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16754U - 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16754U
CN215016754U CN202023345388.9U CN202023345388U CN215016754U CN 215016754 U CN215016754 U CN 215016754U CN 202023345388 U CN202023345388 U CN 202023345388U CN 215016754 U CN215016754 U CN 215016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sub
cup body
disposabl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53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家柱
张金荣
聂伶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53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16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16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1675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3834 priority patent/WO202214399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尘杯、尘杯组件和吸尘装置。其中,尘杯包括固定杯体和一次性杯体,一次性杯体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杯体,且和固定杯体连通,以能够容纳垃圾物体,使得一次性杯体能够在使用后携带垃圾物体一同被移除。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清洁效率,使用更便捷。

Description

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制造水平的快速发展,清洁设备,例如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等,快速在人民的生活和工作中普及,使得人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幸福感得到极大的提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吸尘器为例,老式的吸尘器收集垃圾的部件主要集尘袋,但由于其对吸尘器的吸尘性能影响极大,后面由集尘盒取而代之,但现有的集尘盒需要频繁对其进行清理,非常繁琐,导致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需要频繁对尘盒进行清理的技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尘杯,尘杯包括固定杯体和一次性杯体,一次性杯体可拆卸地连接固定杯体,且和固定杯体连通,以能够容纳垃圾物体,使得一次性杯体能够在使用后携带垃圾物体一同被移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尘杯组件,尘杯组件包括分离组件和如上所述的尘杯。分离组件用于分离气流和垃圾物体,分离组件至少部分容纳于固定杯体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如上所述的尘杯,固定杯体连接装置主体。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设置一次性杯体可拆卸连接固定杯体,能够在使用后方便地将一次性杯连同垃圾物体一起被移除,能够实现随用随丢,能够提高尘盒清洁的效率,方便用户倒尘,进而可以无需频繁地对尘杯进行清洗。而且,直接将一次性杯体移除丢弃,减少垃圾物体附着残留在尘杯上的概率,也无需如现有技术一般利用刷子等刮除内壁附着的垃圾物体,减少垃圾物体对使用者或者环境的污染,提高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吸尘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吸尘装置的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吸尘装置的沿剖切线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离心分离分离组件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离心分离组件的沿剖切线B-B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离心分离组件的局部结构H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尘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尘杯的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尘杯中的卡接子件的结构以及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尘杯中的固定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支架组件实施例中支架组件和地拖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支架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地拖组件和支架组件的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所示地拖组件和支架组件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支架组件沿剖切线C-C的一示例性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吸尘装置实施例描述的吸尘装置1可以包括:装置主体10和尘杯20。装置主体10可以与尘杯20连接。装置主体10用于提供抽吸力,以使得尘杯20内产生负压,进而将垃圾物体随着气流可以通过进气管118被吸入到尘杯20内,进而留存于尘杯20内。尘杯20也可以称为尘盒,用于收集垃圾物体。垃圾物体可以包括灰尘、杂屑和毛发等。
