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6606U - 触摸板模块 - Google Patents

触摸板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6606U
CN210776606U CN201921797596.7U CN201921797596U CN210776606U CN 210776606 U CN210776606 U CN 210776606U CN 201921797596 U CN201921797596 U CN 201921797596U CN 210776606 U CN210776606 U CN 210776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late
magnet
air
touch panel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975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Precis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6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6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板模块包括使触摸板振动的致动器,触摸板模块包括:可动板,一侧的面为触摸板的操作面;支撑构件,包含与可动板的另一侧的面相向的相向部;减振构件,将可动板与支撑构件连接;以及致动器,使可动板振动。致动器包括在另一侧的面与相向部相向的第一方向上相向的空芯线圈与磁铁。空芯线圈固定在另一侧的面,磁铁固定在相向部。致动器通过对空芯线圈进行通电,而使可动板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振动,从而谋求触摸板模块的小型化及薄型化、且提升初期动作的响应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触摸板模块,可包括使触摸板振动的致动器,同时谋求触摸板模块的小型化及薄型化,且可使致动器的初期动作的响应性变得良好。

Description

触摸板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摸板模块。
背景技术
从先前以来,将包括触摸板的输入器件搭载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平板型计算机、智能手机等各种设备。触摸板包括检测在操作面上描摹的操作者的手指的位置的传感器。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包括触摸板的输入器件的一例。专利文献1的输入器件包括:壳体、由设置在壳体的臂部支撑的触控板(trackpad plate)、以及检测触碰了触控板的操作者的手指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
专利文献1的输入器件经由减振构件来将触控板与壳体连接,且包括使触控板振动的致动器。致动器包括:固定在触控板的端部的吸引板、以及固定在壳体的金属制芯及线圈。若对线圈进行通电来产生磁场,则吸引板被吸引至金属制芯侧。由此,可使触控板振动,而可对接触了触控板的操作者的手指给予由触觉所产生的反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5/0109223号说明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包括使触摸板振动的致动器的输入器件(触摸板模块)被期望小型化及薄型化。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输入器件中,驱动触控板的致动器是使多个卷绕有线圈的金属制芯并排来产生磁场的结构,因此不利于小型化及薄型化。
另外,专利文献1的输入器件的吸引板与金属制芯的前端在触控板的振动方向上相向。因此,在开始通电时,吸引板与金属制芯的距离最大,吸引力最弱。因此,无法快速地进行初期动作,初期动作的响应性差。
鉴于所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谋求包括使触摸板振动的致动器的触摸板模块的小型化及薄型化、且使致动器的初期动作的响应性变得良好。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触摸板模块包括:可动板,在一侧的面设置有触摸板的操作面;支撑构件,包含与所述可动板的另一侧的面相向的相向部;减振构件,将所述可动板与所述支撑构件连接;以及致动器,使所述可动板振动;所述致动器包括在所述另一侧的面与所述相向部相向的第一方向上相向的空芯线圈与磁铁,且所述空芯线圈与所述磁铁的一者固定在所述另一侧的面,另一者固定在所述相向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触摸板模块,可包括使触摸板振动的致动器,同时谋求触摸板模块的小型化及薄型化,且可使致动器的初期动作的响应性变得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笔记本型PC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的剖面图。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的部分剖面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致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1A:触摸板模块
