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8975U - 手压泵及液压闸 - Google Patents

手压泵及液压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8975U
CN210738975U CN201921570528.7U CN201921570528U CN210738975U CN 210738975 U CN210738975 U CN 210738975U CN 201921570528 U CN201921570528 U CN 201921570528U CN 210738975 U CN210738975 U CN 210738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hydraulic
hand pump
h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7052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晏育
赵建华
刘杰
耿晔晗
王湛
闫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WHR Corp (BI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WHR Corp (B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WHR Corp (BI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WHR Corp (BIC)
Priority to CN20192157052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8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8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8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压泵及液压闸。该手压泵包括进油口和出油口;活塞,位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之间;变速增力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活塞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压泵利用变速增力结构使活塞运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如此不仅解决了现有液压闸不能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实现闸门升降的问题,还能使工人能够较为容易地使手压泵进油和出油,即使用人力对闸门升降不会特别吃力。

Description

手压泵及液压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压泵及液压闸。
背景技术
在水利工程上使用的液压闸一般是靠液压产生的动力来驱动的。
相关技术中,液压的流动一般需要通过电机、油泵等动力源带动液压站,产生液压压力来实现油缸伸缩,从而控制闸门的升降。
而在一些边远的山区,由于边远山区缺电,在没有电的情况下,传统的驱动系统无法依靠液压站产生的能量来升降闸门。当上游河道和水库需要蓄水时,如果未能及时升起闸门,会造成对上游河道的蓄水浪费或威胁下游的安全;同时当出现洪水时,也需要及时降落闸门。
因此,亟待需要一种手压泵及液压闸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压泵及液压闸,以解决现有液压闸不能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实现闸门升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手压泵,包括:
进油口和出油口;
活塞,位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之间;
变速增力结构,用于带动所述活塞运动。
可选地,所述变速增力结构包括蜗轮和与所述蜗轮连接的蜗杆,所述蜗杆的端部连接有所述活塞。
可选地,所述手压泵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手压泵的所述蜗轮通过联轴器连接。
可选地,当所述手压泵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蜗轮还连接有手摇件;
当所述手压泵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手压泵的所述蜗轮还连接有手摇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手压泵,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液压泵,所述手压泵设置有两个进油口和一个出油口,两个所述液压泵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油口连接,且共同与所述出油口连接;
每个所述液压泵和所述出油口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每个所述液压泵均设置有控制液压油进出的控制杆;
同时控制所述控制杆上升或下降,均能使得其中一个所述进油口进油,另一个出油口出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闸,包括闸门和油箱,所述闸门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油箱之间分别设置有进油管路和第一泄油管路;
沿进油方向,所述进油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手压泵、第一换向阀、液控单向阀和第一截止阀,所述手压泵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一截止阀与所述第一液压缸连接;
沿泄油方向,所述第一泄油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截止阀、所述液控单向阀和所述第一换向阀,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油箱连接;
所述手压泵为上述的手压泵。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油箱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泄油管路,沿泄油方向,所述第二泄油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截止阀、第二单向阀和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与所述第一液压缸连接,所述第三截止阀与所述油箱连接;
