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7707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17707U
CN210717707U CN201921843310.4U CN201921843310U CN210717707U CN 210717707 U CN210717707 U CN 210717707U CN 201921843310 U CN201921843310 U CN 201921843310U CN 210717707 U CN210717707 U CN 210717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wind deflector
side wall
sub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33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旋
史庭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433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17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17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17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盖和设置在底盖上的面盖,底盖和面盖共同围合成容置腔,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内的挡风板和弹性密封件,挡风板用于隔离容置腔内的风道;弹性密封件设置在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面盖和/或底盖的内壁之间,以封堵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面盖和/或底盖之间形成的间隙。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对挡风板两侧的进风区和散热区的分隔效果,减少了散热区的风回流至进风区内的量,使得散热区内的发热元件得以有效散热,从而提高了电磁炉整机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加热快速、无油烟、方便移动等优点,是家庭厨房的必备品。
电磁炉包括底盖和设置在底盖上的面盖,底盖和面盖共同围成电磁炉的容置腔,在容置腔内设置有线圈盘和电路板等发热元件。为了对容置腔内的发热元件进行有效散热,在底盖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在底盖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口,并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设置有挡风板,该挡风板将容置腔分隔为进风区和散热区,线圈盘和电路板等发热元件设置在散热区,进风口设置在进风区,外界冷风经过进风区进入散热区,从而对发热元件进行有效散热。
然而,现有的电磁炉,挡风板与面盖或者底盖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的存在减弱了挡风板的挡风作用,使得散热区内的气流会进入进风区,从而造成冷气流的损耗,降低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以解决现有的电磁炉中挡风板无法将容置腔的风道进行有效隔离,使得散热区内的气流会进入进风区,从而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盖和设置在所述底盖上的面盖,所述底盖和所述面盖共同围合成容置腔,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挡风板和弹性密封件,
所述挡风板用于隔离所述容置腔内的风道;
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面盖的内壁之间,以封堵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面盖之间形成的间隙;
和/或,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底盖的内壁之间,以封堵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底盖之间形成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用于隔离风道的挡风板与面盖和/或底盖的内壁之间设置弹性密封件,以使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面盖和/或底盖之间形成的间隙得以封堵,从而提高了对挡风板两侧的进风区和散热区的分隔效果,减少了散热区的风回流至进风区内的量,使得散热区内的发热元件得以有效散热,从而提高了电磁炉整机的散热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用于封堵间隙的密封件设置为弹性密封件,有效的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因壳体发生突然形变而使得密封件对面盖或者底盖造成刮损的情况发生,同时该弹性密封件在挡风板与面盖之间或者挡风板与底盖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其能够吸收在运输过程中挡风板的冲能,从而减小挡风板与面盖或者底盖撞击产生的撞击能,避免因撞击而对挡风板与面盖或者底盖造成的损坏,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沿所述面盖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密封部和连接部;
所述密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面盖和/或所述底盖的内表面紧贴合,所述密封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挡风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性密封件设置为包括密封部和连接部,其中,该密封部实现对挡风板与面盖和/或底盖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封堵,确保进风区与散热区的有效隔离,且该密封部通过连接部与挡风板有效连接,不仅保证了该弹性密封件对腔室内的风道的有效隔离,而且提高了弹性密封件在挡风板与面盖和/或底盖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沿长度方向的至少部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子连接部;
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夹持在两个所述子连接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部的至少部分设置为包括两个相对的子连接部,并将挡风板的部分夹持在两个子连接部之间,有效提高了挡风板与连接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连接部与挡风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连接在连接部一端的密封部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密封部对挡风板与面盖和/或底盖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作用,提高了电磁炉内部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每个所述子连接部的内表面均往背离所述挡风板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子连接部的两端之间;
