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9031U - 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9031U
CN210749031U CN201920961347.0U CN201920961347U CN210749031U CN 210749031 U CN210749031 U CN 210749031U CN 201920961347 U CN201920961347 U CN 201920961347U CN 210749031 U CN210749031 U CN 210749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robot
side wall
wall
airflow
block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134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昌太
杨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134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9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9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9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主体、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清洁机器人在待清洁面上行走的驱动系统,安装于所述主体且被配置为从所述待清洁面收集污物的清洁头、附接到所述主体的鼓风机及尘盒,所述尘盒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鼓风机从清洁头吸入通过所述盒体的气流,所述尘盒包括开设有吸入口的存储室、开设有排气口的引流室、连接所述存储室和所述引流室的阻隔件及被配置为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气流与所述阻隔件触碰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排出的至少一个气流通道,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使得吸入所述盒体内的垃圾分布均匀,有效利用尘盒的空间,提高清洁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清洁机器人主要为替代人工,从事家庭环境的清洁工作。清洁机器人,集自动清洁技术和人性智能设计于一体,一般采用刷扫、吸尘、擦地等方式,将地面污物吸纳进入自身的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洁。
现有技术中,尘盒安装于清洁机器人,由于机身的限制,风机动力产生的气流从尘盒的垃圾入口流入,需要转变方向后从到达风机再排出,导致靠近风机连接口的气流速度大,远离风机连接口的气流速度小,吸入所述尘盒内垃圾分布不均,不能有效利用尘盒仓的空间,导致清洁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所述盒体设置有气流通道使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气流与所述阻隔件触碰后汇集至所述排气口排出,从而达到吸入所述尘盒内垃圾分布均匀,有效利用尘盒的空间,提高清洁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
主体;
驱动系统,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清洁机器人在待清洁面上行走;
清洁头,安装于所述主体,被配置为从所述待清洁面收集污物;
鼓风机,附接到所述主体;以及
盒体,安装于所述主体,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鼓风机从清洁头吸入通过所述盒体的气流,所述盒体包括:
存储室,所述存储室开设有吸入口;
引流室,所述引流室开设有排气口;
阻隔件,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存储室和所述引流室;以及
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被配置为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气流与所述阻隔件触碰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室包括靠近所述存储室的第一壁及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壁的侧壁,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阻隔件与所述侧壁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所述排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阻隔件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排气口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及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二侧壁,所述排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阻隔件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阻隔件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后从所述排气口排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室还包括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壁被配置为将所述阻隔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存储室延伸形成凹部,所述阻隔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凹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件包括第一阻隔件,所述第一阻隔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凹部,所述第一阻隔件被配置为分离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气体中的较大颗粒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隔件包括第二阻隔件,所述第二阻隔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凹部,所述第二阻隔件被配置为分离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气体中的粉尘或灰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盒体还包括底盒及盖合于所述底盒的盒盖,所述存储室成型于所述底盒,所述引流室成型于所述盒盖或与所述底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盒与所述盒盖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主体、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清洁机器人在待清洁面上行走的驱动系统,安装于所述主体且被配置为从所述待清洁面收集污物的清洁头、附接到所述主体的鼓风机及尘盒,所述尘盒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鼓风机从清洁头吸入通过所述盒体的气流,所述尘盒包括开设有吸入口的存储室、开设有排气口的引流室、连接所述存储室和所述引流室的阻隔件及被配置为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气流与所述阻隔件触碰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排出的至少一个气流通道。