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8036U - 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8036U
CN210888036U CN201921308053.4U CN201921308053U CN210888036U CN 210888036 U CN210888036 U CN 210888036U CN 201921308053 U CN201921308053 U CN 201921308053U CN 210888036 U CN210888036 U CN 210888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mboo
layer
layers
wood board
w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080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yan Wanshan Wood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yan Wanshan Woo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yan Wanshan Woo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yan Wanshan Woo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080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8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8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8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具体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包括木板层,所述木板层设置为两层,且两层所述木板层之间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层所述木板层的内部设置有增强机构,所述木板层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增强机构包括两组加强竹板,两组所述加强竹板固定粘接在所述连接板以及两层木板层所形成的空腔内部,所述加强竹板与两层木板层之间均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层木板层的内部设置与木板层相垂直的两组加强竹板,使两两之间的加强竹板可以通过扣槽相互卡合,从而将加强竹板卡合成相互垂直的网格状板材,大大的提高了模板使用的强度,同时也降低了模板的密度,增强了模板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建筑模板是混凝土浇筑成形的模壳和支架,按材料的性质可分为建筑模板、建筑木胶板、覆膜板、多层板、双面复胶、双面覆膜建筑模板等。
但是现有建筑模板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板材有多层木板压制而成,导致其实际使用强度不够,难以承受较大的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通过在两层木板层的内部设置与木板层相垂直的两组加强竹板,利用加强竹板上开设的扣槽,使两两之间的加强竹板可以通过扣槽相互卡合,从而将加强竹板卡合成相互垂直的网格状板材,而通过加强竹板本身材料的韧性,加强模板的整体强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包括木板层,所述木板层设置为两层,且两层所述木板层之间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层所述木板层的内部设置有增强机构,所述木板层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机构;
所述增强机构包括两组加强竹板,两组所述加强竹板固定粘接在所述连接板以及两层木板层所形成的空腔内部,所述加强竹板与两层木板层之间均垂直设置,所述加强竹板的一侧均匀开设有扣槽,两组所述加强竹板之间通过扣槽相互卡合,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竹板之间均形成有空格,且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竹板之间均形成空格的内部均设置有填充层。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每组所述加强竹板的数量均设置为九个,且两组所述加强竹板之间均垂直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槽的宽度与加强竹板的厚度相同,且所述扣槽的高度为加强竹板高度的一半。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填充层为泡沫型构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其中一层所述木板层的顶部设置有桐油层,所述桐油层的顶部粘接有覆膜层,另一层所述木板层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凸条,且多个所述凸条均平行设置在另一层所述木板层的底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两层所述木板层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槽,其中一侧的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木板层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槽对应的卡块。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类型设置有直型板和L型板。