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1161U - 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1161U
CN210851161U CN201921128565.2U CN201921128565U CN210851161U CN 210851161 U CN210851161 U CN 210851161U CN 201921128565 U CN201921128565 U CN 201921128565U CN 210851161 U CN210851161 U CN 210851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block
groove
main body
sl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85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阳
陈世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anzhe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anzhe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anzhe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anzhen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85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1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1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1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该新型滑块结构,包括滑动块,与滑动块配合的定位块;滑动块包括滑动主块体,设于滑动主块体上的第一滑动连接部;第一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滑动主块体端部的第一滑动部主体,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侧面设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一滑动卡凸;定位块包括定位主块体,设于定位主块体上的第二滑动连接部;第二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定位主块体端部的第二滑动部主体,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中间设有第二滑动槽和第二滑动卡凸;第一滑动卡凸及第一滑动部主体滑动设于第二滑动槽中,第二滑动卡凸滑动设于第一滑动槽中。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自身结构进行限位,限位效果较好,还不会增加模具设计难度。

Description

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端子连接装置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对其进行加固、并将其连接到其他结构上,会对其进行注塑,以形成一种端子注塑结构。在此过程中,需要利用端子注塑模具,以对该端子连接装置进行注塑。而且,在这种端子注塑模具中,滑块结构是模具结构里必不可少的一种结构。滑块结构是在模具的开模动作中能够按垂直于开合模方向或与开合模方向成一定角度滑动的模具组件,可使得产品结构(如端子注塑结构)能够正常脱模。
而且,模具设计不属于非标设计,其很多结构都是固定标准结构,滑块结构也是其中一种固定标准结构。但是,目前的滑块结构大部分都是借助外部设计结构来达到限位效果,例如借助顶丝结构进行限位或者借助挡块结构进行限位。这样增加外部结构,不仅会增加模具的设计难度,还会影响限位效果,有时甚至达不到限位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可利用自身结构进行限位,限位效果较好,还不会增加模具设计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包括滑动块,以及与所述滑动块配合的定位块;
所述滑动块包括滑动主块体,以及设于所述滑动主块体上的第一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滑动主块体端部的第一滑动部主体,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一滑动卡凸;
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主块体,以及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上的第二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端部的第二滑动部主体,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及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均沿着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一侧向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另一侧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卡凸均沿着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顶面向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底面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两个背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上方均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卡凸;
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和所述第一滑动卡凸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滑动卡凸位于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两个背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上方均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卡凸;
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相邻的第一滑动侧面,所述第二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相邻的第三滑动侧面;