如图2所示,装置主体10可以包括壳体110和分离组件120。壳体110可以用于容纳相关部件,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例如,分离组件120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110内。分离组件120可以用于带动空气流动形成气流,使得尘杯20内产生负压。垃圾物体在负压的作用下可以随着气流进入到尘杯20内。分离组件120还可以用于将空气和垃圾物体进行分离,垃圾物体被分离而留存于尘杯20内。当然,装置主体10还可以包括电池130,电池130可以容纳于壳体110内。电池130可以为分离组件120等提供电能。
可选地,壳体110可以开设有容置腔111,分离组件120的至少部分可以容纳于容置腔111内。壳体110可以开设有电池仓112。电池130可以容纳于电池仓112内。容置腔111可以连通电池仓112。分离组件120可以连通电池仓112。分离组件120具体可以用于形成自分离组件120外流向分离组件120内的气流。分离组件120所形成的气流可以从尘杯20外进入尘杯20内,再从分离组件120外流入到分离组件120内。垃圾物体被截留于分离组件120外,而留存于尘杯20内。气流可以进一步从分离组件120内流入到电池仓112内,如此可以加速电池仓112内的空气流动,带走电池130的热量,提高电池130工作环境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电池130的放电效率以及工作寿命。气流经过电池130带走热量后可以从电池仓112排出。
可选地,如图3所示,电池仓112可以环绕容置腔111设置。也即,电池仓112可以环绕在电池仓112外周,如此可以形成一个较大的环状的电池仓112,增大电池130的散热空间,利于空气流动,进而更快速地带走热量。环形设置的电池仓112也便于电池130的布置。例如,电池130可以包括相互耦接的多个电芯131,多个电芯131可以间隔设置于电池仓112内。具体地,多个电芯131可以绕电池仓112的轴线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电池仓112的延伸方向可以和容置腔111的延伸方向一致。延伸方向也即长度方向。当然,容置腔111可以圆柱状空腔,容置腔111可以和电池仓112同轴设置,在此情况下,延伸方向即为轴线方向。
可选地,壳体110可以形成有连通腔113。连通腔113可以连通容置腔111和电池仓112。具体地,电池仓112的一端可以和连通腔113连通。容置腔111的底部可以和连通孔114连通。容置腔111与其底部相对的一端为开口,分离组件120可以经该开口容纳于容置腔111内。进一步地,容置腔111的底部可以开设有连通孔114。连通孔114可以连通容置腔111和连通腔113。通过在电池仓112和容置腔111之间设置有连通腔113,可以对气流起到均匀的作用,进而减少噪音,而且也能够形成更大的空腔,便于电池130热量的散发,使得气流能够更好地带走电池130的热量,降低电池130的表面温度。
可选地,分离组件120和容置腔111的底部之间可以设置有减震密封垫116。减震密封垫116可以抵接于分离组件120和容置腔111的底部之间。减震密封垫116可以包围连通孔114,以使得分离组件120与连通孔114连通。如此可以提高密封性,减少气流泄露到分离组件120外的容置腔111内,而更多地进入到连通腔113和电池仓112,提升电池130的散热效果,也能够保证吸尘装置1的吸附力。
可选地,装置主体10可以包括环状过滤件117。具体地,电池仓112的一端可以连通容置腔111,环状过滤件117可以容置于电池仓112的一端,以过滤气流。换言之,环状过滤件117套设于容置腔111的外周,进而容置于电池仓112的一端。在气流经过连通腔113进入电池仓112时,环状过滤件117可以对气流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以减少气流对电池仓112造成的污染。环状过滤件117例如为高效过滤网(HEPA)。进一步地,电池仓112邻近其另一端的外周侧沿周向开设有连通电池仓112的出风口115,以将气流排出。也即,出风口115也呈环状设置,可以为开环状,也可以为闭环状。出风口115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通过设置在电池仓112的另一端的外周侧开设出风口115,可以使得气流在电池仓112内的行程较长,能够更好地接触电芯131,进一步沿周向开设出风口115,可以提升出风效率,加快空气流动。
分离组件120可以包括用于形成气流的风机和用于尘气分离的分离器,分离器可以为旋风分离器或者过滤器。当然,分离组件120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分离组件120。
经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过滤器容易被灰尘堵塞而导致过滤功能丧失,影响整个吸尘装置1的工作效果,而旋风分离器会导致整个吸尘装置1的压力损失较大,难以提高吸尘装置1的吸入功率和效率值。为此,本实施例的分离组件120可以设置为离心分离组件120a,通过离心力作用使得垃圾物体和气流分离,能够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关于离心分离组件120a的内容可以参见如下本申请离心分离组件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如图2和图4所示,本申请离心分离组件实施例描述的离心分离组件120a可以包括电机壳体121、风机壳体122、驱动件123、叶轮124以及分离件125。
风机壳体122可以连接于电机壳体121的一端,且风机壳体122的内部和电机壳体121的内部可以相连通。可选地,风机壳体122和电机壳体121为一体成型。当然,风机壳体122和电机壳体121也可以分体设置,并能够组装连接。
