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23926U - 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23926U
CN210823926U CN201921408094.0U CN201921408094U CN210823926U CN 210823926 U CN210823926 U CN 210823926U CN 201921408094 U CN201921408094 U CN 201921408094U CN 210823926 U CN210823926 U CN 210823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e
rubble
side plate
plate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080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凤梅
任大鹏
秦丽
李红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Experimental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Experimental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Experimental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Experimental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Priority to CN2019214080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23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23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23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属于选矿设备技术领域。该排矿输送装置包括槽体、挡体组件以及碎石层。在使用时,矿石坠落至槽体内与第一挡体发生碰撞碎裂化,部分细小碎石残留在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碎石层,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铲走并携带部分细小碎石运动,而且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与第二挡体发生碰撞,矿石也会进一步碎裂化形成细小碎石,细小碎石填充于第二容置空间内也形成碎石层。当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碎石层较厚时,可以减少槽底的磨损,而且碎石层主要以细小碎石为主,即使矿石落入碎石层挤压细小碎石也不会对底板造成较大的磨损,减少槽体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选矿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矿山生产中,采用破碎机将矿石破碎,破碎后的矿石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槽体,矿石在槽体内滚动至运输设备。槽体作为联接破碎-运输设备的关键运转设备。槽体由于长时间承受大量矿石冲刷,槽体槽底部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矿溜槽、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旨在减少槽体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排矿输送装置,包括槽体、挡体组件以及碎石层。
其中,所述槽体包括底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
所述挡体组件包括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所述第一挡体设置于所述槽体的一端且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挡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挡体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挡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
碎石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在本申请中,该排矿输送装置包括槽体、挡体组件以及碎石层。在使用时,矿石坠落至槽体内与第一挡体发生碰撞碎裂化,部分细小碎石残留在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碎石层,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铲走并携带部分细小碎石运动,而且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与第二挡体发生碰撞,矿石也会进一步碎裂化形成细小碎石,细小碎石填充于第二容置空间内也形成碎石层。当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碎石层较厚时,可以避免矿石直接与槽底发生碰撞,减少槽底的磨损,而且碎石层主要以细小碎石为主,即使矿石落入碎石层挤压细小碎石也不会对底板造成较大的磨损,减少槽体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挡体的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在本申请中,第一挡体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挡体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当第一挡体无法继续投入使用时,可以更换第一挡体,第一挡体的更换相对于整个槽体的更换而言,更换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挡体为弧形板。
在本申请中,第一挡体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光滑弧面更容易使得矿石滚动或者滑动,即使弧形板与矿石碰撞也不容易损伤。而且相邻的弧形板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更容易储存碎石层,弧形板能够支撑和包裹碎石层,避免矿石在滚动的过程中铲走过多的碎石层。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体组件还包括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挡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在本申请中,第一止挡部设置于第一挡体远离底板的一端,第一止挡部的作用在于限制碎石层被滚动的矿石铲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开设有第一通孔。
