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4860U - 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 - Google Patents

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4860U
CN210764860U CN201921278979.3U CN201921278979U CN210764860U CN 210764860 U CN210764860 U CN 210764860U CN 201921278979 U CN201921278979 U CN 201921278979U CN 210764860 U CN210764860 U CN 210764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sewage
membrane
cel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89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Rongshu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Rongshu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Rongshu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Rongshu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789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4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4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4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包括池体,池体的顶部一侧具有补水管,补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水泵,补水管的邻侧具有污水管,污水管的邻侧具有清水管,且补水管和清水管均与池体连通,池体的内部设有封闭圆筒状的膜组件,膜组件与污水管连通,池体底部的一侧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排水管与池体连通,且排水管的端口位置连接有储水池,补水管与储水池连通,具有能减小装置占用面积,节省设备投入成本的优点。

Description

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池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
背景技术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是厌氧段,用于脱氮除磷,O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格栅井,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预曝气系统,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初沉池沉淀,废水自流至A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后,沉淀池上清液流入消毒池,经投加氯片接触溶解,杀灭水中有害菌种后达标外排。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然而经分析发现,经过AO工艺法处理的污水还需要进行过滤,这样工艺装置的占地面积就比较大,存在待改进的方面。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具有能减小装置占用面积,节省设备投入成本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包括池体,池体的顶部一侧具有补水管,补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水泵,补水管的邻侧具有污水管,污水管的邻侧具有清水管,且补水管和清水管均与池体连通,池体的内部设有封闭圆筒状的膜组件,膜组件与污水管连通,池体底部的一侧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排水管与池体连通,且排水管的端口位置连接有储水池,补水管与储水池连通。
进一步的,膜组件由反渗透膜和悬浮填料构成,悬浮填料悬挂固定于反渗透膜的内部,悬浮填料的顶部设有固定头,反渗透膜可以选用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肼膜或芳香族聚酰胺膜等人工合成材料膜,首先将活性污泥置于膜组件内,再将污水通过污水管通入膜组件内,随后通过清水管将清水通入池体当中,这样膜组件内部由于具有污水和活性污泥,膜组件内的液体浓度会大于膜组件外部清水的液体浓度,形成浓度差,根据反渗透膜两侧液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单向选择性特点,膜组件内部污水会逐渐向外部扩散,而清水则无法进入膜组件当中,并且由于反渗透膜渗透速度较慢,因此膜组件内部的污水能够充分与活性污泥接触反应,活性污泥含有的营养物质在与接种微生物的污水接触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悬浮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初始阶段进行生物好氧反应,用于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且随着微生物繁殖,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进行厌氧反应,用于脱氮除磷,膜组件内的水向外渗透的过程中,微生物以及污泥固体颗粒均被反渗透膜阻隔,达到过滤的目的,因此能够节省过滤步骤,减小设备占用空间,最终处理后的澄清水从排水管被第一水泵抽入储水池中储存等待下一步处理,而且储水池中的一部分水还可以通过第二水泵经补水管抽入池体中补充池体清水水位。
进一步的,储水池的内部设有曝气机,通过设置的曝气机用于曝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便于进一步消毒等操作。
进一步的,池体的底部设有撬装底座,撬装底座与池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撬装底座便于池体整体安装和移动。