和/或,两个所述子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对称。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个子连接部的两端之间设置往背离挡风板的方向凹陷的第一凹槽,使得子连接部实现仅其上下两端与挡风板连接,第一凹槽为子连接部发生形变时的主要形变区域,有效地防止了当子连接部的其中任意一端脱离挡风板时而导致整个子连接部均脱离挡风板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子连接部与挡风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两个子连接部设置为相对于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对称,以保证连接部的左右平衡,从而保证连接部以及其上连接的密封部不会发生左右倾斜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弹性密封件的装配稳固性以及弹性密封件的密封性。
可选地,两个所述子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挡风板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面形状与所述挡风板的端面形状相匹配;
和/或,每个所述子连接部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子连接部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子连接部之间的第二凹槽的顶面形状设置为与挡风板的端面形状相匹配,以增大该第二凹槽的顶面与挡风板的端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连接部与挡风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进而确保了设置在连接部一端的密封部的稳固性。另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每个子连接部的高度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子连接部的厚度,以增强每个子连接部对挡风板的作用力,使得两个子连接部对挡风板的夹持更加稳固可靠。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在长度方向上包括多个所述子连接部,且多个所述子连接部间隔设置;
或者,所述连接部在长度方向上均形成有两个所述子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子连接部,以进一步提高连接部与挡风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同时也节约了连接部的制作成本。或者,连接部在长度方向上均形成两个子连接部,以使挡风板的延伸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夹持在两个子连接部之间,进一步提高了挡风板与连接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弹性密封件能够更加稳固地连接在挡风板上,同时该设置方式也简化了连接部的制作工序,提高了连接部的制作效率。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沿长度方向的至少部分的第一端形成有两个密封筋,两个所述密封筋与所述面盖和/或所述底盖紧贴合,两个所述密封筋之间形成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封部与面盖和/或底盖接触的一端设置为包括两个密封筋,并使两个密封筋之间形成间隙,这样,当电磁炉在搬运过程中使得底盖或者挡风板发生垂向上的移动时,该密封筋的第一端与面盖和/或底盖突然紧密贴合而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传递至间隙处,使该间隙发生应力集中而发生变形,该间隙在形变的过程中吸收该作用力,从而避免该作用力使得密封部的第一端完全脱离面盖和/或底盖的内壁,即该作用力不会影响两个密封筋与面盖和/或底盖的紧密贴合,进而提高了密封部对挡风板与面盖和/或底盖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在长度方向上均形成有两个所述密封筋,
或者,所述密封部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密封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密封部设置为沿长度方向均形成有两个密封筋,以进一步避免密封部在整个长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因变形而影响该处的密封作用,从而保证了整个密封部的第一端与面盖和/或底盖之间的密封性,使得容置腔内的风道得以有效隔离,同时,该密封部的上述设置方式简化了制作工序,从而提高了制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密封筋,多个密封筋之间的间隙为密封筋的第一端提供主要缓冲变形区,确保密封部的第一端与面盖和/或底盖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两个所述密封筋相对于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对称。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密封筋设置为相对于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对称,以使密封部的左右两侧受力平衡,从而避免密封部朝其中一侧倾倒甚至脱落而影响密封部的密封效果。另外,密封部左右平衡也能够保证设置在密封部一端的连接部与挡风板的连接稳定性,从而确保整个弹性密封件的装配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还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往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三凹槽;
和/或,所述第二侧面往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方向凹陷形成有第四凹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密封部的第一侧面设置第三凹槽,且该第三凹槽位于其中一个密封筋的下方,和/或在另一密封筋的下方设置第四凹槽,以为密封筋的往朝向连接部的方向弯曲变形预留空间,使得该密封筋往外弯曲时能够将作用力传递至其下方的第三凹槽或者第四凹槽上,通过该第三凹槽或者第四凹槽的变形而吸收一部分作用力,避免密封筋因弯曲而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作用力挤压密封部以及密封部下方的连接部,从而防止对弹性密封件的结构造成损坏,同时上述设置方式也确保了该弹性密封件在竖直方向上的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侧面上形成有第四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相对于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对称。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分别设置在密封部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左右对称,以保证密封部的左右两侧受力平衡,从而避免密封部的两个密封筋弯曲变形时出现往其中一侧倾倒甚至脱离底盖或者面盖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该密封部对挡风板与底盖或者面盖之间的密封效果。另外,该密封部的结构稳定也进一步确保了连接在密封部一端的连接部能够稳定地与挡风板连接,从而确保整个弹性密封件的稳固性。