所述第一滑动侧面和所述第三滑动侧面均设为平面,且所述第一滑动侧面与所述第三滑动侧面面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相邻的第一滑动侧面,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侧面对的第二滑动侧面,所述第一滑动侧面和所述第二滑动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的两侧;
所述第二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相邻的第三滑动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三滑动侧面背对的第四滑动侧面,所述第四滑动侧面位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底侧;所述第二滑动侧面和所述第四滑动侧面均设为平面,且所述第二滑动侧面与所述第四滑动侧面面接触。
可选地,还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开设有滑块孔;
所述定位块滑动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滑动块穿过所述滑块孔突出于所述固定底板下方。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方的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与所述固定底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滑动间隙;
所述定位块包括突出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侧边的定位凸出部,所述定位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间隙中。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方的固定前板和固定后板,所述固定前板和所述固定后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块两端,且所述固定前板与所述定位块之间、或/和所述固定后板与所述定位块之间具有第二滑动间隙。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端子注塑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滑动块以及与其配合的定位块,可以实现二者的相对滑动。具体地,可以将滑动块的第一滑动连接部的第一滑动卡凸穿设于定位块的第二滑动槽中,使得第一滑动连接部及滑动块可沿着定位块的第二滑动槽滑动。而且,通过将定位块的第二滑动连接部的第二滑动卡凸滑动设于滑动块的第一滑动连接部的第一滑动槽中,可对定位块和滑动块进行限位。这样,可以利用滑动块和定位块自身的结构特征对二者进行限位,同时还可实现二者的相对滑动,无需借助其他结构进行限位,减少了其他结构,减少安装成本,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仅包括滑动块和定位块时)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滑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滑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定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定位块的立体结构示意简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移除固定底板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新型滑块结构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A-A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的D-D截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滑动块 110 滑动主块体
120 第一滑动连接部 122 第一滑动槽
1222 第一滑动侧面 1224 第二滑动侧面
124 第一滑动卡凸 200 定位块
210 定位主块体 220 第二滑动连接部
222 第二滑动槽 224 第二滑动卡凸
2242 第三滑动侧面 2244 第四滑动侧面
300 固定底板 400 固定侧板
500 固定前板 600 固定后板
700 定位固定块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包括滑动块100,以及与滑动块100配合的定位块200。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滑动块100和定位块200,可以使二者相对滑动,还可利用其自身结构进行限位,方便简单。
具体地,如图2至图3所示,上述滑动块100可包括滑动主块体110,以及设于滑动主块体110上的第一滑动连接部120。而且,如图4至图5所示,上述定位块200可包括定位主块体210,以及设于定位主块体210上的第二滑动连接部220。该第二滑动连接部220与第一滑动连接部120滑动连接,从而可实现定位块200与滑动块100的滑动连接;而且,第二滑动连接部220与第一滑动连接部120之间还设有限位结构,可对二者进行限位,从而还可实现对定位块200 和滑动块300的限位。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3所示,上述第一滑动连接部120可包括设于滑动主块体110端部的第一滑动部主体,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122,第一滑动槽122和第一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一滑动卡凸 124。即将第一滑动槽122和第一滑动卡凸124均设置在第一滑动部主体的外侧面处,而且第一滑动卡凸124可直接利用第一滑动槽122与第一滑动部主体侧面之间的高度差形成。而且,如图4至图5所示,上述第二滑动连接部220可包括设于定位主块体210端部的第二滑动部主体,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动槽222,第二滑动槽222和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二滑动卡凸224。即将第二滑动槽222和第二滑动卡凸224均设置在第二滑动连接部220的中间位置处(非侧面位置),而第二滑动卡凸224突出设于第二滑动槽222的出口位置处(使得第二滑动槽222形成入口窄而内部宽的结构)。而且,第一滑动卡凸124及第一滑动部主体滑动设于第二滑动槽222 中,第二滑动卡凸224滑动设于第一滑动槽122中。