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9591U - 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9591U
CN210689591U CN201921818365.XU CN201921818365U CN210689591U CN 210689591 U CN210689591 U CN 210689591U CN 201921818365 U CN201921818365 U CN 201921818365U CN 210689591 U CN210689591 U CN 210689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gauge
steel bar
fixing
supporting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1836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启斐
陈兵
贾伟
郑建华
额敦达来
胡同旭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2 Engineering Corp Ltd Of Cr20g
Original Assignee
No2 Engineering Corp Ltd Of Cr20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2 Engineering Corp Ltd Of Cr20g filed Critical No2 Engineering Corp Ltd Of Cr20g
Priority to CN20192181836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9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9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9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包括混凝土应变计、将混凝土应变计固定于应变计固定钢筋上的应变计固定机构和将引出线固定于导线固定钢筋上的引出线固定机构;应变计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夹、水平支撑板和高度可调节支座,引出线固定机构包括多个套装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支撑于应变计固定钢筋与支承钢筋之间的应变计固定机构对混凝土应变计进行夹持与限位,固定简便、省工省时,并且使混凝土应变计平稳、牢靠固定于应变计固定钢筋正下方;同时,采用引出线固定机构对与混凝土应变计连接的引出线进行固定,固定简便、牢靠,并且不会能对引出线造成任何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变计,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
背景技术
埋入式应变计为直接埋设在水工建筑物及其它结构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内的混凝土应变计,用于监测混凝土的应变。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埋设埋入式应变计时,在钢筋笼绑扎完成且混凝土浇筑之前,先对埋入式应变计进行安装。对埋入式应变计进行安装时,通过扎丝将埋入式应变计绑扎固定在钢筋笼中的一道钢筋上,并使埋入式应变计位于预先设计的应变测试位置上,再将埋入式应变计的引出线引出至所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外侧。对埋入式应变计的引出线进行引出时,将引出线沿钢筋笼中的一道钢筋引出至钢筋笼外侧,并且通过多道扎丝将引出线绑扎固定在钢筋上。待埋入式应变计完成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实际施工时,上述应变计安装方法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第一、应变计固定不便:由于埋入式应变计的扎丝绑扎处为表面光滑的金属体,需要施工人员采用扎丝扳手逐一进行手工绑扎,采用细扎丝对埋入式应变计与钢筋进行绑扎时容易打滑,不便于固定,固定效率低,费工费时,并且扎丝容易造成人员扎伤;第二、应变计固定效果不能得到保证:采用扎丝扳手逐一进行手工绑扎时,绑扎质量受绑扎人员人为操作水平和绑扎经验影响较大,存在诸多的人为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不可避免存在绑扎不牢靠、需反复多次进行绑扎等问题,费时费力;第三、应变计固定时间受限:由于钢筋笼绑扎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对钢筋进行焊接,焊接后钢筋温度高,为避免绑扎时造成烫伤,需等钢筋完全冷却后才能进行应变计绑扎;第四、应变计与所固定钢筋的相对位置不固定,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应变计移位、翻转等现象,使应变计埋设位置不准确,并且容易造成引出线旋扭、拉扯等问题,不可避免会造成引出线损伤;第五、引出线需通过多道扎丝绑扎固定在钢筋上,引出线固定不便且固定不牢靠,绑扎部位引出线与钢筋绑扎位置处极易松动使引出线脱离所固定钢筋,一旦引出线脱离所固定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极易损坏引出线,造成应变计无法使用等问题,并且,引出线绑扎过程费工费时;同时,引出线与所固定钢筋直接接触,在所固定钢筋后续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钢筋温度过高损坏引出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支撑于应变计固定钢筋与支承钢筋之间的应变计固定机构对混凝土应变计进行夹持与限位,固定简便、省工省时,并且使混凝土应变计平稳、牢靠固定于应变计固定钢筋正下方,确保混凝土应变计埋设位置的准确性;同时,采用引出线固定机构对与混凝土应变计连接的引出线进行固定,固定简便、牢靠,并且不会能对引出线造成任何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所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混凝土应变计、将混凝土应变计固定于应变计固定钢筋上的应变计固定机构和将与混凝土应变计连接的引出线固定于导线固定钢筋上的引出线固定机构,所述导线固定钢筋为所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笼中的一根钢筋;
