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0745U - 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50745U
CN208750745U CN201821420196.XU CN201821420196U CN208750745U CN 208750745 U CN208750745 U CN 208750745U CN 201821420196 U CN201821420196 U CN 201821420196U CN 208750745 U CN208750745 U CN 208750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sulated
ash
air
primar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201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常浩
陈宝林
倪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dian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dian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dian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201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50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50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50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该装置旋转隔热滚筒,所述旋转隔热滚筒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冷一次风入口管道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内部设有一次风管束,所述一次风管两端分别与冷一次风入口管道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固定连接,旋转隔热滚筒两端还分别设有锅炉排渣入口管道和锅炉排渣出口管道,旋转隔热滚筒内壁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叶片,所述热一次风出口管道远离旋转隔热滚筒一端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连接,该装置可实现灰渣与一次风的换热,经过加热后的热一次风经过风室进入炉膛参与燃烧,提高了灰渣余热的利用效率,在保证最低流化的前提下降低了进入炉膛的一次风量,实现锅炉低负荷稳定燃烧,间接降低了炉内NOx生成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生产过程节能降耗领域。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CFB)通常燃用高灰份燃料,因此锅炉排渣热损失较大,一般为0.5%~1.8%,若能够将底渣的热量进行回收,则可大大提高电厂运行的经济性,降低发电煤耗,实现发电过程节能降耗。
换热器根据其所适用工况的不同、流通介质的不同、工作温度及压力的不同,换热器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和间壁式换热器等三类常见换热器类型。在电力生产行业中,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最为广泛,它主要比较常用的形式是管壳式和板式换热器,其中管壳式换热器凭借其设计和制作结构较为简单、造价较低、清洗维护比较方便等优点使得其分布比重高达54%左右。管壳式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由管侧和壳侧两方面共同决定,而壳侧流动传热性能,包括传热速率、动力消耗、振动水平、防垢除垢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换热管束支撑原件的结构形式。因此,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和开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发和应用各种新型高效换热管和管内插物,以强化管程的对流传热;二是采用新型管束支撑结构,将壳侧流动从横向流转变为纵向流或者是螺旋流,减小流动死区,降低振动水平,使流动损失与传热强化达到最佳的组合。
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普遍采用风水联合冷渣器或滚筒冷渣器进行底渣冷却,但这些冷渣设备经常会出现进渣管堵塞、排渣不畅、回风管磨损泄露等故障。就CFB锅炉而言,进入炉膛的一次风量关系到机组最低负荷以及炉内NOx生成量的多少,在当今节能减排、深度调峰的形势下,如果能够通过改进换热器结构,在低负荷条件下将进入CFB锅炉的一次风利用锅炉排渣进行加热,充分回收利用排渣余热,这样既能降低进入锅炉一次风量,实现低负荷稳定燃烧,还能减少炉内NOx的生成量,既达到了节能降耗,也达到了节能减排与深度调峰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该装置通过锅炉排渣余热加热进入炉膛的一次风,实现低负荷时在保证最低流化风的前提下降低进入炉膛的一次风量,实现锅炉稳定燃烧,降低了炉内NOx的生成量,并有效将灰渣余热回收利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包括旋转隔热滚筒,所述旋转隔热滚筒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冷一次风入口管道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内部设有一次风管束,所述一次风管两端分别与冷一次风入口管道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固定连接,旋转隔热滚筒两端还分别设有锅炉排渣入口管道和锅炉排渣出口管道,旋转隔热滚筒内壁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叶片,所述热一次风出口管道远离旋转隔热滚筒一端与锅炉炉膛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旋转隔热滚筒两端内壁设有密封轴承,所述旋转隔热滚筒通过密封轴承与冷一次风入口管道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转动连接。
所述旋转隔热滚筒设有多个一次风管,形成一次风管管束上方与旋转隔热滚筒内壁之间形成灰渣入口,所述锅炉排渣入口管道一端穿过热一次风出口管道并与灰渣入口连通,所述锅炉排渣出口管道设置于旋转隔热滚筒远离锅炉排渣入口管道一端的下部。
