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97146U - 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97146U
CN210697146U CN201920745360.2U CN201920745360U CN210697146U CN 210697146 U CN210697146 U CN 210697146U CN 201920745360 U CN201920745360 U CN 201920745360U CN 210697146 U CN210697146 U CN 210697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ver
transmission
assembly
arm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453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刘孝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453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97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97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97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包括机座、设于所述机座上的锅体和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上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延伸至所述锅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锅盖组件包括锅盖和与所述锅盖相连的传动臂,所述传动臂与所述驱动装置磁传动连接,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可分离式配合,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分离时,所述传动臂与所述驱动装置分离,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配合安装时,所述传动臂与所述驱动装置配合驱动。锅盖组件内不再设置驱动装置,降低了锅盖组件的重量,方便了用户对锅盖组件的提拿操作,并且,锅盖组件不再带电,方便了对锅盖进行水洗清洁。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炒菜机,通过设置搅拌装置不断搅动锅内食材,实现食材的自动翻炒,无需人工操作,可以避免烹饪过程人体吸进油烟,有益人体健康。但是,现有炒菜机将搅拌桨和电机均设置在锅盖上,使锅盖与机座连成一体,无法移动锅盖,用户难以清洗,同时炒菜机整体较重,也不方便整机移动清洁,并且机座上需要开孔引线,以将电机与机座内的控制系统连接,使得锅盖内存在电气结构,不方便水洗,锅盖卫生难打理,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包括机座、设于所述机座上的锅体和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上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延伸至所述锅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锅盖组件包括锅盖和与所述锅盖相连的传动臂,所述传动臂与所述驱动装置磁传动连接,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可分离式配合,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分离时,所述传动臂与所述驱动装置分离,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配合安装时,所述传动臂与所述驱动装置配合驱动。
优选的,所述传动臂内设有与所述搅拌组件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磁传动连接,所述搅拌组件具有搅拌轴,所述机座内设有主动磁组件,所述主动磁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臂内设有与所述主动磁组件磁吸配合的从动磁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为带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的传送带,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从动磁组件同心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搅拌轴同心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臂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及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相连的连接臂,所述第一带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内,所述第二带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柱内,所述锅盖盖合于所述锅体时,所述第一连接柱底部抵靠于所述机座上。
