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4408U - 旋转接头机构 - Google Patents

旋转接头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4408U
CN210824408U CN201921653544.2U CN201921653544U CN210824408U CN 210824408 U CN210824408 U CN 210824408U CN 201921653544 U CN201921653544 U CN 201921653544U CN 210824408 U CN210824408 U CN 210824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joint
mounting plate
air
joint mounting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35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利波
莫俊安
李虎
李福海
尹建刚
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535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4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4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4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接头机构,包括第一管接头安装板、第二管接头安装板、旋转装置和至少两组导气组件;第一管接头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之上,第二管接头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上;导气组件包括旋转搬运臂、第一气管接头、第二气管接头、导气管、吸嘴和气路连通孔;第一气管接头安装于第一管接头安装板上,第二气管接头安装于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上;气路连通孔延伸至第一管接头安装板和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以连通第一气管接头和第二气管接头;旋转搬运臂安装在旋转装置上,吸嘴安装在旋转搬运臂上,第二气管接头与吸嘴通过导气管连接;通过导气组件与各部件的配合,实现了对多回路气路的独立控制。

Description

旋转接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接头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转盘式机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些自动化设备中,多工位转盘机构是一种常见的间歇运动机构,其最大的优点是多工位并行工作,所有的工位是围绕中心旋转,结构紧凑。随着自动化设备以及生产需求的增加,这种多工位转盘机构的工位的数量也随着增加。然而,单纯工位的数量的增加,还是无法满足对多工位转盘机构的操作效率要求的不断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接头机构,用于解决常规旋转接头机构操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接头机构,包括第一管接头安装板、第二管接头安装板、旋转装置和至少两组导气组件;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之上,第二管接头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上;所述导气组件包括旋转搬运臂、第一气管接头、第二气管接头、导气管、吸嘴和气路连通孔;所述第一气管接头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上,第二气管接头安装于所述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上,所述气路连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和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以连通所述第一气管接头和第二气管接头;所述旋转搬运臂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上,所述吸嘴安装在所述旋转搬运臂上,所述第二气管接头与所述吸嘴通过所述导气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和所述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之间设有转接板,其中,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锁定连接,或者,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第二管接头安装板锁定连接,所述气路连通孔贯穿所述转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接头机构还包括固定板和导向轴转接块,所述固定板与导向轴转接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与所述导向轴转接块锁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轴转接块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直线轴承和导向轴连接,所述导向轴转接块具有沿所述导向轴轴向的自由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或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为工程塑料板。
进一步地,所述气路连通孔包括上导气孔、中通孔和下导气孔,所述上导气孔设置于第一管接头安装板上的下端面上,且连通所述第一气管接头;所述中通孔贯穿所述转接板的上下两端面设置,所述下导气孔设置于第二管接头安装板的上端面上,且连通第二气管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组件沿所述旋转装置呈圆周对称均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管接头连接有电磁阀,用以调节气路压强。
进一步地,所述导气管为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吸嘴上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在所述吸嘴的径向上设置有通孔,一连接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气管接头固定在所述吸嘴上,所述导气管通过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吸嘴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接头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旋转接头机构处于工作且吸嘴运动到工位上方时,气路连通孔导通,气路通负压吸住物料或者通入正压下料;当吸嘴在相邻两个工位之间运动时,气路连通孔错开,气路断开,但由气路是负压,吸嘴还能保持吸住物料。旋转装置的驱动旋转搬运臂不停的旋转,各气路能够实现独立控制,气路数量的上限得到提升,旋转接头机构的整体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接头机构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接头机构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接头机构的一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接头机构的一侧视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第一管接头安装板;20-转接板;30-第二管接头安装板;40-旋转装置;500-旋转搬运臂;501-第一气管接头;502-第二气管接头;503-导气管;504-吸嘴;60-固定板;70-导向轴转接块;80-直线轴承;90-导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接头机构,包括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旋转装置40和至少两组导气组件。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设置在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之上,这种相对位置关系是基于整个旋转接头机构正常工作时的状态。作为旋转接头机构的重要组成部件,导气组件包括旋转搬运臂500、第一气管接头501、第二气管接头502、导气管503、吸嘴504和气路连通孔。第一气管接头501安装于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上,第二气管接头502安装于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上,气路连通孔延伸至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和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以连通第一气管接头501和第二气管接头502;旋转搬运臂500安装在旋转装置40上,吸嘴504安装在旋转搬运臂500上,第二气管接头502与吸嘴504通过导气管503连接。
