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5732U - 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5732U
CN210855732U CN201921668439.6U CN201921668439U CN210855732U CN 210855732 U CN210855732 U CN 210855732U CN 201921668439 U CN201921668439 U CN 201921668439U CN 210855732 U CN210855732 U CN 210855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
silt
communicated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84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乃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enm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enm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enm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enm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684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5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5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57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包括拖车板,所述拖车板上分别固定有抽泥泵、搅拌罐、抽水泵、抽泥浆泵、叠螺机、油水混合箱、泥砂加热输送管、油气过滤筒、抽油泵、油液收集箱和电控柜。从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通过将油泥砂处理系统集成结合到拖车板上之后,使得整个油泥砂处理系统可以根据油田的需要随时移动,实现了油泥砂处理系统的可移动,提高了油泥砂处理系统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泥砂中回收油液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油泥砂是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固体废物。油泥砂中一般含油率在10~50%,含水率在40~90%,我国石油化学行业中,平均每年产生80万吨罐底泥、池底泥,胜利油田每年产生油泥砂在10万吨以上油泥砂,大港油田每年产生含油泥砂约15万吨油泥砂,河南油田每年产生5万吨左右含油泥砂。油泥砂中含有大量的苯系物、分类、蒽、芘等有恶臭的有毒物质,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目前,油泥砂已经被国家列为危险废物。
对于油泥砂的处理方式一般有:焚烧法、生物处理法、热洗涤法、溶剂萃取法、化学破乳法、固液分离法等。尽管处理的方法很多,但是因针对性不强,处理成本高等缺点,无法全面推广。对油泥砂进行无害化、清洁化的处理并回收其中第资源,已经成为国内外环境保护和石油工业的重点之一。
目前采用最多的油泥砂处理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将油泥砂进行稀释加热之后实现固液分离,然后对分离出来的液体混合物进行油液的提取。但是这种工艺仍然存在一些缺陷:1、目前的有效加热方式是明火加热,由于油泥砂的处理环境比较特殊,明火加热处理具有安全隐患;2、固液分离后的泥砂中仍会残留较少的油液,导致泥砂无法直接进行回收利用,而且泥砂另外再处理的成本较为昂贵,不利于商业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通过将油泥砂处理系统集成结合到拖车板上之后,使得整个油泥砂处理系统可以根据油田的需要随时移动,实现了油泥砂处理系统的可移动,提高了油泥砂处理系统的利用率;改变了以往直接明火加热油泥砂的处理方式,从而使油泥砂处理系统在油田进行工作的时候安全性更高;当油泥砂处理之后,整个油泥砂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内部进行水循环,而且还能实现部分的热循环,从而降低了能耗;通过油气过滤筒的作用,使得收集的油液中不存在固体颗粒杂质,保证了所收集油液的质量;通过叠螺机和泥砂加热输送管的作用,从而使泥砂中的油液全部收集,也使泥砂能够不含油而能够回收使用;通过油水混合箱内的立式隔板的作用,使得叠螺机出来的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液能够集中于立式隔板面向叠螺机的一侧,更便于油液的回收收集,也保证油泥砂处理系统的循环水中不含油液。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包括拖车板,所述拖车板上分别固定有抽泥泵、搅拌罐、抽水泵、抽泥浆泵、叠螺机、油水混合箱、泥砂加热输送管、油气过滤筒、抽油泵、油液收集箱和电控柜;
所述抽泥泵的进料管为软管A,抽泥泵的出料口通过搅拌罐的侧壁底部与搅拌罐内连通;