进一步的,污水管、补水管、清水管和排水管的端口位置均具有连接法兰,通过设置的连接法兰便于连接延长管路长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减小装置占用面积,节省设备投入成本的优点,具体体现为:膜组件由反渗透膜和悬浮填料构成,悬浮填料悬挂固定于反渗透膜的内部,悬浮填料的顶部设有固定头,反渗透膜可以选用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肼膜或芳香族聚酰胺膜等人工合成材料膜,首先将活性污泥置于膜组件内,再将污水通过污水管通入膜组件内,随后通过清水管将清水通入池体当中,这样膜组件内部由于具有污水和活性污泥,膜组件内的液体浓度会大于膜组件外部清水的液体浓度,形成浓度差,根据反渗透膜两侧液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单向选择性特点,膜组件内部污水会逐渐向外部扩散,而清水则无法进入膜组件当中,并且由于反渗透膜渗透速度较慢,因此膜组件内部的污水能够充分与活性污泥接触反应,活性污泥含有的营养物质在与接种微生物的污水接触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悬浮填料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初始阶段进行生物好氧反应,用于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且随着微生物繁殖,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进行厌氧反应,用于脱氮除磷,膜组件内的水向外渗透的过程中,微生物以及污泥固体颗粒均被反渗透膜阻隔,达到过滤的目的,因此能够节省过滤步骤,减小设备占用空间,最终处理后的澄清水从排水管被第一水泵抽入储水池中储存等待下一步处理,而且储水池中的一部分水还可以通过第二水泵经补水管抽入池体中补充池体清水水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序号:池体G1、污水管G2、补水管G3、清水管G4、连接法兰G5、排水管G6、膜组件G7、固定头G8、悬浮填料G9、反渗透膜G10、曝气机G11、储水池G12、第一水泵G13、第二水泵G14和撬装底座G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如说明书附图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一种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包括池体G1,池体G1的顶部一侧具有补水管G3,补水管G3上安装有第二水泵G14,补水管G3的邻侧具有污水管G2,污水管G2的邻侧具有清水管G4,且补水管G3和清水管G4均与池体G1连通,池体G1的内部设有封闭圆筒状的膜组件G7,膜组件G7与污水管G2连通,池体G1底部的一侧设有排水管G6,排水管G6上安装有第一水泵G13,排水管G6与池体G1连通,且排水管G6的端口位置连接有储水池G12,补水管G3与储水池G12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膜组件G7由反渗透膜G10和悬浮填料G9构成,悬浮填料G9悬挂固定于反渗透膜G10的内部,悬浮填料G9的顶部设有固定头G8,反渗透膜G10可以选用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肼膜或芳香族聚酰胺膜等人工合成材料膜,首先将活性污泥置于膜组件G7内,再将污水通过污水管G2通入膜组件G7内,随后通过清水管G4将清水通入池体G1当中,这样膜组件G7内部由于具有污水和活性污泥,膜组件G7内的液体浓度会大于膜组件G7外部清水的液体浓度,形成浓度差,根据反渗透膜G10两侧液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单向选择性特点,膜组件G7内部污水会逐渐向外部扩散,而清水则无法进入膜组件G7当中,并且由于反渗透膜G10渗透速度较慢,因此膜组件G7内部的污水能够充分与活性污泥接触反应,活性污泥含有的营养物质在与接种微生物的污水接触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悬浮填料G9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初始阶段进行生物好氧反应,用于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且随着微生物繁殖,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进行厌氧反应,用于脱氮除磷,膜组件G7内的水向外渗透的过程中,微生物以及污泥固体颗粒均被反渗透膜G10阻隔,达到过滤的目的,因此能够节省过滤步骤,减小设备占用空间,最终处理后的澄清水从排水管G6被第一水泵G13抽入储水池G12中储存等待下一步处理,而且储水池G12中的一部分水还可以通过第二水泵G14经补水管G3抽入池体G1中补充池体G1清水水位;储水池G12的内部设有曝气机G11,通过设置的曝气机G11用于曝气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便于进一步消毒等操作;池体G1的底部设有撬装底座G15,撬装底座G15与池体G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撬装底座G15便于池体G1整体安装和移动;污水管G2、补水管G3、清水管G4和排水管G6的端口位置均具有连接法兰G5,通过设置的连接法兰G5便于连接延长管路长度。
该种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的工作原理:首先将活性污泥置于膜组件G7内,再将污水通过污水管G2通入膜组件G7内,随后通过清水管G4将清水通入池体G1当中,这样膜组件G7内部由于具有污水和活性污泥,膜组件G7内的液体浓度会大于膜组件G7外部清水的液体浓度,形成浓度差,根据反渗透膜G10两侧液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单向选择性特点,膜组件G7内部污水会逐渐向外部扩散,而清水则无法进入膜组件G7当中,并且由于反渗透膜G10渗透速度较慢,因此膜组件G7内部的污水能够充分与活性污泥接触反应,活性污泥含有的营养物质在与接种微生物的污水接触一定时间后,微生物会附着在悬浮填料G9表面而增殖和生长,形成一层薄的生物膜,初始阶段进行生物好氧反应,用于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且随着微生物繁殖,生物膜厚度不断增加,氧气不能透入的内部深处将转变为厌氧状态,进行厌氧反应,用于脱氮除磷,膜组件G7内的水向外渗透的过程中,微生物以及污泥固体颗粒均被反渗透膜G10阻隔,达到过滤的目的,因此能够节省过滤步骤,减小设备占用空间,最终处理后的澄清水从排水管G6被第一水泵G13抽入储水池G12中储存等待下一步处理,而且储水池G12中的一部分水还可以通过第二水泵G14经补水管G3抽入池体G1中补充池体G1清水水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具有能减小装置占用面积,节省设备投入成本的优点。