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1914U - 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1914U
CN210891914U CN201921755692.5U CN201921755692U CN210891914U CN 210891914 U CN210891914 U CN 210891914U CN 201921755692 U CN201921755692 U CN 201921755692U CN 210891914 U CN210891914 U CN 210891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fan
heat exchange
cross
impeller
refrigeran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556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
孙川川
闫红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556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1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1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19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贯流风扇存在的内部空间较大且未进行有效利用,不能充分的发挥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性能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叶轮的第二端设置供中心换热体穿过的开口,中心换热体的至少部分伸出贯流风扇以与冷媒主管路连接,使得中心换热体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贯流风扇的内部并与贯流风扇内部的气流进行热交换。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贯流风扇的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性能。

Description

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一般由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组成,室外机一般包括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和室外风机。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通过压缩机与室内换热器连接,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连接。空调制冷时,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起冷凝放热作用,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起蒸发吸热作用;空调制热时,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起蒸发吸热作用,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起冷凝放热作用,如此,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
现有的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贯流风扇和室内换热器。贯流风扇呈圆筒状,贯流风扇的多个叶片绕轴线间隔设置围成叶轮,贯流风扇的内部中空。贯流风扇一端的主轴与电机连接,电机驱动贯流风扇绕轴线旋转形成风流。室内换热器包括前排换热片、后排换热片和下排换热片,前排换热片、后排换热片和下排换热片均围绕贯流风扇设置在贯流风扇的外部,前排换热片、后排换热片和下排换热片的内部均设置有冷媒管,且冷媒管的端部连通汇合后通过冷媒主管路与室外机连接形成回路。贯流风扇工作时,风流由贯流风扇的一侧吸入贯流风扇的内部,然后风流由贯流风扇的另一侧排出,风流在经过贯流风扇时与室内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形成冷风或者热风吹向室内。
但是,现有的贯流风扇的内部空间较大且未进行有效利用,不能充分的发挥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性能。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贯流风扇存在的内部空间较大且未进行有效利用,不能充分的发挥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性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贯流风扇,包括叶轮、主轴和第一轴套;所述叶轮为中空结构且沿轴向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电机连接的所述主轴;所述叶轮的轴向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且所述开口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轴套,所述叶轮的第二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轴套与第一待连接件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贯流风扇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叶轮的轴向第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主轴同轴的第二轴套,所述叶轮的第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轴套与第二待连接件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贯流风扇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套和/或所述第二轴套为橡胶轴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贯流风扇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轴套粘接在所述叶轮的轴向第二端的开口上;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轴套通过粘接或者过盈配合与所述叶轮的轴向第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包括中心换热体和如上所述的贯流风扇,所述中心换热体包括第一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一端由所述开口伸入所述贯流风扇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由所述开口伸出所述贯流风扇的外部;所述第一冷媒管与所述贯流风扇之间形成气流间隙;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冷媒进口端和第一冷媒出口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换热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待连接件为第一管板,所述第一管板朝向所述贯流风扇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管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凸台同轴的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环形凸台彼此转动插接,以使所述贯流风扇可绕所述环形凸台转动;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管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中心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换热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管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一冷媒管在第一端形成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插入所述连接孔;所述叶轮的轴向第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主轴同轴的第二轴套,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轴套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换热组件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与所述贯流风扇之间,且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冷媒管的下方;所述接水盘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板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板连接;所述接水盘上沿所述轴向设置有第一水槽,且所述第一水槽靠近所述第一管板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贯流风扇的外部。
