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35245U - 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835245U CN210835245U CN201921006003.0U CN201921006003U CN210835245U CN 210835245 U CN210835245 U CN 210835245U CN 201921006003 U CN201921006003 U CN 201921006003U CN 210835245 U CN210835245 U CN 2108352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light
- diffusion sheet
- light emitting
- la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激光发射模组,包括:发射室、发光模块、扩散片、导电膜以及驱动模块;发光模块、导电膜分别与驱动模块电连接;发射室上设置有开孔,扩散片设置于开孔内;发光模块设置于发射室内扩散片的对侧,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通过扩散片进行散射后,发射到外界环境中;导电膜贴覆于扩散片靠近发射室的一侧;驱动模块通过检测导电膜的电流,确定扩散片是否损坏。通过在扩散片的内表面上贴覆导电膜,并根据导电膜的电流来确定扩散片是否发生损坏,实现了对扩散片的自动监测,以便能够及时监测到扩散片损坏的情况,能够及时更换扩散片,避免了由于扩散片损坏而导致激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设备,对电子设备的功能需求也日益提高。目前的电子设备已经具备3D(Dimensions,维)摄像功能,能够采用结构光、飞行时间、双目结构光等原理来进行3D摄像,3D摄像过程中需要通过激光发射模组向外界环境发射激光,以便接收到经过障碍物反射的激光。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激光发射模组包括发射室1、发光模块2和扩散片3。其中,扩散片3设置于发射室1的开孔中,发光模块2设置于发射室1内,且位于扩散片3的对侧。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通过扩散片发射到外界环境中,能够避免发射的激光直接投射到人体上而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但是该激光发射模组的扩散片由于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损坏,当扩散片出现损坏时,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可能会直接投射到人体上,对人体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可解决上述存在的扩散片发生损坏时,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激光发射模组,所述激光发射模组包括:发射室、发光模块、扩散片、导电膜以及驱动模块;
所述发光模块、所述导电膜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发射室上设置有开孔,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开孔内;
所述发光模块设置于所述发射室内所述扩散片的对侧,所述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通过所述扩散片进行散射后,发射到外界环境中;
所述导电膜贴覆于所述扩散片靠近所述发射室的一侧;
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检测所述导电膜的电流,确定所述扩散片是否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一光接收模块,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发射室内,且与所述发光模块位于所述发射室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模块发射后经由所述扩散片反射的激光;
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检测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的电流,确定所述扩散片是否出现脏污或者异物遮挡;或者,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检测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的电流,调整所述发光模块的发光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为不可见光,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二光接收模块,所述第二光接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二光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发射室之外;
所述第二光接收模块为不可见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模块发射后经由障碍物反射的激光;
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检测所述激光的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确定与所述障碍物的距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所述温度传感单元,所述温度传感单元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单元设置于所述发射室内,且与所述发光模块位于所述发射室的同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单元与所述发光模块的距离不大于目标阈值距离;
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检测所述温度传感单元的电流,确定所述发光模块的温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三光接收模块,所述第三光接收模块与所述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三光接收模块设置于所述发射室之外,所述第三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外界环境中的可见光;
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检测所述第三光接收模块的电流,确定所述可见光的光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射室为基板和支撑体组成的空间;