可选地,所述面盖包括上盖和面板,所述上盖环设在所述底盖的顶部,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所述挡风板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盖上,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的顶端通过所述弹性密封件与所述面板的内表面连接。
实际应用中,由于空气的密封较小,因此一般进入电磁炉的容置腔内的空气位于靠近面板的位置,因此,本申请通过在挡风板与面板的内表面之间设置弹性密封件,有效地防止位于上层的空气在散热区进风区之间发生窜流而影响散热区内的散热效果。另外,将用于隔离风道的挡风板的底部固定在底盖上,提高了该挡风板在容置腔内的稳定性,进而保证该挡风板对风道的隔离作用。
可选地,所述电磁炉还包括风机、线圈盘、电路板和灯板;所述底盖包括沿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挡风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定夹角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且往所述第四侧壁延伸;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且往所述第三侧壁延伸,所述灯板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部分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共同围成散热区,所述风机、线圈盘、电路板均位于所述散热区;
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第一部分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
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上具有弹性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挡风板设置为包括与底盖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相对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使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一端分别延伸至第四侧壁和第三侧壁,以使挡风板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共同围成风道的散热区,并将发热量较大的线圈盘和电路板均设置在该散热区,以提高对线圈盘和电路板的散热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将用于提高风速的风机设置在散热区,并在挡风板的第一部分上设置与第一进风口相对的第一通风口,以使从电磁炉外部进入容置腔内的风能够有效地进入散热区,并采用散热区内的风机进行加速,使得风快速经过线圈盘和电路板,对线圈盘和电路板进行有效散热,尔后热风经出风口流出至电磁炉的外部,而不会在散热区继续滞留。并且,通过将风机设置在散热区,以保证经风机加速后的冷气流更大程度地保留在散热区,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性密封件设置在挡风板的第一部分和/或第二部分上,以进一步提高进风区与散热区的隔离效果,确保散热区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
所述底盖位于所述灯板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第二通风口,且所述第二通风口正对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散热区;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围设成进风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板下方的底盖上还设置第二进风口,同时在挡风板的第二部分上设置连通第二进风口与散热区的第二通风口,增大了从进风区进入散热区的冷风的量,从而提高了散热区的散热效果。另外,通过将第二进风口与第二通风口相对设置,以保证经第二进风口进入进风区的冷风能够最大程度的进入散热区,减少了冷风的损耗。
可选地,所述挡风板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与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以使部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部分、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共同围设成进风区,且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一部分之间延伸一段第一部分,以将第一侧壁与第一部分形成空间进行分隔,使得部分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二部分、部分第一部分及第三部分共同围设成进风区,缩小了进风区的空间尺寸,并将第一进风口设置在该进风区内,以使经第一进风口进入进风区的冷风能够更大程度地经第一部分的第一通风口进入散热区,从而减少了对冷风的损耗,提高了整机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底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盖;
110-容置腔;
111-进风区;
112-散热区;
120-第一进风口;
130-出风口;
140-第一侧壁;
150-第二侧壁;
160-第三侧壁;
170-第四侧壁;
200-面盖;
210-上盖;
220-面板;
300-挡风板;
310-第一部分;
320-第二部分;
330-第三部分;
400-弹性密封件;
410-密封部;
411-密封筋;
412-第一侧面;
4121-第三凹槽;
413-第二侧面;
4131-第四凹槽;
420-连接部;
421-子连接部;
4211-第一凹槽;
500-线圈盘;
600-风机;
700-电路板;
800-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底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盖100和设置在底盖100上的面盖200,底盖100和面盖200共同围合成容置腔110。其中,面盖200包括上盖210和面板220,该上盖210环设在底盖100的顶部,面板220盖设在上盖210上。
