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5636U - 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5636U
CN210795636U CN201921241863.2U CN201921241863U CN210795636U CN 210795636 U CN210795636 U CN 210795636U CN 201921241863 U CN201921241863 U CN 201921241863U CN 210795636 U CN210795636 U CN 210795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ost
lifting device
plate
lever
vehicle ty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186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4186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5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5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5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底盘(11)和设置于所述底盘(11)下方的多个行走轮(12);导向柱(2),固定于所述底盘(11)上方并竖直向上延伸;举升机构,能够以攀爬的方式沿所述导向柱(2)上下移动;以及支撑机构,包括用于支撑轮胎(5)的支座(41),该支座(41)连接于所述举升机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举升装置能够同时实现轮胎的转移和举升,提高轮胎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起重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整车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将轮胎装配到轮毂上。例如,在云巴的组装过程中,需要将轮胎装配到云巴上。而由于轮胎本身的重量较重,因此无法通过人力将轮胎搬运至装配线上。同时,在轮胎装配过程中,还需要调整轮胎的高度位置,而通过人力进行调整同样是难以实现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该举升装置能够同时实现轮胎的转移和举升,提高轮胎的装配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
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底盘和设置于所述底盘下方的多个行走轮;
导向柱,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方并竖直向上延伸;
举升机构,能够以攀爬的方式沿所述导向柱上下移动;以及
支撑机构,包括用于支撑轮胎的支座,该支座连接于所述举升机构。
可选地,所述导向柱在所述底盘上的固定点位于多个所述行走轮之间依次连线所围成的多边形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行走轮构造为万向轮。
可选地,所述底盘包括具有开口的U形架和尾架,所述U形架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尾架在所述开口的相对侧连接于所述U形架并沿所述U形架的对称轴延伸,所述U形架的两个端部和所述尾架分别在下方设置有所述行走轮。
可选地,所述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支座的尺寸,以使得所述支座在向下移动时能够穿过所述开口。
可选地,所述支座构造为U形叉,该U形叉为轴对称结构,所述支座与所述举升机构的连接点位于所述U形叉的对称轴上。
可选地,多个所述行走轮的转轴之间的连线限定基准面,所述U形叉在其自身的对称轴线上沿远离所述连接点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向上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导向柱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支座跟随所述举升机构上下移动的引导件。
可选地,所述引导件构造为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的导向套,所述支座连接于所述导向套。
可选地,所述举升机构包括:
C形滑板,包括均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且能够沿所述导向柱上下移动的上支板部和下支板部以及连接所述上支板部和所述下支板部的连接板部;
第一卡板,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且位于所述导向柱的第一侧的一端铰接于所述C形滑板,以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位于所述导向柱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上支板部;
第二卡板,套设于所述导向柱,且所述第二卡板对应于所述第一侧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上支板部连接,对应于所述第二侧的一端通过第三弹性件与所述上支板部连接;以及,
杠杆,该杠杆对应于所述第一侧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部,对应于所述第二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杠杆的支点轴在所述第二侧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板上,所述自由端设置有脚踏板;
其中,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第一卡板斜靠于所述导向柱以依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卡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柱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提供将所述第一卡板朝向所述锁止位置转动的弹性力;
其中,所述第二卡板具有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二卡板斜靠于所述导向柱以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第二卡板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柱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三弹性件允许所述第二卡板和所述C形滑板之间的相对移动且为所述第二卡板提供向上移动的弹力,且所述第二弹性件还为所述第二卡板提供朝向所述释放位置移动的弹力,所述杠杆的自由端下压时施加在所述第二卡板的作用力用于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将所述第二卡板朝向所述锁定位置致动。
