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8925U -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8925U
CN210858925U CN201921652720.0U CN201921652720U CN210858925U CN 210858925 U CN210858925 U CN 210858925U CN 201921652720 U CN201921652720 U CN 201921652720U CN 210858925 U CN210858925 U CN 210858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oling
engine
cooling device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27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强
彭天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19216527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8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8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892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发动机和一体机共用所述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一体机冷却管、散热管、分流管和集流管,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分别经过一体机和散热器水箱,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并联连接,且并联连接的入口端通过分流管连接发动机,并联连接的出口端通过集流管连接发动机,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为10~25mm,分流管的内径为35~55mm,集流管的内径为40~65mm,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小于和散热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采用并联方式,同时实现对发动机和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冷却系统阻力小、效率高;冷却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减少车辆燃油消耗;安装、维修、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冷却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车辆使用起动发电一体机,起动发电一体机能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完成发动机的起动任务,能减少燃油消耗率。车辆起动后,起动发电一体机承担着发电的任务。然而,起动发电一体机工作时发热量高,为了维持起动发电一体机的正常工作,需要寻找合适的冷却方式对起动发电一体机进行冷却。目前较好的冷却方式是将冷却液注入所述一体机机体内部的冷却水道进行冷却。但是车辆结构紧凑,其内部没有太多空间存放专用的冷却液,并且,如果为所述一体机提供专门的冷却液,则需要配备为冷却液提供循环动力的泵,这进一步占用了车辆的内部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采用并联方式,同时实现对发动机和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冷却系统阻力小,冷却效率高;冷却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减少车辆燃油消耗;安装、维修、维护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发动机和一体机共用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一体机冷却管、散热管、分流管和集流管,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分别经过一体机和散热器水箱,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并联连接,且并联连接的入口端通过分流管连接发动机,并联连接的出口端通过集流管连接发动机,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为10~25mm,分流管的内径为35~55mm,集流管的内径为40~65mm,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小于和散热管的内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发动机冷却管,发动机冷却管位于发动机内,发动机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管和集流管。
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发动机水泵,发动机水泵两端分别连接集流管和发动机冷却管。
一体机冷却管包括一体机流入管和一体机流出管,一体机流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管的一端和一体机,一体机流出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体机和集流管的一端。
散热管包括散热器流入管和散热器流出管,散热器流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管的一端和散热器水箱,散热器流出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散热器水箱和集流管的一端。
分流管的一端通过分流三通接头连接一体机流入管和散热器流入管。
集流管的一端通过集流三通接头连接一体机流出管和散热器流出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并联方式,同时实现对发动机和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利用发动机和起动发电一体机的散热量的不同区别设置管径、合理布置冷却装置;冷却系统阻力小,冷却效率高;采用发动机自带水泵,冷却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能有效降低一体机温度,提高一体机使用效率,减少车辆燃油消耗;安装、维修、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发动机1和一体机6共用所述冷却装置,所述一体机6为起动发电一体机。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一体机冷却管、散热管、分流管2、集流管11、发动机冷却管、发动机水泵12。
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分别经过一体机6和散热器水箱7,一体机冷却管内的流体流经一体机6,对一体机6进行冷却降温,流过一体机6后的一体机冷却管内的流体温度升高。散热管内的流体流经散热器水箱7,携带的热量被散热器水箱7吸收,流过散热器水箱7后的散热管内的流体温度降低。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并联连接,且并联连接的入口端通过分流管2连接发动机1,并联连接的出口端通过集流管11连接发动机1。
发动机冷却管位于发动机1内,发动机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管2的一端和集流管11的一端。分流管2的另一端连接并联的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的入口端,集流管11的另一端连接并联的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的出口端。
发动机水泵12两端分别连接集流管11和发动机冷却管,发动机水泵12布置在发动机1内部。集流管11内的流体通过发动机水泵12泵送至发动机冷却管内,对发动机1进行冷却,然后流出发动机1、进入分流管2。
