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17353U - 一种防光晕车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光晕车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17353U
CN210717353U CN201921842952.2U CN201921842952U CN210717353U CN 210717353 U CN210717353 U CN 210717353U CN 201921842952 U CN201921842952 U CN 201921842952U CN 210717353 U CN210717353 U CN 210717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mp
light source
reflector panel
r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429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兴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8429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17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17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17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光晕车灯,包括了设有灯腔室的车灯壳体,灯腔室的内部设有光源和透光板,灯腔室的内侧面设有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第一反光板设置在与光源相对的侧面,第二反光板设置在灯腔室尾部,透光板设于灯腔室的头部和光源之间,透光板的高大于灯腔室内光源的设置高度,第二反光板为弧形板,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分区域灯光控制,避免了车灯开放式照射,保证了各照射区域灯光强弱、高低有序,避免对向车辆驾驶者、行人直接视觉上感知大灯产生光晕,导致的视觉不适,当本实用新型得到普及时,会更有效地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防光晕车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防光晕车灯。
背景技术
现有所有机动车(含电动汽车、燃油汽车、摩托车)、工程作业车、电瓶车等,所使用的传统型车灯,由于灯泡和反光罩均朝向正前方,近年也有不少在灯泡上给予了改进增加了一些遮罩方式,但始终通过反光罩投出去的光线是大角度放射性光源,不管是近光模式还是远光模式下,从汽车的正前方目视,始终在车灯位置出现大片光晕,几乎不可避免,因此对向车违章长时间使用远光灯或镜头出现的光晕导致对向司机视觉不清导致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而这种令人头痛的违章也是屡禁不止。
现有车灯实际使用中,由于反光罩的漫反光现象,导致近光不低且近光不亮、远光过高且远光过散,大角度的散光导致了对向司机不论在何种角度都可以直接感受到来车光晕对眼睛的刺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光晕车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向来车的车灯由于车灯光晕容易导致对向司机视觉不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光晕车灯,包括了设有灯腔室的车灯壳体,所述的灯腔室的内部设有光源和透光板,所述的灯腔室的内侧面设有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所述的第一反光板设置在与光源相对的侧面,所述的第二反光板设置在灯腔室尾部,所述的透光板设于灯腔室的头部和光源之间,所述的透光板的高大于灯腔室内光源的设置高度,所述的第二反光板为弧形板。
上述方案中,光源的前方设置了透光板高度高于光源设置高度的透光板,透光板减弱光源直射前方的光线强度,避免了光源直接向前投射造成炫光的问题,使用时,第一反光板将光源的光线相下反射形成低照区,第二反光板为弧形板将照射的光线反射到近似平行光及部分向下的光形成近光区,部分光线从透光板和灯腔室的缺口中直射而出形成高投光区,由于高投光区是光线直射,低照区除了第一反光板反射的光线还有透过透光板的光线补充,因此近光区的光线强度小于低照区和高投光区,而近光区主要的照射区域为对向来车驾驶员的对向司机的眼部范围,因此,使对向司机不会产生炫光的感觉,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
进一步,所述的光源上设有聚光灯罩,所述的聚光灯罩包括第一聚光区和第二聚光区,所述的第一聚光区的聚光方向与第一反光板相对,所述的第二聚光区的聚光方向与第二反光板相对。
上述方案中,第一聚光区和第二聚光区将光源大部分的光线聚集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上,减小光线的损失,少部分光线可以从透光板和灯腔室的缺口中直射而出形成高投光区。
进一步,所述的透光板的透光率为65-80%,透光板需要有一定的透光度,如果完全遮光将在司机的视野范围内造成一定的灯光盲区。
进一步,还包括有第三反光板,所述的第三反光板连接第二反光板和光源。
上述方案中,第三方光板将主要将灯腔室内的散乱的光线反射到第一或第二反光板上,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反光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反光板上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的光源和透光板之间设有旋转反光组件,所述的旋转反光组件包括旋转轴和固定在旋转轴上的第四反光板,所述的第四反光板靠近光源的一侧面为反光面。
