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7440U - 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37440U CN210837440U CN201922331204.4U CN201922331204U CN210837440U CN 210837440 U CN210837440 U CN 210837440U CN 201922331204 U CN201922331204 U CN 201922331204U CN 210837440 U CN210837440 U CN 2108374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on
- insulating
- cylinder
- plate
- transfor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0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50000002466 i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将次级线圈装入第一绝缘筒内;再将初级线圈绕制在支撑条上,并使得初级线圈位于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之间,如此,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同时,由于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筒,因此,将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及第一绝缘筒有机配合,使得初级线圈不管在第一绝缘筒的径向上,还是在第一绝缘筒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均得到有效拦截,如此,进一步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从而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增强变压器的电气性能,使得变压器符合节能环保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磁芯)。为了避免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发生放电、击穿等现象,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需要保证一定的安全绝缘距离。
安全绝缘距离值通常取决于变压器的工作电压等级与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若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不含任何固体绝缘,那么对于干式变压器来说,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绝缘介质就只有空气,随着变压器工作电压等级的升高,变压器线圈与线圈之间的距离、线圈与铁芯之间的距离,铁芯与变压器其他部件之间的距离等都需要不断加大。然而,不断加大的安全绝缘距离会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以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这都是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
目前,变压器往往在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增加一个固体绝缘,在其他位置上增加安全绝缘距离,以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然而,这种方式,依然会给变压器带来高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以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等问题,同样,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有效缩短安全绝缘距离,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要求,符合节能环保设计要求,增强变压器的电气性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包括:第一绝缘筒,所述第一绝缘筒内用于装入次级线圈;支撑条,所述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表面上,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用于绕设初级线圈;及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均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并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沿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用于位于所述初级线圈的相对两端。
上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将次级线圈装入第一绝缘筒内;再将初级线圈绕制在支撑条上,并使得初级线圈位于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之间,由此可知,通过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有效拦截了初级线圈沿第一绝缘筒的轴向对次级线圈及变压器其他部件的放电路径,如此,有利于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同时,由于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筒,因此,将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及第一绝缘筒有机配合,使得初级线圈不管在第一绝缘筒的径向上,还是在第一绝缘筒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均得到有效拦截,如此,进一步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从而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增强变压器的电气性能,使得变压器符合节能环保设计要求。
下面结合上述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卡入所述初级线圈的线圈线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槽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卡槽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位于两端处的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用于与所述线圈线饼贴合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的第三绝缘板与第四绝缘板,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四绝缘板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四绝缘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上间隔设有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卡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