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8027U - 液冷板及动力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液冷板及动力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38027U
CN210838027U CN201922113352.9U CN201922113352U CN210838027U CN 210838027 U CN210838027 U CN 210838027U CN 201922113352 U CN201922113352 U CN 201922113352U CN 210838027 U CN210838027 U CN 210838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unner
sub
liquid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33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嘉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33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38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38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38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液冷板及动力电池组,液冷板包括壳体以及液冷流道,液冷流道包括流入流道以及流出流道。液冷流道还包括第一导流板以及第二导流板,换向流道的一端连通于流入流道且另一端连通于流出流道,第一导流板设于流入流道与换向流道的连接处,第二导流板设于流出流道与换向流道的连接处。增设一第一导流板,用于辅助冷却液由流入流道流至换向流道换向使用,以及增设一第二导流板,用于辅助冷却液由换向流道流至流出流道换向使用。这样,用有效地改善冷却液在换向时流速分布不均,并且,能够避免逆向回流的情况出现,确保本申请的液冷板整体的温度均衡,差异性小,从而提升整体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液冷板及动力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液冷板以及具有该液冷板的动力电池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日益恶化,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代步工具,能够满足用户方便出行和环境保护的两方需求。其中,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控制其工作温度。
目前,通常采用液冷板来控制动力电池的工作温度,如图1所示,现有的液冷板包括壳体01以及设于壳体01内的液冷流道02,将壳体01贴附在动力电池组的热源处,通过流经液冷流道02内的冷却液与动力电池组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调节工作温度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液冷板内的液冷流道通常采用S形并行排列,如图1所示,这样,出现较多的90度拐角或180度拐角结构,冷却液在流经上述拐角时损失大量动能,从而导致液冷板的局部区域的换热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液冷板,旨在解决现有的液冷板因采用S形并行排列而导致液冷板的局部区域温度不均衡,最终造成换热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冷板,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的液冷流道,液冷流道包括流入流道以及与流入流道的液冷流动方向相反且连通于流入流道的流出流道,流入流道沿液冷流动方向螺旋向里布设于壳体上,流出流道抵靠于流入流道且沿液冷流动方向螺旋向外布设于壳体上,液冷流道还包括布设于壳体中部的换向流道、呈弧形的第一导流板以及呈弧形的第二导流板,换向流道的一端连通于流入流道且另一端连通于流出流道,第一导流板设于流入流道与换向流道的连接处,第二导流板设于流出流道与换向流道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增设一第一导流板,用于辅助冷却液由流入流道流至换向流道换向使用,以及增设一第二导流板,用于辅助冷却液由换向流道流至流出流道换向使用。这样,用有效地改善冷却液在换向时流速分布不均,并且,能够避免逆向回流的情况出现,确保本申请的液冷板整体的温度均衡,差异性小,从而提升整体换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包括用于实现流体换向的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弯道,流入流道通过第一弯道连通于换向流道,第一导流板包括设于第一弯道内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子板,第一子板与第一弯道呈同心圆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弯道相较于直道更有利于冷却液的通过,其动能损失更小。同时,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子板能够减小冷却液换向半径,避免逆向回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还包括由第一子板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二子板,第二子板伸入于换向流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子板持续地对进入换向流道的冷却液进行导向,避免冷却液在流出第一子板后发生乱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包括用于实现流体换向的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二弯道,流出流道通过第二弯道连通于换向流道,第二导流板包括设于第二弯道内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三子板,第三子体与第二弯道呈同心圆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样地,呈半圆弧状的第二弯道相较于直道更有利于冷却液的通过,其动能损失更小。