所述第一截止阀和所述第二截止阀并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油箱之间还连接有第三泄油管路,沿泄油方向,所述第三泄油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和球阀;
所述球阀依次连接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换向阀和顺序阀,所述顺序阀与所述第三泄油管路连接;
当所述第三泄油管路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时,所述顺序阀打开。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第二换向阀均为三位四通阀。
可选地,所述手压泵还连接有溢流阀,所述溢流阀与所述油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压泵利用变速增力结构使活塞运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如此不仅解决了现有液压闸不能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实现闸门升降的问题,还能使工人能够较为容易地使手压泵进油和出油,即使用人力对闸门升降不会特别吃力。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手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手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手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手压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闸的液压原理图。
附图标记:
10-液压泵;
101-第一单向阀;
102-控制杆;
11-进油口;
12-出油口;
13-活塞杆;
14-活塞;
2-变速增力结构;
21-蜗杆;
30-联轴器;
40-手摇件;
401-连接件;
51-闸门;
511-第一液压缸;
52-油箱;
60-进油管路;
601-手压泵;
602-第一换向阀;
603-液控单向阀;
604-第一截止阀;
605-溢流阀;
606-压力表;
70-第一泄油管路;
80-第二泄油管路;
801-第二截止阀;
802-第二单向阀;
803-第三截止阀;
90-第三泄油管路;
901-顺序阀;
902-第二换向阀;
903-第二液压缸;
904-球阀。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手压泵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手压泵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其中:
壳体内部容纳有活塞(图1中未示出),活塞位于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之间,用于使壳体进油和出油。壳体还连接有变速增力结构2,变速增力结构2用于带动活塞运动。可选地,变速增力结构2和壳体为分体组装成型,以利于手压泵的成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压泵利用变速增力结构2使活塞运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如此不仅解决了现有液压闸不能在没有电的情况下实现闸门升降的问题,还能使工人能够较为容易地使手压泵进油和出油,即使用人力对闸门升降不会特别吃力。
具体地,变速增力结构2包括蜗轮(图1中未示出)和与蜗轮连接的蜗杆21,蜗杆21的端部连接有活塞。可选地,活塞通过活塞杆与蜗杆21连接,如此使得活塞能够跟随蜗杆21上下运动。可以理解的是,蜗轮蜗杆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技术手段,但是实用新型人将该常规技术手段利用在手压泵上,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的实用新型构思却是不容易想到的,也就是说,发现该实用新型构思的过程是具备创造性的。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一中,手压泵的数量为一个,蜗轮还连接有手摇件40,如此工人可通过搬动手摇件40便可实现蜗轮的旋转,进而可带动蜗杆21上下运动;此外,手摇件40也可利用杠杆的原理,大大减轻工人推动蜗轮旋转付出的劳动强度。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手压泵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提供的手压泵和实施例一提供的手压泵的区别在于:手压泵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图2中仅示出了两个手压泵的情形)。在实施例二中,相邻两个手压泵的蜗轮通过联轴器30连接,如此使得不同的手压泵形成为统一的整体,即通过转动其中一个手压泵的蜗轮就能够带动其他手压泵的蜗轮旋转。
进一步地,当手压泵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手压泵的蜗轮还连接有手摇件40。通过将手摇件40设置在最外侧的两个手压泵,可方便对所有手压泵的蜗轮进行旋转。
更进一步地,两个手摇件40的末端之间还连接有连接件401,连接件到蜗轮的距离至少大于蜗轮直径的10倍,如此可使工人仅通过对连接件401进行操作,即可较为轻便地实现所有手压泵的蜗轮的旋转。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手压泵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三中的手压泵和实施例一、二中的手压泵的工作原理不同,但都是通过活塞的运动实现液压油的进出。在实施例三中,该手压泵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液压泵10,手压泵设置有两个进油口11和一个出油口12,两个液压泵10分别与两个进油口11连接,且共同与出油口12连接;每个液压泵10和出油口1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01,每个液压泵10均设置有控制液压油进出的控制杆102;同时控制控制杆102上升或下降,均能使得其中一个进油口11进油,另一个出油口12出油,如此可实现在来回切换的过程中,手压泵一种处于做工的状态(即总是存在进油和出油的状态)。