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与连接槽之间作偏移设置,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设置有突出端,所述连接槽的底部设置有缩进端,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与连接槽的两端之间的偏移值为2c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层木板层的内部设置与木板层相垂直的两组加强竹板,利用加强竹板上开设的扣槽,使两两之间的加强竹板可以通过扣槽相互卡合,从而将加强竹板卡合成相互垂直的网格状板材,而通过加强竹板本身材料的韧性,加强模板的整体强度,同时,由于加强竹板之间形成了多个空格,从而减少了模板加工的耗材,同时也减轻了模板的重量,而通过在加强竹板形成的空格内部填充填充层,可以有效的对水泥浇筑时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的提高了模板使用的强度,同时也降低了模板的密度,增强了模板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木板层一侧的连接件与另一块木板层上的连接槽进行卡合,可以有效的对模板进行紧密连接,再通过设置两种类型的连接件可以分别满足模板之间的平行连接和垂直连接,而通过将连接件与木板层之间错位安装,可以使两块模板上下安装时,通过连接件顶部的突出端与连接槽底部的缩进端进行卡合,实现两块模板之间的上下对接,使模板安装定位更加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极大的提高了模板使用安装的便捷性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强板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为:1木板层、2增强机构、3连接机构、4连接件、5连接槽、6覆膜层、7桐油层、8加强竹板、9填充层、10连接板、11凸条、12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包括木板层1,所述木板层1设置为两层,且两层所述木板层1之间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两层所述木板层1的内部设置有增强机构2,所述木板层1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机构3;
所述增强机构2包括两组加强竹板8,两组所述加强竹板8固定粘接在所述连接板10以及两层木板层1所形成的空腔内部,所述加强竹板8与两层木板层1之间均垂直设置,所述加强竹板8的一侧均匀开设有扣槽12,两组所述加强竹板8之间通过扣槽12相互卡合,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竹板8之间均形成有空格,且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竹板8之间均形成空格的内部均设置有填充层9;
每组所述加强竹板8的数量均设置为九个,且两组所述加强竹板8之间均垂直设置,通过加强竹板8之间的垂直设置对木板层1内的空腔进行填充,从而增强模板的整体强度;
所述扣槽12的宽度与加强竹板8的厚度相同,且所述扣槽12的高度为加强竹板8高度的一半,从而使相邻两个加强竹板8之间可以更紧密的卡合;
所述填充层9为泡沫型构件,进而为模板提供一个保温层,从而对水泥浇筑时进行保温;
其中一层所述木板层1的顶部设置有桐油层7,所述桐油层7的顶部粘接有覆膜层6,进而对木板层1进行防水保护,另一层所述木板层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凸条11,且多个所述凸条11均平行设置在另一层所述木板层1的底部,进而可以提高模板运输时相互之间的错位,避免木板层1被腐蚀;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在两层木板层1的内部设置与木板层1相垂直的两组加强竹板8,利用加强竹板8上开设的扣槽12,使两两之间的加强竹板8可以通过扣槽12相互卡合,从而将加强竹板8卡合成相互垂直的网格状板材,而通过加强竹板8本身材料的韧性,加上加强竹板8与木板层1之间的垂直设置,有效的增强了模板的强度,同时,由于加强竹板8之间形成了多个空格,从而减少了模板加工的耗材,同时也减轻了模板的重量,提高了模板的使用效果,而通过在加强竹板8形成的空格内部填充填充层9,可以有效的对水泥浇筑时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再利用木板层1的顶部刷附的桐油层7,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泥中水的渗漏,同时利用桐油层7表面附着的覆膜层6,有效的将水泥与模板之间进行隔断,避免水泥凝固在模板表面,提高了模板的清洁度,最后通过在木板层1的底部设置凸条11,可以使模板堆叠时可以通过凸条11增大相互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保证模板运输时的稳定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模板强度不高,难以承受较大压力的问题。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件4,两层所述木板层1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槽5,其中一侧的所述连接槽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远离木板层1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槽5对应的卡块;
所述连接件4的类型设置有直型板和L型板,进而为模板的不同连接状态提供连接条件;
所述连接件4与连接槽5之间作偏移设置,所述连接件4的顶部设置有突出端,所述连接槽5的底部设置有缩进端,且所述连接件4的两端与连接槽5的两端之间的偏移值为2cm,可以使两块模板上下安装时,通过连接件4顶部的突出端与连接槽5底部的缩进端进行卡合,实现两块模板之间的上下对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模板安装时,通过木板层1一侧的连接件4与另一块木板层1上的连接槽5进行卡合,可以有效的对模板进行紧密连接,再通过设置两种类型的连接件4可以分别满足模板之间的平行连接和垂直连接,而通过将连接件4与木板层1之间错位安装,可以使两块模板上下安装时,通过连接件4顶部的突出端与连接槽5底部的缩进端进行卡合,实现两块模板之间的上下对接,使模板安装定位更加便捷,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板安装时两两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连接定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在两层木板层1的内部设置与木板层1相垂直的两组加强竹板8,利用加强竹板8上开设的扣槽12,使两两之间的加强竹板8可以通过扣槽12相互卡合,从而将加强竹板8卡合成相互垂直的网格状板材,而利用加强竹板8本身材料的韧性,加强模板的整体强度,而加强竹板8之间形成了多个空格,减少了模板加工的耗材,同时也减轻了模板的重量,而通过在加强竹板8形成的空格内部填充填充层9,可以有效的对水泥浇筑时提供良好的保温效果,提高了模板使用的强度,同时也降低了模板的密度,增强了模板的实用性;
