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9983U -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9983U
CN210739983U CN201921148780.9U CN201921148780U CN210739983U CN 210739983 U CN210739983 U CN 210739983U CN 201921148780 U CN201921148780 U CN 201921148780U CN 210739983 U CN210739983 U CN 210739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luent
storage tank
flow
heavy oil
liquid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87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昱江
时光宇
宋江涛
刘卓涛
焦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WELL PETROLEUM & GA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Corp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Desig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Desig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11487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9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9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9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包括:储存罐,储存罐的进液口与稀释剂输送管路连通且储存罐的出液口通过第一流体输送装置与至少一条重油管线连通,每条重油管线对应连通有第一流量计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稀释剂加注系统,稀释剂首先流入储存罐内,并经储存罐流入重油管线,从而对原油进行稀释。当流入重油管线中的稀释剂的流量减小时,多余的稀释剂能够通过储存罐储存。当流入重油管线的稀释剂的流量增大时,储存罐中的稀释剂能够暂时满足稀释剂的用量,可实现稀释剂进出平衡。从而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而便于提高原油产品的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油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重质原油产生国,对产品原油的密度有着严格要求,对原油产品的处理指标较高,原油的稀释是原油产品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目前,许多油田原油稀释的工艺流程没有专门的稀释剂加注设备或系统,导致原油产品的质量普遍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包括:储存罐,储存罐的进液口与稀释剂输送管路连通且储存罐的出液口通过第一流体输送装置与至少一条重油管线连通,每条重油管线对应连通有第一流量计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
本方案中,稀释剂首先流入储存罐内,并经储存罐流入重油管线,从而对原油进行稀释。
当流入重油管线中的稀释剂的流量减小时,多余的稀释剂能够通过储存罐储存,在稀释剂输送管路的流量减小后,可实现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稀释剂进出平衡。
当流入重油管线的稀释剂的流量增大时,储存罐中的稀释剂能够暂时满足稀释剂的用量,在稀释剂输送管路的流量增大后,可实现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稀释剂进出平衡。
从而能使流入重油管线的稀释剂的流量调节更加灵活,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而便于提高原油产品的品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缓冲罐,缓冲罐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流量计以及第二流量控制阀与第一流体输送装置的出油口连通,缓冲罐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流体输送装置与储存罐的进油口连通。
本方案中,在储存罐内的液位过高时,第二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增大,在流入重油管路的稀释剂的流量不变时,储存罐的出液口的流量增大,进液口流量减小,使储存罐的液位降低至正常范围;同理,当储存罐的液位过低时,第二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减小或控制第二流量控制阀关闭,在流入重油管路的稀释剂的流量不变时,储存罐的出液口的流量减小,进液口流量增大,使储存罐的液位升高至正常范围,使稀释剂加注系统的适应性更好,可靠性较高。
还需指出的是,当储存罐的液位高度较高时,还可关闭第二流体输送装置,从而终端缓冲罐向储存罐的回流,进而减少储存罐的进液量,便于储存罐的液位降低至正常区间。当储存罐的液位高度较低时,可使第二流体输送装置保持开启状态,使缓冲罐内的稀释剂能持续回流至储存罐内,便于储存罐液位升高至正常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流量计,第三流量计的一端与第一流体输送装置的出油口连通,另一端与缓冲罐的进液口以及所有重油管线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液位调节阀,第一液位调节阀将第一流体输送装置的出液口与储存罐的进液口连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液位调节阀,第二液位调节阀串联在第二流体输送装置与储存罐的进液口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储存罐,2重油管线,3稀释剂输送管路,4缓冲罐,5第一流量控制阀,6第一液位调节阀,7第二流量控制阀,8第一流量计,9第二流量计,10第二液位调节阀,11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2第三流量计,13第一流体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包括:储存罐1,储存罐1的进液口与稀释剂输送管路3连通且储存罐1的出液口通过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与至少一条重油管线2连通,每条重油管线2对应连通有第一流量计8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5。
本方案中,稀释剂首先流入储存罐1内,并经储存罐1流入重油管线2,从而对原油进行稀释。
当流入重油管线2中的稀释剂的流量减小时,多余的稀释剂能够通过储存罐1储存,在稀释剂输送管路3的流量减小后,可实现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稀释剂进出平衡。