这样,就可以将第一滑动连接部120卡设在第二滑动连接部220的第二滑动槽222中,使得第一滑动连接部120及滑动块100可沿着第二滑动槽222的长度方向(延伸方向)滑动;但是,利用第二滑动槽222自身的入口小而内部宽大的结构特征,可以对第一滑动连接部120进行限位,避免二者在滑动过程中相互脱离;而且,通过将第二滑动连接部220上设置的第二滑动卡凸224卡设在第一滑动连接部120上设置的第一滑动槽122中,可以对第二滑动连接部220和第一滑动连接部120进行进一步的限位,从而使得对第一滑动连接部120和第二滑动连接部220的限位更加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滑动槽122和第一滑动卡凸124均可沿着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一侧向第一滑动部主体的另一侧倾斜设置。即可将第一滑动槽122和第一滑动卡凸124均设置为倾斜结构。而且,也可将第一滑动连接部120自身倾斜设置,使得形成于第一滑动槽122和第一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的第一滑动卡凸124自然形成倾斜结构。而且,上述第二滑动槽222和第二滑动卡凸224均可沿着第二滑动部主体的顶面(指滑动块100安设于定位块200上时,滑动块100 突出的反向方向)向第二滑动部主体的底面(指滑动块100安设于定位块200上时,滑动块100突出的方向)倾斜设置。即也可将第二滑动槽222和第二滑动卡凸224均设置为倾斜结构,并且第二滑动槽222、第二滑动卡凸224、第一滑动槽122、第一滑动卡凸124均向同一方向倾斜,便于使第二滑动卡凸224卡设于第一滑动槽122中、使第一滑动卡凸124卡设于第二滑动槽222中,便于第一滑动连接部120在第二滑动槽222中滑动。而且,通过将第二滑动槽222、第二滑动卡凸224、第一滑动槽122、第一滑动卡凸124倾斜设置,还可利用第二滑动槽222对第一滑动卡凸124及第一滑动连接部120进行限位,还可利用第一滑动槽122对第二滑动卡凸224进行限位,可进一步防止第一滑动连接部120从滑动方向上与第二滑动连接部220脱离。这样,就可以从各个方向对滑动块100 和定位块200进行限位,不仅可以从第二滑动槽222的槽口方向防止二者脱离,还可从第二滑动槽222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滑动连接部120的滑动方向)防止二者脱离。
此外,也可将上述第一滑动槽122、第一滑动卡凸124、第二滑动槽222、第二滑动卡凸224均置为平直结构(非倾斜结构);此外,也可将上述第一滑动槽122和第二滑动卡凸224设为倾斜结构,而将第一滑动卡凸124和第二滑动槽222设为平直结构(非倾斜结构),可通过第一滑动槽122和第二滑动卡凸 224进行倾斜限位;此外,也可将上述第二滑动槽222和第一滑动卡凸124设为倾斜结构,而将第二滑动卡凸224和第一滑动槽122设为平直结构(非倾斜结构),可通过第二滑动槽222和第一滑动卡凸124进行倾斜限位。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一个侧面上开设有一个第一滑动槽122,该第一滑动槽122上方形成有一个第一滑动卡凸124。而且,上述第二滑动槽222的一侧与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滑动卡凸 224,第一滑动部主体和第一滑动卡凸124位于第二滑动槽222中,第二滑动卡凸224位于第一滑动槽122中。在本实施例中,仅仅在第一滑动连接部120的一侧设置一个第一滑动槽122和第一滑动卡凸124,并在第二滑动连接部220上对应设置第二滑动槽222,并在第二滑动槽222的一侧设置与第一滑动槽122对应的第二滑动卡凸224,以实现第一滑动连接部120和第二滑动连接部220的限位。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两个背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滑动槽122,每个第一滑动槽122上方均形成有一个第一滑动卡凸124。而且,第二滑动槽222的一侧与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滑动卡凸224,第一滑动部主体和第一滑动卡凸124位于第二滑动槽222 中,第二滑动卡凸224位于一个第一滑动槽122中。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一滑动连接部12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滑动槽122,并可在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122的上方设置一个第一滑动卡凸124。此外,还可在第二滑动槽222的一侧设置与一个第一滑动槽122对应的第二滑动卡凸224,以实现对第一滑动连接部120和第二滑动连接部220的限位。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两个背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滑动槽122,每个第一滑动槽122上方均形成有一个第一滑动卡凸124。而且,第二滑动槽222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二滑动卡凸224,第一滑动部主体位于第二滑动槽222中,至少一个第二滑动卡凸224位于第一滑动槽122中。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一滑动连接部 12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滑动槽122,并可在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122的上方设置一个第一滑动卡凸124。此外,还可在第二滑动槽222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滑动卡凸224,并使得两个第二滑动卡凸224中的至少一个设于第一滑动槽122中,以实现对第一滑动连接部120和第二滑动连接部220的限位。
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滑动卡凸124可具有与第一滑动槽122 相邻的第一滑动侧面1222(即第一滑动卡凸124靠近第一滑动槽内侧的侧面,同时也是第一滑动槽122的一个侧面),第二滑动卡凸224具有与第二滑动槽 222相邻的第三滑动侧面2242(即第二滑动卡凸224靠近第二滑动槽222内侧的侧面,同时也是第二滑动槽222的一个侧面)。而且,第一滑动侧面1222和第三滑动侧面2242均设为平面,且第一滑动侧面1222与第三滑动侧面2242面接触。这样,可使得在将第二滑动卡凸224卡设于第一滑动槽122中时,第二滑动卡凸224的内侧面(第二滑动卡凸224靠近第二滑动槽222内侧的侧面,即第三滑动侧面)可与第一滑动卡凸124的内侧面(第一滑动卡凸124靠近第一滑动槽122内侧的侧面,即第一滑动侧面)可实现面接触,这样可使二者接触紧密,即使在受力过载的情况下也不易产生位移,限位更加可靠。
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滑动卡凸124可具有与第一滑动槽122 相邻的第一滑动侧面1222(即第一滑动卡凸靠近第一滑动槽内侧的侧面,同时也是第一滑动槽的一个侧面),第一滑动部主体具有与第一滑动侧面1222 对的第二滑动侧面1224(即第一滑动部主体靠近第一滑动槽122内侧的侧面,同时也是第一滑动槽122的另一个侧面),第一滑动侧面1222和第二滑动侧面 1224分别位于第一滑动槽122的两侧。而且,上述第二滑动卡凸224可具有与第二滑动槽222相邻的第三滑动侧面2242(即第二滑动卡凸224靠近第二滑动槽222内侧的侧面,同时也是第二滑动槽的一个侧面),以及与第三滑动侧面 2242背对的第四滑动侧面2244(即第二滑动卡凸224远离第二滑动槽222内侧的另一侧面),第四滑动侧面2244位于第二滑动部主体的底侧(指定位块与滑动块结合的一侧)。而且,第二滑动侧面1224和第四滑动侧面2244均设为平面,且第二滑动侧面1224与第四滑动侧面2244面接触。这样,可使得在将第二滑动卡凸224卡设于第一滑动槽122中时,第二滑动卡凸224的外侧面(第二滑动卡凸224远离第二滑动槽222内侧的侧面,即第四滑动侧面2244)可与第一滑动部主体的内侧面(第一滑动部主体靠近第一滑动槽122内侧的侧面,即第二滑动侧面1224)可实现面接触,这样可使二者接触紧密,即使在受力过载的情况下也不易产生位移,限位更加可靠。