所述钢筋笼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水平钢筋绑扎层,每个所述水平钢筋绑扎层均包括多道水平钢筋;所述钢筋笼中位于最上方的一层所述水平钢筋绑扎层为顶部钢筋层,所述钢筋笼中与所述顶部钢筋层相邻的一层所述水平钢筋绑扎层为上部钢筋层;所述应变计固定钢筋为所述顶部钢筋层中的一道所述水平钢筋;
所述混凝土应变计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的正下方,所述应变计固定机构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与支承钢筋之间;所述支承钢筋为所述上部钢筋层中的一道所述水平钢筋,所述支承钢筋与应变计固定钢筋呈平行布设且其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的正下方;
所述应变计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将混凝土应变计紧固固定于应变计固定钢筋下方的固定夹、供两个所述固定夹支撑的水平支撑板和对水平支撑板进行支撑且底部支撑于支承钢筋上的高度可调节支座,两个所述固定夹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固定夹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底部均支撑于水平支撑板上,所述混凝土应变计、两个所述固定夹、水平支撑板和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一个所述固定夹夹持于混凝土应变计的一端,另一个所述固定夹夹持于混凝土应变计的另一端;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上部安装在水平支撑板上,所述水平支撑板和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均位于混凝土应变计的正下方,两个所述固定夹均位于水平支撑板上方,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支撑于水平支撑板与支承钢筋之间;
每个所述固定夹均包括下支座和固定于下支座上且将混凝土应变计与应变计固定钢筋夹持为一体的夹具,所述夹具位于下支座正上方;所述下支座和所述夹具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下支座底部支撑于水平支撑板上;
所述引出线固定机构包括多个套装在引出线上且能沿引出线进行前后移动的套装件,多个所述套装件沿引出线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所述套装件包括套装板,所述套装板为平板且其上开有一个供引出线穿过的穿线孔和一个对所述导线固定钢筋进行固定的钢筋固定孔,所述钢筋固定孔位于穿线孔一侧。
上述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是:所述水平支撑板为水平钢板,所述水平支撑板上开有两个供下支座卡装的卡槽,每个所述卡槽均位于一个所述下支座的正下方。
上述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是: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包括底部卡装于支承钢筋上的底座和支撑于底座与水平支撑板之间的竖向可调节支杆,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底部支撑于底座上且其上部安装在水平支撑板上,所述底座呈水平布设且其底部开有卡装于支承钢筋上的弧形凹槽。
上述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是: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均位于支承钢筋正上方且二者均与两个所述固定夹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两个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对称布设于混凝土应变计的左右两侧下方。
上述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是: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包括底部固定在底座上的竖向螺杆和对水平支撑板进行支撑且能在竖向螺杆上进行上下移动的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呈水平布设且其同轴套装在竖向螺杆上,所述限位螺母支撑于水平支撑板下方,所述水平支撑板上开有两个供竖向螺杆穿过的竖向通孔。
上述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是:所述夹具包括布设于下支座正上方的支承件、安装在支承件上部且对应变计固定钢筋进行限位的水平限位件和由下至上对混凝土应变计进行支顶的竖向支顶件,所述应变计固定钢筋和混凝土应变计均夹持于水平限位件和竖向支顶件之间,所述混凝土应变计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与竖向支顶件之间;所述支承件由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弧形限位件连接而成,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对称布设于混凝土应变计前后两侧,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之间的空腔为供应变计固定钢筋和混凝土应变计放置的放置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上端之间为供应变计固定钢筋和混凝土应变计通过的上开口;所述水平限位件连接于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上端之间,所述水平限位件与混凝土应变计呈垂直布设;所述竖向支顶件位于混凝土应变计的正下方,所述竖向支顶件安装在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下端连接处。
上述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是:所述竖向支顶件为竖向支顶螺栓,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下端连接处开有供所述竖向支顶螺栓安装的螺栓安装孔;
所述水平限位件为水平螺栓,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上端均开有供水平限位件安装的螺栓安装孔。