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使得吸入所述盒体内的垃圾分布均匀,有效利用尘盒的空间,提高清洁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变形形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底部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鼓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的拆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阻隔件安装于盒体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存储室和引流室的分离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阻隔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盒体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盒体的拆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个气流通道的示意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三个气流通道的示意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四个气流通道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呈圆柱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所述方位词“前”、“后”、“左”、“右”均是以自移动机器人前进方向为参考方向,本文中所述的“顶”、“底”均是以所述自移动机器人正常工作时的状态为参考。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底部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鼓风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清洁机器人被配置为清洁待清洁面,包括但不限于将待清洁面的灰尘、碎屑、颗粒物、污水等污物进行清洁收纳,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可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拖擦,以保持室内环境的干净度。所述待清洁面主要以室内家居环境的地面为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待清洁面也可以是商场、餐厅或其他室内环境的地面。
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主体10、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清洁机器人在待清洁面上行走的驱动系统40,安装于所述主体10且被配置为从所述待清洁面收集污物的清洁头50、附接到所述主体10的鼓风机60及尘盒30,所述尘盒30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鼓风机60从所述清洁头311吸入通过所述盒体30的气流,所述尘盒30包括开设有吸入口311的存储室310、开设有排气口321的引流室320、连接所述存储室310和所述引流室320的阻隔件330及被配置为将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经由阻隔件330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320排出的至少一个气流通道340。
所述驱动系统40安装于所述主体10朝向所述待清洁面的一面,所述驱动部件40包括左右驱动轮41及全向轮42,所述左右驱动轮41安装于所述主体 10的左右两侧,并至少部分在基于所述主体10的压力时可以缩回所述主体10,在抱起所述主体10或所述左右驱动轮不受所述主体10的压力时伸出所述主体10。所述全向轮42被配置为安装于所述主体10的前部或后部,所述全向轮42 为活动脚轮可以水平三百六十度旋转,所述全向轮42与所述左右驱动轮41呈三角状分布。所述左右驱动轮41及所述全向轮42的布置,使得所述清洁机器人在待清洁面行走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需要转弯时,所述全向轮42的配置可以使得其转弯更加灵活。
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被配置为从所述待清洁面收集污物的清洁头50,所述清洁头50为清洁刷,所述清洁刷50包括主清洁刷52和副清洁刷51,所述主清洁刷52被配置为安装于所述主体10的中间位置,优选地介于所述左右驱动轮 41之间,所述主清洁刷52绕一横向的轴旋转,以清洁所述主体10覆盖的区域,所述主清洁刷52沿其轴向布置有多束刷毛或刷毛与胶条交替布置。所述副清洁刷51被配置为绕垂直于所述主体10的轴旋转,所述副清洁刷51安装有多束刷毛或胶条,所述刷毛或胶条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主体10的外缘。清洁机器人清洁待清洁面的过程中,所述副清洁刷51将所述主体10外缘的污物推向所述主体10能够覆盖的位置,所述主清洁刷52将污物推至所述吸入口31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头311可以是吸嘴或拖擦件。
鼓风机60附接到所述主体,所述鼓风机60包括旋转盘602及安装部601,所述安装部601包括驱动电机603及安装支架604,所述安装支架604的中心开设有通孔624,所述驱动电机603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通孔624。所述安装支架 604位于所述通孔624的外围设置有定位孔614,所述定位孔614的内壁上可以设置有螺纹,通过螺丝将所述驱动电机603及所述安装支架604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旋转盘602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604的一侧,所述旋转盘602包括扇叶612,气流引导部632及减震消音齿622,所述驱动电机603的电机轴613穿过所述安装支架604后连接所述旋转盘602,以使得所述驱动电机603驱动所述旋转盘602旋转,所述扇叶612产生气流对所述清洁头311处的污物进行抽吸。所述旋转盘602还设置有气流引导部632,所述气流引导部632与所述扇叶612 间的间隙连通,使得所述扇叶612旋转产生的气流可以从所述气流引导部632 引导流出。所述旋转盘602的边缘位置还设置有减震消音齿622,以平衡气流动力,减少所述鼓风机60在产生气流过程中的震动及噪音。
所述清洁机器人还可以包括缓冲组件20,所述缓冲组件20安装于所述主体 10并至少部分包围所述主体10,所述缓冲组件20安装有碰撞传感器以感测所述清洁机器人在执行清洁任务过程中所受外部物体的碰撞情况。
请参阅图3、图5、图6、图7及图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器人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的拆分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阻隔件安装于盒体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存储室和引流室的分离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的剖视图。所述盒体3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机器人主体10的后部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鼓风机60从清洁头50吸入通过所述盒体30的气流。所述盒体30包括存储室310 所述存储室310开设有吸入口311,所述引流室320设置于所述存储室310的上部,所述引流室320开设有排气口321。所述引流室320包括靠近所述存储室 310的第一壁324、与所述第一壁324相对设置的第二壁326及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壁324的侧壁325,所述气流通道340形成于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侧壁 325之间。
所述侧壁325包括第一侧壁335,所述排气口321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335,所述第一壁326与所述阻隔件330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346,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46与所述排气口321连通,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经由阻隔件330 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321排出。
