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7949U -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7949U
CN210887949U CN201920967125.XU CN201920967125U CN210887949U CN 210887949 U CN210887949 U CN 210887949U CN 201920967125 U CN201920967125 U CN 201920967125U CN 210887949 U CN210887949 U CN 210887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supporting
ground
supporting rod
rotating shaft
h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71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reakthrough robot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Tupo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Tupo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Tupo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71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7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7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7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包括底架、直立轨道和抹灰主机,直立轨道安装在底架上,抹灰主机安装在直立轨道上;在底架上还安装有万向行走轮;还包括辅助行走机构,辅助行走机构包括动力装置、转轴、至少1条第一撑地杆和至少1条第二撑地杆;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上,动力装置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第一撑地杆安装在转轴的一端,第二撑地杆安装在转轴的另一端,在第一撑地杆、第二撑地杆上各自设有撑地端,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和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是按照在转轴转动时同时着地同时离地的方式设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简单快捷地将抹墙机整体移动到下一个抹灰工位,进而提高抹灰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效益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背景技术
目前,施工使用的抹墙机主要由底架和机体两部分组成,在底架上安装有万向行走轮,机体安装在底架上,在机架上安装有灰料斗和抹板,灰料斗与机体之间有一定的夹角,浆料从灰料斗流动至抹板上,之后机体沿安装在于底架上的直立轨道上移,进而将浆料通过抹板涂抹在墙壁上。而抹墙机在进行一次抹灰工序后是通过工人手动推动机体使底架上的万向行走轮转动,进而将抹墙机的整体移动到下一个抹灰工位来进行抹灰,这样的操作方式较为繁琐,工人的劳动强度较高,总体的抹灰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该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简单快捷地将抹墙机整体移动到下一个抹灰工位,进而提高抹灰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效益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包括底架、直立轨道和抹灰主机,直立轨道安装在底架上,所述抹灰主机安装在直立轨道上,且抹灰主机可沿直立轨道作上下移动;在底架上还安装有万向行走轮;其特点在于还包括辅助行走机构,所述辅助行走机构包括动力装置、转轴、至少1条第一撑地杆和至少1条第二撑地杆;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上,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底架上,该动力装置用于驱动转轴转动;所述第一撑地杆安装在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撑地杆安装在转轴的另一端,在第一撑地杆、第二撑地杆上各自设有撑地端,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和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是按照在转轴转动时同时着地同时离地的方式设置的。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轮毂,在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轮毂;所述第一撑地杆安装于第一轮毂上,且第一撑地杆是可相对于第一轮毂作伸缩活动的,在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与第一轮毂之间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第一轮毂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上;所述第二撑地杆安装于第二轮毂上,且第二撑地杆是可相对于第二轮毂作伸缩活动的,在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与第二轮毂之间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第二轮毂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上。
再进一步地,所述抹灰主机上设有抹板,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抹板的抹灰工作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又再进一步地,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上形成有曲面状的撑地面。
