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87372U - 开沟机 - Google Patents

开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87372U
CN210887372U CN201921587055.1U CN201921587055U CN210887372U CN 210887372 U CN210887372 U CN 210887372U CN 201921587055 U CN201921587055 U CN 201921587055U CN 210887372 U CN210887372 U CN 210887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device
upper frame
hinge point
cutting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870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ieshizhe Long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Lieshizhe Rock Brea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Lieshizhe Rock Break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Lieshizhe Rock Brea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870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87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87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87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开沟机,解决已有开沟机地形适应能力差,开沟能力及稳定性差的问题。包括了上车架、下车架、动力部分及切割装置,下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上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容纳腔,上车架和下车架通过滑轨和滑轨容纳腔配合,上车架和下车架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滑动驱动器驱动上车架相对于下车架前后滑动,上车架和下车架滑动连接的方式,实现了开沟机开沟装置转动稳定并且有较好的平衡性。

Description

开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开沟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在针对较硬岩层的开沟作业中,开沟机由于作业效率高而逐步被市场接受,其主要应用于管线铺设,基础设施建设及破岩作业等工程施工中,开沟宽度一般为0.1米至2米之间,也有达到3米的,深度一般不超过5米,其主要由车架部分,动力部分,行走及开沟装置部分组成,动力部分、行走、开沟装置搭载于车架部分,行走带动开沟机移动,开沟装置转动带动破粹器切出岩层,进而形成沟槽;在实际施工作业中,行走所经过的岩层表面往往不规则,这种不规则会造成开沟机在移动中发生不确定的摆动,进而影响开沟装置转动稳定性,降低开沟效率甚至损伤开沟装置;
还有一种搭载于挖掘机或推土机等动力平台的开沟装置,如申请号为CN2018201847061的开沟装置,通过设置轨道,切割轮沿轨道运行,从而克服岩层表面不规则对切割轮开沟造成影响,当切割轮沿轨道运行需要较大的驱动力时,需要在开沟装置上使用配重作为压仓物,这样容易使动力平台搭载开沟装置后重心点位于行走范围外,移动时容易失去平衡;还有一种搭载于挖掘机或推土机等动力平台的开沟装置,如US4542940。其下车架为矩形框,框的四角安装行走,通过切割臂伸缩控制切割器与行走的距离,可以在行走不动情况下扩大切割范围,当切割器伸出到较远位置时,如果切割器重量较大,稳定性容易变差,从而容易使切割器重量和伸缩行程受到限制,这对较硬岩层的开沟作业非常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形适应能力强,开沟能力强并且有较好的平衡性的开沟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开沟机,其包括了上车架,下车架,动力部分及切割装置,动力部分和切割装置搭载于上车架,动力部分为切割装置提供动力,驱动切割装置转动切割岩层形成沟槽,行走搭载于下车架,下车架设置有切割装置容纳腔,切割装置容纳腔上下方向为空心,朝向前方有开口,切割装置能位于切割装置容纳腔内,切割装置能在切割装置容纳腔内上下运动,下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上车架和下车架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滑动驱动器驱动上车架相对于下车架前后滑动。
下车架设置有切割装置容纳腔,其位于两个滑轨之间,下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上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容纳腔,上车架和下车架通过滑轨和滑轨容纳腔配合。