卡槽卡入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三卡槽卡入所述第四绝缘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槽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三绝缘板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二卡槽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卡槽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绝缘板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绝缘板与所述第三卡槽一一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的第一绝缘组件与第二绝缘组件,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二绝缘组件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四绝缘板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均包括第一绝缘部、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部上的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二绝缘部远离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一端用于伸入至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第一绝缘筒之间,两个所述第一绝缘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四绝缘板的相对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绝缘支撑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间隔设有第四卡槽与第五卡槽,所述第四卡槽与所述第五卡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四绝缘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四卡槽卡入所述第一绝缘组件,所述第五卡槽卡入所述第二绝缘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变压器的绝缘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筒,所述第二绝缘筒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与所述初级线圈之间,所述第二绝缘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条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位于所述第一绝缘筒与所述初级线圈之间,所述穿孔在所述支撑条上沿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穿孔穿入所述第二绝缘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筒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二绝缘筒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径向间隔设置。
一种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及以上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所述次级线圈装入所述第一绝缘筒内,所述初级线圈绕设在所述支撑条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之间。
上述的变压器,采用以上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将次级线圈装入第一绝缘筒内;再将初级线圈绕制在支撑条上,并使得初级线圈位于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之间,由此可知,通过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有效拦截了初级线圈在第一绝缘筒的轴向对次级线圈及变压器其他部件的放电路径,如此,有利于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同时,由于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筒,因此,将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及第一绝缘筒有机配合,使得初级线圈不管在第一绝缘筒的径向上,还是在第一绝缘筒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均得到有效拦截,如此,进一步缩短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从而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增强变压器的电气性能,使得变压器符合节能环保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变压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变压器剖面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圈A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10、第一绝缘筒;120、支撑条;121、第一卡槽;122、第二卡槽;123、第三卡槽;124、第四卡槽;1241、第一槽段;1242、第二槽段;125、第五卡槽;126、穿孔;130、第一绝缘板;140、第二绝缘板;150、第三绝缘板;160、第四绝缘板;170、第一绝缘组件;171、第一绝缘部;172、第二绝缘部;173、绝缘支撑板;180、第二绝缘组件;190、第二绝缘筒;200、初级线圈;210、线圈线饼;300、次级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包括:第一绝缘筒110、支撑条120、第一绝缘板130及第二绝缘板140。第一绝缘筒110内用于装入次级线圈300。支撑条120设置在第一绝缘筒110外表面上,支撑条120远离第一绝缘筒110的一侧用于绕设初级线圈200。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均套设在第一绝缘筒110外,并设置在支撑条120上,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沿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分别用于位于初级线圈200的相对两端。
上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将次级线圈300装入第一绝缘筒110内;再将初级线圈200绕制在支撑条120上,并使得初级线圈200位于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之间,由此可知,通过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有效拦截了初级线圈200沿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对次级线圈300及变压器其他部件的放电路径,如此,有利于缩短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同时,由于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筒110,因此,将第一绝缘板130、第二绝缘板140及第一绝缘筒110有机配合,使得初级线圈200不管在第一绝缘筒110的径向上,还是在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均得到有效拦截,如此,进一步缩短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从而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增强变压器的电气性能,使得变压器符合节能环保设计要求。
