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3994U -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3994U
CN210743994U CN201921850032.5U CN201921850032U CN210743994U CN 210743994 U CN210743994 U CN 210743994U CN 201921850032 U CN201921850032 U CN 201921850032U CN 210743994 U CN210743994 U CN 210743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erminal
electrode
assembly
secondary battery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500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新祥
李想
郑于炼
黄守君
苏华圣
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500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3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3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3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顶盖组件,其包括:顶盖板,具有外表面、内表面以及贯通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电极端子为片状结构并且穿过电极引出孔设置,电极端子具有设置于外表面一侧的第一自由端、设置于内表面一侧的第二自由端以及设置于内表面一侧的折弯部;绝缘件,电极端子通过绝缘件与顶盖板密封连接,绝缘件的一部分填充于折弯部和内表面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组件能够降低电极端子受到外力作用时沿电极引出孔的轴向发生位移而导致电极端子和绝缘件之间或顶盖板和绝缘件之间出现密封性能下降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二次电池使用范围越广泛。二次电池可以用于汽车、电脑、手机等设备中并为这些设备提供电能。二次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顶盖板以及电极端子。顶盖板具有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设置于顶盖板并且覆盖电极引出孔。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顶盖板与壳体密封连接。电极端子与电极组件电气连接。现有技术中,电极端子设置于顶盖板的一侧并通过其它固定结构件将电极端子与顶盖板连接固定。然而,由于电极端子与顶盖板之间密封接触,彼此是通过其它固定结构件连接固定,因此在二次电池发生膨胀时,电极端子受外力作用时会存在沿电极引出孔的轴向发生位移的情况,从而导致电极端子和顶盖板之间的密封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顶盖组件能够降低电极端子受到外力作用时沿电极引出孔的轴向发生位移而导致电极端子和绝缘件之间或顶盖板和绝缘件之间出现密封性能下降的可能性。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顶盖组件,其包括:
顶盖板,具有外表面、内表面以及贯通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电极引出孔;电极端子,为片状结构并且穿过电极引出孔设置,电极端子具有设置于外表面一侧的第一自由端、设置于内表面一侧的第二自由端以及设置于内表面一侧的折弯部;绝缘件,电极端子通过绝缘件与顶盖板密封连接,绝缘件的一部分填充于折弯部和内表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折弯部的厚度方向与顶盖板的厚度方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折弯部整体位于绝缘件内,绝缘件包覆折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电极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绝缘件和电极端子中的一者具有嵌入部,另一者具有与嵌入部嵌接的嵌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嵌入部为凸部,嵌合部为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绝缘件包括设置于外表面一侧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于内表面一侧的第二限位部,顶盖板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至少部分的第二限位部填充于折弯部和内表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具有凸出内表面的凸起以及贯穿凸起的注液孔,在顶盖板的厚度方向上,绝缘件超过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电极端子为片状结构,电极端子包括沿顶盖板的厚度方向相继分布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电极端子的宽度方向与顶盖板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段包括第一自由端以及折弯部,第二段与折弯部相连接,第二段包括第二自由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顶盖板包括第一接合层,绝缘件通过第一接合层与顶盖板接合形成一体结构;和/或,电极端子包括第二接合层,绝缘件通过第二接合层与电极端子接合形成一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组件,其包括顶盖板、电极端子和绝缘件。由于电极端子具有位于顶盖板内侧的折弯部,因此顶盖板可以通过电极端子的折弯部对电极端子整体形成约束限位,降低电极端子受到外力作用时沿电极引出孔的轴向发生位移而导致电极端子和绝缘件之间或顶盖板和绝缘件之间发生松动,进而导致电极端子和绝缘件之间或顶盖板和绝缘件之间出现密封性能下降的可能性,保证电极端子、绝缘件与顶盖板三者之间保持良好密封性。