所述支撑体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基板的对侧设置有所述开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空间外,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模块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导电膜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光模块的中心点与所述扩散片的中心点对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膜由多个条状的导电结构连接而成。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3D摄像装置,所述3D摄像装置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激光发射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包括:发射室、发光模块、扩散片、导电膜以及驱动模块;发光模块、导电膜分别与驱动模块电连接;发射室上设置有开孔,扩散片设置于开孔内;发光模块设置于发射室内扩散片的对侧,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通过扩散片进行散射后,发射到外界环境中;导电膜贴覆于扩散片靠近发射室的一侧;驱动模块通过检测导电膜的电流,确定扩散片是否损坏。通过在扩散片的内表面上贴覆导电膜,并根据导电膜的电流来确定扩散片是否发生损坏,实现了对扩散片的自动监测,以便能够及时监测到扩散片损坏的情况,能够及时更换扩散片,避免了由于扩散片损坏而导致的发射激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激光发射模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发射模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发射模组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发射模组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发射模组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扩散片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激光发射模组的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光发射模组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发射室,2-发光模块,3-扩散片
101-发射室,102-发光模块,103-扩散片,104-导电膜,
105-驱动模块,106-第一光接收模块,107-第二光接收模块,
108-温度传感单元,109-第三光接收模块,1011-基板,
1012-支撑体,101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发射模组,如图2所示,该激光发射模组包括:发射室101、发光模块102、扩散片(Diffuser)103、导电膜(Conductive film)104以及驱动模块(driver)105。
发射室101上设置有开孔,扩散片103设置于开孔内。该开孔可以为凹槽形状,扩散片103设置于凹槽内,扩散片103的外表面与凹槽的外表面为同一水平面。在扩散片103与凹槽的连接处,可以通过胶接将扩散片103与支撑体1012固定在一起,使得激光发射模组的结构更加稳定,扩散片103不易脱落。
发光模块102设置于发射室101内扩散片103的对侧,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通过扩散片103进行散射后,发射到外界环境中。
其中,发光模块102用于向外界环境发射激光,该发光模块102可以为发光芯片,例如,该发光模块为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发光模块102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如果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直接投射到人体上,会伤害人体的皮肤或者眼睛,因此,在发光模块102的对侧设置扩散片103,通过扩散片103对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进行散射,避免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直接投射到人体上而对人体的皮肤或者眼睛造成伤害。
该扩散片103可以为玻璃、塑料等透光性良好的材质,保证了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能够尽可能多地穿过扩散片103,发射到外界环境中。另外,为了提高扩散片103的散射效果,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发光模块102的中心点与扩散片103的中心点对齐。
由于扩散片103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损坏,当扩散片103出现损坏时,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可能会直接投射到人体上,对人体的皮肤或者眼睛造成伤害。其中,扩散片103出现损坏包括:扩散片103脱落和扩散片103断裂,或者还可以包括其他情况。因此,为了监控扩散片103是否发生损坏,在扩散片103上贴覆有导电膜104,当扩散片103发生损坏时,会带动该导电膜104损坏,从而导致该导电膜104无法导电。并且,该导电膜104贴覆于扩散片103靠近发射室101的一侧,扩散片103能够对导电膜104起到保护作用,能够避免导电膜104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损坏的情况。
因此,该导电膜104是否损坏可以代表扩散片103是否损坏。发光模块102、导电膜104分别与驱动模块105电连接,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导电膜104的电流,可以确定导电膜104是否损坏,从而确定扩散片103是否损坏。
驱动模块105与导电膜104电连接,可以获取到导电膜104的电流,当导电膜104的电流不为0时,该导电膜104为通路,驱动模块105确定扩散片103未损坏。当导电膜104的电流为0时,该导电膜104为断路,驱动模块105确定扩散片103发生损坏。
其中,驱动模块105检测扩散片103是否损坏的时机可以在开启发光模块102之前,还可以在开启发光模块102之后。且对于不同的时机,驱动模块105基于检测结果来控制发光模块102的方式也不同。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开启发光模块102之前,驱动模块105会检测导电膜104的电流,确定扩散片103是否损坏,并基于扩散片103是否损坏,来确定是否开启发光模块102。当扩散片103未损坏时,驱动模块105开启发光模块102;当扩散片103发生损坏时,驱动模块105不开启发光模块102,并生成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扩散片103损坏。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开启发光模块102之后,驱动模块105检测导电膜104的电流,确定扩散片103是否损坏,并基于扩散片103是否损坏,来确定是否继续开启发光模块102。当扩散片103未损坏时,驱动模块103保持发光模块102的开启状态;当扩散片103损坏时,驱动模块103关闭发光模块102,并生成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扩散片103发生损坏。