优选的,所述传动臂由所述锅盖中心延伸至所述锅盖边缘并支撑于所述机座,所述搅拌轴与所述锅盖中心轴线同轴设置,所述从动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内,所述第一连接柱内还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所述从动磁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带轮连接,且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搅拌轴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传动臂内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直径大于对应带轮的直径,以使所述传送带限位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带轮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带轮直径,所述传动臂内还设有张紧轮,所述连接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带轮直径,所述张紧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连接臂相接处。
优选的,所述张紧轮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中心连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张紧轮之间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带轮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具有减速比,所述减速比为 1.5:1~8:1。
优选的,所述机座顶部设有烹饪平面,所述烹饪平面上凸出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锅体的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外侧形成有定位凹槽,所述传动臂远离所述锅盖的一端嵌入所述定位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主动磁组件和所述从动磁组件的相对端面为平面,所述主动磁组件与所述从动磁组件形成轴向磁吸连接,以形成平面对平面传动;
可选的,所述主动磁组件与所述从动磁组件相互嵌套设置,并形成径向磁吸连接,以形成周向对周向传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将驱动装置设于机座内,锅盖组件内不再需要设置驱动装置,降低了锅盖组件的重量,方便了用户对锅盖组件的提拿操作,并且,锅盖组件不再带电,方便了对锅盖进行水洗清洁;驱动装置与传动臂采用磁传动连接,驱动装置与传动臂不直接接触,不需要设置刚性连接的转动轴,易于拆装,盖体与锅体扣合方便简单,无需精确对位,实现了锅盖组件和锅体的可分离配合,锅盖和锅体能分别移动水洗,另外,这样的结构使得锅盖组件可以做成封闭的结构,使得锅盖组件外观更加美观;采用磁传动连接,机座上不需要开孔,有利于对动力组件的密封和保护,机座台面整洁,无外露传动部件,易于清洁打理,用户体验理想。
2.通过设于机座内的主动磁组件与所述传动臂内的从动磁组件磁吸配合,一方面实现了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另一方面,通过上下磁吸力配合完成传动臂的定位,用户无需准确定位,使用操作更加简单,用户体验更好;另外,通过将所述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分别与从动磁组件和搅拌轴同心连接,可以减少动力在传动过程损失,使得动力传递效率更高。
3.通过将所述搅拌轴与所述锅盖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使得搅拌轴位于锅盖中心,可以对锅体内食材进行全方位的搅拌,食材翻炒更加均匀,烹饪效果更好;传动轴平行于搅拌轴,并位于锅盖的一侧传递臂内,可以充分利用整机的空间,减小空间占用,对整机外观影响小。
4.通过将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且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的另一端设置挡板,使得传送带被安装板与所述挡板共同限位在两带轮之间,保证传送带运动的平稳性,使得动力可以稳定传送至搅拌轴。
5.通过将第一带轮直径设为小于第二带轮直径,小轮与大轮的配合产生减速作用,从而形成减速结构,将驱动装置的高转速降低至搅拌轴需要的低转速;另外,靠近第二连接柱与连接臂相接处设置张紧轮,使得传送带在连接臂内间距变小,以适应传送臂宽度,避免传送带在转动时与传送臂干涉。
6.通过在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中心连线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张紧轮,并且两个张紧轮之间距离等于第一带轮直径,使得张紧轮与第一带轮之间传送带间距保持与第一带轮直径相同,传送带与第一带轮紧密接触配合,防止传送带在传动过程发生脱离,并且,两个张紧轮于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使得传送带受力更均衡,传送带上下侧与带轮接触压紧力一致,传动能量损失小。
