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20689U - 顶出风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顶出风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20689U
CN218820689U CN202223327955.7U CN202223327955U CN218820689U CN 218820689 U CN218820689 U CN 218820689U CN 202223327955 U CN202223327955 U CN 202223327955U CN 218820689 U CN218820689 U CN 218820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air
compressor
outdoor unit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79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增荣
邓耀彪
陈梓健
陈泽光
陈润生
周圣金
雷朋飞
张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Feni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79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20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20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20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出风室外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在室外机的壳体内设置散热腔,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于散热腔内,并对应散热腔在壳体上开设室外机的新的第二进风口,以及在散热腔开通与壳体内其他空间连通的散热出风口,从而在风机运转时,利用第二进风口经过散热腔到出风口这一空气流通通道,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在散热腔内,在空气快速流通经过散热腔的过程中,将变频板产生的热量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被快速带出室外机的壳体内,避免变频板的产生热量在壳体内部积累而影响设备的运行,其具有变频板的散热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顶出风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顶出风室外机。
背景技术
上出风结构的空调室外机在顶部空间设置风机,壳体的顶面开设出风口,壳体的侧面开设入风口,在入风口的内侧设置翅片换热器,外部的空气由侧面的入风口经过翅片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到壳体内部,然后被顶部的风机抽走从顶面的出风口排出。
室外机的内部还设有用于控制空调室外机运作的变频板,该变频板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将会影响变频板的工作状态,传统的散热方式为在变频板上设置散热翅片,使得热量传递到空气中进行散热,但空调室外机长时间运作,由于空气中的热量积累,存在散热翅片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顶出风室外机,通过在壳体上开设第二进风口,并设置散热腔罩设第二出风口,然后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在散热腔内,利用第二进风口与室外机的出风口形成的空气流通通道,加快变频板的热量散发出去,其具有变频板的散热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顶出风室外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设有风机,所述壳体的侧面形成第一进风口;
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内侧还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罩设住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散热腔包括与所述壳体内部的其他空间连通的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所述室外机的变频板的散热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电器盒,所述电器盒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平行所述壳体的底板与所述电器盒的各个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器盒的内部通过所述挡板间隔出位于上部的电器容置腔和位于下部的散热腔,所述散热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散热腔的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散热缝隙,所述散热出风口对应开设于所述散热缝隙的一侧或两侧,且所述散热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缝隙的延展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缩机组件;