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
壳体;电极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电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两个极耳,每个端面延伸出一个极耳;如上述的顶盖组件,顶盖板与壳体密封连接,内表面朝向电极组件,外表面背离电极组件,电极端子与极耳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电极端子具有容纳凹部,容纳凹部设置于折弯部远离顶盖板的一侧,极耳具有沿电极引出孔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以及位于两个端部之间的连接区,两个端部中的一者靠近折弯部,另一者远离折弯部,沿顶盖板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宽度大于连接区的宽度,电极端子与连接区相连接,靠近折弯部的端部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绝缘件的一部分位于折弯部远离顶盖板的一侧,至少部分的极耳设置于绝缘件的下方并且与绝缘件之间具有间隙。
又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模块,其包括如上述的二次电池。
再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其包括上述的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二次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顶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A处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公开的电极端子和极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公开的一种顶盖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标记说明:
100、车辆;
1、电池组;
10、电池模组;
20、二次电池;20a、间隙;21、壳体;22、电极组件;221、极耳;221a、端部;221b、连接区;
30、顶盖组件;
31、顶盖板;31a、外表面;31b、内表面;31c、电极引出孔;31d、凸起;31e、注液孔;311、第一接合层;
32、电极端子;32a、第一段;32b、第二段;321、第一自由端;322、第二自由端;323、折弯部;324、容纳凹部;325、第二接合层;
33、绝缘件;331、第一限位部;332、第二限位部;
40、嵌入部;
50、嵌合部;
X、厚度方向;Y、宽度方向;Z、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但不仅限于为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100,其包括车辆主体和电池模块。电池模块设置于车辆主体。其中,车辆100可以为纯电动汽车,也可以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车辆主体设置有与电池模块电连接驱动电机。电池模块向驱动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车辆主体上的车轮连接,从而驱动汽车行进。可选地,电池模块可水平设置于车辆主体的底部。
参见图2所示,电池模块可以是电池组1。电池组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池组1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电池模组10。电池模组1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电池模组10排列布置于箱体内。箱体的类型不受限制。箱体可为框状箱体、盘状箱体或盒状箱体等。可选地,箱体可包括用于容纳电池模组10的下箱体和与下箱体盖合的上箱体。可以理解地,电池模块也可以是电池模组10,即将电池模组10直接设置于车辆主体上。
参见图3所示,电池模组10包括多个二次电池20。电池模组1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模组10包括容纳部和位于容纳部内的多个二次电池20。多个二次电池20在容纳部内并排设置。容纳部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容纳部包括外壳和盖设于外壳处的盖板;或者,容纳部包括相继围合连接的侧板和端板;或者,容纳部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端板及环绕与端板和二次电池外的箍带。
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次电池20包括壳体21、设置于壳体21内的电极组件22以及与壳体21密封连接的顶盖组件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21为方形结构或其他形状。壳体21具有容纳电极组件22和电解液的内部空间以及与内部空间相连通的开口。壳体21可以由例如铝、铝合金或塑料等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极组件22可通过将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隔膜一同堆叠或卷绕而形成主体部,其中,隔膜是介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的绝缘体。本实施例的主体部整体为扁平状结构,其具有预定的厚度、高度和宽度。主体部的轴向为自身的高度方向。主体部具有沿自身轴向相对的两个端面。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以第一极片为正极片,第二极片为负极片进行说明。正极片活性物质被涂覆在正极片的涂覆区上,而负极片活性物质被涂覆到负极片的涂覆区上。由主体部的涂覆区延伸出的未涂覆区则作为极耳。电极组件22包括两个极耳211,即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从正极片的涂覆区延伸出,而负极耳从负极片的涂覆区延伸出。主体部的每个端面延伸出一个极耳211,从而两个极耳211沿主体部的轴向相对设置。主体部的两个端面以及两个极耳211均面向壳体21设置。主体部具有沿自身周向交替设置的宽面和窄面。可选地,主体部的窄面朝向壳体21的开口。在一个示例中,参见图4所示,电极组件22的极耳211为全极耳。极耳211包括沿顶盖板31的厚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211a以及位于两个端部211a之间的连接区211b。
