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92699U - 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 Google Patents

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92699U
CN210792699U CN201920977051.8U CN201920977051U CN210792699U CN 210792699 U CN210792699 U CN 210792699U CN 201920977051 U CN201920977051 U CN 201920977051U CN 210792699 U CN210792699 U CN 2107926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axle
forklift
plate
sliding
fork tr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705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荣尊
王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7705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926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926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926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该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包括转向桥总成、转向桥安装架及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向桥安装架固定在叉车的车体上,所述转向桥总成滑动连接在所述转向桥安装架上,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连接在叉车的车体与所述转向桥总成之间,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转向桥总成沿叉车的前后方向相对所述转向桥安装架滑动,以此调节叉车的轴距。本实用新型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能够很好地兼顾叉车的稳定性和通过性。

Description

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背景技术
现代仓储行业发展迅速,叉车作为搬运车辆得到了广泛使用。传统的叉车前、后转向桥都是固定不动,轴距、轮距无法进行调节。而叉车的纵向稳定性计算中,我们可简化为杠杆原理(类似跷跷板),以前轮为支点,货物的重心与叉车的重心位置为力臂,当满足以下公式(1)时,叉车不会翻倒:
GhL1=GcL2 (1);
公式(1)中,Gh表示货物的重力,Gc表示叉车的重力,L1表示货物的重力 Gh与支点的距离,L2表示叉车的重力Gc与支点的距离。
通常情况下,轴距越长,后转向桥及轮胎等部件越靠后,则叉车重心越靠后,后面的力臂也会更长,也就使得叉车前面可以叉更多的货物,此时叉车的纵向稳定性更好。
以上可知,叉车的轴距L是叉车的一项重要参数,轴距越长,则纵向稳定性越好,叉车不易向前、后翻倒。当轴距较小时,叉车体积可以做的较小,叉车的转弯半径亦会更小,利于通过仓库等狭小空间,通过性能好,但轴距较小的情况下,叉车的纵向稳定性较差,叉车高速行驶或者叉载货物后,容易因为不够稳定出现翻车问题。反之,叉车轴距、轮距越大,叉车稳定性虽然较好,但是由于整车体积较大,通过性能表型不佳。总之,传统观叉车在稳定性和通过性两方面很难都兼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传统叉车在稳定性和通过性两方面很难都兼顾的问题,提供一种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包括转向桥总成、转向桥安装架及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向桥安装架固定在叉车的车体上,所述转向桥总成滑动连接在所述转向桥安装架上,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连接在叉车的车体与所述转向桥总成之间,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转向桥总成沿叉车的前后方向相对所述转向桥安装架滑动,以此调节叉车的轴距。
可选地,所述转向桥安装架包括转向桥安装板、前悬挂件及后悬挂件,所述转向桥安装板固定在叉车的车体的车架后立板上,所述前悬挂件及后悬挂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桥安装板下方,所述转向桥总成的前部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前悬挂件上的前滑动柱,所述转向桥总成的后部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后悬挂件上的后滑动柱;
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固定在叉车的车体的车架后立板上,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前滑动柱上。
可选地,所述前悬挂件包括转向桥前上卡板及转向桥前下卡板,所述转向桥前上卡板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半圆缺口,所述转向桥前下卡板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半圆缺口,所述转向桥前上卡板及转向桥前下卡板上下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半圆缺口及第二半圆缺口对接形成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前滑动柱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中;
所述后悬挂件包括转向桥后上卡板及转向桥后下卡板,所述转向桥后上卡板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半圆缺口,所述转向桥后下卡板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半圆缺口,所述转向桥后上卡板及转向桥后下卡板上下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三半圆缺口及第四半圆缺口对接形成第二圆形通孔,所述后滑动柱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中。
可选地,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转向桥下连接板,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前悬挂件的下端,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后悬挂件的下端;
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前移动的前限位件及用于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后移动的后限位件,所述前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的前部,所述后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的后部。
可选地,所述转向桥安装架为开口向的U形结构,所述转向桥安装架包括前连接纵臂、后连接纵臂及底板,所述前连接纵臂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前悬挂件的下端,所述后连接纵臂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后悬挂件的下端,所述底板连接在所述前连接纵臂的下端与所述后连接纵臂的下端之间;