因此,下车架不移动时,上车架相对于下车架滑动,配合切割装置转动切割岩层形成沟槽,下车架不移动情况下能形成的沟槽长度能达到上车架相对于下车架滑动的最大行程,在开沟作业时,当上车架在同一方向相对于下车架滑动到滑动行程最大处时,切割装置停此转动切割,向反方向滑动,向反方向滑动的距离可以是最大行程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最大行程,向反方向的滑动完成后,通过行走驱动下车架或开沟机移动至设定的位置,然后驱动切割装置对岩层进行切割并配合上车架与下车架滑动完成开沟作业,当切割装置重量较大时,上车架可作为压仓物,使上车架和切割装置行程一体移动,有利于使上车体和切割装置形成一体后总重量的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或与行走范围接近,从而有利于开沟机的平衡,从而有利于开沟机开沟能力和地形适应能力的提高。
滑轨和滑轨容纳腔分别位于下车架和上车架两边沿位置;因此为切割装置容纳腔留下较合理的空间。
切割装置和上车架铰接于第1铰接点,切割装置包括了切割臂.切割轮.切割驱动器和切割器,切割臂和上车架铰接于第1铰接点,切割驱动器固定连接于切割臂,切割臂与切割轮铰接于第4铰接点,支撑油缸一端与上车架铰接于第2铰接点,支撑油缸另一端与切割臂铰接于第3铰接点。
切割驱动器驱动切割轮和切割器转动开槽,支撑油缸伸缩控制切割臂绕第1铰接点转动,进而控制切割装置开槽深度。
与行走平行的水平面E,位于行走前端部的第1分界面F,位于行走后端部的第3分界面J,位于第1分界面F和第3分界面J中间位置的第2分界面H,第2分界面H与第1分界面F和第3分界面J的距离相等,第1分界面F.第2分界面H和第3分界面J与水平面E垂直。
因此,有利于设置上车架和切割装置合理的支撑点,以保证在行走不动的情况下,切割装置有较大行程,同时其结构简单实用。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前方。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4铰接点位于第1分界面F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4铰接点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3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3铰接点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3分界面J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前方。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3分界面J后方,第3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第4铰接点位于第1铰接面F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前方,第3铰接点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第4铰接点位于第1铰接面F前方。
切割装置容纳腔具有两个侧部和底部,两个侧部相对设置,底部位于切割装置容纳腔后方,底部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
因此,上车架与切割装置的重心容易位于行走范围内或与行走接近。
上车架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与滑轨滚动接触,因此,其配合滑动的阻力更小。
下车架前部设置有支撑,可以增加开沟机的稳定性。
支撑油缸一端与上车架铰接,另一端与举升轴铰接,并通过举升轴支撑切割装置,控制切割装置上下方向的位置,举升轴与切割装置接触处为举升轴滑动腔,举升轴滑动腔包括举升轴滑动腔上端部A和举升轴滑动腔下端部B,上端部A到下端部B的距离在举升轴直径3倍以上,举升轴可在腔内上下滑动。
因此,支撑油缸用于控制切割装置高度,支撑油缸一端与上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支撑轴铰接,当支撑油缸伸出带动支撑轴向上位于上端部A时,继续伸出向上,进而带动切割装置向上运行至设定高度,配合上车架滑动,使切割装置位于待破岩层上方,收回支撑油缸,使切割装置失去支撑油缸的支撑,切割装置只通过第1铰接点与上车架铰接,这时,切割装置通过重力获得下切力,由于重量是不变的,所以下切力很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切割效率。
切割装置设置有配重支架和配重,配重可拆装地连接于配重支架,配重位于切割装置上方。
配重位于切割器上方并且其前端位于第1铰接点到切割轮轴心连线C范围外。
因此,切割装置通过切割轮或切割链带动破粹器对岩层进行切割,破粹器转动范围内和连线C范围内由于空间有限,不利于设置较大重量的配重,由于切割装置上方和连线C范围外有较大的空间,有利于设置重量较大的配重,以利于获得较大的下切力。
下车架前部位置设置有支撑油缸安装位,该安装位为一个空间;因此,支撑油缸与上车架铰接处位置较低,铰轴横向拆装容易被下车架阻挡,在横向设置一个空间可以铰轴使拆装更方便,同时又保留了支撑安装位置。
上车架设置有中部纵梁、横梁、第2铰接点,中部纵梁和横梁固定连接,边部纵梁和横梁固定连接,边部纵梁朝向上车架外部形成滑轨容纳腔;因此,开沟机为了满足运输高度的限制,上车架受到开沟机总高度限制,由于其结构特点,总厚度有限,造成上车架抗扭曲能力较差,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在满足滑动功能的同时,在简化结构前提下,能有效改善其抗扭曲能力。
有益效果:
通过以上的结构设置,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开沟机开沟能力和地形适应能力强的同时,平衡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开沟机上车架滑动至后端示意图。
图2,开沟机上车架滑动至前端示意图。
图3,开沟机前视图。
图4,开沟机俯视图。
图5,下车架示意图。
图6,切割装置示意图。
图7,上车架示意图。
图8,开沟机上车架滑动至后端示意图2。
图9,开沟机上车架滑动至前端示意图2。
图10,下车架俯视图。