可选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C形滑板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与所述支座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上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杠杆与所述连接板部之间的铰接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
可选地,所述举升装置还包括限位杆,该限位杆大致呈L形并包括相连接的延伸段和约束段,所述延伸段连接于所述导向柱以使得所述约束段与所述导向柱之间形成间隔,该间隔内的轮胎通过所述约束段限位。
可选地,所述自由端构造为管状,所述限位杆在与所述导向柱分离时能够插入到所述杠杆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举升装置中,支座与举升机构连接,该举升机构能够以攀爬的形式沿导向柱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用于支撑轮胎的支座能够上下移动,进而在轮胎放置到支座上时,能够调节轮胎的高度位置,便于轮胎装配到车辆上,同时,举升装置还能够通过行走轮实现自身的行走,进而能够实现轮胎的转移和搬运,提高轮胎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举升装置上设置有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轮胎处于举升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1-底盘,111-U形架,112-尾架,12-行走轮,2-导向柱,21-第一加强筋,31-C形滑板,311-上支板部,312-下支板部,313-连接板部,314-螺柱,32-第一卡板,321-压板,33-第一弹性件,34-第二卡板,35-第二弹性件,36-第三弹性件,37-杠杆,371-支点轴,372-踏板,41-支座,42-导向套,421-避让开口,43-第一连接杆,44-第二连接杆,45-第二加强筋,451-减重孔,5-轮胎,6-限位杆,61-延伸段,62-约束段,7-螺母,8-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基于图面方向定义的,具体地,可参考图2的图面方向,“内”、“外”是指各零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和外。本公开中使用的序词“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此外,下面的描述在参考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图1至图2示出了其一种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举升装置包括行走机构、导向柱2、举升机构和支撑机构。其中,行走机构包括底盘11和设置于底盘11下方的多个行走轮12;导向柱2固定于该底盘11上方并竖直向上延伸;举升机构能够以攀爬的方式沿导向柱2上下移动;支撑机构包括用于支撑轮胎5的支座41,该支座41连接于举升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举升装置中,支座41与举升机构连接,该举升机构能够以攀爬的形式沿导向柱2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用于支撑轮胎的支座41能够上下移动,进而在轮胎5放置到支座41上时,能够调节轮胎5的高度位置,便于轮胎5装配到车辆上,同时,举升装置还能够通过行走轮12实现自身的行走,进而能够实现轮胎5的转移和搬运,提高轮胎5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了车辆的装配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对举升机构的具体结构以及该举升机构与导向柱2的连接不作限制,本公开将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本公开旨在体现举升机构能够以攀爬的形式沿导向柱2上下移动这一技术构思。此外,由于举升机构是沿导向柱2攀爬的,因此,本公开中的轮胎5的举升高度也可以不受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中所示,导向柱2在底盘11上的固定点位于多个行走轮12之间依次连线所围成的多边形区域内,即该固定点落入上述的多边形区域内,从而降低了举升装置的倾翻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行走轮12可以构造为万向轮。这样,举升装置在行走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步实现移动方向的改变,从而便于避开障碍物并转向,进而缩短了轮胎5的运输时间,提高了轮胎5的装配效率。
可选择地,参考图1中所示,底盘11可以包括具有开口的U形架111和尾架112,该U形架111为轴对称结构,尾架112在上述开口的相对侧连接于U形架111并沿U形架111的对称轴延伸,U形架111的两个端部和尾架112分别在下方设置有行走轮12。这样,行走轮12能够分布在导向柱2相对应的两侧,通过不共线的三点支撑,从而提高了举升装置的稳定性。在上述的固定点落入多个行走轮12之间依次连线所围成的多边形区域内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地提高举升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择地,参考图1中所示,上述的U形架111可以包括两个大致平行的横梁(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和连接两个横梁的纵梁,导向柱2固定于该纵梁上并且导向柱2的固定点位于U形架111的对称轴上,从而提高举升装置整体的平衡性。这里,导向柱2的外周面与纵梁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1,从而能够提高导向柱2与纵梁二者之间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避免因该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不足而造成连接处断裂。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大致平行”一词指的是非严格意义上的平行,由于制造公差以及装配公差的客观存在,上述两个横梁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下面的描述在涉及“大致”一词时,均指的是非严格意义上的,本公开将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中所示,U形架111的开口的尺寸可以大于支座41的尺寸,以使得支座41在向下移动时能够穿过该开口。这样,能够增加举升机构的行程,同时,使得轮胎举升时的下极限位置能够下移,充分利用了空间。
