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91794U - 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91794U
CN210891794U CN201922008891.6U CN201922008891U CN210891794U CN 210891794 U CN210891794 U CN 210891794U CN 201922008891 U CN201922008891 U CN 201922008891U CN 210891794 U CN210891794 U CN 210891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ircuit board
magnetic
magnetic shield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88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征峥
孙鹏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088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91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91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91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该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设有线圈盘(20)和电路板(30),电路板(30)上罩设有隔磁罩(40),以隔离线圈盘(20)的磁力线与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隔磁罩(40)具有用于对电子元件(31)进行散热的散热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能够减小磁力线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的干扰,且使电子元件能及时的散热。

Description

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电压力锅、电饭煲等烹饪器具由于其具有不使用明火,安全、高效、节能和无油烟等优点,而在家庭烹饪中得到广泛应用。
电磁炉、电炖锅、电饭煲等烹饪器具通常包括加热组件和位于加热组件下方的电路板。其中,加热组件可以为线圈盘。线圈盘中的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特别是电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电子元件异常发热。因此,现有技术中,在线圈盘和电路板之间设置金属板,通过金属板将线圈盘与电路板隔离,避免线圈盘中的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影响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
然而金属板的保护面呈平面,磁力线存在绕过线圈对电子元件进行干扰的情况,且金属材质在强磁场环境中会自身发出大量的热量,该热量会对造成电子元件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能够减小磁力线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的干扰,且使电子元件能及时的散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线圈盘和电路板,电路板上罩设有隔磁罩,以隔离线圈盘的磁力线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隔磁罩具有用于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的散热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通过在电路板上罩设隔磁罩,隔磁罩包覆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这样,减小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都会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的干扰,避免电子元件异常发热。同时,在隔磁罩上设置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用于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通过散热通道对隔磁罩进行散热,使热量能及时的排出至隔磁罩外。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散热通道为位于隔磁罩上的至少一个散热孔,散热孔相对于电路板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通过在隔磁罩上设置散热孔,直接在隔磁罩上加工散热孔即可形成散热通道,加工方便,且能节约成本。通过设置热孔使隔磁罩对电子元件的散热。将散热孔倾斜设置,散热孔的轴线与电路板具有夹角。这样,散热孔也能阻挡部分磁力线,减小线圈盘的部分磁力线能经散热孔进入隔磁罩内的情况。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散热孔与电路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4°~45°;即散热孔与电路板之间的夹角介于14°和45°之间,通过将散热孔与电路板之间的夹角设置在该范围内,保证散热孔能方便加工的同时,使散热孔也能阻挡大部分磁力线。
和/或,散热孔位于隔磁罩的侧面和/或顶面上。将散热孔设置在隔磁罩的侧面,能保证隔磁罩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将散热孔设置在隔磁罩的顶面,使隔磁罩的上部的热量能及时的散出。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散热孔的数量为多个,各散热孔分别位于隔磁罩至少一对相对的侧面上;和/或