图11,另外一种切割装置的开沟机示意图。
图12,第2方式及分界面示意图。
图13,第3方式及分界面示意图。
7,行走 8,下车架 9,上车架 10,切割装置 11,支撑 12,配重 13,支撑油缸 14,滑动驱动器 16,动力部分 17,排渣装置 18,配重支架 19,举升轴滑动腔 20,第1铰接点21,滑轨 24,切割装置容纳腔 25,切割驱动器 27,第2铰接点 28,支撑轴 29,滑轨容纳腔30,边部纵梁 31,中部纵梁 32,横梁 33 ,举升轴 A,举升轴滑动腔上端部 B,举升轴滑动腔下端部 C,连线 34,切割器 35,切割轮 23,支撑油缸安装位 40,第3铰接点 41,第4铰接点 43,底部 44,侧部 45,切割臂 E,水平面 F,第1分界面 H,第2分界面 J,第3分界面 47,臂 48,滑动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实施例,现将有关位置关系进行约定,在部分附图中,已标注“上”、“下”、“前”、“后”,参照图4,有两个滑动驱动器14,滑动驱动器14朝向滑动驱动器14的方向为横向,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方向为纵向;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开沟机,其包括了上车架9.下车架8.动力部分16及切割装置10。
开沟机通过控制部分控制动力部分16向行走7及切割装置10提供动力,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室.线路.管路及传感器等,在其他实施方式里,也可以不设置控制室;动力部分16为发动机,也可以采用电动机或其他动力方式;动力的传递方式为,动力部分产生的动力驱动液压泵将高压的液压油传递至油缸和液压马达等执行部件,油缸和液压马达带动相关部件做功。
在其他实施方式里,动力部分16也可以是电源,执行部分可以是电机,利用电机驱动相关功能部件做功。
动力部分16和切割装置10搭载于上车架9,动力部分16为切割装置10提供动力,驱动切割装置10转动切割岩层形成沟槽,行走7搭载于下车架8。
参照图5和图10,下车架8设置有切割装置容纳腔24,切割装置容纳24在横向上位于下车架8中部,切割装置容纳腔24朝向前方为一开口,其上下方向为一空间,切割装置容纳24后方为底部43,从俯视方向看,下车架大致呈U形,U形底部为横梁,U形两边为纵梁,行走7位于下车架8两边纵梁,纵梁通过横梁连接,其结构使得切割装置10能够在切割装置容纳腔24内上下活动;纵梁前部设置有支撑油缸安装位23,支撑油缸安装位23为一空间,该空间横向贯穿纵梁,以便于支撑油缸13的拆装,其原因为,考虑到支撑11的设置和上车架9搭载切割装置10后平衡性的需要,纵梁前部容易在横向上遮挡第2铰接点27,第2铰接点27的轴由于是横向设置,所以需要横向的拆装空间。
在其它实施方式里,也可以不设置支撑油缸安装位23,其具体为,在设置上车架9的第2铰接点27时,使第2铰接点在上车架9位于最前方时,第2铰接点27位于纵梁前方。
下车架8纵梁上方纵向设置有滑轨21,用于下车架8与上车架9滑动配合时的限位和支撑,滑轨21上设置有驱动齿条,用于与滑动驱动器14的齿配合;其结构简单合理;
下车架8前部固定设置有支撑11,以增加开沟机的稳定性。
参照图7,上车架9设置有滑轨容纳腔29,滑轨容纳腔29为纵向贯穿的空间,位于上车架9两个边部,滑轨容纳腔29内铰接设置有支撑轴28,上车架9与下车架8滑动配合时,支撑轴28与滑轨21滚动配合,因此,其配合滑动的阻力更小。
在其它实施方式里,也可以将上述上车架9的滑轨容纳腔29的结构设置于下车架8滑轨21位置,将上述下车架8滑轨21结构设置于上车架9滑轨容纳腔29位置,同样可以实现上车架9与下车架8的滑动配合。
上车架8设置有两个中部纵梁31和横梁32,中部纵梁31纵向设置,第1铰接点20和第2铰接点27所在的铰接孔设置于中部纵梁31,横梁32横向设置,边部纵梁30位于滑轨容纳腔29处,中部纵梁31.横梁32和边部纵梁30相互连接,使上车架有较好的强度,原因为,开沟机为了满足运输高度的限制,上车架受到开沟机总高度限制,由于其结构特点,总厚度有限,造成上车架抗扭曲能力较差,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在满足滑动功能的同时,在简化结构前提下,能有效改善其抗扭曲能力。
参照图7,滑动驱动器14固定连接于上车架9前部,在其他实施方式里,滑动驱动器14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比如上车架9的中部和后部。
滑动驱动器14为液压马达,马达端部设置有齿,齿与下车架8滑轨21的齿条啮合,马达转动带动齿相对于齿条移动,进而带动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滑动。
在其它实施方式里,滑动驱动器14也可以这样设置,滑动驱动器14包括了油缸.滚轮和钢绳,油缸一端铰接于上车架9,油缸另一端铰接于滚轮1,滚轮1滑动连接于上车架9,滚轮2铰接于下车架8,滚轮3铰接于下车架8,滚轮3为导向轮,钢绳与滚轮1.滚轮2和滚轮3闭合缠绕,油缸伸缩带动滚轮1滑动,从而带动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前后移动,该驱动方式通常用于吊车的吊臂伸缩,是较常见的驱动方式。
在其它实施方式里,滑动驱动器14也可以这样设置,滑动驱动器14为多级油缸,油缸一端铰接于上车架9,油缸另一端铰接于下车架8,通过油缸伸缩带动上车架相对于下车架滑动;滑动驱动器14的实施方式较多,在此不一一例举。
上车架9和下车架8通过滑轨21和滑轨容纳腔29配合,上车架9和下车架8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滑动驱动器14驱动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前后滑动。
切割装置10和上车架9铰接于第1铰接点20,切割装置10包括了切割臂45、切割轮35、切割驱动器25和切割器34,切割臂45和上车架9铰接于第1铰接点20,切割驱动器25固定连接于切割臂45,切割臂45与切割轮35铰接于第4铰接点41,支撑油缸13一端与上车架9铰接于第2铰接点27,支撑油缸13另一端与切割臂45铰接于第3铰接点40。
