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61124U -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61124U
CN210761124U CN201921166170.1U CN201921166170U CN210761124U CN 210761124 U CN210761124 U CN 210761124U CN 201921166170 U CN201921166170 U CN 201921166170U CN 210761124 U CN210761124 U CN 210761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etractable
vehicle
vehicle body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61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传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1661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61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61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61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为了解决电动车占地面积大、调节不便以及伸缩范围有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伸缩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由前车体和后车体组成,前车体由车把手、前挡板、前端车架、前车轮组成,后车体由后端车架、后车轮以及车座组成,前端车架与后端车架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并固定二者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伸缩固定装置,还包括踏板,踏板由左右两侧的踏板支架和滑动连接于左右两侧踏板支架之间的滑动板组成,滑动板为能够弯曲的板状结构,踏板一端与前挡板之间内部连通,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后端车架上方,前挡板和踏板支架内部均设有沿车体长度方向分布的滑动槽,滑动板左右两端连接有滑动轮,滑动轮带动滑动板沿踏板支架和前挡板内部的滑动槽滑动。

Description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车,只能够调整车座高度或者前后方向,其占地面积较大,当放置与面积狭小的空间内时无法满足要求;或者部分电动车能够调整其车身长度,但是车身长度方向的调整收到踏板位置的影响,调整范围极其有限,并且车座的位置无法适应和车架的长度方向的调整,因此无法适用于不同人群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伸缩电动车,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由前车体和后车体组成,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相对位置可调,所述前车体由自上而下分布的车把手、前挡板、固定连接于前挡板底部的前端车架、前车轮组成,所述后车体由位于车体后方的后端车架、后车轮以及车座组成,所述前端车架与后端车架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并固定二者之间在车体长度方向上相对位置关系的伸缩固定装置,此外还包括踏板,所述踏板由左右两侧的踏板支架和滑动连接于左右两侧踏板支架之间的滑动板组成,所述滑动板为能够弯曲的板状结构,所述踏板一端与前挡板之间内部连通,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后端车架上方,所述前挡板和踏板支架内部均设有沿车体长度方向分布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板左右两端连接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可带动滑动板沿踏板支架和前挡板内部的滑动槽滑动。
优选的,所述前端车架和后端车架分别为伸缩架、固定架或者固定架、伸缩架,所述固定架一端开口,伸缩架滑动连接于固定架内部并且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固定。
优选的,所述车座包括前车座和后车座,所述前车座和后车座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端车座架和后端车座架,所述前端车座架和后端车座架之间连接有调节并固定二者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伸缩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前端车座架和后端车座架分别为伸缩架、固定架或者固定架、伸缩架,所述伸缩架滑动连接于固定架内部并且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固定。
优选的,所述伸缩固定装置主要包括丝杠结构,所述固定架内部同轴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伸缩架内部同轴滑动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同轴转动连接有螺杆,位于固定架内部的螺杆上同轴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伸缩架之间固定相连,并且所述螺母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珠套,所述第一滚珠套与固定架内壁之间滑动相连,所述第二轴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滚珠套,所述第二滚珠套与伸缩架内壁之间同轴滑动相连。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内部设有用于带动螺杆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动力输出轴与螺杆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机螺纹连接于固定架内壁,所述第一轴承与电机之间设置有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同轴分布于伸缩架内部。
