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2431U - 一种电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2431U
CN210772431U CN201921682999.7U CN201921682999U CN210772431U CN 210772431 U CN210772431 U CN 210772431U CN 201921682999 U CN201921682999 U CN 201921682999U CN 210772431 U CN210772431 U CN 210772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lectric heater
side casing
cas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829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
于博
张鹏娥
刘怀灿
骆玉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16829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2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2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2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暖器,其中侧壳体与主壳体相连,在侧壳体上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回风口,所述主壳体与所述侧壳体之间设置有供风通过的过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回风口,外界的冷空气能够对侧壳体以及侧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降温,首先可以避免侧壳体内部的热量造成侧壳体及内部的电器元件温升过高、缩短电器元件寿命,甚至短路烧毁,还可以通过侧壳体内部的热量对进入侧壳体的冷空气进行初步加热,经过初步加热的冷空气进入到主壳体内部,由于此时冷空气已经进行了初步升温,因此可以降低加热装置自身的耗电量,有助于降低整体能耗,提高热量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暖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以有效降低侧壳体内部电器元件温度的电暖器。
背景技术
电暖器是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电器,通过电暖器可以对室内进行快速升温。电暖器往往包括主壳体和侧壳体,在主壳体内部设置有加热装置,在侧壳体内部设置电器元件,通过电器元件来控制加热装置的启动和加热时间。
现有技术中的电暖器,由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通常会进入到侧壳体中,电暖器侧壳一般为注塑件,容易吸收热辐射热量,造成电暖器侧壳及侧壳内的电器元件及电源线路温度过高,进而出现元器件温度超标或线路老化加快、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暖器容易出现侧壳体及侧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受热发生损坏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暖器,包括:主壳体,内部设置有出风格栅及加热装置;风机,设置在所述主壳体内部;侧壳体,与所述主壳体相连,所述侧壳体上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回风口,所述主壳体与所述侧壳体之间设置有供风通过的过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所述侧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包括位于上方的引风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引风腔下侧并与所述引风腔相连通的加热腔,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引风腔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所述贯流风机与所述出风格栅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贯流风机和出风格栅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下方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在主壳体内部位于所述贯流风机的下方设置有风机风道,所述风机风道一端朝向所述引风腔,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格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加热装置为电热膜,同时主壳体与所述电热膜的辐射面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侧壳体与主壳体相连,在侧壳体上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回风口,所述主壳体与所述侧壳体之间设置有供风通过的过孔。
在电暖器工作过程中,外界冷空气通过侧壳体上的回风口进入到侧壳体中,然后通过侧壳体与主壳体之间的过孔进一步进入到主壳体中,在加热装置和风机的作用下,外界冷空气进行升温,然后从出风格栅中流出。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回风口,外界的冷空气能够对侧壳体以及侧壳体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降温,首先可以避免侧壳体内部的热量造成侧壳体及内部的电器元件温升过高、缩短电器元件寿命,甚至短路烧毁,还可以通过侧壳体内部的热量对进入侧壳体的冷空气进行初步加热,经过初步加热的冷空气进入到主壳体内部,由于此时冷空气已经进行了初步升温,因此可以降低加热装置自身的耗电量,有助于降低整体能耗,提高热量利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侧壳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包括位于上方的引风腔,以及设置在所述引风腔下侧并与所述引风腔相连通的加热腔,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引风腔上。
