导电层5与外界连接的引线区,所述引线区与所述第一遮光层2相对应,将可剥离胶涂布在所述引线区,固化后形成保护层6。
在制备第二填平层7的步骤中:在第一UV固化胶层4表面涂布UV固化胶层,固化后形成第二填平层7;其中,第二填平层7的表面平整,且第二填平层7与保护层6齐平或第二填平层7覆盖保护层6。
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应当理解的是,当元件例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作“形成在”、“设置在”或“位于”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形成在”或“直接设置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描述方便,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元件的序列形容词“第一”、“第二”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并不意味着这样描述的元件必须依照给定的顺序,或者时间、空间、等级或其它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触控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第一遮光层、第二遮光层、第一UV固化胶层、第二UV固化胶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遮光层直接覆盖部分所述基底,且所述第一遮光层为半透明遮光层,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覆盖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基底,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设有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嵌设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内,所述第二UV固化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上,所述第二UV固化胶层设有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层嵌设在所述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内,所述第二遮光层覆盖部分所述第二UV固化胶层,且所述第二遮光层与所述第一遮光层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包括第一填平层、第二填平层和保护层,所述第一填平层设置在所述基底和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之间,所述第二填平层设置在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和所述第二UV固化胶层之间,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表面至少预设一区域用以设置所述第一遮光层,所述第一填平层设置在所述基底表面;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至少预设一用于将所述第一导电层与外界连接的引线区,所述引线区与所述第一遮光层相对应,所述保护层覆盖在所述引线区上,且所述保护层的大小不小于所述引线区的大小,所述第二填平层设置在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围设在所述基底表面四周的边缘,所述第一填平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层形成的边框内,所述保护层围设在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四周的边缘,所述第二填平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形成的边框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0~40um,所述第二填平层的厚度为10~40u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厚度为3~20u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V固化胶层和所述第二UV固化胶层的厚度均为5~25um,所述第一导电层图形凹槽和所述第二导电层图形凹槽的宽度为1~20um,深度为1~15u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的材质为PET或PC或柔性玻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膜还包括防眩光指纹层,所述防眩光指纹层设置在所述基底远离所述第一遮光层一侧的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62516.7U CN210895394U (zh) | 2019-12-05 | 2019-12-05 | 一种触控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62516.7U CN210895394U (zh) | 2019-12-05 | 2019-12-05 | 一种触控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95394U true CN210895394U (zh) | 2020-06-30 |
Family
ID=71319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62516.7U Active CN210895394U (zh) | 2019-12-05 | 2019-12-05 | 一种触控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953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5432A (zh) * | 2019-12-05 | 2021-06-08 | 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膜及其制作方法 |
-
2019
- 2019-12-05 CN CN201922162516.7U patent/CN2108953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5432A (zh) * | 2019-12-05 | 2021-06-08 | 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膜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684579C (en) | Card with digital display | |
JP5522842B2 (ja) | 成形部材及び透光型入力装置 | |
CN103853366B (zh) | 应用在触控面板的粘合层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064644B1 (ko) | 불투명부 및 투명부가 형성된 점착필름을 포함하는 터치 윈도우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20180090354A (ko) | 필름 및 필름을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 |
CN102467292A (zh) | 输入装置的制造方法 | |
TWI594154B (zh) |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 |
TW201328502A (zh) | 電子面板及其製造方法與電子裝置 | |
CN204808358U (zh) | 指纹辨识装置 | |
BR112019025905A2 (pt) | para-brisa de veículo com código bidimensional e processo de fabricação do mesmo | |
CN210895394U (zh) | 一种触控膜 | |
TWM484742U (zh) | 裝飾面板及觸控裝置 | |
CN111627319A (zh) | 防窥膜 | |
CN112925432A (zh) | 一种触控膜及其制作方法 | |
EP1085544B1 (en) | Sheet-like key top | |
JP6453792B2 (ja)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103699258B (zh) | 具有检测功能的表面面板 | |
KR101303638B1 (ko) | 터치 타입 휴대폰용 윈도우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JP2016173737A (ja) | センサーパネル及びセンサー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CN212208775U (zh) | 防窥膜 | |
KR101306073B1 (ko) | 다색 구현이 가능한 윈도우 일체형 터치패널 및 제조 방법. | |
KR101403543B1 (ko) | 터치패널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 |
TW201535173A (zh) | 裝飾面板及觸控裝置 | |
CN106775038B (zh) |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3330827A (zh) | 盖板及其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68 Xinchang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Weiyed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8 Xinchang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IVTOUCH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