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电机、壳体骨架及如上所述的任一种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电机均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骨架的内部;所述贯流风扇的主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骨架的内侧设置有位于所述换热组件下方的第二水槽,所述第二水槽至少用于承接所述中心换热体形成的冷凝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叶轮的第二端设置供中心换热体(第一冷媒管)穿过的开口,中心换热体的至少部分伸出贯流风扇以与冷媒主管路连接,使得中心换热体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贯流风扇的内部并与贯流风扇内部的气流进行热交换。贯流风扇的第一端的主轴与电机连接,第二端开口上设置的第一轴套与第一待连接件转动连接,以使得内部设置了中心换热体的贯流风扇可以正常转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贯流风扇的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性能。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中心换热体(第一冷媒管)与贯流风扇之间设置了接水盘,第一冷媒管或其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可落入接水盘的水槽中,从而避免了中心换热体产生的冷凝水不可控地洒在贯流风扇内部,而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的贯流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中心换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第二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第一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的第三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中心换热体;101-第一冷媒管;102-连接管;2-外部换热片组;201-第二冷媒管;202-弯管接头;203-前排换热片;204-后排换热片;205-上排换热片;3-贯流风扇;301-主轴;302-开口;4-第一管板;401-环形凸台;402-第一通孔;403-第一中心孔;5-第二管板;501-连接孔;502-转轴;503-连接套;6-第三管板;601-第二中心孔;602-第二通孔;7-接水盘;8-壳体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的中的室内换热器是结合中心换热体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的室内换热器还可以包括外部换热片组,外部换热片组可以是设置于贯流风扇外部的弧形换热板或者三段式换热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贯流风扇的内部空间较大且未进行有效利用,不能充分的发挥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性能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贯流风扇3,包括叶轮、主轴301和第一轴套(图中未示出);叶轮为中空结构且沿轴向第一端(即图1中的右端)设置有用于与电机连接的主轴301;叶轮的轴向第二端(即图1中的左端)设置有开口302,且开口302上设置有第一轴套,叶轮的第二端能够通过第一轴套与第一待连接件转动连接。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的贯流风扇3用于与设置于贯流风扇3内部的中心换热体1组合使用,中心换热体1可以为单独的第一冷媒管101,也可以是第一冷媒管101的外部设置翅片形成,总之,中心换热体1为设置于贯流风扇3内部的一种换热器。
本实施例提供的贯流风扇3,通过在叶轮的第二端设置供中心换热体1(第一冷媒管101)穿过的开口302,中心换热体1的至少部分伸出贯流风扇3以与空调器的冷媒主管路连接,使得中心换热体1的至少部分设置于贯流风扇3的内部并与贯流风扇3内部的气流进行热交换。贯流风扇3的第一端的主轴301与电机连接,第二端开口302上设置的第一轴套与第一待连接件转动连接,以使得内部设置有中心换热体1的贯流风扇3可以正常转动。本实施例实现了对贯流风扇3的内部空间的有效利用,进而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性能。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贯流风扇3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叶轮的轴向第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主轴301同轴的第二轴套(图中未示出),叶轮的第一端能够通过第二轴套与第二待连接件转动连接。
示例性地,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中心换热体1的第二端(即图2中的左端)与第一管板4固定连接,即将第一管板4作为第一待连接件,中心换热体1的第一端(即图2中的右端)伸入贯流风扇3内部并形成自由端。只要使得在贯流风扇3的内部设置了中心换热体1后,不会影响贯流风扇的正常转动即可。其中,第二待连接件可以与叶轮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并与叶轮的第一端设置的第二轴套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贯流风扇3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轴套和/或第二轴套为橡胶轴套。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贯流风扇3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轴套粘接在叶轮的轴向第二端的开口302上;并且/或者,第二轴套通过粘接或者过盈配合与叶轮的轴向第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4所示,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组件,包括中心换热体1和如上所述的贯流风扇3,中心换热体1包括第一冷媒管101,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一端(即图2中的右端,下同)由开口302伸入贯流风扇3的内部,且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二端(即图2中的左端,下同)由开口302伸出贯流风扇3的外部;第一冷媒管101与贯流风扇3之间形成气流间隙;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冷媒进口端和第一冷媒出口端。
示例性地,如图2和图4所示,中心换热体1主要用于与贯流风扇3内部的风流进行热交换,中心换热体1包括第一冷媒管101。贯流风扇3和中心换热体1之间的气流间隙中的气流吹过第一冷媒管101时可进行热交换。
在另一种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换热组件还包括外部换热片组2,外部换热片组2与中心换热体1共同组成换热器组件,外部换热片组2围设于贯流风扇3的外部。贯流风扇3旋转产生风流经与外部换热片组2或中心换热体1进行热交换后向室内吹出。
如图4和图5所示,外部换热片组2可以为三段式换热片,该三段式换热片包括前排换热片203、后排换热片204和上排换热片205;前排换热片203位于贯流风扇3的前方或前上方,后排换热片204位于贯流风扇3的后方或后上方,上排换热片205位于贯流风扇3的上方或侧上方;前排换热片203的顶部边缘与上排换热片205的前侧边缘相邻接,且后排换热片204的顶部边缘与上排换热片205的后侧边缘相邻接。三段式换热片上设置有供风流经过的间隙,贯流风扇3产生的风流可在经过该间隙时与三段式换热片进行热交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换热组件,其中的换热器组件包括外部换热片组2和中心换热体1,外部换热片组2围设于贯流风扇3的外部,中心换热体1设置于贯流风扇3的内部,在不增加空调室内机的体积的前提下,增加了室内换热器与风流的接触面积,同时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换热组件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待连接件为第一管板4,第一管板4朝向贯流风扇3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凸台401,第一管板4上还设置有与环形凸台401同轴的第一中心孔403;第一轴套与环形凸台401彼此转动插接,并且第一轴套与环形凸台401之间涂覆润滑油,以使贯流风扇3可绕环形凸台401转动;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二端与第一管板4固定连接,且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二端的至少部分穿过第一中心孔403。
