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84193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84193U
CN210784193U CN201920717134.3U CN201920717134U CN210784193U CN 210784193 U CN210784193 U CN 210784193U CN 201920717134 U CN201920717134 U CN 201920717134U CN 210784193 U CN210784193 U CN 210784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ub
obstacle
signal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71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宣晓刚
魏显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Robozo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171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84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84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84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的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为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导航功能的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上表面上的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为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组件;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组件与障碍物接触时生成的;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离开所述障碍物的控制器。如此,便于电子设备在第一组件接触障碍物时,能够感知到障碍物并及时采用合适的策略离开障碍物,以避免电子设备与障碍物卡在一起,无法分开。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扫地机器人一般采用激光测距传感器(Laser Distance Sensor,LDS)组件进行导航。
然而,在扫地机器人清扫的过程中,存在LDS组件与障碍物卡在一起,无法分开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能够在提供导航功能的部件接触障碍物时,感知到该障碍物并及时采用合适的策略离开障碍物,以避免电子设备与障碍物卡在一起,无法分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的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为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导航功能的组件;
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上表面上的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为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组件;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组件与障碍物接触时生成的;
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离开所述障碍物的控制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形成中空结构;
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障碍物接触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部件产生移动;
所述第三部件位于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第三部件为检测到所述第二部件相对所述第一部件产生移动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部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部件通过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障碍物接触时,所述弹性组件产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产生移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部件包括第一子部件、第二子部件及第三子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子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子部件为所述第二子部件提供参照的部件;
所述第二子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三子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三子部件为检测到所述第二子部件相对所述第一子部件产生移动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部件;所述第二子部件的移动是所述第二部件与障碍物接触时所述第二部件的移动而产生的。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子部件具有凸起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子部件具有圆形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子部件为检测到所述第二子部件与所述第一子部件接触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部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组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上表面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组件为LDS组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为扫地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的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为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导航功能的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上表面上的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为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组件;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组件与障碍物接触时生成的;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离开所述障碍物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第二组件在与障碍物接触时发出的信号来感知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存在障碍物时及时采用合适的策略离开障碍物,以避免与障碍物卡在一起,无法分开。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扫地机器人的外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外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一部件及第一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第二部件、第二子部件、第三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等,但不限于此。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LDS组件在测量时,高出激光光源位置以上的环境物体是测量盲区,此时若扫地机器人遇到的障碍物恰好高于扫地机器人主体并低于LDS组件最高点的位置时,扫地机器人无法感知该障碍物的存在,从而使得LDS组件很容易与障碍物卡在一起,无法分开。
相关技术中,为了防止LDS组件与障碍物卡在一起,一般会在扫地机器人的LDS组件上增加保护罩,并在保护罩上安装红外收发装置或者可微动保护罩触发机械开关装置来检测LDS组件是否被障碍物接触。然而这两种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在保护罩上安装红外收发装置方式:红外收发装置安装位置固定,无法全面检测多方位的障碍物的接近,比如当红外收发装置安装在保护罩的前方(与扫地机器人前进的方向相同),扫地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会检测到前方障碍物是否会卡住LDS组件,但是在后退的时候就无法检测到后退方向的障碍物是否会卡住LDS组件;
2、在保护罩上安装可微动保护罩触发机械开关装置的方式:保护罩的结构设计需要增加在受到轻微外力时可触发的机械开关,机械开关安装位置固定,对于不同方向的受力灵敏度不同(受力与机械开关越接近的地方,灵敏度越高),并且,结构设计复杂,安装难度大,成本增幅大。