上述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是:所述下支座包括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斜向支杆,两个所述斜向支杆均为支杆且二者对称布设于混凝土应变计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斜向支杆、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和竖向支顶件均布设于同一个竖直面上。
上述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是:所述套装件还包括固定在套装板正下方的手柄;
所述套装件为鱼形。
上述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是:所述引出线包括多根与混凝土应变计连接的连接线、包裹于多根所述连接线外侧的锡纸包裹层、一个套装于锡纸包裹层外侧的弹簧套筒和一个同轴套装在弹簧套筒外侧的橡胶套,所述弹簧套筒为圆柱形套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成本较低。
2、所采用的应变计固定机构结构设计合理、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通过两个固定夹能简便、快速将混凝土应变计平稳、牢靠夹持于应变计固定钢筋上,并将两个固定夹与水平支撑板和高度可调节支座相配合对混凝土应变计进行有效限位,使混凝土应变计始终位于混凝土应变计的正下方,能有效解决现有应变计固定方法存在的固定不便、应变计固定效果不能得到保证、应变计固定时间受限、应变计与所固定钢筋的相对位置不固定等诸多问题。
3、所采用的引出线固定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采用多个套装件对引出线进行固定,固定操作简便,并且能对引出线与导线固定钢筋进行简便、快速且可靠固定,同时引出线与导线固定钢筋并非直接接触,能有效避免现有引出线固定方法存在的引出线绑扎过程费工费时、绑扎部位极易松动使引出线脱离所固定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极易损坏引出线、因引出线与所固定钢筋直接接触导致所固定钢筋后续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损坏引出线等问题。
4、使用操作简便、占用空间小且安装便捷、使用效果好、经济实用,采用支撑于应变计固定钢筋与支承钢筋之间的应变计固定机构对混凝土应变计进行夹持与限位,固定简便、省工省时,并且使混凝土应变计平稳、牢靠固定于应变计固定钢筋正下方,确保混凝土应变计埋设位置的准确性;同时,采用引出线固定机构对与混凝土应变计连接的引出线进行固定,固定简便、牢靠,并且不会能对引出线造成任何损伤,尤其适用于现场复杂、危险的施工环境,避免出现因绑扎位置不便、逗留时间过长而影响后续施工、绑扎不牢,甚至受伤等情况。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夹与引出线固定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平支撑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竖向可调节支杆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引出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混凝土应变计; 2—应变计固定钢筋; 3—固定夹;
3-1—下支座; 3-2—支承件; 3-3—竖向支顶件;
3-4—底座; 3-5—限位螺母; 3-6—竖向螺杆;
3-7—水平限位件; 4—水平支撑板; 4-1—卡槽;
4-2—竖向通孔; 5—引出线; 6—套装件;
6-1—套装板; 6-2—钢筋固定孔; 6-3—穿线孔;
6-4—手柄; 7—连接线;
8—锡纸包裹层; 9—弹簧套筒; 10—橡胶套;
11—支承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埋设于所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混凝土应变计1、将混凝土应变计1固定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上的应变计固定机构和将与混凝土应变计1连接的引出线5固定于导线固定钢筋上的引出线固定机构,所述导线固定钢筋为所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笼中的一根钢筋;
所述钢筋笼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水平钢筋绑扎层,每个所述水平钢筋绑扎层均包括多道水平钢筋;所述钢筋笼中位于最上方的一层所述水平钢筋绑扎层为顶部钢筋层,所述钢筋笼中与所述顶部钢筋层相邻的一层所述水平钢筋绑扎层为上部钢筋层;所述应变计固定钢筋2为所述顶部钢筋层中的一道所述水平钢筋;
所述混凝土应变计1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的正下方,所述应变计固定机构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与支承钢筋11之间;所述支承钢筋11为所述上部钢筋层中的一道所述水平钢筋,所述支承钢筋11与应变计固定钢筋2呈平行布设且其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的正下方;
所述应变计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将混凝土应变计1紧固固定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下方的固定夹3、供两个所述固定夹3支撑的水平支撑板4和对水平支撑板4进行支撑且底部支撑于支承钢筋11上的高度可调节支座,两个所述固定夹3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固定夹3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底部均支撑于水平支撑板4上,所述混凝土应变计1、两个所述固定夹3、水平支撑板4和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一个所述固定夹3夹持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一端,另一个所述固定夹3夹持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另一端;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上部安装在水平支撑板4上,所述水平支撑板4和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均位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正下方,两个所述固定夹3均位于水平支撑板4上方,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支撑于水平支撑板4与支承钢筋11之间;
