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9818U - 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9818U
CN210799818U CN201921042215.4U CN201921042215U CN210799818U CN 210799818 U CN210799818 U CN 210799818U CN 201921042215 U CN201921042215 U CN 201921042215U CN 210799818 U CN210799818 U CN 210799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shell
motor shaft
friction disc
electromagnetic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4221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ndrion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ndrion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ndrion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ndrion Electromagnetic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4221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9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9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9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上可自转的电机轴,电机轴通过滑键与呈中空圆柱状的轮毂连接,轮毂与电机轴同步转动,且其可沿电机轴的轴线相对轮毂移动;轮毂上套设有与之固接的摩擦盘,摩擦盘的长度小于或等于轮毂的长度;摩擦盘的内侧设有固设在壳体上的凸缘法兰,摩擦盘的外侧设有套设在电机轴上可由电磁组件驱动其面向摩擦盘移动直至紧贴的衔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设计精巧,采用电磁离合器与轮毂连接的结构形式,消除现有技术中驻车制动系统操纵机构与执行机构间的机械连接,简化了驻车制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极大地增加其反应速度和制动可靠性,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
背景技术
轮毂电机技术又称车轮内装电机技术,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动力、传功和制动装置都整合到轮毂内,因此将电动车辆的机械部分大大简化,而且提高了电机驱动效率,减轻了重量,减小了其传动和附加损耗。轮毂电机技术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00年,保时捷就首先制造出了前轮装备轮毂电机的电动汽车,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技术在矿山运输车等领域得到应用。目前轮毂电机属于运用比较广泛的驱动部件,其具有减速比大,体积小等优点。
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联系的总成件。通常离合器与发动机曲轴的飞轮组安装在一起,是发动机与汽车传动系之间切断和传递动力的部件。汽车从起步到正常行驶的整个过程中,驾驶员可根据需要操纵离合器,使发动机和传动系暂时分离或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传动系输出的动力。目前,使用的多为脚踏式机械离合器,其结构复杂且反应速度慢,动作可靠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可自转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通过滑键与呈中空圆柱状的轮毂连接,所述轮毂与所述电机轴同步转动,且其可沿所述电机轴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轮毂移动;所述轮毂上套设有与之固接的摩擦盘,所述摩擦盘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轮毂的长度;所述摩擦盘的内侧设有固设在所述壳体上的凸缘法兰,所述摩擦盘的外侧设有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可由电磁组件驱动其面向所述摩擦盘移动直至紧贴的衔铁。
优选的,所述电磁组件包括线圈壳体及内部部件,所述线圈壳体通过第一轴套套设在所述电机轴上;所述线圈壳体上开设有用以安放线圈的容置槽;所述内部部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线圈壳体的开口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的内壁紧贴,另一端与所述衔铁紧贴。
优选的,所述壳体至少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一用以容置第二壳体的容置腔,所述线圈壳体、凸缘法兰以及衔铁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一连接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壳体和线圈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螺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还固设有一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电机轴固接。
优选的,所述衔铁上开设有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衬套,所述衔铁可在所述衬套上沿其轴线移动;一锁紧螺栓依次贯穿凸缘法兰和衬套延伸置至所述线圈壳体上。
