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6546U - 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6546U
CN210826546U CN201921624100.6U CN201921624100U CN210826546U CN 210826546 U CN210826546 U CN 210826546U CN 201921624100 U CN201921624100 U CN 201921624100U CN 210826546 U CN210826546 U CN 210826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
roller
glass fiber
glass
carbon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410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惠
谈源
陈香伟
沈蓝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New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410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6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6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6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包括:玻纤纱架、碳纤纱架、张力杆组、玻纤送径辊、碳纤送径辊、张力伺服摆辊组;所述玻纤纱架用以放置玻纤卷,所述玻纤送径辊用以牵拉玻纤,所述张力杆组设置在所述玻纤纱架和所述玻纤送径辊之间,用以对玻纤施加张力;所述碳纤纱架用以放置碳纤卷,所述碳纤送径辊用以牵拉碳纤;所述张力伺服摆辊组用以控制玻纤、碳纤张力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通过张力杆组对玻纤施加张力,避免了玻纤维内退倒成外退时引起的起毛纱现象,确保了成型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玻混编机织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
背景技术
碳玻混编机织布,由于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是两种不同的纤维,碳纤维原材料纱线基本是外退纱线,其使用的放卷纱架是恒张力纱架以保证每根炭纤维纱线的张力一致,并且对碳纤维纱线按照工艺的要求进行展纤,以达到后期产品的力学性能要求,这需要送径罗拉有很大的送径力以便纱线被顺利送入编织区。(进入编织区的碳纤维纱线带一定的张力,其张力值不能太大并与玻纤维的张力值一致)。玻璃纤维原材料是内退纱线,玻璃纤维所用的纱架为无张力纱架,其要求是编织时纱线带一定的张力并且纱线张力均匀一致。
现有技术中,在碳玻混编时,通常的做法是先将内退的玻纤维倒成外退的筒管,但是玻纤维在内退时容易起毛纱,影响成型质量。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使其更具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碳玻纤维混编时,内退的玻纤维倒成外退的筒管时,容易起毛纱,影响成型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包括:玻纤纱架、碳纤纱架、张力杆组、玻纤送径辊、碳纤送径辊、张力伺服摆辊组;
所述玻纤纱架用以放置玻纤卷,所述玻纤送径辊用以牵拉玻纤,所述张力杆组设置在所述玻纤纱架和所述玻纤送径辊之间,用以对玻纤施加张力;
所述碳纤纱架用以放置碳纤卷,所述碳纤送径辊用以牵拉碳纤;
所述张力伺服摆辊组用以控制玻纤、碳纤张力一致。
进一步地,张力伺服摆辊组包括玻纤伺服摆辊、碳纤伺服摆辊;
所述玻纤伺服摆辊设置在玻纤送径辊后方,用以控制玻纤张力;
所述碳纤伺服摆辊设置在碳纤送径辊后方,用以控制碳纤张力。
进一步地,所述玻纤伺服摆辊和所述碳纤伺服摆辊均包括减速机电机、辊、张力传感器、PLC,所述张力传感器用以检测玻纤或碳纤的张力值,并将张力值反馈给PLC,PLC通过控制减速机电机进而控制辊的转速以进行张力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张力杆组包括第一被动辊、第二被动辊、第三被动辊;
所述第一被动辊和所述第三被动辊位置固定;
所述第二被动辊通过上下滑动以进行张力调节。
进一步地,还包括经纬编织单元,设置于所述张力伺服摆辊组后方,用以对同等张力的碳纤和玻纤进行编织。
进一步地,还包括收卷单元,设置于所述经纬编织单元后方,用以对编织后的碳纤和玻纤进行收卷。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热展纤辊组,用以对多层碳纤维加热,所述加热展纤辊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定加热辊和竖向滑动加热辊。