实际应用中,该底盖100和上盖210一般采用塑胶材料制成,面板220可以是陶瓷板或微晶玻璃板。本实施例具体不对底盖100、上盖210以及面板220的材质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的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110内的挡风板300和弹性密封件400。其中,挡风板300用于隔离容置腔110内的风道,以将容置腔110的散热风道分为下文即将描述的进风区111和散热区112,从而限制散热风道的走向,缩小散热腔体,使得从进风区进入散热区112的风能够对位于散热区112的元器件进行有效散热,而不会使散热区112内的风大量从进风区111散失。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该挡风板300通常为塑胶件等硬度较高的材质制成,因此为了避免电磁炉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等使得挡风板300对底盖100或者面盖200的内表面造成损坏,一般会预留一定间隙,然而该间隙会影响进风区和散热区之间的隔离效果,使得风在两个腔室内发生窜流,影响散热效果。
基于此,本实施例在挡风板300的至少部分与面盖200的内壁之间设置弹性密封件400,以封堵挡风板300的至少部分与面盖200之间形成的间隙,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挡风板300对进风区111和散热区112的靠近面盖200的位置的隔离效果,减少了散热区112的风经挡风板300的上方进入进风区111的量,从而提高了对散热区112内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同样地,当挡风板300与底盖1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时,将弹性密封件400设置在挡风板300的至少部分与底盖100的内壁之间,以封堵挡风板300的至少部分与底盖100之间形成的间隙,从而提高挡风板300对进风区111和散热区112的靠近底盖100的位置的隔离效果,减少了散热区112的风经挡风板300的下方进入进风区111的量,从而提高了对散热区112内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挡风板300的顶部和底部均分别与面盖200和底盖100之间存在间隙时,均可在上下间隙内设置本实施例的弹性密封件400,以使位于挡风板300两侧的进风区111和散热区112得到有效隔离。
基于上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在用于隔离风道的挡风板300与面盖200和/或底盖100的内壁之间设置弹性密封件400,以使挡风板300与面盖200和/或底盖100之间形成的间隙得以封堵,从而提高了对挡风板300两侧的进风区111和散热区112的分隔效果,减少了散热区112的风回流至进风区111内的量,使得散热区112内的发热元件得以有效散热,从而提高了电磁炉整机的散热效果。
在具体设置时,可以在挡风板300的长度方向上的部分位置设置弹性密封件400,以提高风道的隔离效果。当然,在一些示例中,还可以在挡风板300的长度方向上均设置弹性密封件400,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区112和进风区111之间的隔离效果,从而提高散热区112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电磁炉在运输过程中,因碰撞等极易使底盖100的内壁突然发生形变而向容置腔110的内部凹陷,从而使挡风板300的顶部与面盖200之间的间距突然减小,或者挡风板300的底部与底盖100的内壁之间的间距突然减小,而本实施例的弹性密封件400为弹性材质,有效的避免了在运输过程中因底盖100发生突然形变而使得弹性密封件400对面盖200或者底盖100造成刮损的情况发生,保证底盖100和面盖200内表面的完好无损。
另外,该弹性密封件400在挡风板300与面盖200之间或者挡风板300与底盖10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其能够吸收在运输过程中挡风板300的运动冲能,从而减小挡风板300与面盖200或者底盖100撞击产生的撞击能,避免因撞击而对挡风板300与面盖200或者底盖100造成的损坏,从而延长了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其中,弹性密封件400可采用橡胶或硅胶等软性材质制成,以保证该弹性密封件400的缓冲效果。本实施例不对该弹性密封件400的材质进行限制。另外,该弹性密封件400的高度可以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挡风板300的顶部与面盖2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或者大于或者等于挡风板300的底部与底盖1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以便于消除挡风板300与底盖100和/或面盖200之间的间隙。由此可知,该弹性密封件400的高度具体根据挡风板300的顶部与面盖200之间的间距或者挡风板300的底部与底盖100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
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弹性密封件400可包括沿面盖200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密封部410和连接部420。
其中,密封部410的第一端与面盖200和/或底盖100的内表面紧贴合,密封部410的第二端通过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连接。
以下以弹性密封件400设置在挡风板300的顶部与面盖200之间为例进行说明。
弹性密封件400的密封部410通过连接部420支撑在挡风板300的顶部与面盖200之间的间隙中,以实现对挡风板300与面盖2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封堵,确保进风区111与散热区112的有效隔离。设置在密封部410第二端的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连接,以保证实现密封作用的密封部410的稳固性。该弹性密封件400的上述结构不仅保证了该弹性密封件400对腔室内的风道的有效隔离,而且提高了弹性密封件400在挡风板300与面盖200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密封件400设置在挡风板300的底部与底盖100之间时,具体该弹性密封件400的密封部410和连接部420的位置关系与挡风板300的顶部与面盖200之间的弹性密封件400的位置关系同理,具体可参照上述描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弹性密封件400的连接部420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该连接部420可以为往挡风板300的方向延伸的连接板,该连接板的端面与挡风板300的端面之间通过粘接剂进行粘接。或者,在挡风板300的端面上设置凹槽,以使连接板的至少部分收容在该凹槽内,从而实现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之间的连接。
参照图5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420沿长度方向的至少部分可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子连接部421,挡风板300的至少部分夹持在两个子连接部42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该连接部420的长度方向具体是指该平行于面盖200的延伸方向,也即是挡风板300在平行于面盖200的长度方向。