优选的,所述衔铁通过第二轴套设置在所述电机轴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上套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线圈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电源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轴上还套设有卡圈,所述卡圈内侧面的部分与所述滑键始终紧贴,另一部分可与所述轮毂紧贴,所述卡圈外侧面始终与所述第二壳体紧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设计精巧,采用电磁离合器与轮毂连接的结构形式,消除现有技术中驻车制动系统操纵机构与执行机构间的机械连接,简化了驻车制动机构的结构形式,极大地增加其反应速度和制动可靠性,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摩擦盘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轮毂,可使摩擦盘远离凸缘法兰的一侧至少部分延伸置于轮毂的端面外,可随时与衔铁紧贴制动,避免衔铁被轮毂遮挡,无法及时与摩擦盘紧贴的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能;
3、轮毂与电机轴之间通过滑键连接,即轮毂可相对电机轴向滑动,可有效地避免电机轴转动状态下,摩擦盘与凸缘法兰始终紧贴情况的发生,极大地延长摩擦盘的使用寿命;
4、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取消了其间的过渡零件,简化了电磁离合器的机械结构和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便于安装拆卸以及维护;
5、通过线圈得/失电的方式控制衔铁释放/按压摩擦盘制动,可有效地避免由于机械故障或电路故障而造成的驻车制动失效的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6、衔铁套设在衬套上且沿着衬套的轴向方向移动,可避免衔铁出现晃动等情况,提高制动的精准度以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方向剖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包括壳体1以及通过连接轴承15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可自转的电机轴2,所述电机轴2可由外界的驱动件(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轴2转动。所述电机轴2通过滑键3与呈中空圆柱状的轮毂4连接,所述轮毂4与所述电机轴2同步转动,且其可沿所述电机轴2的轴线相对所述滑键3移动。上述所述的滑键3与电机轴和轮毂的连接结构均属于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该方式设计是使轮毂可在电机轴上沿其轴线移动,同时可与电机轴同步转动,实现微距离自行调节,可有效地避免电机轴转动状态下,摩擦盘与凸缘法兰始终紧贴情况的发生,极大地延长摩擦盘的使用寿命。
上述中,所述电机轴上还套设有卡圈18,所述卡圈18内侧面的部分与所述滑键3始终紧贴,另一部分可与所述轮毂4紧贴,所述卡圈18外侧面始终与所述第二壳体12紧贴。所述卡圈18的设置可防止轮毂与壳体之间发生剧烈碰撞,导致其意外损坏的情况发生,极大地延长所述轮毂的使用寿命。
所述轮毂4上套设有与之固接的摩擦盘5,所述摩擦盘5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轮毂4的长度。所述摩擦盘5的内侧设有固设在所述壳体1上的凸缘法兰6,所述摩擦盘5的外侧设有套设在所述电机轴2上可由电磁组件7驱动其面向所述摩擦盘5移动直至紧贴的衔铁8。通过电磁组件7驱控制衔铁释放/按压摩擦盘制动,可有效地避免由于机械故障或电路故障而造成的驻车制动失效的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上述中,所述摩擦盘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轮毂,可使摩擦盘远离凸缘法兰的一侧至少部分延伸置于轮毂的端面外,可随时与衔铁紧贴制动,避免衔铁被轮毂遮挡,无法及时与摩擦盘紧贴的情况发生,提高安全性能。
下面简单阐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磁组件7的具体结构,所述电磁组件7包括线圈壳体72及内部部件,所述线圈壳体72通过第一轴套71套设在所述电机轴2上。所述线圈壳体72上开设有用以安放线圈73的容置槽74。所述内部部件包括弹簧75,所述弹簧75设置在所述线圈壳体72的开口内,所述弹簧75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的内壁紧贴,另一端与所述衔铁8紧贴。当所述线圈73失电时,所述弹簧75对所述衔铁8施加作用力,使所述衔铁8始终与所述摩擦盘紧贴并对其施加作用力,完成制动。
所述衔铁8通过第二轴套84设置在所述电机轴2上,所述衔铁8上还开设有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衬套82,所述衔铁8可在所述衬套82上沿其轴线移动。一锁紧螺栓83依次贯穿凸缘法兰6和衬套82延伸置至所述线圈壳体72上。衔铁套设在衬套上且沿着衬套的轴向方向移动,可避免衔铁出现晃动等情况,提高制动的精准度以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壳体1至少包括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壳体11内设有一用以容置第二壳体12的容置腔13,所述线圈壳体72、凸缘法兰6以及衔铁8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一连接螺栓14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壳体12和线圈壳体72与所述第一壳体11螺接。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且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取消了其间的过渡零件,简化了电磁离合器的机械结构和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便于安装拆卸以及维护。所述第一壳体11上套设有防护罩16,所述防护罩16与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内设有一导线17,所述导线17的一端与所述线圈7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电源连接。
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当所述线圈73失电时,所述弹簧75对所述衔铁8施加的作用力,所述衔铁8面向所述摩擦盘5移动并对其施加作用力,同时,所述摩擦盘5在受到所述衔铁8施加的作用力后面向所述凸缘法兰移动,直至三者紧贴,此时,所述摩擦盘5与所述凸缘法兰和衔铁表面产生摩擦力,完成制动。