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的连接方式为第1方式。
在其它实施方式里,为了便于描述,称为第2方式,参照图12,切割装置10和上车架9也可以这样连接,上车架9前部上下方向固定设置有滑动臂48,滑动臂48为长方体,长方体中间为空腔,空腔内套设有臂47,臂47和空腔滑动连接,臂47能够在空腔内上下滑动,臂47和空腔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油缸,当然驱动装置也可以为马达等其他驱动装置,油缸一端和空腔铰接,油缸另一端和臂47铰接,油缸伸缩带动臂47在空腔内上下滑动,臂47下端铰接有切割轮35,切割轮35设置有切割器,切割轮35驱动装置(图上未示出)固定连接于臂47,切割轮驱动器驱动切割轮35转动开槽,在切割轮整个开沟行程中,在行走7不动情况下,上车架9前后滑动实现了纵向行程,臂上下滑动实现深度的控制,而形成沟槽,在这个方式里,没有第1铰接点20和第2铰接点27,只有第4铰接点41。
参照图13,在其它实施方式里,切割装置10和上车架9也可以这样连接,为了便于描述,称为第3方式,上车架9前部有向前凸出连接部位,第1铰接点20位于凸出连接部位前端部,切割臂一端与凸出连接部位铰接于第1铰接点20,切割臂另一端与切割轮35铰接于第4铰接点41,支撑油缸13一端与凸出连接部位铰接于第2铰接点27,另一端铰接于切割臂的第3铰接点40,支撑油缸13伸缩控制切割轮35上下移动,第4铰接点41位于第1铰接点20和第3铰接点后方,在切割轮整个开沟行程中,在行走7不动情况下,上车架9前后滑动实现了纵向行程,切割轮上下移动实现深度的控制,从而形成沟槽。
关于铰接点,在本实施例里,铰接点是指部件之间的连接位置,包括了铰接孔和轴,铰接孔设置于部件,轴位于孔中,最少有一个部件能够绕轴转动,是本领域较常见的连接方式。
行走相对于通常开沟机重心的位置会决定开沟机的稳定性,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或靠近行走范围,其稳定性较好,如果开沟机重心位于行走范围中部,则稳定性最好,反之,稳定性会变差,切割装置10和上车架9是开沟机重量的主要部分,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在前后方向的位置相对固定,以行走7不动情况下,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能滑动的距离为一个行程周期,在这个行程周期内,上车架9与切割装置10通过连接并且形成支撑后回形成一个总的重心,这个总的重心其条件是切割装置10没有与地面或岩层接触,如果切割装置10与地面或岩层接触,作用于行走的重量为上车架9和下车架8及部分切割装置10重量,这个重心会后移,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依据杠杆原理和力的分解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有利于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组成的重心能够位于行走7范围内或接近行走7范围,为了更进一步描述其位置关系,进一步作以下描述。
与行走平行的水平面E,位于行走前端部的第1分界面F,位于行走后端部的第3分界面J,位于第1分界面F和第3分界面J中间位置的第2分界面H,第2分界面H与第1分界面F和第3分界面J的距离相等,第1分界面F、第2分界面H和第3分界面J与水平面E垂直。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前方;容易使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总重量的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该限定适合第1方式,由于第2方式没有第1铰接点20,不适合第2方式,在第3方式里,当第1铰接点20距离行走较远时,当上车架9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时,开沟机稳定性也可以较好;因此该限定方式也不适合第3方式。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4铰接点位于第1分界面F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4铰接点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容易使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总重量的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或者与行走范围更接近;该限定适合第1方式.第2方式和第3方式。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3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3铰接点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容易使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总重量的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或者与行走范围更接近;该限定适合第1方式,不适合第2方式和第3方式,其理由同上。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3分界面J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前方;容易使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总重量的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或者与行走范围更接近;并且使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有较大的行程;该限定适合第1方式,不适合第2方式和第3方式,其理由同上。