电机壳体121可以呈筒状设置。风机壳体122也可以呈筒状设置。风机壳体122的一端连接电机壳体121的一端,且相互连通。可选地,风机壳体122的一端的直径可以小于或等于电机壳体121的一端的直径。风机壳体122的另一端可以与连通腔113连通。电机壳体121的另一端可以与分离件125连通。电机壳体121和风机壳体122可以形成相对封闭的风道,可以进一步和连通腔113以及分离件125形成相对封闭的风道。
叶轮124可以设置于风机壳体122的内部。驱动件123可以设置于电机壳体121的内部,分离件125可以设置于电机壳体121的另一端,且位于电机壳体121外。驱动件123的输出轴1231可以分别与叶轮124和分离件125传动连接,以用于驱动叶轮124和分离件125转动。驱动件123的输出轴1231可以同时带动叶轮124和分离件125转动,分离件125在转动过程中可以产生离心力,进而利用离心力将垃圾物体“甩开”,进而掉入尘杯20内。
通过设置驱动件123的输出轴1231连接叶轮124和分离件125,进而可以同时带动叶轮124和分离件125转动,可以实现离心分离的效果,使得垃圾物体能够更有效地被分离,有效地提高分离效率,进而可以提高过滤效率。相对于叶轮124和分离件125各自需要一个驱动件123而言,本实施例有效地实现了“一马达多功能”的效果,可以节省部件,在结构上还使得结构更紧凑,节省体积,重量更轻便,能耗更低。而且还可以使得吸尘和尘气分离更加协调和同步,能够提升吸尘和尘气分离的效果。
驱动件123例如为电机,具体可以是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等。电池130可以为驱动件123提供电能,使其正常工作。叶轮124可以具有扇叶1241,叶轮124可以用于通过转动形成经分离件125外流入到分离件125内的气流。分离件125可以用于分离垃圾物体和空气。具体地,分离件125可以用于通过转动产生离心力。垃圾物体随同气流接触到分离件125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进而掉落在尘杯20内,而气流会继续进入到分离件125内,再进入连通腔113。
为了能够较好地提高进入到电池仓112内的气流的压力和速度,本实施描述的离心分离组件120a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增压器126,也称扩压器,用于提升进入到连通腔113/电池仓112内的气流的压力。具体地,增压器126可以设置于风机壳体122的另一端,用于对经过叶轮124后的气流进行增压,使得增压后的气流流入到连通腔113内。如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池仓112内气流的速度,进而更快地带走电池130的热量,保护电池130。本实施例中的增压器126可以是现有的增压器126。
可选地,分离件125和叶轮124可以位于驱动件123的同一侧,也可以位于驱动件123的不同侧。进一步地,驱动件123的输出轴1231可以往驱动件123相背的两侧延伸,分离件125和叶轮124可以位于驱动件123的不同侧,如此能够更好地安排分离件125和叶轮124,减少分离件125和叶轮124在转动过程中相互干涉的可能性,使得两者的转动更加顺畅。
由于离心分离和吸力所需求的转速可能存在差异,离心分离组件120a可以进一步包括变速箱127。变速箱127例如为减速箱,经变速箱127输出的转速低于驱动件123的输出轴1231本身的转速。变速箱127可以设置于电机壳体121的内部。
驱动件123的输出轴1231可以在驱动件123的一侧连接叶轮124。驱动件123的输出轴1231在驱动件123的另一侧连接变速箱127。对此,本实施例可以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变速箱127有独立的输入轴,驱动件123的输出轴1231和变速箱127的输入轴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联轴器、齿轮或者皮带等方式传动连接;另一种是驱动件123的输出轴1231直接作为变速箱127的输入轴,此种也可以认为是驱动件123的输出轴1231在驱动件123的另一侧连接变速箱127的输入轴。变速箱127的输出轴1271可以连接分离件125,进而可以带动分离件125转动。
关于本实施例的分离件125的内容可以参见下述本申请分离件125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分离件125可以为滤网结构。具体地,分离件125可以包括侧壁1251和底壁1252。侧壁1251可以呈筒状设置,侧壁1251可以连接底壁1252以围设过滤腔1250。也即,侧壁1251和底壁1252可以共同围设过滤腔1250。气流可以从过滤腔1250外流入到过滤腔1250内,进而使得垃圾物体被拦截于过滤腔1250外。侧壁1251可以呈直筒状设置,也可以呈锥状设置。驱动件123可以用于驱动分离件125绕侧壁1251的轴线转动,实现离心分离的效果。
具体地,侧壁1251相对于底壁1252更靠近驱动件123。进一步地,侧壁1251可以和电机壳体121的另一端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分离件125还可以包括顶壁1253。侧壁1251可以连接于顶壁1253和底壁1252之间,可以共同围设成过滤腔1250。侧壁1251的一端可以连接顶壁1253,侧壁1251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底壁1252。顶壁1253可以朝向电机壳体121,并可以对接电机壳体121的另一端。而底壁1252可以背离电机壳体121的另一端。侧壁1251可以进一步呈锥状设置,其直径在顶壁1253往底壁1252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变速箱127的输出轴1271可以连接顶壁1253。进一步地,变速箱127的输出轴1271可以穿设于顶壁1253,进一步连接底壁1252,如此使得变速箱127的输出轴1271对分离件125的支撑效果更好,固定效果更好。
过滤腔1250可以通过顶壁1253与电机壳体121的内部连通。具体地,顶壁1253可以开设有连通过滤腔1250的通流孔1254,过滤腔1250可以通过通流孔1254连通电机壳体121的内部。如此,气流可以从分离件125外进入过滤腔1250,进而通过通流孔1254依次流经电机壳体121和风机壳体122,再进入到连通腔113。