当流入重油管线2的稀释剂的流量增大时,储存罐1中的稀释剂能够暂时满足稀释剂的用量,在稀释剂输送管路3的流量增大后,可实现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稀释剂进出平衡。
从而能使流入重油管线2的稀释剂的流量调节更加灵活,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而便于提高原油产品的品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缓冲罐4,缓冲罐4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流量计9以及第二流量控制阀7与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出油口连通,缓冲罐4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与储存罐1的进油口连通。
本方案中,在储存罐1内的液位过高时,第二流量控制阀7的开度增大,在流入重油管路的稀释剂的流量不变时,储存罐1的出液口的流量增大,进液口流量减小,使储存罐1的液位降低至正常范围;同理,当储存罐1的液位过低时,第二流量控制阀7的开度减小或控制第二流量控制阀7关闭,在流入重油管路的稀释剂的流量不变时,储存罐1的出液口的流量减小,进液口流量增大,使储存罐1的液位升高至正常范围,使稀释剂加注系统的适应性更好,可靠性较高。
还需指出的是,当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较高时,还可关闭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从而终端缓冲罐4向储存罐1的回流,进而减少储存罐1的进液量,便于储存罐1的液位降低至正常区间。当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较低时,可使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保持开启状态,使缓冲罐4内的稀释剂能持续回流至储存罐1内,便于储存罐1液位升高至正常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流量计13,第三流量计13的一端与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出油口连通,另一端与缓冲罐4的进液口以及所有重油管线2连通。
本方案中,第三流量计13测量流入所有重油管线2以及缓冲罐4的稀释剂的流量,通过设置第三流量计13便于计算流入缓冲罐4的稀释剂的流量,进而能够对应调整第二流量控制阀7的开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液位调节阀6,第一液位调节阀6将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出液口与储存罐1的进液口连通。
本方案中,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较低时,第一液位调节阀6的开度减小,进而减少从储存罐1内流出的稀释剂的流量,便于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升高至正常区间。可以理解的是,当重油管线2稀释剂的需求量不变时,此时流入缓冲罐4的稀释剂的流量减小。
当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较高时,第一液位调节阀6的开度增大,进而增大从储存罐1内流出的稀释剂的流量,便于储存罐1的液位高度降低至正常区间。可以理解的是,当重油管线2稀释剂的需求量不变时,此时流入缓冲罐4的稀释剂的流量增大。
通过设置缓冲罐4,当从储存罐1内流出的稀释剂的流量波动时,能够保持流入重油管线2的稀释剂的流量恒定,便于稀释剂的稳定供应,进而能提高油品品质。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液位调节阀10,第二液位调节阀10串联在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与储存罐1的进液口之间。
本方案中,当缓冲罐4的液位高度较高时,第二液位调节阀10的开度增大,此时经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流入储存罐1的稀释剂的流量增大,便于缓冲罐4的液位高度降低至正常区间;当缓冲罐4的液位高度较低时,第二液位调节阀10的开度减小,此时经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流入储存罐1的稀释剂的流量减小,便于缓冲罐4的液位升高至正常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调节第一流量控制阀5之前,首先根据每条重油管线2对应的工艺确定每条重油管线2的稀释剂的需求量,随后,获取每条重油管线2上的第一流量计8的第一流量值,并根据第一流量值调整第一流量控制阀5的开度。
具体地,第一流量值大于需求量时,则减小第一流量控制阀5的开度;当第一流量值小于需求量时,则增大第一流量控制阀5的开度。直至第一流量值等于需求量,此时每条重油管线2的稀释剂的供应均满足需求。
本实施例中,储存罐1的第一液位高度从低往高分为低低、低、正常、高、高高五个高度区间。缓冲罐4的第二液位高度从低往高分为低低、低、正常、高、高高五个高度区间。
其中,储存罐1的低低、低、正常、高、高高五个高度区间与缓冲罐4的低低、低、正常、高、高高五个高度区间不一定相同,其区间临界点根据储存罐1和缓冲罐4自身的尺寸参数确定。
对于储存罐1的液位调节,
(1)当稀释剂储罐液位高时,需要停止缓冲罐4的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
(2)当稀释剂储罐液位高高时,需要关闭稀释剂输送管线,且需要联锁紧急停止缓冲罐4的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
(3)当稀释剂储罐液位低,且缓冲罐4的液位高于低液位时,需要开启缓冲罐4的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
(4)当稀释剂储罐液位低低,需要联锁紧急停止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
对于缓冲罐4的液位调节
(1)当缓冲罐4液位高,需要关闭位于缓冲罐4入口的第二流量调节阀。
(2)当缓冲罐4液位高高时,需要关闭位于缓冲罐4入口的第二流量调节阀。
(3)当缓冲罐4液位低时,需要关闭缓冲罐4的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
(4)当缓冲罐4液位低低时,需要联锁紧急关闭缓冲罐4的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
在上述过程中,每当触发高、高高或低、低低液位时,系统都需要进行报警;当缓冲罐4液位低或者稀释剂储罐液位高时,都需要自动关停缓冲罐4的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由于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的操作是间歇运行的,不会影响到稀释剂储罐和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正常控制逻辑(即第一液位调节阀6的控制逻辑)。
其中,第一流量控制阀5、第二流量控制阀7、第一液位调节阀6以及第二液位调节阀10均为机械式阀门,通过转动阀体可调整其开度。