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3分界面J后方,第3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第4铰接点位于第1铰接面F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1铰接点位于第2分界面H前方,第3铰接点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第4铰接点位于第1铰接面F前方;容易使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总重量的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或者与行走范围更接近;并且使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有较大的行程;该限定适合第1方式,不适合第2方式和第3方式,其理由同上。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4铰接点41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当上车架位于最前端时,第4铰接点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容易使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总重量的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或者与行走范围更接近;并且使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有较大的行程;该状态适合第1方式和第2方式及第3方式。
当上车架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20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第3铰接点40位于第1分界面F后方,第4铰接点41位于第2铰接面H后方;当上车架9位于最前端时,第1铰接点20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第3铰接点40位于第2分界面H前方,第4铰接点41位于第2铰接面H前方;容易使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总重量的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或者与行走范围更接近;并且使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有较大的行程;该状态适合第3方式,不适合第2方式和第3方式,其理由同上。
参照图10,切割装置容纳腔具有两个侧部和底部,两个侧部相对设置,底部位于切割装置容纳腔24后方,底部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使切割装置容纳腔24有较大的纵向空间,有利于上车架9设置较大的行程。
因此,有利于设置上车架和切割装置合理的支撑点,以保证在行走不动的情况下,切割装置有较大行程,并且容易获得直径较大的切割轮35,同时其结构简单实用。
因此,下车架8不移动时,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滑动,配合切割装置10转动切割岩层形成沟槽,下车架8不移动情况下能形成的沟槽长度能达到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滑动的最大行程,在开沟作业时,当上车架9在同一方向相对于下车架8滑动到滑动行程最大处时,切割装置10停此转动切割,向反方向滑动,向反方向滑动的距离可以是最大行程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最大行程,向反方向的滑动完成后,通过行走7驱动下车架8或开沟机移动至设定的位置,然后驱动切割装置10对岩层进行切割并配合上车架9与下车架8滑动完成开沟作业,当切割装置10重量较大时,上车架9可作为压仓物,使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形成一体移动,有利于使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形成一体后总重量的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或与行走范围接近,从而有利于开沟机的平衡,从而有利于开沟机开沟能力和地形适应能力的提高。
滑轨21和滑轨容纳腔29分别位于下车架8和上车架9两边沿位置;因此为切割装置容纳腔29留下较合理的空间。
切割驱动器25驱动切割轮35和切割器34转动开槽,支撑油缸13伸缩控制切割臂45绕第1铰接点20转动,进而控制切割装置10开槽深度。
因此,上车架9与切割装置10的重心容易位于行走范围内或与行走7接近;
上车架9设置有支撑轴28,支撑轴28与滑轨21滚动接触,因此,其配合滑动的阻力更小。
下车架8前部设置有支撑11,可以增加开沟机的稳定性。
支撑油缸13一端与上车架9铰接,另一端与举升轴33铰接,并通过举升轴33支撑切割装置10,控制切割装置10上下方向的位置,举升轴33与切割装置10接触处为举升轴滑动腔19,举升轴滑动腔19包括举升轴滑动腔上端部A和举升轴滑动腔下端部B,上端部A到下端部B的距离在举升轴33直径3倍以上,举升轴33可在腔内上下滑动。