参见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组件30包括顶盖板31、电极端子32和绝缘件33。顶盖板31具有沿自身厚度方向X相对设置的外表面31a和内表面31b以及沿厚度方向X延伸的电极引出孔31c。电极引出孔31c贯通外表面31a和内表面31b。电极端子32穿过电极引出孔31c设置。电极端子32具有设置于外表面31a一侧的第一自由端321、设置于内表面31b一侧的第二自由端322以及设置于内表面31b一侧的折弯部323。电极端子32的形状与电极引出孔31c的形状相匹配。两个二次电池20相互串联或并联连接时,可以通过各自的第一自由端321直接焊接连接(参见图3所示),也可以通过汇流部件将两个第一自由端321连接。电极端子32的第二自由端32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极耳211的连接区211b焊接连接。在一个示例中,电极端子32可以为片状结构。电极引出孔31c为沿图5中所示顶盖板31的长度方向Z延伸的条形孔。电极端子32通过绝缘件33与顶盖板31密封连接。在一个示例中,绝缘件33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在电极端子32和顶盖板31之间加工制造而成。绝缘件33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参见图7所示,绝缘件33的一部分填充于电极端子32的折弯部323和顶盖板31的内表面31b之间,从而将折弯部323和顶盖板31绝缘隔离。本实施例的电极端子32自身通过绝缘件33与顶盖板31连接固定并且保持密封连接状态,从而可以减少零部件使用数量,降低电极端子32和顶盖板31组装难度。电极端子32具有向顶盖板31翻折的折弯部323,从而电极端子32受到外力作用时,折弯部323会通过绝缘件33将外力传递至顶盖板31。由于折弯部323会受到顶盖板31的约束限位作用,从而降低折弯部323沿电极引出孔31c的轴向发生位移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电极端子32整体沿电极引出孔31c的轴向发生位移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组件30,其包括顶盖板31、电极端子32和绝缘件33。由于电极端子32具有位于顶盖板31内侧的折弯部323,因此顶盖板31可以通过电极端子32的折弯部323对电极端子32整体形成约束限位,降低电极端子32受到外力作用时沿电极引出孔31c的轴向发生位移而导致电极端子32和绝缘件33之间或顶盖板31和绝缘件33之间发生松动,进而导致电极端子32和绝缘件33之间或顶盖板31和绝缘件33之间出现密封性能下降的可能性,保证电极端子32、绝缘件33与顶盖板31三者之间保持良好密封性。电极端子32自身整体通过绝缘件33与顶盖板31密封连接,从而电极端子32不需要额外使用零部件与顶盖板31连接固定,同时绝缘件33的一部分填充于电极端子32的折弯部323和顶盖板31的内表面31b之间,从而实现在不增加额外绝缘结构件的前提下保证折弯部323和顶盖板31之间保持绝缘隔离状态。这样,有效减少顶盖组件30的零部件使用数量,也降低电极端子32和顶盖板31组装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折弯部323为片状结构。绝缘件33伸入折弯部323和顶盖板31之间的部分将折弯部323朝向顶盖板31的表面全部覆盖。折弯部323的厚度方向与顶盖板31的厚度方向X相同,从而有利于提高在厚度方向X上的结构紧凑性,降低折弯部323的空间占用率,进而在顶盖组件30应用于二次电池20时,有利于提高二次电池20的能量密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所示,折弯部323整体位于绝缘件33内,从而折弯部323被绝缘件33包覆。这样,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30应用于二次电池20时,折弯部323和顶盖板31之间以及折弯部323和电极组件22之间均被绝缘件33绝缘隔离,降低折弯部323与顶盖板31之间以及折弯部323和电极组件22之间发生接触的可能性,有利于提升二次电池20的使用安全性。另外,由于绝缘件33将整个折弯部323包覆,因此有利于提高绝缘件33和折弯部323之间的连接强度,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折弯部323发生位置偏移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电极端子32为片状结构。电极端子32的宽度方向与顶盖板31的长度方向Z相同,同时顶盖板31上的电极引出孔31c呈条形并且沿顶盖板31的长度方向Z延伸。参见图7所示,电极端子32包括沿顶盖板31的厚度方向X相继分布的第一段32a和第二段32b。电极端子32的第一段32a从电极引出孔31c内穿出。第一段32a包括第一自由端321以及折弯部323。电极端子32的第二段32b位于顶盖板31的内表面31b一侧。第二段32b与折弯部323相连接,而第二段32b上远离折弯部323的一端形成第二自由端322。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段32a的宽度大于第二段32b的宽度。在一个示例中,电极端子32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极端子32自身结构强度。在一个示例中,电极端子32具有容纳凹部324。容纳凹部324设置于折弯部323远离顶盖板31的一侧。电极端子32的第二段32b的一部分沿顶盖板31的宽度方向Y隆起而形成该容纳凹部324。容纳凹部324和第二自由端322沿顶盖板31的厚度方向X分布,并且相对于第二自由端322,容纳凹部324更靠近折弯部323。