参考图1中所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支座41可以构造为U形叉,即类似于叉车的货叉,该U形叉为轴对称结构,支座41与举升机构的连接点位于U形叉的对称轴上。这样,在轮胎举升的过程中,能够保证轮胎在U形叉的对称轴的两侧的重量分布均匀,避免轮胎在举升过程中发生倾倒。这里,U形支架111的对称轴可以与U形叉的对称轴在地面的投影重合,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此外,U形叉的开口也可以与U形支架111的开口朝向一致,从而在实现支撑轮胎的情况简化结构,本公开对此也不作限制。
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多个行走轮12的转轴之间的连线限定基准面,U形叉在其自身的对称轴线上沿远离连接点的方向相对于该基准面向上倾斜延伸。这样,能够提升在轮胎5举升过程中,轮胎5远离导向柱2一侧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轮胎5远离导向柱2一侧发生倾倒。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该基准面可以是水平面,当然,也可以是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的其他平面,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导向柱2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支座41跟随举升机构上下移动的引导件,该引导件用于引导支座41沿导向柱2上下移动,从而提升轮胎5在举升过程中的平稳性。这里,本公开对引导件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本公开将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
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上述的引导件可以构造为滑动套设在导向柱2上的导向套42,支座41连接于导向套42,从而在支座41上下移动过程中,导向套42能够沿导向柱2上下滑动。当然,本公开中的引导件还为形成在支座41上的滑块,导向柱2上形成有与之配合的滑轨,通过滑轨与滑块的配合,引导件依然能够为支座41提供导向。这里,引导件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
可选择地,参考图1中所示,在导向柱2的外周面与U形支架111的纵梁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1的情况下,导向套42的下端具有与第一加强筋21位置对应的避让开口421,从而在举升机构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避让第一加强筋21,增大举升机构的行程。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举升机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举升机构包括C形滑板31、第一卡板32、第二卡板34以及杠杆37等。其中,该C形滑板31包括均套设于导向柱2且能够沿导向柱2上下移动的上支板部311和下支板部312以及连接所述上支板部311和下支板部312的连接板部313;第一卡板32套设于导向柱2,且位于导向柱2的第一侧的一端铰接于C形滑板31,以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位于导向柱2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33连接于上支板部311;第二卡板34套设于导向柱2,且该第二卡板34对应于第一侧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35与上支板部311连接,对应于第二侧的一端通过第三弹性件36与所述上支板部311连接,这里,第二卡板34可以位于上支板部311和下支板部312之间;杠杆37,该杠杆37对应于第一侧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部313,对应于第二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该杠杆37的支点轴371在第二侧设置在第二卡板34上,上述的自由端设置有脚踏板372,以便于在操作者可以通过脚踩的方式实现轮胎的举升,可选择地,踏板372的上表面可以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长条状的凸起,以便于操作者下压踏板372,避免打滑。
其中,在第一卡板32的锁止位置,第一卡板32斜靠于导向柱2以依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此时,举升机构与导向柱锁止,该举升机构无法攀升。在第一卡板32的解锁位置,第一卡板32能够相对于导向柱2移动,第一弹性件33用于提供将第一卡板32朝向锁止位置转动的弹性力。例如,在解锁位置,第一弹性件33可以被压缩,当杠杆37上的外力撤销时,第一弹性件33能够恢复形变,从而使得第一卡板32与导向柱2重新锁止。
其中,第二卡板34具有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在锁定位置,第二卡板34斜靠于导向柱2以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在释放位置,第二卡板34能够相对于导向柱2移动,第二弹性件35和第三弹性件36允许第二卡板34和C形滑板31之间的相对移动且为第二卡板34提供向上移动的弹力,且第二弹性件35还为第二卡板34提供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的弹力,杠杆37的自由端下压时施加在第二卡板34的作用力用于克服第二弹性件35的弹力将第二卡板34朝向锁定位置致动。
本公开的举升机构可以通过纯机械机构完成轮胎的举升,从而方便制造使用。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在操作者下压踏板372时,支点轴371能够抵顶在第二卡板34上,使得第二卡板34与导向柱2锁止,此时,第一卡板32的位于导向柱2的第一侧的一端由于杠杆37的作用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从而使得第一卡板32与导向柱2解锁,并且由于杠杆37对应于第一侧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部313,从而能够使得C形滑板31沿导向柱2向上攀爬,在攀爬过程中,第二卡板34与导向柱2锁止,第一卡板32与导向柱2解锁;当踏板372位于最低点时,即杠杆37无法在使C形滑板31攀升时,撤去外力,此时,第一弹性件33能够恢复形变,从而使得第一卡板32与导向柱2重新锁止,由于攀爬过程中第二弹性件35和第三弹性件36处于拉伸状态,因此,在第二弹性件35和第三弹性件36的作用下,第二卡板34能够沿导向柱2向上移动,从而恢复到在C形滑板31攀爬前与C形滑板31的位置关系,此时,一个攀爬行程结束。操作者可以重复这一过程,以实现举升机构的持续攀爬。