上述结构相对于将连接部420设置为相对地两个分支部,装配时,将两个子连接部421骑跨在挡风板300上,有效提高了挡风板300与连接部42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连接在连接部420一端的密封部410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保证了密封部410对挡风板300与面盖200和/或底盖100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作用,提高了电磁炉内部元器件的散热效果。另外,将挡风板300的部分伸入至两个子连接部421之间,也保证了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在连接位置上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挡风板300和弹性密封件400共同作用对进风区111和散热区112的有效隔离。
其中,每个子连接部421的结构可以是往背离挡风板300的方向弯曲的弧形结构,可以是椭球形或者球形结构,当然,也可以是条形结构,本实施例不对子连接部421的形状进行限制,只要能够保证将挡风板300的至少部分稳定地夹持在两个子连接部420之间即可。本实施例具体是以条形的子连接部421为例进行的说明。
本实施例在具体装配时,可以使每个子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的侧壁之间粘接在一起,以进一步提高子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每个子连接部421的内表面上均往背离挡风板300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4211,且第一凹槽4211位于子连接部421的两端之间,也即是说,该子连接部421的上下两端仅与挡风板300的表面接触,第一凹槽4211为子连接部421发生形变时的主要形变区域,有效地防止了当子连接部421的其中任意一端脱离挡风板300的表面时因表面张力作用导致整个子连接部421均脱离挡风板300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子连接部421与挡风板300之间的连接强度。
第一凹槽4211的长度和深度此处不作限制,具体可根据子连接部421的长度和厚度进行调整,只要保证该第一凹槽4211的上下两端与子连接部421的两端具有一定间距,使得子连接部421能够对挡风板300产生作用力即可。
继续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两个子连接部421相对于弹性密封件400的中心轴线对称,以保证连接部420的左右平衡,从而保证连接部420以及其上连接的密封部410不会发生左右倾斜的情况,进而提高了弹性密封件400的装配稳固性以及弹性密封件400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子连接部421之间的间隙可以称为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挡风板300收容在该第二凹槽内,且挡风板300靠近密封部410的一端抵接在该第二凹槽的顶面。本实施例为了增强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的连接稳固性,可以使第二凹槽的顶面形状与挡风板300的顶面形状相匹配,以增大该第二凹槽的顶面与挡风板300的顶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进而确保了设置在连接部420一端的密封部410的稳固性。
在具体实现时,该第二凹槽的顶面形状可以根据挡风板300的端面形状进行调整,以保证第二凹槽的顶面与挡风板300的端面紧密贴合。
本实施例中,每个子连接部421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子连接部421的厚度,以增强每个子连接部421对挡风板300的作用力,使得两个子连接部421对挡风板300的夹持更加稳固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子连接部421的高度具体指子连接部421沿平行面盖20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的长度;子连接部421的厚度具体指子连接部421沿垂直于面盖20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的长度。
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部420的设置方式可以包括两种。第一种,连接部420在长度方向上包括多个子连接部421,且多个子连接部421间隔设置。第二种,连接部420在长度方向上均形成有两个子连接部421。
上述连接部420的第一种设置方式使得在挡风板300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子连接部421,也即是说,挡风板300在长度方向上的间隔设置的部分夹持在对应的两个子连接部421之间,这样,在进一步提高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的同时,也节约了连接部420的制作成本,从而降低了电磁炉的制作成本。
上述连接部420的第二设置方式使得挡风板300在长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均夹持在两侧的子连接部421之间,进一步提高了挡风板300与连接部420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弹性密封件400能够更加稳固地连接在挡风板300上,同时该设置方式也简化了连接部420的制作工序,提高了连接部420的制作效率。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该连接部420的长度方向上也可仅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子连接部421,此处不对子连接部421在长度方向上的数量进行限制,只要保证连接部420稳定地固定在挡风板300上即可。
继续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部410沿长度方向的至少部分的第一端形成有两个密封筋411,两个密封筋411与面盖200和/或底盖100紧贴合,两个密封筋411之间形成有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密封部410的长度方向具体是指该平行于面盖200的延伸方向,也即是挡风板300在平行于面盖200的长度方向。
具体地,本实施例在密封部410的第一端形成两个密封筋411,且两个密封筋411之间形成有间隙,相对于密封部410的第一端为分叉结构,使得密封部410的第一端与底盖100或者面盖200的内壁之间接触时,仅两个密封筋411与底盖100或者面盖200的内壁紧贴合,保证密封部410的密封效果。
再次以弹性密封件400位于挡风板300的顶部与面盖200的内表面之间为例。上述密封部410的设置方式使得当电磁炉在搬运过程中使得底盖100或者挡风板300发生垂向上的移动时,该密封筋411的第一端与面盖200突然紧密贴合而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传递至两个密封筋411之间的间隙处,使该间隙发生应力集中而发生变形,该间隙在形变的过程中吸收该作用力,从而避免该作用力使得密封部410的第一端完全脱离面盖200内壁,即该作用力不会影响两个密封筋411与面盖200的紧密贴合,进而提高了密封部410对挡风板300与面盖200之间的密封效果。弹性密封件400位于挡风板300的底部与底盖100的内表面之间的设置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两个密封筋411可以沿密封部410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两个密封筋411之间也可以具有一定夹角。另外,两个密封筋411的端面与面盖200或者底盖100的内表面可以是面接触也可以是线接触,只要能够保证密封性即可。
