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43822U -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43822U
CN210743822U CN201922484251.2U CN201922484251U CN210743822U CN 210743822 U CN210743822 U CN 210743822U CN 201922484251 U CN201922484251 U CN 201922484251U CN 210743822 U CN210743822 U CN 2107438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driving
rotating lever
contact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842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惠新
顾怡文
丁晓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842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438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438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438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合分闸机构和触头机构,合分闸机构驱动触头机构在第一、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转换,合分闸机构包括与触头机构联动的主轴单元、对称设置在主轴单元两侧且与主轴单元相连的结构相同的第一、合分闸组件,特点是:合分闸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第二合分闸组件之间的驱动板,驱动板包括一对的驱动臂,转动驱动板,使得驱动板的一对驱动臂分别对应驱动第一、第二合分闸组件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单元转动进而使触头机构在第一、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转动。优点:直接实现对合分闸机构的操作,实现两路电源的切换,无需多次插拔,结构简单,零件少,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
背景技术
在诸多场合,例如医院、金融、广播电视、电台、军事基地和设施、机场、车站、港口、码头、海关、商场、高层建筑以及化工医药、电子和冶金等生产行业,通常需要确保供电的连续性,因此在上述场合的电气控制设备上配置有双电源转换开关,由双电源转换开关将一个或多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切换到另一个电源,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生产的连续性。而合分闸机构也称操作机构是整个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机构,其功用是:用于开关的合、分闸操作,当一路电源出现故障时通过手动或电动操作使开关分闸,转换至另一路电源供电,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以及用电设施的工作连续性。现有技术中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合分闸机构主要的缺点是机构复杂程度大,动作可靠性差强人意。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4332723U公开了一种开关电器的手动操作机构,其采用齿轮传动实现手动三位置开关合分闸操作,手动操作机构较复杂,传动部件较多,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装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487797U所公开的一种转换开关手动操作装置,其三位置转换的操作方式比较麻烦,操作手柄需进行两次插入换向操作才能实现开关的合分闸,且两个操作孔之间的联锁较复杂,可靠性低。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其可通过手柄,利用驱动板两端的驱动面,直接实现对合分闸机构的操作,实现两路电源之间的切换,且手柄通过一次插拨就可实现对开关的分闸和合闸的全部操作,无需多次插拔,结构简单,零件少,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合分闸机构和触头机构,所述的触头机构具有对应第一电源接通且第二电源断开的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对应第一电源断开且第二电源接通的第二触头闭合位置,所述的合分闸机构驱动触头机构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转换,所述的合分闸机构包括与触头机构联动的主轴单元、对称设置在主轴单元两侧且与主轴单元相连的彼此结构相同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当所述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处于合闸位置且第二合分闸组件处于分闸位置时,所述触头机构处于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当所述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处于分闸位置且第二合分闸组件处于合闸位置时,所述触头机构处于第二触头闭合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分闸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之间的驱动板,所述的驱动板包括一对分别向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延伸的驱动臂,转动驱动板,使得驱动板的一对驱动臂分别对应驱动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单元转动进而使触头机构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杠杆、第一上转动连杆、第一下连杆和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上转动连杆与第一下连杆铰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杠杆连接,另一端与将第一上转动连杆与第一下连杆铰接的铰接轴连接;所述的第二合分闸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