又还再进一步地,所述转轴通过2个轴承座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的底面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平时,第一撑地杆和第二撑地杆都处在同时离地的状态,此时抹墙机通过万向行走轮可被推动至任何位置来进行抹灰施工,诸如被推入宽度只有1.5米的小巷来对其尽头的墙面来进行抹灰施工;当在比较开阔的地方带走抹墙机时,则除了可以通过万向行走轮外,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辅助行走机构,只需要控制动力装置使转轴连续地转动,令到安装于转轴上的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连续多次触及地面,则会对底架形成一个类似于被某主动行走轮带着走动的效果,在转轴转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抹墙机的一侧有可能轻微抬起而向转轴的转动方向移动,直至第一撑地杆、第二撑地杆各自的撑地端离地后完成一次的行走动作,本实用新型在整个辅助行走过程中是有可能令到本实用新型的抹墙机的一侧的万向行走轮稍微离地,拖动另一侧的万向行走轮转动而行走的,这样使本实用新型的抹墙机在布满砂石或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时也能顺利通过,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操作方便、提高抹灰效率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在常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底架安装上辅助行走机构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在行走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转轴安装上第一撑地杆、第二撑地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转轴安装上第一撑地杆、第二撑地杆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的转轴安装上第一撑地杆、第二撑地杆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5的转轴安装上第一撑地杆、第二撑地杆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C-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6的底架安装上辅助行走机构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6的转轴安装上第一撑地杆、第二撑地杆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D-D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底架;12-万向行走轮;13-直立轨道;14-抹灰主机;141-抹板;15-辅助行走机构;16-动力装置;161-电机;162-减速箱;17-转轴;171、172-轴承座;18-第一撑地杆;19-第二撑地杆;181、191-撑地端;182、192-撑地面;
21-转轴;22、23-第一撑地杆;24、25-第二撑地杆;
31-转轴;311-第一轮毂;312-第一活动腔;313-限位环部;314-第二轮毂;315-第二活动腔;316-限位环部;32-第一撑地杆;321-撑地端;322-大头部;33-弹性件;34-第二撑地杆;341-撑地端;342-大头部;35-弹性件;
41-转轴;411-第一轮毂;412-第二轮毂;42、43-第一撑地杆;421、431-撑地端;44、45-弹性件;46、47-第二撑地杆;461、471-撑地端;48、49-弹性件;
51-转轴;511-第一轮毂;512-第二轮毂;52、53、54-第一撑地杆;521、531、541-撑地端;55、56、57-弹性件;58、59、510-第二撑地杆;581、591、5101-撑地端;520、530、540-弹性件;
61-底架;62-万向行走轮;63-直立轨道;64-抹灰主机;641-抹板;65-辅助行走机构;66-动力装置;661-电机;662-减速箱;67-转轴;671-第一轮毂;672-第二轮毂;673、674-轴承座;68-第一撑地杆;69-第二撑地杆;681、682、691、692-撑地端;683、684、693、694-撑地面;610、620、630、640-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包括底架11、直立轨道13和抹灰主机14,直立轨道13安装在底架11上,所述抹灰主机14安装在直立轨道13上,且抹灰主机14可沿直立轨道13作上下移动;在底架11上还安装有万向行走轮12,具体是在底架11的四个底角都安装有万向行走轮的;为了实现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的目的,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还包括辅助行走机构15,所述辅助行走机构15包括动力装置16、转轴17、第一撑地杆18和第二撑地杆19;所述转轴17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11上,所述动力装置16安装在底架11上,该动力装置16用于驱动转轴17转动;所述第一撑地杆18安装在转轴17的一端,所述第二撑地杆19安装在转轴17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撑地杆18、第二撑地杆19是固定在转轴17上的,在第一撑地杆18、第二撑地杆19上各自设有撑地端181、191,第一撑地杆18的撑地端181和第二撑地杆19的撑地端191是按照在转轴17转动时同时着地同时离地的方式设置的。在平时使用时,第一撑地杆18和第二撑地杆19都处在同时离地的状态,此时抹墙机通过万向行走轮12可被推动至任何位置来进行抹灰施工,诸如被推入宽度只有1.5米的小巷来对其尽头的墙面来进行抹灰施工;当在比较开阔的地方带走抹墙机时,则除了可以通过万向行走轮12外,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还可通过辅助行走机构15,只需要控制动力装置16使转轴17连续地转动,令到安装于转轴17上的第一撑地杆18的撑地端181、第二撑地杆19的撑地端191连续多次触及地面,则会对底架11形成一个类似于被某主动行走轮带着走动的效果,在转轴17转动过程中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的一侧有可能轻微抬起而向转轴17的转动方向移动,直至第一撑地杆18、第二撑地杆19各自的撑地端181、191离地后完成一次的行走动作,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在整个辅助行走过程中是有可能令到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的一侧的万向行走轮12稍微离地,拖动另一侧的万向行走轮12转动而行走的,这样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在布满砂石或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走时也能顺利通过,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操作方便、提高抹灰效率等优点。
