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2011U -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72011U
CN210772011U CN201922009534.1U CN201922009534U CN210772011U CN 210772011 U CN210772011 U CN 210772011U CN 201922009534 U CN201922009534 U CN 201922009534U CN 210772011 U CN210772011 U CN 210772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bottom end
connecting part
electrical connection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95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095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72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72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72011U/zh
Priority to EP20890342.7A priority patent/EP3978802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27466 priority patent/WO2021098541A1/zh
Priority to US17/565,016 priority patent/US20220120417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固定座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接线盒;第一主体部具有用于容纳接线盒的容纳腔、第一结合部以及用于与接线盒直接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可拆卸连接部;接线盒上设置有第一电气连接部以及用于与第一可拆卸连接部可拆卸配合的第二可拆卸连接部,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与第二可拆卸连接部通过沿一转动轴相对转动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接线盒能够通过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与第二可拆卸连接部的配合可拆卸地固定在容纳腔内。灯具固定装置包括与灯体连接的连接座和固定座。灯具包括灯体以及灯具固定装置,灯体与连接座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及灯具能够使接线操作摆脱容纳腔的空间限制。

Description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背景技术
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电器。传统的灯具通常通过各自不同的安装底盘固定到基础上,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灯具所具有的安装底盘的结构、尺寸各不相同,因此在安装时需要按照安装底盘的各自结构所需在基础上相应钻孔并通过螺栓、膨胀螺丝等进行安装固定,并且还要单独接线。当需要更换新的灯具时,往往需要重新更换安装底盘以及接线,安装方式非常繁琐。
为了简化灯具的维修以及更换难度,当前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具有统一的灯具固定装置的灯具,这种灯具中的灯具固定装置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固定在基础上,可称之为固定座,另一部分与灯体固定连接,可称之为连接座。
将固定座固定在基础上后,固定座可与连接座实现快速、简便地机械固定以及电连接,从而大幅简化灯具的安装过程。尤其是在更换灯具时,由于每种灯体均具有相同的连接座,因此可以直接更换灯体而不必再拆卸固定座,大幅简化了更换过程。
相关技术中的固定座通常包括一个主体部以及一个接线盒,主体部用于完成机械固定以及收纳接线盒,接线盒则用于进行电连接,因此在安装固定座时需要将电源引入接线盒。但由于主体部内空间狭小,不便操作,而主体部与接线盒之间又通常采用固定连接或者复杂的结构连接方式(例如通过多颗螺丝连接)进行连接固定,因此造成接线十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为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固定座,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接线盒;
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接线盒的容纳腔、第一结合部以及用于与所述接线盒直接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可拆卸连接部;
所述接线盒上设置有第一电气连接部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可拆卸配合的第二可拆卸连接部,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部通过沿一转动轴相对转动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接线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部的配合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底端板,所述转动轴垂直于所述底端板。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底端板围成所述容纳腔的表面为底端面,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包括沿所述转动轴的周向排布的至少一个卡爪,所述卡爪与所述底端面之间形成卡接间隙;
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部包括沿所述周向设置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爪数量相等的缺口;
所述延伸部能够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卡接间隙内并通过沿所述转动轴的相对转动使所述缺口与所述卡爪相互错开并实现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接线盒上还具有用于与所述底端面抵接的抵接面,所述延伸部包括与所述缺口相邻的斜面引导区和与所述斜面引导区平滑接合的紧固区,当所述斜面引导区位于所述卡接间隙内时,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底端面抵接且所述紧固区背离所述底端面的一侧与所述卡爪朝向所述底端面的一侧平齐或更加远离所述底端面。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抵接面为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底端面的表面。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卡爪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卡爪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延伸部抵靠所述挡板。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为围绕所述转动轴设置的第一螺纹,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部为能够与所述第一螺纹进行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底端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当所述接线盒通过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部的配合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由所述安装通孔暴露于外界。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为以一回转轴为回转中心的回转结构。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具有至少两个电连接端,所述电连接端沿回转轴由内向外同轴设置。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电连接端为收容槽,相邻两个所述收容槽之间绝缘。