示例性地,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二端由贯流风扇的第二端的开口302伸出并与第一管板4固定连接;如图7所示,贯流风扇3第二端的第一轴套可以与第一管板4上设置的环形凸台401转动连接。环形凸台401可插入贯流风扇3第二端的第一轴套内进行转动连接;或者,贯流风扇3第二端的第一轴套可插入环形凸台401内进行转动连接。
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的方式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外部换热片组2包括第二冷媒管201,第二冷媒管201沿贯流风扇3的轴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外部换热片组2的第二端与第一管板4固定连接;如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一管板4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02,位于第二冷媒管201的第二端的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插接在第一通孔402内;且第一管板4上设置有供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二端穿过的第一中心孔403。
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5所示,三段式换热片中的前排换热片203、后排换热片204和上排换热片205中可分别设置有一组或多组第二冷媒管201。第二冷媒管201可以通过串联或者并联的方式与空调器的冷媒主管路连接。可以利用弯管接头202将不同的第二冷媒管201之间的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进行连接实现串联;或者,第二冷媒管201也可以通过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与冷媒主管路连接,以与室外换热器连通。
外部换热片组2靠近第一管板4的一端(即图5中的左端)可以与第一管板4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冷媒管201的该侧的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插接在第一管板4上设置的第一通孔402内。
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二端可穿过第一管板4上设置的第一中心孔403,并使得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二端的第一冷媒进口端和第一冷媒出口端通过弯管接头202与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连接,或者使得第一冷媒管101与冷媒主管路连通。如中心换热体1的第二端通过橡胶塞等卡置于第一中心孔403后,且中心换热体1的第二端穿过橡胶塞上开设的通孔,使得中心换热体1的第二端的第一冷媒进口端和第一冷媒出口端与该侧的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或冷媒主管路连通。其中,如图7所示,第一中心孔403可与第一管板4靠近贯流风扇3的一侧设置的环形凸台401对应设置。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换热组件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二管板5,第二管板5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孔501,第二管板5的另一侧设置有转轴502;第一冷媒管101在第一端形成有连接管102,连接管102插入连接孔501;叶轮的轴向第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主轴301同轴的第二轴套,转轴502与第二轴套转动连接。
示例性地,连接管102可以将两根并联的第一冷媒管101连通,以形成冷媒通路。
第二待连接件可以为第二管板5,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二管板5,第二管板5上设置有连接孔501,连接管102插入连接孔501;第二管板5背离第一冷媒管101的一侧设置有转轴502,转轴502与贯流风扇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一端的连接管102插入第二管板5上设置的连接孔501,实现第一冷媒管101与第二管板5的固定,第二管板5通过转轴502与贯流风扇的第一端转动连接。贯流风扇的第一端的内部可设置第二轴套(图中未示出),第二轴套与转轴502之间涂覆润滑油,以与第二管板5的转轴502转动连接,起到定位第一冷媒管101并使贯流风扇3相对于第一冷媒管101转动的作用。
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换热组件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换热组件还包括接水盘7,接水盘7设置在第一冷媒管101与贯流风扇3之间,且接水盘7位于第一冷媒管101的下方;接水盘7的第一端与第一管板4连接,第二端与第二管板5连接;接水盘7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一水槽,且第一水槽靠近第一管板4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位于贯流风扇3的外部。
示例性地,本实施例在第一冷媒管101与贯流风扇3之间设置了接水盘7,第一冷媒管101上或其翅片上形成的冷凝水可落入接水盘7的水槽中,然后通过排水口集中排到贯流风扇3的外部,从而避免了中心换热体1产生的冷凝水不可控地洒在贯流风扇3内部,而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作为本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之一,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三管板6,第三管板6上设置有第二中心孔601,贯流风扇3的主轴301穿过第二中心孔601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三管板6上还设置有第二通孔602,位于第二冷媒管201的第一端的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插接在第二通孔602内。
第三管板6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形成供贯流风扇3的主轴301穿过的第二中心孔601,贯流风扇3的主轴301穿过第二中心孔601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如图6所示;第二,形成供位于第二冷媒管201的第一端的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插接的第二通孔602,不同第二冷媒管201的同侧的第二冷媒进口端和第二冷媒出口端可通过弯管接头202互相连接或者与冷媒主管路连通。
如图9所示,最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电机(图中未示出)、壳体骨架8及如上的任一种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和电机均固定设置在壳体骨架8的内部;贯流风扇3的主轴301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示例性地,壳体骨架8对电机和换热组件进行固定并起到防护作用,以便空调室内机安装和使用。
作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壳体骨架8的内侧设置有位于换热组件下方的第二水槽,第二水槽至少用于承接中心换热体1形成的冷凝水。
示例性地,在空调室内机制冷时,外部换热片组2和中心换热体1的表面可能形成冷凝水,为了避免了外部换热片组2和中心换热体1产生的冷凝水不可控地洒在空调内部,而影响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和制热效果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壳体骨架8的内侧设置有位于换热组件下方的第二水槽,用于承接外部换热片组2件形成的冷凝水,且第一水槽承接的中心换热体1产生的冷凝水可通过排水口流入第二水槽中进行集中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对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的说明是以换热组件包括贯流风扇3和中心换热体1为例进行说明的。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对增加室内换热器与风流的接触面积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多种调整和组合,以便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更多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外部换热片组2还可以不设置或设置为与贯流风扇3的外形相适应的弧形换热板。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冷媒管101的外周套设翅片,以增大第一冷媒管101与风流的热交换面积。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中心换热体1可与贯流风扇3固定连接,第一冷媒管101的第一冷媒进口端和第一冷媒出口端通过旋转密封结构与冷媒主管路连接。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如2和图3所示,第二管板5朝向第一冷媒管101的一侧可以设置与中心换热体1的外形相配适的连接套503,中心换热体1的第二端的至少部分伸入该连接套503中,以使中心换热体1与第二管板5连接的更牢固。