进一步地,为了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在行走时实现沿抹灰墙面的墙脚行走,如图1、图3所示,所述抹灰主机14上设有抹板141,所述转轴17的轴线与抹板141的抹灰工作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为了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行走更加平稳,减少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行走时的震动,如图1、图2、图3所示,第一撑地杆18的撑地端181、第二撑地杆19的撑地端191上形成有曲面状的撑地面182、192。
为了使转轴17实现可转动地安装于底架11上,如图1、图3所示,所述转轴17通过2个轴承座171、172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11的底面的中部,所述第一撑地杆18、第二撑地杆19的轴线是与转轴17的轴线垂直的。
为了使动力装置16的结构更加合理,使动力装置16能驱动转轴17转动,如图2所示,所述动力装置16包括电机161和减速箱162;所述电机161安装于底架11上,该电机161通过减速箱162驱动转轴17转动,所述转轴17贯穿减速箱162的动力输出端中,该转轴17与减速箱162之间通过键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转轴21的一端是安装有2条第一撑地杆22、23的,该2条第一撑地杆22、23是绕转轴21的轴心均匀布设的,2条第一撑地杆22、23是固定在转轴21上的;在转轴21的另一端是安装有2条第二撑地杆24、25的,该2条第二撑地杆24、25也绕转轴21的轴心均匀布设的,2条第二撑地杆24、25也是固定在转轴21上的。这样的设计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在行走时更加快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图6所示,所述转轴31的一端设有第一轮毂311,在转轴3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轮毂314;所述第一撑地杆32安装于第一轮毂311上,且第一撑地杆32是可相对于第一轮毂311作伸缩活动的,第一撑地杆32可相对于第一轮毂311作伸缩活动的结构大致是在第一轮毂311中形成有第一活动腔312,在第一活动腔312的腔口边沿上形成有限位环部313,第一撑地杆32的一端插入至第一活动腔312中,在第一撑地杆32插入至第一活动腔312中的那个端端部形成有与限位环部313相限位的大头部322,这样实现了第一撑地杆32实现可相对于第一轮毂311作伸缩活动,在第一撑地杆32的撑地端321与第一轮毂311之间设有弹性件33,该弹性件33是弹簧,且弹性件33是套在第一撑地杆32上的,该弹性件33的一端作用于第一轮毂311上,弹性件33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撑地杆32的撑地端321上;所述第二撑地杆34安装于第二轮毂314上,且第二撑地杆34是可相对于第二轮毂314作伸缩活动的,第二撑地杆34可相对于第二轮毂314作伸缩活动的结构大致是在第二轮毂314中形成有第二活动腔315,在第二活动腔315的腔口边沿上形成有限位环部316,第二撑地杆34的一端插入至第二活动腔315中,在第二撑地杆34插入至第二活动腔315中的那个端端部形成有与限位环部316相限位的大头部342,这样实现了第二撑地杆34可相对于第二轮毂314作伸缩活动,在第二撑地杆34的撑地端341与第二轮毂314之间设有弹性件35,该弹性件35也是弹簧,且弹性件35是套在第二撑地杆34上的,该弹性件35的一端作用于第二轮毂314上,弹性件35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撑地杆34的撑地端341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撑地杆32是相对于第一轮毂311作弹性伸缩的,第二撑地杆34是可相对于第二轮毂314作弹性伸缩的,这样的结构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更加平稳,防震效果更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图8所示,所述转轴41的一端设有第一轮毂411,在转轴4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轮毂412;各第一撑地杆42、43分别安装于第一轮毂411上,各第一撑地杆42、43还是可相对于第一轮毂411作伸缩活动的,本实施例中的各第一撑地杆42、43与第一轮毂411之间实现伸缩活动的结构与实施例3中所述的第一撑地杆与第一轮毂之间实现可伸缩活动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各第一撑地杆42、43的撑地端421、431与第一轮毂411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44、45,该弹性件44、45是弹簧,且弹性件44、45是套在第一撑地杆42、43上的,该弹性件44、45的一端作用于第一轮毂411上,弹性件44、45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撑地杆42、43的撑地端421、431上;各第二撑地杆46、47分别安装于第二轮毂412上,各第二撑地杆46、47还是可相对于第二轮毂412作伸缩活动的,本实施例中的各第二撑地杆46、47与第二轮毂412之间实现伸缩活动的结构与实施例3中所述的第二撑地杆与第二轮毂之间实现可伸缩活动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各第二撑地杆46、47的撑地端461、471与第二轮毂412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48、49,该弹性件48、49是弹簧,且弹性件48、49是套在第二撑地杆46、47上的,该弹性件48、49的一端作用于第二轮毂412上,弹性件48、49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撑地杆46、47的撑地端461、471上。这种第一撑地杆42、43在使用时可相对于第一轮毂411作弹性伸缩,第二撑地杆46、47在使用时可相对于第二轮毂412作弹性伸缩的结构,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与实施例2所述的结构相比在行走时更加平稳,防震效果更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图10、图11所示,在转轴51的一端是安装有3条第一撑地杆52、53、54的,该3条第一撑地杆52、53、54是绕转轴51的轴心均匀布设的;在转轴51的另一端是安装有3条第二撑地杆58、59、510的,该3条第二撑地杆58、59、510是绕转轴51的轴心均匀布设的。这样的结构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在行走时,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的一侧不会被抬起太高,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的行走更加迅速和更加平稳。