上述密封部410的设置方式可以包括两种。第一种,该密封部410在长度方向上均形成有两个密封筋411,也即是说,密封部410在长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与面盖200或者底盖100的内表面之间均是通过两个密封筋411实现密封,从而避免密封部410在长度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因变形而影响该处的密封作用,从而保证了整个密封部410的第一端与面盖200和/或底盖100之间的密封性,使得容置腔内的风道得以有效隔离。另外,该密封部410的上述设置方式简化了制作工序,从而提高了弹性密封件400的制作效率。
第二种设置方式为:密封部410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密封筋411,也即是说,密封部410通过间隔设置的密封筋411与面盖200或者底盖100的内表面接触,实现密封作用。间隔设置在密封部410的长度方向上的密封筋411之间形成的间隙为密封筋411的第一端提供主要缓冲变形区,确保密封部411的第一端与面盖200和/或底盖100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密封部410在长度方向上可以间隔设置3个、4个或5个等合适数量的密封筋411,具体可根据实际的密封部410的长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两个密封筋411相对于弹性密封件400的中心轴线对称,以使密封部410的左右两侧受力平衡,从而避免密封部410朝其中一侧倾倒甚至脱落而影响密封部410的密封效果。另外,密封部410左右平衡也能够保证设置在密封部410一端的连接部420与挡风板300的连接稳定性,从而确保整个弹性密封件400的装配更加稳固。
继续参照图5,密封部410还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412和第二侧面413。其中,密封部410的宽度方向具体为垂直于面盖20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
本实施例在第一侧面412往弹性密封件400的中心轴线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三凹槽4121;和/或,第二侧面413往弹性密封件400的中心轴线方向凹陷形成有第四凹槽4131。
以下具体以在第一侧面412往弹性密封件400的中心轴线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三凹槽4121为例进行说明。
在密封部410的第一侧面412上设置第三凹槽4121,该第三凹槽4121位于其中一个密封筋411的下方。该第三凹槽4121的设置为密封筋411的往朝向连接部420的方向弯曲变形预留空间,使得该密封筋411往外弯曲时能够将作用力传递至其下方的第三凹槽4121上,通过该第三凹槽4121的变形而吸收一部分作用力,避免密封筋411因弯曲而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作用力挤压密封部410的其余部分以及密封部410下方的连接部420,从而避免对弹性密封件400的结构造成损坏。同时上述设置方式也确保了该弹性密封件400在竖直方向上的结构稳定性。
实际制作时,该第三凹槽4121的深度和高度具体可根据密封部410的具体尺寸进行调整,此处不对第三凹槽4121的尺寸进行限制,只要能够保证使位于该第三凹槽4121上方的密封筋411很好的弯曲变形即可。
第四凹槽4131的设置方式与第三凹槽4121同理,具体可参照与第三凹槽4121的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第一侧面412上形成有第三凹槽4121,并且同时在第二侧面413上形成有第四凹槽4131,以为左右两个密封筋411的弯曲变形预留空间。
具体实现时,第三凹槽4121与第四凹槽4131相对于弹性密封件400的中心轴线对称,以保证密封部410的左右两侧受力平衡,从而避免密封部410的两个密封筋411弯曲变形时出现往其中一侧倾倒甚至脱离底盖100或者面盖200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该密封部410对挡风板300与底盖100或者面盖200之间的密封效果。
另外,该密封部410的结构稳定也进一步确保了连接在密封部410一端的连接部420能够稳定地与挡风板300连接,从而确保整个弹性密封件400的稳固性。
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挡风板300的稳固性,可以将挡风板300的底部固定在底盖100上。可以理解的是,该挡风板300的底部与底盖10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该挡风板300与底盖100之间可以通过卡槽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以便于挡风板300的拆卸与更换。再例如,该挡风板300与底盖100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体件,这样可以增大挡风板300与底盖10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挡风板300更加稳固。
由于空气的密封较小,因此一般进入电磁炉的容置腔内的空气位于靠近面板220的位置,因此,本实施例的挡风板300的至少部分的顶端通过弹性密封件400与面板220的内表面连接,以便于防止位于上层的空气通过挡风板300的顶部在散热区112与进风区111之间发生窜流而影响散热区112内的散热效果。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磁炉的底盖100包括沿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50、第三侧壁160和第四侧壁170。本实施例的电磁炉还包括风机600、线圈盘500、电路板700和灯板800。
本实施例的挡风板300包括第一部分310和与第一部分310具有一定夹角的第二部分320,第一部分310与第一侧壁140相对设置,且往第四侧壁170延伸;第二部分320与第二侧壁150相对设置,且往第三侧壁160延伸,且灯板800位于第二部分320与第二侧壁150之间。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部分第三侧壁160和第四侧壁170共同围成散热区112,电磁炉的线圈盘500和电路板700均位于散热区112内,以保证发热量较大的线圈盘500和电路板700得以有效散热。
另外,本实施例还将用于提高风速的风机600设置在散热区112内,并在第一侧壁140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20,第三侧壁160和/或第四侧壁170上形成有出风口130,同时在第一部分310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图中未示出),且第一通风口正对第一进风口120设置,这样可以使得从电磁炉外部进入容置腔110内的风能够有效地进入散热区112,并采用散热区112内的风机600进行加速,使得风快速经过线圈盘500和电路板700,对线圈盘500和电路板700进行有效散热,确保线圈盘500和电路板700的正常工作。散热区112的热风最后经出风口130流出至电磁炉的外部,而不会在散热区112继续滞留。
其中,线圈盘500和电路板700相对于挡风板300的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制,线圈盘500和电路板700可以靠近第一部分310设置,也可以靠近第二部分320设置,当然,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散热区112的中部位置,并位于第一通风口与出风口130的连线之间,以使从第一通风口进入散热区112内风能够更大程度地经过线圈盘500和电路板700,从而有效带动线圈盘500和电路板700上的热量。