通过设置引风腔以及过孔,使得外界冷空气通过侧壳体的容纳腔的上方直接流动到加热装置位置,与加热装置之间进行换热充分。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所述贯流风机与所述出风格栅相对设置。此时通过贯流风机加速的热风会直接通过出风格栅流出至电暖器外界,可以避免热风受到主壳体其它部分的阻挡,造成风力受损。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所述贯流风机和所述出风格栅设置在所述主壳体的下方位置。
由于通过侧壳体流入的风首先通过位于上方的引风腔流入到下方的加热腔中,此时将贯流风机设置在主壳体的下方,使得进入到主壳体的风可以与位于贯流风机上方的加热装置充分换热,从而增加对风的加热能力。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所述主壳体内部位于所述贯流风机的下方设置有风机风道,所述风机风道一端朝向所述引风腔,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格栅。
通过设置风机风道,使得从主壳体上方流下的热风能够充分流动到出风格栅位置,避免热风流动到出风格栅下方,在丧失热量的同时,对主壳体内部热风的正常流动造成扰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所述主壳体与所述电热膜的辐射面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散热孔。
由于采用了电热膜进行加热,此时电热膜会产生一定的热辐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热辐射,在主壳体上设置散热孔,此时热辐射将直接通过散热孔作用在人体,提高对热辐射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中回风口的第一种布置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中回风口的第二种布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暖器中回风口的第三种布置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电暖器中热风的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壳体;2-出风格栅;3-风机;4-侧壳体;5-回风口;6-引风腔;7-加热腔;8-风机风道;9-散热孔;10-电热膜;11-PTC热敏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暖器,如图1所示,包括:主壳体1,内部设置有出风格栅2及加热装置;风机3,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内部;侧壳体4,与所述主壳体1相连,所述侧壳体4上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回风口5,所述主壳体1与所述侧壳体4之间设置有供风通过的过孔,过孔在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回风口5,外界的冷空气能够对侧壳体4以及侧壳体4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降温,首先可以避免侧壳体内部的热量造成侧壳体及内部的电器元件温升过高、缩短电器元件寿命,甚至短路烧毁,还可以通过侧壳体4内部的热量对进入侧壳体4的冷空气进行初步加热,经过初步加热的冷空气进入到主壳体1内部,由于此时冷空气已经进行了初步升温,因此可以降低加热装置自身的耗电量,有助于降低整体能耗,提高热量利用效率。具体地,如图6所示,其中给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暖器中风的流动路径。
具体地,所述回风口5和所述过孔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不进行过多限制,可以是圆孔、方孔或者其它任意形状。同时,对于回风口5和过孔的数量也不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进行适应性调整。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侧壳体4与主壳体1之间风的连通,在侧壳体4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如图2所示,所述容纳腔包括位于上方的引风腔6,以及设置在所述引风腔6下侧并与所述引风腔6相连通的加热腔7,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引风腔6上。通过设置引风腔6以及过孔,使得外界冷空气通过侧壳体4的容纳腔的上方直接流动到加热装置位置,与加热装置之间进行换热充分。具体地,引风腔6与加热腔7之间彼此互通。
作为变型,过孔也可以设置在加热腔7上,此时为了实现更好地导流效果,可以将回风口5对应下降,使得回风口5与过孔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风口5设置在侧壳体4的上方位置。作为变型,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回风口5可以设置在整个侧壳体4的侧壁位置,或者设置在侧壳体4的下部位置,或者设置在侧壳体4的上部位置。同时,回风口可以设置在侧壳体4的部分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侧壳体4的全部侧壁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暖器,所述风机3为贯流风机3。作为变型,风机3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导风作用即可。
具体地,所述贯流风机3与所述出风格栅2相对设置。此时通过贯流风机3加速的热风会直接通过出风格栅2流出至电暖器外界,可以避免热风受到主壳体1其它部分的阻挡,造成风力受损。
作为变型,可以将贯流风机3设置在出风格栅2的上部或者下部,此时由于贯流风机3与出风格栅2之间具有一定角度,可以实现从出风格栅2中流出的风与地面呈一定夹角。
本实施例中,贯流风机3和出风格栅2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的下方位置。由于通过侧壳体4流入的风首先通过位于上方的引风腔6流入到下方的加热腔7中,此时将贯流风机3设置在主壳体1的下方,使得进入到主壳体1的风可以与位于贯流风机3上方的加热装置充分换热,从而增加对风的加热能力。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热风的利用率,在主壳体1内部位于所述贯流风机3的下方设置有风机风道8,所述风机风道8一端朝向所述引风腔6,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格栅2。通过设置风机风道8,使得从主壳体1上方流下的热风能够充分流动到出风格栅2位置,避免热风流动到出风格栅2下方,在丧失热量的同时,对主壳体1内部热风的正常流动造成扰动。