为了进一步地提高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行走时的平稳性,如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转轴51的一端设有第一轮毂511,在转轴5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轮毂512;各第一撑地杆52、53、54分别安装于第一轮毂511上,各第一撑地杆52、53、54还是可相对于第一轮毂511作伸缩活动的,本实施例中的各第一撑地杆52、53、54与第一轮毂511之间实现伸缩活动的结构与实施例3中所述的第一撑地杆与第一轮毂之间实现可伸缩活动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各第一撑地杆52、53、54的撑地端521、531、541与第一轮毂511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55、56、57,该弹性件55、56、57是弹簧,且弹性件55、56、57是套在第一撑地杆52、53、54上的,该弹性件55、56、57的一端作用于第一轮毂511上,弹性件55、56、57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撑地杆52、53、54的撑地端521、531、541上;各第二撑地杆58、59、510分别安装于第二轮毂512上,各第二撑地杆58、59、510还是可相对于第二轮毂512作伸缩活动的,本实施例中的各第二撑地杆58、59、510与第二轮毂512之间实现伸缩活动的结构与实施例3中所述的第二撑地杆与第二轮毂之间实现可伸缩活动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详述;各第二撑地杆58、59、510的撑地端581、591、5101与第二轮毂512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520、530、540,该弹性件520、530、540是弹簧,且弹性件520、530、540是套在第二撑地杆58、59、510上的,该弹性件520、530、540的一端作用于第二轮毂512上,弹性件520、530、540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撑地杆58、59、510的撑地端581、591、5101上。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实现快速行走的抹墙机,本实施例具体是:如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包括底架61、直立轨道63和抹灰主机64,直立轨道63安装在底架61上,所述抹灰主机64安装在直立轨道63上,且抹灰主机64可沿直立轨道63作上下移动;在底架61上还安装有万向行走轮62,具体是在底架61的四个底角都安装有万向行走轮的;为了实现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的目的,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还包括辅助行走机构65,所述辅助行走机构65包括动力装置66、转轴67、第一撑地杆68和第二撑地杆69;
所述转轴67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61上,在转轴67的一端设有第一轮毂671,在转轴67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轮毂672,在第一轮毂671、第二轮毂672上分别设有套装孔;
所述动力装置66安装在底架61上,该动力装置66用于驱动转轴67转动;
所述第一撑地杆68贯穿第一轮毂671的套装孔,第一撑地杆68的两端分别设有撑地端681、682,该第一撑地杆68上的2个撑地端681、682与第一轮毂671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610、620,该弹性件610、620是弹簧,且弹性件610、620是套在第一撑地杆68上的,该弹性件610、620的一端作用与第一轮毂671上,弹性件610、620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撑地杆68的撑地端681、682上;
所述第二撑地杆69贯穿第二轮毂672的套装孔,第二撑地杆69的两端分别设有撑地端691、692,该第二撑地杆69上的2个撑地端691、692与第二轮毂672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630、640,该弹性件630、640也是弹簧,且弹性件630、640是套在第二撑地杆69上的,该弹性件630、640的一端作用与第二轮毂672上,弹性件630、640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撑地杆69的撑地端691、692上;
第一撑地杆68的撑地端681、682和第二撑地杆69的撑地端691、692是按照在转轴67转动时同时着地同时离地的方式设置的。本实施例的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通过在第一撑地杆68、第二撑地杆69上各自形成有撑地端681、682、691、692,且第一撑地杆68上的各撑地端681、682是可相对于第一轮毂671作弹性伸缩,第二撑地杆69上的各撑地端691、692可相对第二轮毂672作弹性伸缩的设计,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的结构更加简单,组装更加方便,而且在实现快速行走的同时,有具备行走平稳的优点。
进一步地,为了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在行走时实现沿抹灰墙面的墙脚行走,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抹灰主机64上设有抹板641,所述转轴67的轴线与抹板641的抹灰工作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为了使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行走更加平稳,减少本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行走时的震动,如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第一撑地杆68的撑地端681、682、第二撑地杆69的撑地端691、692上形成有曲面状的撑地面683、684、693、694。