所述前限位件包括前限位滑块及前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前升降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前升降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前限位滑块的下方;所述后限位件包括后限位滑块及后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后升降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后升降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后限位滑块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转向桥总成的前部设置有前限位块,所述前滑动柱连接在所述前限位块的前侧,所述转向桥总成的后部设置有后限位块,所述后滑动柱连接在所述后限位块的后侧;
所述前限位滑块可上升至与所述前限位块抵接以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前移动,所述前限位滑块可下降至与所述前限位块脱离以允许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前移动;
所述后限位滑块可上升至与所述后限位块抵接以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后移动,所述后限位滑块可下降至与所述后限位块脱离以允许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后移动。
可选地,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靠近叉车的前驱动桥总成布置的前举升机构,所述前举升机构用于将叉车的车体的前部顶起,以使得叉车的左前车轮及右前车轮脱离地面。
可选地,所述前举升机构包括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的上端连接在叉车的车架底板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静止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所述第一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在常规位置与撑地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处于常规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板悬浮于地面之上,叉车的左前车轮及右前车轮着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处于撑地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在地面上以此撑起叉车的车体的前部并使叉车的左前车轮及右前车轮脱离地面。
可选地,所述前举升机构还包括滑动板、第一导槽板及第二导槽板,所述第一导槽板及第二导槽板相互间隔地固定在叉车的车架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滑动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导槽板设置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导槽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槽开口相对的第二导槽,所述滑动板的左右两侧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内。
可选地,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前举升机构沿叉车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驱动装置,所述滑动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连接在所述滑动板上,所述滑动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连接在叉车的车架底板上。
可选地,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转向桥总成布置的后举升机构,所述后举升机构用于将叉车的车体的后部顶起,以使得叉车的左后车轮及右后车轮脱离地面。
可选地,所述后举升机构包括第二升降装置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的上端连接在叉车的车架底板上,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静止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所述第二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在常规位置与撑地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处于常规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板悬浮于地面之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处于撑地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在地面上以此撑起叉车的车体的后部,并使叉车的左后车轮及右后车轮脱离地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能够带动转向桥总成沿叉车的前后方向相对转向桥安装架滑动,以此调节叉车的轴距。正常行驶时,转向桥总成及两个后轮收缩在更靠前的位置,叉车转弯半径更小,可便于通过窄通道、仓库。当叉车叉货后,叉车由于货物较重,叉车纵向稳定性会有所下降,此时需要提高纵向稳定性以避免叉车向前翻倒,驾驶员即可通过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带动转向桥总成相对转向桥安装架向后方滑动,使转向桥总成及两个后轮向后伸出,从而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叉车使用更安全。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可自动进行轴距的调节,不需要使用其它辅助工具,不需要专业改装的繁琐过程及时间成本,驾驶员根据需求自动控制调节,快捷高效,性价比高。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叉车,其包括上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在叉车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的前举升机构、后举升机构及滑动驱动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的转向桥总成、转向桥安装架及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在前举升机构及后举升机构收缩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在前举升机构及后举升机构伸长时的示意图(前举升机构前移);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在转向桥总成前移的示意图(轴距较小);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在转向桥总成后移的示意图(轴距较大)。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叉车轴距调节装置;
1、转向桥总成;11、前滑动柱;12、后滑动柱;13、前限位块;14、后限位块;
2、转向桥安装架;21、转向桥安装板;22、前悬挂件;221、转向桥前上卡板;2211、第一半圆缺口;222、转向桥前下卡板;2221、第二半圆缺口;23、后悬挂件;231、转向桥后上卡板;2311、第三半圆缺口;232、转向桥后下卡板;2321、第四半圆缺口;
3、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31、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32、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
4、转向桥下连接板;41、前连接纵臂;42、后连接纵臂;43、底板;
5、前限位件;51、前限位滑块;52、前升降驱动装置;521、前升降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522、前升降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