杠杆、第二上转动连杆、第二下连杆和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上转动连杆与第二下连杆铰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转动杠杆连接,另一端与将第二上转动连杆与第二下连杆铰接的铰接轴连接;所述的合分闸机构还包括一对平行间隔布置的侧板,所述主轴单元铰接在一对侧板上,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和第二转动杠杆分别铰接在一对侧板上,在两侧板的内侧设置有对称分布在主轴单元两侧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上转动连杆和第二上转动连杆、第一下连杆和第二下连杆,所述的驱动板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侧板的背向另一侧板的侧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合分闸机构还包括电磁驱动器,所述的电磁驱动器包括第一电磁驱动器、第二电磁驱动器,所述第一电磁驱动器与第一转动杠杆相连且固定在第一转动杠杆下方的侧板上,所述的第二电磁驱动器与第二转动杠杆相连且固定在第二转动杠杆下方的侧板上,所述第一电磁驱动器得电后驱动第一转动杠杆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单元转动使触头机构到达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一转动杠杆带动驱动板随之转动,最终到达对应第一触头闭合位置的驱动板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电磁驱动器得电后驱动第二转动杠杆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单元转动使触头机构到达第二触头闭合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二转动杠杆带动驱动板随之转动,最终到达对应第二触头闭合位置的驱动板的第二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磁驱动器还包括一个双分电磁驱动器,其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侧板的背向另一侧板的侧面上,与第一转动杠杆和第二转动杠杆均关联,双分电磁驱动器得电后驱动第一转动杠杆或第二转动杠杆动作,从而带动主轴单元转动使触头机构到达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的两个位置中间的双分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合分闸组件的第一转动杠杆与第二合分闸组件的第二转动杠杆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实现开关两位置转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板呈“T”形,包括经过驱动板转动中心的底壁,以及从底壁上分别向第一转动杠杆和第二转动杠杆延伸的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所述第一驱动臂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合闸驱动面和第一分闸驱动面,所述第二驱动臂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合闸驱动面和第二分闸驱动面,所述底壁上设有手动操作驱动臂。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和第二转动杠杆均设有与第一合闸驱动面或第二合闸驱动面配合的合闸驱动轴和与第一分闸驱动面或第二分闸驱动面配合的分闸驱动轴,所述的合闸驱动轴和分闸驱动轴均位于第一转动杠杆或第二转动杠杆在侧板上的铰接点的同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和第二转动杠杆上均设有合闸限位轴和分闸限位轴,所述的侧板上设有合闸限位面和分闸限位面,当第一合分闸组件或第二合分闸组件到达合闸位置时,所述的合闸限位轴被合闸限位面限位,对合闸过程到位进行限位;当第一合分闸组件或第二合分闸组件到达分闸位置时,所述的分闸限位轴被分闸限位面限位,对分闸过程到位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和第二转动杠杆包括一合分闸支架,所述合分闸支架通过一个零件折弯形成两杠杆侧板和一横板,所述的横板将两杠杆侧板对称连接在一起,所述横板的两侧边形成杠杆分闸限位面和杠杆合闸限位面,所述的侧板上设有合闸限位面和分闸限位面,当第一合分闸组件或第二合分闸组件到达合闸位置时,所述的杠杆合闸限位面被合闸限位面限位,对合闸过程到位进行限位;当第一合分闸组件或第二合分闸组件到达分闸位置时,所述的杠杆分闸限位面被分闸限位面限位,对分闸过程到位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板为一对,各自设置在其中一侧板的背向另一侧板的侧面上,一U形件横跨在侧板上用于连接两个驱动板的手动操作驱动臂,所述U形件中心位置上设置有手柄操作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第一、用户可通过手柄,利用驱动板两端的驱动面,直接实现对合分闸机构的操作,实现两路电源之间切换,且手柄通过一次插拨就可实现对开关的分闸和合闸的全部操作,无需多次插拔,例如在合闸过程插拨一次,又在分闸过程插拔一次,避免了这种情况,因此操作更加简单、方便;第二、由于直接通过驱动板两端的驱动面对合分闸机构进行操作,无需其它传动部件,因此结构简单,零件少,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且可实现大力矩开关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的驱动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的第一转动杠杆和第二转动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的第一转动杠杆和第二转动杠杆的爆炸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处于双分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的常用合闸过程示意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处于常用合闸备用分闸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d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的常用分闸过程示意图、