为了使转轴67实现可转动地安装于底架61上,如图12、图13所示,所述转轴67通过2个轴承座673、674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61的底面的中部;所述第一撑地杆68、第二撑地杆69的轴线是与转轴67的轴线垂直的。
为了使动力装置66的结构更加合理,使动力装置66能驱动转轴67转动,如图13所示,所述动力装置66包括电机661和减速箱662;所述电机661安装于底架61上,该电机661通过减速箱662驱动转轴67转动,所述转轴67贯穿减速箱662的动力输出端中,该转轴67与减速箱662之间通过键连接。

Claims (11)

1.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包括底架、直立轨道和抹灰主机,直立轨道安装在底架上,所述抹灰主机安装在直立轨道上,且抹灰主机可沿直立轨道作上下移动;在底架上还安装有万向行走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行走机构,所述辅助行走机构包括动力装置、转轴、至少1条第一撑地杆和至少1条第二撑地杆;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上,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底架上,该动力装置用于驱动转轴转动;所述第一撑地杆安装在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撑地杆安装在转轴的另一端,在第一撑地杆、第二撑地杆上各自设有撑地端,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和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是按照在转轴转动时同时着地同时离地的方式设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轮毂,在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轮毂;所述第一撑地杆安装于第一轮毂上,且第一撑地杆是可相对于第一轮毂作伸缩活动的,在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与第一轮毂之间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第一轮毂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上;所述第二撑地杆安装于第二轮毂上,且第二撑地杆是可相对于第二轮毂作伸缩活动的,在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与第二轮毂之间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第二轮毂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在转轴的一端是安装有2条第一撑地杆的,该2条第一撑地杆是绕转轴的轴心均匀布设的;在转轴的另一端是安装有2条第二撑地杆的,该2条第二撑地杆也绕转轴的轴心均匀布设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轮毂,在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轮毂;各第一撑地杆分别安装于第一轮毂上,各第一撑地杆还是可相对于第一轮毂作伸缩活动的,各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与第一轮毂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第一轮毂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上;各第二撑地杆分别安装于第二轮毂上,各第二撑地杆还是可相对于第二轮毂作伸缩活动的,各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与第二轮毂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第二轮毂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在转轴的一端是安装有3条第一撑地杆的,该3条第一撑地杆是绕转轴的轴心均匀布设的;在转轴的另一端是安装有3条第二撑地杆的,该3条第二撑地杆是绕转轴的轴心均匀布设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轮毂,在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轮毂;各第一撑地杆分别安装于第一轮毂上,各第一撑地杆还是可相对于第一轮毂作伸缩活动的,各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与第一轮毂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第一轮毂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上;各第二撑地杆分别安装于第二轮毂上,各第二撑地杆还是可相对于第二轮毂作伸缩活动的,各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与第二轮毂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于第二轮毂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主机上设有抹板,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抹板的抹灰工作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上形成有曲面状的撑地面。
9.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包括底架、直立轨道和抹灰主机,直立轨道安装在底架上,所述抹灰主机安装在直立轨道上,且抹灰主机可沿直立轨道作上下移动;在底架上还安装有万向行走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行走机构,所述辅助行走机构包括动力装置、转轴、第一撑地杆和第二撑地杆;
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底架上,在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轮毂,在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轮毂,在第一轮毂、第二轮毂上分别设有套装孔;
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底架上,该动力装置用于驱动转轴转动;