同时,呈半圆弧状的第二子板能够减小冷却液换向半径,避免逆向回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板还包括由第三子板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四子板,第四子板伸入于流出流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四子板持续地对进入流出流道的冷却液进行导向,避免冷却液在流出第三子板后发生乱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还包括第三导流板,第三导流板包括呈四分之一圆弧状的第五子板,第五子板设于第一弯道内且靠近于换向流道,第五子板与第一子板呈同心圆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三导流板的第五子板减小冷却液的转弯半径,平缓冷却液换向幅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导流板还包括由第五子板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六子板,第六子板伸入于换向流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六子板持续地对进入换向流道的冷却液进行导向,避免冷却液在流出第五子板后发生乱流。
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还包括第四导流板,第四导流板包括呈四分之一圆弧状的第七子板,第七子板设于第二弯道内且靠近于流出流道,第七子板与第三子板呈同心圆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理地,利用第四导流板的第七子板减小冷却液的转弯半径,平缓冷却液换向幅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导流板还包括由第七子板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八子板,第八子板伸入于流出流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八子板持续地对进入流出流道的冷却液进行导向,避免冷却液在流出第七子板后发生乱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包括上述的液冷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组,在具有上述液冷板的基础上,其工作温度均衡且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冷板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液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液冷板100、壳体10、液冷流道20、流入流道21、流出流道22、第一弧形拐角211、第二弧形拐角221、换向流道23、第一导流板31、第一子板311、第二子板312、第二导流板32、第三子板321、第四子板322、第三导流板33、第五子板331、第六子板332、第四导流板34、第七子板341、第八子板342、流入孔21a、流出孔22a、第一弯道41、第二弯道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100,包括壳体10以及设于壳体10内的液冷流道20,液冷流道20包括流入流道21以及与流入流道21的液冷流动方向相反且连通于流入流道21的流出流道22,流入流道21沿液冷流动方向螺旋向里布设于壳体10上,流出流道22抵靠于流入流道21且沿液冷流动方向螺旋向外布设于壳体10上。液冷流道20还包括布设于壳体10中部的换向流道23、呈弧形的第一导流板31以及呈弧形的第二导流板32,换向流道23的一端连通于流入流道21且另一端连通于流出流道22,第一导流板31设于流入流道21与换向流道23的连接处,第二导流板32设于流出流道22与换向流道23的连接处。
例如,请参考图2,流入流道21沿壳体10的一短边起始由壳体10的外围逆时针(顺时针)流向壳体10的中部,并且,再经流出流道22由壳体10的中部顺时针(逆时针)流向壳体10的外围,并于壳体10的一相邻长边终止,最终覆盖整个壳体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100,增设一第一导流板31,用于辅助冷却液由流入流道21流至换向流道23换向使用,以及增设一第二导流板32,用于辅助冷却液由换向流道23流至流出流道22换向使用。这样,用有效地改善冷却液在换向时流速分布不均,并且,能够避免逆向回流的情况出现,确保本申请的液冷板整体的温度均衡,差异性小,从而提升整体换热效率。
请参考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壳体10的结构特性,流入流道21在布设时会进行90度的弯折,为了避免在流入流道21的换向处发生冷却液动能的损失,即在流入流道21的每一弯折处均具有一第一弧形拐角211,从而确保冷却液快速换向,流阻更低且压降损失更小。
请参考图2,同理地,在流出流道22的每一弯折处均具有一第二弧形拐角221,从而确保冷却液快速换向,流阻更低且压降损失。
请参考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100包括用于实现流体换向的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弯道41,流入流道21通过第一弯道41连通于换向流道23,第一导流板31包括设于第一弯道41内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子板311,第一子板311与第一弯道41呈同心圆设置。可以理解地,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弯道41相较于直道更有利于冷却液的通过,其动能损失更小。第一子板311以第一弯道41的圆心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在第一弯道41内,即对第一弯道41进行分流,将原有的一个流道变为两个流道,减小冷却液的换向半径,同时,每个流道内冷却液的流速也更快,实现快速换向进入换向流道23内。当然,根据第一弯道41实际的弯道半径,可增加第一子板311的数量,将第一弯道41分隔形成多个流道,进一步地提高冷却液换向流速。
优选地,第一导流板31还包括由第一子板311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二子板312,第二子板312伸入于换向流道23内。可以理解地,第一子板311将第一弯道41分隔形成两个相邻的流道,冷却液在流出相邻两流道时,会在流出口发生交涉,形成乱流。而第二子板312将两相邻流道的流出口延伸至换向流道23内,从而避免乱流的发生。