可选地,上述的固定座中,所述回转轴与所述转动轴同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固定装置,包括与灯体连接的连接座和所述的固定座;
所述连接座具备第二结合部以及第二电气连接部,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配合形成机械固定,并同时使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配合,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接线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的配合形成电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当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为以一回转轴为回转中心的回转结构时,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也为回转结构。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沿所述回转轴由内至外至少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收容槽,相邻两个所述收容槽之间绝缘;
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沿所述回转轴由内至外包括与所述收容槽同等数量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收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
当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配合时,所述导电端子对伸入对应的所述收容槽内实现电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分别独立设置在灯体上。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还包括弹性元件,当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形成机械固定时,所述弹性元件能够同时对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连接座施加作用力并配合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共同阻止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连接座之间的相对位移。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第一主体部的底端面上靠近所述第一结合部的位置处,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在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结合部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结合部连接时向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底端面施加作用力。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连接座的第二收容腔的底端面上靠近所述第二结合部的位置处,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在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结合部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结合部连接时向所述固定座的第一主体部的底端面施加轴向作用力。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弹性元件同时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第一主体部的底端面上以及在所述连接座的第二收容腔的底端面上。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弹性元件以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底端面的中心为圆心均匀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结合部的位置处。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弹性元件以所述连接座的第二收容腔的底端面的中心为圆心均匀地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结合部的位置处。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金属弹片结构,或者由弹性部和与所述弹性部固定连接的按压部组成。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弹性元件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结合部或第二结合部的数量相一致,并且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都沿径向直线排布。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弹性元件的数量为3个。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结合部为至少两个沿所述固定座第一主体部的周向均匀设置的凸块。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结合部为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壁周向均匀设置的U型安装槽,所述U型安装槽包括开口端和限位结构,所述凸块从所述U型安装槽的开口端进入,沿着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壁的周向旋转至所述U型安装槽的限位结构处便实现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结合部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结合部之间的机械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开口端之间具有高度差,所述凸块从所述U型安装槽的开口端进入,沿着所述第二收容腔内壁的周向旋转至抵靠所述限位结构的内侧壁,由于所述连接座受到所述弹性元件的轴向作用力,使得所述连接座朝远离所述固定座的方向轴向移动,直至所述固定座的凸块的顶面与所述连接座的限位结构的内顶面相贴合从而实现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结合部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结合部之间的机械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结合部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的数量为倍数关系,并且所述第二结合部的数量不少于所述第一结合部的数量。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凸块的数量为3个,所述U型安装槽的数量为6个。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U型安装槽还具有三角形的导向部,用于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结合部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结合部之间进行连接时起导向作用。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U型安装槽还具有钩合部,所述钩合部为临近所述U型安装槽的开口端并且朝所述第二收容腔的底端面延伸的小斜面。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包括由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内壁所组成的具有一定高度的圆柱状的第一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内并且与所述第一绝缘部平行等高设置的圆柱状的第二绝缘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绝缘部内并且与所述第二绝缘部平行等高设置的圆柱状的第三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和所述第二绝缘部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绝缘部和所述第三绝缘部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三绝缘部中央设置有圆形的第三收容槽。