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3416U -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3416U
CN210683416U CN201921165909.7U CN201921165909U CN210683416U CN 210683416 U CN210683416 U CN 210683416U CN 201921165909 U CN201921165909 U CN 201921165909U CN 210683416 U CN210683416 U CN 210683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ank
sewage treatment
communicate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59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君
石子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YUAN ENVIRONMENT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11659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3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3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3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包括送药机构、混合机构、加压溶气气浮机构、搅拌机构和刮渣机构,述送药机构与混合机构连通,所述混合机构通过第一水泵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连通,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远离搅拌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刮渣机构,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通过水管与第二水泵连通,所述第二水泵一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气管连通有溶气罐,所述溶气罐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连通,所述溶气罐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的下端通过水管连通。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处理效果,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制造业迅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一些工业生产时产生的废物废水等就会大大增加,而这时,为了保证自然环境不会受到工业发展副作用的伤害,在环保事业上面就需要大力发展。
目前社会上的企业对于污水这一块的处理偏向两极分化,大企业处理污水比较严格,一般是建造废水池来对本企业生产时产生的较大量废水进行处理,但是由于这种方式成本高昂,只适合大企业使用。而小企业一方面负担不起高额的污水处理费用,另一方面抱着本企业生产污水少的想法而直接排放工业污水,为此,我们提出成本低,污水处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气机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社会上的企业对于污水这一块的处理偏向两极分化,大企业处理污水比较严格,一般是建造废水池来对本企业生产时产生的较大量废水进行处理,但是由于这种方式成本高昂,只适合大企业使用。而小企业一方面负担不起高额的污水处理费用,另一方面抱着本企业生产污水少的想法而直接排放工业污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包括送药机构、混合机构、加压溶气气浮机构、搅拌机构和刮渣机构,述送药机构与混合机构连通,所述混合机构通过第一水泵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连通,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远离搅拌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刮渣机构,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通过水管与第二水泵连通,所述第二水泵一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通过气管连通有溶气罐,所述溶气罐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连通,所述溶气罐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的下端通过水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送药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上安装有第一储料斗,所述第一储料斗的出口设置有带式输送机,所述带式输送机的上端设置出料口设置有第二储料斗,所述第二储料斗安装在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架位于带式输送机的前侧下方,所述第二储料斗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螺旋上料机,所述螺旋上料机的出料口与混合机构连通。
优选的,所述带式输送机的下端端部下方设置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位于第一安装架的中间下侧。
优选的,所述混合机构包括储药罐,所述储药罐与螺旋上料机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储药罐的上端端部中间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位于储药罐的内部中间,所述第一转轴的下侧固定有搅拌叶片。
优选的,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包括气浮池,所述气浮池从左往右依次分为混凝反应室、接触室、气浮分离室和清水室,所述混凝反应室的上端通过第一水泵与储药罐连通,所述混凝反应室的上端一侧通过水管与第二水泵连通,所述气浮池的底端通过水管与第三水泵连通,所述第三水泵通过水管与溶气罐的进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架,所述第三安装架安装在气浮池的上端一侧,所述第三安装架上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混凝反应室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的下端端部固定有蜗轮搅拌器。