所述旋转隔热滚筒外壁两端沿周向均设有一旋转支撑轨道,两旋转支撑轨道分别与设置于旋转隔热滚筒底部的纵向支撑滑轮和横向固定滑轮滑动连接。
所述纵向支撑滑轮和横向固定滑轮底部分别设有纵向支撑滑轮底座和横向固定滑轮底座,所述支撑滑轮底座和横向固定滑轮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换热器支撑底座。
所述旋转隔热滚筒外壁中部沿周向设有齿轮。
所述冷一次风入口管道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冷一次风管支撑架和热一次风管支撑架。
所述旋转隔热滚筒由半圆筒状的滚筒上部壳体和滚筒下部壳体拼接而成。
所述滚筒上部壳体和滚筒下部壳体内部涂有隔热保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灰渣随旋转隔热滚筒的旋转,在叶片作用下而螺旋式前进,既提高了灰渣与一次风管的换热效率,延长了换热时间,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换热器排渣堵塞和不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装置利用锅炉排渣余热加热进入炉膛的一次风,提高了灰渣余热利用率,降低锅炉生成热量的损耗,有效减少系统煤耗,实现节能降耗;
通过对一次风进行加热,可以在低负荷时保证最低流化风的前提下降低一次风量,有效降低了一次风对床温的影响,而且降低一次风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氧量,减少炉内NOx的生成,稳定适宜的床温提供了更高的炉内脱硫效率,为超低排放和深度调峰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空气灰渣换热装置侧面剖视图;
图3为空气灰渣换热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热一次风管道出口截面图;
图5为热一次风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空气灰渣换热器旋转隔热滚筒壳体结构图。
图中,1-旋转隔热滚筒;2-齿轮;3-锅炉排渣入口管道;4-热一次风出口管道;5-冷一次风入口管道;6-旋转支撑轨道;7-密封轴承;8-热一次风管支撑架;9-冷一次风管支撑架;10-换热器支撑底座;11-横向固定滑轮底座;12-纵向支撑滑轮底座;13-横向固定滑轮;14-纵向支撑滑轮;15-换热器排渣出口管道;16-一次风管;17-叶片;18-灰渣入口;19-一次风管束;20-滚筒上部壳体;21-滚筒下部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该装置包括旋转隔热滚筒1,旋转隔热滚筒1两端内侧设有密封轴承,旋转隔热滚筒1通过密封轴承7分别与冷一次风入口管道5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4转动连接,旋转隔热滚筒1内部设有一次风管16,多个一次风管16形成一次风管束19,一次风管16两端分别与冷一次风入口管道5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4固定连接,旋转隔热滚筒1两端还分别设有锅炉排渣入口管道3和锅炉排渣出口管道15,热一次风出口管道4远离旋转隔热滚筒1一端与锅炉炉膛连接。
旋转隔热滚筒1底部设有换热器支撑底座10,换热器支撑底座10上部两端分别固定有横向固定滑轮底座11和纵向支撑滑轮底座12,横向固定滑轮底座11和纵向支撑滑轮底座12上分别设有横向固定滑13和纵向支撑滑轮14,旋转隔热滚筒1外壁两端沿周向分别设有一旋转支撑轨道6,旋转隔热滚筒1通过旋转支撑轨道6与横向固定滑13和纵向支撑滑轮14滑动连接,从而支撑在换热器支撑底座10上,旋转时也不会发生横向或纵向偏移。
热一次风出口管道4和冷一次风入口管道5底部支撑在热一次风管支撑架8和冷一次风管支撑架9上。
旋转隔热滚筒1外壁中部沿周向设有齿轮2,可通过电机带动旋转隔热滚筒1匀速转动。
结合图4和图5,旋转隔热滚筒1内部一次风管管束19上方与旋转隔热滚筒1内壁之间形成灰渣入口18,锅炉排渣入口管道3一端穿过热一次风出口管道4并与灰渣入口18连通,锅炉排渣出口管道15设置于旋转隔热滚筒1远离锅炉排渣入口管道一端的下部,旋转隔热滚筒内壁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叶片17。
锅炉排渣通过灰渣入口18进入旋转隔热滚筒1内部,并掉落在一次风管16上,一次风管16为静止部分,灰渣在与一次风换热后掉落至旋转隔热滚筒1底部,随着旋转隔热滚筒1旋转,在底部的灰渣在叶片17的带动下螺旋式前进,并不断掉落在一次风管16上,如此往复进行,延长了加热一次风的时间,直至灰渣被排出旋转隔热滚筒1。
冷一次风通过冷一次风入口管道5进入旋转隔热滚筒1内部的一次风管16实现与灰渣的换热,经过换热的后的热一次风通过热一次风出口管道4排出进入炉膛。
本实施例中一次风管16可根据机组容量大小、空气灰渣换热量大小以及灰渣粒径选择合适管径和管间距,从锅炉排渣管道3排入换热器的灰渣掉落在一次风管16上并对一次风进行加热,灰渣在旋转隔热滚筒1的旋转下螺旋式向前移动,并连续掉落在内置风管(16)上,直至排出换热器,加热后的热一次风从热一次风管道(4)排出并进入锅炉炉膛。
如图6所示,旋转隔热滚筒1可拆分为滚筒上部壳体20和滚筒下部壳体21两部分,壳体内部涂有隔热保温层,以实现滚筒内部热量的保存。
上面仅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隔热滚筒,所述旋转隔热滚筒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冷一次风入口管道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内部设有一次风管束,所述一次风管两端分别与冷一次风入口管道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固定连接,旋转隔热滚筒两端还分别设有锅炉排渣入口管道和锅炉排渣出口管道,旋转隔热滚筒内壁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叶片,所述热一次风出口管道远离旋转隔热滚筒一端与锅炉炉膛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隔热滚筒两端内壁设有密封轴承,所述旋转隔热滚筒通过密封轴承与冷一次风入口管道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隔热滚筒内设有多个一次风管,形成一次风管管束上方与旋转隔热滚筒内壁之间形成灰渣入口,所述锅炉排渣入口管道一端穿过热一次风出口管道并与灰渣入口连通,所述锅炉排渣出口管道设置于旋转隔热滚筒远离锅炉排渣入口管道一端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隔热滚筒外壁两端沿周向均设有一旋转支撑轨道,两旋转支撑轨道分别与设置于旋转隔热滚筒底部的纵向支撑滑轮和横向固定滑轮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滑轮和横向固定滑轮底部分别设有纵向支撑滑轮底座和横向固定滑轮底座,所述支撑滑轮底座和横向固定滑轮底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换热器支撑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隔热滚筒外壁中部沿周向设有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一次风入口管道和热一次风出口管道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冷一次风管支撑架和热一次风管支撑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隔热滚筒由半圆筒状的滚筒上部壳体和滚筒下部壳体拼接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上部壳体和滚筒下部壳体内部涂有隔热保温层。