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分布的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和第三导电端子,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结合部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结合部连接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和第三导电端子分别容纳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以及第三收容槽中,从而实现所述固定座的第一电气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电气连接部之间的电气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为分别与所述第一收容槽、第二收容槽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的金属环,所述第三导电端子为与所述第三收容槽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的金属针。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固定座的第一主体部形成有自其上端缘向外突伸形成的安装支座,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安装支座完成安装。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连接座的第二主体部形成有自其上端缘向外突伸形成的圆环形承载部,灯具通过所述圆环形承载部与所述连接座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固定座具有用于安装的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顶端面的外侧,所述安装支座设置有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主体部的顶端面与底端面正对。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为片状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组装于所述安装支座,或和所述安装支座一体成型。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结合部设置有第二加强结构。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加强结构为片状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组装于所述第一结合部,或和所述第一结合部一体成型。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结合部的数量和所述安装支座的数量一致,并设置在所述安装支座的下方。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连接板由一块金属片材弯折而成。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主体部上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四个从所述第一主体部向外延伸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均匀地分布在以所述连接座的旋转轴为圆心的圆周上。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安装支座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其中选择四个所述安装支座作为所述定位件,按上述定位件布置要求布置。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固定装置中,所述连接座设置有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为环形结构,所述加强支架组装于所述安装座或者和所述安装座一体成型。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包括灯体以及所述的灯具固定装置,所述灯体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灯具中,所述灯体与所述连接座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或一体式连接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及灯具通过设置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以及第二可拆卸连接部使第一主体部与接线盒能够通过沿一转动轴相对转动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极大地简化了接线盒与第一主体部的拆装过程,使用者在进行接线操作时可将接线盒快速、简便地从第一主体部拆下来,在完成接线操作后再将接线盒方便地安装回第一主体部中。这样,接线操作就不再受容纳腔的空间限制,从而解决了接线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灯具接线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接线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接线盒与固定座的另一种装配方式。
图5是接线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接线盒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示意性显示了图1中的固定座的立体图外侧。
图8示意性显示了图1中的固定座的立体图内侧。
图9示意性显示了接线盒与固定座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10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灯具安装装置。
图11示意性显示了固定座的分解图。
图12示意性显示了连接座的分解图。
图13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座。
图14示意性显示了图13中的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意性显示了图13的局部剖面图。
图16示意性显示了与图13适配的连接座的结构。
图17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灯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以俯视图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座1000的结构。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一主体部1的立体图。如图1、图2和图7所示,固定座1000包括第一主体部1和拆装地安装在第一主体部1内的接线盒200。
具体来说,第一主体部1包括底端板100和侧壁104。在一个实施例中,侧壁104为周向分布的竖直侧壁。底端板100和侧壁104围设成容纳腔101,底端板100围成容纳腔101的表面为底端面100A。从整体上看,容纳腔101 大体呈盆状。当然,底端板100也可为其他形状,只要其连同侧壁104形成容纳腔101即可,这里不再赘述。与此同时,在第一主体部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接线盒直接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可拆卸连接部,在下面会进行详细介绍。