所述侧壁325包括第二侧壁345,所述第二侧壁345与所述第一侧壁335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侧壁345为与所述第一侧壁335相邻的侧壁,所述第二侧壁345与所述阻隔件330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347,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47 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46连通,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经由阻隔件330 进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47的气流,流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46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321排出。所述气流通道340的设置,使得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在经由所述阻隔件330排出过程中,气流均匀地分布于所述阻隔件330流出,以使气流中所包含的污物314均匀分布于所述存储室310,有效利用所述存储室310的空间,提高清洁效率。所述污物314可以是碎屑、纸屑、垃圾、灰尘、颗粒物等用户不需要的较小物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壁326附接到所述侧壁325,并且使得所述引流室320能够朝背向所述存储室310的方向打开。具体地,请参阅图8,所述引流室320设置于所述存储室310的顶部,所述第二壁326与所述第一壁324相对设置,所述引流室320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20,所述第一凹槽420靠近所述引流室320的一第二侧壁345,所述第一凹槽420设置有第一卡凸421,所述第一卡凸421朝向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345的方向凸出于所述第一卡槽420的内壁。所述第二壁326对应于所述第一卡凸421设置有卡槽426,所述第一卡凸 421呈圆柱状,所述卡槽426的内壁呈圆弧形,所述卡槽426与所述第一卡凸 421配合,使得所述第二壁326可以绕所述第一卡凸421朝向所述引流室320的顶部枢转,以将所述引流室320的顶部可以打开。
所述引流室320的顶部还开设有第二凹槽520,所述第二凹槽520靠近所述引流室320的另一第二侧壁345,所述第二凹槽520设置有第二卡凸521,所述第二卡凸521朝向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345突出于所述第二凹槽520的内壁。所述第二壁326对应于所述第二凹槽520设置有扣手位526,将所述第二壁326 朝向所述引流室320的内部按压,所述扣手位526与所述第二卡凸521配合,以关闭所述引流室320。需要打开所述引流室320时,扣住所述扣手位526朝向所述引流室320顶部拉伸,实现将所述引流室320打开。所述第二壁326的设置使得所述引流室320的顶部可以打开,可以方便将所述阻隔件330从所述引流室320的顶部取出进行更换或清理,而不需要打开盒体30进行对阻隔件330 的更换或清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7、图8和图9,所述第一壁324朝向所述存储室310延伸形成凹部424,所述阻隔件330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凹部424。所述阻隔件330包括第一阻隔件331和第二阻隔件332,所述凹部424设置有支架425,所述第一阻隔件331安装于所述凹部424的支架425上,所述第一阻隔件331被配置为分离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中的较大颗粒物,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与所述第一阻隔件331碰撞后,将较大的颗粒物过滤,过滤较大颗粒物的气流继续朝向所述排气口321引导。所述第一阻隔件331可以通过粘接方式固定于所述支架425朝向所述存储室310的一侧,以减少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中污物附着于所述支架425,当然所述第一阻隔件331也可以通过卡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凹部424,所述第一阻隔件331为过滤网。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件331可以与所述凹部424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阻隔件331形成所述凹部424的壁面,此时所述凹部424没有设置支架425。
所述第二阻隔件332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凹部424,所述第二阻隔件332被配置为分离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中的粉尘或灰尘,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经过所述第一阻隔件331过滤后与所述第二阻隔件332碰撞后,将通过所述第一阻隔件331的粉尘或灰尘进行过滤后,干净的气体从所述排气口321 排出。所述第二阻隔件332为滤纸或褶皱过滤器,所述第二阻隔件332安装于所述凹部424时,所述第二阻隔件332朝向顶部方向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凹部 424的边缘,所述凹部424靠近所述第一侧壁335的边缘设置有一限位部427,所述限位部427用于限定所述第二阻隔件332安装于所述凹部424的位置,防止所述第二阻隔件332朝向所述第一侧壁335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427还可以设置为卡勾状,所述第二阻隔件 332从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335的一侧放入所述凹部424,将所述第二阻隔件332 朝向所述第一侧壁335推动,直至所述第二阻隔件332卡持于所述限位部427,以将所述第二阻隔件332安装于所述凹部42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盒体的剖视图。所述盒体30包括底盒31及盖合于所述底盒31的盒盖32,所述存储室 310成型于所述底盒31,所述引流室320成型于所述盒盖32,所述底盒31与所述盒盖32铰接。具体地,所述底盒31设置有第三卡凸313,所述盒盖32对应于所述第三卡凸313设置有第三卡槽322,所述第三卡凸313与所述第三卡槽 322配合,使得所述盒盖32可以以所述第三卡凸313为枢转轴翻转,实现将所述底盒31与所述盒盖32铰接。所述盒体30设置有方便拆卸的按钮513,按钮 513包括按压部516,大体上垂直于所述按压部516的壁面517,所述壁面517 设置有突出部514,所述盒盖32盖合于所述底盒31,通过所述突出部514穿出所述盒盖32锁定。所述底盒31安装所述按压部516的位置设置有弹性部515,所述弹性部优选为弹簧,以使所述按钮513在按压后可以自动恢复至原来的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515可以是压簧、弹性块等在按压后可以恢复原状的部件。本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室310开设有吸入口311,所述引流室320 开设有排气口321,所述引流室320与所述存储室310通过阻隔件330连接,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引流室320的侧壁之间形成气流通道340,以使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污物314均匀分布于所述存储室310。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 340的形成及具体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盒体的拆分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30包括底盒31及盖合于所述底盒31的盒盖32,所述存储室310成型于所述底盒31,所述引流室320也成型于所述底盒31,所述底盒31的一侧壁朝向所述存储室310形成一凹部424,所述引流室320包括靠近所述存储室310的第一壁324、与所述第一壁324相对设置的第二壁326 及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壁324的侧壁325,所述气流通道340形成于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侧壁325之间。