2:可动板
2A:一侧的面
2B:另一侧的面
3:支撑构件
3A:相向部
4:减振构件
5、5A:致动器
6:砝码
7、8:电子零件
31:板状部
32:框部
33:突出部
34:定位孔
51:空芯线圈
52:有效边
53:磁铁
54:第一磁铁
55:第二磁铁
60:线圈单元
61:基板
70:磁铁单元
71:框架
72:磁铁配置孔
73:磁轭
74:第一磁轭构件
75:第二磁轭构件
100:笔记本型PC
101:计算机本体
102:显示部
103:显示画面
110:框体
111:上板部
112:开口部
120:键盘
130:触摸板
131:操作面
711:第一凹部
712:第二凹部
741:第一板部
742:第二板部
751:第一板部
752:第二板部
L:线圈轴线方向
S:间隙
X:第二方向
Y:第三方向
Z: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相对于触摸板的操作面垂直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Z”,将与第一方向Z正交且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设为“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是沿着操作面的方向。另外,将第一方向Z的一侧设为Z1方向,将第一方向Z的另一侧设为Z2方向,将第二方向X的一侧设为X1方向,将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设为X2方向,将第三方向Y的一侧设为Y1方向,将第三方向Y的另一侧设为Y2方向。触摸板的操作面朝向Z1方向。
此外,在将触摸板模块搭载在后述的笔记本型PC的形态中,以使第一方向Z与上下方向一致,使Z1方向与上方一致,使第二方向X与对于使用笔记本型PC的用户而言的左右方向一致,使第三方向Y与对于使用笔记本型PC的用户而言的前后方向一致来设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设置成此种方向的形态。
<笔记本型PC的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搭载在笔记本型PC、平板型计算机、智能手机、便携式游戏机等各种设备。这些设备根据对于后述的触摸板的输入操作来进行所述设备的控制。以下,作为搭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的设备的一例,对笔记本型PC进行说明。
图1是笔记本型PC 100的立体图。图1中所示的笔记本型PC 100具有作为设备本体的计算机本体101、及显示部102。显示部102包括液晶显示器等显示画面103。显示部102可转动地连结在计算机本体101的一端部。显示部102可朝关闭位置及打开位置移动,所述关闭位置是从上方(Z1方向)覆盖计算机本体101的位置,所述打开位置是可朝前方(Y1方向)观看显示画面103的位置。
计算机本体101包括:框体110;键盘120及触摸板130,在框体110的上表面(Z1方向的面)露出;以及控制部(未图示),根据对于键盘120及触摸板130的输入操作,进行运算处理及显示部102等的控制。控制部例如包括搭载在配置在框体110的内部的基板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存储器等电子零件。
触摸板130是后述的触摸板模块1的构成零件。触摸板130包括用于使用户的手指接触来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面131。触摸板模块1除操作面131以外,被收纳在框体110的内部。键盘120配置在框体110的上板部111的里侧(Y2方向侧)。上板部111包括在键盘120的前侧(Y1方向侧)开口的矩形的开口部112。触摸板模块1的操作面131与开口部112配置于在第一方向Z上重叠的位置,并固定在框体110。
触摸板130具有沿着操作面131扩展的平面状的传感器,检测接触了操作面131的手指的平面上的位置。进行位置检测的传感器例如可使用静电电容方式的传感器。另外,触摸板130具有感压传感器,对操作面131由手指按压进行检测。来自进行位置检测的传感器、及感压传感器的信号被输入笔记本型PC 100的控制部。在笔记本型PC 100中,可根据利用手指在触摸板130的操作面131上描摹的操作,对应于手指的位置检测而在显示画面103中进行光标移动。另外,可进行对应于利用手指在操作面131上按压的点击操作的各种操作。
<触摸板模块的构成: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的立体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的剖面图(图2的A-A位置的剖面图)。如图2~图4所示,触摸板模块1包括:包含触摸板130的可动板2、支撑构件3、将可动板2与支撑构件3连接的减振构件4、以及使可动板2振动的致动器5。当将触摸板模块1搭载在笔记本型PC 100时,将支撑构件3固定在框体110。
若进行对于触摸板130的操作面131的输入操作,则触摸板模块1根据进行位置检测的传感器及感压传感器的输出来驱动致动器5,使可动板2振动。由此,经由操作面131而对用户的手指传导振动。因此,可对应于用户已进行的输入操作,对用户进行由触觉所产生的反馈。例如,可对用户给予如物理式地按下按钮那样的点击感。另外,除点击感以外,通过可动板2的振动,例如也可以对用户给予物体表面的光滑感、粗糙感等触觉。
此外,当将触摸板模块固定在笔记本型PC 100的框体110时,优选使橡胶等减振构件介于支撑构件3与框体110之间。若如此设置,则可抑制利用致动器5的可动板2的振动经由支撑构件3而传导至框体110。