接线盒200具有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与此同时,接线盒200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可拆卸连接部可拆卸配合的第二可拆卸连接部,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与第二可拆卸连接部的结构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沿一转动轴相对转动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并且通过这种可拆卸连接能够使接线盒200可拆卸地固定在容纳腔101内。为了降低固定座1000的整体厚度,接线盒200通常贴合在底端板100上,因此转动轴优选垂直于底端板100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盒200被固定在容纳腔101内之后,其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可以朝向容纳腔101的开口,也可以背离容纳腔101的开口,当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背离容纳腔101的开口时,可以在底端板100上设置与容纳腔101 连通的安装通孔102以供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暴露于外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与第二可拆卸连接部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配合结构方式,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当底端板100上设置有安装通孔102时,可以在接线盒200上设置第二连接部202以能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安装通孔102处,并且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 通过安装通孔102处于容纳腔101的外部(如图7所示)。由此,接线盒200 以能拆装的方式安装在第一主体部1内。
如图2、图3和图8所示,安装通孔102为圆形,第二连接部202的横截面形状也为圆形,并且两者的直径相匹配。这样,在将接线盒200安装到安装通孔102处后,可转动地调整接线盒200的方位,从而进一步方便使用者完成接线操作。应理解的是,可通过公差配合原理来确定第二连接部202的直径和安装通孔102的直径,以使得第二连接部202能顺利地安装到安装通孔102中。
具体来说,第二可拆卸连接部可以为在第二连接部202的周向外侧上构造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延伸部205,在延伸部205上构造有至少两个缺口206。而第一可拆卸连接部可以被设计为围绕安装通孔102构造的卡爪105,卡爪105 与缺口206相匹配,并且卡爪105与底端面100A之间可以形成一卡接间隙。延伸部205经缺口206进入卡接间隙内,之后通过沿转动轴的相对转动使缺口 206与卡爪相互错开,延伸部205便可与卡爪105卡接在一起。这样,在装配时,将延伸部205上的缺口206与卡爪105对齐,延伸部205就会处于安装通孔102的周围并且第二连接部202会与安装通孔102对齐;然后转动第二连接部202(或接线盒200),使得卡爪105偏离缺口206而与延伸部205卡接在一起,如图9所示。这种转动卡接装配方式非常简单,便于使用者快速完成第一主体部1的装配。优选地,在周向上可以排布多个卡爪105,例如两个,在径向上,两个卡爪105径向相对设置,两个缺口206也相应地径向相对设置,这可简化缺口206和卡爪105的设计。
优选地,如图3所示,延伸部205包括斜面引导区207和紧固区208。斜面引导区207与缺口206相邻,紧固区208与斜面引导区207平滑接合,并且紧固区208能与卡爪105固定接合。这样,在斜面引导区207的引导下,能够更顺畅地转动第二连接部202并使得紧固区208与卡爪105卡接在一起,从而能更顺畅地将接线盒200与第一主体部1装配在一起。
更优选地,在接线盒200上可以形成一抵接面,例如延伸部205朝向底端面100A的一侧表面,当斜面引导区207位于卡接间隙内时,抵接面与底端面 100A抵接,并且此时紧固区208背离底端面100A的一侧与卡爪105朝向底端面100A的一侧平齐或更加远离底端面100A。这样仅需要转动接线盒200,就能够使卡爪105与紧固区208紧密地卡紧接合,从而进一步简化了装配过程。再优选地,还如图3所示,斜面引导区207仅处于缺口206的一侧。这样仅能朝向一个方向转动接线盒200才能将其与底端板100接合在一起,而在相反的方向中转动接线盒200会使能将其与底端板100分开,这对于要求引线部201 的特定方向的情况而言,是一种防呆结构,进一步方便了第一主体部1的装配。
由此,在使用者进行接线操作时,首先将接线盒200从安装通孔102中拆下来。在将线缆接到接线盒200上后,再将接线盒200安装到安装通孔102中。这样,接线操作就不会受到第一主体部1的容纳腔101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接线操作。此外,还可将容纳腔101的其余空间作为藏线空间,以便于将多余的线缆隐藏在容纳腔101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径向上,接线盒200的长度与底端板100的半径之比小于等于1:2。这样,接线操作的空间较大,从而使用者可方便地完成接线操作。
再如图2所示,在相邻的卡爪105之间设置有挡板106,接线盒200的延伸部205与挡板106抵接。挡板106可阻挡延伸部205与卡爪105脱开,从而提高装配稳定性。此外,对于要求引线部201的特定方向的情况而言,挡板106 也用作辅助确定引线部201的方向,进一步方便了第一主体部1的装配。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挡板106为弧形并顺应安装通孔102的周向延伸。
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接线盒200与第一主体部1的另一种装配方式。如图 4所示,在安装通孔102上构造有内螺纹1020,在第二连接部202的周向外壁上构造有与内螺纹1021匹配的外螺纹2020。由此,第二连接部202与安装通孔102通为螺纹连接,也即接线盒200与第一主体部1为螺纹连接,并且可转动地调节接线盒200的朝向。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通孔102的轴线与接线盒200的转动轴可以同轴设置,这样接线盒200在进行转动时不会相对于安装通孔102发生偏心位移,可以保持自身位置。
对于在底端板100上未设置安装通孔102的方案,可以依然可以采用上述卡爪105与延伸部205的配合结构或者内螺纹1020与外螺纹2020的配合结构,此时这些结构无需再围绕安装通孔102设置,且该方案中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 的设置位置通常与上述方案相反,即此时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位于接线盒200 背离底端面100A的一侧。
还如图3所示,接线盒200还包括引线部201,引线部201处于第一主体部1的容纳腔101内。引线部201用于与线缆相连。第二连接部202可拆装地安装在安装通孔102处,优选为旋转后卡位组配,并可于反向旋转后脱离组配。由于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与第二连接部202呈一体结构,因此在装配时,仅将第二连接部202安装到位,就可以保证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通过安装通孔 102处于底端板100的外部。这就无需特别关注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的装配状态,方便了第一主体部1的装配过程。
图5和图6显示了接线盒200的内部结构,如图5和6所示,在接线盒200 包括扣合在一起的盒盖250和设置在盒盖250内的设置有接线模块210。接线模块210包括接线端子211和与接线端子211电连接的电极212。接线端子211 处于引线部201内,电极212形成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的电连接器件。在第一主体部1的使用状态中,外界线缆与接线端子211电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至少两根线缆,包括火线和零线;于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为三根线缆,包括火线,地线和零线),并且通过接线端子211和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给灯具供电。由于接线模块210是一个完整的电路模块,因此在接线操作中,仅需要将线缆与接线端子211电连接在一起即可,从而简化了接线操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接线模块210上共有三个接线端子211和相应的三个电极212。三个接线端子211可分别与相应的三根线缆连接。例如,三根线缆为火线,地线和零线,三个接线端子211为正极端子、负极端子和地级端子,三个电极212 相应地为正极、负极和接地级。在其他实施例中,接线端子211为两个,相应的电极212也为两个。两个接线端子211可分别与相应的两根线缆连接。例如,两根线缆为火线和零线,两个接线端子211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三个电极 212相应地为正极和负极。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接线模块210包括金属弹片213,其第一端处于引线部201内而形成接线端子211,第二端形成作为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的电连接器件的电极212。接线模块210还包括处于金属弹片213下方的弹性夹紧片214。弹性夹紧片214包括安装在接线盒200的底面上的平直部216和相对于平直部216而朝向金属弹片213弯折的弯折部215。由此,弯折部215弹性地与金属弹片213的第一端接触。接线模块210还包括处于金属弹片213上方的并延伸到接线盒200的顶面之外的按钮217。按钮217的压脚218处于接线盒200内并跨过金属弹片213的第一端而与弹性夹紧片214的弯折部215压接。根据这种结构,在进行接线操作时,首先按压按钮217使得弯折部215受压而与金属弹片213的第一端分开,以将线缆插入到弯折部215和金属弹片213之间;然后松开按钮217使得弯折部215弹回并与金属弹片213一起将线缆夹紧。这样,就非常方便地实现了线缆与接线模块210的电连接,而且不需要其他辅助工具,简化了接线操作。