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悬浮底盘和压缩机,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悬浮底盘通过多个减震脚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压缩机的底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悬浮底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将所述压缩机固定于所述悬浮底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不同尺寸的多个,以对应不同尺寸的所述第一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多组,以对应不同尺寸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孔。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脚由橡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组件还包括压机罩,所述压机罩罩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外侧,并与所述悬浮底盘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室外机的壳体内设置散热腔,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于散热腔内,并对应散热腔在壳体上开设室外机的新的第二进风口,以及在散热腔开通与壳体内其他空间连通的散热出风口,从而在风机运转时,利用第二进风口经过散热腔到出风口这一空气流通通道,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在散热腔内,在空气快速流通经过散热腔的过程中,将变频板产生的热量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被快速带出室外机的壳体内,避免变频板产生的热量在壳体内部积累而影响设备的运行,其具有变频板的散热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高的优点。
2、通过在壳体的底板上设置悬浮底盘,将压缩机固定连接在悬浮底盘上,同时在悬浮底盘上设置有不同尺寸的多个第二连接部,该多个第二连接部能够对应不同尺寸的压缩机底座的第一连接部,从而该悬浮底盘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压缩机,使得悬浮底盘和压缩机能够形成模块化设计。
3、悬浮底盘通过减震脚与底板连接,减少压缩机给底板带来的抖动,而悬空的压缩机噪音和振动更小,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优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出风室外机的电器盒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出风室外机的压缩机组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出风室外机的压缩机组件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壳体100、出风口110、第一进风口120、第二进风口130、底板140;
变频板200、散热部210;
电器盒300、散热腔310、挡板320、电器容置腔330、散热出风口340;
压缩机组件400、压缩机410、第一连接部411、第一连接孔411A、悬浮底盘420、第二连接部421、第二连接孔421A、减震脚422、压机罩4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上出风结构的空调室外机在顶部空间设置风机,如图1所示,壳体100的顶面开设出风口110,壳体100的侧面开设入风口,在入风口的内侧设置翅片换热器,外部的空气由侧面的入风口经过翅片换热器换热后进入到壳体100内部,然后被顶部的风机抽走从顶面的出风口110排出。
室外机的内部还设有用于控制空调运作的变频板200,变频板200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将会影响变频板200的工作状态,传统的散热方式为在变频板200上设置散热翅片,加快热量传递到空气中,但该方法在长时间使用时由于空气中的热量积累,存在散热效率低的缺陷。
针对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顶出风室外机,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00,壳体100的顶部形成出风口110,出风口110的内侧设有风机,风机用于抽取壳体100内部的空气,然后通过出风口110排出。壳体100的侧面形成第一进风口120,壳体100内的空气排出后在壳体100内部形成负压,壳体100外的空气会通过第一进风口120进入壳体100内,其中,第一进风口120的内侧设置有翅片换热器,可选的,翅片换热器为绕壳体100内部三个侧面的U形结构,与之对应的,第一进风口120也开设于壳体10的三个侧面,从而形成第一进风口120穿过翅片换热器到出风口110的空气流通通道,该空气流通通道用于实现对翅片换热器的对流换热。
区别于用于实现翅片换热器对流换热的第一进风口120,壳体100上还形成有第二进风口130,第二进风口130的内侧还设有散热腔310,散热腔310罩设住第二进风口130,散热腔310包括与壳体100内部的其他空间连通的散热出风口340,形成第二进风口130到散热腔310,再从散热腔310到壳体100内部的空气流通通道,散热腔310内设置有室外机的变频板200的散热部210。具体的,散热部210为变频板200集中散发热量的部位,例如散热翅片。其中,第二进风口130可以是开设于壳体100的底部,或者是壳体100的侧面,例如开设于壳体100开设第一进风口120的三个侧面之外的另一个侧面,这取决于变频板200的设置位置,以及散热腔100的设置位置;与之对应的,散热出风口也可以设置于散热腔的顶部、侧部或底部,其优选的不与第二进风口130设置于散热腔310的同一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频板200为室外机的控制部件,其还可以被称作控制板、主控电路板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在风机运行过程中,壳体100内部的空气被风机从出风口110排出,导致壳体100内部相对于壳体100的外部形成负压,在负压环境下,壳体100外的空气会自动经过第二进风口130流通进壳体100内的散热腔310,然后再通过散热出风口340流通到壳体100内其他空间,最后被风机通过出风口110排出,形成第二进风口130到散热腔310,然后从散热腔310到出风口110的的空气流通通道。通过利用第二进风口130经过散热腔310到出风口110这一空气流通通道,将变频板200的散热部210设置在散热腔310内,在空气快速流通经过散热腔310的过程中,将变频板200产生的热量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被快速带出室外机的壳体100内,避免变频板200的产生热量在壳体100内部积累而影响设备的运行,其具有变频板200的散热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高的优点。
