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3067U - 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3067U
CN210893067U CN201921918644.3U CN201921918644U CN210893067U CN 210893067 U CN210893067 U CN 210893067U CN 201921918644 U CN201921918644 U CN 201921918644U CN 210893067 U CN210893067 U CN 210893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ylinder
seat
piston rod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186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强
黄土坤
冯甲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uwa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uwa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uwa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uwa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186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3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3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3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导轨;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基板和定位轴,所述定位基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定位轴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定位基板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定位基板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位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推出气缸和探针,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出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探针设置在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上。整个检测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而且利用定位装置进行固定和利用探针进行测量,准确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轴在安装时,车轴的轴端与安装的轮端里的轴承之间的间隙不可调,轴承间隙直接受生产过程影响,轴承间隙不合适的产品投放市场后,容易造成轴承发热烧毁的严重后果。所述轴间间隙表示的是轮端的轴承套设在车轴的轴端的深浅程度,所述车轴的轴端是锥体结构,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车轴的轴端过深时,即轴间间隙过小时,所述车轴的轴端会过度挤压所述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所述车轴的轴端过浅时,即轴间间隙过大时,所述车轴的轴端与所述轴承之间的连接不稳固。
为防止将不合适的轮端安装到车轴上,需要在装配前对轴承间隙进行检测,判断轮端是否可用于装配。由于该项检测精度要求高,工件体量大,人工打表检测效率低,难以在生产上实现,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有一定自动化程度的快捷检测设备以解决该项检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导轨;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基板和定位轴,所述定位基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定位轴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
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定位基板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定位基板在所述导轨上移动;
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位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推出气缸和探针,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出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探针设置在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检测前,使用者把标准件放置在定位装置上,测量装置对标准件的顶端的高度进行检测,测量装置检测把标准件的测量数据设置为基准值,然后测量实际工件与此标准块的高度差异,从而判断被测工件是否合格。使用者把需要被检测的被测工件放置在定位装置上,移动装置把所述定位装置连同所述被测工件进行移动,移动到测量装置的正下方,然后推出气缸将探针推出,所述探针测量被测的被测工件的高度,测量结束后,所述挤压气缸把所述挤压座收回,然后所述移动装置把所述定位装置连同所述被测工件进行移动,之后使用者把被测工件进行移动即可。整个检测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而且利用定位装置进行固定和利用探针进行测量,准确度高。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所述底座的顶端在两个所述导轨之间开设有一个镂空槽,所述镂空槽与两个所述导轨平行,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气缸和连接块,所述移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端,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两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块穿设于所述镂空槽,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所述移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端节省了底座顶端的空间也不需要额外的占地空间,使得整个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结构更紧凑。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挤压气缸和挤压座,所述挤压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端,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挤压座设置在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挤压气缸和所述挤压座能够保证被测工件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保持平稳,增加检测的准确性。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挤压座为中空结构,所述挤压座的底端开设有用于所述探针的探头通过的通孔,所述推出气缸和所述探针均设置在所述挤压座的内部。所述探针是整个所述测量装置的重要部件,所述探针设置在所述挤压座中,能够减少所述探针受到的外界碰撞。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还包括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移动范围内,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承托气缸和承托座,所述承托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承托座设置在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上。被测工件运输到所述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时,所述承托气缸把所述承托座升起,所述承托座把被测工件稳定支撑。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辅助杆;