在本申请中,第一止挡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在撞击的过程中碎石层受到外部挤压后细小碎石则可以通过第一通孔流出,在槽体内随着矿石滚动并容置于第二容置空间,最终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中的细小碎石含量增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挡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在本申请中,第二止挡部设置于第二挡体远离底板的一端,第二止挡部的作用在于限制碎石层被滚动的矿石铲走。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挡体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挡体之间的间距。
本申请提供的排矿输送装置在使用时,当第一挡体的距离较小时,矿石坠落时与多个第一挡体直接碰撞,能够避免矿石完全进入第一容置空间而致使大量碎石层被铲走。而第二挡体受到的冲击力要明显小于第一挡体,因此,相邻的第一挡体131之间的间距一般小于相邻的第二挡体之间的间距。这样差异化的间距设计更加经济合理,在同等长度上的第二挡体的数量相对较少,利于后期维护更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槽体还包括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所述第一衬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且与所述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衬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且与所述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中,由于碎石层的存在,减少了矿石对底板的撞击,底板也不易磨损。通过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的设计,可以通过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直接抵挡矿物的撞击,避免了矿物对其的直接撞击并与之直接摩擦。而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便于维护和更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排矿输送系统,包括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八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排矿输送装置、碎石机以及输送设备。
其中,槽体的两端分别形成进矿口和送矿口。
碎石机的出矿口靠近槽体的进矿口设置。
输送设备与槽体的送矿口相连。
在本申请中,该排矿输送系统包括排矿输送装置、碎石机以及输送设备。其中,排矿输送装置包括槽体、挡体组件以及碎石层。在使用时,矿石经过碎石机破碎处理后坠落至槽体内与第一挡体发生碰撞碎裂化,碎裂化后形成的部分细小碎石残留在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碎石层,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铲走并携带部分细小碎石运动,而且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与第二挡体发生碰撞,矿石也会进一步碎裂化形成细小碎石,细小碎石填充于第二容置空间内也形成碎石层。当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碎石层较厚时,矿石在槽体内沿着碎石层运动并输送至输送设备。碎石层可以避免矿石直接与槽底发生碰撞,减少槽底的磨损,而且碎石层主要以细小碎石为主,即使矿石落入碎石层挤压细小碎石也不会对底板造成较大的磨损,减少槽体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槽体的倾角为65°~70°。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排矿溜槽,包括槽体和挡体组件。
其中,所述槽体包括底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
所述挡体组件包括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所述第一挡体设置于所述槽体的一端且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挡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挡体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挡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
在本申请中,该排矿溜槽包括槽体、挡体组件。在使用时,矿石坠落至槽体内与第一挡体发生碰撞碎裂化,部分细小碎石残留在第一容置空间内形成碎石层,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铲走并携带部分细小碎石运动,而且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与第二挡体发生碰撞,矿石也会进一步碎裂化形成细小碎石,细小碎石填充于第二容置空间内也形成碎石层。当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碎石层较厚时,可以避免矿石直接与槽底发生碰撞,减少槽底的磨损,而且碎石层主要以细小碎石为主,即使矿石落入碎石层挤压细小碎石也不会对底板造成较大的磨损,减少槽体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挡体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在本申请中,第一挡体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挡体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当第一挡体无法继续投入使用时,可以更换第一挡体,第一挡体的更换相对于整个槽体的更换而言,更换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挡体为弧形板。
在本申请中,第一挡体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光滑弧面更容易使得矿石滚动或者滑动,即使弧形板与矿石碰撞也不容易损伤。而且相邻的弧形板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更容易储存碎石层,弧形板能够支撑和包裹碎石层,避免矿石在滚动的过程中铲走过多的碎石层。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体组件还包括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挡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在本申请中,第一止挡部设置于第一挡体远离底板的一端,第一止挡部的作用在于限制碎石层被滚动的矿石铲走。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挡部开设有第一通孔。