结合图3,每个所述固定夹3均包括下支座3-1和固定于下支座3-1上且将混凝土应变计1与应变计固定钢筋2夹持为一体的夹具,所述夹具位于下支座3-1正上方;所述下支座3-1和所述夹具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下支座3-1底部支撑于水平支撑板4上;
结合图4,所述引出线固定机构包括多个套装在引出线5上且能沿引出线5进行前后移动的套装件6,多个所述套装件6沿引出线5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所述套装件6包括套装板6-1,所述套装板6-1为平板且其上开有一个供引出线5穿过的穿线孔6-3和一个对所述导线固定钢筋进行固定的钢筋固定孔6-2,所述钢筋固定孔6-2位于穿线孔6-3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支撑板4为水平钢板。并且,所述水平支撑板4为矩形平板。
如图5所示,为使两个所述固定夹3支撑平稳、可靠,所述水平支撑板4上开有两个供下支座3-1卡装的卡槽4-1,每个所述卡槽4-1均位于一个所述下支座3-1的正下方。
如图6所示,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包括底部卡装于支承钢筋11上的底座3-4和支撑于底座3-4与水平支撑板4之间的竖向可调节支杆,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底部支撑于底座3-4上且其上部安装在水平支撑板4上,所述底座3-4呈水平布设且其底部开有卡装于支承钢筋11上的弧形凹槽。
实际使用时,所述底座3-4直接支撑于支承钢筋11上,并且通过其底部的所述弧形凹槽卡装在支承钢筋11上,支承简便、平稳,并且实际加工简便,经济实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均位于支承钢筋11正上方且二者均与两个所述固定夹3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
两个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对称布设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左右两侧下方,并且两个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位于两个所述固定夹3之间。
实际加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的数量以及各竖向可调节支杆的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为加工简便且使用操作方便,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包括底部固定在底座3-4上的竖向螺杆3-6和对水平支撑板4进行支撑且能在竖向螺杆3-6上进行上下移动的限位螺母3-5,所述限位螺母3-5呈水平布设且其同轴套装在竖向螺杆3-6上,所述限位螺母3-5支撑于水平支撑板4下方,所述水平支撑板4上开有两个供竖向螺杆3-6穿过的竖向通孔4-2。所述竖向通孔4-2为圆柱形孔且其孔壁为光滑侧壁。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具包括布设于下支座3-1正上方的支承件3-2、安装在支承件3-2上部且对应变计固定钢筋2进行限位的水平限位件3-7和由下至上对混凝土应变计1进行支顶的竖向支顶件3-3,所述应变计固定钢筋2和混凝土应变计1均夹持于水平限位件3-7和竖向支顶件3-3之间,所述混凝土应变计1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与竖向支顶件3-3之间;所述支承件3-2由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弧形限位件连接而成,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对称布设于混凝土应变计1前后两侧,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之间的空腔为供应变计固定钢筋2和混凝土应变计1放置的放置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上端之间为供应变计固定钢筋2和混凝土应变计1通过的上开口;所述水平限位件3-7连接于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上端之间,所述水平限位件3-7与混凝土应变计1呈垂直布设;所述竖向支顶件3-3位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正下方,所述竖向支顶件3-3安装在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下端连接处。
采用两个所述固定夹3对混凝土应变计1进行夹持时,先采用两个所述固定夹3对混凝土应变计1的两端进行初步固定;初步固定完成后,再通过调整两个所述固定夹3的竖向支顶件3-3对混凝土应变计1的两端进行夹紧固定。
采用两个所述固定夹3对混凝土应变计1的两端进行初步固定时,先将混凝土应变计1平放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的正下方并使混凝土应变计1两端均与应变计固定钢筋2紧靠;再将两个所述固定夹3分别由下至上对混凝土应变计1的两端分别进行支承,使混凝土应变计1的两端与应变计固定钢筋2均通过所述上开口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并使混凝土应变计1始终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的正下方,再在所述上开口上安装水平限位件3-7,完成混凝土应变计1的初步固定过程。
初步固定完成后,对混凝土应变计1的两端进行夹紧固定时,由下至上对两个所述固定夹3的竖向支顶件3-3分别进行调整,使每个所述竖向支顶件3-3顶端均支顶在混凝土应变计1的一端底部,完成混凝土应变计1的夹持过程,使混凝土应变计1稳固夹持于混凝土应变计1正下方。