壳体内设有风机,至少部分散热孔与风机的出风口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隔磁罩的一个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散热孔,这样,电磁炉内的风可以经隔磁罩的第一个侧面上的散热孔进入隔磁罩内,然后能顺畅的经隔磁罩的第二个侧面上的散热孔排出隔磁罩,从而冷却隔磁罩内的电子元件。至少部分散热孔与风机的出风口相对时,增强了隔磁罩的散热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当散热孔位于隔磁罩的第一侧面时,散热孔位于隔磁罩的外表面的孔口在隔磁罩的第二侧面上的投影与散热孔位于隔磁罩的内表面的孔口在隔磁罩的第二侧面上的投影相邻或者具有间距,其中,隔磁罩的第一侧面与隔磁罩的第二侧面相对。在线圈盘发出的磁力线与隔磁罩的第一侧面垂直时,线圈盘发出的磁力线难以进入散热孔内。即使线圈盘发出的磁力线与隔磁罩的第一侧面具有角度,线圈盘发出的磁力线也只能与散热孔的内侧壁接触,无法经散热孔进入隔磁罩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当散热孔位于隔磁罩的顶面时,散热孔位于隔磁罩的外表面的孔口在电路板上的投影与散热孔位于隔磁罩的内表面的孔口在电路板上的投影相邻或者具有间距。在线圈盘发出的磁力线与隔磁罩的顶面或者电路板垂直时,线圈盘发出的磁力线难以进入散热孔内。即使线圈盘发出的磁力线与隔磁罩的第一侧面具有角度,线圈盘发出的磁力线也只能与散热孔的内侧壁接触,无法经散热孔进入隔磁罩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隔磁罩的厚度范围为0.5mm~2.0mm,将隔磁罩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在保证隔磁罩的强度的同时,保证隔磁罩能方便的安装在电路板上。和/或,散热孔为长条孔,散热孔的宽度范围为0.5mm~2.0mm。增强散热孔的散热性能,且方便加工散热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隔磁罩由电磁屏蔽件注塑制成。通过电磁屏蔽件的电磁屏蔽性能,避免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进入隔磁罩。通过电磁屏蔽件注塑形成隔磁罩便于制造隔磁罩,且也方便隔磁罩的批量生产。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电磁屏蔽件通过塑料与磁性材料混合造粒制成,其中,磁性材料为铁氧体。由于塑料相对于磁性材料重量较轻,直接注塑难以混合均匀,从而影响隔磁罩的电磁屏蔽性能。因此,先将塑料与磁性材料初步混合形成颗粒,然后将塑料与磁性材料形成的可以融化注塑制成隔磁罩,以获得电磁屏蔽性能较好的隔磁罩。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电路板包括基板,电子元件包括电感,隔磁罩罩设在电感上,隔磁罩与基板连接。将隔磁罩罩设在电感上,避免线圈盘产生的磁力线对电感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感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内部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去掉线圈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剖面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上的散热孔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上的散热孔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上的散热孔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上的散热孔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上的散热孔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体;
101-底壳;
102-盖板;
20-线圈盘;
30-电路板;
31-电子元件;
32-基板;
40-隔磁罩;
50-散热孔;
6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内部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去掉线圈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剖面图。参见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设有线圈盘20和电路板30,电路板30上罩设有隔磁罩40,以隔离线圈盘20的磁力线与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隔磁罩40具有用于对电子元件31进行散热的散热通道。
在本实施例中,电磁烹饪器具可以为电磁炉。盛装有食材的电磁烹饪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给电磁炉通电,此时会有高频的电流通过线圈盘上的线圈,从而产生无数封闭的交变磁场力,磁力线切割电磁炉上的电磁烹饪锅具,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对电磁烹饪锅具进行加热。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电磁烹饪器具也可以为电陶炉、电压力锅、电饭煲、电水壶、料理机或者其他为电磁加热原理的器具。
具体的,壳体10可以包括底壳101和位于底壳101的顶部的盖板102,其中,底壳101和盖板102共同围成封闭的容纳腔,线圈盘20和电路板30位于容纳腔内,且线圈盘20和电路板30均与底壳101的内表面连接。其中,线圈盘20与底壳101的内表面可以通过螺钉连接、连接柱连接或者卡接。电路板30与底壳101的内表面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连接柱连接或者卡接。