6、后限位件;61、后限位滑块;62、后升降驱动装置;621、后升降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622、后升降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
7、前举升机构;71、第一升降装置;711、第一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712、第一升降装置的静止部件;72、第一支撑板;73、滑动板;74、第一导槽板; 75、第二导槽板;
8、后举升机构;81、第二升降装置;811、第二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812、第二升降装置的静止部件;82、第二支撑板;
9、滑动驱动装置;91、滑动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92、滑动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
10、竖向安装板;
200、车体;2001、车架底板;2002、车架后立板;
300、左后车轮;
400、右后车轮;
500、前驱动桥总成;
600、左前车轮;
700、右前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叉车轴距调节装置100,包括转向桥总成1、转向桥安装架2及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3,所述转向桥安装架 2固定在叉车的车体200上,所述转向桥总成1滑动连接在所述转向桥安装架2 上,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3连接在叉车的车体200与所述转向桥总成1之间,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3用于带动所述转向桥总成1沿叉车的前后方向相对所述转向桥安装架2滑动,以此调节叉车的轴距。
如图4所示,所述转向桥安装架2包括转向桥安装板21、前悬挂件22及后悬挂件23,所述转向桥安装板21固定在叉车的车体200的车架后立板2002上,所述前悬挂件22及后悬挂件23设置在所述转向桥安装板21下方,所述转向桥总成1的前部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前悬挂件22上的前滑动柱11,所述转向桥总成1的后部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后悬挂件23上的后滑动柱12。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3的静止部件31固定在叉车的车体200的车架后立板2002上,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3的活动部件32连接在所述前滑动柱11上。优选地,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3的活动部件32与所述前滑动柱11螺纹连接,以便于安装、拆卸。例如,所述前滑动柱11上设置螺纹孔,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3的活动部件32的端部设置有匹配的外螺纹。或者是,所述前滑动柱11上设置外螺纹,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3的活动部件32的端部设置有匹配的螺纹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桥安装板21、前悬挂件22及后悬挂件23焊接一体,并且,所述转向桥安装板21的前端焊接在车架后立板2002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悬挂件22包括转向桥前上卡板221及转向桥前下卡板222,所述转向桥前上卡板221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半圆缺口2211,所述转向桥前下卡板222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半圆缺口2221,所述转向桥前上卡板221及转向桥前下卡板222上下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半圆缺口2211及第二半圆缺口2221对接形成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前滑动柱11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中。
所述后悬挂件23包括转向桥后上卡板231及转向桥后下卡板232,所述转向桥后上卡板231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半圆缺口2311,所述转向桥后下卡板 232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半圆缺口2321,所述转向桥后上卡板231及转向桥后下卡板232上下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三半圆缺口2311及第四半圆缺口2321 对接形成第二圆形通孔,所述后滑动柱12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桥前上卡板221焊接在所述转向桥安装板21的下方,所述转向桥前上卡板221及转向桥前下卡板22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转向桥后上卡板231焊接在所述转向桥安装板21的下方,所述转向桥后上卡板 231及转向桥后下卡板2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100还包括转向桥下连接板4,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4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前悬挂件22的下端,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 4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后悬挂件23的下端。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1向前移动的前限位件5及用于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1 向后移动的后限位件6,所述前限位件5设置在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4的前部,所述后限位件6设置在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4的后部。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桥安装架4为开口向的U形结构,所述转向桥安装架4包括前连接纵臂41、后连接纵臂42及底板43,所述前连接纵臂41 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前悬挂件22的下端,所述后连接纵臂42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后悬挂件23的下端,所述底板43连接在所述前连接纵臂41的下端与所述后连接纵臂42的下端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连接纵臂41的上端焊接在所述转向桥前下卡板222 上,所述后连接纵臂42的上端焊接在所述转向桥后下卡板232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限位件5包括前限位滑块51及前升降驱动装置52,所述前升降驱动装置52的静止部件52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43上,所述前升降驱动装置52的活动部件522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前限位滑块51的下方。所述后限位件6包括后限位滑块61及后升降驱动装置62,所述后升降驱动装置 62的静止部件62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43上,所述后升降驱动装置62的活动部件622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后限位滑块61的下方。