请参考图2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100包括用于实现流体换向的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二弯道42,流出流道22通过第二弯道42连通于换向流道23,第二导流板32包括设于第二弯道42内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三子板321,第三子板321与第二弯道42呈同心圆设置。同理地,呈半圆弧状的第二弯道42相较于直道更有利于冷却液的通过,其动能损失更小。第三子板321以第二弯道42的圆心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在第二弯道42内,即对第一弯道41进行分流,将原有的一个流道变为两个流道,减小冷却液的换向半径,同时,每个流道内冷却液的流速也更快,实现快速换向进入换向流道23内。当然,根据第二弯道42实际的弯道半径,可增加第三子板321的数量,将第二弯道42分隔形成多个流道,进一步地提高冷却液换向流速。
优选地,第二导流板32还包括由第三子板321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四子板322,第四子板322伸入于流出流道22内。同理地,第四子板322与第二子板312的作用相同,仅设置位置不同。即第三子板321将第二弯道42分隔形成两个相邻的流道,冷却液在流出相邻两流道时,会在流出口发生交涉,形成乱流。而第四子板322将两相邻流道的流出口延伸至流出流道22内,从而避免乱流的发生。
请参考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100还包括第三导流板33,第三导流板33包括呈四分之一圆弧状的第五子板331,第五子板331设于第一弯道41内且靠近于换向流道23,第五子板331与第一子板311呈同心圆设置。可以理解地,第五子板331将第一子板311和第一弯道41的内壁围合形成流道分隔为两个流道,即进一步的减小冷却液的换向半径,平缓冷却液换向幅度,同时,也提高其流道,使得冷却液快速通过第一弯道41。当然,根据上述围合形成的弯道的实际弯道半径,可增加第五子板331的数量,即分隔形成多个流道,进一步地提高冷却液换向流速。
优选地,请参考图3,第三导流板33还包括由第五子板331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六子板332,第六子板332伸入于换向流道23内。同样地,第五子板331将原有一个流道分隔形成两个流道,冷却液在流出相邻两流道时,会在流出口发生交涉,形成乱流。而第六子板332将两相邻流道的流出口延伸至换向流道23内,从而避免乱流的发生。
请参考图2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液冷板100还包括第四导流板34,第四导流板34包括呈四分之一圆弧状的第七子板341,第七子板341设于第二弯道42内且靠近于流出流道22,第七子板341与第三子板321呈同心圆设置。同理地,第四导流板34的第七子板341的作用与第三导流板33的第五子板331作用相同,仅安装位置不同。利用第四导流板34的第七子板341减小冷却液在第二弯道42内的转弯半径,平缓冷却液换向幅度。
优先地,请参考图4,第四导流板34还包括由第七子板341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八子板342,第八子板342伸入于流出流道22内。同理地,第四导流板34的第八子板342的作用与第三导流板33的第六子板332作用相同,仅安装位置不同。即利用第八子板342持续地对进入流出流道22的冷却液进行导向,避免冷却液在流出第七子板341后发生乱流。
请参考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流入流道21远离流出流道22的一端设有流入孔21a,流出流道22远离流入流道21的一端设有流出孔22a。图中箭头指向方向为冷却液流动方式,即由流入孔21a流入,再从流出孔22a流出。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5,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流入流道21沿壳体10的一短边起始呈螺旋向里布设,而流出流道22沿壳体10的另一短边终止,最终覆盖整个壳体10。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6,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流入流道21沿壳体10的一长边起始呈螺旋向里布设,而流出流道22沿壳体10的另一长边终止,最终覆盖整个壳体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包括上述的液冷板100。在具有上述液冷板100的基础上,该动力电池组的工作温度均衡且稳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板,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包括流入流道以及与所述流入流道的液冷流动方向相反且连通于所述流入流道的流出流道,所述流入流道沿液冷流动方向螺旋向里布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流出流道抵靠于所述流入流道且沿液冷流动方向螺旋向外布设于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流道还包括布设于所述壳体中部的换向流道、呈弧形的第一导流板以及呈弧形的第二导流板,所述换向流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流入流道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流出流道,所述第一导流板设于所述流入流道与所述换向流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导流板设于所述流出流道与所述换向流道的连接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用于实现流体换向的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弯道,所述流入流道通过所述第一弯道连通于所述换向流道,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弯道内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子板,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一弯道呈同心圆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还包括由所述第一子板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二子板,所述第二子板伸入于所述换向流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用于实现流体换向的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二弯道,所述流出流道通过所述第二弯道连通于所述换向流道,