可动板2包括触摸板13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可动板2包含矩形的触摸板130,在可动板2的一侧的面2A设置触摸板130的操作面131。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参照图4)固定减振构件4。另一侧的面2B在第一方向Z上与支撑构件3相向,减振构件4被夹在另一侧的面2B与支撑构件3之间。另外,如后述那样,在另一侧的面2B的中央固定致动器5的一部分。
此外,也可以利用包含触摸板130的多个零件来构成可动板2。例如,可将在作为与触摸板130不同的构件的基板的Z1方向的表面固定触摸板130而成的组装品用作可动板2。在此情况下,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为基板的Z2方向的面。因此,致动器5的一部分及减振构件4固定在基板。
支撑构件3包括平板状的板状部31、及矩形的框部32。框部32从板状部31朝可动板2所在之侧(Z1方向)突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框部32是与板状部31不同的构件且固定在板状部31。此外,支撑构件3也可以是包括板状部31及框部32的单一的构件。板状部31的从第一方向Z观察的外形比框部32大,板状部31的外周部分朝框部32的外周侧突出。如图2、图4所示,可动板2及减振构件4配置在框部32的内周侧。在可动板2与框部32的内周面之间设置间隙S。
如图3所示,支撑构件3包括从框部32的四角朝内周侧突出的突出部33。各突出部33包括朝Z1方向开口的圆形的定位孔34。减振构件4为圆柱状,Z2方向的端部配置在定位孔34。突出部33的第一方向Z的高度比框部32的第一方向Z的高度低。因此,减振构件4的Z1方向的端部从定位孔34朝Z1方向突出(参照图4)。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减振构件4包含橡胶等弹性构件,通过粘接剂等而固定在可动板2及支撑构件3。
如后述那样,当通过致动器5来使可动板2在沿着操作面131的方向(第二方向X)上振动时,减振构件4朝可动板2移动的方向进行弹性变形,而朝与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对可动板2施力。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减振构件4支撑可动板2的四角,在第二方向X及第三方向Y上,相对于可动板2的中心配置在对称的位置。因此,通过减振构件4来平衡性良好地支撑可动板2。
如图3、图4所示,支撑构件3包括在第一方向Z上与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相向的相向部3A。相向部3A是板状部31的中央部分,设置在框部32的内周侧。如图4所示,另一侧的面2B与相向部3A之间的空间用作配置致动器5的空间。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致动器5的一部分固定在相向部3A的中央。
<致动器>
致动器5包括空芯线圈51及磁铁53。空芯线圈51固定在可动板2与支撑构件3的一者,磁铁53固定在可动板2与支撑构件3的另一者。如图4所示,将触摸板模块1组装成如下的状态: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与支撑构件3的相向部3A在第一方向Z上以事先决定的规定的间隔相向、且可动板2的一侧的面2A与框部32的Z1方向的端面大致位于同一面上。致动器5配置在空芯线圈51与磁铁53在第一方向Z上以规定的间隙相向的位置,且空芯线圈51配置在磁铁53的磁场中。
空芯线圈51与磁铁53作为磁驱动机构发挥功能。若对空芯线圈51进行通电,则通过洛伦兹力(Lorentz force)来使空芯线圈51与磁铁53朝与第一方向Z正交的方向进行相对移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若对致动器5的空芯线圈51进行通电,则空芯线圈51与磁铁53在第二方向X上进行相对移动。因此,致动器5使可动板2在第二方向X上振动。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空芯线圈51固定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磁铁53固定在支撑构件3的相向部3A。如图2、图4所示,空芯线圈51配置在可动板2的中央,从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朝Z2方向突出。空芯线圈51经由未图示的供电用的配线或基板等而通电。另外,磁铁53配置在框部32的中央,从相向部3A朝Z1方向突出。空芯线圈51及磁铁53的固定通过粘接剂、粘着胶带等来进行。
如图3所示,空芯线圈51是在线圈轴线方向L上扁平的扁平线圈。空芯线圈51在线圈轴线方向L与第一方向Z大致一致的方向上,固定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空芯线圈51为椭圆形状,包括在与线圈轴线方向L正交的方向上延长的两条有效边5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两条有效边52与第三方向Y平行地延长,且在第二方向X上并排配置。
磁铁53的与空芯线圈51相向的面包括多个磁极。在磁铁53中,在与空芯线圈51相向的面,极性不同的磁极(S极与N极)在第二方向X上并排配置。在不对空芯线圈51进行通电的状态下,可动板2位于框部32的中央的中立稳定位置。在可动板2位于中立稳定位置的状态下,空芯线圈51的两条有效边52的一者与磁铁53的S极相向,另一者与磁铁53的N极相向。若对空芯线圈51进行通电,则反向的电流流入在第二方向X上并排的两条有效边52。因此,致动器5通过切换流入空芯线圈51的电流的方向,可使可动板2在第二方向X上振动。