图6e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处于备用合闸常用分闸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合分闸机构的第一、第二转动杠杆通过连杆连接后实现两位置操作情况下,备用合闸常用分闸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合分闸机构的第一、第二转动杠杆通过连杆连接后实现两位置操作情况下,常用合闸备用分闸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由电磁驱动机构驱动的合分闸机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由电磁驱动机构驱动的合分闸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由电磁驱动机构驱动的合分闸机构在取出限位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合分闸机构在电动操作常用合闸过程中第一转动杠杆驱动驱动板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合分闸机构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电器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触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合分闸机构、10.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20.第一上转动连杆、20’.第二上转动连杆、30.第一下连杆、30’.第二下连杆;40.主轴单元、402.第一主轴驱动臂、402’.第二主轴驱动臂;50.驱动器连杆;60.手柄铰接轴;70.双分连杆;
100.驱动板、1001.转动中心孔、1002.手动操作驱动臂、1003.驱动臂安装孔、110.第一驱动臂、1101.第一合闸驱动面、1102.第一分闸驱动面、110’.第二驱动臂、1101’.第二合闸驱动面、1102’.第二分闸驱动面、120.底壁;
200.第一转动杠杆、200’.第二转动杠杆、2001.分闸限位轴、2002.合闸限位轴、2003.铰接孔、2004.分闸驱动轴、2005.合闸驱动轴、2006.杠杆固定轴、2007.横板、20071.杠杆分闸限位面、20072.杠杆合闸限位面、20073.安装槽、2008.弹簧挂靠轴、2009.双分驱动杆、20010.杠杆侧板;
300.连杆;400.侧板、4001.分闸限位面、4002.合闸限位面、4003.固定轴、4004.第一铰接轴、4005.驱动板铰接轴、4006.第二铰接轴、4007.上连杆铰接轴、4008.输出轴铰接孔;
500.手动操作杠杆、5001.手柄操作孔、5002.杠杆安装轴、5003.枢接孔;
600.限位板、6001.驱动板限位槽、6002.第一限位槽、6003.第二限位槽;
700.第一合闸驱动电磁铁;700’.第二合闸驱动电磁铁;800.双分电磁驱动器;900.U形件、9001.手柄安装孔;
2.触头机构、21.第一静触头、211.第一静触点、22.第二静触头、221.第二静触点、23.动触头、231.第一动触点、232.第二动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具体附图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合分闸机构1和触头机构2,如图13。所述的触头机构2包括转动设置的动触头23和分设在动触头23两侧的第一静触头21和第二静触头22,如图14。所述动触头23的第一动触点231与第一静触头21的第一静触点211闭合时的位置为第一触头闭合位置,此时动触头23的第二动触点232与第二静触头22的第二静触点221分离,即此时第一电源接通,而第二电源则断开;本实施例将第一电源假设为常用电源,将第二电源假设为备用电源,实际使用中,第一电源或第二电源作为常用电源还是备用电源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动触头的第二动触点232与第二静触头22的第二静触点221闭合时的位置为第二触头闭合位置,此时,动触头23的第一动触点231与第一静触头21的第一静触点211分离,即此时第一电源断开,而第二电源则接通。转换开关仅具有第一电源接通而第二电源断开(本实施例称为“常用合闸”)和第一电源断开而第二电源接通(本实施例称为“备用合闸”)两种位置状态,基于此业界称之为两位置转换开关。如果在前述两种位置中还包括第一电源断开并且第二电源断开(称为“双分”),即动触头23能在中间位置停留,既不与第一静触头21接触也不与第二静触头22接触的位置,那么这种转换开关便演变为具有三位置功能的三位置转换开关。所述的合分闸机构1接受电磁铁驱动装置或手动驱动装置提供的外部力并传递给触头机构2,使触头机构2处于第一触头闭合位置或者第二触头闭合位置,当触头机构2处于第一触头闭合位置时,所述的合分闸机构1处于机构常用合闸位置;当触头机构2处于第二触头闭合位置时,所述的合分闸机构1处于机构备用合闸位置;当触头机构2处于双分位置时,所述的合分闸机构1处于机构双分位置。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合分闸机构1包括一对平行间隔布置的侧板400、与触头机构2联动的主轴单元40、对称设置在主轴单元40两侧且与主轴单元40相连的彼此结构相同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以及手动操作机构。所述主轴单元40铰接在一对侧板400上,并具有一穿过两侧板400的输出轴,该输出轴作为合分闸机构1的转动输出与动触头23连接,用于驱动动触头23转动。具体的,当第一合分闸组件处于合闸位置且第二合分闸组件处于分闸位置时,输出轴带动触头机构2到达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即动触头23与第一静触头21接触闭合,实现第一电源即本实施例中常用电源的供电;当第一合分闸组件处于分闸位置且第二合分闸组件处于分闸位置时,输出轴带动触头机构2到达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的两个位置的中间位置,此时动触头23与第一静触头21分离,同时与第二静触头22分离,实现双电源开关的双分位置;当第一合分闸组件处于分闸位置且第二合分闸组件处于合闸位置时,输出轴带动触头机构2到达第二触头闭合位置,此时动触头23与第二静触头22接触闭合,实现第一电源即本实施例中备用电源的供电。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杠杆200、第一上转动连杆20、第一下连杆30和第一弹簧10,所述的第一上转动连杆20与第一下连杆30铰接,所述第一弹簧10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杠杆200连接,另一端与将第一上转动连杆20与第一下连杆30铰接的铰接轴连接,其中第一转动杠杆200通过其上的铰接孔2003铰接在该对侧板400上。所述的第二合分闸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杠杆200’、第二上转动连杆20’、第二下连杆30’和第二弹簧10’,所述的第二上转动连杆20’与第二下连杆30’铰接,所述第二弹簧10’的一端与第二转动杠杆200’连接,另一端与将第二上转动连杆20’与第二下连杆30’铰接的铰接轴连接,其中第二转动杠杆200’通过其上的铰接孔2003铰接在该对侧板400上。