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第一卡板32的对应于上述第一侧的一端设置有压板321,操作者致动该压板321下压时,第一弹性件33能够被压缩,第一卡板32绕其铰接轴向下转动,从而离开锁止位置并到达解锁位置,从而允许C形滑板31相对于导向柱2向下移动,由此,支撑机构能够依靠自身重力向下移动,实现复位。这样,本公开的举升装置能够实现轮胎5的举升以及自身举升机构的复位,从而实现举升装置的全面性。
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C形滑板32的位于上述第一侧的上部具有螺柱314,第一卡板32具有用于供该螺柱314穿过的通孔,第一弹性件33套设于螺柱314并位于第一卡板32的下部,螺母7与螺柱314螺纹连接并能够在锁止位置抵顶于第一卡板32,从而提高第一卡板32在解锁位置于锁止位置之间转换的可靠性。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支撑机构可以包括与C形滑板31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3和与支座41连接的第二连接杆44,第一连接杆43的上端枢转地连接于杠杆37与连接板部313之间的铰接轴,第一连接杆43的下端铰接于第二连接杆44。由于在C形滑板31向上滑动过程中,杠杆37施加的作用力并非是竖直向上的,因此,支座41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会发生其他方向的晃动,因此,上述布置能够有效避免支座41产生除竖直向上运动以外的其他方向的晃动,使得支座41的移动更加平稳,并且使得支座41与C形滑板31和杠杆37之间的连接更加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上述铰接轴的轴线以及第一卡板32与C形滑板31铰接的轴线均互相平行,且这些轴线均与上述的基准面平行,以保证在C形滑板31向上滑动的过程中,各个铰接轴和铰接位置之间不会发生相互干涉的现象,即相互阻碍,保证整个举升过程中的平稳性。
可选择地,参考图1中所示,支座41构造为U形叉,上述的第二连接杆44与的固定点位于U形叉的对称轴线上,该第二连接杆44相对的两侧分别与U形叉连接有第二加强筋45,以提高第二连接杆44与U形叉之间的连接强度。可选择地,该第二加强筋45构造为三角形加强筋。可选择地,上述的三角形加强筋可以开设有减重孔451,从而在保证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举升装置整体的重量,利于轻量化设计。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2中所示,举升装置还可以包括限位杆6,该限位杆6大致呈L形并包括相连接的延伸段61和约束段62,延伸段61连接于导向柱2以使得约束段62与导向柱2之间形成间隔,该间隔内的轮胎5通过约束段62限位,从而避免轮胎5朝远离导向柱2的一侧发生倾翻。
可选择地,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导向柱2的上部具有大致水平延伸的安装孔,延伸段61能够伸入该安装孔,紧固件8设置于导向柱2上并使导向柱2和延伸段61可拆卸连接。这里,导向柱2上可以形成有与该安装孔连通的螺纹孔,紧固件8能够旋入该螺纹孔中,并能够抵顶到延伸段61上,从而将延伸段61固定于导向柱2。此外,用于供延伸段61伸入安的装孔可以构造为通孔,也可以构造为盲孔,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可选择地,根据一个实施方式,杠杆37的自由端可以构造为管状,限位杆6在与导向柱2分离时能够插入到杠杆37中。例如,在轮胎5举升到较高位置时,操作者不方便用脚踩踏板372,此时,操作者可以将限位杆6拆卸,并将限位杆6插入到杠杆37,从而操作者可以用手下压限位杆6使得轮胎5继续举升。这里,延伸段61和限位段62均可以插入到杠杆37中,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包括:
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底盘(11)和设置于所述底盘(11)下方的多个行走轮(12);
导向柱(2),固定于所述底盘(11)上方并竖直向上延伸;
举升机构,能够以攀爬的方式沿所述导向柱(2)上下移动;以及
支撑机构,包括用于支撑轮胎(5)的支座(41),该支座(41)连接于所述举升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在所述底盘(11)上的固定点位于多个所述行走轮(12)之间依次连线所围成的多边形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12)构造为万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1)包括具有开口的U形架(111)和尾架(112),所述U形架(111)为轴对称结构,所述尾架(112)在所述开口的相对侧连接于所述U形架(111)并沿所述U形架(111)的对称轴延伸,所述U形架(111)的两个端部和所述尾架(112)分别在下方设置有所述行走轮(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尺寸大于所述支座(41)的尺寸,以使得所述支座(41)在向下移动时能够穿过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41)构造为U形叉,该U形叉为轴对称结构,所述支座(41)与所述举升机构的连接点位于所述U形叉的对称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行走轮(12)的转轴之间的连线限定基准面,所述U形叉在其自身的对称轴线上沿远离所述连接点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准面向上倾斜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支座(41)跟随所述举升机构上下移动的引导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构造为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柱(2)上的导向套(42),所述支座(41)连接于所述导向套(42)。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包括:
C形滑板(31),包括均套设于所述导向柱(2)且能够沿所述导向柱(2)上下移动的上支板部(311)和下支板部(312)以及连接所述上支板部(311)和所述下支板部(312)的连接板部(313);
第一卡板(32),套设于所述导向柱(2),且位于所述导向柱(2)的第一侧的一端铰接于所述C形滑板(31),以能够在锁止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转动,位于所述导向柱(2)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件(33)连接于所述上支板部(311);
第二卡板(34),套设于所述导向柱(2),且所述第二卡板(34)对应于所述第一侧的一端通过第二弹性件(35)与所述上支板部(311)连接,对应于所述第二侧的一端通过第三弹性件(36)与所述上支板部(311)连接;以及,