所述搅拌罐的外侧壁表面包覆有一层电磁加热线圈A,所述搅拌罐的内壁设有多根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进料口与油气过滤筒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导热管的出料口伸出搅拌罐;
所述抽水泵的进料口通过三通管分别与油水混合箱内的底部和外接水源连通;
所述抽泥浆泵的进料口与搅拌罐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泥浆泵的出料口与叠螺机的进料口连通;
所述叠螺机固定于油水混合箱的上方,使叠螺机挤出的油水混合物滴落入油水混合箱内;
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的进料口位于叠螺机的出料口正下方,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的表面包覆有一层电磁加热线圈B,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的顶部还连通设有油气输送管A;
所述油气输送管A与油气过滤筒的进料口连通;
所述抽油泵的进料口分别与油水混合箱的上部以及导热管的出料口伸出搅拌罐的部分的底部连通;
所述电控柜分别与抽泥泵、搅拌罐、抽水泵、抽泥浆泵、叠螺机、泥砂加热输送管、抽油泵、电磁加热线圈A和电磁加热线圈B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搅拌罐轴心处的顶部固定有搅拌轴的驱动电机A,所述驱动电机A的驱动轴向下、并与搅拌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的侧壁均匀分布有多层搅拌辊组。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驱动电机A固定于挡料槽内,所述挡料槽的槽口向上、同轴心固定于搅拌罐内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导热管沿着搅拌罐的轴心方向平行设置,并且以搅拌罐的轴心为圆心呈均匀分布,同一搅拌罐内所有导热管的进料口位于导热管的顶部、出料口位于导热管的底部,所述导热管的顶部连通伸出搅拌罐形成导热管的进料口,所述导热管的底部连通伸出搅拌罐形成导热管的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搅拌罐设有多个,所述抽泥泵的出料口通过泥砂管A与各搅拌罐分别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抽水泵的出料口通过出水管分别从搅拌罐的顶部与搅拌罐内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相邻两个搅拌罐之间、通过搅拌罐的导热管的出料口通过油气输送管C与另一个搅拌罐的导热管的进料口连通的方式依次连通,所述油气过滤筒的出料口通过油气输送管B与第一个搅拌罐的导热管进料口连通,最后一个搅拌罐的导热管出料口伸出对应的搅拌罐之后通过废气管与废气处理塔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导热管的进料口低于导热管的出料口;所述油气输送管C的底部设有与抽油泵的进料口连通的输油管C。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油水混合箱内固定有立式隔板,所述立式隔板的底部与油水混合箱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叠螺机挤出的油水混合物直接滴落于立式隔板的其中一侧。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抽油泵的进油管道的进油端位于立式隔板面向叠螺机低落油水混合物的一侧;所述抽油泵的出油管道与油液收集箱的上方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叠螺机设有两组,所述抽泥浆泵的出料口连通有泥浆输送管,所述泥浆输送管通过三通分别与叠螺机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叠螺机的驱动电机B固定于叠螺机的出料口一端。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包括上下两个,位于上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的进料口与叠螺机的出料口连通,位于上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的出料口与位于下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的进料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位于下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的出料口与泥砂出料收集装置连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的顶部分别平行设有油气收集管,所述油气收集管将油气输送管A与泥砂加热输送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油气收集管与泥砂加热输送管之间连通有多个油气收集支管,所述油气收集支管沿着泥砂加热输送管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的蛟龙传动轴伸出泥砂加热输送管背向泥沙出料收集装置的一端、并固定有传动轮,所述拖车板上、对应于传动轮的位置处还固定有蛟龙驱动电机,所述蛟龙驱动电机驱动上下两个泥砂加热输送管的传动轮反向转动。