所述的主轴单元40设有与第一下连杆30配合的第一主轴驱动臂402和与第二下连杆30’配合的第二主轴驱动臂402’。所述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在侧板400上的位置以主轴单元40的输出轴为对称设置,所述的第一上转动连杆20、第二上转动连杆20’、第一下连杆30、第二下连杆30’、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0’均位于两个侧板400之间,第一下连杆30和第二下连杆30’通过各自的连接装置对称地连接在主轴单元40两侧。其中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滑槽和销轴,藉由销轴在滑槽内的动作而使主轴单元40的第一驱动臂402和第一下连杆30及主轴单元40的第二驱动臂402’和第二下连杆30’彼此相对滑动和转动,该连接装置属于公知技术,这里不作详细描述。【参见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8077832U】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手动操作机构,其包括设置在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之间的驱动板100、以及设置在第一合分闸组件的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合分闸组件的第二转动杠杆200’上用于与驱动板100配合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板100为一块,其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侧板400的背向另一侧板的侧面上。所述的驱动板100包括一对分别向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延伸的驱动臂,转动所述驱动板100,使得所述的一对驱动臂分别对应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单元40转动进而使触头机构2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的驱动板100为一“T”字形平板零件,包括经过驱动板100转动中心的底壁120,以及从底壁120上分别向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延伸的一对驱动臂。所述的一对驱动臂以驱动板100转动中心对称,所述的驱动臂具体包括靠近第一转动杠杆的第一驱动臂110和靠近第二转动杠杆的第二驱动臂110’。所述第一驱动臂110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一分闸驱动面1102,所述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一分闸驱动面1102背对背设置在第一驱动臂110两轮廓边上。所述第二驱动臂110’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二分闸驱动面1102’,所述第二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二分闸驱动面1102’背对背设置在第二驱动臂110’两轮廓边上。在驱动板100的转动中心上设置有转动中心孔1001,经过驱动板100转动中心的底壁120上设有手动操作驱动臂1002。
如图1、图2、图4、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为两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组件,均由合分闸支架和多根轴装配而成。所述的合分闸支架由两块相同的杠杆侧板20010和一横板2007组成,所述的两杠杆侧板20010通过合闸限位轴2002、杠杆固定轴2006、弹簧挂靠轴2008铆装在一起,所述的横板2007、分闸限位轴2001夹装在两杠杆侧板20010之间。所述的合闸限位轴2002用于合闸限位,所述的分闸限位轴2001用于分闸限位。在所述两杠杆侧板20010上还设置有合闸驱动轴2005、分闸驱动轴2004和铰接孔2003,所述的合闸驱动轴2005、分闸驱动轴2004位于铰接孔2003靠近主轴单元40的一侧,所述的横板2007位于铰接孔2003远离主轴单元40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弹簧10一端挂靠在第一上转动连杆20和第一下连杆30的铰接轴上,另一端挂靠在第一转动杠杆200的弹簧挂靠轴2008上。所述的第二弹簧10’一端挂靠在第二上转动连杆20’和第二下连杆30’的铰接轴上,另一端挂靠在第二转动杠杆200’的弹簧挂靠轴2008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合分闸机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且平行间隔布置的侧板400,两侧板400通过固定轴4003间隔固定在一起,在两侧板400的外侧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铰接轴4004和第二铰接轴4006,而中间设置有驱动板铰接轴4005,所述的两侧板400内侧上方两端对称设置有上连杆铰接轴4007,中间下方设置有输出轴铰接孔4008。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200通过其上的铰接孔2003枢接在两侧板400外侧面上的第一铰接轴4004上,所述的第二转动杠杆200’通过其上的铰接孔2003枢接在两侧板400外侧面上的第二铰接轴4006上。所述的驱动板100通过其上的转动中心孔1001枢接在侧板400的驱动板铰接轴4005上,并位于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之间。所述主轴单元40的输出轴枢接在所述的输出轴铰接孔4008内。在所述两侧板400的内侧设置有对称分布在主轴单元40两侧的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0’、第一上转动连杆20和第二上转动连杆20’、第一下连杆30和第二下连杆30’。所述的第一上转动连杆20和第二上转动连杆20’铰接在两侧板400内侧的上连杆铰接轴4007上。
如图6a至图6e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手动操作的动作原理:
如图6a所示,初始位置时,所述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处于两分位置,即开关处于双分位置,所述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和第二转动杠杆200’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分别与驱动板100两侧的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二合闸驱动面1101’相互抵靠,使驱动板100保持在中间双分位置上。