因此,支撑油缸13用于控制切割装置10高度,支撑油缸13一端与上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支撑轴33铰接,当支撑油缸13伸出带动举升轴33向上位于上端部A时,继续伸出向上,进而带动切割装置10向上运行至设定高度,配合上车架9滑动,使切割装置10位于待破岩层上方,收回支撑油缸13,使切割装置10失去支撑油缸13的支撑,切割装置10只通过第1铰接点20与上车架9铰接,这时,切割装置10通过重力获得下切力,由于重量是不变的,所以下切力很稳定,从而有利于提高切割效率。
切割装置10设置有配重支架18和配重12,配重12可拆装地连接于配重支架18,配重12位于切割装置上方。
配重12位于切割器34转动范围和第1铰接点到切割轮轴心连线C范围外。
因此,切割装置10通过切割轮35或切割链带动切割器34对岩层进行切割,切割器34转动范围内和连线C范围内由于空间有限,不利于设置较大重量的配重12,由于切割装置10上方和连线C范围外有较大的空间,有利于设置重量较大的配重12,以利于获得较大的下切力。
下车架8前部位置设置有支撑油缸13安装位,该安装位为一个空间;因此,支撑油缸13与上车架9铰接处位置较低,铰轴横向拆装容易被下车架阻挡,在横向设置一个空间可以铰轴使拆装更方便,同时又保留了支撑安装位置。
上车架9设置有中部纵梁31、横梁32、第2铰接点27,中部纵梁31和横梁32固定连接,边部纵梁30和横梁32固定连接,边部纵梁30朝向上车架9外部形成滑轨容纳腔29;因此,开沟机为了满足运输高度的限制,上车架9受到开沟机总高度限制,由于其结构特点,总厚度有限,造成上车架9抗扭曲能力较差,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在满足滑动功能的同时,在简化结构前提下,能有效改善其抗扭曲能力。
综合本实施例:
通过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的滑动,在行走不动情况下,获得一个前后开沟行程,在该行程范围内,切割装置10不受地形影响,其地形适应能力强,上车架9和切割装置10配合,有利于使开沟机重心位于行走范围内或接近行走范围,使开沟机稳定性好。
实施例2:
一种开沟机,其包括了上车架、下车架、动力部分及切割装置。
动力部分和切割装置搭载于上车架,动力部分为切割装置提供动力,驱动切割装置转动切割岩层形成沟槽。
行走搭载于下车架。
下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上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容纳腔,上车架和下车架通过滑轨和滑轨容纳腔配合,上车架和下车架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滑动驱动器驱动上车架相对于下车架前后滑动。
滑轨和滑轨容纳腔分别位于下车架和上车架两边沿位置。
下车架设置有切割装置容纳腔,其位于两个滑轨之间,切割装置容纳腔上下方向为空心,朝向前方有开口,切割装置能位于切割装置容纳腔内,切割装置能在切割装置容纳腔内上下运动。
上车架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与滑轨滚动接触。
下车架前部没有设置有支撑。
下车架前部位置设置有支撑油缸安装位,该安装位为一个空间。
该实施例切割装置为链式切割装置,如图6所示,在图6基础上少了配重,由切割驱动器驱动链条转动,链条带动破粹器对岩层进行切割,该实施例破粹器为尖状截齿,有较深的开沟深度,针对较硬岩层有较高的开沟效率,针对硬度很高的岩层开沟效率很差,由于没有设置支撑,导致滑动行程较短,切割装置大部分能位于切割装置容纳腔内,开沟机平衡性较好。
实施例3:
一种开沟机,其包括了上车架、下车架、动力部分及切割装置。
动力部分和切割装置搭载于上车架,动力部分为切割装置提供动力,驱动切割装置转动切割岩层形成沟槽。
行走搭载于下车架。
下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上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容纳腔,上车架和下车架通过滑轨和滑轨容纳腔配合,上车架和下车架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滑动驱动器驱动上车架相对于下车架前后滑动。
滑轨和滑轨容纳腔分别位于下车架和上车架两边沿位置。
上车架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与滑轨滚动接触。
下车架前部设置有支撑。
切割装置通过第1铰接点与上车架铰接,其包括了切割驱动器,切割驱动器驱动切割器对岩层进行切割。
支撑油缸一端与上车架铰接,另一端与举升轴铰接,并通过举升轴支撑切割装置,控制切割装置上下方向的位置,举升轴与切割装置接触处为举升轴滑动腔,举升轴滑动腔包括举升轴滑动腔上端部A和举升轴滑动腔下端部B,举升轴可在腔内上下滑动。
切割装置设置有配重支架和配重,配重可拆装地连接于配重支架,配重位于切割装置上方;配重位于破粹器转动范围和第1铰接点到转动轮轴心连线C范围外。
下车架前部位置设置有支撑油缸安装位,该安装位为一个空间。
上车架设置有中部纵梁,横梁,第2铰接点,中部纵梁和横梁固定连接,边部纵梁和横梁固定连接,边部纵梁朝向上车架外部形成滑轨容纳腔。
该实施例切割装置为轮式,切割驱动器带动切割轮,破粹器设置于切割轮圆周,切割轮转动带动破粹器切割岩层,破粹器为球齿铣轮,配合配重,针对硬度很高的岩层有较好的开沟效率,但是没有设置切割装置容纳腔,开沟机平衡性较差,导致滑动行程较小,由于设置有举升轴滑动腔,切割装置下切力较稳定。
实施例4:
一种开沟机,其包括了上车架,下车架,动力部分及切割装置。
动力部分和切割装置搭载于上车架,动力部分为切割装置提供动力,驱动切割装置转动切割岩层形成沟槽。
行走搭载于下车架。
下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上车架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容纳腔,上车架和下车架通过滑轨和滑轨容纳腔配合,上车架和下车架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滑动驱动器驱动上车架相对于下车架前后滑动。