本实施例通过将风机600设置在散热区112,以保证经风机600加速后的冷气流更大程度地保留在散热区112,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风机600可以设置在靠近第一通风口的位置,以使经第一通风口进入散热区112的冷风能够更大程度地进入风机600内,通过风机600对大量的冷风进行加速,以提高对线圈盘500和电路板700等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当然,本实施例并不排除将风机600设置在远离第一通风口的位置的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可以在第一部分310上设置弹性密封件400,以使第一部分310与面板220之间进行有效密封。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弹性密封件400设置在挡风板300的第二部分320上,以使第二部分320与面板220之间得以密封。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散热区112的隔离,本实施例还可以在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上均设置弹性密封件40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底盖100位于灯板800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图中未示出),第二部分320上设有第二通风口,且第二通风口正对第二进风口设置,第二通风口用于连通第二进风口和散热区112。其中,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50、第一部分310和第二部分320共同围设成进风区111。
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在灯板800下方的底盖100上设置第二进风口,同时在挡风板300的第二部分320上设置连通第二进风口与散热区112的第二通风口,增大了从进风区111进入散热区112的冷风的量,从而提高了散热区112的散热效率。
另外,通过将第二进风口与第二通风口相对设置,以保证经第二进风口进入进风区111的冷风能够最大程度的进入散热区112,减少了冷风的损耗。
其中,第二进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进风口间隔设置在底盖100上。第二通风口可以是开设在挡风板300的第二部分320上的缺口,该缺口的底端延伸至第二部分320的底部,以使从第二进风口进入进风区111的风能够有效地进入散热区112内。在一些示例中,该第二通风口还可以是间隔开设在第二部分320侧壁上的多个通孔,此处不对第二通风口的设置方式进行限制。
参照2所示,本实施例的挡风板300还可以包括第三部分330,该第三部分330的一端与第一侧壁140连接,第三部分330的另一端与第一部分310连接,以使部分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50、第二部分320、部分第一部分310及第三部分330共同围设成进风区111,且第一进风口120位于进风区111。
具体地,该第三部分300将底盖100的第一侧壁140与挡风板300的第一部分310形成的空间进行分隔,使得部分第一侧壁140、第二侧壁150、第二部分320、部分第一部分310及第三部分330共同围设成进风区111,缩小了进风区111的空间尺寸,并将第一进风口120设置在该进风区111内,从而使得经第一进风口120进入进风区111的冷风能够更大程度地经第一部分310的第一通风口进入散热区112,从而减少了进风区111进入散热区112的冷风损耗,提高了整机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挡风板300的第三部分330可以设置在靠近第一进风口120的位置,以进一步保证从第一进风口120进入进风区111的冷风能够直接通过第一通风口进入散热区112。
其中,该第三部分330的两端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底盖100的第一侧壁140与挡风板300的第一部分310上,以便于拆卸及更换第三部分330。当然,该第三部分330还可以与第一部分310和/或底盖100一体成型,以提高该第三部分330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简化了电磁炉的结构,提高了装配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盖和设置在所述底盖上的面盖,所述底盖和所述面盖共同围合成容置腔,所述电磁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挡风板和弹性密封件,
所述挡风板用于隔离所述容置腔内的风道;
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面盖的内壁之间,以封堵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面盖之间形成的间隙;
和/或,所述弹性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底盖的内壁之间,以封堵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与底盖之间形成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件包括沿所述面盖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的密封部和连接部;
所述密封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面盖和/或所述底盖的内表面紧贴合,所述密封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挡风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沿长度方向的至少部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子连接部;
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夹持在两个所述子连接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连接部的内表面均往背离所述挡风板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子连接部的两端之间;
和/或,两个所述子连接部相对于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子连接部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挡风板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面形状与所述挡风板的端面形状相匹配;
和/或,每个所述子连接部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子连接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长度方向上包括多个所述子连接部,且多个所述子连接部间隔设置;