7.通过在烹饪平面上凸出设置有用于支撑锅体的环形壳体,环形壳体圆周上形成定位凹槽,定位凹槽下方设有驱动装置,传动臂远离锅盖的一端嵌入定位凹槽内,同时从动磁组件与定位凹槽下方的主动磁组件实现对位配合,以将驱动装置的动力通过磁组件进行传递,另外,通过设置定位凹槽,还能方便用户准确将传动臂放置到位,以实现磁传动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烹饪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烹饪器具的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结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集成灶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00.烹饪器具;101.机座;102.顶部壳体;103.第一安装间隙;104.第二安装间隙;105.环形壳体;106.定位凹槽;107.把手凹槽;108.凸台;110.锅体;111.把手;120.锅盖组件;121.锅盖;122.传动臂;1221.第一连接柱;1222. 第二连接柱;1223.连接臂;1224.安装板;1225.张紧轮;1226.凹腔;130.搅拌组件;131.搅拌轴;132.搅拌桨;140.电机;150.传动组件;151.第一带轮; 152.第二带轮;153.传送带;154.挡板;155.螺钉;156.传动轴;157.轴承; 160.加热组件;170.主动磁组件;171.底座;172.磁铁;180.从动磁组件;200. 烟机系统;300.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100包括机座101和设于机座 101上的锅体110和盖合于锅体110上的锅盖组件120,锅盖组件120上设有搅拌组件130,搅拌组件130延伸至锅体110内,机座101内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电机140,锅盖组件120包括锅盖121和与锅盖121相连的传动臂122,传动臂122与驱动装置磁传动连接,传动臂122由锅盖121中心延伸至锅盖121 边缘并支撑于机座101上,传动臂122内设有与搅拌组件130连接的传动组件 150,传动组件150与电机140磁传动连接,锅盖组件120与锅体110可分离式配合,锅盖组件120与锅体110分离时,传动臂122与电机140分离,锅盖组件120与锅体110配合安装时,传动臂122与电机140配合驱动。
通过将驱动装置设于机座101内,锅盖组件120内不再需要设置驱动装置,降低了锅盖组件120的重量,方便了用户对锅盖组件120的提拿操作,并且,锅盖组件120不再带电,方便了对锅盖121进行水洗清洁;驱动装置与传动组件150采用磁传动连接,易于拆装,锅盖121与锅体110扣合方便简单,无需精确对位,实现了锅盖组件120和锅体110的可分离配合,锅盖121和锅体110 能分别移动水洗,另外,这样的结构使得锅盖组件120可以做成封闭的结构,使得锅盖组件120外观更加美观;采用磁传动连接,机座101上不需要开孔,磁传动连接处密封接触,有利于对动力组件的密封和保护,降低密封成本,机座101台面整洁,外观更美观,无外露传动部件,更安全,易于清洁打理,保证机座101干净卫生。
如图3所示,烹饪器具100还包括加热组件160,机座101上具有开口并形成有向机座101内凹的容置腔,容置腔的内表面形状与锅体110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加热组件160固定设置在容置腔内。
如图3-5所示,搅拌组件130具有搅拌轴131,和固定设置在搅拌轴131上的搅拌桨132;搅拌桨132伸入锅体110中,搅拌轴131带动搅拌桨132旋转运动。
如图5所示,机座101内设有主动磁组件170,主动磁组件170与电机140 连接,传动臂122内设有与主动磁组件170磁吸配合的从动磁组件180,传动组件150为带传动组件150,包括第一带轮151、第二带轮152以及连接第一带轮 151和第二带轮152的传送带153,第一带轮151与从动磁组件180同心连接,第二带轮152与搅拌轴131同心连接,通过将第一带轮151、第二带轮152分别与从动磁组件180和搅拌轴131同心连接,可以减少动力在传动过程损失,使得动力传递效率更高。传动组件150也可以是链条传动结构或者齿轮传动结构。
如图3所示,主动磁组件170和从动磁组件180的相对端面为平面,主动磁组件170与从动磁组件180形成轴向磁吸连接,以形成平面对平面传动。主动磁组件170和从动磁组件180的相对端面为平面,主动磁组件170与从动磁组件180形成轴向磁吸连接,以形成平面对平面传动,结构简单易实现,无需精确对位,易于安装拆卸,使用简单方便;而且机座101外壳可以是简单的平面,外观平整美观,易于清洁打理卫生,用户体验更佳。具体的,主动磁组件 170为主动磁传动盘,从动磁组件180为从动磁传动盘,主动磁传动盘的端面与从动磁传动盘的端面相对,形成轴向磁吸连接。
如图3所示,机座101具有顶部壳体102,主动磁组件170位于顶部壳体 102下方,从动磁组件180位于顶部壳体102上方;且主动磁组件170与顶部壳体102的下表面之间具有第一安装间隙103,从动磁组件180与顶部壳体102的上表面之间具有第二安装间隙104。主动磁组件170和从动磁组件180转动时,第一安装间隙103和第二安装间隙104使主动磁组件170和从动磁组件180与顶部壳体102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可以减少主动磁组件170和从动磁组件180 的磨损,使用寿命更长,还可以减小阻力,能量损失更少,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用户体验更佳。
如图4所示,主动磁组件170包括底座171和沿底座171的圆周方向依次均匀布置在底座171上的偶数个磁铁172,且相邻两磁铁172的磁极异性;底座171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底座171被磁铁172磁化,可以增强磁铁172的磁性;同时底座171也阻断磁铁172背面的磁力线,使磁铁172远离底座171的端面具有较强的磁性,而与底座171相邻的端面则不会有很强的磁性,使得主动磁组件170的磁性具有较好的指向性,且磁性集中,在磁铁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更大的磁力,磁吸连接强度更高、更可靠,从动磁组件180结构与主动磁组件170相同。
如图5所示,传动臂122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连接柱1221、第二连接柱1222 及与第一连接柱1221和第二连接柱1222相连的连接臂1223,第一带轮151位于第一连接柱1221内,第二带轮152位于第二连接柱1222内,传送带153位于连接臂1223内,第一带轮151与第二带轮152均水平安装于传动臂122内,以使得传送带153水平传动,当锅盖121盖合于锅体110时,第一连接柱1221 底部抵靠于机座101上。