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包括池体(G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G1)的顶部一侧具有补水管(G3),所述补水管(G3)上安装有第二水泵(G14),所述补水管(G3)的邻侧具有污水管(G2),所述污水管(G2)的邻侧具有清水管(G4),且所述补水管(G3)和清水管(G4)均与所述池体(G1)连通,所述池体(G1)的内部设有封闭圆筒状的膜组件(G7),所述膜组件(G7)与所述污水管(G2)连通,所述池体(G1)底部的一侧设有排水管(G6),所述排水管(G6)上安装有第一水泵(G13),所述排水管(G6)与所述池体(G1)连通,且所述排水管(G6)的端口位置连接有储水池(G12),所述补水管(G3)与所述储水池(G1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件(G7)由反渗透膜(G10)和悬浮填料(G9)构成,所述悬浮填料(G9)悬挂固定于所述反渗透膜(G10)的内部,所述悬浮填料(G9)的顶部设有固定头(G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G12)的内部设有曝气机(G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G1)的底部设有撬装底座(G15),所述撬装底座(G15)与所述池体(G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管(G2)、补水管(G3)、清水管(G4)和排水管(G6)的端口位置均具有连接法兰(G5)。
CN201921278979.3U 2019-08-08 2019-08-08 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 Active CN210764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8979.3U CN210764860U (zh) 2019-08-08 2019-08-08 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8979.3U CN210764860U (zh) 2019-08-08 2019-08-08 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4860U true CN210764860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2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8979.3U Active CN210764860U (zh) 2019-08-08 2019-08-08 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4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57413B1 (en) Membra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wage
CN105481093B (zh) 连续流分段进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的系统和方法
TWI284119B (en) Biological membrane filtration system for water treatment and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using the same
CN103723893B (zh) 一种去除水中硝酸盐氮的方法
CN103112991B (zh) 焦化废水处理系统及焦化废水处理方法
CN102107988B (zh) 一种酚胺废水处理及回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11762970A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处理方法
CN103979732A (zh) 甲烷与含硫含氮废水协同处理的膜生物处理设备及其方法
CN201990573U (zh) 餐饮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8022860U (zh) 深度废水处理系统
CN208166683U (zh) 一种重力回流式一体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
CN104150686B (zh) 一种基于微孔曝气超滤和吸附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CN211999358U (zh) 一种渗滤液处理系统
CN205346948U (zh)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与生物膜反应器相结合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0764860U (zh) 污水处理用的ao生化池
CN203269735U (zh) 两级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设备
CN105731637A (zh) 一种膜生物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3173936U (zh) 焦化废水氧化及生化处理设备
CN206562379U (zh) 一种悬浮式生物流化床
CN109534612A (zh) 生物乙醇废水厌氧脱氮系统
AU2006315091B2 (en) Sewage treatment
JP7200248B2 (ja) 有機性排水処理方法及び有機排水処理装置
CN207903981U (zh) 一种高效的升流式生物反应装置
JPH07185589A (ja) 窒素除去用排水処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7398601B1 (ja) 有機性排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有機性排水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