滑轨和滑轨容纳腔分别位于下车架和上车架两边沿位置。
下车架设置有切割装置容纳腔,其位于两个滑轨之间,切割装置容纳腔上下方向为空心,朝向前方有开口,切割装置能位于切割装置容纳腔内,切割装置能在切割装置容纳腔内上下运动。
上车架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与滑轨滚动接触。
下车架前部设置有支撑。
切割装置通过第1铰接点与上车架铰接,其包括了切割驱动器,切割驱动器驱动切割器对岩层进行切割;
支撑油缸一端与上车架铰接,另一端与举升轴铰接,并通过举升轴支撑切割装置,控制切割装置上下方向的位置,举升轴与切割装置接触处为举升轴滑动腔,举升轴滑动腔包括举升轴滑动腔上端部A和举升轴滑动腔下端部B,举升轴可在腔内上下滑动。
切割装置设置有配重支架和配重,配重可拆装地连接于配重支架,配重位于切割装置上方;配重位于破粹器转动范围和第1铰接点到转动轮轴心连线C范围外;
下车架前部位置设置有支撑油缸安装位,该安装位为一个空间。
上车架设置有中部纵梁,横梁,第2铰接点,中部纵梁和横梁固定连接,边部纵梁和横梁固定连接,边部纵梁朝向上车架外部形成滑轨容纳腔。
该实施例滑动行程大,开沟机平衡性好,能适应多种岩层硬度,是较理想的结构。

Claims (16)

1.开沟机,其包括了上车架(9),下车架(8),动力部分(16)及切割装置(10),
动力部分(16)和切割装置(10)搭载于上车架(9),动力部分(16)为切割装置(10)提供动力,驱动切割装置(10)转动切割岩层形成沟槽,行走(7)搭载于下车架(8),其特征在于,下车架(8)设置有切割装置容纳腔(24),切割装置容纳腔(24)上下方向为空心,朝向前方有开口,切割装置(10)位于切割装置容纳腔(24)内,切割装置(10)可在切割装置容纳腔(24)内上下运动,上车架(9)和下车架(8)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滑动驱动器(14)驱动上车架(9)相对于下车架(8)前后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下车架(8)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21),上车架(9)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滑轨容纳腔(29),上车架(9)和下车架(8)通过滑轨(21)和滑轨容纳腔(29)配合,下车架(8)设置有切割装置容纳腔(24),其位于两个滑轨(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滑轨(21)和滑轨容纳腔(29)分别位于下车架(8)和上车架(9)两边沿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切割装置(10)和上车架(9)铰接于第1铰接点(20),切割装置(10)包括了切割臂(45)、切割轮(35)、切割驱动器(25)和切割器(34),切割臂(45)和上车架(9)铰接于第1铰接点(20),切割驱动器(25)固定连接于切割臂(45),切割臂(45)与切割轮(35)铰接于第4铰接点(41),支撑油缸(13)一端与上车架(9)铰接于第2铰接点(27),支撑油缸(13)另一端与切割臂(45)铰接于第3铰接点(40);
切割驱动器(25)驱动切割轮(35)和切割器(34)转动开槽,支撑油缸(13)伸缩控制切割臂(45)绕第1铰接点(20)转动,进而控制切割装置(10)开槽深度;
与行走(7)平行的水平面E,位于行走(7)前端部与水平面E垂直的第1分界面F,位于行走(7)后端部与水平面E垂直的第3分界面J,位于第1分界面F和第3分界面J中间位置的与水平面E垂直的第2分界面H,第2分界面H与第1分界面F、第3分界面J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当上车架(9)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20)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当上车架(9)位于最前端时,第1铰接点(20)位于第2分界面H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当上车架(9)位于最后端时,第4铰接点(41)位于第1分界面F后方,当上车架(9)位于最前端时,第4铰接点(41)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当上车架(9)位于最后端时,第3铰接点(40)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当上车架(9)位于最前端时,第3铰接点(40)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当上车架(9)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20)位于第3分界面J后方,当上车架(9)位于最前端时,第1铰接点(20)位于第2分界面H前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当上车架(9)位于最后端时,第1铰接点(20)位于第3分界面J后方,第3铰接点(40)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第4铰接点(41)位于第1铰接面F后方;当上车架(9)位于最前端时,第1铰接点(20)位于第2分界面H前方,第3铰接点(40)位于第1分界面F前方,第4铰接点(41)位于第1铰接面F前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切割装置容纳腔(24)具有两个侧部(44)和底部(43),两个侧部相对设置,底部(43)位于切割装置容纳腔(24)后方,底部(43)位于第2分界面H后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上车架设置有支撑轴(28),支撑轴(28)与滑轨(21)滚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下车架前部设置有支撑(11)。