进一步地,所述玻纤送径辊的直径小于所述碳纤送径辊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通过张力杆组对玻纤施加张力,避免了玻纤维内退倒成外退时引起的起毛纱现象,确保了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玻纤纱架;2、碳纤纱架;3、张力杆组;31、第一被动辊;32、第二被动辊;33、第三被动辊;4、玻纤送径辊;5、碳纤送径辊;6、张力伺服摆辊组;61、玻纤伺服摆辊;62、碳纤伺服摆辊;631、辊;632、张力传感器;7、经纬编织单元;8、收卷单元;9、加热展纤辊组;91、定加热辊;92、竖向滑动加热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和图2,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里提出的 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包括:玻纤纱架1、碳纤纱架2、张力杆组3、玻纤送径辊4、碳纤送径辊5、张力伺服摆辊组6,其中,玻纤纱架1用以放置玻纤卷,玻纤送径辊4用以牵拉玻纤,张力杆组3设置在玻纤纱架1和玻纤送径辊4之间,用以对玻纤施加张力,碳纤纱架2用以放置碳纤卷,碳纤送径辊5用以牵拉碳纤,张力伺服摆辊组6用以控制玻纤、碳纤张力一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通过张力杆组3对玻纤施加张力,避免了玻纤内退倒成外退时引起的起毛纱现象,确保了成型质量。同时,通过张力伺服摆辊组6对玻纤和碳纤的张力进行调节,确保编织时,玻纤和碳纤的张力一致。
本实施例中,张力伺服摆辊组6包括玻纤伺服摆辊61、碳纤伺服摆辊62,玻纤伺服摆辊61设置在玻纤送径辊4后方,用以控制玻纤张力,碳纤伺服摆辊62设置在碳纤送径辊5后方,用以控制碳纤张力,玻纤伺服摆辊61和碳纤伺服摆辊62的形状和构造相同,均包括减速机电机、辊631、张力传感器632、PLC,张力传感器632用以检测玻纤或碳纤的张力值,并将张力值反馈给PLC,PLC通过控制减速机电机进而控制辊631的转速以进行张力调节。
本实施例中,张力杆组3包括第一被动辊31、第二被动辊32、第三被动辊33,其中,第一被动辊31和第三被动辊33位置固定,第二被动辊32通过上下滑动以进行张力调节,需要注意的是,玻纤进入张力杆组3前,需通过钢箍均匀排布确保每根纱线都接触张力杆组3表面,防止纱线重叠在辊筒表面引起的张力不均匀。第一被动辊31表面处理为喷砂镀硬铬,用以均衡张力并减少纱线的阻力(若不处理会出现张力大的纱线带动张力小的纱线向前送纱的问题);第三被动辊33的作用时控制纱线进入玻纤送径辊4上时的包角。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经纬编织单元7,设置于张力伺服摆辊组6后方,用以对同等张力的碳纤和玻纤进行编织。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收卷单元8,设置于经纬编织单元7后方,用以对编织后的碳纤和玻纤进行收卷。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还包括加热展纤辊组9,用以对多层碳纤维通过一定张力进行热碾压使之展纤,加热展纤辊组9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定加热辊91和竖向滑动加热辊92,竖向滑动加热辊92可调节展纤时的张力。
本实施例中,由于碳纤需要较大的牵拉力,因此,玻纤送径辊4的直径小于碳纤送径辊5的直径。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玻纤送径辊4和碳纤送径辊5采用表面为聚氨酯包胶材料,使得送径辊有足够的的摩擦送径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装置还能用于芳纶和玻纤的混织,只要是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编,均可使用本装置,需要注意的是,芳纶的吸湿性很强,在空气中很容易降低材料的性能,而加热展纤辊组9能够有效防止芳纶吸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纤纱架(1)、碳纤纱架(2)、张力杆组(3)、玻纤送径辊(4)、碳纤送径辊(5)、张力伺服摆辊组(6);
所述玻纤纱架(1)用以放置玻纤卷,所述玻纤送径辊(4)用以牵拉玻纤,所述张力杆组(3)设置在所述玻纤纱架(1)和所述玻纤送径辊(4)之间,用以对玻纤施加张力;
所述碳纤纱架(2)用以放置碳纤卷,所述碳纤送径辊(5)用以牵拉碳纤;
所述张力伺服摆辊组(6)用以控制玻纤、碳纤张力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力伺服摆辊组(6)包括玻纤伺服摆辊(61)、碳纤伺服摆辊(62);
所述玻纤伺服摆辊(61)设置在玻纤送径辊(4)后方,用以控制玻纤张力;
所述碳纤伺服摆辊(62)设置在碳纤送径辊(5)后方,用以控制碳纤张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伺服摆辊(61)和所述碳纤伺服摆辊(62)均包括减速机电机、辊(631)、张力传感器(632)、PLC,所述张力传感器(632)用以检测玻纤或碳纤的张力值,并将张力值反馈给PLC,PLC通过控制减速机电机进而控制辊(631)的转速以进行张力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杆组(3)包括第一被动辊(31)、第二被动辊(32)、第三被动辊(33);
所述第一被动辊(31)和所述第三被动辊(33)位置固定;
所述第二被动辊(32)通过上下滑动以进行张力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经纬编织单元(7),设置于所述张力伺服摆辊组(6)后方,用以对同等张力的碳纤和玻纤进行编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收卷单元(8),设置于所述经纬编织单元(7)后方,用以对编织后的碳纤和玻纤进行收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展纤辊组(9),用以对多层碳纤维加热,所述加热展纤辊组(9)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定加热辊(91)和竖向滑动加热辊(9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送径辊(4)的直径小于所述碳纤送径辊(5)的直径。