其中,当线圈盘20和电路板30位于容纳腔内时,线圈盘20和电路板30的高度可以相等,即线圈盘20与底壳10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和电路板30与底壳10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相等,线圈盘20可以与电路板30并排设置。或者,线圈盘20与底壳10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电路板30与底壳101的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即线圈盘20可以位于电路板30的上方。线圈盘20产生的磁力线呈闭合回路(即图2中闭合的虚线),当线圈盘20位于电路板30的上方,或者线圈盘20和电路板30的上方,线圈盘20产生的磁力线都会对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电子元件31发热,进而影响电子元件31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电路板30上罩设有隔磁罩40,通过隔磁罩40隔离线圈盘20的磁力线与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减小线圈盘20产生的磁力线都会对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产生的影响,避免电子元件31异常发热。其中,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也会产生热量,若该热量无法及时的排出隔磁罩40外,也会对电子元件31产生影响,进而减小电子元件31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隔磁罩40上设置用于对电子元件31进行散热的散热通道,通过散热通道对隔磁罩40进行散热,使热量能及时的排出至隔磁罩40外。
其中,隔磁罩40可以为锥型、圆台状或者柱状。本申请对隔磁罩40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隔磁罩40能包覆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即可。其中,隔磁罩40可以与电路板30粘接、卡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只要能将隔磁罩40连接在电路板30上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通过在电路板30上罩设隔磁罩40,隔磁罩40包覆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这样,减小线圈盘20产生的磁力线都会对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的干扰,避免电子元件31异常发热。同时,在隔磁罩40上设置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用于对电子元件31进行散热,通过散热通道对隔磁罩40进行散热,使热量能及时的排出至隔磁罩40外。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参见图6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散热通道为位于隔磁罩40上的至少一个散热孔50,散热孔50相对于电路板30倾斜设置。
在具体实现时,通过在隔磁罩40上设置一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散热孔50,通过散热孔50对隔磁罩40内的电子元件31进行散热。其中,散热孔50的数量可以根据散热孔50的尺寸进行设置。例如,散热孔50的尺寸接近隔磁罩40某一方向上的尺寸(例如隔磁罩40的长度方向)时,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散热孔50。当散热孔50的尺寸相对于隔磁罩40某一方向上的尺寸较小时,可以设置多个散热孔50,以增加隔磁罩40对电子元件31的散热效果。
当将散热孔50的尺寸设计较大时,线圈盘20的部分磁力线可能经散热孔50进入隔磁罩40内,从而不利于隔磁罩40隔离线圈盘20的磁力线与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因此,在具体实现时,散热孔50相对于电路板30倾斜设置。也就是说,将散热孔50设置为斜孔,散热孔50的轴线与电路板30具有夹角。这样,散热孔50也能阻挡部分磁力线(参见图8所示,图8中箭头为磁力线),减小线圈盘20的部分磁力线能经散热孔50进入隔磁罩40内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通过在隔磁罩40上设置散热孔50,直接在隔磁罩40上加工散热孔50即可形成散热通道,加工方便,且能节约成本。通过设置热孔50使隔磁罩40对电子元件31的散热。将散热孔50倾斜设置,散热孔50的轴线与电路板30具有夹角。这样,散热孔50也能阻挡部分磁力线,减小线圈盘20的部分磁力线能经散热孔50进入隔磁罩40内的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散热孔50与电路板30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4°~45°。也就是说,散热孔50与电路板30之间的夹角介于14°和45°之间,通过将散热孔50与电路板30之间的夹角设置在该范围内,保证散热孔50能方便加工的同时,使散热孔50也能阻挡大部分磁力线。
在具体实现时,散热孔50可以位于隔磁罩40的侧面,隔磁罩40的侧面占用的面积大于磁罩40的顶面占用的面积,将散热孔50设置在隔磁罩40的侧面,能保证隔磁罩40有良好的散热效果。散热孔50也可以位于隔磁罩40的顶面,由于隔磁罩40的顶面靠近线圈盘20,隔磁罩40的上部的热量较多,将散热孔50设置在隔磁罩40的顶面,使隔磁罩40的上部的热量能及时的散出。或者在隔磁罩40的侧面和顶面均设置散热孔50。
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孔50的数量为多个,各散热孔50分别位于隔磁罩40至少一对相对的侧面上;和/或
壳体10内设有风机60,至少部分散热孔50与风机60的出风口相对。
线圈盘20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在具体实现时,电磁炉的内部还设置风机60,通过风机60对电磁炉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在隔磁罩40的一个相对的侧面均设置散热孔50,这样,电磁炉内的风可以经隔磁罩40的第一个侧面上的散热孔50进入隔磁罩40内,然后能顺畅的经隔磁罩40的第二个侧面上的散热孔50排出隔磁罩40,从而冷却隔磁罩40内的电子元件31。至少部分散热孔50与风机60的出风口相对时,增强了隔磁罩40的散热效果。其中,隔磁罩40的第一个侧面和隔磁罩40的第二个侧面相对。这样,在对隔磁罩40进行散热的同时,节省了成本,保证了隔磁罩40的强度。