上述方案中,旋转反光组件可以通过电磁调节旋转第四反光板的角度将高投光区的光线都反射到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上,由于城市一般灯光比较充足,车辆不需要进行高投光区的照射,在汽车进入城市道路时,通过将第四反光板向上旋转一定角度,以刚好挡住大灯高投光区31区域的光照,实现关闭本大灯高投光区,规避大灯高投光区的弱点,未来实施时,用红外线探测到路边有路灯时自动关闭,杜绝司机不自觉关闭现象,同时,将该部分光反射到第一反方板上,而照射到低照区,作为近光补偿,更有效地对光源加以利用。
进一步,还包括有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电机、传动螺杆和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的一端通过传动螺杆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车灯壳体的尾部连接,所述的车灯壳体的头部与车身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当需要调节车灯的远近光作用时,通过电机驱动传动螺杆的正反转,从而升高或下降支撑杆的一端,达到升高或降低车灯壳体尾部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的调节螺母与传动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的通孔上设置有贯穿通孔侧壁并与调节螺母的侧壁螺纹连接的若干个锁紧螺丝。
上述方案中,调节装置使用时,由于车灯壳体尾部的上下运动,支撑杆与传动螺杆相交角度会发生变化,因此,调节螺母不能与支撑杆焊死,需要允许调节螺母在支撑杆上随角度变化而活动,因此采用锁紧螺丝将调节螺母固定在支撑杆上,使其相互之间一定的可活动范围。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杆的末端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的限位组件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的限位组件上设置有电机限位开关,所述的电机限位开关与电机电连接。
上述方案中,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支撑杆调节的最高高度和最低限度,防止支撑杆的高度调整超过范围,电机限位开关包括有最高限位开关和最低限位开关,分别设置在限位组件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当支撑杆上升/下降到最高处/最低处时,电机限位开关控制电机停止转动,调节螺杆可以用于调整限位组件的位置;在未来实际实施中,还可以通过红外或超声波探测实现当右侧前方有车辆、非机动车、行人时,车辆自动将右侧大灯调整为远光模式,采用左右分开独立控制,既可保证会车时左灯近光模式,也可同时保证右侧不因会车近光导致光照盲区,大大地提高了会车时右侧的安全系数。
进一步,所述的透光板上设有雾灯指示灯,所述的灯腔室的前端设有透明灯罩。
上述方案中,雾灯指示灯可以是小功率LED灯,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可设置为黄色灯珠,与雾灯连接,增强雾灯的应用,也可以采用白色灯,起装饰作用,透明灯罩不仅仅是能防雨防水、防尘,透明灯罩达到一定厚度,通过第一反光板反射出的低角度近光,在通过透明灯罩时会形成光的折射,抬高射出角度,将低照区的光投的更远,更高的折射光还会对近光区进行补偿,且因为透光原因,不会产生光晕。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设置透光板、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将车灯前方的光线视野分成低照区、近光区和高投光区,采用了分区域灯光控制,避免了车灯开放式照射,保证了各照射区域灯光强弱、高低有序,避免对向车辆驾驶者、行人直接视觉上感知大灯产生光晕,导致的视觉不适,当本实用新型得到普及时,会更有效地提高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区域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上调节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源上的聚光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反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关闭高投光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线的区域分布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车灯壳体;2、第一反光板;3、第二反光板;4、光源;41、第二聚光区;42、第一聚光区;5、透光板;51、雾灯指示灯;6、第三反光板;7、旋转反光组件;71、旋转轴;72、第四反光板;81、电机;82、传动螺杆;83、支撑杆;84、调节螺母;85、锁紧螺丝;86、调节螺杆;87、限位组件;9、透明灯罩、B、高投光区;C、近光区;D、低照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光晕车灯,包括了设有灯腔室的车灯壳体1,灯腔室的内部设有光源4和透光板5,灯腔室的内侧面设有第一反光板2和第二反光板3,第一反光板2设置在与光源4相对的侧面,第二反光板3设置在灯腔室尾部,透光板5设于灯腔室的头部和光源4之间,透光板5的高大于灯腔室内光源4的设置高度,第二反光板3为弧形板。光源4的前方设置了透光板5高度高于光源4设置高度的透光板5,透光板5减弱光源4直射前方的光线强度,避免了光源4直接向前投射造成炫光的问题,使用时,第一反光板2将光源4的光线相下反射形成低照区(图7的D区域),第二反光板3为弧形板将照射的光线反射到近似平行光及部分向下的光形成近光区(图7的C区域),部分光线从透光板5和灯腔室的缺口中直射而出形成高投光区(图7的B区域),第一反光板2为直面板,光源4上设置有散热体,能够保证和延长光源4的使用寿命。