再如,在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在换热器组件只有中心换热体1时,第一待连接件也可以是直接与中心换热体外设置的光滑表面旋转连接的连接件。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包括叶轮、主轴和第一轴套;
所述叶轮为中空结构且沿轴向第一端设置有用于与电机连接的所述主轴;所述叶轮的轴向第二端设置有开口,且所述开口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轴套,所述叶轮的第二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轴套与第一待连接件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的轴向第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主轴同轴的第二轴套,所述叶轮的第一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轴套与第二待连接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套和/或所述第二轴套为橡胶轴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流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套粘接在所述叶轮的轴向第二端的开口上;
并且/或者,所述第二轴套通过粘接或者过盈配合与所述叶轮的轴向第一端的内侧固定连接。
5.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心换热体和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扇,所述中心换热体包括第一冷媒管,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一端由所述开口伸入所述贯流风扇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由所述开口伸出所述贯流风扇的外部;所述第一冷媒管与所述贯流风扇之间形成气流间隙;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冷媒进口端和第一冷媒出口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待连接件为第一管板,所述第一管板朝向所述贯流风扇的一侧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第一管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凸台同轴的第一中心孔;
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环形凸台彼此转动插接,以使所述贯流风扇可绕所述环形凸台转动;
且所述第一冷媒管的第二端的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中心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管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第二管板的另一侧设置有转轴;
所述第一冷媒管在第一端形成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插入所述连接孔;
所述叶轮的轴向第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主轴同轴的第二轴套,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轴套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一冷媒管与所述贯流风扇之间,且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第一冷媒管的下方;所述接水盘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板连接,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管板连接;所述接水盘上沿所述轴向设置有第一水槽,且所述第一水槽靠近所述第一管板的一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贯流风扇的外部。
9.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机、壳体骨架及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
所述换热组件和所述电机均与所述壳体骨架固定连接;
所述贯流风扇的主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骨架的内侧设置有位于所述换热组件下方的第二水槽,所述第二水槽至少用于承接所述中心换热体形成的冷凝水。
CN201921755692.5U 2019-10-18 2019-10-18 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0891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5692.5U CN210891914U (zh) 2019-10-18 2019-10-18 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55692.5U CN210891914U (zh) 2019-10-18 2019-10-18 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1914U true CN210891914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40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55692.5U Active CN210891914U (zh) 2019-10-18 2019-10-18 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19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72697B (zh) 空调
CN110360613A (zh) 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CN21185419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678970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CN205655417U (zh) 便于安装的空调室外机
CN110748967B (zh)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0891914U (zh) 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0891913U (zh) 贯流风扇、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7084452A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16522067U (zh) 空调器
CN101713603A (zh) 带有旋转翅片的管式换热器
CN206861747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110748966B (zh) 换热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06288913B (zh) 一种管翅式换热器及空调室内机
KR101911255B1 (ko) 공기조화기
CN210128426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1245935B (zh) 空调机
CN210399169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06929889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具有该空调室外机的空调
CN109353187A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9798595A (zh) 空调器
CN22010339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618545A (zh) 一体式服务器机柜热管空调
CN211503772U (zh) 一种空气制冷换热器装置
CN215597746U (zh) 一种空调冷却装置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