由于变频板200除了散热部之外,还具有电路部分,由于防尘防水等要求,其电路部分通常与室外机的其他电子元器件放置于一相对封闭的电器盒内,因此,具体的,如图1所示,散热腔310由设置在壳体100内的电器盒300形成。电器盒300设置于壳体100内开设第一进风口120的三个侧面之外的另一个侧面的内侧,其底部固定设置在底板140上,电器盒300内设有挡板320,挡板320平行壳体100的底板140与电器盒300的各个侧面固定连接,电器盒300内部通过挡板320间隔出位于上部的电器容置腔330和位于下部的散热腔310,散热出风口340设置于散热腔310的左右两个侧壁。在一些例子中,散热出风口340也可以设置于背侧,或其中一个侧壁,或者在侧壁和背侧皆形成。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器盒300固定放置室外机的电器元件部分,将电路部分放置在电器容置腔330内,通过密闭的容置腔将电路部分保护起来,可以起到防尘的目的,而将集中散热的部分放置在散热腔310内,最大程度利用空气流通通道来带走热量。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对应设置于底板140上的散热腔310,第二进风口130优选的位于壳体100的底板140上。壳体100底部的空气通过底部的第二进风口130进入散热腔310,再通过散热腔310左右侧壁上形成的散热出风口340与顶部的出风口110连通形成空气流通通道。具体的,散热出风口340包括多个平行设置于散热腔310两侧的条形槽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散热部210为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散热缝隙,散热出风口340对应开设于散热缝隙的一侧或两侧,且散热出风口340的开口方向与散热缝隙的延展方向相同。变频板200由于工作过程中发热量大,仅靠其自身散热效率低下,所以通过在变频板200的发热部位设置散热翅片,将散热面积扩大,进而加快变频板200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的速度,所以散热翅片为变频板200集中散发出热量的部位,通过设置将散热翅片设置在散热腔310,并平行正对着第二进风口130,可快速将散热翅片散发的热量通过空气流通带走,且散热出风口340的开口方向与散热缝隙的延展方向相同,散热间隙内的热量沿间隙延展移动到散热出风口340排出散热腔310。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如图2所示,还包括压缩机组件400,用于将室外机的冷媒压缩到高压状态后传输到翅片换热器上换热,可选的,压缩机组件400设置于翅片换热器与电器盒之间围合的空间内。
如图3所示,压缩机组件400包括悬浮底盘420和压缩机410,悬浮底盘420通过多个减震脚422固定设置于壳体100的底板140上。压缩机410的底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411,悬浮底盘420设置有第二连接部421,第一连接部411与第二连接部421固定连接,将压缩机410固定于悬浮底盘420。其中,第一连接部411与第二连接部421之间的可以是通过紧固连接、卡接等可拆卸的紧固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一方面,通过在壳体的底板上设置悬浮底盘,将压缩机固定连接在悬浮底盘上,同时在悬浮底盘上设置有不同尺寸的多个第二连接部,该多个第二连接部能够对应不同尺寸的压缩机底座的第一连接部,从而该悬浮底盘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压缩机,使得悬浮底盘和压缩机能够形成模块化设计。另一方面,悬浮底盘还通过减震脚与底板连接,减少压缩机给底板带来的抖动,而悬空的压缩机噪音和振动更小,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优点。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421包括不同尺寸的多个,以对应不同尺寸的第一连接部411。压缩机410通过第一连接部411与悬浮底盘420的第二连接部421固定连接,因此在悬浮底盘420上加工出多组不同尺寸的第二连接部421,在对室外机选择不同的压缩机410的时候,使第二连接部421可以对应第一连接部411固定连接,而无需更换不同底盘。
关于第一连接部411与第二连接部421的具体固定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411包括多个支脚,支脚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411A;第二连接部421包括与第一连接孔411A对应的第二连接孔421A,第一连接孔411A与第二连接孔421A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部411上设置第一连接孔411A,第二连接部421上设置对应尺寸的第二连接孔421A,并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孔411A和第二连接孔421A,使压缩机410固定连接在悬浮底盘420上。在其它例子中,第一连接部411还可以为压缩机410的底盘或支架等承载或连接底面的部件。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孔421A包括多组,以对应不同尺寸的第一连接部411的第一连接孔411A。第一连接部411的第一连接孔411A与通过紧固件第二连接部421的第二连接孔421A固定连接,因此在悬浮底盘420上加工出多组不同尺寸的第二连接孔421A,在对室外机选择不同的压缩机410的时候,使第二连接孔421A可以对应第一连接孔411A固定连接,而无需更换不同底盘。
优选的,减震脚422由橡胶材质制成。通过使用橡胶材质制作的减震脚422,使压缩机410对悬浮底盘420的振动可以有效的被减震脚422的橡胶材质吸收掉,减少振动传递到壳体100的底盘,造成噪音的产生。
优选的,如图2所示,压缩机组件400还包括压机罩430,压机罩430罩设于压缩机410的外侧,并与悬浮底盘420固定连接。通过在压缩机410的外围罩设压机罩430,可保护压缩机410的运行环境,避免被空气流通通道带来的灰尘影响其运作,具有保障压缩机410的运行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室外机的壳体内设置散热腔,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于散热腔内,并对应散热腔在壳体上开设室外机的新的第二进风口,以及在散热腔开通与壳体内其他空间连通的散热出风口,从而在风机运转时,利用第二进风口经过散热腔到出风口这一空气流通通道,将变频板的散热部设置在散热腔内,在空气快速流通经过散热腔的过程中,将变频板产生的热量在空气流通的过程中被快速带出室外机的壳体内,避免变频板产生的热量在壳体内部积累而影响设备的运行,其具有变频板的散热效率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高的优点。
2、通过在壳体的底板上设置悬浮底盘,将压缩机固定连接在悬浮底盘上,同时在悬浮底盘上设置有不同尺寸的多个第二连接部,该多个第二连接部能够对应不同尺寸的压缩机底座的第一连接部,从而该悬浮底盘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压缩机,使得悬浮底盘和压缩机能够形成模块化设计。
3、悬浮底盘通过减震脚与底板连接,减少压缩机给底板带来的抖动,而悬空的压缩机噪音和振动更小,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的内侧设有风机,所述壳体的侧面形成第一进风口;