光源4上设有聚光灯罩,聚光灯罩包括第一聚光区42和第二聚光区41,第一聚光区42的聚光方向与第一反光板2相对,第二聚光区41的聚光方向与第二反光板3相对,第一聚光区42和第二聚光区41将光源4大部分的光线聚集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上,减小光线的损失,少部分光线可以从透光板5和灯腔室的缺口中直射而出形成高投光区(图7的B区域)。
透光板5的透光率为75%,透光板5需要有一定的透光度,如果完全遮光将在司机的视野范围内造成一定的灯光盲区。
灯腔室内还包括有第三反光板6,第三反光板6连接第二反光板3和光源4,第三方光板将主要将灯腔室内的散乱的光线反射到第一或第二反光板3上,提高光线的利用率,第一反光板2的长度大于第二反光板3上的长度。
光源4和透光板5之间设有旋转反光组件7,旋转反光组件7包括旋转轴71和固定在旋转轴71上的第四反光板72,第四反光板72靠近光源4的一侧面为反光面,第四反光板72用于关闭车灯的高投光区(图7的B区域)。
车灯壳体1的尾部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电机81、传动螺杆82和支撑杆83,支撑杆83的一端通过传动螺杆82与电机81传动连接,支撑杆83的另一端与车灯壳体1的尾部连接,车灯壳体1的头部与车身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车灯的远近光作用时,通过电机81驱动传动螺杆82的正反转,从而升高或下降支撑杆83的一端,达到升高或降低车灯壳体1的作用,实现远近光的切换。
支撑杆83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母84,调节螺母84与传动螺杆82螺纹连接,通孔上设置有贯穿通孔侧壁并与调节螺母84的侧壁螺纹连接的两个锁紧螺丝85,锁紧螺丝85将调节螺母84固定在支撑杆83上,使其相互之间一定的可活动范围。
支撑杆83的末端连接有限位组件87,限位组件87连接有调节螺杆86,限位组件87用于限定支撑杆83调节的最高高度和最低限度,限位组件87上设置有电机限位开关,电机限位开关与电机81电连接,防止由于调整超过范围而使灯光实现的情况,调节螺杆86可以用于调整限位组件87的位置,以便适应不同车身高度和驾驶员驾驶习惯的要求。
透光板5上设有雾灯指示灯51,灯腔室的前端设有透明灯罩9,雾灯指示灯51可以是小功率LED灯,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可设置为黄色灯珠,与雾灯连接,增强雾灯的应用,也可以采用白色灯,起装饰作用,透明灯罩9不仅仅是能防雨防水、防尘,透明灯罩9达到一定厚度,通过第一反光板2反射出的低角度近光,在通过透明灯罩9时会形成光的折射,抬高射出角度,将低照区(图7的D区域)的光投的更远,更高的折射光还会对近光区(图7的C区域)进行补偿,且因为透光原因,不会产生光晕。
本装置使用时:
车灯照射出去的光线分为:低照区(图7的D区域)是我们正常驾驶中的远光灯、近光灯光照区域(从小车司机到大货车司机眼部所涉及的高度范围,本设计以50m距离时远光灯不高于125cm为标准);近光区(图7的C区域)是对向司机眼部范围,高投光区(图7的B区域)可以确保司机提前发现限高杆、限高桥、指示路牌。
光源4经过第一反光板2可以反射出处于水平面以下的光线形成低照区D,照亮车灯前方,照出的光线角度可控,可控制在50m时,灯光高度1.25m(一般小轿车司机驾驶时眼部高度据地面1.25~1.30m),按本车车灯高度0.75m计算,在150m距离时,车灯可照射高度为2.25m,符合行驶中主要观察需要。实际车辆应用时,将车辆左大灯的第一反光板2靠左边的外侧压低2~3mm,保持一个压低角度,可将左侧灯光压低,当50m时,左大灯外侧的灯光高度控制在1.25m时,道路中间的高度在1.25m以上,既不影响对向驾驶者的视觉,又提高了可视范围,将右大灯的第一反光板2靠右边的外侧太高2~3mm,保持一个太高角度,可以扩大对右侧同向行驶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路边行人的可视范围,让驾驶更加安全。
一般小轿车车顶高度(距地1.50m);一般普通小车车顶高度在1.45~1.50m之间,车前大灯距地75~80cm之间,在调节传动螺杆82时,亦应当保证50m距离时,低照区(图7的D区域)不高于1.25m,确保150m时,照射高度不小于2.25m,当SUV及其他中型轿车等车型车型相对较高时,在调节传动螺杆82时,亦应当保证50m距离时,大灯低照区(图7的D区域)29不高于1.50m,确保150m时,照射高度不小于2.25m,以保证提前可视货车车厢或本车车顶以上高度范围的道路上部情况。对于货车,因载重大,刹车距离远,车顶较高,要求的可视范围大,可适当放宽限位高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光晕车灯,包括了设有灯腔室的车灯壳体,灯腔室的内部设有光源和透光板,灯腔室的内侧面设有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第一反光板设置在与光源相对的侧面,第二反光板设置在灯腔室尾部,透光板设于灯腔室的头部和光源之间,透光板的高大于灯腔室内光源的设置高度,第二反光板为弧形板。光源的前方设置了透光板高度高于光源设置高度的透光板,透光板减弱光源直射前方的光线强度,避免了光源直接向前投射造成炫光的问题,使用时,第一反光板将光源的光线相下反射形成低照区,第二反光板为弧形板将照射的光线反射到近似平行光及部分向下的光形成近光区,部分光线从透光板和灯腔室的缺口中直射而出形成高投光区,第一反光板为直面板,光源上设置有散热体,能够保证和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透光板的透光率为65%。