弯折部215还沿背离引线部201的方向而弯折,在弯折部215上形成有夹紧豁口219。夹紧豁口219的顶点朝向引线部201,开口背离引线部201。这样,在完成线缆与接线模块210的电连接后,线缆会被夹紧豁口219卡住而难以从接线模块210脱出,从而提高了线缆与金属弹片213的电接合稳定性。
金属弹片213构造为其第一端的宽度小于弹性夹紧片214的弯折部215的宽度。按钮217有两个压脚218,该两个压脚218骑在金属弹片213的第一端上方并与弹性夹紧片214的弯折部215的压接。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更为稳定地通过按压按钮217来推动弯折部215,并且线缆可插入到两个压脚218之间,从而顺利地完成线缆与金属弹片213的电接合。
仍如图7所示,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可以为以一回转轴为回转中心的回转结构。在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内部对应上述接线端子211和电极212设置有相应数量的电连接端,电连接端沿回转轴由内向外同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电连接端可以设计为具有电连接能力的收容槽,参见图7,包括第一收容槽41、第二收容槽42以及第三收容槽43。具体而言,接线盒200的第二连接部202 的边缘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第一收容腔1B。该第一收容腔1B的内壁构成具有一定高度的圆柱状的第一绝缘部、在第一绝缘部内设置有与第一绝缘部平行等高的圆柱状的第二绝缘部、以及在第二绝缘部内设置有与第二绝缘部平行等高的圆柱状的第三绝缘部,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一收容槽 41,第二绝缘部和第三绝缘部之间形成环状的第二收容槽42,第三绝缘部中央设置有圆形的第三收容槽43。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接线盒200的接线模块210的电极212为三个,分别为正极、负极和接地级,如前文所述。该三个电极由金属弹片213折弯而成。该三个电极212各自延伸到第一收容槽41、第二收容槽42以及第三收容槽43内。
图10、图11和图12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灯具安装装置2000。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灯具固定装置2000包括配对使用的固定座1000和连接座2002,其中,第一主体部1的主体结构如上文所述并且预先安装到天花板或墙壁之类的基体上,连接座2002与第一主体部1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10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座2002具有一第二主体部2A,该连接座2002的第二主体部 2A设置有用于收容第一主体部1的第二收容腔2B,该第二收容腔2B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结合部,在该第二收容腔2B的中央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
当需要将灯具安装到天花板或墙壁之类的基体上时,操作者只需上推连接座2002,使连接座2002的第二主体部2A的第二收容腔2B收容第一主体部1,然后仅通过轴向旋转连接座2002,能够同时实现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结合部与连接座2002的第二结合部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与连接座 2002的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之间的电气连接,进而实现灯具的机械连接和电气连接。其中,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轴向方向”是指转动轴的轴线方向。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上推”是指将连接座2002沿轴向方向朝着靠近第一主体部1的方向推动或者是连接座2002沿轴向方向朝着连接座2002与第一主体部1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的方向推动。
当拆卸灯具时,操作者仅需先上推连接座2002再反方向旋转连接座2002,然后将连接座2002与第一主体部1相分离,从而解除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结合部与连接座2002的第二结合部之间的机械连接和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与连接座2002的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之间的电气连接,进而将灯具拆卸下来。通过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灯具固定装置,操作者能实现对灯具的快捷安装和拆卸,因此使用简单、维护方便。
优选地,灯具固定装置2000还具有弹性元件2010,该弹性元件2010配置为在第一主体部1和连接座2002之间施加轴向作用力以及径向摩擦力,以避免组装后的连接座2002与第一主体部1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即确保在完成灯具的安装后连接座2002不会相对第一主体部1产生上下左右移动。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该弹性元件2010可以设置在固定座1000的第一主体部1的底端面上靠近第一结合部的位置处,用于在固定座1000的第一结合部与连接座2002的第二结合部连接时向第二收容腔的底端面施加轴向作用力。进一步地,弹性元件2010也可以设置在连接座2002的第二收容腔的底端面上靠近第二结合部的位置处(未示出),用于在固定座1000的第一结合部与连接座2002的第二结合部连接时向固定座1000的第一主体部的底端面施加轴向作用力以及径向摩擦力。进一步地,弹性元件2010可以同时设置在在固定座的第一主体部的底端面上以及在连接座的第二收容腔的底端面上(未示出)。进一步地,弹性元件2010为弹簧或者其它金属弹片等结构,优选地,如图11所示,设置在固定座的第一主体部的底端面上的弹性元件2010包括弹性部2011和按压部 2012,按压部2012与弹性部2011之间固定连接,当第一主体部1和连接座2002 相连接时,弹性部2011受到接线盒200的挤压,从而使弹性元件2010的按压部2012向下挤压连接座2002的腔体底端面,此时弹性部2011处于受压状态,在第一主体部1与连接座2002之间产生轴向作用力,以确保在完成所述灯具的安装后连接座2002不会相对第一主体部1产生上下左右移动。进一步地,弹性元件2010以第一主体部1的底端面100A的中心为圆心均匀地设置在靠近第一结合部的位置处或者以连接座2002的第二收容腔2B的底端面的中心为圆心均匀地设置在靠近第二结合部的位置处。进一步地,弹性元件2010的数量与第一结合部或第二结合部的数量相一致,并且弹性元件2010与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都沿径向直线排布。优选地,弹性元件2010的数量为3个。
优选地,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结合部是至少两个沿第一主体部1的周向设置的凸块2003。连接座2002的第二结合部相对应地是至少两个沿第二收容腔 2B内壁周向设置的U型安装槽2005,该U型安装槽2005包括开口端2051和限位结构2052。当第一主体部1与连接座2002结合时,第一主体部1的凸块 2003从U型安装槽2005的开口端2051装入,沿着第二收容腔2B内壁的周向旋转,直至旋转到U型安装槽2005的限位结构2052处便实现安装到位,即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结合部与连接座2002的第二结合部之间完成机械连接。
优选地,如图10所示,U型安装槽2005的限位结构2052与开口端2051 之间具有高度差,限位结构2052高于开口端2051。安装灯具时,上推连接座 2002,克服弹性元件2010对连接座2002的轴向作用力,将连接座2002的凸块2003推移到U型安装槽2005的开口端2051位置附近,再将凸块2003从U 型安装槽2005的开口端2051进入,沿着第二收容腔内壁2B的周向旋转至抵靠限位结构2052的内侧壁。由于弹性元件2010的轴向作用力的存在,使得连接座2002将朝远离第一主体部1的方向轴向移动,直至第一主体部1的凸块 2003的顶面与连接座2002的限位结构2052的内顶面相贴合从而实现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结合部与连接座2002的第二结合部之间的机械连接。之后,在第一主体部1和连接座2002之间,由于弹性元件2010所产生的轴向作用力一直存在,以及在灯具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第一主体部1和连接座2002相互卡合得更加稳固,不会出现灯具上下左右晃动的情况。