如图3、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磁铁53是将多个第一磁铁54及第二磁铁55交替地排列在第二方向X上而成的磁铁阵列。第一磁铁54的磁极方向朝向第一方向Z,第二磁铁55的磁极方向朝向第二方向X。第一磁铁54及第二磁铁55通过邻接的磁铁的磁极方向各旋转90度的海尔贝克(Halbach)排列来配置。因此,从磁铁53中产生的磁通朝空芯线圈51侧集中,空芯线圈51侧的磁场的强度比与空芯线圈51相反侧的磁场的强度大。
此外,如图4中由虚线所示,当为了调整可动板2的重量而将砝码6搭载在可动板2时,可将另一侧的面2B与相向部3A之间的空间用作砝码6的配置空间。理想的是使致动器5的振动频率与通过减振构件4而可振动地支撑可动板2及固定在可动板2的零件的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一致。触摸板模块1的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可通过调节可动板2的重量来调节。通过使共振频率与致动器5的振动频率一致,可增大触摸板模块1的振动输出。
另外,如图4中由虚线所示,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与相向部3A之间,也可以配置对触摸板130的传感器所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子零件7、及根据触摸板130的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致动器5的电子零件8等。当已将这些电子零件7、电子零件8固定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时,可将与触摸板130连接的配线及与致动器5连接的配线一并朝可动板2侧缠绕。此外,也可以将电子零件7、电子零件8不配置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与相向部3A之间,而搭载在配置在框部32的外周侧的基板(未图示)。
<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包括:可动板2,在一侧的面2A设置有触摸板130的操作面131;支撑构件3,包含与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相向的相向部3A;减振构件4,将可动板2与支撑构件3连接;以及致动器5,使可动板2振动;致动器5包括在另一侧的面2B与相向部3A相向的第一方向Z上相向的空芯线圈51与磁铁53,且空芯线圈51与磁铁53的一者固定在另一侧的面2B,另一者固定在相向部3A。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可动板2与支撑构件3之间的致动器5的零件数少,空芯线圈51直接固定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磁铁53直接固定在支撑构件3的相向部3A。如此,将作为磁驱动机构发挥功能的空芯线圈51及磁铁53设为不收容在外壳而已分离的状态,并将已分离的状态的空芯线圈51及磁铁53不经由外壳等而直接固定在可动板2及支撑构件3,由此可减小致动器5的配置空间。因此,可谋求触摸板模块1的小型化及薄型化。另外,可减少零件数,而可谋求轻量化及成本削减。
第一实施方式的致动器5使用空芯线圈51来构成。因此,不需要芯,因此可谋求小型化及薄型化。另外,由于不需要芯,因此空芯线圈51的配置的自由度变高,组装容易性也变高。进而,可减少零件数,而可谋求轻量化及成本削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空芯线圈51是在线圈轴线方向L上扁平的扁平线圈,空芯线圈51在线圈轴线方向L与第一方向Z大致一致的方向上配置。另外,磁铁53与空芯线圈51在线圈轴线方向L上相向。因此,可将致动器5在第一方向Z上薄型化,而可将触摸板模块1在第一方向Z上薄型化。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致动器5使可动板2在和磁铁53与空芯线圈51相向的第一方向Z正交的第二方向X上振动。因此,在可动板2处于中立稳定位置的状态下,可使空芯线圈51的有效边52与设置在磁铁53的磁极正对。由此,在初期动作的开始时,可变成有效边52与磁极的距离最近的配置,因此可快速地进行初期动作。因此,初期动作的响应性良好,可对用户快速地传达触觉。
在进行由触觉所产生的反馈的触摸板模块1中,致动器5的驱动最少通过一个脉冲的通电来进行,最多通过几个脉冲的通电来进行,可动板2的往返动作仅进行一次往返或最多进行几次往返。因此,期望通过初期动作的急速的上升、及动作结束时的快速的下降来传达具有敏锐感的触觉。第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由于初期动作的响应性优异,因此可快速地传达触觉。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空芯线圈51为包括两条有效边52的椭圆形状,空芯线圈51的数量为一个。另外,磁铁53包括多个磁极,且多个磁极的与两条有效边52相向的面在第二方向X上并排,第二方向X为两条有效边52的排列方向。即,在磁铁53的Z1方向的面,极性不同的磁极(S极与N极)在第二方向上并排。因此,通过切换流入空芯线圈51的电流的方向,可使可动板2振动。如此,致动器5只要包括至少一个空芯线圈51,便可使可动板2振动。因此,可减少致动器的零件数。因此,可谋求致动器5及触摸板模块1的小型化。另外,由于线圈的数量少,因此可减少消耗电力。因此,适合于搭载在利用电池进行驱动的装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磁铁53是将多个第一磁铁54及第二磁铁55排列在第二方向X上而成的磁铁阵列,第一磁铁54及第二磁铁55通过海尔贝克排列来配置。因此,可使从磁铁53中产生的磁通朝空芯线圈51侧集中,而增大空芯线圈51侧的磁场的强度。因此,可减小用于获得必要的强度的磁场的磁铁53的尺寸,因此可使磁铁53小型化。因此,可谋求致动器5及触摸板模块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另外,通过使磁铁53小型化而可降低零件成本。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空芯线圈51固定在包括触摸板130的可动板2,磁铁53固定在支撑构件3。因此,可使针对致动器5的配线及针对触摸板130的配线朝可动板2侧集中,因此可简化配线。另外,缠绕配线的作业容易。