所述转向桥总成1的前部设置有前限位块13,所述前滑动柱11连接在所述前限位块13的前侧,所述转向桥总成1的后部设置有后限位块14,所述后滑动柱12连接在所述后限位块14的后侧。
前升降驱动装置52伸长时,所述前限位滑块51可上升至与所述前限位块 13抵接以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1向前移动。前升降驱动装置52收缩时,所述前限位滑块51可下降至与所述前限位块13脱离以允许所述转向桥总成1向前移动。
后升降驱动装置62伸长时,所述后限位滑块61可上升至与所述后限位块 14抵接以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1向后移动。后升降驱动装置62收缩时,所述后限位滑块61可下降至与所述后限位块14脱离以允许所述转向桥总成1向后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1至图3所示,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100还包括靠近叉车的前驱动桥总成500布置的前举升机构7,所述前举升机构7用于将叉车的车体200的前部顶起,以使得叉车的左前车轮600及右前车轮700脱离地面。
所述前举升机构7包括第一升降装置71和第一支撑板72,所述第一升降装置71的活动部件711的上端连接在叉车的车架底板2001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71的静止部件712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72上。
所述第一支撑板72可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71的驱动下在常规位置与撑地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参见图5,所述第一支撑板72处于常规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板72悬浮于地面之上,所述左前车轮600及右前车轮700着地。参见图6,所述第一支撑板72处于撑地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板72支撑在地面上以此撑起叉车的车体200的前部并使所述左前车轮600及右前车轮700脱离地面。
前举升机构7至少可以使左前车轮600及右前车轮700脱离地面。在仅前举升机构7工作时,左后车轮300及右后车轮400着地或者脱离地面。
为了使得支撑更加稳定,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100还包括靠近叉车的后转向桥500布置的后举升机构8,所述后举升机构8用于将叉车的车体200的后部顶起,以使得叉车的左后车轮600及右后车轮700脱离地面。在所述前举升机构7及后举升机构8的共同抬升下,叉车四轮离地,且能够对叉车的车体200 形成稳定的支撑。
所述后举升机构8包括第二升降装置81和第二支撑板82,所述第二升降装置81的活动部件811的上端连接在叉车的车架底板2001上,所述第二升降装置81的静止部件812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82上。
所述第二支撑板82可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81的驱动下在常规位置与撑地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参见图5,所述第二支撑板82处于常规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板82悬浮于地面之上。参见图6,所述第二支撑板82处于撑地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板82支撑在地面上以此撑起叉车的车体200的后部并使叉车的左后车轮600及右后车轮700脱离地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装置71的静止部件71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72上,所述第二升降装置81的静止部件81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82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举升机构7还包括滑动板73、第一导槽板74及第二导槽板75,所述第一导槽板74及第二导槽板75相互间隔地固定在叉车的车架底板2001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升降装置71的活动部件71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滑动板7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导槽板74设置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导槽板75 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槽开口相对的第二导槽,所述滑动板73的左右两侧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内。这样,所述前举升机构7能够相对车架底板 2001前后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前举升机构7沿叉车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驱动装置9,所述滑动驱动装置9的活动部件 91连接在所述滑动板73上,所述滑动驱动装置9的静止部件92连接在叉车的车架底板2011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槽板74及第二导槽板75焊接在车架底板2001 的下表面,所述滑动驱动装置9的活动部件9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板 73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车架底板2001的下方焊接有竖向安装板10,所述滑动驱动装置9的静止部件9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竖向安装板10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装置71为第一油缸,所述第一升降装置71 的活动部件711为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及活塞组件,所述第一升降装置71的静止部件712为第一油缸的缸体或与第一油缸的缸体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底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升降装置81为第二油缸,所述第二升降装置81 的活动部件811为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及活塞组件,所述第二升降装置81的静止部件812为第二油缸的缸体或与第二油缸的缸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底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驱动装置9为第三油缸,所述滑动驱动装置9的活动部件91为第三油缸的活塞杆及活塞组件,所述滑动驱动装置9的静止部件 92为第三油缸的缸体或与第三油缸的缸体固定连接的第三固定底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3为第四油缸,所述滑动驱动装置3的活动部件31为第四油缸的活塞杆及活塞组件,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 3的静止部件92为第四油缸的缸体或与第四油缸的缸体固定连接的第四固定底座。
以下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
如图5所示,一般情况下,所述前举升机构7及后举升机构8处于收缩状态,所述第一支撑板72及第二支撑板82不和地面接触,便于叉车过坎或者其他障碍物。此时,转向桥总成1及两个后轮收缩在更靠前的位置(参见图7),转向桥总成1的向前位移被转向桥安装架2的前悬挂件22限制(前限位块13 与前悬挂件22抵靠),后升降驱动装置62伸长,所述后限位滑块61上升至与所述后限位块14抵接以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1向后移动。即,正常行驶时,转向桥总成1不能前后滑动。此时,叉车的轴距较小,叉车转弯半径更小,可便于通过窄通道、仓库。