所述承托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端,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底座的通孔延伸至所述底座的顶端,所述辅助杆一端设置在所述承托座的底端,所述辅助杆的主体穿设于所述底座的通孔。所述承托座在移动时,所述辅助杆会在所述底座的通孔中活动,所述底座的通孔会限制所述辅助杆的径向抖动,增加所述承托座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承托座包括圆弧底盘和圆弧顶盘,所述圆弧底盘设置在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圆弧顶盘设置在所述圆弧底盘的顶端,所述圆弧底盘与所述圆弧顶盘的中心点重合,所述圆弧顶盘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弧底盘的半径。所述承托座的形状与被测工件的形状匹配,使得被测工件准确设置在所述承托座上。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旋转座、调整杆和调整电机,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调整杆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调整杆的轴向朝向所述底座,所述调整电机与所述旋转座传动连接。由于摆设在所述定位轴上的被测工件与所述定位轴的顶端可能存在摆放不平整的情况,在所述挤压座挤压被测工件时,配合所述调整装置的运转,使得被测工件平整摆设在所述定位轴上。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调整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旋转座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旋转座的圆周面设置有齿轮条,所述调整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调整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座的齿轮条啮合的驱动齿轮。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和所述旋转座的中部均为贯穿结构,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和所述旋转座的中部。使得所述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整体更加紧凑,而且节省了制造材料。
为了能更清晰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说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底座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底座、定位装置和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挤压座、推出气缸和探针;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底座、定位装置和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圆弧底盘和圆弧顶盘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调整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调整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和被测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图例说明:1、底座;11、导轨;12、镂空槽;2、定位装置;21、定位基板;22、定位轴;3、移动装置;31、移动气缸;32、连接块;4、测量装置;41、支撑架;42、挤压气缸;43、挤压座;44、推出气缸;45、探针;5、辅助装置;51、承托气缸;52、承托座;521、圆弧底盘;522、圆弧顶盘;53、辅助杆;6、调整装置;61、旋转座;62、调整杆;63、调整电机;64、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定位装置2、移动装置3、测量装置4、辅助装置5和调整装置6。所述定位装置2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移动装置3控制所述定位装置2的活动,所述测量装置4位于所述定位装置2的上方,所述辅助装置5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调整装置6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2的上方。
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导轨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轨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11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顶端,能够承受更大的质量,并且增加物件移动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底座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底座、定位装置和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定位基板21和定位轴22,所述定位基板21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11上,所述定位轴22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2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基板21的底端与所述导轨11活动嵌合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基板21可以通过滑轮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移动装置3与所述定位基板21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3控制所述定位基板21在所述导轨11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顶端在两个所述导轨11之间开设有一个镂空槽12,所述镂空槽12的与两个所述导轨11平行,所述移动装置3包括移动气缸31和连接块32,所述移动气缸31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底端,所述移动气缸31的活塞杆朝向两个所述导轨11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块32穿设于所述镂空槽12,所述连接块3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气缸31的活塞杆上,所述连接块3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21上。所述移动气缸31的活塞杆通过所述连接块32带动所述定位基板21在所述导轨11上移动,所述移动气缸31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底端节省了底座1顶端的空间也不需要额外的占地空间,使得整个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结构更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装置3可以是电机和传送带的组合结构,所述电机传动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与所述定位基板21固定连接,所述传送带动所述定位基板21进行移动;所述移动装置3也可以是电机和传动齿轮的组合结构,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定位基板21进行移动;所述移动装置3可以是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传动连接。