如图3所示,搅拌轴131与锅盖121中心轴线同轴设置,通过将搅拌轴131 与锅盖121中心轴线同轴设置,使得搅拌轴131位于锅盖121中心,可以对锅体110内食材进行全方位的搅拌,食材翻炒更加均匀,烹饪效果更好;从动磁组件180位于第一连接柱1221内,第一连接柱1221内还设有传动轴156,传动轴156一端与从动磁组件18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带轮151连接,且传动轴156 与搅拌轴131平行设置,传动轴156平行于搅拌轴131,并位于锅盖121的一侧传递臂内,可以充分利用整机的空间,减小空间占用,对整机外观影响小。
如图5所示,传动臂122内设有安装板1224,第一带轮151和第二带轮152 的一端均固定于安装板1224上,保证传送带153运动的平稳性,使得动力可以稳定传送至搅拌轴131;第一带轮151直径小于第二带轮152直径,小轮与大轮的配合产生减速作用,从而形成减速结构,将驱动装置的高转速降低至搅拌轴131需要的低转速;第一带轮151与第二带轮152之间具有减速比,减速比为 1.5:1~8:1,使得第一带轮151与第二带轮152之间形成适当的减速,以增大扭力输出,在相同搅拌轴131的扭力要求下,减速比越大,磁传连接需要的扭力越小,磁传驱动更稳定啊,但受限于传动臂122空间,减速比不能设置过大。本实施例中,第一带轮151和第二带轮152为3M齿轮,齿数比为22:67,如此设置的齿轮直径及传动比可以满足安装空间及动力传递需求。
如图5所示,传动臂122内还设有张紧轮1225,连接臂1223的宽度小于第二带轮152直径,张紧轮1225靠近第二连接柱1222与连接臂1223相接处,靠近第二连接柱1222与连接臂1223相接处设置张紧轮1225,使得传送带153在连接臂1223内间距变小,以适应传送臂宽度,避免传送带153在转动时与传送臂干涉。张紧轮1225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第一带轮151和第二带轮152中心连线的两侧,且两个张紧轮1225之间距离等于第一带轮151直径,使得传送带 153与第一带轮151紧密接触配合,防止传送带153在传动过程发生脱离,并且,两个张紧轮1225于上下两侧对称设置使得传送带153受力更均衡,传送带153 上下侧与带轮接触压紧力一致,传动能量损失小。
如图6所示,锅盖121与传动臂122的第二连接柱1222为螺纹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二连接柱1222底部的外螺纹及位于锅盖121中心连接孔内的内螺纹,通过内、外螺纹连接实现锅盖121可拆,以方便锅盖121拆下清洗,搅拌桨132 穿过锅盖121中心连接孔以与第二连接柱1222内的搅拌轴131连接。
如图2所示,机座101顶部设有烹饪平面,烹饪平面位于顶部壳体102上表面,烹饪平面上凸出设置有用于支撑锅体110的环形壳体105,环形壳体105 圆周上形成有定位凹槽106,传动臂122远离锅盖121的一端与定位凹槽106配合定位,电机140安装于定位凹槽106的下方。定位凹槽106下方设有驱动装置,传动臂122远离锅盖121的一端嵌入定位凹槽106内,同时从动磁组件180 与定位凹槽106下方的主动磁组件170实现对位配合,以将驱动装置的动力通过磁组件进行传递,另外,通过设置定位凹槽106,还能方便用户准确将传动臂122放置到位,以实现磁传动配合。锅体110一侧设有把手111,环形壳体105 圆周上靠近用户一侧设有用于锅体110把手限位的把手凹槽340,烹饪过程中,锅体110把手可以限位支撑于把手凹槽340内,防止锅体110运动。
本实施例中,定位凹槽106位于环形壳体105左侧,以方便右手握持锅铲,左手开盖,定位凹槽106位于左侧时,左手开盖时,力臂以传动臂122的第一连接柱1221为转动支点,重心位置靠近转动支点,开盖操作力更小。定位凹槽 106与锅体110中心的连线与机座101长边夹角为30°-60°,优选45°,使得开启锅盖121时,五只手指均受力,手部受力均衡,开启锅盖121更省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带传动组件结构不同。
如图7所示,第一带轮151和第二带轮152远离安装板1224的一端均设有挡板154,挡板154通过螺钉155固定于第一带轮151和第二带轮152上,挡板 154直径大于对应带轮的直径,以使传送带153限位于第一带轮151和第二带轮 152上,通过将第一带轮151与第二带轮152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板1224上,且第一带轮151与第二带轮152的另一端设置挡板154,使得传送带153被安装板 1224与挡板154共同限位在两带轮之间,保证传送带153运动的平稳性,使得动力可以稳定传送至搅拌轴131。
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柱1221内设有传动轴156,第二连接柱1222内设有搅拌轴131,传动轴与搅拌轴131平行设置,且传动轴与搅拌轴131通过轴承 157固定于安装板1224上,以保证传动稳定性。
另外,传动臂122部分支撑在机座101的上表面上,传动臂122与机座101 的上表面接触支撑;还包括设置在传动臂122与机座101的上表面之间的缓冲减震部件(图中未示出),用于防止锅盖121与锅体110扣合过程中,由于磁吸力作用使传动臂122与机座101的上表面产生磕碰,保护机座101上表面,有效保证产品外观和使用寿命,用户体验更佳。缓冲减震部件可以设置在机座101 的上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传动臂122的底部。缓冲减震部件为软胶减震元件,例如硅胶垫或橡胶垫等。本实施例中其他未说明的特征与技术效果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主动磁组件与从动磁组件结构及磁传动方式不同。