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油气过滤筒的进料口设于油气过滤筒的侧壁中部、所述油气过滤筒的出料口设于油气过滤筒的顶部,所述油气过滤筒的底部还设有杂质出料管。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拖车板的前端向上弯折后再向前弯折,形成“Z”型结构,所述拖车板中下方的平板顶部的四端位置处分别设有液压支撑架,所述液压支撑架包括固定于拖车板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向下伸出穿过拖车板后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当需要使用的时候,液压杆向下伸出液压缸,使支撑板与地面接触,并使拖车板的车轮与地面分离;当不需要使用的时候,液压杆向上退回液压缸,使支撑板与地面分离并上升至与拖车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拖车板的顶部边沿设有框架,位于拖车板的侧壁的框架下部分别设有可开启的侧板,位于拖车板的顶部的框架以及拖车板的侧壁的框架上部固定有防雨层。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油水混合箱的侧壁和油液收集箱还分别连通设有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电磁加热线圈A和电磁加热线圈B的表面还铺设有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通过将油泥砂处理系统集成结合到拖车板上之后,使得整个油泥砂处理系统可以根据油田的需要随时移动,实现了油泥砂处理系统的可移动,提高了油泥砂处理系统的利用率。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改变了以往直接明火加热油泥砂的处理方式,从而使油泥砂处理系统在油田进行工作的时候安全性更高。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当油泥砂处理之后,整个油泥砂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内部进行水循环,而且还能实现部分的热循环,从而降低了能耗。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通过油气过滤筒的作用,使得收集的油液中不存在固体颗粒杂质,保证了所收集油液的质量。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通过叠螺机和泥砂加热输送管的作用,从而使泥砂中的油液全部收集,也使泥砂能够不含油而能够回收使用。
第六、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通过油水混合箱内的立式隔板的作用,使得叠螺机出来的油水混合物中的油液能够集中于立式隔板面向叠螺机的一侧,更便于油液的回收收集,也保证油泥砂处理系统的循环水中不含油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拖车板1,所述拖车板1上分别固定有抽泥泵2、搅拌罐3、抽水泵4、抽泥浆泵5、叠螺机6、油水混合箱7、泥砂加热输送管8、油气过滤筒9、抽油泵28、油液收集箱11和电控柜14;
所述抽泥泵2的进料管为软管A,抽泥泵2的出料口通过搅拌罐3的侧壁底部与搅拌罐3内连通;
所述搅拌罐3的外侧壁表面包覆有一层电磁加热线圈A,所述搅拌罐3的内壁设有多根导热管10,所述导热管10的进料口与油气过滤筒9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导热管10的出料口伸出搅拌罐3;
所述抽水泵4的进料口通过三通管分别与油水混合箱7内的底部和外接水源连通;
所述抽泥浆泵5的进料口与搅拌罐3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泥浆泵5的出料口与叠螺机6的进料口连通;
所述叠螺机6固定于油水混合箱7的上方,使叠螺机6挤出的油水混合物滴落入油水混合箱7内;
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进料口30位于叠螺机6的出料口正下方,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表面包覆有一层电磁加热线圈B,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顶部还连通设有油气输送管A22;
所述油气输送管A22与油气过滤筒9的进料口连通;
所述抽油泵28的进料口分别与油水混合箱7的上部以及导热管10的出料口伸出搅拌罐3的部分的底部连通;
所述电控柜14分别与抽泥泵2、搅拌罐3、抽水泵4、抽泥浆泵5、叠螺机6、泥砂加热输送管8、抽油泵28、电磁加热线圈A和电磁加热线圈B电连接。
所述搅拌罐3轴心处的顶部固定有搅拌轴的驱动电机A17,所述驱动电机A17的驱动轴向下、并与搅拌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的侧壁均匀分布有多层搅拌辊组。
所述驱动电机A17固定于挡料槽18内,所述挡料槽18的槽口向上、同轴心固定于搅拌罐3内的顶部。
所述导热管10沿着搅拌罐3的轴心方向平行设置,并且以搅拌罐3的轴心为圆心呈均匀分布,同一搅拌罐3内所有导热管10的进料口位于导热管10的顶部、出料口位于导热管10的底部,所述导热管10的顶部连通伸出搅拌罐3形成导热管10的进料口,所述导热管10的底部连通伸出搅拌罐3形成导热管10的出料口。
所述搅拌罐3设有多个,所述抽泥泵2的出料口通过泥砂管A15与各搅拌罐3分别连通。
所述抽水泵4的出料口通过出水管16分别从搅拌罐3的顶部与搅拌罐3内连通。