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挤压座、推出气缸和探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装置4包括支撑架41、挤压气缸42、挤压座43、推出气缸44和探针45,所述支撑架4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挤压气缸4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1的顶端,所述挤压气缸42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1,所述挤压座43设置在所述挤压气缸42的活塞杆上,所述挤压座43为中空结构,所述挤压座43的底端开设有用于所述探针45的探头通过的通孔,所述推出气缸44和所述探针45均设置在所述挤压座43的内部,所述推出气缸44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1,所述探针45设置在所述推出气缸44的活塞杆上。在被测工件位于所述测量装置4的底端时,所述挤压气缸42的活塞杆推出,使得所述挤压座43往被测工件进行挤压,之后所述推出气缸44把所述探针45推出,所述探针45的探头通过所述挤压座43的通孔伸出所述挤压座43的外部,并对被测工件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所述推出气缸44把所述探针45收回到所述挤压座43的内部,所述挤压气缸42的活塞杆收缩,使得所述挤压座43远离被测工件,完成测量过程。所述挤压气缸42和所述挤压座43能够保证被测工件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保持平稳,增加检测的准确性,而所述探针45是整个所述测量装置4的重要部件,所述探针45设置在所述挤压座43中,能够减少所述探针45受到的外界碰撞。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推出气缸44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1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挤压座43的外表面。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底座、定位装置和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辅助装置5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2的移动范围内,所述辅助装置5包括承托气缸51和承托座52,所述承托气缸51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承托气缸51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1的上方,所述承托座52设置在所述承托气缸51的活塞杆上。被测工件运输到所述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时,所述承托气缸51把所述承托座52升起,所述承托座52把被测工件稳定支撑,因为被测工件的体积和质量较大,运输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吊具搬运,在吊具摆放被测工件时容易发生晃动,直接把被测工件摆放到所述定位装置2时,容易发生安装错位或者工件倒塌等意外发生,而所述承托座52能够先承托被测工件,使得被测工件保持稳定和定位准确,然后把定位装置2移动到被测工件的下方,所述承托气缸51的活塞杆收缩,使得被测工件能够准确摆放在所述定位装置2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1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辅助装置5还包括辅助杆53。所述承托气缸51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底端,所述承托气缸51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底座1的通孔延伸至所述底座1的顶端,所述辅助杆53一端设置在所述承托座52的底端,所述辅助杆53的主体穿设于所述底座1的通孔。所述承托座52在移动时,所述辅助杆53会在所述底座1的通孔中活动,所述底座1的通孔会限制所述辅助杆53的径向抖动,增加所述承托座52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圆弧底盘和圆弧顶盘结构示意图。
更优选地,所述承托座52包括圆弧底盘521和圆弧顶盘522,所述圆弧底盘521设置在所述承托气缸51的活塞杆上,所述圆弧顶盘522设置在所述圆弧底盘521的顶端,所述圆弧底盘521与所述圆弧顶盘522的中心点重合,所述圆弧顶盘522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弧底盘521的半径。所述承托座52的形状与被测工件的形状匹配,使得被测工件准确设置在所述承托座52上,当被测工件的位置准确度提高后,所述定位装置2与所述辅助装置5的配合相应地变得高效、准确。
请参阅图9和图1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调整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调整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调整装置6包括旋转座61、调整杆62和调整电机63,所述旋转座61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2的上方,所述调整杆62设置在所述旋转座61上,所述调整杆62的轴向朝向所述底座1,所述调整电机63与所述旋转座61传动连接。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和被测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装置6还包括固定架64,所述固定架64设置在所述支撑架41上,所述旋转座61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64上,所述旋转座61的圆周面设置有齿轮条,所述调整电机63设置在所述固定架64上,所述调整电机63的输出轴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座61的齿轮条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调整杆62与被测工件的外表面进行配合,所述旋转座61在所述调整电机63的驱动下带动所述调整杆62围绕所述旋转座61的轴心旋转,所述调整杆62带动被测工件绕所述定位轴22的轴线旋转。被测工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凹陷位和凸起位,所述调整杆62只需要与被测工件的凹陷位或者凸起位进行抵触并驱使被测工件旋转即可,所述调整杆62也可以是利用磁铁与被测工件配合。由于摆设在所述定位轴22上的被测工件与所述定位轴22的顶端可能存在摆放不平整的情况,在所述挤压座43挤压被测工件时,配合所述调整装置6的运转,使得被测工件平整摆设在所述定位轴22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64的中部和所述旋转座61的中部均为贯穿结构,所述挤压气缸42的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固定架64的中部和所述旋转座61的中部。使得所述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的整体更加紧凑,而且节省了制造材料。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64可以设置在单独的支架上,所述调整电机63与所述旋转座61传动连接可以是通过传动杆、传动齿轮和传送带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传动方式。