上述控制发光模块的方式不仅可以检测扩散片的状态,还可以在扩散片发生损坏时,提供失效保护,避免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对用户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发射模组,包括:发射室、发光模块、扩散片、导电膜以及驱动模块;发光模块、导电膜分别与驱动模块电连接;发射室上设置有开孔,扩散片设置于开孔内;发光模块设置于发射室内扩散片的对侧,发光模块发射的激光通过扩散片进行散射后,发射到外界环境中;导电膜贴覆于扩散片靠近发射室的一侧;驱动模块通过检测导电膜的电流,确定扩散片是否损坏。通过在扩散片的内表面上贴覆导电膜,并根据导电膜的电流来确定扩散片是否发生损坏,实现了对扩散片的自动监测,以便能够及时监测到扩散片损坏的情况,能够及时更换扩散片,避免了由于扩散片损坏而导致的发射激光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第一光接收模块设置于发射室101内,且与发光模块102位于发射室101的同一侧。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用于接收发光模块102发射后经由扩散片103反射的激光。第一光接收模块106与驱动模块105电连接,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的电流,确定扩散片103是否出现脏污或者异物遮挡;或者,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的电流,调整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
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中,会有一部分激光被扩散片103反射至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第一光接收模块106根据接收到的激光产生电流,且在不同光强的激光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不同。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的电流,能够确定照射在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的激光的光强,从而得到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
在扩散片103不存在脏污或异物遮挡的情况下,获取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基于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发光功率阈值范围。而当扩散片103上出现脏污或异物遮挡时,脏污或者异物可能会吸收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从而导致驱动模块105获取的发光功率较低,不属于发光功率阈值范围,也有可能会增大扩散片103的反射,使得驱动模块105获取到的发光功率较高,不属于发光功率阈值范围。
因此,在驱动模块105得到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之后,判断该发光功率是否属于发光功率阈值范围。当驱动模块105获取到的发光功率属于发光功率阈值范围时,确定扩散片103未出现脏污或者异物遮挡。当该发光功率不属于发光功率阈值范围时,驱动模块105确定扩散片103出现了脏污或者异物遮挡,此时,可以生成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清理扩散片103上的脏污或者异物。该方案不仅能够自动监测扩散片的脏污和激光发射模组前方的异物,还能自动提示用户进行清理,并且在利用激光发射模组辅助拍摄时,能够达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另外,在驱动模块105开启发光模块102之后,驱动模块105可以控制发光模块102按照目标发光功率发射激光,该目标发光功率可以是人为设置的功率,也可以是根据当前实际环境状态,而确定的符合当前实际环境状态的功率。但是由于驱动模块105与发光模块102之间的距离较远,两者之间连接的电路较长,在通过电路传输电能时,会消耗掉一部分电能,使得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未能达到目标发光功率。因此,驱动模块105在获取到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之后,若该发光功率小于目标发光功率,则增大输出至发光模块102的电流,以增大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使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达到目标发光功率。
另外,在驱动模块105开启发光模块102时会出现时间延迟,例如:驱动模块105在0秒时刻向发光模块102输出电信号,以开启发光模块102,但是发光模块在0.02秒时刻才接收到该电信号,并开启。也即,在同一时刻驱动模块105输出的电信号的波形与发光模块102接收到的电信号的波形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驱动模块105可以获取目标电信号,该目标电信号为预期的发光模块102在工作时间段内接收到的电信号。驱动模块105将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生成电流的时间,作为发光模块102实际开启的时间,根据驱动模块105向发光模块102输出电流的时间和发光模块102实际开启的时间,确定延迟时间差,基于延迟时间差,调整输出至发光模块102的电信号,以使发光模块102接收到的电信号与目标电信号一致。
另外,第一光接收模块可以是PD(photodiode,光电二极管)。该第一光接收模块包括透光膜,该透光膜用于透过发光模块102发射后经由扩散片103反射的激光,过滤其他光。例如,发光模块102发射红外光,该透光膜用于透过红外光,反射除红外光之外的其他光,如可见光、紫外光等。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为不可见光,如图3所示,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二光接收模块107,第二光接收模块107与驱动模块105电连接;第二光接收模块107设置于发射室101之外。第二光接收模块107为不可见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发光模块102发射后经由障碍物反射的激光,而过滤外界环境中的可见光;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激光的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确定与障碍物的距离。
其中,第二光接收模块107可以是光电二极管。该光电二极管上可以贴覆有透光膜,该透光膜用于过滤外界环境中的可见光,接收发光模块102发射后经由障碍物反射的激光。