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和图9所示,绝缘件33和电极端子32中的一者具有嵌入部40,另一者具有与嵌入部40嵌接的嵌合部50。绝缘件33和电极端子32通过嵌入部40和嵌合部50嵌接连接的方式,可以通过绝缘件33对电极端子32形成进一步的约束限位,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极端子32和绝缘件33的连接强度,提高电极端子32的位置稳定性,降低电极端子32沿顶盖板31的厚度方向X发生位移的可能性。在一个示例中,嵌入部40为凸部,而嵌合部50为凹部,从而嵌入部40和嵌合部50通过凹凸配合的方式嵌接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示,绝缘件33包括设置于外表面31a一侧的第一限位部331以及设置于内表面31b一侧的第二限位部332。至少部分第一限位部331设置于电极引出孔31c的边缘外侧。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沿顶盖板31的厚度方向X相对应设置。顶盖板3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之间,并且至少部分第二限位部332填充于折弯部323和内表面31b之间。第一限位部331和第二限位部332相互配合,以此提升绝缘件33和顶盖板31的连接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8所示,顶盖板31具有凸出内表面31b的凸起31d以及贯穿凸起31d的注液孔31e。注液孔31e的一个开口设置于外表面31a,另一个开口设置于凸起31d的顶面。在顶盖板31的厚度方向X上,绝缘件33超过凸起31d。在本实施例的顶盖组件30应用于二次电池20时,电极组件22可以与电极组件22接触并受到绝缘件33的约束限位,从而电极组件22不会与凸起31d接触,而是与凸起31d的顶面之间保留有间隙。这样,在通过注液孔31e向二次电池20内注入电解液时,可以保证电解液顺利从注液孔31e位于凸起31d的顶面的开口流出,不会受到电极组件22的影响而导致注液效率低或注液困难。另外,由于凸起31d的顶面不会与电极组件22接触,因此电极组件22不会因与凸起31d接触而导致与凸起31d接触的区域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电极组件22局部结构发生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二次电池20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次电池20包括壳体21以及设置于壳体21内的电极组件22。电极组件2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两个极耳211。每个端面延伸出一个极耳211。电极组件22放置于壳体21内时,两个端面均朝向壳体21设置。顶盖板31与壳体21密封连接,并且内表面31b朝向电极组件22,而外表面31a背离电极组件22。相同极性的电极端子32与极耳211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7和图10所示,电极端子32具有容纳凹部324。容纳凹部324设置于折弯部323远离顶盖板31的一侧。极耳211具有沿电极引出孔31c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211a以及位于两个端部211a之间的连接区211b。两个端部211a中的一者靠近折弯部323,另一者远离折弯部323。沿顶盖板31的宽度方向Y,端部211a的宽度大于连接区211b的宽度。电极端子32的第二自由端322与连接区211b相连接,而靠近折弯部323的端部211a至少部分容纳于容纳凹部324。在一个示例中,电极端子32为片状结构,而第二自由端322与连接区211b沿顶盖板31的宽度方向Y层叠,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二次电池20的能量密度。容纳凹部324对极耳211的端部211a形成让位,从而降低第二自由端322与连接区211b焊接连接时,电极端子32的第二段32b对极耳211的端部211a形成较大程度的挤压而导致极耳211的端部211a出现严重变形的可能性,有利于降低极耳211和电极端子32的装配难度以及降低极耳211的端部211a因变形而发生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在一个示例中,绝缘件33的一部分位于折弯部323远离顶盖板31的一侧,而至少部分的极耳211设置于绝缘件33的下方,并且与绝缘件33之间具有间隙。在电极组件22发生膨胀时,该间隙可以允许电极组件22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变形而不与绝缘件33发生接触,从而起到缓冲作用,降低电极组件22过早与绝缘件33发生接触而导致绝缘件33对电极组件22局部施加压应力,进而导致电极组件22局部出现结构性损坏的可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示,顶盖板31包括第一接合层311。绝缘件33通过第一接合层311与顶盖板31接合形成一体结构,从而保证顶盖板31与绝缘件33密封连接。顶盖板31与第一接合层311通过化学键结合,并且绝缘件33与第一接合层311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个示例中,顶盖板31的材料为铝。首先对顶盖板31进行氧化处理以在顶盖板31上形成70至1500nm氧化覆膜,然后在经过三嗪处理,以使氧化覆膜的内部或表面存在三嗪硫醇衍生物,以此形成第一接合层311。最后在高温高压下顶盖板31与注入的热塑性材料接合形成一体结构。注入的热塑性材料最后形成绝缘件33。这里,一体结构指的是顶盖板31与绝缘件33接合后不可拆卸,两者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可选地,绝缘件33的材料可以是聚苯硫醚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热塑性材料。在一个示例中,顶盖板31的材料为铜。首先对顶盖板31进行三嗪处理,以使顶盖板31表面形成三嗪硫醇铜盐的覆膜,然后将顶盖板31与过氧化氢、过氧化钾、过氧化钠、氢过氧化物所组成的过氧化物溶液接触以形成铜氧化物,以此形成第一接合层311。最后在高温高压下顶盖板31与注入的热塑性材料接合形成一体结构。