所述第二壁326一端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底盒31,另一端可以与所述底盒31卡接,使得所述引流室320能够朝背向所述存储室310 的方向打开。所述第二壁326的中间位置形成排气口321,所述底盒31与所述凹部424相对的一侧壁开设有吸入口311,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经由所述阻隔件330过滤后,污物存储于所述存储室310,气流经由所述气流通道340 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321排出。所述气流通道340的形成及具体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设置所述气流通道340,使得从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分布均匀地从所述阻隔件330流出,进入所述气流通道340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321排出,实现将所述污物314均匀分布于所述存储室310,有效利用所述存储室310的空间,提高清洁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图12a及图12b,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个气流通道的示意图,图1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三个气流通道的示意图,图1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四个气流通道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盒体的结构和功能同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盒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引流室的侧壁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340 的数量不同,从所述流经所述阻隔件330的气流进入所述气流通道340后的流向有所变化。具体地,请参阅图11,图11所述的阻隔件330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存储室310及引流室320,所述引流室320的一侧壁开设有排气口321,所述存储室310的一侧壁开设有吸入口311,所述气流通道340仅设置一个。所述气流通道340为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引流室320的第一侧壁335之间形成,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经由所述阻隔件330过滤后,污物存储于所述存储室 310,气流经由所述气流通道340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321排出。
请参阅图12a,图12a所述的阻隔件330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存储室310及引流室320,所述引流室320的一侧壁开设有排气口321,所述存储室310的一侧壁开设有吸入口311,所述气流通道340包括第一气流通道346及第二气流通道 347。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46为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引流室320的第一侧壁335 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47为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引流室320的第二侧壁345之间形成,所述第二侧壁345为与所述第一侧壁335相邻的侧壁,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第二侧壁345之间形成的第二气流通道347实际上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二气流通道347分别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46的两端相连通,使得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经由所述阻隔件330过滤后,污物存储于所述存储室310,气流较为均匀地进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46及所述第二通道347,进入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47的气流进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46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321排出。
请参阅图12b,图12b所述的阻隔件330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存储室310及引流室320,所述引流室320的一侧壁开设有排气口321,所述存储室310的一侧壁开设有吸入口311,所述气流通道340包括第一气流通道346、第二气流通道 347及第三气流通道348,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46为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引流室320的第一侧壁335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47为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引流室320的第二侧壁345之间形成,所述第三气流通道348为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引流室320的第三侧壁328之间形成。所述第三气流通道348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47相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47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46 相连通,使得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经由所述阻隔件330过滤后,污物存储于所述存储室310,气流较为均匀地进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346、第二气流通道347及第三气流通道348,进入所述第三气流通道348的气流可以从左右两端进入第二气流通道347,再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347进入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346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321排出。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气流通道340,使得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分布均匀地从所述阻隔件330流出,进入所述气流通道340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321排出,实现将污物均匀分布于所述存储室310,有效利用所述存储室310的空间,提高清洁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盒体呈圆柱状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两种,所述盒体的外形呈圆柱状,所述盒体30包括存储室310,所述存储室310开设有吸入口,所述存储室310被配置为存储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污物314。引流室320,所述引流室320开设有排气口321,所述引流室320包括靠近所述存储室310的第一壁324、与所述第一壁324相对设置的第二壁326及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壁324的侧壁325。气流通道340形成于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侧壁325之间。所述第二壁326为所述盒体的盒盖,所述第二壁326盖合于所述引流室320,所述第二壁326的边缘可以设置有一圈密封垫,以保证所述引流室320的气密性。本实施例中,因所述盒体呈圆柱状,所述引流室320的侧壁325为圆弧形壁面,所述侧壁只有一个,所述阻隔件330 也呈圆柱状,所述阻隔件330与所述侧壁325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气流通道340,使得从所述吸入口311吸入的气流分布均匀地从所述阻隔件330流出,进入所述气流通道340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321排出,实现将污物均匀分布于所述存储室310,有效利用所述存储室310的空间,提高清洁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