在本申请中,第一止挡部开设有第一通孔。在撞击的过程中碎石层受到外部挤压后细小碎石则可以通过第一通孔流出,在槽体内随着矿石滚动并容置于第二容置空间,最终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中的细小碎石含量增多。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挡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挡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在本申请中,第二止挡部设置于第二挡体远离底板的一端,第二止挡部的作用在于限制碎石层被滚动的矿石铲走。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所述第一挡体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挡体之间的间距。
本申请提供的排矿溜槽在使用时,当第一挡体的距离较小时,矿石坠落时与多个第一挡体直接碰撞,能够避免矿石完全进入第一容置空间而致使大量碎石层被铲走。而第二挡体受到的冲击力要明显小于第一挡体,因此,相邻的第一挡体之间的间距一般小于相邻的第二挡体之间的间距。这样差异化的间距设计更加经济合理,在同等长度上的第二挡体的数量相对较少,利于后期维护更换。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槽体还包括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所述第一衬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且与所述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衬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且与所述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
在本申请中,由于碎石层的存在,减少了矿石对底板的撞击,底板也不易磨损。通过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的设计,可以通过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直接抵挡矿物的撞击,避免了矿物对其的直接撞击并与之直接摩擦。而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便于维护和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矿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排矿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排矿输送装置;110-槽体;111-底板;113-第一侧板;115-第二侧板;117-第一衬板;119-第二衬板;130-挡体组件;131-第一挡体;132-第一容置空间;133-第二挡体;134-第二容置空间;135-第一止挡部;136-第三容置空间;137-第二止挡部;150-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是电性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在矿山生产中,通常采用破碎机将矿石破碎,破碎后的矿石在重力作用下沿槽体的底部滚动至运输设备(例如运输皮带)。槽体作为联接破碎-运输设备的关键运转设备。槽体由于长时间承受大量矿石冲刷,槽体槽底部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
在相关技术中,槽体主要采用厚钢板材质或猛钢板材质,实践表明:在矿石冲击、磨损下底板仍易磨穿,槽体寿命普遍在8~12个月,需要定期更换,维护成本较高。
为此,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种排矿输送装置,旨在减少槽体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一种排矿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该排矿输送装置100包括槽体110、挡体组件130以及碎石层150。
图2示出了一种槽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2,槽体110包括底板111、第一侧板113以及第二侧板115。
其中,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5分别连接于底板111的相对两侧。
在具体设置时,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5可以与底板111一体成型设置,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5也可以与底板111焊接。底板111、第一侧板113以及第二侧板115可以采用厚钢板材质或猛钢板。厚钢板材质或猛钢板能够承重矿石的撞击,而且耐磨损。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槽体110的倾角为65°~70°,也就是说,槽体1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5°~70°。可以理解,槽体110倾斜设置的目的在于,矿石在重力作用沿底板111滚动,槽体110则限制矿石的运动轨迹,以将矿石引导并输送至运输设备。在具体设置时,可以根据矿石的破碎粒度,合理设置槽体110的倾角,也不一定局限于65°~70°。
图3示出了一种挡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挡体组件130包括第一挡体131和第二挡体133。
其中,第一挡体131设置于槽体110的一端且沿槽体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挡体131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132,第二挡体133沿槽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二挡体133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134。
在本申请中,槽体110作为联接破碎-运输设备的关键运转设备。矿石经破碎机机械破碎后从破碎机的出矿口坠落,槽体110一端靠近破碎机设置以保证矿石坠落至槽体110。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3,第一挡体131设置于槽体110的一端(也就是槽体110倾斜设置时的顶端),槽体110的该端靠近破碎机的出矿口的位置。
第一挡体131需要承受矿石坠落的冲击,受到较多的撞击,第一挡体131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发生变形或者甚至损坏,无法继续投入使用。为此,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挡体13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5。当第一挡体131无法继续投入使用时,可以更换第一挡体131。第一挡体131的具体更换步骤如下:
工人通过支架或者爬梯到达指定位置,可以通过锤击第一挡体131的一端,使得第一挡体131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挡体131逐渐脱离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5,最后更换新的第一挡体131。