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内侧还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罩设住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散热腔包括与所述壳体内部的其他空间连通的散热出风口;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所述室外机的变频板的散热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电器盒,所述电器盒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平行所述壳体的底板与所述电器盒的各个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器盒的内部通过所述挡板间隔出位于上部的电器容置腔和位于下部的散热腔,所述散热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散热腔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翅片,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形成散热缝隙,所述散热出风口对应开设于所述散热缝隙的一侧或两侧,且所述散热出风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散热缝隙的延展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压缩机组件;
所述压缩机组件包括悬浮底盘和压缩机,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悬浮底盘通过多个减震脚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压缩机的底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悬浮底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将所述压缩机固定于所述悬浮底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不同尺寸的多个,以对应不同尺寸的所述第一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支脚,所述支脚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孔包括多组,以对应不同尺寸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震脚由橡胶材质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出风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组件还包括压机罩,所述压机罩罩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外侧,并与所述悬浮底盘固定连接。
CN202223327955.7U 2022-12-12 2022-12-12 顶出风室外机 Active CN218820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7955.7U CN218820689U (zh) 2022-12-12 2022-12-12 顶出风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7955.7U CN218820689U (zh) 2022-12-12 2022-12-12 顶出风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20689U true CN218820689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66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7955.7U Active CN218820689U (zh) 2022-12-12 2022-12-12 顶出风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206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40008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492310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US20090133423A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JP6254052B2 (ja) エンジンシステム
CN210244288U (zh) 一种存储服务器的散热系统
CN218820689U (zh) 顶出风室外机
CN101266063B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AU2015235701A1 (en) Package-stored engine generator
CN112432250B (zh) 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103702546A (zh) 一种变频器及其散热方法
CN20962303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09840293U (zh)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635934U (zh) 一种室外机
CN112432251B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680948U (zh) 一种冷冻式干燥机
WO2024057394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20123286U (zh) 一种服务器机柜
CN113675767B (zh) 一种高密闭高效除尘散热动力柜
CN112432252B (zh) 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12649425U (zh) 一种滤波器外壳
CN221055147U (zh) 电抗盒、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3931200U (zh) 散热器、电控盒及空调室外机
CN217720434U (zh) 一种高压配电柜用降温装置
CN221080956U (zh) 一种移动电能储存装置
CN213072695U (zh) 多协议柔性数据采集网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