优选的,所述刮渣机构包括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减速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和减速机均固定在第四安装架上,所述第四安装架固定在气浮池的上端一侧,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部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通过轴承座与气浮池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两侧均键连接有第一链轮,所述第一链轮的一侧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二链轮键连接在第四转轴上,所述第四转轴通过轴承座与气浮池转动连接,两条所述链条之间固定连接有刮渣板,所述刮渣板位于气浮分离室的上方,所述气浮分离室的上端靠近第一链轮的一侧侧壁上固定有集渣槽。
优选的,所述气浮池的后端中间固定有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楼梯。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雨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带式输送机和螺旋上料机把药品输送到储药罐内,然后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第一转轴旋转,进而第一转轴带动搅拌叶片储药罐内旋转,进而搅拌叶片对储药罐内药品和水充分搅拌,进而把药品制成溶液,使药品输送到气浮池内能够及时发挥作用,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空气压缩机向溶气罐内通如高压气体,然后溶气罐内产生气泡并把气泡通入到气浮池内的污水中形成若干微小气泡,微小气泡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污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一气、水、颗粒(油)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或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污水的目的,处理效果好、制造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凝反应室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进而第二伺服电机带动第二转轴旋转,进而第二转轴带动蜗轮搅拌器在混凝反应室内旋转,进而使药物与污水充分接触、反应,促进污水与药物充分混合,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速机给第三伺服电机降低转速,然后带动第三转轴旋转,进而第三转轴带动第一链轮旋转,进而第一链轮带动链条绕第二链轮旋转,进而链条带动刮渣板运动实现对气浮分离室上侧分离出的油渣进行有效的收集,并把油渣推送到集渣槽内,便于集中处理,实现自动除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机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压溶气气浮机构和搅拌机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刮渣机构结构图。
附图标记:1、送药机构;101、第一安装架;102、储料斗;103、带式输送机;104、第二储料斗;105、第二安装架;106、螺旋上料机;107、回收箱;2、混合机构;201、储药罐;202、第一伺服电机;203、第一转轴;204、搅拌叶片;3、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01、气浮池;302、混凝反应室;303、接触室;304、气浮分离室;305、清水室;306、集渣槽;4、搅拌机构;401、第三安装架;402、第二伺服电机;403、第二转轴;404、蜗轮搅拌器;5、刮渣机构;501、第三伺服电机;502、减速机;503、第四安装架;504、第三转轴;505、第一链轮;506、链条;507、第二链轮;508、第四转轴;509、刮渣板;510、集渣槽;6、第一水泵;7、第二水泵;8、空气压缩机;9、溶气罐;10、第三水泵;11、支撑架;12、楼梯;13、雨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包括送药机构1、混合机构2、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搅拌机构4和刮渣机构5,述送药机构1与混合机构2连通,所述混合机构2通过第一水泵6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连通,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4,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远离搅拌机构4的一侧设置有刮渣机构5,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通过水管与第二水泵7连通,所述第二水泵7一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8,所述空气压缩机8通过气管连通有溶气罐9,所述溶气罐9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连通,所述溶气罐9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有第三水泵10,所述第三水泵10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的下端通过水管连通。
较佳地,所述送药机构1包括第一安装架101,所述第一安装架101上安装有第一储料斗102,所述第一储料斗102的出口设置有带式输送机103,所述带式输送机103的上端设置出料口设置有第二储料斗104,所述第二储料斗104安装在第二安装架105上,所述第二安装架105位于带式输送机103的前侧下方,所述第二储料斗104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螺旋上料机106,所述螺旋上料机106的出料口与混合机构2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把药品从低处输送到高处,由于螺旋上料机106的第二储料斗104位置高,药品对人体皮肤有一定的损害,故采用带式输送机103把物料从更低的地方运到螺旋上料机106的第二储料斗104内,防止伤害工人皮肤,提高安全性。
较佳地,所述带式输送机103的下端端部下方设置有回收箱107,所述回收箱107位于第一安装架101的中间下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箱107的设置便于对从带式输送机103低端滑落的药品进行收集,避免浪费。