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构件3将减振构件4夹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与支撑构件3之间来将可动板2与支撑构件3连接,因此可动板2、支撑构件3、减振构件4的组装容易。另外,支撑构件3包括包含与可动板2相向的相向部3A的板状部31、及包围相向部3A并从板状部31突出的框部32,框部32包括配置减振构件4的定位孔34。因此,减振构件4的定位容易,触摸板模块1的组装容易。
<触摸板模块的构成: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A的部分剖面图,且为在致动器5A的位置将触摸板模块1A切断的部分剖面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致动器5A的立体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致动器5A的分解立体图。以下,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赋予不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A包括:可动板2、支撑构件3、减振构件4、以及致动器5A。可动板2、支撑构件3、以及减振构件4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可动板2包括触摸板130,可动板2的一侧的面2A是触摸板130的操作面131。致动器5A包括固定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的线圈单元60、及固定在支撑构件3的相向部3A的磁铁单元70。如图5所示,线圈单元60与磁铁单元70在第一方向Z上相向。
线圈单元60包括空芯线圈51及基板61。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61为挠性印制基板,设置有针对空芯线圈51的供电用的配线图案。空芯线圈51固定在基板61的Z2方向的面,经由基板61而固定在另一侧的面2B。
磁铁单元70包括:磁铁53、保持磁铁53的框架71、以及磁轭73。框架71为将第二方向X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体状。框架71为金属制。磁铁53配置在设置在框架71的中央的磁铁配置孔72。磁铁配置孔72是在第一方向Z上贯穿框架71的贯穿孔,因此设置在磁铁53的表面的磁极在磁铁单元70的Z1方向的表面露出,并与空芯线圈51相向。空芯线圈51为扁平线圈,另外,磁铁53是将多个第一磁铁54及第二磁铁55进行海尔贝克排列而成的磁铁阵列。
磁轭73包括金属制的第一磁轭构件74及第二磁轭构件75。第一磁轭构件74包括:第一板部741,配置在设置在框架71的Y1方向的侧面的第一凹部711;以及第二板部742,沿着框架71的Z2方向的面。第一板部741与第二板部742大致连接成直角。第二磁轭构件75的形状与第一磁轭构件74相同。第二磁轭构件75包括:第一板部751,配置在设置在框架71的Y2方向的侧面的第二凹部712;以及第二板部752,沿着框架71的Z2方向的面。
将磁轭73安装成如下的状态:第一磁轭构件74的第二板部742堵塞磁铁配置孔72的比第三方向Y的中央更靠近Y1方向侧的区域,并且第二磁轭构件75的第二板部752堵塞磁铁配置孔72的比第三方向Y的中央更靠近Y2方向侧的区域。第二板部742及第二板部752接触配置在磁铁配置孔72的磁铁53的Z2方向侧的面。另外,第二板部742及第二板部752接触支撑构件3的相向部3A。磁铁53经由磁轭73而固定在相向部3A。
<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摸板模块1A具有使可动板2振动的致动器5A。致动器5A包括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与相向部3A相向的第一方向Z上相向的空芯线圈51与磁铁53,且空芯线圈51与磁铁53的一者固定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另一者固定在支撑构件3的相向部3A。
第二实施方式的致动器5A的空芯线圈51经由与空芯线圈51连接的基板61而固定在另一侧的面2B,磁铁53经由与磁铁53接触的磁轭73而固定在相向部3A。如此,将线圈单元60与磁铁单元70设为不收容在外壳而已分离的状态,并将已分离的状态的线圈单元60与磁铁单元70直接固定在可动板2及支撑构件3,由此可谋求致动器5A的小型化及薄型化。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谋求触摸板模块1A的小型化及薄型化。
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二实施方式的致动器5A包括空芯线圈51。因此,不需要芯,因此可谋求小型化及薄型化。另外,将空芯线圈51固定在基板61,经由基板61而将空芯线圈51固定在可动板2,因此针对空芯线圈的配线连接作业容易,组装容易性高。