可选地,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设置在支撑条120上的方式可为:将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卡接在支撑条120上;或者将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粘接在支撑条120上;又或者,将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榫接在支撑条120上等。
可选地,第一绝缘筒110的材料为亚胺、玻璃纤维、绝缘纸、石英、陶瓷、绝缘树脂等中至少一种。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绝缘筒110为复合绝缘结构,在亚胺板或玻璃纤维板等绝缘材料上复合绝缘纸,这样,不仅满足变压器机械强度要求,而且还满足电气性能要求。同时,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的材料也为亚胺、玻璃纤维、绝缘纸、石英、陶瓷、绝缘树脂等中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支撑条120远离第一绝缘筒110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卡槽121。第一卡槽121用于卡入初级线圈200的线圈线饼210。如此,通过第一卡槽121,将线圈线饼210卡在支撑条120上,使得初级线圈200稳定绕制在支撑条120上。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一卡槽121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第一卡槽121沿着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间隔设置。位于两端处的第一卡槽121分别卡入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分别用于与线圈线饼210贴合设置。如此,将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贴设在线圈线饼210上,使得第一绝缘板130或第二绝缘板140与线圈线饼210之间的距离更近,大大保证变压器稳定运行。同时,第一卡槽121在支撑条120上间隔设置,使得线圈线饼210之间相互隔开,形成散热通道,便于初级线圈200在运行时充分散热,保证变压器稳定、安全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还包括套设在第一绝缘筒110外的第三绝缘板150与第四绝缘板160。第三绝缘板150与第四绝缘板160沿着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三绝缘板150与第四绝缘板160分别位于第一绝缘板130、第二绝缘板140的相对两侧。由此可知,第三绝缘板150与第四绝缘板160也分布在初级线圈200的相对两侧,且位于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的外侧,即,初级线圈200的一侧则至少分布了两层绝缘板,如此,使得初级线圈200沿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受到至少两层绝缘板的拦截,从而使得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的绝缘性能更高,进而有利于使得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进一步缩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绝缘板150与第四绝缘板160位于第一绝缘板130、第二绝缘板140的两侧应理解为第三绝缘板150与第一绝缘板130位于初级线圈200的一侧,第四绝缘板160与第二绝缘板140位于初级线圈200的另一侧;或者,第三绝缘板150与第二绝缘板140位于初级线圈200的一侧,第四绝缘板160与第一绝缘板130位于初级线圈200的另一侧。
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三绝缘板150、第一绝缘板130、初级线圈200、第二绝缘板140及第四绝缘板160依次设置在支撑条120上,且第三绝缘板150一端伸出第一绝缘板130一端,第四绝缘板160一端伸出第二绝缘板140一端,即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完全被第三绝缘板150、第四绝缘板160包覆,如此,使得初级线圈200的放电路径被更好地拦截。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支撑条120远离第一绝缘筒110的一侧上间隔设有第二卡槽122与第三卡槽123。第二卡槽122与第三卡槽123分别位于第一绝缘板130、第二绝缘板140的相对两侧。第二卡槽122卡入第三绝缘板150,第三卡槽123卡入第四绝缘板160。如此,通过第二卡槽122与第三卡槽123,使得第三绝缘板150与第四绝缘板160得到稳定安装,提高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的强度,从而使得变压器的结构更加稳定,保证变压器稳定、安全运行。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第二卡槽122为两个以上。第三绝缘板150为两个以上。第三绝缘板150与第二卡槽122一一对应设置。如此,使得初级线圈200一侧的外侧至少分布三层绝缘板,从而使得初级线圈200一侧的电气绝缘性能更优。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三卡槽123为两个以上。第四绝缘板160为两个以上,第四绝缘板160与第三卡槽123一一对应设置,同样,使得初级线圈200另一侧的外侧至少分布三层绝缘板,极大增加了初级线圈200一侧的电气绝缘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还包括套设在第一绝缘筒110外的第一绝缘组件170与第二绝缘组件180。第一绝缘组件170与第二绝缘组件180沿着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间隔设置,第一绝缘组件170与第二绝缘组件180分别位于第三绝缘板150、第四绝缘板160的相对两侧。如此,通过第一绝缘组件170与第二绝缘组件180,进一步增加初级线圈200在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拦截,使得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能够进一步缩短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绝缘组件170与第二绝缘组件180均包括第一绝缘部171、及设置在第一绝缘部171上的第二绝缘部172。第一绝缘部171与第二绝缘部172成夹角设置。第二绝缘部172远离第一绝缘部171的一端用于伸入至初级线圈200与第一绝缘筒110之间,两个第一绝缘部171分别位于第三绝缘板150、第四绝缘板160的相对两侧。由此可知,第一绝缘组件170与第二绝缘组件180均具有两个方向上的放电路径拦截,通过第一绝缘部171,有效拦截初级线圈200在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通过第二绝缘部172,有效拦截初级线圈200在第一绝缘筒110的径向上的放电路径,如此,大大提高了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的电气性能。