光源上设有聚光灯罩,聚光灯罩包括第一聚光区和第二聚光区,第一聚光区的聚光方向与第一反光板相对,第二聚光区的聚光方向与第二反光板相对,第一聚光区和第二聚光区将光源大部分的光线聚集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上,减小光线的损失,少部分光线可以从透光板和灯腔室的缺口中直射而出形成高投光区。
灯腔室内还包括有第三反光板,第三反光板连接第二反光板和光源,第三方光板将主要将灯腔室内的散乱的光线反射到第一或第二反光板上,提高光线的利用率,第一反光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反光板上的长度。
车灯壳体的尾部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电机、传动螺杆和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通过传动螺杆与电机传动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车灯壳体的尾部连接,车灯壳体的头部与车身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车灯的远近光作用时,通过电机驱动传动螺杆的正反转,从而升高或下降支撑杆的一端,达到升高或降低车灯壳体的作用,实现远近光的切换。
支撑杆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与传动螺杆螺纹连接,调,通孔上设置有贯穿通孔侧壁并与调节螺母的侧壁螺纹连接的两个调节螺母,锁紧螺丝将调节螺母固定在支撑杆上,使其相互之间一定的可活动范围。
支撑杆的末端连接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连接有调节螺杆,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支撑杆调节的最高高度和最低限度,防止由于调整超过范围而使灯光实现的情况,调节螺杆可以用于调整限位组件的位置,以便适应不同车身高度和驾驶员驾驶习惯的要求。
透光板上设有雾灯指示灯,灯腔室的前端设有透明灯罩,雾灯指示灯可以是小功率LED灯,主要起到装饰作用,可设置为黄色灯珠,与雾灯连接,增强雾灯的应用,也可以采用白色灯,起装饰作用,透明灯罩不仅仅是能防雨防水、防尘,透明灯罩达到一定厚度,通过第一反光板反射出的低角度近光,在通过透明灯罩时会形成光的折射,抬高射出角度,将低照区的光投的更远,更高的折射光还会对近光区进行补偿,且因为透光原因,不会产生光晕。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光晕车灯,包括了设有灯腔室的车灯壳体,灯腔室的内部设有光源和透光板,灯腔室的内侧面设有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第一反光板设置在与光源相对的侧面,第二反光板设置在灯腔室尾部,透光板设于灯腔室的头部和光源之间,透光板的高大于灯腔室内光源的设置高度,第二反光板为弧形板。光源的前方设置了透光板高度高于光源设置高度的透光板,透光板减弱光源直射前方的光线强度,避免了光源直接向前投射造成炫光的问题,使用时,第一反光板将光源的光线相下反射形成低照区,第二反光板为弧形板将照射的光线反射到近似平行光及部分向下的光形成近光区,部分光线从透光板和灯腔室的缺口中直射而出形成高投光区,第一反光板为直面板,光源上设置有散热体,能够保证和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透光板的透光率为80%。
光源上设有聚光灯罩,聚光灯罩包括第一聚光区和第二聚光区,第一聚光区的聚光方向与第一反光板相对,第二聚光区的聚光方向与第二反光板相对,第一聚光区和第二聚光区将光源大部分的光线聚集到第一反射板和第二反射板上,减小光线的损失,少部分光线可以从透光板和灯腔室的缺口中直射而出形成高投光区。
灯腔室内还包括有第三反光板,第三反光板连接第二反光板和光源,第三方光板将主要将灯腔室内的散乱的光线反射到第一或第二反光板上,提高光线的利用率,第一反光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反光板上的长度。
光源和透光板之间设有旋转反光组件,旋转反光组件包括旋转轴和固定在旋转轴上的第四反光板,第四反光板靠近光源的一侧面为反光面,第四反光板用于关闭车灯的高投光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光晕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了设有灯腔室的车灯壳体,所述的灯腔室的内部设有光源和透光板,所述的灯腔室的内侧面设有第一反光板和第二反光板,所述的第一反光板设置在与光源相对的侧面,所述的第二反光板设置在灯腔室尾部,所述的透光板设于灯腔室的头部和光源之间,所述的透光板的高大于灯腔室内光源的设置高度,所述的第二反光板为弧形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光晕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上设有聚光灯罩,所述的聚光灯罩包括第一聚光区和第二聚光区,所述的第一聚光区的聚光方向与第一反光板相对,所述的第二聚光区的聚光方向与第二反光板相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光晕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板的透光率为65-8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光晕车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三反光板,所述的第三反光板连接第二反光板和光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