而且,上述两个实施例也可进行结合,即使得在将第二滑动卡凸224卡设于第一滑动槽122中时,第一滑动侧面1222、第二滑动侧面1224、第三滑动侧面2242、第四滑动侧面2244均设为平面,且第二滑动侧面1224与第四滑动侧面2244面接触,同时第一滑动侧面1222与第三滑动侧面2242也面接触;此外,也可使第二滑动侧面1224与第四滑动侧面2244面接触,而第一滑动侧面1222 与第三滑动侧面2242之间具有间隙;或者,也可使第一滑动侧面1222与第三滑动侧面2242面接触,而第二滑动侧面1224与第四滑动侧面2244之间具有间隙。
此外,如图6至图11所示,上述新型滑块结构还可包括固定底板300,固定底板300上开设有滑块孔。而且,上述定位块200可滑动设于固定底板300上,而上述滑动块100可穿过滑块孔突出于固定底板300下方。即可将定位块200设于固定底板300的顶部,还可使得定位块200可相对固定底板300相对滑动。并且,还使得滑动块100的顶部(即第一滑动连接部120)从固定底板300的底部,穿过固定底板300上设置的滑块孔,穿入到固定底板300顶部的定位块200的第二滑动连接部220的第二滑动槽222中,以实现滑动块100与定位块200的滑动连接。这样,可利用固定底板300实现对滑动块100及定位块200的支撑。
此外,上述新型滑块结构还可包括设于固定底板300上方的固定侧板400,固定侧板400与固定底板300之间形成有第一滑动间隙。而且,上述定位块200 可包括突出设于定位主块体210侧边的定位凸出部,定位凸出部位于第一滑动间隙中。通过在固定底板300与固定侧板400之间设置第一滑动间隙,可在定位块200的侧边形成限位滑槽,使得定位块200在滑动过程中其定位凸出部(相当于定位滑轨)位于限位滑槽中,可对定位块进行限位。而且,可在固定底板300的一侧设置固定侧板400,同时可在定位块200的一侧设置突出的定位凸出部,可从一侧对定位块200进行限位;也可在固定底板300的两侧均设置一个固定侧板400,同时也在定位块200的两侧均设置突出的定位凸出部,可从两侧对定位块200进行限位。此外,可将固定侧板400固定于固定底板300上,也可固定于其他结构上。
此外,上述新型滑块结构还可包括设于固定底板300上方的固定前板500 和固定后板600,固定前板500和固定后板600分别位于定位块200两端,且固定前板500与定位块200之间、或/和固定后板600与定位块200之间具有第二滑动间隙。即除了在定位块200的左右两侧设置固定侧板400外,还可在定位块 200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固定前板500和固定后板700,从前后两侧对定位块 200进行限位。而且,可在固定前板500和定位块200之间设置第二滑动间隙,便于定位块200前后滑动;也可在固定后板600和定位块200之间设置第二滑动间隙,便于定位块200前后滑动;可在固定前板500和定位块200之间、固定后板600和定位块200之间同时设置第二滑动间隙,便于定位块200前后滑动。此外,固定前板500和固定后板600可固定于固定底板300上,也可固定于其他结构上。
此外,上述新型滑块结构还可包括设于定位块200的第二滑动连接部220 处的定位固定块700,该定位固定块700可设于第二滑动槽222的顶部位置处,可从顶部对第二滑动槽222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滑动连接部120与第二滑动槽 222脱离。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端子注塑模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这样,不需要借助其他结构就能达到完全限位的效果,而且限位精准及时。而且,该新型滑块结构在受力时,与其装配的零件可实现完全限位,可将滑块结构压死,保证产品注塑不会出现问题,保证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滑动块以及与其配合的定位块,可以实现二者的相对滑动。具体地,可以将滑动块的第一滑动连接部的第一滑动卡凸穿设于定位块的第二滑动槽中,使得第一滑动连接部及滑动块可沿着定位块的第二滑动槽滑动。而且,通过将定位块的第二滑动连接部的第二滑动卡凸滑动设于滑动块的第一滑动连接部的第一滑动槽中,可对定位块和滑动块进行限位。这样,可以利用滑动块和定位块自身的结构特征对二者进行限位,同时还可实现二者的相对滑动,无需借助其他结构进行限位,减少了其他结构,减少安装成本,方便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块,以及与所述滑动块配合的定位块;
所述滑动块包括滑动主块体,以及设于所述滑动主块体上的第一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一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滑动主块体端部的第一滑动部主体,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一滑动卡凸;
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主块体,以及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上的第二滑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滑动连接部包括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端部的第二滑动部主体,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突出的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及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滑动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滑动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槽和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均沿着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一侧向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另一侧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滑动槽和所述第二滑动卡凸均沿着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顶面向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底面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背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上方均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卡凸;
