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48491U - 防共振钻头 - Google Patents

防共振钻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48491U
CN210848491U CN201921874837.3U CN201921874837U CN210848491U CN 210848491 U CN210848491 U CN 210848491U CN 201921874837 U CN201921874837 U CN 201921874837U CN 210848491 U CN210848491 U CN 210848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
drill bit
cutting edge
resonance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748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丽华
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Wanzhong Precision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Wanzhong Precision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Wanzhong Precision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Wanzhong Precision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748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48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48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48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ll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共振钻头,包括柄部和刃部,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刃瓣和第二刃瓣,所述第一刃瓣和第二刃瓣之间形成两条排屑槽,两条排削槽前端均形成前刀面;正是钻头前端刃部时,所述第一刃瓣的第一前刀面与第二刃瓣的第二前刀面之间形成偏心夹角α,所述偏心夹角α为8~10°。两个前刀面之间形成偏心角α,因此,两个刃瓣上的主切削刃之间也会形成偏心角α,使两个主切削刃在钻削的时候不会与工件、夹具之间处在一个振动频率,从而防止钻头在作业时出现共振,防止钻孔出现偏斜。

Description

防共振钻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共振钻头。
背景技术
传统钻头上的两个刃瓣是呈旋转对称结构的,两个刃瓣上的前刀面之间为180°,在钻削一些材料较硬的工件时,钻头与工件、夹具之间的振动频率一致,钻头会产生共振,钻头在产生共振之后钻削的孔径往往是会发生偏斜的;
传统钻头为减少共振,防止钻孔偏斜,通常在钻头的每个刃瓣上分别设置主刃带和副刃带,两个主刃带负责钻削,两个副刃带负责与孔径之间摩擦接触配合,对孔径起支撑作用,通过设置一对副刃带来减少共振,这种方式在 一定程度虽然能很好使钻头在孔径内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钻头抖动,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源上进行解决;相反,由于副刃带是与孔径之间要产生摩擦配合,这股摩擦力变成了钻头在旋转时候的阻力,降低了钻头的钻削能力,因此,传统两个副刃带的设计也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钻头共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钻头,解决以往钻头因共振造成钻孔出现偏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共振钻头,包括柄部和刃部,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刃瓣和第二刃瓣,所述第一刃瓣和第二刃瓣之间形成两条排屑槽,两条排削槽前端均形成前刀面;
正是钻头前端刃部时,所述第一刃瓣的第一前刀面与第二刃瓣的第二前刀面之间形成偏心夹角α,所述偏心夹角α为8~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刃瓣的刃背面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主刃带和第一副刃带,所述第二刃瓣的刃背面两侧分别设置第二主刃带;
当钻头钻削时,所述第一主刃带、第一副刃带以及第二主刃带的刃背面与孔径之间形成摩擦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刃带的宽度d1为2.5%,第一副刃带的宽度d2为5%,所述第二主刃带的宽度d3为5%。
进一步的,所述偏心夹角α为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提供一种防共振钻头,两个前刀面之间形成偏心角α,因此,两个刃瓣上的主切削刃之间也会形成偏心角α,使两个主切削刃在钻削的时候不会与工件、夹具之间处在一个振动频率,从而防止钻头在作业时出现共振,防止钻孔出现偏斜。
其次,钻头作业时第一主刃带、第一副刃带以及第二主刃带对孔径内壁摩擦接触,减少了一个副刃带,从而减少对钻头作业时候的摩擦阻力,相比以往两个副刃带,钻头可以具有更强的钻削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钻头,在抵消钻削共振、同时钻头在孔径内具备稳定支撑的情况下,能对孔径进行强有力的钻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钻头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其中,1、第一刃瓣,11、第一主刃带,12、第一副刃带,2、第二刃瓣,21、第二主刃带。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共振钻头,包括柄部和刃部,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刃瓣1和第二刃瓣2,所述第一刃瓣1和第二刃瓣2之间形成两条排屑槽,两条排削槽前端均形成前刀面,两个刃瓣前端形成后刀面,每个刃瓣的后刀面与前刀面之间形成主切削刃 。
正是钻头前端刃部时,所述第一刃瓣1的第一前刀面与第二刃瓣2的第二前刀面之间形成偏心夹角α,所述偏心夹角α为8~10°,本实施例中,偏心夹角α为8°。
两个前刀面之间形成偏心角α,因此,两个刃瓣上的主切削刃之间也会形成偏心角α,使两个主切削刃在钻削的时候不会与工件、夹具之间处在一个振动频率,从而防止钻头在作业时出现共振,防止钻孔出现偏斜。
具体的,第一刃瓣1的刃背面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主刃带11和第一副刃带12,所述第二刃瓣2的刃背面两侧分别设置第二主刃带21;主刃带靠近排屑槽的一侧为副切削刃,每个刃瓣的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相交之处为刃尖。
当钻头钻削时,所述第一主刃带11、第一副刃带12以及第二主刃带21的刃背面与孔径之间形成摩擦配合,钻削时,钻头形成三点支撑,可以稳定的在孔径内转动,减少了一个副刃带,从而减少对钻头作业时候的摩擦阻力,相比以往两个副刃带,钻头可以具有更强的钻削能力。
具体的,在保证主切屑刃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主刃带、副刃带的刃背面与孔径之间的摩擦面积,因此,将第一主刃带11的宽度d1为2.5%,第一副刃带12的宽度d2为5%,所述第二主刃带21的宽度d3为5%。
本实用新型的钻头,在抵消共振、同时钻头在孔径内具备稳定支撑的情况下,能对孔径进行强有力的钻削。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4)