由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和混凝土应变计1均夹持于水平限位件3-7和竖向支顶件3-3之间,因而所述固定夹3能满足不同尺寸的混凝土应变计1与不同直径的应变计固定钢筋2的简便、稳固夹持需求。同时,所述支承件3-2中的前后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能从前后两侧对应变计固定钢筋2和混凝土应变计1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应变计1的固定效果,并且不受混凝土应变计1尺寸和应变计固定钢筋2直径的限制,适用面广。
实际使用时,所述夹具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夹持件,只需能将混凝土应变计1平稳夹持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正下方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支顶件3-3为竖向支顶螺栓,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下端连接处开有供所述竖向支顶螺栓安装的螺栓安装孔。因而,实际加工简便,并且调整方便,经济实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限位件3-7为水平螺栓,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上端均开有供水平限位件3-7安装的螺栓安装孔。
为夹持简便、减少结构自重且为确保支撑平稳性,所述下支座3-1包括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斜向支杆,两个所述斜向支杆均为支杆且二者对称布设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斜向支杆、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和竖向支顶件3-3均布设于同一个竖直面上。两个所述斜向支杆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增大。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向支杆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卡槽4-1为长方形卡槽。实际加工制作简便,所述水平支撑板4能对两个所述固定夹3进行平稳支撑,并能对固定夹3进行有效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固定钢筋与应变计固定钢筋2为同一道钢筋。
实际使用时,所述导线固定钢筋可以为所述顶部钢筋层中的任一道所述水平钢筋,只需能对引出线5进行简便固定即可。
如图4所示,所述穿线孔6-3和钢筋固定孔6-2均为圆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固定孔6-2位于穿线孔6-3的正上方,这样使引出线5位于所述导线固定钢筋正下方,能有效减少钢筋笼绑扎过程和后续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引出线5造成损伤。
为实际操作简便,所述套装件6还包括固定在套装板6-1正下方的手柄6-4。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6-2包括两个呈对称布设的手柄杆,两个所述手柄杆均为弧形且二者与套装板6-1布设于同一平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套装件6为鱼形。
实际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并且占用空间小,移动简便,并且不会对钢筋笼绑扎及混凝土浇筑过程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生产时,将所述引出线固定机构中的多个所述套装件6便套装于引出线5上。现场施工时,只需根据实际固定位置,将套装件6在引出线5上前后移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固定孔6-2的孔径大于所述导线固定钢筋的直径。
对引出线5进行固定时,既可以将所述导线固定钢筋从钢筋固定孔6-2内穿过,对引出线5与所述导线固定钢筋进行固定,此时所述钢筋固定孔6-2为所述导线固定钢筋的钢筋穿孔;也可以采用绑扎丝将套装件6与所述导线固定钢筋绑扎固定为一体,此时所述钢筋固定孔6-2为所述绑扎丝的绑扎孔,实际绑扎简便,并且通过钢筋固定孔6-2进行绑扎后,绑扎位置处不易松动,引出线5固定牢靠。因而,所述套装件6使用操作简便,并且能对引出线5与所述导线固定钢筋进行简便、快速且可靠固定,同时引出线5与所述导线固定钢筋并非直接接触,能有效避免现有引出线5固定方法存在的引出线5绑扎过程费工费时、绑扎部位极易松动使引出线5脱离所固定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极易损坏引出线5、因引出线5与所固定钢筋直接接触导致所固定钢筋后续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损坏引出线5等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引出线5包括多根与混凝土应变计1连接的连接线7、包裹于多根所述连接线7外侧的锡纸包裹层8、一个套装于锡纸包裹层8外侧的弹簧套筒9和一个同轴套装在弹簧套筒9外侧的橡胶套10,所述弹簧套筒9为圆柱形套筒。实际使用时,通过弹簧套筒9能对内部的连接线7进行有效保护。
实际使用时,先采用两个所述固定夹3对混凝土应变计1进行夹持。待混凝土应变计1夹持完成后,将两个所述固定夹3均支撑于水平支撑板4上,并通过调整上下调整两个所述限位螺母3-5,将底座3-4底部卡装于支承钢筋11上,并使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支撑于水平支撑板4与支承钢筋11之间,完成所述应变计固定机构的夹持固定过程;然后,采用所述引出线固定机构对引出线5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所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混凝土应变计(1)、将混凝土应变计(1)固定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上的应变计固定机构和将与混凝土应变计(1)连接的引出线(5)固定于导线固定钢筋上的引出线固定机构,所述导线固定钢筋为所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钢筋笼中的一根钢筋;