优选地,第二结合部的数量与第一结合部的数量为倍数关系,并且第二结合部的数量不少于第一结合部的数量。具体而言,第一结合部例如凸块2003 的数量优选为3个,第二结合部例如U型安装槽2005的数量为6个,该3个凸块2003之间相互间隔相同的角度,该6个U型安装槽2005之间相互间隔相同的角度,通过这样的配置仅需要小角度旋转即可实现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结合部与连接座2002的第二结合部之间的机械连接,使灯具的安装和拆卸更加快捷。
优选地,U型安装槽2005还具有三角形的导向部2053,用于在第一主体部1的凸块2003与连接座2002的U型安装槽2005之间进行连接时起导向作用。具体而言,该导向部2053的顶端朝向第一主体部1的底端面,导向部2053 的两侧为小斜面,在小斜面的导向作用下,操作者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凸块2003 放置在U型安装槽2005的开口端2051处,从而不需要清楚地观察好凸块2003 与U型安装槽2005的相对位置之后才进行对位安装,可以仅凭手感便可以实现灯具的盲装。
优选地,U型安装槽2005还具有钩合部2054,该钩合部2054为临近U 型安装槽2005的开口端2051并且朝第二收容腔2B的底端面延伸的小斜面。通过设置了钩合部2054,使得操作者在拆卸灯具时需要先上推再旋转连接座 2002才能拆卸灯具。具体而言,当需要分离第一主体部1和连接座2002时,操作者不能够直接通过反向旋转连接座2002来分离第一主体部1和连接座 2002,这是因为由于钩合部2054的存在,钩合部2054会阻挡凸块2003从U型安装槽2005中直接移出。此时操作者需要先上推连接座2002,由于第一主体部1以及凸块2003的位置是固定的,连接座2002的上移将导致原来相互贴合的凸块2003的顶面与U型安装槽2005的限位结构2052的内顶面相互分离, U型安装槽2005的开口端2051也相应地移动到与凸块2003等高的位置处,然后再反向旋转连接座2002,便可以实现灯具的拆卸。这种先上推再旋转连接座2002才能拆卸灯具的配置减少了操作者因误操作而拆卸灯具的可能性,减少了儿童私自拆卸灯具而导致危险的可能性,提高了第一主体部1与连接座 2002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以及灯具的用电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连接座2002的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沿回转轴由内之外包括与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上的收容槽数量相同的导电端子,并且导电端子与收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当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与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配合时,导电端子能够伸入对应的收容槽内实现电连接。优选地,如图10和图12所示,连接座2002的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包括由外向内依次分布的第一导电端子 2061、第二导电端子2062和第三导电端子2063。当第一主体部1的第一结合部与连接座2002的第二结合部连接时,第一导电端子2061、第二导电端子2062和第三导电端子2063分别容纳于第一收容槽41、第二收容槽42以及第三收容槽43中并与收容槽中的电极电性连接,从而实现接线盒200的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与连接座2002的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之间的电气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端子2061、第二导电端子2062为分别与第一收容槽41、第二收容槽 42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的金属环,第三导电端子2063为与第三收容槽43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的金属针。通过这种环形电气连接的设置,增大了第一收容槽41、第二收容槽42和第三收容槽43与第一导电端子2061、第二导电端子2062 和第三导电端子2063之间的接触面积,使第一电气连接部2021与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能够在任何相对旋转定位方向上都能够实现电气连接,同时由于第一绝缘部、第二绝缘部和第三绝缘部将第一导电端子2061、第二导电端子2062 和第三导电端子2063完全间隔绝缘,从而提高了用电的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主体部1形成有自其上端缘向外突伸形成的安装支座2007,第一主体部1通过该安装支座2007与天花板或天花板之类的基体连接。具体而言,安装支座2007开设有若干螺孔,用于与天花板或天花板螺接。
优选地,如图12所示,连接座2002的第二主体部2A形成有自其上端缘向外突伸形成的圆环形承载部2008,灯具通过圆环形承载部2008与连接座 2002连接。
如图17所示,在实施例所提供的包含上述灯具固定装置2000的灯具1700 中,固定座1000为独立部件,连接座2002可以与灯体1701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与灯体1701一体式连接,并且,在连接座2002内的第二结合部可以集成在第二主体部2A上,而当连接座2002与灯体1701一体式连接时,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也可以采用独立的设置方式。例如可以直接将第二结合部与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分别独立地设置在灯体1701的不同部位,而不设置第二主体部2A。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安装示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首先,将天花板或墙壁上预置的电线分别剥皮,剥线长度优选为8~10mm, 然后按下第一主体部1上各电极对应的开关按钮,分别插入相应电线,然后通过安装支座2007上的若干螺孔来与天花板或墙壁螺接,即可实现将第一主体部1固定在天花板或天花板上。
接着,将连接座2002和第一主体部1中心对齐,上推连接座2002,使第一导电端子2061、第二导电端子2062和第三导电端子2063分别容纳于第一收容槽41、第二收容槽42以及第三收容槽43中。
最后,旋转连接座2002,使第一主体部1的凸块2003从U型安装槽2005 的开口端2051装入,沿着第二收容腔2B内壁的周向旋转,直至旋转到U型安装槽2005的限位结构2052处便实现安装到位。
由于凸块2003卡合在U型安装槽2005中,加上弹性元件2010的轴向作用力以及灯具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第一主体部1与连接座2002之间连接得更加稳固,从而实现灯具的机械连接。
图13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主体部1。如图13 所示,第一主体部1为了和天花板等基体连接设置有安装支座2007,我们称第一主体部1和基体的接触面为顶端面,顶端面可以为虚拟平面并且与第一主体部1的底端面100A正对。从图13中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座2007位于第一主体部1的上端缘或顶端面的外侧,安装支座2007沿第一主体部1的外表面的上端缘向外延伸形成,安装支座2007的上表面与第一主体部1的顶端面平齐。安装支座2007有多个,可通过螺钉等连接件和基体连接或者和第一主体部1一体成型,在灯具安装完成后安装支座2007实际上承载了整个灯具的重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支座2007内设置了第一加强板3061作为第一加强结构,第一加强板3061为大致呈L形的片状金属板,可以冲压形成也可以由金属板弯折成型。安装支座2007设置有可容纳第一加强板3061的安装位,在连接第一主体部1和基体时,螺钉依次穿过安装支座2007和第一加强板3061 后和基体固定,这样安装支座2007内的第一加强板3061可起到加固作用,防止安装支座2007出现断裂,提高安全性。安装支座2007设置有沿其上表面凹设的收容空间,第一加强板3061收容于其内。二者的结合方式,可以是组装,还可以是包覆成型为一体。