较佳地,所述混合机构2包括储药罐201,所述储药罐201与螺旋上料机106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储药罐201的上端端部中间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20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02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转轴203,所述第一转轴203位于储药罐201的内部中间,所述第一转轴203的下侧固定有搅拌叶片20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叶片204对储药罐201内药品和水充分搅拌,进而把药品制成溶液,使药品输送到气浮池301内能够及时发挥作用,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较佳地,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包括气浮池301,所述气浮池301从左往右依次分为混凝反应室302、接触室303、气浮分离室304和清水室305,所述混凝反应室302的上端通过第一水泵6与储药罐201连通,所述混凝反应室302的上端一侧通过水管与第二水泵7连通,所述气浮池301的底端通过水管与第三水泵10连通,所述第三水泵10通过水管与溶气罐9的进水口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浮池301内的污水中形成若干微小气泡,微小气泡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污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一气、水、颗粒(油)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或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污水的目的,处理效果好、制造成本低。
较佳地,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第三安装架401,所述第三安装架401安装在气浮池301的上端一侧,所述第三安装架401上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40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02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二转轴403,所述第二转轴403位于混凝反应室302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403的下端端部固定有蜗轮搅拌器40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轮搅拌器404在混凝反应室302内旋转,使药物与污水充分接触、反应,促进污水与药物充分混合,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较佳地,所述刮渣机构5包括第三伺服电机501,所述第三伺服电机501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减速机502,所述第三伺服电机501和减速机502均固定在第四安装架503上,所述第四安装架503固定在气浮池301的上端一侧,所述减速机502的输出端部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三转轴504,所述第三转轴504通过轴承座与气浮池30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504的两侧均键连接有第一链轮505,所述第一链轮505的一侧通过链条506传动连接有第二链轮507,所述第二链轮507键连接在第四转轴508上,所述第四转轴508通过轴承座与气浮池301转动连接,两条所述链条506之间固定连接有刮渣板509,所述刮渣板509位于气浮分离室304的上方,所述气浮分离室304的上端靠近第一链轮505的一侧侧壁上固定有集渣槽5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链条506带动刮渣板509运动,进而对气浮分离室304上侧分离出的油渣进行有效的收集,并把油渣推送到集渣槽510内,便于集中处理,实现自动除渣。
较佳地,所述气浮池301的后端中间固定有支撑架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站在支撑架11上观察气浮池301内污水处理状况。
较佳地,所述支撑架11的一侧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楼梯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楼梯12便于工作人员从地面上爬到支撑架11上。
较佳地,所述支撑架11的顶端安装有雨棚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棚13的设置起到挡雨作用,避免下雨时雨水冲到工作人员。
1、确定气浮池的宽
平流气浮池的宽即气浮室的宽,同时也是混凝反应室、接触室、集渣槽和清水室的宽。可由气浮分离室表面负荷及污水处理量和回流比可算出相应的池宽B:
B===1m
式中B——池宽,m;
Q——污水处理量,m3/h;
R——回流比;
——表面负荷,取8m3/(m2.h),(一般取值为7.2~10.8之间m3/(m2.h))
2、计算气浮分离室的长
根据已经确定的气浮池宽及表面负荷,即可计算出气浮分离室的长
式中——气浮分离室长,m;
Q——污水处理量,m3/h;
R——回流比;
——表面负荷,取8m3/(m2.h),(一般取值为7.2~10.8之间m3/(m2.h));
B——池宽,m。
3、确定气浮分离室的水层深,并进行校核
一般水层深度为1.5~2.5m之间,本设计初步确定水层深度为2.4m,因此可校核气浮分离室内水流水平流速以及停留时间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
=m3
式中
——气浮分离室内水流水平流速,m/s(合理范围为m/s);
R——回流比;
Q——污水处理量,m3/s;
B——池宽,m;
——气浮分离室水层深度。
=1080s
式中
——气浮分离室污水停留时间,s(合理范围为900~3600s);
B——池宽,m;
——气浮分离室水层深度
——气浮分离室长,m;
Q——污水处理量,m3/s;
R——回流比。
经过计算最终得到气浮分离室内水流水平流速=m3以及停留时间=1080s,都在合理范围之内,则可确定气浮分离室水层深度为2.4m。
4、混凝反应室长度的计算
确定混凝反应室的的停留时间即可计算出混凝反应室的长度:
式中——混凝反应室长,m;
Q——污水处理量,m3/s;
——混凝反应室停留时间,取400s(一般取值范围为300~900s);
B——池宽,m;
——气浮分离室水层深度
5、接触室的计算
(1)计算接触室的长
根据已知的气浮池宽度B和接触室表面负荷即可求出接触室的长:
式中——接触室长,m;
Q——污水处理量,m3/h;
R——回流比;
B——池宽,m;
——接触室表面负荷,取50m3/(m2.h)
(2)计算接触室隔板的高度
接触室隔板的高度由接触室停留时间确定,所以只要确定接触室停留时间即可计算出接触室隔板的高度:
式中——接触室隔板高度,m;
——接触室水停留时间,取100s(一般取值范围为60~120s);
Q——污水处理量,m3/s;
R——回流比;
B——池宽,m;
——接触室长,m。
6、清水度长度的计算
已知气浮分离室的长度、接触室的长度和混凝反应室的长度并初步确定气浮池的长/宽为5,即总长L=5(B+2s),s为壁厚,取10mm=0.01m。
清水室的长=L----5s=5.02-0.48-0.93-3-0.05=0.56m。
1、溶气罐直径的确定
根据GB/T9019《压力容器公称直径》的有关规定和污水处理量,结合下表确定溶气罐直径为500mm,即=0.5m。
Figure BDA0002139537620000111
2、溶气罐高度的计算
溶气罐的高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布水布气空间高、填料层高、缓冲区高和罐底水层高,如上图所示。即溶气罐的总高为:
H=2++++
式中H—为溶气罐总高,m;
—灌顶封头高,m;
—布水布气空间高,取0.2,(一般为0.2~0.4m);
—填料层高,取1m,(一般为1~1.5m);
—缓冲区高,取0.2(一般为0.2~0.5m);
—罐底水层高,取0.8(为0.8~1.2m);
其中目前多采用以内径为公称直径的椭圆形封头。按JB1154-73规定,封头高度与公称直径的关系:
=+=125+40=165mm=0.165m
式中—封头高度,m
—壁厚,m;
因此,溶气罐总高:H=2++++=2m
3、溶气罐进出水口直径的确定
根据表4.1,本设计初步确定溶气罐进水口的直径为100mm,出水口直径为125mm。
4.2.3空压机选型
1、回流比(R)的确定及验证
所谓回流比,指的是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回流的那部分的体积与处理前污水的体积之比,回流比一般在0.1~0.5之间选择。回流比越大则供气量就越多,有利于气浮分离,但与此同时溶气罐及气浮池的投资成本也随之增大,因此一般推荐回流比在0.2~0.3之间。
本设计初步选定回流比为0.2,为了检验回流比选择的合理性,我们用气固比进行验证。气固比正常范围在0.01~0.04之间,当我们计算出的气固比超出正常范围,必要时重新选定回流比进行计算。而所谓的气固比,指的是气浮池内提供的气体量与处理污水中油含量或和固体悬浮物的含量之比,其计算过程为:
=(f-)
=(0.95×0.3-0.1)
0.038
式中R——回流比,
——换算系数,
H——亨利系数,
f——溶气饱和效率,
——溶气罐压力,
——气浮池释放器出口压力,
C——污水中油或悬浮物含量,
最终经过计算得到气固比为0.038,在合理范围之内,所以选定的回流比R=0.2合理。
2、用气量的计算
按照溶气水完全饱和并有一定富裕,用气量为
=φ=1.20.41Nm3/h
式中——气体供给量,Nm3/h;
φ——富裕系数,取值1.2(一般为1.1~1.2);
——溶气罐压力,;
R——回流比;
Q——污水处理量,m3/h;
——换算系数,见表1;
H——亨利系数;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得:
=0.0025
根据气体供给量=0.0025
和操作压力为0.3=0.5,(0.2为压力余量)选择FG07三相空气压缩机。
工作原理:首先把第一储料斗102内加入药品,然后在带式输送机103和螺旋上料机106的带动下把药品输送到储药罐201内,进而药品与储药罐201内预先加好的水混合,然后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02带动第一转轴203旋转,进而第一转轴203带动搅拌叶片204在储药罐201内旋转,进而搅拌叶片204对储药罐201内药品和水充分搅拌,进而把药品制成溶液,然后第一水泵6把制好的药品溶液输送到气浮池301内的混凝反应室302内,同时第二水泵7把污水也输送到混凝反应室302内;
通过在混凝反应室30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伺服电机402,进而第二伺服电机402带动第二转轴403旋转,进而第二转轴403带动蜗轮搅拌器404在混凝反应室302内旋转,进而使药品溶液与污水充分接触、反应,促进污水与药物充分混合,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第三水泵10把气浮池301回流的污水输送到溶气罐9内,空气压缩机8向溶气罐9内通如高压气体,然后高压气体与溶气罐9内的污水混合产生气泡,然后溶气罐9把气泡通入到气浮池301内的污水中形成若干微小气泡,微小气泡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使污水中的乳化油、微小悬浮颗粒等污染物质粘附在气泡上,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一气、水、颗粒(油)三相混合体,通过收集泡沫或浮渣达到分离杂质、净化污水的目的;
通过减速机502给第三伺服电机501降低转速,然后带动第三转轴504旋转,进而第三转轴504带动第一链轮505旋转,进而第一链轮505带动链条506绕第二链轮507旋转,进而链条506带动刮渣板509前后运动,实现对气浮分离室304上侧分离出的油渣进行有效的收集,并把油渣推送到集渣槽510内,便于集中处理,实现自动除渣,然后处理完的水进入到清水室305,最后通过清水室305一侧的排水管排出,整个过程完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包括送药机构(1)、混合机构(2)、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搅拌机构(4)和刮渣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药机构(1)与混合机构(2)连通,所述混合机构(2)通过第一水泵(6)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连通,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的一侧内部设置有搅拌机构(4),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远离搅拌机构(4)的一侧设置有刮渣机构(5),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通过水管与第二水泵(7)连通,所述第二水泵(7)一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8),所述空气压缩机(8)通过气管连通有溶气罐(9),所述溶气罐(9)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连通,所述溶气罐(9)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通有第三水泵(10),所述第三水泵(10)与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的下端通过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药机构(1)包括第一安装架(101),所述第一安装架(101)上安装有第一储料斗(102),所述第一储料斗(102)的出口设置有带式输送机(103),所述带式输送机(103)的上端设置出料口设置有第二储料斗(104),所述第二储料斗(104)安装在第二安装架(105)上,所述第二安装架(105)位于带式输送机(103)的前侧下方,所述第二储料斗(104)的出料口处设置有螺旋上料机(106),所述螺旋上料机(106)的出料口与混合机构(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输送机(103)的下端端部下方设置有回收箱(107),所述回收箱(107)位于第一安装架(101)的中间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2)包括储药罐(201),所述储药罐(201)与螺旋上料机(106)的出料口连通,所述储药罐(201)的上端端部中间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20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02)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转轴(203),所述第一转轴(203)位于储药罐(201)的内部中间,所述第一转轴(203)的下侧固定有搅拌叶片(2