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8003U - 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8003U
CN210828003U CN201921080797.5U CN201921080797U CN210828003U CN 210828003 U CN210828003 U CN 210828003U CN 201921080797 U CN201921080797 U CN 201921080797U CN 210828003 U CN210828003 U CN 210828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tressed concrete
composite slab
slab
concrete composite
transverse rib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807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颖
伍树森
吉启银
伍华军
伍华东
宋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anyuan Yi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anyuan Yi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anyuan Yi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anyuan Yic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807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8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8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8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所述叠合板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所述的钢筋网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筋和横向筋,纵向筋和横向筋之间的交错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的横向筋的两端突出于叠合板本体,且横向筋的分布为两端端部的密度大于中部的密度;所述叠合板本体的顶面设置有凹槽和吊耳。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后期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彼此之间以及预应力叠合板与现浇混凝土部分的整体性;使得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能达到现浇楼板具有的优势的同时,还节约现场的施工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预制和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较好结构形式。预应力薄板与上部现浇混凝土层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预应力薄板用作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模,则不需要另外的模板支撑;叠合板具有现浇楼板的整体性、刚度大、抗裂性好、不增加钢筋消耗、节约模板。所以在我国楼板使用发展中,叠合板则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现我国主要使用钢筋桁架叠合板与PK预应力叠合板。
钢筋桁架叠合板可以显著地增加叠合板叠合前的刚度和承载力,采用设计良 好的钢筋桁架能够满足叠合前需要的强度和刚度;钢筋桁架支撑骨架,整体性会非常好。但是钢筋桁架叠合板构件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需要过多的现场楼板临时支架。由于桁架钢筋 比较复杂,设备管线会布设不便,设备管线的保护层也不是足够厚;由于钢筋桁架叠合板的钢筋有过多的钢筋暴露在板外,会造成钢筋的浪费。
PK叠合板采用带肋预应力预制薄板,薄板可承受施工荷载,省去模板与支撑,肋上预留长条形孔,可在孔中穿钢筋和管线,形成双向配筋楼板,在薄板的拼缝处采用折线 钢筋抗裂,提高了楼板的抗裂性能。由于设置了板肋,使得预制构件在运输及施工过程中不易折断,而且可以有效控制预应力反拱值。由于PK叠合板采用先张法工艺,预置薄板混凝土达到75%设计强度后进行预应力放张,板底依然预应力反拱,不稳定;双T型截面肋,双矩形截面肋,肋孔横穿钢筋,消栓作用有待改进。由于PK板的板肋与薄板的空隙不够大,设备管线设置后,保护层厚度不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所述叠合板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所述的钢筋网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筋和横向筋,纵向筋和横向筋之间的叠合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的横向筋的两端突出于叠合板本体,且横向筋的分布为两端端部的密度大于中部的密度;所述叠合板本体的顶面设置有凹槽和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筋网,其两端的横向筋的间距为8-12cm,其中部的横向筋的间距为10-15cm;钢筋网的纵向筋的间距为20-25 cm。
进一步的,所述的横向筋与纵向筋的叠合部通过钢丝扎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纵向筋和横向筋采用的是高强度低松弛螺旋肋钢丝,其强度为1550MPa-1590MPa。
进一步的,所述叠合板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多条凹槽,所述的多条凹槽均匀的分布在叠合板本体的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凹槽为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半径为0.4-0.8 cm 。
进一步的,所述叠合板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的吊耳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叠合板本体表面的四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吊耳的高度为3-7cm。
进一步的,所述的叠合板本体的厚度为4-8cm。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通过内部的钢筋网,能增强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强度;钢筋网中横向筋的两端突出于叠合板本体,在后期施工时,将外突出的横向筋重叠,再在外突出横向筋部分浇筑混凝土,即增加了后期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彼此之间以及预应力叠合板与现浇混凝土部分的整体性;横向筋两端端部的密度大于中部密度的设计,能增加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衔接处的受压强度。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设计,使得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能达到现浇楼板具有的优势的同时,还节约现场的施工时间。
(2)钢筋网中纵向筋和横向筋间距的设计,该间距既能保证预应力叠合板所需要达到的强度,还能节省钢筋;横向筋与纵向筋的叠合部通过钢丝扎接固定,增加钢筋网整体性的同时,还能增加钢筋网的施工效率。纵向筋和横向筋采用的是高强度低松弛螺旋肋钢丝的设计,降低了钢筋网的重量,且能与等质量的钢筋网相比,能达到更高的强度。
(3)叠合板本体顶面设置的凹槽,在后期施工时,现浇的混凝土能渗透到叠合板本体的凹槽内,能有效的降低或避免现浇混凝土与叠合板出现分层的现象,增加了叠合板本体与现浇混凝土的整体性。