光晕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反光板的长度大于第二反光板上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光晕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和透光板之间设有旋转反光组件,所述的旋转反光组件包括旋转轴和固定在旋转轴上的第四反光板,所述的第四反光板靠近光源的一侧面为反光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光晕车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调节装置,所述的调节装置包括电机、传动螺杆和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的一端通过传动螺杆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车灯壳体的尾部连接,所述的车灯壳体的头部与车身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光晕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的调节螺母与传动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的通孔上设置有贯穿通孔侧壁并与调节螺母的侧壁螺纹连接的若干个锁紧螺丝。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光晕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的末端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的限位组件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的限位组件上设置有电机限位开关,所述的电机限位开关与电机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光晕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板上设有雾灯指示灯,所述的灯腔室的前端设有透明灯罩。
CN201921842952.2U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防光晕车灯 Active CN210717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2952.2U CN210717353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防光晕车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42952.2U CN210717353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防光晕车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17353U true CN210717353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3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42952.2U Active CN210717353U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防光晕车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17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39454B1 (ko) 차량용 전조등 장치
KR101195110B1 (ko) 헤드램프 조립체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CN104648224B (zh) 头灯控制系统
KR101095018B1 (ko) 안전 장치 기능을 구비한 램프 어셈블리 및 램프 시스템
KR100798143B1 (ko) Led 램프 유닛을 적용한 적응형 전조등 장치
CN112539393B (zh) 一种远光照明装置、车灯和车辆
CN210717353U (zh) 一种防光晕车灯
CN208382021U (zh) 机动车照明光学模组
CN101592300B (zh) 一种安全车灯
CN103672666A (zh) 一种车辆照明前照灯
CN206669541U (zh) 一种汽车的前灯结构
CN213872561U (zh) 一种led车灯模块及led车灯总成
CN201437951U (zh) 一种防眩目车灯
CN202403192U (zh) 一种汽车大灯配光结构以及led汽车大灯
KR102452710B1 (ko) 차량의 바이펑션 헤드램프
KR101095031B1 (ko) 적응형 헤드 램프 장치
CN206112756U (zh) 车前灯及使用该车前灯的车辆
CN103133997A (zh) 一种汽车大灯配光结构以及led汽车大灯
CN208312238U (zh) 一种安全分区照明的汽车大灯结构
KR101224515B1 (ko) 헤드램프 조립체
KR200492433Y1 (ko) 자동차용 선회전조등
CN20873554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前灯
CN205905860U (zh) 一种弯道辅助照明系统以及车辆
CN106051582B (zh) 能满足ece标准w级近光要求的车灯模组
KR200215889Y1 (ko) 눈부심 방지를 위한 전조등의 보조 반사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