为了提高分离件125、电机壳体121和风机壳体122之间密封性,本实施例描述的离心分离组件120a可以进一步包括耐磨密封垫1255。耐磨密封垫1255可以为橡胶密封垫、陶瓷密封垫或硅胶密封垫等。耐磨密封垫1255连接于电机壳体121的另一端,并可抵接顶壁1253或者侧壁1251。侧壁1251在转动过程中,侧壁1251或底壁1252可以抵接耐磨密封垫1255,并可相对于耐磨密封垫1255旋转,如此在转动过程中也能够保持密封。当然,耐磨密封垫1255可以连接于顶壁1253或者侧壁1251,使得耐磨密封垫1255可以随着侧壁1251转动进而相对于电机壳体121的另一端转动。
耐磨密封垫1255可以包围通流孔1254。如此可以使得通流孔1254的外周被密封,进而通流孔1254流出的气流能够更好地流入到电机壳体121内,一方面保证了吸尘装置1的吸附能力和清洁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电池130的散热效果。
在分离件125中,至少侧壁1251可以开设有连通过滤腔1250的过滤孔1256。气流可以经过滤孔1256进入到过滤腔1250内,而垃圾物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分离。具体地,如图5所示,过滤孔1256的轴线可以和侧壁1251的轴线不相交。也即,过滤孔1256的轴向和侧壁1251的径向不同。换言之,过滤孔1256可以为斜孔。
如图5所示,过滤孔1256自过滤腔1250外到过滤腔1250内的轴线方向m和侧壁1251对应过滤孔1256的切线的切向n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该夹角α例如为20°-80°,可选为30°-60°,可选为45°。侧壁1251对应过滤孔1256的切线可以是指在侧壁1251的外周面上经过过滤孔1256在过滤腔1250外的孔口的中心的切线。该切线的切向与侧壁1251的转动方向相关,切向可以指向转动方向,图5示出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过滤孔1256的孔口的中心可以圆心、几何中心或者几何重心等。过滤孔1256的轴线和其所对应的切线相交。
通过如上过滤孔1256的结构设置,类似于过滤孔1256在过滤腔1250外的孔口背离转动方向,过滤孔1256在过滤腔1250外的孔口和在过滤腔1250内的孔口在转动方向上形成类似“一前一后”,可以减少从尘杯20流入的气流直接冲入过滤孔1256,进而减少垃圾物体进入到过滤腔1250,提高离心分离的效果,同时还能够防止垃圾物体堵塞过滤孔1256,进而提高气流流入过滤腔1250内的顺畅性,保证吸尘装置1的吸附力。
可选地,图6示出了图4中的局部结构H的一种示例性情况,如图6所示,过滤孔1256在过滤腔1250外的孔口相较于其在过滤腔1250内的孔口可以更靠近底壁1252。如此,过滤孔1256的两端的孔口形成类似“一高一低”的效果,而且在外的孔口较低,在内的孔口较高,如此能够进一步减少垃圾物体进入过滤孔1256的概率,进一步防止垃圾物体堵塞过滤孔1256。
可选地,侧壁1251可以沿其周向开设有一组过滤孔1256,每组过滤孔1256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例如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具体可以为24个。侧壁1251可以沿其轴向间隔开设有多组过滤孔1256。在侧壁1251的轴向上开设的各组过滤孔1256之间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过设置在侧壁1251设置多组过滤孔1256,有效地提高过滤效果以及吸附能力。
当然,底壁1252也可以开设有过滤孔1256。底壁1252上开设过滤孔1256的轴线与侧壁1251的轴线不重合。
通过上述过滤孔1256的结构设置,分离件125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垃圾物体进行离心分离,且减少过滤孔1256堵塞的概率,使得更为干净的气流进入到过滤腔1250内,而垃圾物体留存在尘杯20内。
关于本申请吸尘装置实施例中的尘杯20的内容可以参见如下本申请尘杯组件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尘杯组件实施例描述的尘杯组件可以包括尘杯20和分离器。分离器可以用于分离气流和垃圾物体。分离器可以现有吸尘装置中的过滤器或者旋风分离器等,也可以是上述本申请离心分离组件实施例描述的分离件125。
分离器的至少部分可以容纳于尘杯20中,以使得垃圾物体可以被留存于尘杯20内。本实施例中的尘杯20能够有效地提高垃圾倾倒的效率。具体地,关于本实施的尘杯20的内容可以参见下述本申请尘杯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如图7所示,本申请尘杯实施例描述的尘杯20可以包括固定杯体210和一次性杯体220。如图2和图7所示,固定杯体210可以用于连接装置主体10,例如可以连接壳体110,进一步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壳体110。
一次性杯体220可以可拆卸连接固定杯体210且和固定杯体210连通,以能够容纳垃圾物体,使得一次性杯体220能够在使用后携带垃圾物体一同被移除。一次性杯体220为一次性耗材。吸尘装置1在工作完成后,使用者可以直接将一次性杯体220从固定杯体210下拆出,进而将一次性杯体220连同其内的垃圾物体一起丢弃。
通过设置一次性杯体220可拆卸连接固定杯体210,能够在使用后方便地将一次性杯体220连同垃圾物体一起被移除,能够实现随用随丢,能够提高尘盒清洁的效率,方便用户倒尘,进而可以无需频繁地对尘杯20进行清洗,而且直接将一次性杯体220移除,也无需如现有技术一般利用刷子等刮除内壁附着的垃圾物体,减少垃圾物体对使用者或者环境的污染,提高使用体验。
固定杯体210可以呈筒状设置。一次性杯体220可以呈桶状设置。固定杯体210的一端可以用于连接吸尘装置1的装置主体10,例如壳体110。固定杯体210的另一端与一次性杯体220的开口端能够进行可拆卸连接。
固定尘杯20和一次性尘杯20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螺纹结构、可拆卸粘接结构、紧配合结构、螺栓结构或螺钉结构等实现可拆卸连接。