当在隔磁罩40的每个侧壁上均设置散热孔50时,可以适当增加各散热孔50之间的间距,以保证隔磁罩40的强度,同时,当隔磁罩40的每个侧壁上均设置散热孔50时,方便安装隔磁罩40,不需要寻找隔磁罩40上设置散热孔50的侧面与风机60的出风口相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当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第一侧面时,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外表面的孔口在隔磁罩40的第二侧面上的投影与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内表面的孔口在隔磁罩40的第二侧面上的投影相邻或者具有间距,其中,隔磁罩40的第一侧面与隔磁罩40的第二侧面相对。即观测者的观测方向与隔磁罩40的第一侧面垂直时,在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外表面的孔口无法看到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内表面的孔口,由于线圈盘20发出的磁力线遇到障碍物时,无法弯折从而越过障碍物。但是,气体在流动时可以越过障碍物。因此,这样的设计,在线圈盘20发出的磁力线与隔磁罩40的第一侧面垂直时,线圈盘20发出的磁力线难以进入散热孔50内。即使线圈盘20发出的磁力线与隔磁罩40的第一侧面具有角度,线圈盘20发出的磁力线也只能与散热孔50的内侧壁接触,无法经散热孔50进入隔磁罩40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当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顶面时,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外表面的孔口在电路板30上的投影与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内表面的孔口在电路板30上的投影相邻或者具有间距。即观测者的观测方向与隔磁罩40的顶面或者电路板30垂直时,在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外表面的孔口无法看到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内表面的孔口,由于线圈盘20发出的磁力线遇到障碍物时,无法弯折从而越过障碍物。但是,气体在流动时可以越过障碍物。因此,这样的设计,在线圈盘20发出的磁力线与隔磁罩40的顶面或者电路板30垂直时,线圈盘20发出的磁力线难以进入散热孔50内。即使线圈盘20发出的磁力线与隔磁罩40的第一侧面具有角度,线圈盘20发出的磁力线也只能与散热孔50的内侧壁接触,无法经散热孔50进入隔磁罩40内。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上的散热孔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上的散热孔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上的散热孔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上的散热孔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中隔磁罩上的散热孔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至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隔磁罩40的厚度范围为0.5mm~2.0mm。其中,图8中的δ为隔磁罩40的厚度。即隔磁罩40的厚度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2.0mm。电路板30上的空间有限,为了节省空间,将隔磁罩40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在保证隔磁罩40的强度的同时,保证隔磁罩40能方便的安装在电路板30上。
在具体实现时,为了增强散热孔50的散热性能,且方便加工散热孔50,散热孔50可以为长条孔。散热孔50的宽度范围为0.5mm~2.0mm。散热孔50的宽度为图8中的Ф。即散热孔50在其延伸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散热孔50的宽度。图9至图13分别为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侧壁的结构图。参见图9所示,散热孔50为长方形的通孔,散热孔50的一端与隔磁罩40的底部平齐,这样,方便加工散热孔50。参见图10和图12所示,散热孔50为长方形的通孔,该散热孔50可以通过冲压加工而成,制造方便。且上述散热孔50占隔磁罩40的侧面的大部分空间,增强了隔磁罩40的散热效果。相对于图10中的长条状的散热孔50,图12中两端具有圆角的隔磁罩40更方便制造,且能减小散热孔50的局部应力。图11中的散热孔50呈矩形阵列状排布,在增强隔磁罩40的散热效果的同时,保证了隔磁罩40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孔50也可以为圆孔、菱形孔或者不规则形状的孔,只要能通过散热孔50散热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隔磁罩40由电磁屏蔽件注塑制成。通过电磁屏蔽件的电磁屏蔽性能,避免线圈盘20产生的磁力线进入隔磁罩40。通过电磁屏蔽件注塑形成隔磁罩40便于制造隔磁罩40,且也方便隔磁罩40的批量生产。
在具体实现时,电磁屏蔽件通过塑料与磁性材料混合造粒制成,其中,磁性材料为铁氧体。即电磁屏蔽件即具有塑料成分,还具有磁性材料。塑料可以为聚丙烯(PP),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尼龙(Polyamide,PA)中的一种或多种。铁氧体为锰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由于塑料相对于磁性材料重量较轻,直接注塑难以混合均匀,从而影响隔磁罩40的电磁屏蔽性能。因此,先将塑料与磁性材料初步混合形成颗粒,然后将塑料与磁性材料形成的可以融化注塑制成隔磁罩40,以获得电磁屏蔽性能较好的隔磁罩40。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烹饪器具,电路板30包括基板32,电子元件31包括电感,隔磁罩40罩设在电感上,隔磁罩40与基板32连接。其中,线圈盘20产生的磁力线对电感的影响较大,因此,将隔磁罩40罩设在电感上,避免线圈盘20产生的磁力线对电感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感的使用寿命。其中,隔磁罩40的形状可以与电感的形状性匹配,这样,节省了电路板30的空间。其中,隔磁罩40与基板32可以卡接、粘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有线圈盘(20)和电路板(3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0)上罩设有隔磁罩(40),以隔离所述线圈盘(20)的磁力线与所述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31),所述隔磁罩(40)具有用于对所述电子元件(31)进行散热的散热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为位于所述隔磁罩(40)上的至少一个散热孔(50),所述散热孔(50)相对于所述电路板(30)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50)与所述电路板(30)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4°~45°;