综上,相关技术中,扫地机器人并不能感知任何方向的障碍物,对不同方向的测量灵敏度不同。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通过测量组件测量设置在具有导航功能的第一组件上的第二组件在与障碍物接触时发出的信号来感知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及时采用合适的策略离开障碍物,以避免电子设备与障碍物卡在一起,无法分开。同时,通过第二组件在与障碍物接触时发出的信号来感知障碍物的存在,不受电子设备行进方向的限制,对于不同方向的障碍物的测量灵敏度也是相同的。如此,测量过程不受电子设备行进方向的限定也不存在不同方向灵敏度的区别。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电装置的结构组成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包括:设备本体100、第一组件200、第二组件300及控制器400;其中,
所述第一组件200,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100上;为所述电子设备10提供导航功能;
所述第二组件300,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200上表面上;用于在所述第二组件300与障碍物接触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
所述控制器400,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离开所述障碍物。
这里,所述设备本体100一般为实现电子设备核心功能的主体部分,如扫地机器人中实现清扫的机器人主体。
这里,为了防止恰好高于电子设备主体并低于具有导航功能的第一组件障碍物将电子设备卡住,需要将第二组件300,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200上表面上(所述设备本体正常工作时,正视所述设备本体的方向)。
这里,所述第二组件300与障碍物接触可以理解为第二组件300与障碍物触碰在一起,并且互相之间产生了力的作用。
实际应用时,第二组件300可以通过相应的传感器组件与结构部件的配合来实现在所述第二组件300与障碍物接触时,生成第一信号,同时将第一信号发送给控制器400。
这里,第一信号可以用来表征第二组件300是否与障碍物接触。实际应用时,第一信号可以是相应的传感器组件在检测到第二组件300是与障碍物接触时发出的电信号。
这里,实际应用时,所述控制器400,可以设置于设备本体100中,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第二组件300连接。在控制器400接收到所述第二组件300发出的第一信号时,感知到存在障碍物,并在感知到障碍物时,及时采取与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等策略离开所述障碍物,以避免与障碍物卡在一起,无法分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的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为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导航功能的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上表面上的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为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组件;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组件与障碍物接触时生成的;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离开所述障碍物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通过第二组件在与障碍物接触时发出的信号来感知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存在障碍物时及时采用合适的策略离开障碍物,以避免与障碍物卡在一起,无法分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应用场景是:所述电子设备为扫地机器人;如图3所示,扫地机器人包含:设备本体100、第一组件200、第二组件300和控制器(图3中未示出);其中,
在本应用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本体100为扫地机器人本体。所述第一部件200为LDS组件。
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扫地器人机的其它部件遮挡LDS组件发出的激光,进而干扰测距,需要将LDS组件的发出激光的旋转部件安装在扫地机器人主体的顶部,并且高出扫地器人机主体上表面一定距离。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200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上表面上(所述设备本体正常工作时,正视所述设备本体的方向)。
这里,为了防止恰好高于电子设备主体并低于具有导航功能的第一组件障碍物将电子设备卡住,需要将第二组件300,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200上表面上(所述设备本体正常工作时,正视所述设备本体的方向)。
实际应用时,第二组件300可以通过相应的传感器组件与结构件的配合来实现在所述第二组件300与障碍物接触时,生成第一信号,同时将第一信号发送给控制器400。
本应用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二组件300包括第一部件301、第二部件302及第三部件303;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301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100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部件302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100上;所述第一部件301与所述第二部件302形成中空结构;
所述第二部件302与所述障碍物接触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部件301产生移动;
所述第三部件303位于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第三部件303为检测到所述第二部件302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0产生移动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部件。
这里,可以理解为,第一部件301是一个设置在第一组件100的上表面上的固定盖;第二部件302是一个设置在第一组件100的上表面上的,在接触到障碍物时,可以相对第一部件301移动的活动盖。实际应用时,第一部件301和第二部件302的材质可以为具有一定强度的非导电材料,如高强度塑料。
实际应用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部件301与所述第二部件302之间的特殊连接来实现第二部件302在接触到障碍物时相对第一部件301产生移动。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件302通过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301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部件302与所述障碍物接触时,所述弹性组件产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二部件302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301产生移动。
为了实现对障碍物的重复检测,所述弹性组件材质可以是具有弹性的聚合物,能够支持自身为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形变,而在外力消失时,形状恢复原状,如橡胶。
如图4,所述第一部件301与所述第二部件302形成了中空结构,而所述第三部件303位于所述中空结构中。这里第三部件303可以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如电容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来实现当检测到所述第二部件302相对所述第一部件100产生移动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
基于相应的传感器的实现原理,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第三部件303包括第一子部件3031、第二子部件3032及第三子部件3033;其中,
所述第一子部件3031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301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子部件3031为所述第二子部件3032提供参照的部件;
所述第二子部件303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302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三子部件3033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302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三子部件3033为检测到所述第二子部件3032相对所述第一子部件3031产生移动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部件;所述第二子部件3032的移动是所述第二部件302与障碍物接触时所述第二部件302的移动而产生的。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三部件303可以为电容位移传感器组件。这里的电容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量位移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电容位移传感器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固定的电容传感器头(相当于第一子部件3031);第二部分,可移动的电容传感器头(相当于第二子部件3032);第三部分:检测电路(相当于第三子部件3033)。并且,固定的电容传感器头与可移动的电容传感器头各相当于电容的一个电极,即固定的电容传感器头与可移动的电容传感器头一起构成了一个可变电容器,当检测电路检测到可移动的电容传感器头移动相对固定的电容传感器头时(相当于电容的两个电极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发出电容量变化的电信号。由于电容对电极间相对距离变化的敏感性,电容位移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微小位移的变化的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时,第一子部件3031和第二子部件3032的材质均需要满足可以作为相应传感器头的导体材料,第一子部件3031和第二子部件3032可以通过相应的传感器供应商购买或定制获得。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三子部件3033可以是贴片电路,所述第三子部件3033既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302的下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本体100中。当所述第三子部件3033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302的下表面上时,便于就近与所述第二子部件3032进行连接。