以卡扣结构为例,如图7所示,尘杯20可以包括卡扣件230,固定杯体210和一次性杯体220可以通过卡扣件230进行卡扣连接。通过固定杯体210和一次性杯体220通过卡扣件230连接,可以实现快速的连接和拆卸,提高清洁效率。可选地,为了实现尘杯20内良好的负压,保证集尘效果,固定杯体210和一次性杯体220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密封圈250。密封圈250可以抵接固定杯体210和一次性杯体220,进而减少气流泄漏,保证较大的负压,减少吸附力的损失。
具体地,如图7和图8所示,卡扣件230可以包括支撑子件231和卡接子件232。卡接子件232与支撑子件231可转动连接。卡接子件232、支撑子件231、固定杯体210和一次性杯体220之间的连接关系有多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图8所示,支撑子件231可以固定连接固定杯体210。卡接子件232用于卡接一次性杯体220,以能够通过相对于支撑子件231的转动实现卡接或者脱扣。
就第一种情况而言,一次性杯体220的外周可以开设有卡槽240,卡接子件232可以凸出设置有卡勾部2321。卡勾部2321能够延伸至卡槽240,并卡接于卡槽240的边缘。图7示出了卡勾部2321卡接于卡槽240的边缘。具体地,卡勾部2321可以卡接于卡槽240靠近固定杯体210的边缘。可选地,卡槽240沿一次性杯体220的周向开设于开口端的外周,卡槽240可以呈环状设置,如此在组装固定杯体210和一次性杯体220时,无需将卡勾部2321和卡槽240对准,进行可以实现“盲装”,提高组装效率。
具体地,支撑子件231可以呈筒状设置。例如,支撑子件231可以配置为扁平的筒状结构。支撑子件231的一端的一部分可以固定连接固定杯体210,另一部分可以延伸越过固定杯体210用于连接一次性杯体220的边缘。具体地,固定杯体210的一端可以用于连接壳体110,支撑子件231的一端的一部分可以固定连接固定杯体210的另一端,另一部分延伸越过固定杯体210的另一端的边缘。在固定杯体210和一次性杯体220连接时,支撑子件231的一端的另一部分可以越过固定杯体210和一次性杯体220的连接处。
卡接子件232可以可转动连接于支撑子件231内并经支撑子件231的另一端裸露。卡接子件232经支撑子件231的另一端裸露,以可以被操作,例如按压等,而实现转动。卡勾部2321可以设置于卡接子件232远离固定杯体210的一端。换言之,卡勾部2321可以设置于卡接子件232延伸越过固定杯体210的边缘的一端,进而在固定杯体210和一次性杯体220连接时能够延伸至卡槽240。
具体地,如图8所示,卡接子件232相背的两侧壁可以设置有转动部2322。转动部2322例如为转动轴或销轴等。支撑子件231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支撑孔2311。转动部2322可转动地插设于支撑孔2311内。如图9所示,卡接子件232远离卡勾部2321的一端可以呈楔形设置,且其厚度在远离卡勾部2321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能够通过按压卡接子件232远离卡勾部2321的一端而使得卡接子件232相对于支撑子件231转动。卡接子件232的厚度可以是指卡接子件232在支撑子件231的一端到支撑子件231的另一端的方向上的厚度。具体地,转动部2322位于楔形部和卡勾部2321之间,可以形成类似杠杆结构。
通过设置转动部2322和支撑孔2311的转动配合,结合卡接子件232远离卡勾部2321一端的楔形设置,卡接子件232远离卡勾部2321的一端与固定杯体210的外周面的距离可以逐渐变大,进而允许被按压,卡接子件232被按压时,卡接子件232远离卡勾部2321的一端可以逐渐逼近固定杯体210的外周面,由于杠杆原理,卡勾部2321会被“抬起”,进而实现脱扣,如此能够有效地实现卡接子件232的按压转动,结构简单且可靠。
可选地,卡扣件23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卡扣件230间隔设置于固定杯体210。至少两个卡扣件230可以与同一个卡槽240卡接。当然,至少两个卡扣件230也可以与不同的卡槽240卡接。
第二种情况:支撑子件231固定连接一次性杯体220,卡接子件232用于卡接固定杯体210,以能够通过相对于支撑子件231的转动实现卡接或者脱扣。可选地,卡扣件23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卡扣件230间隔设置于一次性杯体220的外周。
对于第二种情况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第一种情况的描述,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的区别仅在于:支撑子件231的连接位置以及卡接子件232的适应改变。
另外,卡接子件232与支撑子件231之间的连接除了上述描述的转动方式外,也可以为可滑动连接,也即卡接子件232和支撑子件231能够相对滑动。同样地,对于滑动连接,也可以如上转动连接一般,具有两种情况。
类比于上述第一种情况,卡接子件232的侧壁可以设置有滑块(图未示),支撑子件231的侧壁可以设置有滑轨(图未示),滑块能够可滑动地嵌设于滑轨内,以使得卡接子件232和支撑子件231相对滑动。卡接子件232通过滑动可以延伸至一次性杯体220,进而卡接一次性杯体220。具体地,卡接子件232通过滑动,能够改变其卡勾部2321的位置,在其卡勾部2321移动至卡槽240时,可以卡接于卡槽240,在其卡勾部2321远离卡槽240可以实现脱扣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一次性杯体220的硬度可以小于固定杯体210的硬度。一次性杯体220为一次性耗材,例如其材料可以包括聚酯(PET)、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一次性杯体220可以通过吹塑、挤吹、或者注塑等工艺成型,制造成本低,工艺成熟。而固定杯体210可以使用较为耐用的材料,例如为陶瓷材料、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或PC(聚碳酸酯)材料,其硬度可以比一次性杯体220的硬度高,进而保证其自身的结构强度和耐用度。
