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8271U - 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8271U
CN210688271U CN201920542548.7U CN201920542548U CN210688271U CN 210688271 U CN210688271 U CN 210688271U CN 201920542548 U CN201920542548 U CN 201920542548U CN 210688271 U CN210688271 U CN 2106882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ooling part
combustion products
sla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25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
史宇
白霄
赵浩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hot Jinqiao thermal power plant of North United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张鑫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鑫 filed Critical 张鑫
Priority to CN2019205425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82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82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82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和支撑底座,第一冷却部顶端设置进渣口,第一冷却部上设置进水管和出水管;第二冷却部外部为环形夹套,第二冷却部的左上端与第一冷却部的下端相连,第二冷却部内转动连接有用于将燃烧产物传输到出渣口的螺旋送料杆,环形夹套上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上方依次设置过滤网和空气净化器;进渣口内部下端设置多个灰渣漏斗管,多个灰渣漏斗管下端各连通一根冷却管,冷却管底端穿出第一冷却部的底面和夹套连通第二冷却部。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根冷却管和冷水进行第一次降温,空气夹套进行二次降温,解决了燃烧产物中心温度过高的问题,确保降温效果,热量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渣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重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锅炉作为一种化工、冶金、能源、石油等领域的必要技术设备。现有的燃烧产物冷却技术有水渣斗和干渣斗两种方式:(1).水渣斗是锅炉正常运行时,水渣斗槽内储满熄火水,热炉渣经炉底水封系统落入冷渣斗的槽体内,红渣经水的淬冷粒化后由捞渣机输出。其缺点是: 热渣在下落过程中未经停留直接落入水中,热量未经回收利用;冷渣斗内的水吸收炉膛的热量;热渣淬冷时产生的水蒸气进入炉膛,影响燃烧,加剧管壁结焦。(2).干渣斗是锅炉正常运行时,热炉渣直接落到冷渣斗内的钢带式输渣机的输送钢带上,随着输送钢带的低速移动被冷空气逐渐冷却,冷空气在此换热过程中被加热后进入炉膛,炉渣经钢带输渣机送出。锅炉燃烧后的产物含有大量的热量(一般在800-950℃),如果直接以底渣形式排放,在渣场内自然冷却或是用水冲洗到室温状态,不仅会造成物理热能的损失,同时极大的恶化了锅炉运行现场的生产环境,并且高温残渣中残留的S和N仍可在炉外自燃释放出大量S02和NOx,造成大气环境二次污染。
因此,在本领域存在函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的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部、第二冷却部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冷却部顶端设置进渣口,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右上端设置进水管,所述第一冷却部的左上端设置出水管;所述第二冷却部外部为环形夹套,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左上端与所述第一冷却部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二冷却部内转动连接有用于将燃烧产物传输到出渣口的螺旋送料杆,所述螺旋送料杆一端设有调速电机和传动件,所述环形夹套和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左下端为圆弧状,所述环形夹套的左下端设置进风口,所述环形夹套的右上端设置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方依次设置过滤网和空气净化器;所述进渣口内部下端设置多个灰渣漏斗管,所述多个灰渣漏斗管下端各连通一根冷却管,所述冷却管底端穿出第一冷却部的底面和所述环形夹套并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部。
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与循环水泵和储水箱相连。
另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与循环水泵和发电厂的凝结水系统连通,冷却水被燃烧产物加热后返回到发电厂的热力系统。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为铝铜复合散热管。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的直径为100mm-500mm。
优选地,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固定镶嵌有一个相对称的轴承,所述螺旋送料杆贯穿两个所述轴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冷却部的外部,且所述螺旋送料杆的外表面与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进渣口底部固定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器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出渣口上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器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根冷却管和冷水降温,充分解决了燃烧产物中心温度过高的问题,达到均匀降温的目的,增强炉渣的冷却效果,燃烧产物冷却过程的热量被水管中的冷水吸收,冷水变热水,能量被循环利用,节约资源;
2、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可检测不同部位燃烧产物的温度,以便进行相应的操作来控制燃烧产物的排渣温度;
3、本实用新型使用过滤网和空气净化器,避免灰尘进去空气中,厂房设备卫生明显改善;
4、本实用新型使用空气夹套和螺旋送料杆,同时完成燃烧产物的运输和二次降温,确保燃烧产物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冷却部、2-第二冷却部、3-进渣口、4-进水管、5-出水管、 6-环形夹套、7-出渣口、8-螺旋送料杆、9-调速电机、10-进风口、11-出风口、 12-过滤网、13-空气净化器、14-灰渣漏斗管、15-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部1、第二冷却部2和支撑底座,第一冷却部1顶端设置进渣口3,第一冷却部1的右上端设置进水管4,第一冷却部1的左上端设置出水管5;第二冷却部2外部为环形夹套6,第二冷却部2的左上端与第一冷却部1的下端相连,第二冷却部2内转动连接有用于将燃烧产物传输到出渣口7的螺旋送料杆8,螺旋送料杆8一端设有调速电机9和传动件,环形夹套6和第二冷却部2的左下端为圆弧状,环形夹套6的左下端设置进风口10,环形夹套6的右上端设置出风口11,出风口 11上方依次设置过滤网12和空气净化器13;进渣口3内部下端设置多个灰渣漏斗管14,多个灰渣漏斗管14下端各连通一根冷却管15,冷却管15底端穿出第一冷却部1的底面和环形夹套6并连通第二冷却部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管15增大燃烧产物冷却的面积,水可以快速给燃烧产物降温,第二冷却部2的左下端设置圆弧状利于灰渣的流动,不产生死角,传动件及调速电机9控制螺旋送料杆8的旋转,将从第一冷却部1落下的燃烧产物运输到出渣口7,运输过程冷空气可以给燃烧产物继续降温,过滤网 12和空气净化器13防止灰尘排放到空气中,同时燃烧产物冷却过程的热量被水管中的冷水吸收,冷水变热水,能量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进一步,进水管4和出水管5与循环水泵和储水箱相连。