其中,储存罐1的低低、低、正常、高、高高五个高度区间与缓冲罐4的低低、低、正常、高、高高五个高度区间不一定相同,其区间临界点根据储存罐1和缓冲罐4自身的尺寸参数确定。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稀释剂加注系统,当流入重油管线中的稀释剂的流量减小时,多余的稀释剂能够通过储存罐和缓冲罐储存,在稀释剂输送管路的流量减小后,可实现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稀释剂进出平衡。当流入重油管线的稀释剂的流量增大时,储存罐和缓冲罐中的稀释剂能够暂时满足稀释剂的用量,在稀释剂输送管路的流量增大后,可实现稀释剂加注系统的稀释剂进出平衡。从而能使流入重油管线的稀释剂的流量调节更加灵活,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存罐(1),所述储存罐(1)的进液口与稀释剂输送管路(3)连通且所述储存罐(1)的出液口通过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与至少一条重油管线(2)连通,每条所述重油管线(2)对应连通有第一流量计(8)以及第一流量控制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释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罐(4),所述缓冲罐(4)的进油口通过第二流量计(9)以及第二流量控制阀(7)与所述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出油口连通,所述缓冲罐(4)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与所述储存罐(1)的进油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稀释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流量计(12),所述第三流量计(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出油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缓冲罐(4)的进液口以及所有所述重油管线(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稀释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液位调节阀(6),所述第一液位调节阀(6)将所述第一流体输送装置(13)的出液口与所述储存罐(1)的进液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稀释剂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液位调节阀(10),所述第二液位调节阀(10)串联在所述第二流体输送装置(11)与所述储存罐(1)的进液口之间。
CN201921148780.9U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Active CN210739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8780.9U CN210739983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8780.9U CN210739983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9983U true CN210739983U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8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8780.9U Active CN210739983U (zh) 2019-07-22 2019-07-22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99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0675A (zh) * 2019-07-22 2019-11-05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以及稀释剂加注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10675A (zh) * 2019-07-22 2019-11-05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北京设计分公司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以及稀释剂加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1324B (zh) 低压力波动流动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10739983U (zh)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
CN106115587A (zh) 自动定量装桶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7890786A (zh) 一种多液体在线高精度混合系统
CN209132645U (zh) 多液位自动调节装置
CN110410675A (zh) 一种稀释剂加注系统以及稀释剂加注方法
CN216149464U (zh) 乳液混合系统
CN211562590U (zh) 尼龙盐液自动调配备料装置
CN210496247U (zh) Kcl溶液精确配制连续进炉装置
CN219308672U (zh) 晶种浆料输送装置
CN205517708U (zh) 分级湿法反应装置
CN109240355A (zh) 用于调和油生产的流量控制装置
CN108201798A (zh) 一种高精度在线比例混合多液体的方法
CN212370132U (zh) 一种反应釜流量控制系统
CN211837440U (zh) 钛白粉连续分散装置
CN110410674B (zh) 一种常规计量泵实现小流量高精度计量加注的方法
CN204176335U (zh) 空分内压缩氧气管网调节装置
CN211255401U (zh) 一种pH调节装置
CN209522630U (zh)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CN112403387A (zh) 综合型胶料循环系统
CN219631216U (zh) 一种用于胶料生成设备的供水装置及胶料生成设备
CN206553632U (zh) 一种电解槽用氟化氢自动化供料装置
CN110665438A (zh) 进料输送组件及锂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合成的进料系统
CN221093900U (zh) 一种应用于自来水厂的投药装置
CN211677564U (zh) 一种双出涂料流量控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9

Address after: 100120 No.6 liupukang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rp.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WELL PETROLEUM & GA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room 301-303, 3 / F, block B, No.22, Shangdi Informatio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SIGN BRANCH OF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