优选的,与伸缩架转动相连一侧的螺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同轴分布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由同轴固定连接于螺杆端部的光滑轴和同轴固定连接于光滑轴远离螺杆一侧的螺纹轴组成,所述光滑轴外径小于螺杆外径,第二轴承同轴转动连接于光滑轴上,并且在第二轴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挡片,所述螺纹轴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压紧挡片的固定螺母,此外在第二滚珠套内表面上设有与第二轴承宽度相同的呈环状结构的凸台,所述凸台同轴连接于第二轴承外表面,并且通过固定螺母以及两挡片压紧在螺杆端部。
优选的,所述伸缩固定装置主要包括第三滚珠套与定位销,所述伸缩架一端滑动连接于固定架内部,伸缩架外壁与固定架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滚珠套,所述第三滚珠套与伸缩架固定相连,与固定架之间滑动相连,并且伸缩架与固定架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位置相对应的定位通孔,伸缩架与固定架通过定位销和定位通孔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电动车整体长度和车座位置可以调整,方便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同时可以减小电动车占用空间,方便存放;
2、采用电机与丝杠结构进行控制伸缩架在固定架内滑动连接,容易定位,控制方便;
3、通过采用滑动板和滑动槽的设置,解决了在车体进行伸缩时踏板对可伸缩长度的限制,扩展了电动车长度方向上可伸缩的范围;
4.伸缩架在固定架内的滑动连接可采取电机带动或者人工推动多种方式,采用人工推动方式,结构简单,造价低,采用电机丝杠结构,定位准确,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可伸缩电动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踏板与伸缩架以及前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踏板俯视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滑动板与滑动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前端车架和后端车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前端车座架和后端车座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伸缩固定装置的电动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轴承与螺杆连接关系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伸缩固定装置的手动方式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把手,2-前挡板,3-前车轮,4-踏板,5-前端车架,6-后端车架,7-前车座,8-后车座,9-前端车座架,10-后端车座架,11-减震器,12-后车轮,13-滑块,14-踏板支架,15- 滑动板,16-滑动槽,17-滑动轮,18-螺杆,19-螺母,20-第一轴承,21-电机,22-挡圈,23- 第一滚珠套,24-第二轴承,25-挡片,26-第二滚珠套,27-凸台,28-固定螺母,29-第三滚珠套,30-定位通孔,31-光滑轴,32-螺纹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可伸缩电动车,主要包括车把手1、前挡板2、前车轮3、踏板4、车架、前车座7、后车座8,其中车架包括固定连接于前挡板2下方的前端车架5和与前端车架5之间可伸缩相连的后端车架6,所述后端车架6与后车轮12的车轮轴以及后部的减震器11固定连接,并且前端车架5滑动连接于后端车架6内部,在前挡板2与后端车架6之间连接有踏板4,踏板4左端与前挡板2相连,右端滑动连接于后端车架6的上表面,如图2所示,踏板4右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滑块13,并且在后端车架6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滑块13配合的导轨,踏板4通过滑块13和导轨的滑动滑动连接于后端车架6上方。
其中,踏板4结构如图3-4所示,主要包括能够进行一定程度弯曲的板状结构的滑动板15以及连接与滑动板15左右两侧的踏板支架14,踏板支架14内部设有滑动槽16,踏板支架14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并沿长度方向分布的滑动板15可穿过的缝隙,踏板支架14一端与前挡板2相连,在前挡板2的内部设置有与踏板支架14位置相对应的滑动槽16,踏板支架14的另一端下方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滑块13,与后端车架6在长度方向上滑动相连,滑动板15左右两端穿过踏板支架14内侧面上的缝隙后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滑动轮17,滑动板 15通过滑动轮17与滑动槽16内的带动下进行滑动,从而实现滑动板15在踏板支架14以及前挡板2内部的滑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减震器11在车体宽度方向上位于两踏板支架 14的中间位置,并且减震器11固定连接于后端车架6之间的横梁上。
前端车架5与后端车架6的结构如图5所示,均由左右两侧的两根横杆组成,后端车架6的两横杆前端之间连接有加固横梁,前端车座架9和后端车座架10的结构以及连接示意图如图6所示,后端车座架10的两杆之间连接有固定横梁。
前端车架5与后端车架6之间、前端车座架9与后端车座架10之间均设有用于调节并两者之间在车身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并固定的伸缩固定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伸缩固定装置采用丝杠结构,前端车架5、前端车座架9为伸缩架,后端车架6、后端车座架10为固定架,具体的,如图7所示,伸缩架直径小于固定架,在固定架内部设有螺杆18,螺杆18 右端通过设置于固定架内部右端的第一轴承20与固定架之间同轴转动相连,第一轴承20的右侧还设有电机21,电机21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固定架右端内壁设有内螺纹,二者螺纹相连,并且电机21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螺杆18固定连接,用于带动螺杆18的转动,此外螺杆18的右端为直径小于螺杆18的外螺纹的台阶结构,在第一轴承20与电机21之间设有挡圈22,用于限制螺杆18的轴向位移,在螺杆18上螺纹连接有螺母19,螺母19外壁与固定架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滚珠套23,第一滚珠套23与螺母19固定相连,螺母19通过第一滚珠套23轴向滑动连接于固定架内壁,并且螺母19与伸缩架之间固定连接,通过螺母 19在固定架内部轴向滑动从而带动伸缩架在固定架内部沿轴向滑动。