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弯道内且呈半圆弧状的第三子板,所述第三子体与所述第二弯道呈同心圆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板还包括由所述第三子板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四子板,所述第四子板伸入于所述流出流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三导流板,所述第三导流板包括呈四分之一圆弧状的第五子板,所述第五子板设于所述第一弯道内且靠近于所述换向流道,所述第五子板与所述第一子板呈同心圆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板还包括由第五子板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六子板,所述第六子板伸入于所述换向流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四导流板,所述第四导流板包括呈四分之一圆弧状的第七子板,所述第七子板设于所述第二弯道内且靠近于所述流出流道,所述第七子板与所述第三子板呈同心圆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导流板还包括由第七子板的一端沿液冷流动方向伸出的且呈直杆状的第八子板,所述第八子板伸入于所述流出流道内。
10.一种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CN201922113352.9U 2019-11-28 2019-11-28 液冷板及动力电池组 Active CN210838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352.9U CN210838027U (zh) 2019-11-28 2019-11-28 液冷板及动力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3352.9U CN210838027U (zh) 2019-11-28 2019-11-28 液冷板及动力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38027U true CN210838027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6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3352.9U Active CN210838027U (zh) 2019-11-28 2019-11-28 液冷板及动力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380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1912A (zh) * 2020-09-29 2020-12-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冷却液流向可控电池包、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361644A (zh) * 2021-12-28 2022-04-15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与新能源汽车
CN115047955A (zh) * 2022-05-24 2022-09-13 东南大学 一种翅柱式微流道冷却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51912A (zh) * 2020-09-29 2020-12-2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冷却液流向可控电池包、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361644A (zh) * 2021-12-28 2022-04-15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与新能源汽车
CN114361644B (zh) * 2021-12-28 2023-08-22 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与新能源汽车
CN115047955A (zh) * 2022-05-24 2022-09-13 东南大学 一种翅柱式微流道冷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38027U (zh) 液冷板及动力电池组
CN102916234B (zh) 电池组的液体冷却系统
WO2017197908A1 (zh) 换热器和换热模块
EP3279599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ulti-split system having same
CN109326847A (zh) 一种电池模组液冷管道
JP2018044680A (ja) 熱交換器
JP2020511763A (ja) 電気ヒータ
WO2020062722A1 (zh)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热交换器
EP2246655A1 (en) Heat exchanger
CN112146485B (zh) 一种复合导流结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CN219959157U (zh) 一种快充电池包的均温装置
CN112040742A (zh) 一种新能源电机控制器散热水道
CN213755477U (zh) 液冷散热器
CN218410849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104981678B (zh) 气体热交换器,特别是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的气体热交换器
CN206673061U (zh) 一种电池箱的温控水室
CN208873849U (zh) 电池模组液冷管道
CN211823986U (zh) 一种螺旋板式换热器
CN209978658U (zh) 壳管换热器和空调机组
CN206832083U (zh) 一种旋转式换热器
JP2023024930A (ja) 熱交換器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16205479U (zh) 一种基于类椭圆水道的铸铝散热器
CN206832110U (zh) 一种换热片
CN20650464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干衣机
CN210485878U (zh) 一种基于三水道的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