可以理解,排矿输送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挡体131与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5保持过盈配合即可。
图4示出了一种第一挡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挡体131可以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光滑弧面更容易使得矿石滚动或者滑动,即使弧形板与矿石碰撞也不容易损伤。而且相邻的弧形板形成的第一容置空间132更容易储存碎石层150,弧形板能够支撑和包裹碎石层150,避免矿石在滚动的过程中铲走过多的碎石层150。
图5示出了一种第一挡体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挡体131也可以不采用弧形板,而是采用其他结构。
示例性地,挡体组件130还包括第一止挡部135,第一止挡部135设置于第一挡体131远离底板111的一端。
在本申请中,第一止挡部135的作用在于限制碎石层150被滚动的矿石铲走,其技术效果与弧形板基本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前面已经提及,矿石经过破碎机破碎坠落到槽体110。而在矿石坠落过程中,矿石与第一挡体131发生碰撞,矿石会再次碎裂化,形成块径或者粒度更小的碎石。这些小的碎石则留在第一容置空间132内,形成碎石层150,随着破碎机的破碎作业,第一容置空间132内的碎石层越来越多,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细小碎石较多,而且细小碎石在随后的撞击中粒度会再次变小。
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止挡部135开设有第一通孔。在撞击的过程中碎石层150受到外部挤压后细小碎石则可以通过第一通孔流出,在槽体110内随着矿石滚动并容置于第二容置空间134,最终第一容置空间132和第二容置空间134中的细小碎石含量增多。
在实践中,相邻的第一挡体131之间的间距为15~25cm,第一挡体131的高度为6~8cm。该种设计下碎石层150的厚度足够承受矿石的撞击,而且第一挡体131之间的间距为15~25cm也足够密集,矿石坠落时与多个第一挡体131直接碰撞,能够避免矿石完全进入第一容置空间132而致使大量碎石层150被铲走。
正因如此,在通常使用时,相邻的第一挡体131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第二挡体133之间的间距。
在本申请中,第二挡体133则可以设置在槽体110的中部、下部。相对于第一挡体131而言,第二挡体133受到的撞击相对较小,原因在于,在碰撞的过程中,碎石层150能够通过挤压变形吸收矿石的动能,另外,当矿石沿着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32内的碎石层150滚动时,碎石层150与矿石之间的摩擦力也能够避免矿石的移动速度过快。
在具体设置时,第二挡体133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5。当第二挡体133无法继续投入使用时,可以更换第二挡体133。第二挡体133的具体更换步骤如下:
工人通过支架或者爬梯到达指定位置,可以通过锤击第二挡体133的一端,使得第二挡体133运动,从而使得第二挡体133逐渐脱离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5,最后更换新的第二挡体133。
可以理解,排矿输送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挡体133与第一侧板113、第二侧板115保持过盈配合即可。
在其他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挡体133可以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光滑弧面更容易使得矿石滚动或者滑动,即使弧形板与矿石碰撞也不容易损伤。而且相邻的弧形板形成的第二容置空间134更容易储存碎石层150,弧形板能够支撑和包裹碎石层150,避免矿石在滚动的过程中铲走过多的碎石层150。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第二挡体133也可以不采用弧形板,而是采用其他结构。
请继续参阅图5,示例性地,挡体组件130还包括第二止挡部137,第二止挡部137设置于第二挡体133远离底板111的一端。
在本申请中,第二止挡部137的作用在于限制碎石层150被滚动的矿石铲走,其技术效果与弧形板基本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在本申请中,碎石层150填充于第一容置空间132和第二容置空间134内。
可以理解,第一挡体131和第二挡体133也存在一个填充区域,以下称为第三容置空间136(请参阅图3),在排矿作业时,碎石层150也会逐渐的填充于第三容置空间136内。
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排矿输送装置100已基本能减少槽体110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但本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宗旨,设计者对该排矿输送装置100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
图6示出了一种排矿输送结构的示意图。请参阅图6,在具体的一种实施方案中,槽体110还包括第一衬板117和第二衬板119,第一衬板117设置于第一侧板113的内壁且与第一侧板113可拆卸连接,第二衬板119设置于第二侧板115的内壁且与第二侧板115可拆卸连接。
由于碎石层150的存在,减少了矿石对底板111的撞击,底板111也不易磨损。但是,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5仍然避免不了矿物对其的直接撞击并与之直接摩擦。
通过第一衬板117和第二衬板119的设置,可以减少对第一侧板113和第二侧板115的破坏,当第一衬板117和第二衬板119受损时更换即可。
在具体设置时,第一衬板117与第一侧板113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衬板119与第二侧板115螺栓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衬板117和第二衬板119应当选择耐磨材料,例如高锰钢。
在具体设置时,第一衬板117和第二衬板119可以采用拼接式结构,每块第一衬板117和第二衬板119面积都比较小,这样当局部损坏时便于局部更换。
本申请另提供一种排矿输送系统,包括排矿输送装置100、碎石机以及输送设备。
其中,槽体110的两端分别形成进矿口和送矿口。
碎石机的出矿口靠近槽体的进矿口设置。
输送设备与槽体110的送矿口相连。
在本申请中包括排矿输送装置100、碎石机以及输送设备。在使用时,矿石经过碎石机破碎处理后坠落至槽体内与第一挡体131发生碰撞碎裂化,碎裂化后形成的部分细小碎石残留在第一容置空间132内形成碎石层,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铲走并携带部分细小碎石运动,而且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与第二挡体133发生碰撞,矿石也会进一步碎裂化形成细小碎石,细小碎石填充于第二容置空间134内也形成碎石层150。当第一容置空间132和第二容置空间134内的碎石层较厚时,矿石在槽体110内沿着碎石层150表层运动并输送至输送设备。碎石层150可以避免矿石直接与槽底(也就是底板111)发生碰撞,减少槽底的磨损,而且碎石层150主要以细小碎石为主,即使矿石落入碎石层150挤压细小碎石也不会对底板111造成较大的磨损,减少槽体110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本申请提供一种排矿溜槽,相对于排矿输送装置100,排矿溜槽不具有碎石层150。