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支撑油缸(13)一端与上车架(9)铰接,另一端与举升轴(33)铰接,并通过举升轴(33)支撑切割装置(10),控制切割装置(10)上下方向的位置,举升轴(33)与切割装置(10)接触处为举升轴滑动腔(19),举升轴滑动腔(19)包括举升轴滑动腔上端部A和举升轴滑动腔下端部B,上端部A到下端部B的距离在举升轴(33)直径3倍以上,举升轴(33)可在腔内上下滑动。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切割装置(10)设置有配重支架(18)和配重(12),配重(12)可拆装地连接于配重支架(18),配重(12)位于切割装置(10)上方;配重(12)位于切割器(34)上方并且其前端位于第1铰接点(20)到切割轮(35)轴心连线C范围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下车架(8)前部位置设置有支撑油缸安装位(23),该安装位为一个空腔。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沟机,其特征在于,上车架(9)设置有中部纵梁(31)、横梁(32)、第2铰接点(27),中部纵梁(31)和横梁(32)固定连接,边部纵梁(30)和横梁(32)固定连接,边部纵梁(30)朝向上车架(9)外部形成滑轨容纳腔(29)。
CN201921587055.1U 2019-09-24 2019-09-24 开沟机 Active CN210887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7055.1U CN210887372U (zh) 2019-09-24 2019-09-24 开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87055.1U CN210887372U (zh) 2019-09-24 2019-09-24 开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87372U true CN210887372U (zh) 2020-06-30

Family

ID=71330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87055.1U Active CN210887372U (zh) 2019-09-24 2019-09-24 开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873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5718A (zh) * 2019-09-24 2019-12-13 成都市猎石者破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开沟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5718A (zh) * 2019-09-24 2019-12-13 成都市猎石者破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开沟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3754B2 (en) Mobile drilling rig
CN210887372U (zh) 开沟机
CN105714865A (zh) 一种煤矿用巷道修护机
KR20170086475A (ko) 이동식 드릴링리그
CN102926658B (zh) 轮式钻机
CN110565718A (zh) 开沟机
CN103046461A (zh) 一种适于安装在道路养护车上的随车沥青路面铣刨器
CN203214056U (zh) 垂直升降冲削块煤机
CN110552393A (zh) 开槽装置
CN204570784U (zh) 一种两用式挖掘机
CN201721533U (zh) 旋挖钻机履带行走底盘
CN113266387A (zh) 一种矿用全断面矩形快速掘进机
CN110565719A (zh) 开槽装置
CN107461194B (zh) 悬臂式纵轴掘进机
CN105927235B (zh) 高精度定位矿山巷道用掘进设备
CN204510303U (zh) 多臂组合变幅式挖掘钻装一体机
CN204587063U (zh) 一种轴距可调式两用式挖掘机
CN110565724A (zh) 大臂和破岩装置
CN110552391A (zh) 开槽装置
CN111594212A (zh) 一种钻劈台车
CN211113825U (zh) 开槽装置
CN113802627B (zh) 一种基坑底部预留土层开挖装置及基坑开挖方法
CN211113840U (zh) 大臂和破岩装置
CN211422637U (zh) 一种煤矿开采用可调节式多点掘进装置
CN212025875U (zh) 一种公路路面施工用开凿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6

Address after: 610000 No. 377 Tongxin Avenue, Qingbai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lieshizhe Longyu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room 402, floor 4, building 4, No. 80, Tongji Avenue, Qingbaijiang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stone Hunter Rock Breaking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