和/或,所述散热孔(50)位于所述隔磁罩(40)的侧面和/或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50)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散热孔(50)分别位于所述隔磁罩(40)至少一对相对的侧面上;和/或
所述壳体(10)内设有风机(60),至少部分所述散热孔(50)与所述风机(60)的出风口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散热孔(50)位于所述隔磁罩(40)的第一侧面时,所述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外表面的孔口在所述隔磁罩(40)的第二侧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内表面的孔口在所述隔磁罩(40)的第二侧面上的投影相邻或者具有间距,其中,所述隔磁罩(40)的第一侧面与所述隔磁罩(40)的第二侧面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散热孔(50)位于所述隔磁罩(40)的顶面时,所述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外表面的孔口在所述电路板(30)上的投影与所述散热孔(50)位于隔磁罩(40)的内表面的孔口在所述电路板(30)上的投影相邻或者具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罩(40)的厚度范围为0.5mm~2.0mm,和/或,散热孔(50)为长条孔,所述散热孔(50)的宽度范围为0.5mm~2.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罩(40)由电磁屏蔽件注塑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屏蔽件通过塑料与磁性材料混合造粒制成,其中,所述磁性材料为铁氧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0)包括基板(32),所述电子元件(31)包括电感,所述隔磁罩(40)罩设在所述电感上,所述隔磁罩(40)与所述基板(32)连接。
CN201922008891.6U 2019-11-20 2019-11-20 电磁烹饪器具 Active CN210891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8891.6U CN210891794U (zh) 2019-11-20 2019-11-20 电磁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8891.6U CN210891794U (zh) 2019-11-20 2019-11-20 电磁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91794U true CN210891794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7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8891.6U Active CN210891794U (zh) 2019-11-20 2019-11-20 电磁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917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2169B2 (en) Electrical apparatus having act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 and air circulating system having such electrical apparatus
CN109617152A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06403356B (zh) 半导体制冷散热组件及其装配方法和制冷设备
CN210891794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110754931B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6087060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0951418U (zh) 电磁炉
CN210951427U (zh) 电磁炉
CN210153880U (zh) 一种改进线圈盘散热的电磁灶
CN219761362U (zh) 一种线圈盘组件及烹饪设备
EP4096357A1 (en) Electric range
CN212005793U (zh) 电磁炉
US20220400540A1 (en) Electric range
CN220457752U (zh) 电源模块组件、射频发生装置、射频解冻装置以及冰箱
CN215489889U (zh) 电磁炉
CN209840190U (zh) 电磁炉
EP4096353A1 (en) Electric range
CN220457753U (zh) 一种功放模块、射频发生装置、射频解冻装置以及冰箱
CN212901626U (zh) 一种嵌入式电磁灶
CN213746890U (zh) 烹饪器具
CN220017451U (zh) 一种烹饪设备
CN218544534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9938661U (zh) 一种安装壳、射频发生装置、射频解冻装置以及冰箱
CN216431828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8942819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