可选地,第一绝缘部171与第二绝缘部172的材料均为硅橡胶、绝缘纸等绝缘材料。同时,第一绝缘组件170与第二绝缘组件180的数量均可为两个以上。
具体地,请参考图3,第一绝缘部171与第二绝缘部172呈或者近似呈垂直设置。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一绝缘部17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绝缘支撑板173,如此,在第一绝缘部171两侧分别设置绝缘支撑板173,增强第一绝缘部171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第一绝缘部171的绝缘性能。
可选地,绝缘支撑板173的材料为亚胺、玻璃纤维板、绝缘纸等绝缘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支撑条120远离第一绝缘筒110的一侧间隔设有第四卡槽124与第五卡槽125。第四卡槽124与第五卡槽125分别位于第三绝缘板150、第四绝缘板160的相对两侧,第四卡槽124卡入第一绝缘组件170,第五卡槽125卡入第二绝缘组件180。如此,通过第四卡槽124与第五卡槽125,使得第一绝缘组件170与第二绝缘组件180稳定安装,便于第一绝缘组件170与第二绝缘组件180对初级线圈200的放电路径稳定拦截。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第四卡槽124与第五卡槽125均包括连通的第一槽段1241与第二槽段1242,两个第一槽段1241分别位于第三绝缘板150、第四绝缘板160的相对两侧,第二槽段1242位于初级线圈200与第一绝缘筒110之间。第一槽段1241卡入第一绝缘部171,第二槽段1242卡入第二绝缘部172。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还包括第二绝缘筒190。第二绝缘筒190用于套设在第一绝缘筒110与初级线圈200之间,第二绝缘筒190设置在支撑条120上。由此可知,在第一绝缘筒110与初级线圈200之间增设第二绝缘筒190,有效拦截初级线圈200沿第一绝缘筒110的径向对次级线圈300的放电路径,从而提高了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的绝缘性能,有效缩短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
可选地,第二绝缘筒190设置在支撑条120上的方式为:在支撑条120的侧面开设开口,再将第二绝缘筒190穿入开口中;或者,将第二绝缘筒190粘接在支撑条120上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支撑条120上设有穿孔126。穿孔126用于位于第一绝缘筒110与初级线圈200之间,穿孔126在支撑条120上沿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延伸设置,穿孔126穿入第二绝缘筒190。如此,通过穿孔126,使得第二绝缘筒190稳定安装在支撑条120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绝缘筒190的安装过程中,第二绝缘筒190为开口结构,即,将第二绝缘筒190的一侧穿过穿孔126中,并与第二绝缘筒190的另一侧粘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第二绝缘筒190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第二绝缘筒190沿着第一绝缘筒110的径向间隔设置。由此可知,第一绝缘筒110与初级线圈200之间至少分布两个第二绝缘筒190,通过两个以上第二绝缘筒190,大大提高了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的绝缘性能,使得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的绝缘距离进一步缩短,从而使得变压器各电气性能均得到保障。
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二绝缘筒190的一端高度低于第一绝缘筒110的一端高度。同时,两个以上第二绝缘筒190的高度从初级线圈200至第一绝缘筒110的方向依次递增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支撑条120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支撑条120沿着第一绝缘筒110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绝缘筒190设置在两个以上支撑条120上。
具体地,请参考图1,第二绝缘筒190与穿孔126均为两个,两个穿孔126沿着第一绝缘筒110的径向间隔设置在支撑条120上,支撑条120为八条,八条支撑条120间隔设置在第一绝缘筒110上,第二绝缘筒190穿过相应穿孔126设置在八条支撑条12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与图2,一种变压器,包括初级线圈200、次级线圈300及任意一实施例中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次级线圈300装入第一绝缘筒110内。初级线圈200绕设在支撑条120上,并位于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之间。
上述的变压器,采用以上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100,将次级线圈300装入第一绝缘筒110内;再将初级线圈200绕制在支撑条120上,并使得初级线圈200位于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之间,由此可知,通过第一绝缘板130与第二绝缘板140,有效拦截了初级线圈200沿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对次级线圈300及变压器其他部件的放电路径,如此,有利于缩短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满足变压器的绝缘性能。同时,由于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设有第一绝缘筒110,因此,将第一绝缘板130、第二绝缘板140及第一绝缘筒110有机配合,使得初级线圈200不管在第一绝缘筒110的径向上,还是在第一绝缘筒110的轴向上的放电路径均得到有效拦截,如此,进一步缩短初级线圈200与次级线圈300之间的安全绝缘距离,从而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及变压器的体积和成本,增强变压器的电气性能,使得变压器符合节能环保设计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绝缘筒,所述第一绝缘筒内用于装入次级线圈;
支撑条,所述支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表面上,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用于绕设初级线圈;及