注入的热塑性材料最后形成绝缘件33。这里,一体结构指的是顶盖板31与绝缘件33接合后不可拆卸,两者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可选地,绝缘件33的材料可以是聚苯硫醚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热塑性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1所示,电极端子32包括第二接合层325。绝缘件33通过第二接合层325与电极端子32接合形成一体结构,从而保证电极端子32与绝缘件33密封连接。电极端子32与第二接合层325通过化学键结合,并且绝缘件33与第二接合层325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个示例中,电极端子32的材料为铝。首先对电极端子32进行氧化处理以在电极端子32上形成70至1500nm氧化覆膜,然后在经过三嗪处理,以使氧化覆膜的内部或表面存在三嗪硫醇衍生物,以此形成第二接合层325。最后在高温高压下电极端子32与注入的热塑性材料接合形成一体结构。注入的热塑性材料最后形成绝缘件33。这里,一体结构指的是电极端子32与绝缘件33接合后不可拆卸,两者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可选地,绝缘件33的材料可以是聚苯硫醚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热塑性材料。在一个示例中,电极端子32的材料为铜。首先对电极端子32进行三嗪处理,以使电极端子32表面形成三嗪硫醇铜盐的覆膜,然后将电极端子32与过氧化氢、过氧化钾、过氧化钠、氢过氧化物所组成的过氧化物溶液接触以形成铜氧化物,以此形成第二接合层325。最后在高温高压下电极端子32与注入的热塑性材料接合形成一体结构。注入的热塑性材料最后形成绝缘件33。这里,一体结构指的是电极端子32与绝缘件33接合后不可拆卸,两者连接成一个整体结构。可选地,绝缘件33的材料可以是聚苯硫醚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热塑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盖组件30的电极端子32、绝缘件33和顶盖板31三者密封连接。电极端子32自身直接通过绝缘件33与顶盖板31连接固定,有利于减少零部件使用数量和装配难度。电极端子32具有设置于顶盖板31内表面31b一侧的折弯部323,而顶盖板31可以通过折弯部323以及绝缘件33伸入折弯部323和顶盖板31之间的部分对整个电极端子32进行约束限位,降低电极端子32沿顶盖板31的厚度方向X发生位置移动的可能性,提高电极端子32、绝缘件33与顶盖板31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保证电极端子32、绝缘件33与顶盖板31三者之间保持良好密封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5)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板,具有外表面、内表面以及贯通所述外表面和所述内表面的电极引出孔;
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为片状结构并且穿过所述电极引出孔设置,所述电极端子具有设置于所述外表面一侧的第一自由端、设置于所述内表面一侧的第二自由端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表面一侧的折弯部;
绝缘件,所述电极端子通过所述绝缘件与所述顶盖板密封连接,所述绝缘件的一部分填充于所述折弯部和所述内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厚度方向与所述顶盖板的厚度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整体位于所述绝缘件内,所述绝缘件包覆所述折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和所述电极端子中的一者具有嵌入部,另一者具有与所述嵌入部嵌接的嵌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部为凸部,所述嵌合部为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表面一侧的第一限位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表面一侧的第二限位部,所述顶盖板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填充于所述折弯部和所述内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具有凸出所述内表面的凸起以及贯穿所述凸起的注液孔,在所述顶盖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绝缘件超过所述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为片状结构,所述电极端子包括沿所述顶盖板的厚度方向相继分布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电极端子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顶盖板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段包括所述第一自由端以及所述折弯部,所述第二段与所述折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段包括所述第二自由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包括第一接合层,所述绝缘件通过所述第一接合层与所述顶盖板接合形成一体结构;和/或,所述电极端子包括第二接合层,所述绝缘件通过所述第二接合层与所述电极端子接合形成一体结构。