如图8和图9所示,主动磁组件170与从动磁组件180相互嵌套设置,并形成径向磁吸连接,以形成周向对周向传动。为了实现传动臂122靠近主动磁组件170的端部与机座101相互套设,机座101与壳体组件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凸台,另一个上设置有与凸台套设配合的凹腔,凸台与凹腔配合,使得壳体组件靠近主动磁组件170的端部与机座101相互套设。
如图9所示,主动磁组件170位于机座101上的凸台108内,从动磁组件 180位于壳体组件的凹腔1226内,凸台108与凹腔1226配合,使得从动磁组件 180与主动磁组件170相互套设以实现纵向侧壁磁传动配合。从动磁组件180与主动磁组件170相互套设并通过侧壁磁传动配合,通过侧壁的磁传动配合,使得从动磁组件180与主动磁组件170之间的扭力传递更可靠,不易产生二者脱离,保证了磁传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其他未说明的特征与技术效果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烹饪器具应用于集成灶。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集成灶,其包括烟机系统200和箱体300。其中,箱体300顶部设置有前述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烟机系统200 设置在箱体300顶部的一侧,烟机系统200进风口位于烹饪器具100的上方。烹饪器具100使用时,烟机系统200可联动启动,将烹饪器具100工作时产生的烟汽抽走,由于烹饪器具100产生的水汽更集中,离进烟口更近,所以吸烟效果更好,可有效吸走油烟,大大减少厨房油烟,净化用户使用环境,有利于用户身体健康;而且集成灶的集成化程度高,使厨房更加美观,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本实施例的集成灶,集烟机系统200和自动烹饪器具100于一体,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又可以减少油烟,台面无死角,清洗更方便;烹饪器具100 不占用单独空间,安装紧凑,整齐有序,占地面积小,有效节省空间,空间利用率更高,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更佳。本实施例中其他未说明的特征与技术效果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Claims (10)

1.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包括机座、设于所述机座上的锅体和盖合于所述锅体上的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上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延伸至所述锅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锅盖组件包括锅盖和与所述锅盖相连的传动臂,所述传动臂与所述驱动装置磁传动连接,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可分离式配合,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分离时,所述传动臂与所述驱动装置分离,所述锅盖组件与所述锅体配合安装时,所述传动臂与所述驱动装置配合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臂内设有与所述搅拌组件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磁传动连接,所述搅拌组件具有搅拌轴,所述机座内设有主动磁组件,所述主动磁组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臂内设有与所述主动磁组件磁吸配合的从动磁组件,所述传动组件为带传动组件,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的传送带,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从动磁组件同心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搅拌轴同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臂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及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相连的连接臂,所述第一带轮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内,所述第二带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柱内,所述锅盖盖合于所述锅体时,所述第一连接柱底部抵靠于所述机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臂由所述锅盖中心延伸至所述锅盖边缘并支撑于所述机座,所述搅拌轴与所述锅盖中心轴线同轴设置,所述从动磁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内,所述第一连接柱内还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一端与所述从动磁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带轮连接,且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搅拌轴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臂内设有安装板,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直径大于对应带轮的直径,以使所