杠杆(37),该杠杆(37)对应于所述第一侧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板部(313),对应于所述第二侧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杠杆(37)的支点轴(371)在所述第二侧设置在所述第二卡板(34)上,所述自由端设置有脚踏板(372);
其中,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第一卡板(32)斜靠于所述导向柱(2)以依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第一卡板(32)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柱(2)移动,所述第一弹性件(33)用于提供将所述第一卡板(32)朝向所述锁止位置转动的弹性力;
其中,所述第二卡板(34)具有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第二卡板(34)斜靠于所述导向柱(2)以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限制两者之间的相对移动,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第二卡板(34)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柱(2)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35)和所述第三弹性件(36)允许所述第二卡板(34)和所述C形滑板(31)之间的相对移动且为所述第二卡板(34)提供向上移动的弹力,且所述第二弹性件(35)还为所述第二卡板(34)提供朝向所述释放位置移动的弹力,所述杠杆(37)的自由端下压时施加在所述第二卡板(34)的作用力用于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35)的弹力将所述第二卡板(34)朝向所述锁定位置致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与所述C形滑板(31)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3)和与所述支座(41)连接的第二连接杆(44),所述第一连接杆(43)的上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杠杆(37)与所述连接板部(313)之间的铰接轴,所述第一连接杆(43)的下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44)。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还包括限位杆(6),该限位杆(6)大致呈L形并包括相连接的延伸段(61)和约束段(62),所述延伸段(61)连接于所述导向柱(2)以使得所述约束段(62)与所述导向柱(2)之间形成间隔,该间隔内的轮胎(5)通过所述约束段(62)限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构造为管状,所述限位杆(6)在与所述导向柱(2)分离时能够插入到所述杠杆(37)中。
CN201921241863.2U 2019-07-30 2019-07-30 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 Active CN210795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1863.2U CN210795636U (zh) 2019-07-30 2019-07-30 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1863.2U CN210795636U (zh) 2019-07-30 2019-07-30 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5636U true CN210795636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9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1863.2U Active CN210795636U (zh) 2019-07-30 2019-07-30 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56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1434A (zh) * 2020-12-08 2021-03-26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一种车辆维修用升降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1434A (zh) * 2020-12-08 2021-03-26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一种车辆维修用升降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85541B2 (en) Suspension for a tricycle
EP2658501B1 (de) Zusammenklappbarer gehwagen
US20070069504A1 (en) Foldable stroller
US20120104712A1 (en) Carrier and stroller
CN210795636U (zh) 用于车辆轮胎的举升装置
CN110341773B (zh) 一种稳定性高的浇铸件转运车
JP2007509812A (ja) スタンディングボード
CN106309038A (zh) 一种两用轮椅
US3698736A (en) Combined hand and towing trucks
US20190118843A1 (en) Two-Wheeled Vehicle Dolly and Method of Moving Same
CN111148690A (zh) 一种母婴自行车
CN207403850U (zh) 儿童多功能健身车
CN202398987U (zh) 一种后桥总成支撑装置
EP2338740A1 (en) Device for carrying a bicycle, to be attached to a vehicle
CN210598798U (zh) 一种自移式建筑用装置
CN210822580U (zh) 三轮滑板车
CN110857211B (zh) 带伸缩轮的升降机底座
CN210310443U (zh) 一种用于油桶搬运车
GB2480639A (en) A suspension for use on two front/rear wheels of a tricycle
US1978471A (en) Knee lift jack bar
JP2012006539A (ja) 双輪装置
CN218912780U (zh) 一种绝缘梯车
GB2031347A (en) Assembly of Dustbin Trolley and Dustbin Therefor
CN212766438U (zh) 一种具有防倾倒结构的婴儿童车
CN215848054U (zh) 一种具有刹车机构的摩托车升降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