其中,每个液压泵10和出油口1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01,能够起到当其中一个液压泵10出油时,该液压泵10所排出的液压油不会进入另一个液压泵10中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同时控制控制杆102上升或下降,可以增设如实施例二中的手摇件40的结构,在此不进行详细赘述。
可以进一步理解的是,实施例三中的手压泵也可以包括例如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所示的活塞和变速增力结构2。如此,实施例三种的手压泵也能够通过利用变速增力结构2使活塞运动,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请参阅图4,其为图3所示手压泵的工作原理图。每个液压泵10分别设置有活塞杆13和活塞14,活塞杆13可以与控制杆102连接,也可以将控制杆102替换活塞杆13,即控制杆102直接与活塞14连接。其中一个液压泵10的进油口11位于活塞14的第一侧(例如下侧),另一个液压泵10的进油口11位于活塞14的第二侧(例如上侧);同理出油口12分别位于活塞14的第二侧(例如上侧)和第一侧(例如下侧)。如此同时控制控制杆102上升或下降,均能使得其中一个进油口11进油,另一个出油口12出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压闸,请参阅图5,其为液压闸的液压原理图。该液压闸包括闸门51和油箱52,闸门51设置有第一液压缸511,第一液压缸511和油箱52之间分别设置有进油管路60和第一泄油管路70;沿进油方向,进油管路60上依次设置有手压泵601、第一换向阀602、液控单向阀603和第一截止阀604,手压泵601与油箱52连接,第一截止阀604与第一液压缸511连接;沿泄油方向,第一泄油管路70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截止阀604、液控单向阀603和第一换向阀602,第一换向阀602和油箱52连接;手压泵601为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任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手压泵。
也就是说,当需要闸门51升起时,利用人工来回搬动手压泵601,使手压泵601向第一液压缸511供给液压油,从而使闸门51升起。而在出油时,通过对第一换向阀602进行换位,利用人工来回搬动手压泵601,使手压泵601供给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换向阀602将液控单向阀603的另一回路(此为液控单向阀603的特点,在此不进行具体赘述)打开,从而使第一液压缸511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泄油管路70返回油箱52中,同时闸门51也能够利用闸门51的自重和第一液压缸511的柱塞的自重的外力作用而逐渐下降。
进一步地,液压闸还具有第二种降闸方式。第一液压缸511和油箱52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泄油管路80,沿泄油方向,第二泄油管路80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截止阀801、第二单向阀802和第三截止阀803,第二截止阀801与第一液压缸511连接,第三截止阀803与油箱52连接;第一截止阀604和第二截止阀801并联设置。
在第二种降闸方式中,不需要人工搬动手压泵601,只需要将第二截止阀801和第三截止阀803打开即可,如此第一液压缸511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泄油管路80返回油箱52中,同时闸门51也能够利用闸门51的自重和第一液压缸511的柱塞的自重的外力作用而逐渐下降。
进一步地,液压闸还具有第三种降闸方式。第一液压缸511和油箱52之间还连接有第三泄油管路90,沿泄油方向,第三泄油管路90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截止阀801、第二单向阀802和球阀904;球阀904依次连接有第二液压缸903、第二换向阀902和顺序阀901,顺序阀901与第三泄油管路90连接;当第三泄油管路90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时,顺序阀901打开。
在第三种降闸方式中,主要针对洪水出现甚至于是无人值守的情况。当洪水出现时,洪水越高对闸门51的负载压力越大,闸门51的负载压力直接传递到第一液压缸511,第三泄油管路90与第一液压缸511连接。当第三泄油管路90的压力增大到预设压力时,顺序阀901会自动打开,液压油进入第二换向阀902内后,将第二换向阀902打开;液压油继续通过第二换向阀902进入第二液压缸903中,第二液压缸903的阀杆伸出,将球阀904打开,如此第一液压缸511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三泄油管路90返回油箱52中,同时闸门51也能够利用闸门51的自重和第一液压缸511的柱塞的自重的外力作用而逐渐下降。因此,通过第三种降闸方式,即便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在洪水来临时及时降闸。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换向阀602和第二换向阀902均为三位四通阀,当然也可以是其它阀门,只要能起到换向的作用即可。手压泵601还连接有溢流阀605,溢流阀605与油箱52连接,如此使得经过手压泵601多余的液压油回流至油箱52中,以保证溢流阀605的进口压力(即手压泵601的出口压力)恒定。手压泵601的出口还连接有压力表606,以对手压泵601的出口压力进行测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油口(11)和出油口(12);
活塞,位于所述进油口(11)和所述出油口(12)之间;
变速增力结构(2),用于带动所述活塞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增力结构(2)包括蜗轮和与所述蜗轮连接的蜗杆(21),所述蜗杆(21)的端部连接有所述活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压泵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相邻两个所述手压泵的所述蜗轮通过联轴器(3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压泵,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手压泵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蜗轮还连接有手摇件(40);