驱动系统,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清洁机器人在待清洁面上行走;
清洁头,安装于所述主体,被配置为从所述待清洁面收集污物;
鼓风机,附接到所述主体;以及
盒体,安装于所述主体,并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鼓风机从所述清洁头吸入通过所述盒体的气流,所述盒体包括:
存储室,所述存储室开设有吸入口;
引流室,所述引流室开设有排气口;
阻隔件,被配置为连接所述存储室和所述引流室;以及
至少一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被配置为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气流与所述阻隔件触碰后引导至所述排气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室包括靠近所述存储室的第一壁、与所述第一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壁及垂直于所述第一壁的侧壁,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阻隔件与所述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所述排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阻隔件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所述排气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阻隔件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后从所述排气口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附接到所述侧壁,所述引流室能够朝背向所述存储室的方向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朝向所述存储室延伸形成凹部,所述阻隔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包括第一阻隔件,所述第一阻隔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件包括第二阻隔件,所述第二阻隔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凹部,所述第二阻隔件被配置为分离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气体中的粉尘或灰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还包括底盒及盖合于所述底盒的盒盖,所述存储室成型于所述底盒,所述引流室成型于所述盒盖或所述底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与所述盒盖铰接。
CN201920961347.0U 2019-06-24 2019-06-24 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10749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1347.0U CN210749031U (zh) 2019-06-24 2019-06-24 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1347.0U CN210749031U (zh) 2019-06-24 2019-06-24 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9031U true CN210749031U (zh) 2020-06-16

Family

ID=71057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1347.0U Active CN210749031U (zh) 2019-06-24 2019-06-24 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90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213A1 (zh) * 2021-03-11 2022-09-15 苏州三六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和清洁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213A1 (zh) * 2021-03-11 2022-09-15 苏州三六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基站和清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68865U (ja) 集塵容器及び集塵容器を有する真空掃除機
US7370387B2 (en) Hand-holdable vacuum cleaners
KR100456174B1 (ko) 습건식 진공청소기
US7318848B2 (en) Dust collec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US20060102005A1 (en) Cyclone dust-collecting apparatus
GB2385514A (en) Cyclonic vacuum cleaner with filter and filter sweeper
CA2424185A1 (en) Airflow system for bagless vacuum cleaner
US20080307597A1 (en) Upright vacuum cleaner
CA2710893A1 (en) Compact hovering vacuum cleaner and components thereof
GB2468151A (en) A surface-treating appliance
CN210749031U (zh) 清洁机器人
CN214706034U (zh) 一种吸尘装置
WO2007021119A1 (en) Angle control apparatus for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CN111281264B (zh) 家用吸尘器
CN111938499A (zh) 一种减振降噪吸尘器
CN214804491U (zh) 清洁基站、清洁机器人以及清洁系统
CN215016758U (zh) 吸尘装置及其离心分离组件
CN215016754U (zh) 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
CN216090302U (zh) 吸尘装置、离心分离组件和分离件
CN210204623U (zh) 收纳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114098541A (zh) 一种智能清洁机器人
WO2007021144A1 (en) Exhaust structure of vacuum cleaner
CN211022466U (zh) 收纳盒及清洁机器人
CN107212809B (zh) 垃圾桶式吸尘器
KR20090129114A (ko) 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Building A1, Yinxing Hi-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Sightseeing Road,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