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溶气气浮机构(3)包括气浮池(301),所述气浮池(301)从左往右依次分为混凝反应室(302)、接触室(303)、气浮分离室(304)和清水室(305),所述混凝反应室(302)的上端通过第一水泵(6)与储药罐(201)连通,所述混凝反应室(302)的上端一侧通过水管与第二水泵(7)连通,所述气浮池(301)的底端通过水管与第三水泵(10)连通,所述第三水泵(10)通过水管与溶气罐(9)的进水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4)包括第三安装架(401),所述第三安装架(401)安装在气浮池(301)的上端一侧,所述第三安装架(401)上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40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402)的输出轴端部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二转轴(403),所述第二转轴(403)位于混凝反应室(302)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403)的下端端部固定有蜗轮搅拌器(40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渣机构(5)包括第三伺服电机(501),所述第三伺服电机(501)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减速机(502),所述第三伺服电机(501)和减速机(502)均固定在第四安装架(503)上,所述第四安装架(503)固定在气浮池(301)的上端一侧,所述减速机(502)的输出端部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三转轴(504),所述第三转轴(504)通过轴承座与气浮池(301)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504)的两侧均键连接有第一链轮(505),所述第一链轮(505)的一侧通过链条(506)传动连接有第二链轮(507),所述第二链轮(507)键连接在第四转轴(508)上,所述第四转轴(508)通过轴承座与气浮池(301)转动连接,两条所述链条(506)之间固定连接有刮渣板(509),所述刮渣板(509)位于气浮分离室(304)的上方,所述气浮分离室(304)的上端靠近第一链轮(505)的一侧侧壁上固定有集渣槽(51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浮池(301)的后端中间固定有支撑架(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的一侧与地面之间设置有楼梯(1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的顶端安装有雨棚(13)。
CN201921165909.7U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Active CN210683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5909.7U CN210683416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5909.7U CN210683416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3416U true CN210683416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0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5909.7U Active CN210683416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34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5779A (zh) * 2019-07-23 2019-09-20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5779A (zh) * 2019-07-23 2019-09-20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3098B (zh) 高效凹涡气浮沉淀机
CN113149280B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CN105645731B (zh) 浓缩污泥的二次浓缩釜及其污泥处理方法
US20210024376A1 (en) Intelligent industrial sewage treatment air machine device
CN202968187U (zh) 涡凹式气浮机
CN210683416U (zh) 一种智能工业污水处理气机装置
CN205008116U (zh) 一种煤泥浮选机
CN202729923U (zh) 一种倒流式高效溶气气浮装置
CN208732667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高效气浮机
CN202968184U (zh) 高效凹涡气浮沉淀机
CN213375423U (zh) 一种化工工程废液杂质分层分离装置
CN213707994U (zh) 一种大型的含h2s石化污水高效气浮处理系统
CN213803228U (zh)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
CN208933022U (zh) 一种新型气浮池
CN205634961U (zh) 一种高效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池
CN107416934A (zh) 振动式气浮池
CN211393927U (zh) 一种快速处理的高效气浮机
CN211141581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用气浮机
CN209010319U (zh) 一种废水净化器
CN208883589U (zh) 高效蛋白分离器
CN112723604A (zh) 一种高效率气浮净水设备
CN217351016U (zh) 一种水力旋流与气浮混合的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12740798U (zh) 浮渣浓缩装置
CN216191515U (zh) 溶气气浮机
CN208933025U (zh) 一种气浮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1

Address after: Room C317, building 2, Weisheng, Shijing Industrial Zone, sangyuan, Dongcheng Distric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OYUAN ENVIRONMENT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1, University Road, Song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Dongguan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