第二实施方式的致动器5A将包含经海尔贝克排列的多个第一磁铁54及第二磁铁55的磁铁53保持在框架71的磁铁配置孔72。因此,磁铁53的组装作业容易。另外,相对于磁铁配置孔72,在与空芯线圈51所在之侧相反侧配置磁轭73,磁铁53经由磁轭73而固定在支撑构件3的相向部3A。因此,可通过磁轭73而在与空芯线圈51相反侧形成磁路。因此,可减少漏磁通,因此可减小用于获得必要的强度的磁场的磁铁53的尺寸。因此,可使磁铁53小型化。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包括空芯线圈51的线圈单元60固定在包括触摸板130的可动板2,磁铁单元70固定在支撑构件3。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使针对致动器5A的配线及针对触摸板130的配线朝可动板2侧集中,因此可简化配线。另外,缠绕配线的作业容易。
<变形例>
(1)在所述各实施例中,可使空芯线圈51与磁铁53的配置变成相反。即,将空芯线圈51固定在支撑构件3的相向部3A,将磁铁53固定在可动板2的另一侧的面2B。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磁铁单元70搭载在可动板2,因此可使框架71作为砝码发挥功能。因此,通过调节框架71的重量,可使通过减振构件4而可振动地支撑可动板2及固定在可动板2的零件的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与可动板2的振动频率一致。
(2)在所述各实施例中,可动板2的振动方向为第二方向X,但通过使致动器5、致动器5A旋转90度来配置,可使可动板2的振动方向变成第三方向Y。另外,可将使第二方向X的振动产生的致动器与使第三方向Y的振动产生的致动器两者搭载在触摸板模块,而使可动板2在两个方向上振动。
(3)在所述各实施例中,磁铁53是将第一磁铁54与第二磁铁55交替地排列并固定而成的磁铁阵列,但磁铁53也可以是单一的磁铁,只要以与空芯线圈51相向的面包括N极与S极的方式被磁化即可。

Claims (7)

1.一种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板,在一侧的面设置有触摸板的操作面;
支撑构件,包含与所述可动板的另一侧的面相向的相向部;
减振构件,将所述可动板与所述支撑构件连接;以及
致动器,使所述可动板振动;
所述致动器包括在所述另一侧的面与所述相向部相向的第一方向上相向的空芯线圈与磁铁,且
所述空芯线圈与所述磁铁的一者固定在所述另一侧的面,另一者固定在所述相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芯线圈是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一致的线圈轴线方向上扁平的扁平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芯线圈为椭圆形状,其包括在与所述线圈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长的两条有效边,且
所述磁铁包括多个磁极,所述个磁极的与所述有效边相向的面在所述两条有效边的排列方向上并排。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包括与所述空芯线圈连接的基板,且
所述空芯线圈经由所述基板而固定在所述可动板的所述另一侧的面或所述相向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铁是通过海尔贝克排列来配置多个磁铁而成的磁铁阵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器包括与所述磁铁接触的磁轭,且
所述磁铁经由所述磁轭而固定在所述可动板的所述另一侧的面或所述相向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摸板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芯线圈固定在所述可动板,且
所述磁铁固定在所述支撑构件。
CN201921797596.7U 2018-10-25 2019-10-24 触摸板模块 Active CN2107766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0772A JP2020067869A (ja) 2018-10-25 2018-10-25 タッチパッドモジュール
JP2018-200772 2018-10-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6606U true CN210776606U (zh) 2020-06-16

Family

ID=70326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97596.7U Active CN210776606U (zh) 2018-10-25 2019-10-24 触摸板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8692B2 (zh)
JP (1) JP2020067869A (zh)
CN (1) CN21077660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2018A (zh) * 2020-12-28 2021-04-30 无锡睿勤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安装结构、电子设备及拆装方法
US11687160B2 (en) * 2021-05-13 2023-06-2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ctive control and calibration of haptic trackpad