当所述线圈73得电时,所述衔铁8在磁场的作用下克服所述弹簧75的弹簧力面向所述线圈壳体74方向运动。由于所述衔铁8的移动,所述摩擦盘5和所述轮毂4就失去了衔铁8施加的作用力,所述摩擦盘5与所述轮毂4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的存在使得两者之间的接触面将减小,从而摩擦力也将减小,所述电机轴2转动即可通过轮毂带动摩擦盘5转动,完成车辆的正常行驶。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可自转的电机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2)通过滑键(3)与呈中空圆柱状的轮毂(4)连接,所述轮毂(4)与所述电机轴(2)同步转动,且其可沿所述电机轴(2)的轴线方向相对所述轮毂(4)移动;所述轮毂(4)上套设有与之固接的摩擦盘(5),所述摩擦盘(5)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轮毂(4)的长度;所述摩擦盘(5)的内侧设有固设在所述壳体(1)上的凸缘法兰(6),所述摩擦盘(5)的外侧设有套设在所述电机轴(2)上可由电磁组件(7)驱动其面向所述摩擦盘(5)移动直至紧贴的衔铁(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7)包括线圈壳体(72)及内部部件,所述线圈壳体(72)通过第一轴套(71)套设在所述电机轴(2)上;所述线圈壳体(72)上开设有用以安放线圈(73)的容置槽(74);所述内部部件包括弹簧(75),所述弹簧(75)设置在所述线圈壳体(72)的开口内,所述弹簧(75)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的内壁紧贴,另一端与所述衔铁(8)紧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至少包括第一壳体(11),所述第一壳体(11)内设有一用以容置第二壳体(12)的容置腔(13),所述线圈壳体(72)、凸缘法兰(6)以及衔铁(8)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一连接螺栓(14)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壳体(12)和线圈壳体(72)与所述第一壳体(11)螺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还固设有一连接轴承(15),所述连接轴承(15)的内圈与所述电机轴(2)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8)上开设有一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设有一与其相匹配的衬套(82),所述衔铁(8)可在所述衬套(82)上沿其轴线移动;一锁紧螺栓(83)依次贯穿凸缘法兰(6)和衬套(82)延伸置至所述线圈壳体(7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8)通过第二轴套(84)设置在所述电机轴(2)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上套设有防护罩(16),所述防护罩(16)与所述第一壳体(11)之间还设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一导线(17),所述导线(17)的一端与所述线圈(7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外界电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上还套设有卡圈(18),所述卡圈(18)内侧面的部分与所述滑键(3)始终紧贴,另一部分可与所述轮毂(4)紧贴,所述卡圈(18)外侧面始终与所述第二壳体(12)紧贴。
CN201921042215.4U 2019-07-05 2019-07-05 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 Active CN210799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2215.4U CN210799818U (zh) 2019-07-05 2019-07-05 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2215.4U CN210799818U (zh) 2019-07-05 2019-07-05 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9818U true CN210799818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29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42215.4U Active CN210799818U (zh) 2019-07-05 2019-07-05 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9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8639B2 (en) Auxiliary drive device
US20190044409A1 (en) Electric actuator
JP2016501757A (ja) 自動車用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アセンブリ
JP5508835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CN103192722A (zh) 电子机械制动器
EP3778280A1 (en) Engine and electric motor assembly, and vehicle driving device
CN103821855A (zh) 带有无励磁式电磁驻车制动装置的集成式电动轮系统
EP3796524A1 (en) Engine-and-electric-machine assembly
JP2014004895A (ja) 車両用駆動力伝達構造
EP3795820A1 (en) Engine-and-electric-machine assembly
CN2124471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CN111497596A (zh) 一种电动汽车双电机驱动装置
CN117578796B (zh) 一种线控制动系统电子控制执行单元及其应用
CN210799818U (zh) 新型短轮毂电磁离合器
CN201502643U (zh) 汽车单向离合滑行器
JP2006160096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CN108340769A (zh) 一种外转子轮毂电机电动汽车驱动制动一体化装置
CN209037379U (zh)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装置
CN210799819U (zh) 新型长轮毂电磁离合器
CN115614141A (zh) 一种车用安全式调速水泵及方法
CN210225160U (zh) 基于轮毂电机的移动机构及其电动轮椅
JP2005192341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用駆動装置
CN210830235U (zh) 一种机械式车用传动轴缓速器
CN107554279B (zh) 混合电动汽车的油泵系统和混合电动汽车
CN212811483U (zh) 一种集成离合器的直驱轮毂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