当叉车叉货后,叉车由于货物较重,叉车纵向稳定性会有所下降,此时可增大叉车的轴距。具体调节如下:第一升降装置71的活动部件711伸长,第二升降装置81的活动部件811伸长,使得第一支撑板71及第二支撑板72抵住地面,继而产生的反作用将叉车的车体200撑起,四轮离地(参见图6)。四轮离地后,后升降驱动装置62收缩,所述后限位滑块61下降至与所述后限位块14 脱离以允许所述转向桥总成1向后移动,当后限位块14与后悬挂件23抵靠时,转向桥总成1移动至极限位置。此时,前升降驱动装置52伸长,所述前限位滑块51上升至与所述前限位块13抵接以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1向前移动。所述转向桥总成1前后方向位移被限制,轴距变大。
之后,第一升降装置71的活动部件711收缩,第二升降装置81的活动部件811收缩,使得第一支撑板71及第二支撑板72脱离地面,四轮着地。
另外,由于叉车叉载货物前、后其整车的重心会有变化,叉货后,由于货物较重,重心会前移,此时驾驶员可先将前举升机构7推至最前端(参见图6,滑动驱动装置9的活动部件91伸出,推动前举升机构7向前滑动),然后在进行车辆举升,以保证安全。启动前举升机构7及后举升机构8时,叉车设有提示是否已将前举升机构7前移的提示,以避免驾驶员误操作。
而当叉车不叉货或者需要经过窄通道时,通过相反的操作,使得转向桥总成1向前移动,以减小前轮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能够带动转向桥总成沿叉车的前后方向相对转向桥安装架滑动,以此调节叉车的轴距。正常行驶时,转向桥总成及两个后轮收缩在更靠前的位置,叉车转弯半径更小,可便于通过窄通道、仓库。当叉车叉货后,叉车由于货物较重,叉车纵向稳定性会有所下降,此时需要提高纵向稳定性以避免叉车向前翻倒,驾驶员即可通过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带动转向桥总成相对转向桥安装架向后方滑动,使转向桥总成及两个后轮向后伸出,从而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叉车使用更安全。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可自动进行轴距的调节,不需要使用其它辅助工具,不需要专业改装的繁琐过程及时间成本,驾驶员根据需求自动控制调节,快捷高效,性价比高。
另外,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叉车,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100。叉车轴距调节装置100整体位于车体200的下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桥总成、转向桥安装架及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所述转向桥安装架固定在叉车的车体上,所述转向桥总成滑动连接在所述转向桥安装架上,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连接在叉车的车体与所述转向桥总成之间,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转向桥总成沿叉车的前后方向相对所述转向桥安装架滑动,以此调节叉车的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桥安装架包括转向桥安装板、前悬挂件及后悬挂件,所述转向桥安装板固定在叉车的车体的车架后立板上,所述前悬挂件及后悬挂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桥安装板下方,所述转向桥总成的前部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前悬挂件上的前滑动柱,所述转向桥总成的后部设置有滑动连接在所述后悬挂件上的后滑动柱;
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固定在叉车的车体的车架后立板上,所述转向桥滑动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前滑动柱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件包括转向桥前上卡板及转向桥前下卡板,所述转向桥前上卡板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半圆缺口,所述转向桥前下卡板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半圆缺口,所述转向桥前上卡板及转向桥前下卡板上下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一半圆缺口及第二半圆缺口对接形成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前滑动柱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中;
所述后悬挂件包括转向桥后上卡板及转向桥后下卡板,所述转向桥后上卡板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三半圆缺口,所述转向桥后下卡板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四半圆缺口,所述转向桥后上卡板及转向桥后下卡板上下对接,以使得所述第三半圆缺口及第四半圆缺口对接形成第二圆形通孔,所述后滑动柱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转向桥下连接板,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前悬挂件的下端,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的后端连接在所述后悬挂件的下端;
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前移动的前限位件及用于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后移动的后限位件,所述前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的前部,所述后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转向桥下连接板的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桥安装架为开口向的U形结构,所述转向桥安装架包括前连接纵臂、后连接纵臂及底板,所述前连接纵臂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前悬挂件的下端,所述后连接纵臂的上端连接在所述后悬挂件的下端,所述底板连接在所述前连接纵臂的下端与所述后连接纵臂的下端之间;
所述前限位件包括前限位滑块及前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前升降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前升降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前限位滑块的下方;所述后限位件包括后限位滑块及后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后升降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后升降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连接在所述后限位滑块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桥总成的前部设置有前限位块,所述前滑动柱连接在所述前限位块的前侧,所述转向桥总成的后部设置有后限位块,所述后滑动柱连接在所述后限位块的后侧;
所述前限位滑块可上升至与所述前限位块抵接以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前移动,所述前限位滑块可下降至与所述前限位块脱离以允许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前移动;