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和所述第一滑动卡凸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滑动卡凸位于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的两个背对的侧面上分别开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槽,每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上方均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滑动卡凸;
所述第二滑动槽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端部之间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位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滑动卡凸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相邻的第一滑动侧面,所述第二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相邻的第三滑动侧面;
所述第一滑动侧面和所述第三滑动侧面均设为平面,且所述第一滑动侧面与所述第三滑动侧面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槽相邻的第一滑动侧面,所述第一滑动部主体具有与所述第一滑动侧面对的第二滑动侧面,所述第一滑动侧面和所述第二滑动侧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的两侧;
所述第二滑动卡凸具有与所述第二滑动槽相邻的第三滑动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三滑动侧面背对的第四滑动侧面,所述第四滑动侧面位于所述第二滑动部主体的底侧;所述第二滑动侧面和所述第四滑动侧面均设为平面,且所述第二滑动侧面与所述第四滑动侧面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开设有滑块孔;
所述定位块滑动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所述滑动块穿过所述滑块孔突出于所述固定底板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方的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与所述固定底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滑动间隙;
所述定位块包括突出设于所述定位主块体侧边的定位凸出部,所述定位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滑动间隙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底板上方的固定前板和固定后板,所述固定前板和所述固定后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块两端,且所述固定前板与所述定位块之间、或/和所述固定后板与所述定位块之间具有第二滑动间隙。
10.一种端子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滑块结构。
CN201921128565.2U 2019-07-17 2019-07-17 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Active CN210851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8565.2U CN210851161U (zh) 2019-07-17 2019-07-17 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8565.2U CN210851161U (zh) 2019-07-17 2019-07-17 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1161U true CN210851161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97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8565.2U Active CN210851161U (zh) 2019-07-17 2019-07-17 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1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244469Y2 (zh)
JP6513509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
US5740640A (en) Clip for door molding
US6319037B1 (en) Retention clip for card edge connector
EP1832791A1 (en) A fixture
CN210851161U (zh) 新型滑块结构及端子注塑模具
JPH08279568A (ja) Icキャリア
JP2015106468A (ja) コネクタ
US779884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 jumper device
US10857954B1 (en) Clip assemblies
CN209882371U (zh) 电源线固定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07024053B (zh) 连接座、支撑组件、抽屉式门体及冰箱
JPH078888Y2 (ja) 連結用金具
US11439209B1 (en) Sealed zipper top stop
CN220791671U (zh) 拼接条和拼接式零件
CN214208259U (zh) 拖布板感应元件的安装结构及清洁设备
CN217355105U (zh) 一种沙发快速拆装的安装件
CN220374262U (zh) 一种车门玻璃呢槽总成
CN213713687U (zh) 一种搁架组件
CN109501730B (zh) 一种平推式雨刷接头
CN220138817U (zh) 一种带有cpa的新型连接器
CN215649643U (zh) 紧锁机构及装备包
CN212136790U (zh) 电子卡托盘
KR20130047442A (ko) 커넥터
CN215341651U (zh) 一种手机模型壳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