另一实施例中,进水管4和出水管5与循环水泵和发电厂的凝结水系统连通,冷却水被燃烧产物加热后返回到发电厂的热力系统。
进一步,冷却管15为铝铜复合散热管。由于铜、铝的导热性能非常好,故铜铝散热器的热传导能力远远高于其它材料的热传导能力,其热价比也远高于其他材料的散热管,铝铜复合散热管具有良好的抗碱性水腐蚀能力,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冷却管15的直径为100mm-500mm。
进一步,第二冷却部2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固定镶嵌有一个相对称的轴承,螺旋送料杆8贯穿两个轴承并延伸至第二冷却部2的外部,且螺旋送料杆8 的外表面与两个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进一步,在进渣口3底部固定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画出),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器(图中未画出)连接。
进一步,在出渣口7上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画出),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时监控出渣口7的的温度,以便进行相应的操作来控制燃烧产物的排渣温度。
本实用新型对灰渣漏斗管14的个数没有限制,如个数为3个、4个、5个、 6个、7个、8个等。
本实施例中的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图中未画出),用于支撑本装置,起固定作用。
工作原理:燃烧产物进入进渣口3,通过灰渣漏斗管14进入冷却管15,在冷却水的冷却作用下快速降温,然后燃烧产物进入第二冷却部2,螺旋送料杆8 将燃烧产物运输到出渣口7,运输过程冷空气可以给燃烧产物继续降温,过滤网 12和空气净化器13防止灰尘排放到空气中,同时燃烧产物冷却过程的热量被水管中的冷水吸收,冷水变热水,能量被循环利用,节约能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左上端”、“右下端”、“左下端”、“右上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却部(1)、第二冷却部(2)和支撑底座,所述第一冷却部(1)顶端设置进渣口(3),所述第一冷却部(1)的右上端设置进水管(4),所述第一冷却部(1)的左上端设置出水管(5);所述第二冷却部(2)外部为环形夹套(6),所述第二冷却部(2)的左上端与所述第一冷却部(1)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二冷却部(2)内转动连接有用于将燃烧产物传输到出渣口(7)的螺旋送料杆(8),所述螺旋送料杆(8)一端设有调速电机(9)和传动件,所述环形夹套(6)和所述第二冷却部(2)的左下端为圆弧状,所述环形夹套(6)的左下端设置进风口(10),所述环形夹套(6)的右上端设置出风口(11),所述出风口(11)上方依次设置过滤网(12)和空气净化器(13);所述进渣口(3)内部下端设置多个灰渣漏斗管(14),所述多个灰渣漏斗管(14)下端各连通一根冷却管(15),所述冷却管(15)底端穿出第一冷却部(1)的底面和所述环形夹套(6)并连通所述第二冷却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4)和所述出水管(5)与循环水泵和储水箱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4)和所述出水管(5)与循环水泵和发电厂的凝结水系统连通,冷却水被燃烧产物加热后返回到发电厂的热力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15)为铝铜复合散热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15)的直径为100mm-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部(2)的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固定镶嵌有一个相对称的轴承,所述螺旋送料杆(8)贯穿两个所述轴承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冷却部(2)的外部,且所述螺旋送料杆(8)的外表面与两个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渣口(3)底部固定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渣口(7)上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显示器连接。
CN201920542548.7U 2019-04-21 2019-04-21 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 Active CN2106882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2548.7U CN210688271U (zh) 2019-04-21 2019-04-21 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2548.7U CN210688271U (zh) 2019-04-21 2019-04-21 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8271U true CN210688271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6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2548.7U Active CN210688271U (zh) 2019-04-21 2019-04-21 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82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62854B (en) Heat transfer element with high heat transfer rate
CN100516314C (zh) 一种铝电解槽余热回收系统和装置
CN103776280B (zh) 具有凸形薄管板的立式换热器
CN210688271U (zh) 一种锅炉燃烧产物冷却装置
CN208750745U (zh) 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
CN1105276C (zh) 吸收式冷热水机的高温再生器及其吸收式冷热水机
CN215261229U (zh) 用于固态颗粒料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10051175U (zh) 一种加热炉余热回收装置
CN108592378A (zh) 一种流化床热水锅炉废渣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1011342U (zh) 风水联合循环立式冷渣器
CN207095339U (zh) 一种高温型粉体换热器
CN202246548U (zh) 干熄焦预热器
CN207600241U (zh) 混合式空冷凝汽器管束及使用该混合式管束的空冷凝汽器
CN209243036U (zh) 湿式厌氧发酵罐体及内部循环换热装置
CN113091484A (zh) 一种化工用列管式冷却装置
CN102168921A (zh) 用于烟气冷却的列管式冷却器
CN202350560U (zh) 一种粉末状固体显热回收装置
CN101302125B (zh) 复合肥料冷却方法
CN106123648B (zh) 二氧化碳冷却器及包含该二氧化碳冷却器的热泵系统
CN102419110A (zh) 一种粉末状固体显热回收装置
CN205676488U (zh) 一种高炉熔渣的干法处理装置
CN202393277U (zh) 固体颗粒激振亚流化风水冷却机
CN100357696C (zh) 竖式热管冷却机
CN218154268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下料装置
CN211476792U (zh) 一种简便快捷气体急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3

Address after: 010020 No.20 Hanggai Road, Saihan District, Hohhot,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Hohhot Jinqiao thermal power plant of North United Electric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0010 Industrial Park, Jinqi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ohhot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Zhang X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