本实施例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检测前,使用者把标准件放置在定位装置上,测量装置对标准件的顶端的高度进行检测,测量装置检测把标准件的测量数据设置为基准值,然后测量实际工件与此标准块的高度差异,从而判断被测工件是否合格。使用者把需要被检测的被测工件放置在定位装置上,移动装置把所述定位装置连同所述被测工件进行移动,移动到测量装置的正下方,然后推出气缸将探针推出,所述探针测量被测的被测工件的高度,测量结束后,所述挤压气缸把所述挤压座收回,然后所述移动装置把所述定位装置连同所述被测工件进行移动,之后使用者把被测工件进行移动即可。整个检测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而且利用定位装置进行固定和利用探针进行测量,准确度高。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设置有导轨;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基板和定位轴,所述定位基板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定位轴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
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与所述定位基板传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控制所述定位基板在所述导轨上移动;
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位于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架、推出气缸和探针,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推出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探针设置在所述推出气缸的活塞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所述底座的顶端在两个所述导轨之间开设有一个镂空槽,所述镂空槽与两个所述导轨平行,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气缸和连接块,所述移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端,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两个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做往复运动,所述连接块穿设于所述镂空槽,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连接块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定位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挤压气缸和挤压座,所述挤压气缸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顶端,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挤压座设置在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挤压座为中空结构,所述挤压座的底端开设有用于所述探针的探头通过的通孔,所述推出气缸和所述探针均设置在所述挤压座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移动范围内,所述辅助装置包括承托气缸和承托座,所述承托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承托座设置在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辅助杆;
所述承托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端,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底座的通孔延伸至所述底座的顶端,所述辅助杆一端设置在所述承托座的底端,所述辅助杆的主体穿设于所述底座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托座包括圆弧底盘和圆弧顶盘,所述圆弧底盘设置在所述承托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圆弧顶盘设置在所述圆弧底盘的顶端,所述圆弧底盘与所述圆弧顶盘的中心点重合,所述圆弧顶盘的半径小于所述圆弧底盘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旋转座、调整杆和调整电机,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定位装置的上方,所述调整杆设置在所述旋转座上,所述调整杆的轴向朝向所述底座,所述调整电机与所述旋转座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旋转座可转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旋转座的圆周面设置有齿轮条,所述调整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调整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与所述旋转座的齿轮条啮合的驱动齿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和所述旋转座的中部均为贯穿结构,所述挤压气缸的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中部和所述旋转座的中部。
CN201921918644.3U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Active CN210893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8644.3U CN210893067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18644.3U CN210893067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3067U true CN210893067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40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18644.3U Active CN210893067U (zh) 2019-11-07 2019-11-07 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30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5145B2 (en) Online wheel run-out detecting device
CN110345848B (zh) 生产线环形多花瓣压铸件装配评估系统
CN105509674A (zh) 轴类零件检测设备
CN208091408U (zh) 一种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外圈高度差测量仪
CN210893067U (zh) 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CN114295395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汽车配件生产检测装置
CN106705789A (zh) 一种用于测量回转体径向跳动的测量装置
CN110823160A (zh) 一种轮端轴承间隙检测装置
CN117470162A (zh) 一种铁路客车轴承全自动检测机及其检测方法
CN218973413U (zh) 一种汽车轮毂圆度检测装置
CN116358868A (zh) 一种红外线感应式杆端轴承寿命试验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7497904B (zh) 一种滤清器盖的自动压槽设备
CN218270587U (zh) 一种钢管直线度检测装置
CN212886908U (zh) 一种金属表面拉丝抛光装置
CN210346640U (zh) 一种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外圈测量结构
CN111790777B (zh) 一种圆环形变形件圆度矫正装置
CN107321634B (zh) 一种传动轴检测装置
CN219223655U (zh) 轮辋扩口内径检测装置
CN218481041U (zh) 一种异形环检测用滚轮定位机构
CN114434367A (zh) 空气悬挂板簧装配的定位装置
CN116817814B (zh) 一种冲压件检测设备
CN218613923U (zh) 一种用于汽车模具设计用的样品检测台
CN215447835U (zh) 轴承安装检测装置
CN217953456U (zh) 一种大孔径高精密深度测量装置
CN110449379B (zh) 在线式音圈马达测试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