在吸尘装置1工作时,垃圾物体可以随着气流进入到尘杯20。具体地,如图10所示,固定杯体210可以开设有连通其内部的进尘口260。进尘口260自固定杯体210外到内的延伸方向相较于固定杯体210经过进尘口260在外的中心(即,进尘口260在固定杯体210外的孔口的中心)的径向呈倾斜设置,可以支持切向进气,以使得气流进入尘杯20后能够形成类似“旋风”的效果,配合离心分离组件120a的离心作用,垃圾物体能够更有效地被分离。进尘口260的孔口的中心可以圆心、几何中心或者几何重心等。
本申请尘杯实施例所应用的吸尘装置,不限于上述本申请吸尘装置实施例所描述的吸尘装置1,也可以是现有的吸尘装置。
如图2所示,进尘口260可以和进气管118连通。进气管118可以用于靠近待清洁区域,进而可以吸附垃圾物体。进气管118可以连接刷头,如此可以实现边清扫并吸附的清洁过程。如图11所示,进气管118还可以连接地刷组件30等,如此可以实现边吸附边拖地的清洁过程。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吸尘装置1可以包括地刷组件30和支架组件40。地刷组件30和支架组件40连接。地刷组件30可以用于连接进气管118。地刷组件30可以通过支架组件40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拖刷清洁,可以实现边拖地边吸附。
地刷组件30可以包括连接管310以及地刷320。地刷320可以连接于连接管310的一端。具体地,地刷320可以和连接管310铰接。连接管310的另一端可以和进气管118连接。连接管310可以连通进气管118,便于吸附垃圾物体。连接管310的一端可以通过地刷320连通外界,进而可以吸附待清洁区域的垃圾物体。支架组件40可以连接地刷320,可以用于接触待工作区域,进而实现拖地效果。
对于上述支架组件40的内容可以参见下述本申请支架组件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如图11所示,本申请支架组件实施例描述的支架组件40可以包括一次性支架41和一次性擦拭件42。一次性支架41用于可拆卸连接地刷组件30,具体可以连接地刷组件30中的地刷320。一次性支架41用于支撑或者附着一次性擦拭件42。一次性擦拭件42可以设置于一次性支架41。一次性擦拭件42用于在地刷组件30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时擦拭待清洁区域,且能够在使用后随着一次性支架41一同被移除而丢弃,当然一次性擦拭件42也可以单独被移除。同时,连接管310可以通过地刷320和一次性支架41对待清洁区域进行吸附。
通过一次性支架41可拆卸连接地刷组件30,一次性擦拭件42用于擦拭待清洁区域,可以在扫地吸尘的同时进行拖地,进而实现“扫拖一体”,使得吸尘装置1功能多花样。如果通过设置水箱水泵配合拖布等结构实现拖地,会导致吸尘装置1的结构更复杂,变得笨重,而且需要频繁对拖布进行清洗,比人工额外拖地并未明显提高效率,本实施例采用了更为巧妙的技术手段,利用一次性擦拭件42和一次性支架41的一次性特性,可以在使用后一同被移除,或者单独移除一次性擦拭件42,实现随用随丢,可以无需对其清理,快捷方便,能够有效提高清洁效率,而且可以无需设置水泵和水箱等结构能够简化吸尘装置1的结构,更加轻便化。
可选地,如图12所示,一次性支架41的一侧用于可拆卸连接地刷组件30。一次性擦拭件42可以设置于一次性支架41相背的另一侧。一次性支架41可以形成有用于连通地刷组件30的进风口416。一次性擦拭件42与进风口416间隔设置。具体地,进风口416可以连通连接管310。
可选地,进风口416的数量为至少两个,间隔开设于一次性支架41的另一侧。对应地,容纳腔4180的数量也可以为至少两个,出气口417的数量也可以为至少两个。如此,可以提高吸附面积,提升吸附效果。
具体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一次性支架41可以包括支架底壁411和支架侧壁412。进风口416可以开设于支架底壁411。
支架底壁411和支架侧壁412可以相互连接以在一次性支架41的一侧围设成安装槽410。具体地,支架侧壁412可以连接于支架底壁411的周缘且往支架底壁411的一侧延伸,进而围设成安装槽410。支架底壁411的另一侧可以用于安装一次性擦拭件42。
安装槽410可以用于容置地刷组件30,例如地刷组件30中的地刷320。支架底壁411在安装槽410内可以凸出设置有挡块413。挡块413和支架侧壁412可以限定有安装区域414,以使得地刷组件30连接于安装区域414内且被限制在平行于支架侧壁412的方向上的移动。
具体地,挡块413可以和部分支架侧壁412限定出一安装区域414,地刷320可以置于安装区域414内,由于挡块413和支架侧壁412的作用,地刷320在平行于支架侧壁412的方向上的移动能够被限制,进而使得地刷组件30和一次性支架41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固,减少一次性支架41在清洁过程中从地刷组件30上脱落的情况。
可选地,挡块4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挡块413可以并列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用于限定安装区域414的支架侧壁412凸出设置有卡块415。换言之,支架侧壁412中用于限定安装区域414的部分侧壁凸出设置有卡块415。卡块415与支架底壁411可以间隔设置。地刷组件30可以位于卡块415和支架底壁411之间,以被限制在垂直于支架底壁411的方向上的移动。具体地,地刷320连接于安装区域414内时,其位于卡块415和支架底壁411之间,如此其往垂直于支架底壁411方向的移动也会被限制,进一步提升地刷组件30和一次性支架4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卡块415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卡块415可以并列间隔设置。可选地,至少两个卡块415的排列方向和至少两个挡块413的排列方向相同,此处的相同可以是完全相同,也可以是大致相同。
通过挡块413、卡块415以及相应结构的配合,能够使得地刷组件30和一次性支架41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和更可靠。在待清洁区域上使用吸尘装置1时,一次性支架41可以连同一次性擦拭件42移动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擦拭。