如图6b和图6c所示,当合分闸机构需要常用合闸时,即第一合分闸组件合闸,通过扳动驱动板100上的手动操作驱动臂1002,使驱动板100绕驱动板铰接轴4005逆时针旋转,驱动板100上的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驱动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使第一转动杠杆200绕着第一铰接轴4004顺时针转动进行合闸储能,所述驱动板100继续转动,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分闸驱动轴2004开始旋转至第一分闸驱动面1102的下方,从而将驱动板100上的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一分闸驱动面1102夹持在第一转动杠杆200的合闸驱动轴2005和分闸驱动轴2004的中间。当第一转动杠杆200旋转一定角度带动第一弹簧10越过死点位置后,机构实现第一电源即本实施例中的常用合闸,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200带动第一上转动连杆20、第一弹簧10、第一下连杆30的动作过程为公知技术。所述第一转动杠杆200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下,其合闸限位轴2002抵靠在侧板400的合闸限位面4002上,而驱动板100由于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分闸驱动轴2004的限位,将驱动板100限定在常用合闸位置,即对应第一触头闭合位置的驱动板的第一位置。在此过程中,驱动板100与第二转动杠杆200’完全脱离,第二转动杠杆200’在第二弹簧10’的作用下,其分闸限位轴2001抵靠在机构侧板400的分闸限位面4001上,使第二转动杠杆200’保持在分闸位置上。
如图6d所示,当合分闸机构需要常用分闸时,即第一合分闸组件分闸,通过扳动驱动板100上的手动操作驱动臂1002,使驱动板100绕驱动板铰接轴4005顺时针旋转,驱动板100上的第一分闸驱动面1102驱动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分闸驱动轴2004,使第一转动杠杆200绕着第一铰接轴4004逆时针转动进行分闸储能,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位于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的上方,当第一转动杠杆200旋转一定角度带动第一弹簧10越过死点位置后,机构实现常用分闸,第一转动杠杆200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下,其分闸限位轴2001抵靠在侧板400的限位面4001上,机构处于双分位置,如图6a所示,此过程中,第二转动杠杆200’与驱动板100仍处于脱离状态。所述第二转动杠杆200’的合闸和分闸过程与前述第一转动杠杆200的合闸和分闸过程一致,只是方向相反。如图6e所示,此时第二转动杠杆200’的处于合闸位置,即此时开关处于备用合闸,常用分闸,此时驱动板位于对应第二触头闭合位置的驱动板的第二位置。
如图7a和图7b所示,在三位置机构基础上将第一合分闸组件的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合分闸组件的第二转动杠杆200’通过一连杆300连接,使第一合分闸组件、第二合分闸组件、连杆及侧板400形成一平行四边形结构,并取消双分位置驱动器。
如图7a所示,初始位置时,合分闸机构处于备用合闸且常用分闸状态,当合分闸机构需常用合闸时,操作驱动板100逆时针转动,使驱动板100上的第二分闸驱动面1102’驱动第二转动杠杆200’上的分闸驱动轴2004,从而使第二转动杠杆200’顺时针转动进行分闸操作,通过连杆300的联动使第一合分闸组件200顺时针转动进行合闸操作,当合分闸机构操作到常用合闸位置时,驱动板100的第二合闸驱动面1101’与第二转动杠杆200’的合闸驱动轴2005相抵靠,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与第一转动杠杆200的分闸驱动轴2004相抵靠,从而使驱动板100保持在常用合闸位置上,如图7b所示。当机构需备用合闸时,驱动板100上的第二合闸驱动面1101’驱动第二转动杠杆200’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使机构进行备用合闸常用分闸操作,上述技术方案是通过驱动板100上的第二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二分闸驱动面1102’与第二转动杠杆200’上的分闸驱动轴2004配合,在整个过程中,驱动板100上的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一分闸驱动面1102与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完全脱离,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分闸驱动轴2005不参与操作。另一方案是通过驱动板100上的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一分闸驱动面1102与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分闸驱动轴2004配合,第二转动杠杆200’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不参与操作。
实施例2
如图8至图11、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是通过电磁驱动器驱动的。电动操作时,通过电磁驱动器带动第一转动杠杆200或第二转动杠杆200’转动,最终共同作用到输出轴上,带动输出轴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合分闸机构包括第一电磁驱动器700、第二电磁驱动器700’和双分电磁驱动器800,所述第一驱动器700通过驱动器连杆50与第一转动杠杆200相连且固定在第一转动杠杆200下方的侧板400上;所述的第二驱动器700’通过驱动器连杆50与第二转动杠杆200’相连且固定在第二转动杠杆200’下方的侧板400上;所述的双分电磁驱动器800通过双分连杆70与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联动。所述第一电磁驱动器700得电后驱动第一转动杠杆200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单元40转动使触头机构2到达第一触头闭合位置;所述第二电磁驱动器700’得电后驱动第二转动杠杆200’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单元40转动使触头机构2到达第二触头闭合位置。所述的双分电磁驱动器800得电后驱动第一转动杠杆200或第二转动杠杆200’的双分驱动杆2009,从而驱动对应的第一转动杠杆200或第二转动杠杆200’动作,带动主轴单元40转动使触头机构2到达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的两个位置中间的双分位置。所述的三个电磁驱动器分别单独控制。