实际应用时,第一子部件3031作为固定的一端,为了给第二子部件3032提供更好参考作用,将第一子部件3031与第一部件在结构层次上明显区分开。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子部件3031具有凸起结构。
实际应用时,为了使第二子部件3032与第一子部件3031构成的感测结构不受第二子部件3032移动方向的影响,将第二子部件3032设置成圆形结构。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子部件3032具有圆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第二子部件3032的数量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
实际应用时,第一子部件3031与第二子部件3032的相对距离很近时,障碍物接触第二部件302时,会导致第二子部件3032与所述第一子部件3031接触,此时也是触发第三子部件3033生成第一信号的一种情况。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部件3033为检测到所述第二子部件3032与所述第一子部件3031接触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部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当扫地机器人在行进过程,障碍物接触或者卡住LDS组件上的第二部件时,会导致第二部件(活动盖)相对于第一部件(固定盖)发生位移,此时,设置在第二部件上的第二子部件相对于设置在第一部件上的第二子部件发生位移,而第三子部件(检测电路)检测到该位移,产生并发出电信号。扫地机器人通过该电信号,感知到存在障碍物,并在感知到障碍物时,及时采取与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等策略离开所述障碍物,以避免与障碍物卡在一起,无法分开。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
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上的第一组件;所述第一组件为为所述电子设备提供导航功能的组件;
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上表面上的第二组件;所述第二组件为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组件;所述第一信号为所述第二组件与障碍物接触时生成的;
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离开所述障碍物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形成中空结构;
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障碍物接触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部件产生移动;
所述第三部件位于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第三部件为检测到所述第二部件相对所述第一部件产生移动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件通过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障碍物接触时,所述弹性组件产生形变,使得所述第二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部件产生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件包括第一子部件、第二子部件及第三子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子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子部件为所述第二子部件提供参照的部件;
所述第二子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三子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三子部件为检测到所述第二子部件相对所述第一子部件产生移动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部件;所述第二子部件的移动是所述第二部件与障碍物接触时所述第二部件的移动而产生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部件具有凸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部件具有圆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部件为检测到所述第二子部件与所述第一子部件接触时生成第一信号并发出的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上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件为激光测距传感器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扫地机器人。
CN201920717134.3U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784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7134.3U CN210784193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7134.3U CN210784193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84193U true CN210784193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33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7134.3U Active CN210784193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84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24933B (zh) 包括传感器阵列的用于机器人的缓冲器
CA2594527C (en) Shared electrode pattern field effect sensor and joystick therewith
KR101527417B1 (ko) 로봇 청소기의 범퍼 구조
CN103543870A (zh) 触摸屏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KR20200034292A (ko) 로봇 청소기, 충전 장치 및 충전 시스템
CN112512761B (zh) 机械设备的壳体组件和机器人
CN107017871B (zh) 接近和碰撞识别
CN103329078A (zh) 操作装置
CN206967493U (zh) 一种自移动机器人
CN21078419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1066336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actile sensing
KR20090005616A (ko) 로봇의 장애물 인식용 범퍼
CN21090282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257370A (zh) 碰撞检测装置和包含其的机器人
CN215120182U (zh) 充电座
KR102509605B1 (ko) 스타일러스 펜, 터치 센서, 및 터치 센서의 구동 방법
KR101349208B1 (ko) 접촉센싱기능을 구비한 로봇청소기
KR101151046B1 (ko) 스위치 장치
KR101032995B1 (ko) 전자제품용 신호입력장치
CN216144948U (zh) 雷达碰撞检测装置和清洁设备
KR20110011098A (ko) 접촉 및 비접촉식 차량용 룸램프 스위치 장치
KR101116998B1 (ko) 스위치 장치
CN217168571U (zh) 一种机器人及其碰撞检测装置
CN212278870U (zh) 一种碰撞检测装置及自行走设备
CN216907813U (zh) 易触发的碰撞检测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8

Address after: No.39 Caohu Avenue, Xiang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eizhizong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9 Caohu Avenue, Xiangche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144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Ltd.

Patentee before: MIDEA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