1.一种防共振钻头,其特征是,包括柄部和刃部,所述刃部包括第一刃瓣和第二刃瓣,所述第一刃瓣和第二刃瓣之间形成两条排屑槽,两条排削槽前端均形成前刀面;
正是钻头前端刃部时,所述第一刃瓣的第一前刀面与第二刃瓣的第二前刀面之间形成偏心夹角α,所述偏心夹角α为8~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共振钻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刃瓣的刃背面两侧分别设置第一主刃带和第一副刃带,所述第二刃瓣的刃背面两侧分别设置第二主刃带;
当钻头钻削时,所述第一主刃带、第一副刃带以及第二主刃带的刃背面与孔径之间形成摩擦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共振钻头,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主刃带的宽度d1为2.5%,第一副刃带的宽度d2为5%,所述第二主刃带的宽度d3为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共振钻头,其特征是,所述偏心夹角α为8°。
CN201921874837.3U 2019-11-03 2019-11-03 防共振钻头 Active CN210848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4837.3U CN210848491U (zh) 2019-11-03 2019-11-03 防共振钻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74837.3U CN210848491U (zh) 2019-11-03 2019-11-03 防共振钻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48491U true CN210848491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95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74837.3U Active CN210848491U (zh) 2019-11-03 2019-11-03 防共振钻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48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43723A (en) Carbide tipped drill bit for boring holes in concrete and steel
US7377730B2 (en) Drill with releasably mounted cutting head
JP4928708B2 (ja) 工作機械に使用するための回転工具
CA2546058A1 (en) Cutting insert with helical geometry and holder therefor
JP3199787U (ja) 七刃ドリル
US6200077B1 (en) Twist drill having multiple flank surfaces for each cutting edge
TW201134580A (en) Drilling tool
JP2004505790A5 (zh)
US20160375500A1 (en) Drill bit
JPS5833044B2 (ja) 交換可能なインサ−トドリル
US2507439A (en) Drill bit
CN210848491U (zh) 防共振钻头
TW200307595A (en) Drill bit
CA2490052A1 (en) Spur point drill insert
US3198270A (en) Drill bit with insert
CN205551567U (zh) 钻头打孔一体成型倒角器
JP3851804B2 (ja) 刃先交換式ツイストドリル
CN208341824U (zh) 一种刃角缝加圆角的三尖钻头
CN213500103U (zh) 一种耐磨聚晶金刚石刀具
CN210937308U (zh) 适于降低钻孔偏斜度的钻头
CN215090880U (zh) 一种防崩损钻头
CN207642364U (zh) 一种高效率内孔一次成型深孔钻刀具
CN215966506U (zh) 一种定心倒角复合钻头
TWM268121U (en) Cutting portion on a drill bit
CN220828225U (zh) 一种金刚石复合片与钻头的装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