KR20230077524A (ko) 2021-11-25 2023-06-01 (주)파트론 진동 발생기
US11966530B1 (en) * 2023-03-31 2024-04-23 Primax Electronics Ltd. Touchpad module and computing device 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6890A (ja) * 2004-03-16 2005-09-29 Seiko Epson Corp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制御方法、並びにpos端末装置
JP6029854B2 (ja) * 2012-05-22 2016-11-24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振動子及び振動発生器
WO2013188307A2 (en) 2012-06-12 2013-12-19 Yknots Industries Llc Haptic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JP2014023238A (ja) * 2012-07-17 2014-02-03 Minebea Co Ltd 振動発生器
US10073525B2 (en) * 2016-06-16 2018-09-11 Immersion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low profile haptic actuator
JP2018036818A (ja) * 2016-08-31 2018-03-0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入力装置
CN109923504B (zh) * 2016-10-27 2022-10-2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US10032550B1 (en) * 2017-03-30 2018-07-24 Apple Inc. Moving-coil haptic actua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67869A (ja) 2020-04-30
US10908692B2 (en) 2021-02-02
US20200133397A1 (en)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76606U (zh) 触摸板模块
US9829981B1 (en) Haptic output device
JP4305454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CN110266171B (zh) 振动电机
US7242395B2 (en) Input device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JP4279171B2 (ja) 平面板振動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
US20120153748A1 (en) Vibration generator
EP1544720A1 (e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input device
JP6427277B2 (ja) 振動発生装置及び該振動発生装置を用いた操作感触付与型入力装置
CN107850961B (zh) 操作触感赋予型输入装置
JP2007034938A (ja) 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を備えたカメラ
JP2024012338A (ja) 振動呈示装置
JP5450366B2 (ja) 振動発生装置
JP7057494B2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振動呈示装置
JP2007034954A (ja) 入出力装置及び入出力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17467634U (zh) 触控板、压力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4247812A (ja)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6418642B2 (ja) 入力装置
KR102146458B1 (ko) 선형 진동 액추에이터
US10993032B2 (en) Bending actuators and panel audio loudspeaker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4967949A (zh) 触控板、压力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000284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210824A1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接触型入力装置
WO2024108486A1 (zh) 一种触控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1613589B1 (ko) 진동자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이동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