相邻两个搅拌罐3之间、通过搅拌罐3的导热管10的出料口通过油气输送管C25与另一个搅拌罐3的导热管10的进料口连通的方式依次连通,所述油气过滤筒9的出料口通过油气输送管B24与第一个搅拌罐3的导热管10进料口连通,最后一个搅拌罐3的导热管10出料口伸出对应的搅拌罐3之后通过废气管12与废气处理塔连通。
所述导热管10的进料口低于导热管10的出料口;所述油气输送管C25的底部设有与抽油泵28的进料口连通的输油管C。
所述油水混合箱7内固定有立式隔板20,所述立式隔板20的底部与油水混合箱7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叠螺机6挤出的油水混合物直接滴落于立式隔板20的其中一侧。
所述抽油泵28的进油管道29的进油端26位于立式隔板20面向叠螺机6低落油水混合物的一侧;所述抽油泵28的出油管道27与油液收集箱11的上方连通。
所述叠螺机6设有两组,所述抽泥浆泵5的出料口连通有泥浆输送管19,所述泥浆输送管19通过三通分别与叠螺机6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叠螺机6的驱动电机B32固定于叠螺机6的出料口一端。
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包括上下两个,位于上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进料口30与叠螺机6的出料口连通,位于上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出料口与位于下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进料口连通。
位于下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出料口与泥砂出料收集装置31连接。
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顶部分别平行设有油气收集管33,所述油气收集管33将油气输送管A22与泥砂加热输送管8连通。
所述油气收集管33与泥砂加热输送管8之间连通有多个油气收集支管34,所述油气收集支管34沿着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蛟龙传动轴伸出泥砂加热输送管8背向泥沙出料收集装置31的一端、并固定有传动轮36,所述拖车板1上、对应于传动轮36的位置处还固定有蛟龙驱动电机23,所述蛟龙驱动电机23驱动上下两个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传动轮36反向转动。
所述油气过滤筒9的进料口设于油气过滤筒9的侧壁中部、所述油气过滤筒9的出料口设于油气过滤筒9的顶部,所述油气过滤筒9的底部还设有杂质出料管35。
所述拖车板1的前端向上弯折后再向前弯折,形成“Z”型结构,所述拖车板1中下方的平板顶部的四端位置处分别设有液压支撑架13,所述液压支撑架13包括固定于拖车板1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向下伸出穿过拖车板1后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当需要使用的时候,液压杆向下伸出液压缸,使支撑板与地面接触,并使拖车板1的车轮与地面分离;当不需要使用的时候,液压杆向上退回液压缸,使支撑板与地面分离并上升至与拖车板1连接。
所述拖车板1的顶部边沿设有框架,位于拖车板1的侧壁的框架下部分别设有可开启的侧板,位于拖车板1的顶部的框架以及拖车板1的侧壁的框架上部固定有防雨层。
所述油水混合箱7 的侧壁和油液收集箱11还分别连通设有液位计21。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A和电磁加热线圈B的表面还铺设有保温层。
本申请使用的时候,抽泥泵2启动,将油田里面的油泥抽至搅拌罐3内,同时抽水泵4将外接的水源抽至搅拌罐3内;接着电磁加热线圈A通电加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A17,以及搅拌罐3外侧壁表面的使搅拌罐3内的油泥和水搅拌成泥浆;然后抽泥浆泵5再将搅拌罐3内的泥浆至于叠螺机6内,通过叠螺机6的作用,使得泥浆固液分离,泥浆中的油水混合物从叠螺机6滴落至油水混合箱7内,而泥浆中的泥砂则是仍沿着叠螺机6向前输送、并进入泥砂加热输送管8内;油水混合物进入油水混合箱7内之后会分层,上层为油层、下层为水层;另外,当油水混合箱7内有足够的水之后,抽水泵4可以从油水混合箱7内下部、位于立式隔板20背向叠螺机6的一侧的位置处进行抽水,而不需要再外接水源;另外当抽油泵28的进油管道29的进油端26位于油水混合箱7内的油层内的时候,抽油泵28将油水混合箱7内的油液抽入油液收集箱内;进入泥砂加热输送管8内的泥砂仍有很少部分的油,然后当泥砂进入到泥砂加热输送管8内之后,电磁加热线圈B启动对泥砂加热输送管8内的泥砂进行加热,同时蛟龙驱动电机23驱动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传动轮36,使泥砂在泥砂加热输送管8输送的同时对泥砂进行加热,使泥砂中的油汽化成油气,并通过油气收集管33进入油气输送管A22内,然后油气通过油气输送管A22进入油气过滤筒9内;由于泥砂在泥砂加热输送管8向前传送的过程中,通过电磁加热线圈B的加热,泥砂中的油汽化挥发,同时随着油汽化之后,泥砂变得干燥,从而不可避免地会有干燥泥砂中的灰粉随着油气一起进入油气收集管33内;最后泥砂从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出料口进入泥砂出料收集装置31内,便于泥砂的收集回收;当油气进入油气过滤筒9内之后,油气中夹杂的灰粉由于重力的作用而降落至油气过滤筒9内的底部,而油气则是从过滤筒9顶部的油气输送管B24进入搅拌罐3内的导热管10,从而通过导热管10内的油气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对搅拌罐3内的泥浆继续加热,通过导热管10内的油气的加热作用之后,可以降低电磁加热线圈A的使用功率、甚至可以不再继续使用电磁加热线圈A对搅拌罐3进行加热;当油气通过油气输送管C25从每个搅拌罐3出来之后,由于油气进行了热交换,所以油气的温度会降低,也会有油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成油液,然后通过油气输送管C25底部的阀门可以将液化的油液排出并进行油液的收集;当最后一个搅拌罐3的废气从该搅拌罐3的导热管10出来之后通过废气管12进入废气处理塔进行废气处理,最后排出。