一体机冷却管包括一体机流入管4和一体机流出管9,一体机流入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管2的一端和一体机6,一体机流出管9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体机6和集流管11的一端。同理,散热管包括散热器流入管5和散热器流出管8,散热器流入管5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管2的一端和散热器水箱7,散热器流出管8的两端分别连接散热器水箱7和集流管11的一端。分流管2的一端通过分流三通接头3连接一体机流入管4和散热器流入管5。集流管11的一端通过集流三通接头10连接一体机流出管9和散热器流出管8。通过两个三通接头,实现所述冷却装置内的流体的分流和集流。
为了获得更好的冷却效果,分流管2的内径为35~55mm,集流管11的内径为40~65mm,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为10~25mm,即,一体机流入管4和一体机流出管9的内径为10~25mm。
流经所述冷却装置的流体为冷却液,整套系统冷却液循环的动力由发动机水泵12提供。
使用时,冷却液从发动机1出来后进入分流管2,然后通过分流三通接头3分成两个支路:一路通过散热器流入管5进入散热器水箱7,被散热器水箱7冷却降温后流出散热器水箱7、进入散热器流出管8,然后再进入集流管11,最后通过发动机水泵12重新进入发动机1;另一路通过一体机流入管4进入一体机6,流经一体机6吸收一体机6内的热量后流出一体机6、进入一体机流出管9,然后再进入集流管11,最后通过发动机水泵12重新进入发动机1。通过一体机6时,由于一体机6的温度比流出发动机1的冷却液的温度更高,所以冷却液能对一体机6实现冷却降温,冷却液从一体机6出来后与散热器水箱7出来的冷却液汇合重新进入发动机1。由于散热器水箱7的散热量远远大于一体机6的散热量,并且散热器水箱7的进水端直径比一体机6的进水端直径要大,即散热器流入管5的内径比散热器流入管的内径要大,所以大部分冷却液流经散热器水箱7,只有少部分冷却液流经一体机6,不会影响所述冷却装置整体冷却液的冷却,既满足了一体机6冷却的要求,又满足了冷却液的散热需求。
最后有必要在此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动机(1)和一体机(6)共用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一体机冷却管、散热管、分流管(2)和集流管(11),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分别经过一体机(6)和散热器水箱(7),一体机冷却管和散热管并联连接,并联连接的入口端通过分流管(2)连接发动机(1),并联连接的出口端通过集流管(11)连接发动机(1),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为10~25mm,分流管(2)的内径为35~55mm,集流管(11)的内径为40~65mm,一体机冷却管的内径小于和散热管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发动机冷却管,发动机冷却管位于发动机(1)内,发动机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管(2)和集流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发动机水泵(12),发动机水泵(12)两端分别连接集流管(11)和发动机冷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体机冷却管包括一体机流入管(4)和一体机流出管(9),一体机流入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管(2)的一端和一体机(6),一体机流出管(9)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体机(6)和集流管(1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管包括散热器流入管(5)和散热器流出管(8),散热器流入管(5)的两端分别连接分流管(2)的一端和散热器水箱(7),散热器流出管(8)的两端分别连接散热器水箱(7)和集流管(1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管(2)的一端通过分流三通接头(3)连接一体机流入管(4)和散热器流入管(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流管(11)的一端通过集流三通接头(10)连接一体机流出管(9)和散热器流出管(8)。
CN201921652720.0U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58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2720.0U CN210858925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2720.0U CN210858925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8925U true CN210858925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86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272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58925U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89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4831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方法及电动汽车
CN105704989A (zh) 带有液冷系统的服务器机柜
CN217705516U (zh) 一种大功率充电枪散热装置
CN109256605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复合散热装置
CN206035625U (zh) 燃气发动机用闭式冷却循环系统
CN107464965A (zh) 一种电池包及电池包液冷冷却系统
CN204627699U (zh) 一种机油冷却装置
CN210858925U (zh) 一种车辆起动发电一体机的冷却装置
CN105240101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0614931A (zh) 一种基于液冷技术的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
CN106640329A (zh) 一种汽车及其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2148461U (zh) 一种基于液冷技术的汽车充电桩散热系统
CN214366362U (zh) 一种集成式回水管结构
CN108999692A (zh) 一种汽车水箱散热装置
CN106647983A (zh) 冷却系统
CN210321330U (zh) 一种高效率的壳管式散热器
CN209420175U (zh) 车辆、控制器散热总成以及控制器的散热系统
CN206256957U (zh) 汽车发动机水箱的快速冷却装置
EP4015789A1 (en) Novel cool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6370478U (zh)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和加热集成系统及电池
CN206256956U (zh) 汽车发动机水箱的双气泵冷却装置
CN206845298U (zh) 全地形摩托车及发动机的冷却水路布置结构
CN204961063U (zh)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及其进气冷却装置
CN208835228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冷却结构
CN207795375U (zh) 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