所述钢筋笼包括多个由上至下布设的水平钢筋绑扎层,每个所述水平钢筋绑扎层均包括多道水平钢筋;所述钢筋笼中位于最上方的一层所述水平钢筋绑扎层为顶部钢筋层,所述钢筋笼中与所述顶部钢筋层相邻的一层所述水平钢筋绑扎层为上部钢筋层;所述应变计固定钢筋(2)为所述顶部钢筋层中的一道所述水平钢筋;
所述混凝土应变计(1)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的正下方,所述应变计固定机构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与支承钢筋(11)之间;所述支承钢筋(11)为所述上部钢筋层中的一道所述水平钢筋,所述支承钢筋(11)与应变计固定钢筋(2)呈平行布设且其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的正下方;
所述应变计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将混凝土应变计(1)紧固固定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下方的固定夹(3)、供两个所述固定夹(3)支撑的水平支撑板(4)和对水平支撑板(4)进行支撑且底部支撑于支承钢筋(11)上的高度可调节支座,两个所述固定夹(3)的结构相同且二者呈对称布设,两个所述固定夹(3)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底部均支撑于水平支撑板(4)上,所述混凝土应变计(1)、两个所述固定夹(3)、水平支撑板(4)和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均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一个所述固定夹(3)夹持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一端,另一个所述固定夹(3)夹持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另一端;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呈竖直向布设且其上部安装在水平支撑板(4)上,所述水平支撑板(4)和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均位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正下方,两个所述固定夹(3)均位于水平支撑板(4)上方,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支撑于水平支撑板(4)与支承钢筋(11)之间;
每个所述固定夹(3)均包括下支座(3-1)和固定于下支座(3-1)上且将混凝土应变计(1)与应变计固定钢筋(2)夹持为一体的夹具,所述夹具位于下支座(3-1)正上方;所述下支座(3-1)和所述夹具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下支座(3-1)底部支撑于水平支撑板(4)上;
所述引出线固定机构包括多个套装在引出线(5)上且能沿引出线(5)进行前后移动的套装件(6),多个所述套装件(6)沿引出线(5)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布设;所述套装件(6)包括套装板(6-1),所述套装板(6-1)为平板且其上开有一个供引出线(5)穿过的穿线孔(6-3)和一个对所述导线固定钢筋进行固定的钢筋固定孔(6-2),所述钢筋固定孔(6-2)位于穿线孔(6-3)一侧。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板(4)为水平钢板,所述水平支撑板(4)上开有两个供下支座(3-1)卡装的卡槽(4-1),每个所述卡槽(4-1)均位于一个所述下支座(3-1)的正下方。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调节支座包括底部卡装于支承钢筋(11)上的底座(3-4)和支撑于底座(3-4)与水平支撑板(4)之间的竖向可调节支杆,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底部支撑于底座(3-4)上且其上部安装在水平支撑板(4)上,所述底座(3-4)呈水平布设且其底部开有卡装于支承钢筋(11)上的弧形凹槽。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均位于支承钢筋(11)正上方且二者均与两个所述固定夹(3)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两个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对称布设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左右两侧下方。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可调节支杆包括底部固定在底座(3-4)上的竖向螺杆(3-6)和对水平支撑板(4)进行支撑且能在竖向螺杆(3-6)上进行上下移动的限位螺母(3-5),所述限位螺母(3-5)呈水平布设且其同轴套装在竖向螺杆(3-6)上,所述限位螺母(3-5)支撑于水平支撑板(4)下方,所述水平支撑板(4)上开有两个供竖向螺杆(3-6)穿过的竖向通孔(4-2)。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布设于下支座(3-1)正上方的支承件(3-2)、安装在支承件(3-2)上部且对应变计固定钢筋(2)进行限位的水平限位件(3-7)和由下至上对混凝土应变计(1)进行支顶的竖向支顶件(3-3),所述应变计固定钢筋(2)和混凝土应变计(1)均夹持于水平限位件(3-7)和竖向支顶件(3-3)之间,所述混凝土应变计(1)位于应变计固定钢筋(2)与竖向支顶件(3-3)之间;所述支承件(3-2)由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弧形限位件连接而成,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对称布设于混凝土应变计(1)前后两侧,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之间的空腔为供应变计固定钢筋(2)和混凝土应变计(1)放置的放置腔,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上端之间为供应变计固定钢筋(2)和混凝土应变计(1)通过的上开口;所述水平限位件(3-7)连接于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上端之间,所述水平限位件(3-7)与混凝土应变计(1)呈垂直布设;所述竖向支顶件(3-3)位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正下方,所述竖向支顶件(3-3)安装在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下端连接处。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顶件(3-3)为竖向支顶螺栓,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下端连接处开有供所述竖向支顶螺栓安装的螺栓安装孔;