CN201821420196.XU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 Active CN208750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0196.XU CN208750745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20196.XU CN208750745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50745U true CN208750745U (zh) 2019-04-16

Family

ID=66081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20196.XU Active CN208750745U (zh) 2018-08-31 2018-08-31 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507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7472A (zh) * 2019-09-04 2019-12-27 杜驾麟 一种基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滚筒型动态燃烧锅炉
CN110686271A (zh) * 2019-10-15 2020-01-14 老河口新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气密封结构的空气预热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7472A (zh) * 2019-09-04 2019-12-27 杜驾麟 一种基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滚筒型动态燃烧锅炉
CN110686271A (zh) * 2019-10-15 2020-01-14 老河口新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气密封结构的空气预热器
CN110686271B (zh) * 2019-10-15 2022-01-07 老河口新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具有气密封结构的空气预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03355Y (zh) 一种水泥回转窑筒体散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8750745U (zh) 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
CN102410527A (zh) 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复合相变换热器
CN202361355U (zh) 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复合相变换热器
CN102384680A (zh) 一种分体式热媒循环型排烟余热回收及利用装置
CN104990063B (zh) 与暖风器系统耦合使用的热一次风余热利用装置
CN201606865U (zh) 一种水媒式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1715544U (zh) 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201680401U (zh) 强制循环换热系统
CN207779154U (zh) 一种工业炉窑近零排放系统
CN102121405A (zh) 轧钢板车间加热炉低品位烟气有机郎肯循环余热发电系统
CN205402641U (zh) 变空间变流场的烟气余热回收锅炉
CN204704828U (zh) 一种双层膜式滚筒冷渣机
CN106834571A (zh) 一种高炉渣显热回收冷渣器
CN203454861U (zh) 螺旋鳍片管式蒸汽空气预热器
CN202001071U (zh) 轧钢板车间加热炉低品位烟气有机郎肯循环余热发电系统
CN105588095B (zh) 变空间变流场的烟气余热回收锅炉
CN105318735B (zh) 一种利用烧结低温余热冷却高炉循环水的装置
CN211011342U (zh) 风水联合循环立式冷渣器
CN201003907Y (zh) 一种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余热发电系统
CN209116822U (zh) 一种电厂余热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205807398U (zh) 一种回收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高温余热并用于储热的系统
CN202118930U (zh) 冷渣排渣机
CN105864753A (zh) 一种回收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高温余热并加热热风的系统
CN2650051Y (zh) 对高温多尘烟气进行余热回收和除尘的旋风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0046 fairyland Road,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No. 10

Patentee after: Guoneng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46 fairyland Road,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No. 10

Patentee before: GUODIAN NANJING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