如图8、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的电动操作过程是:所述的合分闸机构初始位置处于双分位置,当合分闸机构需常用合闸时,即第一合分闸组件需要合闸时,第一电磁驱动器700驱动第一转动杠杆200绕第一铰接轴4004进行顺时针旋转,使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分闸驱动轴2004与驱动板100上的第一分闸驱动面1102相接触,从而带动驱动板100进行逆时针旋转,并最终到达第一电源合闸即本实施例所述的常用合闸位置,此过程中第二转动杠杆200’保持不动。当机构需要常用分闸时,则双分电磁驱动器800驱动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动作从而使第一转动杠杆200绕第一铰接轴4004进行逆时针旋转,同时,第一转动杠杆200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推动驱动板100的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使驱动板100作顺时针转动,实现第一电源断开即本实施例的常用电源分闸,由于第二转动杠杆200’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处于驱动板100的第二驱动臂110’的上方,第二转动杠杆200’与驱动板100处于脱离状态,因此第二转动杠杆200’保持不动,即第二合分闸组件保持不动。所述第二合分闸组件的电动合闸和电动分闸过程与前述第一合分闸组件的电动合闸和电动分闸过程一致,只是方向相反。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的合分闸支架通过一个零件折弯形成两杠杆侧板20010和一横板2007,所述的横板2007将两杠杆侧板20010对称连接在一起,所述横板2007的两侧边形成杠杆分闸限位面20071和杠杆合闸限位面20072,当第一合分闸组件或第二合分闸组件到达合闸位置时,所述的杠杆合闸限位面20072被合闸限位面4002限位,对合闸过程到位进行限位;当第一合分闸组件或第二合分闸组件到达分闸位置时,所述的杠杆分闸限位面20071被分闸限位面4001限位,对分闸过程到位进行限位。所述的横板2007上设置有安装槽20073,所述的安装槽20073中安装有供第一弹簧10或第二弹簧10’挂靠的弹簧挂靠轴2008。而所述的驱动板100包括有两块,对称设置在侧板400的两侧,分别与两侧合分闸组件上的合闸驱动轴2005和分闸驱动轴2004配合,从而使机构动作更加平稳。在合分闸机构最外侧还设置有限位板600,所述驱动板100设置在合分闸组件的杠杆侧板20010与限位板600之间,在限位板600上设置有对驱动板100限位的驱动板限位槽6001、对第一合分闸组件进行合闸位置限位和分闸位置限位的第一限位槽6002、对第二合分闸组件进行合闸位置限位和分闸位置限位的第二限位槽6003。在两侧板400之间还设置有手动操作杠杆500,所述的手动操作杠杆500包括用于将手动操作杠杆500铰接到两侧板400上的杠杆安装轴5002、在杠杆安装轴5002一侧延伸并设置的手柄操作孔5001、在杠杆安装轴5002另一侧设有与两驱动板100枢接的枢接孔5003。所述的两驱动板100通过手柄铰接轴60与手动操作杠杆500上的枢接孔5003相铰接,手柄铰接轴60的两端安装在驱动板100上的驱动臂安装孔1003中,一手动操作轴插入手柄操作孔5001中扳动手动操作轴带动两侧驱动板100动作,实现合分闸操作。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及特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驱动板100也设置为两块,所述两块驱动板100各自设置在其中一侧板400的背向另一侧板400的侧面上,一U形件900横跨在侧板400上连接两个驱动板100的手动操作驱动臂1002,U形件900中心位置上设置有手柄操作孔9001。本实施例中,所述两块驱动板100的手动操作驱动臂1002上的手柄铰接轴60穿过两侧板400上的滑槽后向两侧板400的内侧延伸,所述的U形件900从两侧板400的内侧与两个驱动板100的手动操作驱动臂1002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板100安装在杠杆侧板20010与侧板400之间,在合分闸组件的外侧另设有分闸驱动轴2009,用于与双分电磁驱动器800的双分连杆70配合。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及特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
综上所述,由上述电动操作过程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操作机构安装在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上后,实现的是可逆的操作过程,即手动操作时,用户可通过手动扳动手动操作驱动臂1002,从而驱动第一转动杠杆200或第二转动杠杆200’动作,通过一对合分闸组件的协同工作,共同作用于输出轴,从而驱动触头机构2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转动。电动操作时,第一电磁驱动器700和第二电磁驱动器700’分别带动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转动,实现合分闸机构的转动输出时,第一转动杠杆200或第二转动杠杆200’对于驱动板100具有反作用,即驱动板100可随着两侧的第一转动杠杆200或第二转动杠杆200’的转动而转动。其可逆过程在于:在手动操作双电源切换过程中,驱动板100能带动第一转动杠杆200或第二转动杠杆200’动作;在电动操作双电源切换过程中,第一转动杠杆200或第二转动杠杆200’能带动驱动板100动作。

Claims (10)

1.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合分闸机构(1)和触头机构(2),所述的触头机构(2)具有对应第一电源接通且第二电源断开的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对应第一电源断开且第二电源接通的第二触头闭合位置,所述的合分闸机构(1)驱动触头机构(2)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转换,所述的合分闸机构(1)包括与触头机构(2)联动的主轴单元(40)、对称设置在主轴单元(40)两侧且与主轴单元(40)相连的彼此结构相同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当所述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处于合闸位置且第二合分闸组件处于分闸位置时,所述触头机构(2)处于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当所述