所述水平限位件(3-7)为水平螺栓,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的上端均开有供水平限位件(3-7)安装的螺栓安装孔。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3-1)包括前后两个对称布设的斜向支杆,两个所述斜向支杆均为支杆且二者对称布设于混凝土应变计(1)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斜向支杆、两个所述弧形限位件和竖向支顶件(3-3)均布设于同一个竖直面上。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装件(6)还包括固定在套装板(6-1)正下方的手柄(6-4);
所述套装件(6)为鱼形。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线(5)包括多根与混凝土应变计(1)连接的连接线(7)、包裹于多根所述连接线(7)外侧的锡纸包裹层(8)、一个套装于锡纸包裹层(8)外侧的弹簧套筒(9)和一个同轴套装在弹簧套筒(9)外侧的橡胶套(10),所述弹簧套筒(9)为圆柱形套筒。
CN201921818365.XU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 Active CN210689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8365.XU CN210689591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18365.XU CN210689591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9591U true CN210689591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9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18365.XU Active CN210689591U (zh) 2019-10-25 2019-10-25 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95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9133A (zh) * 2021-08-06 2021-11-30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铺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565343A (zh) * 2022-09-27 2023-01-03 中交四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岩溶隧道结构安全用预警监测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9133A (zh) * 2021-08-06 2021-11-30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铺设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565343A (zh) * 2022-09-27 2023-01-03 中交四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岩溶隧道结构安全用预警监测方法
CN115565343B (zh) * 2022-09-27 2024-05-03 中交雄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岩溶隧道结构安全用预警监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89591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埋入式应变计
CN214590196U (zh) 一种电力施工辅助设备
CN203839903U (zh) 立式电缆放线装置
CN209380177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用钢结构件定位夹紧变位装置
CN210262731U (zh) 一种护栏主筋定位胎架
CN21554451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校直器支架
CN219654272U (zh) 一体化推齿式箱盒支撑装置
CN216501629U (zh) 一种板材校直工作台
CN218744027U (zh) 一种钢棒生产用放线架
CN212823183U (zh) 小直径管道套丝的固定装置
CN213601733U (zh) 一种变压器硅钢铁芯
CN110043297A (zh) 一种隧道仰拱中埋止水带夹具
CN214310513U (zh) 一种混凝土坍落度筒固定装置
CN202006230U (zh) 一种大型母线煨弯设备
CN220826143U (zh) T梁底腹板钢筋绑扎装置
CN210950172U (zh) 一种大口径重型管道接缝调整装置
CN214607178U (zh) 一种接触网腕臂预装配工作台
CN215362780U (zh) 一种不锈钢管储存放置架
CN211736259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的脚手架结构
CN219348443U (zh) 一种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夹具
CN204471345U (zh) 一种冲压生产线用的过渡架
CN219113214U (zh) 一种车架制作用的多工位焊接设备
CN217234639U (zh) 一种适应不同管道形状的综合管道抗震支架
CN210365088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管的排水管用管枕
CN213710113U (zh) 箍筋间距控制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