述传送带限位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轮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带轮直径,所述传动臂内还设有张紧轮,所述连接臂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带轮直径,所述张紧轮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与所述连接臂相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轮设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中心连线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张紧轮之间距离等于所述第一带轮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具有减速比,所述减速比为1.5:1~8:1。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顶部设有烹饪平面,所述烹饪平面上凸出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锅体的环形壳体,所述环形壳体外侧形成有定位凹槽,所述传动臂远离所述锅盖的一端嵌入所述定位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磁组件和所述从动磁组件的相对端面为平面,所述主动磁组件与所述从动磁组件形成轴向磁吸连接,以形成平面对平面传动;
或者,所述主动磁组件与所述从动磁组件相互嵌套设置,并形成径向磁吸连接,以形成周向对周向传动。
CN201920745360.2U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0697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5360.2U CN210697146U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5360.2U CN210697146U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97146U true CN210697146U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22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45360.2U Active CN210697146U (zh) 2019-05-22 2019-05-22 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971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2811A (zh) * 2021-06-03 2022-01-07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清洁搅拌配件及带有自清洁件的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2811A (zh) * 2021-06-03 2022-01-07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清洁搅拌配件及带有自清洁件的设备
CN113892811B (zh) * 2021-06-03 2023-06-27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清洁搅拌配件及带有自清洁件的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74071A1 (zh) 一种奶泡壶
US20120291637A1 (en) Milk Frother
CN210697146U (zh) 一种方便清洗的烹饪器具
US4735345A (en) Water supply device of vacuum bottle
CN102366307B (zh) 一种液体食品加热搅拌发泡器
CN210128370U (zh) 一种磁传动集成炒菜灶
CN109744847B (zh) 一种多功能炒菜机
CN208725557U (zh) 一种分离式奶泡机
CN2105407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和集成灶
CN111972960A (zh) 一种集成炒菜灶
US20200170436A1 (en) Electric cooker with stirring function
CN210540751U (zh) 一种易于清洁打理的烹饪器具和集成灶
CN208192889U (zh) 一种锅盖可拆的烹饪器具
CN207940625U (zh) 一种多功能炒菜机
CN109349845A (zh) 电动摇椅
CN215914134U (zh) 用于炒菜机的无轴联动结构和包括此结构的炒菜机
CN201701048U (zh) 一种用于烹饪机的新型搅拌翻炒系统
CN201431312Y (zh) 一种新型滤网可旋转的搅拌机
CN209678182U (zh) 降糖电饭锅
CN106037531A (zh) 一种快拆装的料理机杯
CN217784146U (zh) 离合变速结构和烹饪器具
WO2012141472A2 (ko) 믹서기용 비엘디씨 모터
CN220631923U (zh) 刀盘组件、搅拌杯组件及料理机
CN219802085U (zh) 用于健身器材的发电组件和健身器材
CN210540748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烹饪器具和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9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