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处于分闸位置且第二合分闸组件处于合闸位置时,所述触头机构(2)处于第二触头闭合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分闸机构(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之间的驱动板(100),所述的驱动板(100)包括一对分别向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延伸的驱动臂,转动驱动板(100),使得驱动板(100)的一对驱动臂分别对应驱动第一合分闸组件和第二合分闸组件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单元(40)转动进而使触头机构(2)在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之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合分闸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杠杆(200)、第一上转动连杆(20)、第一下连杆(30)和第一弹簧(10),所述的第一上转动连杆(20)与第一下连杆(30)铰接,所述第一弹簧(10)的一端与第一转动杠杆(200)连接,另一端与将第一上转动连杆(20)与第一下连杆(30)铰接的铰接轴连接;所述的第二合分闸组件包括第二转动杠杆(200’)、第二上转动连杆(20’)、第二下连杆(30’)和第二弹簧(10’),所述的第二上转动连杆(20’)与第二下连杆(30’)铰接,所述第二弹簧(10’)的一端与第二转动杠杆(200’)连接,另一端与将第二上转动连杆(20’)与第二下连杆(30’)铰接的铰接轴连接;所述的合分闸机构还包括一对平行间隔布置的侧板(400),所述主轴单元(40)铰接在一对侧板(400)上,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分别铰接在一对侧板(400)上, 在两侧板(400)的内侧设置有对称分布在主轴单元(40)两侧的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0’)、第一上转动连杆(20)和第二上转动连杆(20’)、第一下连杆(30)和第二下连杆(30’),所述的驱动板(100)转动设置在其中一侧板(400)的背向另一侧板(400)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合分闸机构还包括电磁驱动器,所述的电磁驱动器包括第一电磁驱动器(700)、第二电磁驱动器(700’),所述第一电磁驱动器(700)与第一转动杠杆(200)相连且固定在第一转动杠杆(200)下方的侧板(400)上,所述的第二电磁驱动器(700’)与第二转动杠杆(200’)相连且固定在第二转动杠杆(200’)下方的侧板(400)上,所述第一电磁驱动器(700)得电后驱动第一转动杠杆(200)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单元(40)转动使触头机构(2)到达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一转动杠杆(200)带动驱动板(100)随之转动,最终到达对应第一触头闭合位置的驱动板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电磁驱动器(700’)得电后驱动第二转动杠杆(200’)转动,从而带动主轴单元(40)转动使触头机构(2)到达第二触头闭合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二转动杠杆(200’)带动驱动板(100)随之转动,最终到达对应第二触头闭合位置的驱动板的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驱动器还包括一个双分电磁驱动器(800),其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侧板(400)的背向另一侧板(400)的侧面上,与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均关联,双分电磁驱动器(800)得电后驱动第一转动杠杆(200)或第二转动杠杆(200’)动作,从而带动主轴单元(40)转动使触头机构(2)到达第一触头闭合位置和第二触头闭合位置的两个位置中间的双分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合分闸组件的第一转动杠杆(200)与第二合分闸组件的第二转动杠杆(200’)之间通过连杆(300)连接,实现开关两位置转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板(100)呈“T”形,包括经过驱动板(100)转动中心的底壁(120),以及从底壁(120)上分别向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延伸的第一驱动臂(110)和第二驱动臂(110’),所述第一驱动臂(110)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一分闸驱动面(1102),所述第二驱动臂(110’)上对称设置有第二合闸驱动面(1101’)和第二分闸驱动面(1102’),所述底壁(120)上设有手动操作驱动臂(10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均设有与第一合闸驱动面(1101)或第二合闸驱动面(1101’)配合的合闸驱动轴(2005)和与第一分闸驱动面(1102)或第二分闸驱动面(1102’)配合的分闸驱动轴(2004),所述的合闸驱动轴(2005)和分闸驱动轴(2004)均位于第一转动杠杆(200)或第二转动杠杆(200’)在侧板(400)上的铰接点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上均设有合闸限位轴(2002)和分闸限位轴(2001),所述的侧板(400)上设有合闸限位面(4002)和分闸限位面(4001),当第一合分闸组件或第二合分闸组件到达合闸位置时,所述的合闸限位轴(2002)被合闸限位面(4002)限位,对合闸过程到位进行限位;当第一合分闸组件或第二合分闸组件到达分闸位置时,所述的分闸限位轴(2001)被分闸限位面(4001)限位,对分闸过程到位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转动杠杆(200)和第二转动杠杆(200’)包括一合分闸支架,所述合分闸支架通过一个零件折弯形成两杠杆侧板(20010)和一横板(2007),所述的横板(2007)将两杠杆侧板(20010)对称连接在一起,所述横板(2007)的两侧边形成杠杆分闸限位面(20071)和杠杆合闸限位面(20072),所述的侧板(400)上设有合闸限位面(4002)和分闸限位面(4001),当第一合分闸组件或第二合分闸组件到达合闸位置时,所述的杠杆合闸限位面(20072)被合闸限位面(4002)限位,对合闸过程到位进行限位;当第一合分闸组件或第二合分闸组件到达分闸位置时,所述的杠杆分闸限位面(20071)被分闸限位面(4001)限位,对分闸过程到位进行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板(100)为一对,各自设置在其中一侧板(400)的背向另一侧板(400)的侧面上,一U形件(900)横跨在侧板(400)上用于连接两个驱动板(100)的手动操作驱动臂(1002),所述U形件(900)中心位置上设置有手柄操作孔(9001)。