如图8所示,螺杆18左端与伸缩架内壁之间同轴转动并且可以沿伸缩架轴向滑动,具体的,第二滚珠套26内壁固定连接有环状结构的凸台27,螺杆18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由同轴固定连接于螺杆18左端的光滑轴31和同轴固定连接于光滑轴31左端的螺纹轴32,光滑轴31外径小于螺杆18的外径,因此二者在连接处形成台肩结构,其中,第二轴承24与光滑轴31之间同轴转动相连,并且在第二轴承24和凸台27的左右端面上分别设有一个挡片25,第二轴承24左侧挡片25的左侧设有和螺纹轴32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母28,通过固定螺母28将凸台27压紧与两挡片25之间并且固定在螺杆18左端处的台肩上,从而使得第二滚珠套26与第二轴承24之间固定相连,进而在螺杆18与第二轴承24 之间转动相连时保证螺杆18与伸缩架之间轴向滑动的稳定性,避免伸缩架与第二滚珠套26 之间发生轴向滑动时第二滚珠套26与第二轴承24之间发生左右位移,提高整体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当需要对车体长度进行调整时,通过启动电机21来驱动前端车架5向后端车架6右侧滑动,此时,前端车架5带动前挡板2和踏板4向右侧移动,当踏板4的滑动板15和位于电动车前方的减震器11的下部接触时,减震器11下部会挡住滑动板15继续向右侧移动,但是踏板支架14则会继续向右侧滑动,此时踏板支架14与滑动板15就产生了相对位移,随着踏板4不断沿着后端车架6向右侧移动,最终导致滑动板15沿着滑动槽16滑动至前挡板2内部的滑动槽内,由于前挡板2内部滑动槽的存在,从而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车体在长度方向上可调整的极限,当根据骑车人员实际情况调整好车体长度后,还可继续对后车座 8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使骑行人员和坐在后座上的人都保证一个更加合适的位置。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在整体结构上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通点在于,伸缩架与固定架之间的伸缩固定装置的选用,如图9所示,伸缩架外径小于固定架内径,并且在伸缩架外表面与固定架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三滚珠套29,第三滚珠套29与伸缩架外壁之间固定相连,与固定架内壁之间滑动相连,此外,在伸缩架和固定架上相对应位置设有若干个定位通孔30,伸缩架和固定架之间在通过第三滚珠套29滑动并且调整长度后,通过定位通孔30和定位销进行位置的固定,此种伸缩固定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当然,对于前端车架5与后端车架6、前段车座架9与后端车座架10,其选择何种结构的伸缩固定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可伸缩电动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由前车体和后车体组成,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之间在长度方向上相对位置可调,所述前车体由自上而下分布的车把手、前挡板、固定连接于前挡板底部的前端车架、前车轮组成,所述后车体由位于车体后方的后端车架、后车轮以及车座组成,所述前端车架与后端车架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并固定二者之间在车体长度方向上相对位置关系的伸缩固定装置,此外还包括踏板,所述踏板由左右两侧的踏板支架和滑动连接于左右两侧踏板支架之间的滑动板组成,所述滑动板为能够弯曲的板状结构,所述踏板一端与前挡板之间内部连通,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后端车架上方,所述前挡板和踏板支架内部均设有沿车体长度方向分布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板左右两端连接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可带动滑动板沿踏板支架和前挡板内部的滑动槽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车架和后端车架分别为伸缩架、固定架或者固定架、伸缩架,所述固定架一端开口,伸缩架滑动连接于固定架内部并且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伸缩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包括前车座和后车座,所述前车座和后车座分别固定连接有前端车座架和后端车座架,所述前端车座架和后端车座架之间连接有调节并固定二者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伸缩固定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伸缩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车座架和后端车座架分别为伸缩架、固定架或者固定架、伸缩架,所述伸缩架滑动连接于固定架内部并且二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可伸缩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固定装置主要包括丝杠结构,所述固定架内部同轴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伸缩架内部同轴滑动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同轴转动连接有螺杆,位于固定架内部的螺杆上同轴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伸缩架之间固定相连,并且所述螺母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