具体地,吸嘴504始终与自身相对应的旋转搬运臂500保持同步运动,第二气管接头502与吸嘴504连通,这样,随着旋转装置的驱动,旋转搬运臂不停地旋转,各气路在断开后又连通,物料得到转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和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直接连接,在运动到工位上方时,二者内部的气路导通,实现对物料的抓取,在离开工位时,气路错开,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位置不变,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会随旋转搬运臂500绕旋转装置40做圆周运动,直至下一个工位,新的一组气路完成导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气路独立,控制方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选地,第一气管接头501连接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可以改变气路内部压强状况。第一气管接头501正常接入的是负压,以吸住物料,也可以调整电磁阀,以使第一气管接头501接入正压,释放物料。同样地,第二气管接头502也可以连接有电磁阀,以调整气路内部压强,即第一气管接头501和第二气管接头502,其中至少有一个连接有电磁阀。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和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之间设有转接板20,其中,转接板20与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锁定连接,或者,转接板20与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锁定连接。即转接板20与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其中之一锁定连接,这种锁定连接方式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如键连接、螺栓连接,这样方便维修更换。
当上述转接板20与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的连接方式为转接板20与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锁定连接时,此种方式下,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会随旋转搬运臂500绕旋转装置40做圆周运动,直至下一个工位。优选地,还可以有另一种连接方式,即转接板20与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锁定连接,二者一起随旋转搬运臂500绕旋转装置40做圆周运动,当气路连通孔贯通时,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与转接板20之间仅靠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自身的重力实现端面密封,这种以恒定重力接触,能自动补偿零件或者机构不平等因素而产生的间隙。转接板20与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内部的气路通道保持一致,仅在离开工位时,转接板20上的气路通道与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上的气路通道错开。上述两种连接方式都能实现旋转接头机构的正常运行。
气路连通孔贯穿转接板20,并分别延伸至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和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以连通第一气管接头501和第二气管接头502。优选地,气路连通孔包括上导气孔、中通孔和下导气孔,其中,上导气孔设置于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上的下端面上,且连通第一气管接头501。中通孔贯穿转接板20的上下两端面设置,下导气孔设置于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的上端面上,且连通第二气管接头502。在导气组件吸嘴504运动到工位上方时,上导气孔、中通孔和下导气孔贯通,形成完整的气路连通孔。各分支气孔(上导气孔、中通孔和下导气孔)相互独立,又能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优选地,导气管503为软管。在工作过程中,导气管503内经常性地需要通入正压或者负压,相对于硬质管材自身的刚性,容易在反复压强环境下受损,采用软管具有更好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嘴504上设置有气管接头,该气管接头在吸嘴504的径向上设置有通孔,一连接螺栓穿过通孔将气管接头固定在吸嘴504上,导气管503通过气管接头与吸嘴504连接。此处的通孔为螺纹孔,通孔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用以与连接螺栓配合,以对气管接头和吸嘴起到连接和紧固的作用。导气管503是软管,因此,通过设置气管接头能够使导气管503与吸嘴504更加紧密地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旋转装置40的动力驱动下,吸嘴504从一个工位运动至另一个工位。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的工作过程是一系列上述运动过程的重复累积。上述过程可以具体概括为两个状态,即导气组件的吸嘴504恰好位于工位的上方,以及导气组件的吸嘴504处于两个工位之间。当吸嘴504运动到工位上方时,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转接板20和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的气路连通孔相连通,由于气路内呈负压,吸嘴504能够吸住物料。当导气组件的吸嘴504处于两个工位之间,气路断开,但由于气路内部为负压,吸嘴504还能保持吸住物料。吸嘴504运动到工位上方时,若调整电磁阀,使第一气管接头501接入正压,则吸嘴504可以释放物料。电磁阀的调节机制可以很好地实现气路连通孔内的正负气压转换过程及物料的收放动作,推动工序进程。
进一步地,旋转接头机构还包括固定板60和导向轴转接块70,固定板60与旋转接头机构上方的支架固定,旋转装置40与平台固定,这样以对整个设备进行固定,防止旋转接头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位置出现偏移或晃动,影响正常运作。固定板60与导向轴转接块70通过直线轴承80和导向轴90连接,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与导向轴转接块70锁定连接,可选地,二者可通过键连接,这样的设计使得导向轴转接块70具有沿导向轴90轴向的自由度,在旋转接头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时,导向轴转接块70能够带动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沿导向轴90轴向移动,这样,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与转接板20或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不发生直接面接触,可以极大地降低工作过程中的机械磨损,延长旋转接头机构的使用寿命。可选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和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采用工程塑料制成,如聚醚醚酮树脂。聚醚醚酮树脂与其他特种工程塑料相比具有显著优势,不仅耐正高温、机械性能优异、自润滑性好,而且耐化学品腐蚀、阻燃,它还具备良好的耐剥离性、耐磨性和抗辐射。这种材质的应用使得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和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更加耐用。