CN201921624100.6U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 Active CN210826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4100.6U CN210826546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4100.6U CN210826546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6546U true CN210826546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0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4100.6U Active CN210826546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654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1818A (zh) * 2020-10-23 2020-12-29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束碳纤维展丝张力控制装置
CN112141817A (zh) * 2020-10-23 2020-12-29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压氢瓶生产线中的多线束纤维展丝张力控制装置
CN114311764A (zh) * 2021-12-29 2022-04-12 振石集团华智研究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纤维拉挤制品及拉挤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1818A (zh) * 2020-10-23 2020-12-29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束碳纤维展丝张力控制装置
CN112141817A (zh) * 2020-10-23 2020-12-29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压氢瓶生产线中的多线束纤维展丝张力控制装置
CN112141817B (zh) * 2020-10-23 2023-09-26 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高压氢瓶生产线中的多线束纤维展丝张力控制装置
CN114311764A (zh) * 2021-12-29 2022-04-12 振石集团华智研究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纤维拉挤制品及拉挤方法
CN114311764B (zh) * 2021-12-29 2024-01-30 振石集团华智研究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纤维拉挤制品及拉挤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26546U (zh) 一种适应内退纱和外退纱混用的送经装置
US7458236B2 (en) Device for feeding fiber bands to a knitting machine
CN101476205B (zh) 多轴向经编增强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
US11286592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unidirectional hybrid-braided fabrics
CN106378881A (zh) 一种高性能纤维轴向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07557974A (zh) 张力控制结构及运用张力控制结构编织的布料
CN201746632U (zh) 双层整经纱架
US20080289551A1 (en) Multiple needle sewing machine and method for sewing large-area sewing material
CN104389085A (zh) 一种遮阳用多轴向增强织物的生产工艺
KR101466328B1 (ko) 저밀도 박지 베커의 제직방법
CN107531442A (zh) 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
US359527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a weft thread into a sheet of warp threads
WO2018227396A1 (zh) 一种新型立体多色织物贾卡经编机
CN209957976U (zh) 一种碳纤维织造的送经系统
CN209941232U (zh) 非织造平铺型轻质网格布机
CN103993415B (zh)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JPS607745B2 (ja) 経編み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818408B (zh) 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
CN202099478U (zh) 一种竹炭纤维织带
CN201224810Y (zh) 编织机的送经装置
CN110578203B (zh) 一种单向高速经编机
CN103132215A (zh) 一种可补偿主动送经的碳纤维织造用经纱张力装置
CN211471762U (zh) 扁平状复合材料的经纱编织张力控制系统
CN202017101U (zh) 经编机
CN201224811Y (zh) 织布机卷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