参照说明书附图1-4,通过木板层1一侧的连接件4与另一块木板层1上的连接槽5进行卡合,可以有效的对模板进行紧密连接,再通过设置两种类型的连接件4可以分别满足模板之间的平行连接和垂直连接,而通过将连接件4与木板层1之间错位安装,可以使两块模板上下安装时,通过连接件4顶部的突出端与连接槽5底部的缩进端进行卡合,实现两块模板之间的上下对接,使模板安装定位更加便捷,提高了模板使用安装的便捷性与实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包括木板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板层(1)设置为两层,且两层所述木板层(1)之间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两层所述木板层(1)的内部设置有增强机构(2),所述木板层(1)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机构(3);
所述增强机构(2)包括两组加强竹板(8),两组所述加强竹板(8)固定粘接在所述连接板(10)以及两层木板层(1)所形成的空腔内部,所述加强竹板(8)与两层木板层(1)之间均垂直设置,所述加强竹板(8)的一侧均匀开设有扣槽(12),两组所述加强竹板(8)之间通过扣槽(12)相互卡合,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竹板(8)之间均形成有空格,且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竹板(8)之间均形成空格的内部均设置有填充层(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加强竹板(8)的数量均设置为九个,且两组所述加强竹板(8)之间均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槽(12)的宽度与加强竹板(8)的厚度相同,且所述扣槽(12)的高度为加强竹板(8)高度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9)为泡沫型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层所述木板层(1)的顶部设置有桐油层(7),所述桐油层(7)的顶部粘接有覆膜层(6),另一层所述木板层(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凸条(11),且多个所述凸条(11)均平行设置在另一层所述木板层(1)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件(4),两层所述木板层(1)的两侧设置有连接槽(5),其中一侧的所述连接槽(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远离木板层(1)的一端设置有与连接槽(5)对应的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的类型设置有直型板和L型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与连接槽(5)之间作偏移设置,所述连接件(4)的顶部设置有突出端,所述连接槽(5)的底部设置有缩进端,且所述连接件(4)的两端与连接槽(5)的两端之间的偏移值为2cm。
CN201921308053.4U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 Active CN210888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8053.4U CN210888036U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8053.4U CN210888036U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8036U true CN210888036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1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08053.4U Active CN210888036U (zh) 2019-08-13 2019-08-13 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80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4525B (zh) 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结构一体化保温墙体体系及施工工艺
CN104763085A (zh) 装配整体式预应力双t楼板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631674A (zh) 一种叠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KR101679316B1 (ko) 단열재폼 패널을 이용한 거푸집
US20100247948A1 (en) Method of forming structural sandwich plate members
CN210888036U (zh) 一种增强型竹木复合建筑模板
KR101407502B1 (ko) 모듈러 건축물의 접합구조 및 그 접합시공방법
CN106013773A (zh) 一种组装式内外墙复合模板防漏浆装置及施工方法
KR20180002544U (ko) 탈형 데크용 스페이서
CN215926696U (zh) 一种建筑用复合模板
CN206256690U (zh) 一种塑面建筑方木
JP2010168877A (ja) 残存型枠、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型枠パネル
CN212353118U (zh) 一种建筑节能保温板
CN110241726B (zh)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及湿接缝结构
KR200418073Y1 (ko) 거푸집용 패널
CN204609037U (zh) 复合保温墙板与建筑混凝土结构一体化施工保温墙体体系
CN210049402U (zh) 钢砼组合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合装配式结构体系
CN103075004B (zh) 一种倒棱台施工方法
CN204112523U (zh) 一种抗震墙体
CN109610877B (zh) 提高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裂性能的节点及方法
CN208310185U (zh) 一种用于墙体阴角与圈梁交界处的铝模板连接构件
CN113530213A (zh) 一种用于清水混凝土的模板、模板安装结构和施工方法
CN110725434A (zh) 一种pec墙与主体结构湿式连接节点
CN218667219U (zh) 一种桥梁裂缝加固结构
CN215858320U (zh) 一种自锁式墙体保温构件及含有其的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