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部为从第一主体部1外表面的下端缘向外伸出的凸块2003,在装配状态中,第一结合部会承受很大的外力,在第一结合部处设置了第二加强板3062作为第二加强结构,第二加强板3062同样是金属板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3062设置在第一结合部的上方并与之贴合,而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加强板3062也可以插入第一结合部的内部,或者包覆成型为一体。
如上所述,虽然安装支座2007和第一结合部因为加入了加强结构而变得更为可靠,但是灯具悬挂在第一主体部1上的力还是需要经过第一主体部1才能传导到基体,因此我们在第一加强板3061和第二加强板3062之间加入了连接板3063,连接板3063的两个端部分别连接第一加强板3061和第二加强板 3062,使其成为一个单一的加强件3006,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加强板3061和第二加强板3062均为金属板材,那么加强件3006可采用整片金属片材弯折而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高强度材料来制作加强件3006。图15为加强件3006安装在第一主体部1内之后的剖面图,为了实现加强件3006的安装,第一结合部的数量和应该和安装支座 2007的数量一致,并且在设置位置上第一结合部和安装支座2007的在轴向方向上彼此正对。对于连接板3063,首先第一主体部1处需要开设通槽用以收容连接板3063,而连接板3063穿设于通槽中,使得安装座外部平滑。而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连接板3063可贴设在第一主体部1的外表面并通过螺钉、卡扣等连接件和第一主体部1连接。
在第一主体部1加入了加强件3006之后,我们在连接座2000内也加入了加强结构,具体请参考图16,连接座2000的第二主体部2A内设置有加强支架3206,安装时螺钉同时穿过连接座的第二主体部2A和加强支架3206。加强支架3206可以设于连接座2000也可以和连接座2000包覆成型为一体。
另外,在采用本申请的灯具安装装置安装灯具时,由于第一主体部1和连接座2000通过旋转实现连接,这对于方形灯具是不利的,会使得灯具外框无法和墙面保持水平而影响整体效果。因此我们在第一主体部1上设置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4个从第一主体部1向外延伸的定位件,定位件均匀地分布在以连接座2000的旋转轴为圆心的圆周上。在本实施例中,我们直接将4个安装支座2007布置为定位件,相邻2个安装支座2007夹角为90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支座2007的数量可能并不是4个,但为了实现定位,应该具有至少4 个安装支座2007,当安装支座2007多于4个时,可选择其中4个为定位件,作为定位结构的安装支座2007可在外观上(形状或颜色)区别于其他安装支座2007。
下面我们来说明一下本实施例中灯具安装时的具体步骤,在本实施例中该灯具安装装置用于安装一方形灯具:
第一主体部1设置的4个安装支座2007,通过螺钉与天花板固定,选择一面墙作为基准墙,保持相设置的一对安装支座2007的连线与基准墙壁垂直或平行。外部电源线和第一电连接部连接。
灯具上已经预先设置好连接座2000,连接座2000装入第一主体部1,顺时针旋转连接座2000,连接座2000上的第二结合部即安装槽2005也随之旋转到第一结合部即凸块2003,处并悬挂在凸块2003上。保持托举状态缓慢向下,确认安装槽2005有效作用后连接座2000的安装槽2005与第一主体部1的凸块2003装配牢靠、无松脱,至此完成安装过程。
第一主体部1的安装支座2007充当定位结构,相对设置的一对安装支座 2007的连线或和与基准墙壁保持垂直、或和与基准墙壁保持平行,相邻2个安装支座2007夹角为90度。由于第一结合部的数量和安装支座2007一致共有4 个,连接座2000和第一主体部1的连接方向也有4个,但是连接座2000无论从这4个不同方向的哪一个与第一主体部1装配,均可满足方形灯具的侧壁与基准墙壁保持平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每个安装支座2007上均设置有腰形孔 111。在安装灯具时,通过安装支座2007和腰形孔111将第一主体部1固定到天花板上。优选地,四个腰形孔111的取向方向不同,例如两个相邻的安装支座2007上的腰形孔111为径向取向,而另外两个相邻的安装支座2007上的腰形孔111为周向取向。由此,在将第一主体部1固定到天花板上时,可首先将两个径向取向的腰形孔111安装到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主体部1仍然有一定的调整余量;在将第一主体部1完全调整到位后,再将周向取向的腰形孔111 安装到位。这样,在安装灯具过程中,使用者可对第一主体部1的位置进行微调,方便灯具的安装。当然,也可以先将周向取向的腰形孔111安装到位,再将径向取向的腰形孔111安装到位,作用类似,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灯具1700。该灯具1700具有如上文所述的第一主体部 1和如上文所述的灯具安装装置2000。此外。灯具1700还具有灯体1701,其安装在连接座2002上,并且与第二电气连接部2111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及灯具能够使接线操作摆脱容纳腔的空间限制,从而解决了接线困难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固定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部以及接线盒;
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接线盒的容纳腔、第一结合部以及用于与所述接线盒直接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可拆卸连接部;
所述接线盒上设置有第一电气连接部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可拆卸配合的第二可拆卸连接部,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部通过沿一转动轴相对转动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接线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部的配合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底端板,所述转动轴垂直于所述底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板围成所述容纳腔的表面为底端面,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包括沿所述转动轴的周向排布的至少一个卡爪,所述卡爪与所述底端面之间形成卡接间隙;
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部包括沿所述周向设置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卡爪数量相等的缺口;
所述延伸部能够通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卡接间隙内并通过沿所述转动轴的相对转动使所述缺口与所述卡爪相互错开并实现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上还具有用于与所述底端面抵接的抵接面,所述延伸部包括与所述缺口相邻的斜面引导区和与所述斜面引导区平滑接合的紧固区,当所述斜面引导区位于所述卡接间隙内时,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底端面抵接且所述紧固区背离所述底端面的一侧与所述卡爪朝向所述底端面的一侧平齐或更加远离所述底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面为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底端面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的数量至少为两个,相邻的所述卡爪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延伸部抵靠所述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为围绕所述转动轴设置的第一螺纹,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部为能够与所述第一螺纹进行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板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当所述接线盒通过所述第一可拆卸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部的配合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时,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由所述安装通孔暴露于外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通孔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为以一回转轴为回转中心的回转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具有至少两个电连接端,所述电连接端沿回转轴由内向外同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端为收容槽,相邻两个所述收容槽之间绝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轴与所述转动轴同轴。