具体地,所述风机风道8自身具有一定的弧度,风机风道8可以与对应段的贯流风机3同弧度设置,也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风机风道8的一端顶靠在主壳体1的内壁上,另一端顶靠在出风格栅2的底部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暖器,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为电热膜10,同时主壳体1与所述电热膜10的辐射面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散热孔9。
由于采用了电热膜进行加热,此时电热膜10会产生一定的热辐射,因此为了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热辐射,在主壳体1上设置散热孔9,此时热辐射将直接通过散热孔9作用在人体,提高对热辐射的利用率。
具体地,电热膜10沿主壳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延伸,也即与贯流风机3的延伸方向一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PTC热敏电阻11。如图5所示,此时贯流风机3设置在PTC热敏电阻的上方位置,出风格栅2设置在PTC热敏电阻的下方位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壳体(1),内部设置有出风格栅(2)及加热装置;
风机(3),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内部;
侧壳体(4),与所述主壳体(1)相连,所述侧壳体(4)上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回风口(5),所述主壳体(1)与所述侧壳体(4)之间设置有供风通过的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壳体(4)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包括位于上方的引风腔(6),以及设置在所述引风腔(6)下侧并与所述引风腔(6)相连通的加热腔(7),所述过孔设置在所述引风腔(6)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为贯流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机与所述出风格栅(2)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机和所述出风格栅(2)设置在所述主壳体(1)的下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内部位于所述贯流风机(3)的下方设置有风机风道(8),所述风机风道(8)一端朝向所述引风腔(6),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格栅(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热膜(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1)与所述电热膜(10)的辐射面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散热孔(9)。
CN201921682999.7U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电暖器 Active CN210772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2999.7U CN210772431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电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2999.7U CN210772431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电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2431U true CN210772431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39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82999.7U Active CN210772431U (zh) 2019-10-08 2019-10-08 一种电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2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72674B1 (ko) 열교환 환기장치
CN103512104B (zh) 空调室外机的电器盒及包括该电器盒的空调
CN109728226A (zh) 电池柜
CN210772431U (zh) 一种电暖器
CN220061962U (zh) 电控盒组件、室外机及暖通设备
CN110631114A (zh) 一种电暖器
CN205980012U (zh) 一种风机盘管及电控盒
CN211781471U (zh) 一种室内机
CN210532617U (zh) 一种具有双重热回收效果的新风除湿设备
CN208312532U (zh) 一种电热油汀
CN215416417U (zh) 一种用于定制防爆柜的恒温装置
CN220965424U (zh) 被动散热箱及视频控制装置
CN211909421U (zh) 一种控制柜用散热装置
CN220655289U (zh) 智能床罩及其主机
CN215217336U (zh) 一种阶梯直排型空气降温升温冷暖设备
CN209312851U (zh) 电池柜
CN218042251U (zh) 电器盒散热结构及空调
CN220544031U (zh) 一种散热机构及电池模组
CN219268534U (zh) 一种便于散热降噪的充电桩
CN210951855U (zh) 暖风机
CN218820752U (zh) 一种空调风扇
CN210891863U (zh) 一种取暖器
CN218572033U (zh) 一种烹饪装置散热风道结构及烹饪装置
CN214380685U (zh) 一种具有风道散热结构的逆变器装置
CN215127426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1

Address after: 519070 9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789 Jinji Road, Qianshan,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Ltd. OF ZHUHAI

Address before: 519070, Jinji Hill Road, front hill,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