CN201922484251.2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 Active CN2107438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4251.2U CN21074382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84251.2U CN21074382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43822U true CN210743822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11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84251.2U Active CN21074382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4382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3912A (zh) * 2021-08-10 2021-11-12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EP3933869A1 (en) * 2020-06-24 2022-01-05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dual power supply changeover switch and dual power supply changeover switch
RU2777724C1 (ru) * 2020-06-24 2022-08-08 Шнейдер Электрик Эндюстри Сас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переключателя питания от двух источников и переключатель питания от двух источников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33869A1 (en) * 2020-06-24 2022-01-05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dual power supply changeover switch and dual power supply changeover switch
RU2777724C1 (ru) * 2020-06-24 2022-08-08 Шнейдер Электрик Эндюстри Сас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переключателя питания от двух источников и переключатель питания от двух источников
AU2021204251B2 (en) * 2020-06-24 2022-08-25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dual power supply changeover switch and dual power supply changeover switch
CN113643912A (zh) * 2021-08-10 2021-11-12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CN113643912B (zh) * 2021-08-10 2023-11-28 雷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和双电源转换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43822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合分闸机构
CN100545971C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CN108010768B (zh) 一种转换开关的操作机构
CN101681731A (zh) 能够将电转换开关定位的三工位装置
CN115148558B (zh) 一种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14848453U (zh) 一种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16213208U (zh)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的拨动系统
CN215680586U (zh)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的驱动系统
CN215220627U (zh)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的锁定系统
CN213401057U (zh) 一种离合机构及断路器
CN112151329B (zh) 一种离合机构及断路器
CN100545978C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三位式手动操作机构
CN213341735U (zh) 双电源转换开关和具有该双电源转换开关的配电柜
CN101661852B (zh) 一种三位转换开关
CN101093753A (zh) 自动转换开关连锁机构
CN109494095B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21281944U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6671414U (zh) 一种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
WO2014200295A1 (ko) 비상전원 절체 개폐기용 핸들
CN115148559B (zh)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的驱动系统
CN219303550U (zh) 一种断路器防止合闸进出车装置
CN217306342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信号驱动装置
CN215220628U (zh) 一种开关操作机构的传动系统
CN219958807U (zh) 一种操作机构和转换开关
CN217768146U (zh) 一种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