在图13和图14示出的进风口416直接贯穿支架底壁411,进而在和地刷320连接后可以直接连通连接管310。而在此基础上,本实施可以进一步改进:
如图15所示,吸尘装置1在进行吸附工作时,可以利用一次性支架41初步对气流及进行过滤,进而使得被过滤出的垃圾物体可以留存于一次性支架41内。在一次性支架41被移除时,可以携带被过滤出的垃圾物体一起被丢弃。具体地,一次性支架41可以形成有容纳腔4180以及连通容纳腔4180的出气口417。具体地,一次性支架41可以在其一侧凸出形成有拱起部418,拱起部418内可以开设上述容纳腔4180。出气口417可以用于连通地刷组件30,具体地可以连通连接管310。出气口417可以设置有过滤件419,进风口416连通容纳腔4180,进而能够经容纳腔4180和出气口417连通地刷组件30。
垃圾物体随着气流进入到容纳腔4180,被过滤件419拦截后,落入到容纳腔4180内,气流通过出气口417进入到连接管310,进而进入到尘杯20进行再一次的过滤。如此,能够通过一次性支架41实现气流的过滤,垃圾物体能够随着一次性支架41被移除,方便清理,还可以减少清洁尘杯20的频率。
在本实施中,一次性擦拭件42可以通过胶接件(图未示)连接一次性支架41。具体地,一次性擦拭件42可以连接于支架底壁411的另一侧,即支架底壁411背离支架侧壁412的一侧。可选地,胶接件可以为胶贴、双面胶或者胶水层。胶贴例如魔法贴等。胶水层例如是施加胶水或者固体胶后所固化后形成的。
可选地,一次性支架41为一次性耗材,例如其材料可以包括聚酯(PET)、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和聚丙烯(PP)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选地,一次性擦拭件42也为一次性耗材,可以为湿巾或者湿抹布等。可选地,一次性擦拭件42可以具有清洁杀菌功能,其上可以配置(例如预浸渍)有消费杀菌的成分,比如乙醇、异丙醇、季铵盐、过氧化氢等。
通过设置一次性支架41和一次性擦拭件42,用于在吸尘装置1对待清洁区域进行清洁时能够有效地擦拭待清洁区域,且能够在使用后随着一次性支架41一同被移除而丢弃,或单独移除一次性擦拭件42,如此能够提高清洁效率,可以无需拆卸和清洗抹布,而可以直接将一次性擦拭件42和一次性支架41在使用后丢弃,快捷方便。
本申请支架组件实施例所应用在的吸尘装置,不限于上述本申请吸尘装置实施例所描述的吸尘装置1,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吸尘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尘杯,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杯体;
一次性杯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杯体,且和所述固定杯体连通,以能够容纳垃圾物体,使得所述一次性杯体能够在使用后携带垃圾物体一同被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杯包括至少一个卡扣件,所述固定杯体和所述一次性杯体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卡扣件进行卡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件包括支撑子件和卡接子件,所述卡接子件与所述支撑子件可转动或者可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子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杯体和所述卡接子件中的一者,所述卡接子件用于卡接所述固定杯体和所述一次性杯体中的另一者,以能够通过相对于所述支撑子件的相应转动或滑动实现卡接或者脱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子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杯体,所述卡接子件用于卡接所述一次性杯体,所述一次性杯体的外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接子件凸出设置有卡勾部,所述卡勾部能够伸至所述卡槽并卡接于所述卡槽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子件呈筒状设置,所述支撑子件的一端的一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杯体,另一部分延伸越过所述固定杯体用于连接所述一次性杯体的边缘,所述卡接子件对应地可转动或可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子件内并经所述支撑子件的另一端裸露,所述卡勾部设置于所述卡接子件远离所述固定杯体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子件进一步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子件内,所述卡接子件相背的两侧壁设置有转动部,所述支撑子件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支撑孔,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支撑孔内;其中,所述卡接子件远离所述卡勾部的一端呈楔型设置,且其厚度在远离所述卡勾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能够通过按压所述卡接子件远离所述卡勾部的一端而使得所述卡接子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子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杯体呈筒状设置,所述一次性杯体呈桶状设置,所述固定杯体的一端用于连接吸尘装置的装置主体,所述固定杯体的另一端与所述一次性杯体的开口端能够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子件的一端的一部