第二光接收模块107在接收发光模块102发射后经由障碍物反射的激光后,会产生电流,驱动模块105将第二光接收模块107产生电流的时间确定为激光的接收时间。并且,由于驱动模块105控制发光模块102的开启和关闭,所以驱动模块105可以确定激光的发射时间。因此驱动模块105根据发射时间、接收时间以及激光传输速度,确定与障碍物的距离。
驱动模块105可以根据与障碍物的距离,来确定是否开启发光模块102。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驱动模块105判断与障碍物的距离是否小于最小正常工作距离,当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最小正常工作距离时,关闭发光模块102;当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最小正常工作距离时,表示当前正在正常工作,对障碍物进行拍摄,则保持发光模块102的开启状态。通过检测激光发射模组和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是否开启发光模块102,避免了发光模块102的无效开启,节约了电能。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光接收模块107用于实现距离传感器的功能,当电子设备已配置距离传感器时,该驱动模块105可以根据电子设备上的距离传感器来获取与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无需在激光发射模组中额外设置第二光接收模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激光发射模组中是否包括第二光接收模块、第二光接收模块的位置等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温度传感单元108,温度传感单元108与驱动模块105电连接;温度传感单元108设置于发射室101内,且与发光模块102位于发射室101的同一侧,温度传感单元108与发光模块102的距离不大于目标阈值距离;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温度传感单元108的电流,确定发光模块102的温度。
其中,温度传感单元108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的电流不同,驱动模块105根据温度传感单元108的电流大小,可以确定温度传感单元108的温度,由于温度传感单元108与发光模块102的距离不大于目标阈值距离,因此,温度传感单元108的温度可以作为发光模块102的温度。
温度传感单元108可以为具有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负温度系数)性质的热敏电阻,还可以为其他随着温度变化属性发生改变的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温度传感单元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当发光模块102接收的电能一定时,发光模块102的温度越高,发光功率越低。因此,在驱动模块105获取到发光模块102的温度之后,可以基于温度的大小,提高输出至发光模块102的电流,以补偿温度消耗电能而降低的发光功率。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三光接收模块109,第三光接收模块109与驱动模块105电连接;第三光接收模块109设置于发射室101之外,第三光接收模块109用于接收外界环境中的可见光;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第三光接收模块109的电流,确定可见光的光强。
其中,第三光接收模块109可以为ALS(Ambient Light Sensor,环境光传感器)等任一能够接收可见光的光传感器。第三光接收模块109接收到可见光时会产生电流,电流的大小可以代表可见光的光强的大小。
驱动模块105在确定外界环境中可见光的光强之后,可以根据可见光的强度来确定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当外界环境中的光强较高时,发光模块102需要发射的光强也较高,因此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较高;当外界环境中的光强较低时,发光模块102需要发射的光强也较低,因此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较低。驱动模块105根据外界环境中可见光的强度,来自动调节发光模块的发光功率,在保证拍摄效果的前提下,还能减少电子设备电能的消耗,这种调节方式更加环保。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如图3或4所示,发射室101为基板1011和支撑体1012组成的空间;支撑体1012设置于基板1011上;支撑体1012上基板1011的对侧设置有开孔。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驱动模块105设置于基板1011上,且位于该空间外,支撑体1012上设置有通孔,驱动模块105通过通孔与导电膜104电连接。
驱动模块105和发光模块102均设置在基板1011上,从而驱动模块105和发光模块102之间的距离较短,可实现发光模块对驱动模块的快速响应,尽可能地避免了信号延迟或者信号延迟带来的误差。
但是驱动模块105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为了避免驱动模块105产生的热量影响温度传感单元108的电流大小,因此,将驱动模块105设置在发射室101之外。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三光接收模块109与驱动模块105可以设置于发射室101的两侧。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支撑体1012离散分布,与基板101组成3个空间。基板1011、支撑体1012和扩散片103组成一个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为发射室101。第三光接收模块109和驱动模块105分别设置在位于发射室101两侧的空间中。在支撑体1012上、位于第三光接收模块109的对侧的位置设置有开孔,该开孔用于使第三光接收模块109接收到外界环境中的光。并且,为了使第三光接收模块109更好地接收外界环境中的光,第三光接收模块109可以包括支撑垫,该支撑垫位于第三光接收模块109的下方,能够增加第三光接收模块109的高度,并不会影响第三光接收模块109的其他性能。
如图4所示,基板1011、支撑体1012以及扩散片103会构成一个或多个密闭空间。在激光发射模组的制作过程中,会进行一些电镀、刻蚀等工作,这些工作可能会使激光发射模组的温度升高,而基板1011和支撑体1012可能是通过胶水等黏性物质进行连接的,这些物质在高温作用下,会发生气化,从而使得密闭空间内的气压升高,可能会导致激光发射模组损坏。因此,每一个密闭空间内都可以设置有排气孔,来保护激光发射模组不受损坏,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保护激光发射模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保护激光发射模组不受损坏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