当所述手压泵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时,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手压泵的所述蜗轮还连接有手摇件(40)。
5.一种手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液压泵(10),所述手压泵设置有两个进油口(11)和一个出油口(12),两个所述液压泵(10)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油口(11)连接,且共同与所述出油口(12)连接;
每个所述液压泵(10)和所述出油口(1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01),每个所述液压泵(10)均设置有控制液压油进出的控制杆(102);
同时控制所述控制杆(102)上升或下降,均能使得其中一个所述进油口(11)进油,另一个出油口(12)出油。
6.一种液压闸,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51)和油箱(52),所述闸门(51)设置有第一液压缸(511),所述第一液压缸(511)和所述油箱(52)之间分别设置有进油管路(60)和第一泄油管路(70);
沿进油方向,所述进油管路(60)上依次设置有手压泵(601)、第一换向阀(602)、液控单向阀(603)和第一截止阀(604),所述手压泵(601)与所述油箱(52)连接,所述第一截止阀(604)与所述第一液压缸(511)连接;
沿泄油方向,所述第一泄油管路(70)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截止阀(604)、所述液控单向阀(603)和所述第一换向阀(602),所述第一换向阀(602)和所述油箱(52)连接;
所述手压泵(601)为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压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511)和所述油箱(52)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泄油管路(80),沿泄油方向,所述第二泄油管路(80)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截止阀(801)、第二单向阀(802)和第三截止阀(803),所述第二截止阀(801)与所述第一液压缸(511)连接,所述第三截止阀(803)与所述油箱(52)连接;
所述第一截止阀(604)和所述第二截止阀(801)并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511)和所述油箱(52)之间还连接有第三泄油管路(90),沿泄油方向,所述第三泄油管路(90)上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二截止阀(801)、所述第二单向阀(802)和球阀(904);
所述球阀(904)依次连接有第二液压缸(903)、第二换向阀(902)和顺序阀(901),所述顺序阀(901)与所述第三泄油管路(90)连接;
当所述第三泄油管路(90)的压力超过预设压力时,所述顺序阀(901)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602)和所述第二换向阀(902)均为三位四通阀。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闸,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压泵(601)还连接有溢流阀(605),所述溢流阀(605)与所述油箱(52)连接。
CN201921570528.7U 2019-09-20 2019-09-20 手压泵及液压闸 Active CN210738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0528.7U CN210738975U (zh) 2019-09-20 2019-09-20 手压泵及液压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70528.7U CN210738975U (zh) 2019-09-20 2019-09-20 手压泵及液压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8975U true CN210738975U (zh) 2020-06-12

Family

ID=70983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70528.7U Active CN210738975U (zh) 2019-09-20 2019-09-20 手压泵及液压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89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4048B (zh) 混合动力叉车的液压系统
CN103742490B (zh) 混合动力抽油机
CN206872378U (zh) 一种具有空载保护的高空作业平台液压节能系统
CN100516519C (zh) 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的二次调节液压节能系统
CN102529786B (zh) 大跨距旋转式双管路排水抢险车
CN201679671U (zh) 移动应急泵站
CN100535439C (zh) 机械自动控制的液压传动抽油机
CN210738975U (zh) 手压泵及液压闸
CN203382449U (zh) 一种自移式转载机电液控制系统
CN110657133A (zh) 手压泵及液压闸
CN205779959U (zh) 无极绳连续牵引张紧液压控制系统
CN103671295A (zh) 一种闭式蓄能液压系统
CN210768647U (zh) 液压修井机
CN111664144B (zh) 插销式升降平台的液压系统
CN201962038U (zh) 混合动力叉车的液压系统
CN103047406A (zh) 一种泵送设备的自动变速器控制方法及泵送设备
CN202851485U (zh) 一种连续墙抓斗胶管随动液压系统
CN210768719U (zh) 液压抽汲机
CN203570719U (zh) 可实现节能控制的门式斗轮堆取料机活动梁起升机构
CN203321943U (zh) 一种平面工作闸门液压启闭装置
CN203498889U (zh) 地下铲运机动臂浮动装置
CN103979388A (zh) 无机房无底坑无障碍电梯
CN201543748U (zh) 一种全液压自动调直弯箍机
CN220929858U (zh) 一种闭式液压系统冷却回路及起重装置
CN105735702B (zh) 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