所述第一撑地杆贯穿第一轮毂的套装孔,第一撑地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撑地端,该第一撑地杆上的2个撑地端与第一轮毂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与第一轮毂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上;
所述第二撑地杆贯穿第二轮毂的套装孔,第二撑地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撑地端,该第二撑地杆上的2个撑地端与第二轮毂之间分别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的一端作用与第二轮毂上,弹性件的另一端作用于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上;
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和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是按照在转轴转动时同时着地同时离地的方式设置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主机上设有抹板,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抹板的抹灰工作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撑地杆的撑地端、第二撑地杆的撑地端上形成有曲面状的撑地面。
CN201920967125.XU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Active CN210887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7125.XU CN210887949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7125.XU CN210887949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7949U true CN210887949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19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7125.XU Active CN210887949U (zh) 2019-06-27 2019-06-27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794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9440A (zh) * 2019-06-27 2019-09-10 佛山市突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CN113882632A (zh) * 2021-11-04 2022-01-04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墙面自动涂抹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9440A (zh) * 2019-06-27 2019-09-10 佛山市突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CN113882632A (zh) * 2021-11-04 2022-01-04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墙面自动涂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87949U (zh)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CN109703613B (zh) 一种汽车零件转运装置
CN212828739U (zh) 一种轮履复合小车
CN104354784A (zh) 一种快速步行的双足机器人
CN206781904U (zh) 一种全方位快速移动越障装置
CN203498728U (zh) 一种轮式多功能作业机器人
WO2020258579A1 (zh)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抹墙机
CN107651033A (zh) 一种腿轮混合式液压机械腿
CN110878645A (zh) 一种建筑构件的拆除方法
CN111188246B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道路施工用振平装置
CN211974352U (zh) 一种建筑模板支撑装置
CN220131800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平台底座
CN208516915U (zh) 一种升降机的底座辅助装置
CN212421793U (zh) 履带式石材绳锯机可折叠轨道
CN211885995U (zh) 一种煤炭洒水除尘装置
CN213228808U (zh) 一种水利施工转向装置
CN220658021U (zh) 一种箱梁脱模剂喷涂装置
CN216218627U (zh) 一种土地工程用土地平整装置
CN21323420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安装支撑架
CN211490461U (zh) 一种龙门加工中心用龙门支架
CN203996530U (zh) 一种轮式移动机器人平台
CN220183908U (zh) 一种道路清扫机的可提升滚刷装置
CN212865899U (zh) 一种水利施工振动夯实装置
CN216862739U (zh) 一种机械式升降平移装置
CN211547282U (zh) 一种移动式天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01, office building on the west side of Danheng Road, former Development Zone, shilianshidong village, Danzao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breakthrough robot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Workshop on the first floor of Building 2, No.1 Shengli South Road, Pingzhou Industrial Park, Guicheng,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TUPO MACHINERY MANUFACTUR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