另外,图6示出了一种基板1011的俯视图,多个器件设置在基板1011上,且通过基板1011,与位于基板1011上的驱动模块105实现电连接。在基板的底部设置有供电焊盘,通过供电焊盘为设置于基板1011上的多个器件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基板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导电膜104由多个条状的导电结构连接而成。多个条状的导电结构首尾相连构成导电膜104,当其中一个导电结构发生断裂时,导电膜104成为断路,电流为0。该导电膜104包括两个端点,当在两个端点上施加电压时,即可根据导电膜104的电流确定导电膜104是否为通路。
多个导电结构可以按照排列顺序,依次镀覆在扩散片103的内表面,也可以一同镀覆在扩散片103的内表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导电膜的镀覆方式不做限定。
另外,导电结构会按照一定的形状排列在扩散片103的边缘部分,绕开扩散片103的中心区域,该中心区域用于散射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因此,在中心区域并未设置导电结构,保证了发射激光的效果。
另外,为了实现导电膜104与驱动模块105的电连接,可以在支撑体1012设置通孔10121,该通孔10121内设置有导线,通过该导线将导电膜104的两端与驱动模块105连接。如图8所示,导电膜104的两端设置于扩散片103靠近驱动模块105的一侧,在支撑体1012上设置通孔10121,在通孔10121内注铜,实现了将导电膜104与基板1011连接,驱动模块105通过基板1011与导电膜104连接。
激光发射模组的工作流程可以如图8所示,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驱动模块105开始工作,首先检测导电膜104是通路还是断路,即判断扩散片103是否损坏,根据判断结果决定下一步动作。若判断结果为断路,则说明扩散片103损坏,则不开启发光模块102,结束;若判断结果为通路,则执行步骤(2)。
(2)驱动模块105将小电流输出至发光模块102,以使发光模块102发射激光,并且开启第一光接收模块106以及第二光接收模块107。
(3)驱动模块105基于第二光接收模块107,判断激光发射模组与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最小正常工作距离,若小于最小正常工作距离,则开启发光模块102无意义,因此关闭发光模块102。
若激光发射模组与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最小正常工作距离,则驱动模块105基于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确定扩散片103的表面是否有脏污或者异物遮挡,若扩散片103的表面有脏污或者异物遮挡,则驱动模块105生成提示信息,并且关闭发光模块102;若扩散片103的表面无脏污或者异物遮挡,继续执行步骤(4)。
(4)驱动模块105开启第三光接收模块(109),获取外界环境中可见光的光强,驱动模块105根据可见光的光强,确定发光模块102的目标发光功率,并基于目标发光功率,将大电流输出至发光模块102,以使发光模块102提高发射功率。
(5)驱动模块105开启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第二光接收模块107、温度传感单元108以及第三光接收模块109,对发光模块102进行实时监控。根据每个器件的反馈信息,对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进行调整。
另外,在驱动模块105的工作过程中,驱动模块105会检测各个电路是否正常,是否出现过载过压的情况,确保激光发射模组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3D摄像装置,该3D摄像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示的激光发射模组。
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相机等任一设备,该电子设备上还可以包括:控制模组。控制模组与激光发射模组的驱动模块105电连接。电子设备通过控制模组向驱动模块105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激光发射模组发射激光,驱动模块105接收该控制指令,基于该控制指令,开启激光发射模组中的至少一个器件,按照上一实施例中示出的激光发射模组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激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模组包括:发射室(101)、发光模块(102)、扩散片(103)、导电膜(104)以及驱动模块(105);
所述发光模块(102)、所述导电膜(104)分别与所述驱动模块(105)电连接;
所述发射室(101)上设置有开孔,所述扩散片(103)设置于所述开孔内;
所述发光模块(102)设置于所述发射室(101)内所述扩散片(103)的对侧,所述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通过所述扩散片(103)进行散射后,发射到外界环境中;
所述导电膜(104)贴覆于所述扩散片(103)靠近所述发射室(101)的一侧;
所述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所述导电膜(104)的电流,确定所述扩散片(103)是否损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一光接收模块(106),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106)与所述驱动模块(105)电连接;
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106)设置于所述发射室(101)内,且与所述发光模块(102)位于所述发射室(101)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模块(102)发射后经由所述扩散片(103)反射的激光;
所述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的电流,确定所述扩散片(103)是否出现脏污或者异物遮挡;或者,所述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所述第一光接收模块(106)的电流,调整所述发光模块(102)的发光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102)发射的激光为不可见光,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二光接收模块(107),所述第二光接收模块(107)与所述驱动模块(105)电连接;
所述第二光接收模块(107)设置于所述发射室(101)之外;
所述第二光接收模块(107)为不可见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发光模块(102)发射后经由障碍物反射的激光;