进一步地,导气组件沿旋转装置40呈圆周对称均布,这样能够使各部件保持相对平衡,吸嘴504的数量可以是10个、16个、18个、20个或者30个等,在不影响旋转接头机构的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吸嘴504的数量也可以取其他值。在本实施例中,吸嘴504的数量优选为18个,保证了接头机构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和转接板20的外表面镀有防腐耐磨涂层,这样可以降低机械磨损和日常腐蚀。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以第一管接头安装板10、转接板20以及第二管接头安装板30为主体的导气组件的各部件相互配合,实现了各气路的独立控制,气路数量上限得到提升,并且,通过降低摩擦损耗,采用特殊材料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旋转接头机构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接头安装板、第二管接头安装板、旋转装置和至少两组导气组件;
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之上,所述第二管接头安装板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上;
所述导气组件包括旋转搬运臂、第一气管接头、第二气管接头、导气管、吸嘴和气路连通孔;
所述第一气管接头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气管接头安装于所述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上,所述气路连通孔延伸至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和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以连通所述第一气管接头和第二气管接头;
所述旋转搬运臂安装在所述旋转装置上,所述吸嘴安装在所述旋转搬运臂上,所述第二气管接头与所述吸嘴通过所述导气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和所述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之间设有转接板,其中,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锁定连接,或者,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第二管接头安装板锁定连接,所述气路连通孔贯穿所述转接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机构还包括固定板和导向轴转接块,所述固定板与导向轴转接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与所述导向轴转接块锁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轴转接块与固定板之间通过直线轴承和导向轴连接,所述导向轴转接块具有沿所述导向轴轴向的自由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接头安装板或第二管接头安装板为工程塑料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连通孔包括上导气孔、中通孔和下导气孔,所述上导气孔设置于第一管接头安装板上的下端面上,且连通所述第一气管接头;所述中通孔贯穿所述转接板的上下两端面设置,所述下导气孔设置于第二管接头安装板的上端面上,且连通第二气管接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组件沿所述旋转装置呈圆周对称均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接头和/或第二气管接头连接有电磁阀,用以调节气路压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为软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接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上设置有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在所述吸嘴的径向上设置有通孔,一连接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气管接头固定在所述吸嘴上,所述导气管通过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吸嘴连接。
CN201921653544.2U 2019-09-29 2019-09-29 旋转接头机构 Active CN210824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3544.2U CN210824408U (zh) 2019-09-29 2019-09-29 旋转接头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3544.2U CN210824408U (zh) 2019-09-29 2019-09-29 旋转接头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4408U true CN210824408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8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3544.2U Active CN210824408U (zh) 2019-09-29 2019-09-29 旋转接头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44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8320A (zh) * 2022-03-18 2022-06-28 深圳市鹰眼在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贴装头真空分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78320A (zh) * 2022-03-18 2022-06-28 深圳市鹰眼在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ini LED贴装头真空分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24408U (zh) 旋转接头机构
CN104004999A (zh) 一种立式真空溅射镀膜生产线
CN101230929B (zh) 两位三通粉体换向阀
CN104018130A (zh) 一种真空镀膜生产线
CN109000062B (zh) 一种双通道液体旋转关节
CN108842199B (zh) 一种旋转切换式多路纺丝上油装置
CN202037297U (zh) 一种多规格铆钉输送装置
CN108190461B (zh) 一种触摸屏生产线的料笼中转站
CN219546016U (zh) 一种物料分配中转装置
CN102225454B (zh) 一种多规格铆钉输送装置
CN208934932U (zh) 一种耐磨吸砂泵
CN116714203B (zh) 配流轴系统及注塑机
CN215477849U (zh) 皮带机防跑偏导向机构
CN216143336U (zh) 一种机械密封可调的三通旋转接头
CN219414371U (zh) 一种油脂加注分配器
CN219403159U (zh) 一种自动化螺丝组装设备
CN220787705U (zh) 一种连续热塑成型设备的料滚组件
CN218930844U (zh) 一种便于快速组装的自动上料机
CN215862238U (zh) 一种液压油旋转接头
CN219859096U (zh) 导向式滚筒及带式输送机
CN215783000U (zh) 一种挠性连接驱动的混合加湿机
CN22016487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输送带
CN213479455U (zh) 一种半导体切割设备的高速水冷接头
CN213801604U (zh) 一种卸料机传动机构
CN220726680U (zh) 一种风机面板锁紧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