第一绝缘板与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均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并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沿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用于位于所述初级线圈的相对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卡入所述初级线圈的线圈线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一卡槽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位于两端处的所述第一卡槽分别卡入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分别用于与所述线圈线饼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的第三绝缘板与第四绝缘板,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四绝缘板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四绝缘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上间隔设有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卡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卡槽卡入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三卡槽卡入所述第四绝缘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三绝缘板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三绝缘板与所述第二卡槽一一对应设置;或者,
所述第三卡槽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绝缘板为两个以上,所述第四绝缘板与所述第三卡槽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外的第一绝缘组件与第二绝缘组件,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二绝缘组件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四绝缘板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组件与所述第二绝缘组件均包括第一绝缘部、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部上的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与所述第二绝缘部成夹角设置,所述第二绝缘部远离所述第一绝缘部的一端用于伸入至所述初级线圈与所述第一绝缘筒之间,两个所述第一绝缘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四绝缘板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绝缘支撑板;或者,
所述支撑条远离所述第一绝缘筒的一侧间隔设有第四卡槽与第五卡槽,所述第四卡槽与所述第五卡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三绝缘板、所述第四绝缘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四卡槽卡入所述第一绝缘组件,所述第五卡槽卡入所述第二绝缘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筒,所述第二绝缘筒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绝缘筒与所述初级线圈之间,所述第二绝缘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上设有穿孔,所述穿孔用于位于所述第一绝缘筒与所述初级线圈之间,所述穿孔在所述支撑条上沿所述第一绝缘筒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穿孔穿入所述第二绝缘筒;或者,
所述第二绝缘筒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第二绝缘筒沿着所述第一绝缘筒的径向间隔设置。
12.一种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及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变压器的绝缘结构,所述次级线圈装入所述第一绝缘筒内,所述初级线圈绕设在所述支撑条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板与所述第二绝缘板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31204.4U CN210837440U (zh) | 2019-12-23 | 2019-12-23 | 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331204.4U CN210837440U (zh) | 2019-12-23 | 2019-12-23 | 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37440U true CN210837440U (zh) | 2020-06-23 |
Family
ID=71260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331204.4U Active CN210837440U (zh) | 2019-12-23 | 2019-12-23 | 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3744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25265A (zh) * | 2023-05-15 | 2023-08-01 | 广东敞开电气有限公司 | 新型线圈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2019
- 2019-12-23 CN CN201922331204.4U patent/CN21083744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25265A (zh) * | 2023-05-15 | 2023-08-01 | 广东敞开电气有限公司 | 新型线圈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837440U (zh) | 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 | |
CN110993289A (zh) | 变压器及其绝缘结构 | |
CN109149816A (zh) | 一种拼接式永磁电机外转子 | |
CN211088033U (zh) | 谐振变压器 | |
CN217562361U (zh) | 椭圆形骨架及电感器、变压器 | |
CN109308963B (zh) | 一种降噪和抗突发短路的非晶合金干式变压器 | |
CN220509844U (zh) | 一种变压器散热结构 | |
CN215069569U (zh) | 一种抗电磁干扰型磁芯 | |
CN206602013U (zh) | 层间绝缘的谐振电感 | |
CN209980941U (zh) | 一种集成立绕电抗器 | |
CN220627573U (zh) | 一种固定件及变压器 | |
CN218676628U (zh) | 一种复合外套固定间隙可分离式避雷器 | |
CN216957685U (zh) | 组合式磁芯固定装置 | |
CN209282003U (zh) | 一种多边形铁氧体磁芯 | |
CN220509836U (zh) | 一种磁芯组件及电感器 | |
CN216648042U (zh) | 一种电源变压器 | |
CN206349230U (zh) | 一种水冷变压器 | |
CN216528374U (zh) | 绝缘结构及双电压变压器 | |
CN214588351U (zh) | 一种工业用变压器 | |
CN210984500U (zh) | 一种改善变压器漏磁通分布的器身结构 | |
CN220895326U (zh) | 一种集成变压器 | |
CN110164667A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干式变压器 | |
CN218447481U (zh) | 一种分段气隙的磁芯结构及变压器 | |
CN204010939U (zh) | 一种铁硅电抗器 | |
CN218123149U (zh) | 一种矩形叠片式硅钢铁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