Claims (10)

1.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拖车板(1),所述拖车板(1)上分别固定有抽泥泵(2)、搅拌罐(3)、抽水泵(4)、抽泥浆泵(5)、叠螺机(6)、油水混合箱(7)、泥砂加热输送管(8)、油气过滤筒(9)、抽油泵(28)、油液收集箱(11)和电控柜(14);
所述抽泥泵(2)的进料管为软管A,抽泥泵(2)的出料口通过搅拌罐(3)的侧壁底部与搅拌罐(3)内连通;
所述搅拌罐(3)的外侧壁表面包覆有一层电磁加热线圈A,所述搅拌罐(3)的内壁设有多根导热管(10),所述导热管(10)的进料口与油气过滤筒(9)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导热管(10)的出料口伸出搅拌罐(3);
所述抽水泵(4)的进料口通过三通管分别与油水混合箱(7)内的底部和外接水源连通;
所述抽泥浆泵(5)的进料口与搅拌罐(3)的底部连通,所述抽泥浆泵(5)的出料口与叠螺机(6)的进料口连通;
所述叠螺机(6)固定于油水混合箱(7)的上方,使叠螺机(6)挤出的油水混合物滴落入油水混合箱(7)内;
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进料口(30)位于叠螺机(6)的出料口正下方,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表面包覆有一层电磁加热线圈B,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顶部还连通设有油气输送管A(22);
所述油气输送管A(22)与油气过滤筒(9)的进料口连通;
所述抽油泵(28)的进料口分别与油水混合箱(7)的上部以及导热管(10)的出料口伸出搅拌罐(3)的部分的底部连通;
所述电控柜(14)分别与抽泥泵(2)、搅拌罐(3)、抽水泵(4)、抽泥浆泵(5)、叠螺机(6)、泥砂加热输送管(8)、抽油泵(28)、电磁加热线圈A和电磁加热线圈B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3)轴心处的顶部固定有搅拌轴的驱动电机A(17),所述驱动电机A(17)的驱动轴向下、并与搅拌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的侧壁均匀分布有多层搅拌辊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A(17)固定于挡料槽(18)内,所述挡料槽(18)的槽口向上、同轴心固定于搅拌罐(3)内的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10)沿着搅拌罐(3)的轴心方向平行设置,并且以搅拌罐(3)的轴心为圆心呈均匀分布,同一搅拌罐(3)内所有导热管(10)的进料口位于导热管(10)的顶部、出料口位于导热管(10)的底部,所述导热管(10)的顶部连通伸出搅拌罐(3)形成导热管(10)的进料口,所述导热管(10)的底部连通伸出搅拌罐(3)形成导热管(10)的出料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3)设有多个,所述抽泥泵(2)的出料口通过泥砂管A(15)与各搅拌罐(3)分别连通;所述抽水泵(4)的出料口通过出水管(16)分别从搅拌罐(3)的顶部与搅拌罐(3)内连通;相邻两个搅拌罐(3)之间、通过搅拌罐(3)的导热管(10)的出料口通过油气输送管C(25)与另一个搅拌罐(3)的导热管(10)的进料口连通的方式依次连通,所述油气过滤筒(9)的出料口通过油气输送管B(24)与第一个搅拌罐(3)的导热管(10)进料口连通,最后一个搅拌罐(3)的导热管(10)出料口伸出对应的搅拌罐(3)之后通过废气管(12)与废气处理塔连通;所述导热管(10)的进料口低于导热管(10)的出料口;所述油气输送管C(25)的底部设有与抽油泵(28)的进料口连通的输油管C。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混合箱(7)内固定有立式隔板(20),所述立式隔板(20)的底部与油水混合箱(7)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叠螺机(6)挤出的油水混合物直接滴落于立式隔板(20)的其中一侧;并且抽油泵(28)的进油管道(29)的进油端(26)位于立式隔板(20)面向叠螺机(6)低落油水混合物的一侧;所述抽油泵(28)的出油管道(27)与油液收集箱(11)的上方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螺机(6)设有两组,所述抽泥浆泵(5)的出料口连通有泥浆输送管(19),所述泥浆输送管(19)通过三通分别与叠螺机(6)的进料口连通,所述叠螺机(6)的驱动电机B(32)固定于叠螺机(6)的出料口一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包括上下两个,位于上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进料口(30)与叠螺机(6)的出料口连通,位于上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