(4)吊耳的设计,在后期施工时,便于吊机上的吊钩能对其施工吊取;吊耳高度低于7cm的设计,该高度小于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厚度,使得吊耳在后期的现场浇筑后,埋设在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层中,不会影响外观,保证浇筑后隔层的整齐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铺设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现成施工完成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1-叠合板本体、2-钢筋网、21-纵向筋、22-横向筋、3-凹槽、4-吊耳、5-现场浇筑层、6-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2示,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1,叠合板本体1的厚度为4-8cm。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2,该钢筋网2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筋21和横向筋22,纵向筋21和横向筋22之间的叠合部分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横向筋22与纵向筋21的叠合部通过钢丝扎接固定。所述的横向筋22的两端突出于叠合板本体1,且横向筋22的分布为两端端部的密度大于中部的密度;其两端的横向筋22的间距为8-12cm,(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10cm);其中部的横向筋22的间距为10-15cm;钢筋网2的纵向筋21的间距为20-25cm。在本实施例中,纵向筋21和横向筋22采用的是高强度低松弛螺旋肋钢丝,其强度为1550MPa-1590MPa。
在叠合板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多条凹槽3,多条凹槽3均匀的分布在叠合板本体1的表面,其间距在15cm左右;该凹槽3为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半径为0.4-0.8 cm。
在叠合板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吊耳4;吊耳4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叠合板本体1表面的四角处;吊耳4的高度介于吊钩的厚度与现场浇筑水泥厚度之间,为3-7cm。
上述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在现场施工时,只需要按照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尺寸搭设支撑架,并在叠合板的衔接处制作模板即可使用,省略了原先的模板制作时间,增加了现场的施工效率;在搭建好支撑架,铺设好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后,再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上侧浇筑混凝土,等现场浇筑的混凝土风干之后;拆卸掉支撑架和模板;再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底面砌一层混凝土,遮盖住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底面缝隙的同时,也增加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的整一性。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1),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2),所述的钢筋网(2)包括相互交错设置的纵向筋(21)和横向筋(22),纵向筋(21)和横向筋(22)之间的叠合部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筋(22)的两端突出于叠合板本体(1),且横向筋(22)的分布为两端端部的密度大于中部的密度;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顶面设置有凹槽(3)和吊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网(2),其两端的横向筋(22)的间距为8-12cm,其中部的横向筋(22)的间距为10-15cm;钢筋网(2)的纵向筋(21)的间距为20-25 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其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筋(22)与纵向筋(21)的叠合部通过钢丝扎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筋(21)和横向筋(22)采用的是高强度低松弛螺旋肋钢丝,其强度为1550MPa-1590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多条凹槽(3),所述的多条凹槽(3)均匀的分布在叠合板本体(1)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其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3)为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半径为0.4-0.8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吊耳(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其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耳(4)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叠合板本体(1)表面的四角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4)的高度为3-7cm。
10.根据权利要求1、2、4、5、7、9其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板本体(1)的厚度为4-8cm。
CN201921080797.5U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Active CN210828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0797.5U CN210828003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80797.5U CN210828003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8003U true CN210828003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59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80797.5U Active CN210828003U (zh) 2019-07-11 2019-07-11 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8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05239U (zh) 预应力空心板叠合楼盖
CN108978856B (zh) 一种装配式蜂窝梁板结构体系
CN106760101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叠合板
CN101769030A (zh) 一种预制带钢骨肋混凝土底板
CN204001333U (zh) 预应力双向密肋复合楼板
CN106049732A (zh) 一种蜂窝孔压型钢板双向叠合楼板
CN103031895A (zh) 一种保温构件
CN106639094A (zh) 集块建筑拼装式后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CN103711255B (zh) 一种桁架混凝土叠合梁
CN108104345B (zh)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
CN202990197U (zh) 搭接筋式预应力双向叠合板
CN110644662A (zh)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CN205954971U (zh) 一种蜂窝孔压型钢板双向叠合楼板
CN102733544B (zh) 一种带有缺口及牛腿的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预制构件
CN210828003U (zh) 一种用于楼层隔断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N101845862B (zh)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制作 方法
CN103031897A (zh) 一种保温构件的制作方法
CN201162299Y (zh) 一种单向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CN113235797A (zh) 双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5354793A (zh) 一种配置三角锥桁架筋的预制陶粒泡沫混凝土复合剪力墙及其制备方法
CN210947410U (zh) 一种预应力再生混凝土空腹叠合梁
CN211923210U (zh) 用于制作剪力墙的桁架墙板及使用该墙板制作的剪力墙
CN103498530A (zh) 一种预应力齿孔形腹板t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CN114075855A (zh) 一种大跨度双向预应力砼密肋夹心叠合楼板
CN203603370U (zh) 一种预应力齿孔形腹板箱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