所述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所述激光的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确定与所述障碍物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温度传感单元(108),所述温度传感单元(108)与所述驱动模块(105)电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单元(108)设置于所述发射室(101)内,且与所述发光模块(102)位于所述发射室(101)的同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单元(108)与所述发光模块(102)的距离不大于目标阈值距离;
所述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所述温度传感单元(108)的电流,确定所述发光模块(102)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模组还包括:第三光接收模块(109),所述第三光接收模块(109)与所述驱动模块(105)电连接;
所述第三光接收模块(109)设置于所述发射室(101)之外,所述第三光接收模块(109)用于接收外界环境中的可见光;
所述驱动模块(105)通过检测所述第三光接收模块(109)的电流,确定所述可见光的光强。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室(101)为基板(1011)和支撑体(1012)组成的空间;
所述支撑体(1012)设置于所述基板(1011)上;
所述支撑体(1012)上所述基板(1011)的对侧设置有所述开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105)设置于所述基板(1011)上,且位于所述空间外,所述支撑体(1012)上设置有通孔(10121),所述驱动模块(105)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导电膜(104)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102)的中心点与所述扩散片(103)的中心点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104)由多个条状的导电结构连接而成。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3D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D摄像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发射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06003.0U CN210835245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06003.0U CN210835245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835245U true CN210835245U (zh) | 2020-06-23 |
Family
ID=71263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06003.0U Active CN210835245U (zh) | 2019-06-28 | 2019-06-28 | 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83524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4189A (zh) * | 2020-09-29 | 2020-11-13 | 常州纵慧芯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发射模组及其封装方法 |
-
2019
- 2019-06-28 CN CN201921006003.0U patent/CN21083524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4189A (zh) * | 2020-09-29 | 2020-11-13 | 常州纵慧芯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发射模组及其封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0038067A1 (zh) | 激光投射模组及控制方法、深度图像获取设备和电子装置 | |
JP2022520162A (ja) | 飛行時間アセンブリ、端末機器及び飛行時間アセンブリの制御方法 | |
WO2015090115A1 (zh) | 有闪光灯的电子产品保护套 | |
CN107845627B (zh) | 多接近度检测光传感器 | |
WO2020078348A1 (zh) | 屏幕组件、电子设备及屏幕组件的控制方法 | |
WO2020038066A1 (zh) | 光投射器及其破裂的检测方法、深度相机和电子装置 | |
US20210384703A1 (en) | Light emitting module including enhanced eye-safety feature | |
EP2706822A2 (en) | Energy-saving illumination device detecting proximity of human body | |
CN210835245U (zh) | 激光发射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7580089B (zh) | 弹性套 | |
CN109041483A (zh) |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 |
KR101336781B1 (ko) | 광학 근조도 센서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14096884A (zh) | 光发射模组、光接收模组、深度相机和电子设备 | |
CN109961694A (zh) |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 |
CN213367904U (zh) | 感光电路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02625534B (zh) | 移动终端的闪光灯控制装置 | |
CN110848597B (zh) | 灯光组件、终端设备及工作状态控制方法 | |
CN114128065A (zh) | 包括增强的安全特征的发光模块 | |
CN112393691B (zh) | 光发射模组、深度相机及电子设备 | |
CN210093398U (zh) | 一种3d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9861756A (zh) | 飞行时间组件的控制系统及终端 | |
CN215418965U (zh) | 一种具有自我监控功能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 |
CN213637170U (zh) | 一种光能手机 | |
CN104883174A (zh) | 一种按键、一种终端设备及确定按键行程的方法 | |
CN212458410U (zh) | 一种抗环境光干扰的漫反射光电传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