在本申请中,该排矿溜槽包括槽体110和挡体组件130。在使用时,矿石坠落至槽体110内与第一挡体131发生碰撞碎裂化,部分细小碎石残留在第一容置空间132内形成碎石层150。矿石在滚动或者滑动的过程中也会与第二挡体133发生碰撞,矿石也会进一步碎裂化形成细小碎石,细小碎石填充于第二容置空间134内也形成碎石层150。当第一容置空间132和第二容置空间134内的碎石层150较厚时,可以避免矿石直接与槽底发生碰撞,减少槽底的磨损,而且碎石层主要以细小碎石为主,即使矿石落入碎石层150挤压细小碎石也不会对底板111造成较大的磨损,减少槽体110的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排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体,所述槽体包括底板、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
挡体组件,所述挡体组件包括第一挡体和第二挡体,所述第一挡体设置于所述槽体的一端且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一挡体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挡体沿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挡体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
碎石层,所述碎石层填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体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体为弧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体组件还包括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止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挡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部开设有第一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体组件还包括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挡体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挡体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挡体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还包括第一衬板和第二衬板,所述第一衬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壁且与所述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衬板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壁且与所述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
9.一种排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排矿输送装置,所述槽体的两端分别形成进矿口和送矿口;
碎石机,所述碎石机的出矿口靠近所述槽体的进矿口设置;以及
输送设备,所述输送设备与所述槽体的送矿口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排矿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的倾角为65°~70°。
CN201921408094.0U 2019-08-27 2019-08-27 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 Active CN210823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8094.0U CN210823926U (zh) 2019-08-27 2019-08-27 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08094.0U CN210823926U (zh) 2019-08-27 2019-08-27 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23926U true CN210823926U (zh) 2020-06-23

Family

ID=71274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08094.0U Active CN210823926U (zh) 2019-08-27 2019-08-27 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23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20855Y (zh) 新型可调式接料卸料装置
CN110882884A (zh) 一种球磨机筛分装置
AU2006340292A1 (en) Lining arrangement
CN105358254B (zh) 用于块状物料的可动破碎机系统
CN210823926U (zh) 排矿输送装置以及排矿输送系统
US3936004A (en) Material reducer
KR100808548B1 (ko) 완충장치를 포함하는 죠 크러셔
US3915395A (en) Over and out material reducer
CN205673162U (zh) 一种降低皮带磨损的矿石破碎机出料口分选装置
CN211865756U (zh) 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设备
CN102145309B (zh) 刮板卸料选择性破碎机
CN202594380U (zh) 一种卸料小车
CN211282747U (zh) 一种顺槽改向转载装置
CN209871625U (zh) 一种传输漏斗装置
CN219928887U (zh) 卸料装置和卸料系统
CA1064451A (en) Material reducer
CN202030303U (zh) 防护用耐磨格栅架
CN114408618B (zh) 带式输送机用破碎装置及带式输送机
CN212309757U (zh) 一种冲击式制砂机的卸料斗及卧轴冲击式制砂机
CN216071409U (zh) 一种受料斗
CN201136696Y (zh) 输料机及其散料给料斗
CN215556845U (zh) 一种可移动式矿物运输带
CN212531480U (zh) 一种矿用沙石料运输系统
CN220126500U (zh) 一种破碎机下矿漏衬板
CN211846232U (zh) 一种能够自动补加的立磨机磨矿介质加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