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杯体的另一端,另一部分延伸越过所述固定杯体的另一端的边缘,所述卡槽沿所述一次性杯体的周向开设于所述开口端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杯体和所述一次性杯体螺纹连接;和/或,所述固定杯体和所述一次性杯体能够紧配合连接,以实现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固定杯体和所述一次性杯体通过可拆卸粘接结构连接;和/或,和/或,所述固定杯体和所述一次性杯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和/或,所述一次性杯体的硬度小于所述固定杯体的硬度;和/或,所述一次性杯体通过吹塑一体成型;和/或,所述固定杯体开设有连通其内部的进尘口,所述进尘口的外侧所定义的平面与所述固定杯体的外周相切。
9.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组件,用于分离气流和垃圾物体;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尘杯,所述分离组件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固定杯体内。
10.一种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主体;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尘杯,所述固定杯体连接所述装置主体。
CN202023345388.9U 2020-12-31 2020-12-31 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 Active CN215016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5388.9U CN215016754U (zh) 2020-12-31 2020-12-31 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
PCT/CN2021/143834 WO2022143998A1 (zh) 2020-12-31 2021-12-31 吸尘装置及其离心分离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5388.9U CN215016754U (zh) 2020-12-31 2020-12-31 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16754U true CN215016754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4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5388.9U Active CN215016754U (zh) 2020-12-31 2020-12-31 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167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998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装置及其离心分离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3998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吸尘装置及其离心分离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6203113B2 (en) Hand-holdable vacuum cleaners
KR100485705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집진통
JP3930737B2 (ja) 多重サイクロン真空掃除機
CN214706034U (zh) 一种吸尘装置
CA2710893A1 (en) Compact hovering vacuum cleaner and components thereof
RU2262287C1 (ru) Фильтровый узел для пылесоса (варианты) и пылесборник с фильтровым узлом
JP2014516740A (ja) 電気掃除機の集塵袋結合装置
CN215016754U (zh) 尘杯、尘杯组件以及吸尘装置
CN215016758U (zh) 吸尘装置及其离心分离组件
CN216090302U (zh) 吸尘装置、离心分离组件和分离件
KR20000047413A (ko)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를 가지는 진공청소기
JP3298573B2 (ja) 遠心力集塵器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CN215272418U (zh) 支架组件和吸尘装置
CN210204623U (zh) 收纳装置及清洁机器人
CN205359363U (zh) 一种吸尘器用集尘盒及吸尘器
CN112741551A (zh) 吸尘装置及其离心分离组件
WO2022143998A1 (zh) 吸尘装置及其离心分离组件
CN210749031U (zh) 清洁机器人
WO2020262599A1 (ja) 電気掃除機
JP5828135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5605395U (zh) 一种吸尘器出风过滤海帕组件的安装结构
CN107212809B (zh) 垃圾桶式吸尘器
KR100693571B1 (ko) 진공청소기
CN217118291U (zh) 一种小型清洁器
KR20060117000A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유니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