出料口与位于下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进料口连通;位于下方的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出料口与泥砂出料收集装置(31)连接;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顶部分别平行设有油气收集管(33),所述油气收集管(33)将油气输送管A(22)与泥砂加热输送管(8)连通;所述油气收集管(33)与泥砂加热输送管(8)之间连通有多个油气收集支管(34),所述油气收集支管(34)沿着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蛟龙传动轴伸出泥砂加热输送管(8)背向泥沙出料收集装置(31)的一端、并固定有传动轮(36),所述拖车板(1)上、对应于传动轮(36)的位置处还固定有蛟龙驱动电机(23),所述蛟龙驱动电机(23)驱动上下两个泥砂加热输送管(8)的传动轮(36)反向转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过滤筒(9)的进料口设于油气过滤筒(9)的侧壁中部、所述油气过滤筒(9)的出料口设于油气过滤筒(9)的顶部,所述油气过滤筒(9)的底部还设有杂质出料管(3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车板(1)的前端向上弯折后再向前弯折,形成“Z”型结构,所述拖车板(1)中下方的平板顶部的四端位置处分别设有液压支撑架(13),所述液压支撑架(13)包括固定于拖车板(1)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向下伸出穿过拖车板(1)后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CN201921668439.6U 2019-10-08 2019-10-08 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55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8439.6U CN210855732U (zh) 2019-10-08 2019-10-08 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8439.6U CN210855732U (zh) 2019-10-08 2019-10-08 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5732U true CN210855732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84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843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855732U (zh) 2019-10-08 2019-10-08 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5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16592A (zh) 一种泥浆回收利用循环系统及其泥浆回收利用方法
CN205762938U (zh) 一种污染土壤修复装置
CN105499239B (zh) 储油罐污水罐机械自动清理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7640878B (zh) 一种集约式油污泥处理撬
CN107489385B (zh) 撬装式钻井油基、水基泥浆不落地处理环保系统
CN205974226U (zh) 石油钻井废弃泥浆减量化零排放再利用系统
CN101805108A (zh) 水底污泥的处理装置与方法
CN101618916B (zh) 污水复清方法及设备
CN210855732U (zh) 移动式油泥砂处理系统
CN204897676U (zh) 一种泥浆回收利用循环系统
CN101830612B (zh) 一种含油污泥资源化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14835372B (zh) 一种环保用污泥处理净化装置
CN206986098U (zh) 油污固废物处理系统
CN213436260U (zh) 一种油水渣三相分离的餐厨垃圾处理车
CN102229459B (zh) 一种储油罐罐底油泥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CN205473327U (zh) 一种泥浆无害化处理装置
CN205035239U (zh) 一种板式处理含油污泥干燥蒸发系统
CN201825828U (zh) 含油泥砂处理装置
CN212246904U (zh) 油泥萃取单元、油泥萃取组件及油泥处理装置
CN107265799A (zh) 含油固废物综合处理工艺及装置
CN210711201U (zh) 一种撬装式含油污泥连续处理系统
CN207294540U (zh) 含油固废物综合处理装置
CN106946425B (zh) 一种低温离子法处理含油污泥的模块化撬装式系统及方法
CN203382600U (zh) 三元复合驱回注水处理除油系统
CN106116073A (zh) 一种环保型污油泥处理系统及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

Termination date: 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