14.一种灯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灯体连接的连接座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固定座;
所述连接座具备第二结合部以及第二电气连接部,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配合形成机械固定,并同时使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配合,所述连接座与所述接线盒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的配合形成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灯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为以一回转轴为回转中心的回转结构时,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也为回转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沿所述回转轴由内至外至少包括两个同轴设置的收容槽,相邻两个所述收容槽之间绝缘;
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沿所述回转轴由内至外包括与所述收容槽同等数量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收容槽的位置一一对应;
当所述第一电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配合时,所述导电端子伸入对应的所述收容槽内实现电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均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电气连接部分别独立设置在灯体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元件,当所述连接座与所述第一主体部形成机械固定时,所述弹性元件能够同时对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连接座施加作用力并配合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共同阻止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连接座之间的相对位移。
20.一种灯具,包括灯体以及权利要求14至19任一项所述的灯具固定装置,所述灯体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与所述连接座为可拆卸连接结构或一体式连接结构。
CN201922009534.1U 2019-11-20 2019-11-20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Active CN210772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9534.1U CN210772011U (zh) 2019-11-20 2019-11-20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EP20890342.7A EP3978802A4 (en) 2019-11-20 2020-11-09 FIXED BASE, LAMP FIXING DEVICE AND LAMP
PCT/CN2020/127466 WO2021098541A1 (zh) 2019-11-20 2020-11-09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US17/565,016 US20220120417A1 (en) 2019-11-20 2021-12-29 Fixing base, lamp fixing device and lam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9534.1U CN210772011U (zh) 2019-11-20 2019-11-20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72011U true CN210772011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9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9534.1U Active CN210772011U (zh) 2019-11-20 2019-11-20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7201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83944A (zh) * 2020-12-16 2021-03-12 上海迪东实业有限公司 投影灯
WO2021098541A1 (zh) * 2019-11-20 2021-05-27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WO2022268015A1 (zh) * 2021-06-25 2022-12-29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接线结构及照明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8541A1 (zh) * 2019-11-20 2021-05-27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CN112483944A (zh) * 2020-12-16 2021-03-12 上海迪东实业有限公司 投影灯
WO2022268015A1 (zh) * 2021-06-25 2022-12-29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接线结构及照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2492A (zh)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CN105258082B (zh) 一种灯具固定装置、固定座及连接座
CN210772011U (zh)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WO2016082299A1 (zh) 一种灯具固定装置
US4645286A (en) Quick connect power tap system
US7413456B1 (en) Quick connect light bulb socket
CN107850276B (zh) 电气装置连接器
CN104930473B (zh) 一种灯具固定装置
CN210950992U (zh) 一种灯体拆装方便的灯具
US20210172592A1 (en) Ceiling lamp
AU2005311620A1 (en) Quick connect assembly
CN108954086B (zh) 一种取电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灯具
CN111520688B (zh) 灯具固定装置
US1127695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point
CN111520650B (zh) 灯具固定装置
WO2021098541A1 (zh) 固定座、灯具固定装置以及灯具
CN112178594B (zh) 灯具固定装置
US11255499B1 (en) Rotatalbe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night light using the same
CN216667614U (zh) 连接器、连接组合、固定座、连接座、灯具安装结构及灯具
CN219801802U (zh) 一种多用途的智能接线器
RU2801389C2 (ru) Точка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US2311877A (en) Tubular lamp fixture
CN219867504U (zh) 灯具
CN217273966U (zh) 一种便捷式直插安装灯具
CN220793044U (zh) 一种养殖场用的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