1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以及两个极耳,每个所述端面延伸出一个所述极耳;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顶盖板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内表面朝向所述电极组件,所述外表面背离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极耳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具有容纳凹部,所述容纳凹部设置于所述折弯部远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所述极耳具有沿所述电极引出孔的轴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部以及位于两个所述端部之间的连接区,两个所述端部中的一者靠近所述折弯部,另一者远离所述折弯部,沿所述顶盖板的宽度方向,所述端部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区的宽度,所述电极端子与所述连接区相连接,靠近所述折弯部的所述端部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凹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折弯部远离所述顶盖板的一侧,至少部分的所述极耳设置于所述绝缘件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绝缘件之间具有间隙。
14.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15.一种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为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CN201921850032.5U 2019-10-30 2019-10-30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Active CN210743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0032.5U CN210743994U (zh) 2019-10-30 2019-10-30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50032.5U CN210743994U (zh) 2019-10-30 2019-10-30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3994U true CN210743994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9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50032.5U Active CN210743994U (zh) 2019-10-30 2019-10-30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39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3390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3390A1 (zh) * 2021-06-30 2023-01-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0931B2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and device for using secondary battery as power source
EP3836297B1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6450407B (zh) 二次电池
US20140205888A1 (en) Battery module
JP2007179793A (ja) 密閉型電池用蓋体
CN210743996U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
CN212011114U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CN211017134U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US11894568B2 (en)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column, and apparatus
KR20220111318A (ko) 이차 전지, 전지 모듈 및 장치
CN210743994U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CN210984767U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组、电池组以及装置
EP4116998A1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KR102425219B1 (ko) 이차 전지
CN215771456U (zh)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CN112331972B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
CN210467900U (zh) 电池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及装置
CN114144934A (zh) 集流构件及其制造方法、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块和装置
CN211017133U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CN217114627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9457789U (zh) 电池及电池装置
CN219086131U (zh) 壳体、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291020U (zh) 单体电池
CN218586280U (zh) 电池组以及用电设备
CN219801223U (zh) 电极端子、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