所述后限位滑块可上升至与所述后限位块抵接以限制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后移动,所述后限位滑块可下降至与所述后限位块脱离以允许所述转向桥总成向后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靠近叉车的前驱动桥总成布置的前举升机构,所述前举升机构用于将叉车的车体的前部顶起,以使得叉车的左前车轮及右前车轮脱离地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举升机构包括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的上端连接在叉车的车架底板上,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静止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
所述第一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在常规位置与撑地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支撑板处于常规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板悬浮于地面之上,叉车的左前车轮及右前车轮着地;所述第一支撑板处于撑地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在地面上以此撑起叉车的车体的前部并使叉车的左前车轮及右前车轮脱离地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举升机构还包括滑动板、第一导槽板及第二导槽板,所述第一导槽板及第二导槽板相互间隔地固定在叉车的车架底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滑动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导槽板设置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二导槽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槽开口相对的第二导槽,所述滑动板的左右两侧滑动插接在所述第一导槽与第二导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推动所述前举升机构沿叉车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驱动装置,所述滑动驱动装置的活动部件连接在所述滑动板上,所述滑动驱动装置的静止部件连接在叉车的车架底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轴距调节装置还包括靠近所述转向桥总成布置的后举升机构,所述后举升机构用于将叉车的车体的后部顶起,以使得叉车的左后车轮及右后车轮脱离地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举升机构包括第二升降装置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的上端连接在叉车的车架底板上,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静止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所述第二支撑板可在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驱动下在常规位置与撑地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支撑板处于常规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板悬浮于地面之上;所述第二支撑板处于撑地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在地面上以此撑起叉车的车体的后部,并使叉车的左后车轮及右后车轮脱离地面。
13.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叉车轴距调节装置。
CN201920977051.8U 2019-06-25 2019-06-25 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Active CN2107926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7051.8U CN210792699U (zh) 2019-06-25 2019-06-25 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7051.8U CN210792699U (zh) 2019-06-25 2019-06-25 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92699U true CN210792699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4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7051.8U Active CN210792699U (zh) 2019-06-25 2019-06-25 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926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4285A (zh) * 2023-09-14 2023-10-24 河南垣发专用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叉装车的举升调整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4285A (zh) * 2023-09-14 2023-10-24 河南垣发专用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叉装车的举升调整机构
CN116924285B (zh) * 2023-09-14 2023-12-15 河南垣发专用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叉装车的举升调整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65012A (en) Low lift truck
EP0021805A1 (en) Forklift vehicle
GB2331054A (en) Industrial truck with removable battery block
US7255202B2 (en) Truck mounted forklift with double-acting freelift mast
CN210792699U (zh) 叉车轴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US6398480B1 (en) Fork lift truck
CN112124004B (zh) 叉车轮距调节装置及叉车
US6116843A (en) Fork lift truck, adapted to be loaded on the rear of a carrying vehicle
US2819811A (en) Extendible fork truck
IE20020724A1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fork lift trucks
JP3207541U (ja) ハンドパレットトラック用の走行補助具
KR20140145756A (ko) 리치 타입 지게차의 레그 구조
GB2099787A (en) Forklift shift attachment
JP6933432B1 (ja) フォークリフト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US3484851A (en) Industrial lift truck
JP7460680B2 (ja) ローリフトトラック
GB2345048A (en) Lift truck
US2669423A (en) Hydraulic lift jack
EP1396467B9 (en)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fork lift trucks
JP4788369B2 (ja) 無人搬送車のアウトリガー
GB2101051A (en) Lifting trolley
JPH0551888U (ja) 高所作業車
GB2084113A (en) Rack-feeding truck
JP7320834B2 (ja) パレットトラック
CN215663373U (zh) 一种agv挪动工具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