或者,所述连接部在长度方向上均形成有两个所述子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沿长度方向的至少部分的第一端形成有两个密封筋,两个所述密封筋与所述面盖和/或所述底盖紧贴合,两个所述密封筋之间形成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在长度方向上均形成有两个所述密封筋,
或者,所述密封部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密封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密封筋相对于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还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所述第一侧面往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方向凹陷形成有第三凹槽;
和/或,所述第二侧面往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方向凹陷形成有第四凹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侧面上形成有第四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与所述第四凹槽相对于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中心轴线对称。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包括上盖和面板,所述上盖环设在所述底盖的顶部,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所述挡风板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底盖上,所述挡风板的至少部分的顶端通过所述弹性密封件与所述面板的内表面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还包括风机、线圈盘、电路板和灯板;所述底盖包括沿周向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所述挡风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定夹角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且往所述第四侧壁延伸;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且往所述第三侧壁延伸,所述灯板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部分所述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共同围成散热区,所述风机、线圈盘、电路板均位于所述散热区;
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第一部分上形成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
所述第一部分和/或所述第二部分上具有弹性密封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位于所述灯板的底部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部分上设有第二通风口,且所述第二通风口正对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通风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散热区;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围设成进风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还包括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一端与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以使部分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二部分、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共同围设成进风区,且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区。
CN201921843310.4U 2019-10-29 2019-10-29 电磁炉 Active CN210717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3310.4U CN210717707U (zh) 2019-10-29 2019-10-29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3310.4U CN210717707U (zh) 2019-10-29 2019-10-29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17707U true CN210717707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6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3310.4U Active CN210717707U (zh) 2019-10-29 2019-10-29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17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6351B (zh) 第一子底板
US10149352B2 (en) Microwave oven
KR101611530B1 (ko) 진공유리패널 제조장치
CN104868191A (zh) 具有电池冷却总成的电动车辆电池组及方法
JP478324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3032855B (zh) 光源的散热装置与其散热方法
CN210717707U (zh) 电磁炉
CN109222899B (zh) 监护仪
JP2018006642A (ja) 電子機器
CN211019105U (zh) 一种具有散热防尘功能的交换机
WO2020151260A1 (zh) 电磁加热盘及电饭煲
US20220271515A1 (en) Power cabinet
CN213522849U (zh) 电器盒散热结构及制冷机组
CN109855370B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罩板及冰箱
CN203024199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JP2001035397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6952975U (zh) 一种防止光源炸泡的分风散热结构
CN206672009U (zh) 用于台式电脑cpu的高效散热器
CN212005790U (zh) 电磁炉
CN215735142U (zh) 电器外壳和电器
KR20200030858A (ko) 바닥판에 슬릿이 형성되는 전기 레인지
CN219083188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0717701U (zh) 电磁炉
CN217064352U (zh) 集成柜及电气设备
CN218820689U (zh) 顶出风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