珠套,所述第一滚珠套与固定架内壁之间滑动相连,所述第二轴承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滚珠套,所述第二滚珠套与伸缩架内壁之间同轴滑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伸缩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内部设有用于带动螺杆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动力输出轴与螺杆固定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伸缩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螺纹连接于固定架内壁,所述第一轴承与电机之间设置有环形挡圈,所述环形挡圈同轴分布于伸缩架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伸缩电动车,其特征在于,与伸缩架转动相连一侧的螺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同轴分布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由同轴固定连接于螺杆端部的光滑轴和同轴固定连接于光滑轴远离螺杆一侧的螺纹轴组成,所述光滑轴外径小于螺杆外径,第二轴承同轴转动连接于光滑轴上,并且在第二轴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挡片,所述螺纹轴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压紧挡片的固定螺母,此外在第二滚珠套内表面上设有与第二轴承宽度相同的呈环状结构的凸台,所述凸台同轴连接于第二轴承外表面,并且通过固定螺母以及两挡片压紧在螺杆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可伸缩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固定装置主要包括第三滚珠套与定位销,所述伸缩架一端滑动连接于固定架内部,伸缩架外壁与固定架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三滚珠套,所述第三滚珠套与伸缩架固定相连,与固定架之间滑动相连,并且伸缩架与固定架在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位置相对应的定位通孔,伸缩架与固定架通过定位销和定位通孔固定连接。
CN201921166170.1U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Active CN210761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6170.1U CN210761124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6170.1U CN210761124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61124U true CN210761124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42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6170.1U Active CN210761124U (zh) 2019-07-24 2019-07-24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611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6298A (zh) * 2019-07-24 2019-10-11 冯传浩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6298A (zh) * 2019-07-24 2019-10-11 冯传浩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CN110316298B (zh) * 2019-07-24 2024-02-27 冯传浩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13395B (zh) 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
CN110916988A (zh) 一种电动助行器
CN210761124U (zh)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CN206171674U (zh) 一种折叠式老年助力车
CN104173148A (zh) 轮椅电动驱动头及其使用方法
CN102525754B (zh) 一种折叠式电动轮椅车
CN205675154U (zh) 以智能平衡车驱动的卡丁车结构
EP3325332B1 (en) Configurable cycle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version of a cycle vehicle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riding conditions
CN102774456B (zh) 一种把横管与车座间距可调节的自行车
CN201239308Y (zh) 偏瘫康复健身器
CN110316298B (zh) 一种可伸缩电动车
CN213964239U (zh) 一种可改变高度的助行车
CN202478010U (zh) 一种轮椅
CN203793532U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三轮电动车
CN216603321U (zh) 一种水平旋转的轮椅脚踏板
CN212862628U (zh) 一种车载式垃圾桶
CN201719508U (zh) 带婴儿座椅的康复行走车
CN113879432A (zh) 单双人坐垫可变式电动三轮车
CN209611666U (zh) 一种类风湿关节炎辅助行走支架
CN104029773A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三轮电动车
CN206187229U (zh) 便携三轮车
CN209126864U (zh) 一种座椅折叠结构以及具有该座椅折叠结构的电动车
CN2691548Y (zh) 改进的电动轮椅
CN201283983Y (zh) 电动代步车之控制器位置调整机构
CN205108114U (zh) 一种结构多样舒适耐用的轮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