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3311U - 一种初沉反应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初沉反应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3311U
CN210683311U CN201921010487.6U CN201921010487U CN210683311U CN 210683311 U CN210683311 U CN 210683311U CN 201921010487 U CN201921010487 U CN 201921010487U CN 210683311 U CN210683311 U CN 210683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body
weir
pipe
effluent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04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Yongfeng Pa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Yongfeng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Yongfeng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Yongfeng Pa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04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3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3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3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初沉反应塔,包括塔体以及与塔体内部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溢水口,所述塔体的底部连通有排泥管,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朝上设置,且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外套设有扩散管,所述塔体内且位于扩散管外罩扣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上端封闭设置,所述导流筒的下端设置有导流出口,所述导流筒上端穿设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下端延伸至扩散管中;向进水管的废水中添加PAC,废水再经扩散管中段和来自加药管的药剂PAM充分混合后减速上升,沙粒及聚团型的COD较重直接下沉;废水在扩散管顶端转向经导流筒减速继续向下流,小矾花经絮凝变大后比重增加直接往下沉积于塔体的底部,提升废水初沉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初沉反应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初沉反应塔。
背景技术
在国家环保的高压态势下,造纸行业污水处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重点环节,产生的废水处理工艺多种多样,但是离不开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废水预处理阶段,其中用于废水预处理阶段的初沉设备非常关键,功能主要是去除聚团型COD及回收细小纤维。
现有中国专利号CN208553249U公开了一种沉淀池刮泥机,包括:卷扬电机和清理池底污泥的刮泥组件;卷扬电机驱动刮泥组件往复运动;刮泥组件设置有多个用于刮泥的楔形刮板;沉淀池形成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斗;楔形刮板的凹面位于楔形刮板的斜面和污泥斗之间;凹面的一侧定义为前侧;斜面的一侧定义为后侧;刮泥组件向前运动的速度小于刮泥组件向后运动的速度;卷扬电机包括:第一卷扬电机和第二卷扬电机;第一卷扬电机驱动刮泥组件向前运动;第二卷扬电机驱动刮泥组件向后运动;沉淀池刮泥机还包括钢丝绳;刮泥组件固定至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卷扬电机和第二卷扬电机。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由于该种沉淀池需要较大的水平面积用于承载沉淀,使得面积占用极大同时由于沉淀池水平面积大造成需要大量药剂喷洒于沉淀池中,保证药剂和废水之间混合,药剂的消耗量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初沉反应塔,废水从塔体中间输入,在塔体内部设置有扩散管与导流筒,使得废水流动并与药液充分混合,减少药液的消耗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初沉反应塔,包括塔体以及与塔体内部连通的进水管,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溢水口,所述塔体的底部连通有排泥管,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朝上设置,且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外套设有扩散管,所述塔体内且位于扩散管外罩扣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上端封闭设置,所述导流筒的下端设置有导流出口,所述导流筒上端穿设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下端延伸至扩散管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废水加入PAC(聚合氯化铝),控制PAC用量8-12g/m3,废水从进水管通入扩散管中,废水向扩散管上端流通,再通过加药管向扩散管中加入PAM(聚丙烯酰胺),控制PAM用量2-3g/m3,在废水向导流筒顶部流动时与PAM混合,其中废水中的沙粒以及聚团型COD较重下沉,并从扩散管的下端掉落至塔体的底部中,而剩余的废水、PAC和PAM之间反应会形成小矾花经絮凝,部分小矾花经絮凝随废水在扩散管顶端转向经导流筒减速继续向下流时,小矾花经絮凝变大后比重增加直接往下沉积于塔体的底部收集,最后澄清的水再塔体顶部的溢水留已出,塔体底部的沉淀通过排泥管连续排出,实现废水去除聚团型COD及回收细小纤维的目的,同时,减少对土地面积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散管呈圆台状,且所述扩散管上端的直径大于扩散管下端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废水从进水管中输出时,扩散管的至今逐渐变大,使得废水的流动速率逐渐减缓,使得废水能够有效的与加药管中输出的PAM充分混合,保证废水中PAM混合的均匀度,进而提升聚团型COD聚集以及小矾花经絮凝的形成,提高去除聚团型COD及回收细小纤维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塔体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筒部和圆锥部,所述圆筒部的上端形成所述溢水口,所述圆筒部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圆锥部上端,所述圆锥部下端与排泥管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沉淀掉落于圆锥部的内侧壁时,由于圆锥部的内壁呈倾斜设置,且圆锥部的锥度采用50-60度之间,沉淀能够有效的沿圆锥部内壁向下滑动,而后再从排泥管中排出,减少沉淀在塔体内壁的粘连,提升沉淀排出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筒部内且位于导流筒之间间隔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与竖直平面之间设置有倾斜夹角,所述斜板在水平面的投影有重叠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导流筒下端流出的废水中还存在少量漂浮的小矾花经絮凝,当废水向塔体的顶部流动时,废水通过斜板之间的间隙,废水中比较小且较轻的小矾花经絮凝经斜板的碰撞收集作用形成泥团下沉至圆锥部中,进一步提升收集废水中小纤维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斜板绕圆筒部轴线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斜板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圆筒部的内壁和导流筒的内壁贴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板与圆筒部的内壁和导流筒的内壁贴合,使得从导流筒输出的废水必须从斜板之间穿过,进而保证稳定去除废水中漂浮的小矾花经絮凝。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筒部内侧的下端同轴延伸有外支撑环,所述导流筒外侧的下端同轴延伸有内支撑环,所述外支撑环与内支撑环之间共面设置,所述斜板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环,且所述斜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环的下端,所述外支撑环与内支撑环支撑于斜板的下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斜板放入塔体中时,连接环固定斜板的上端,外支撑环与内支撑环支撑于斜板的下端,实现斜板在塔体中的固定,当长时间斜板发生老化,通过起吊连接环能够将所有斜板从塔体中取出,便于更换新的斜板,保证小矾花经絮凝在斜板上的堆积和脱落,提升沉淀的排出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塔体的上端同轴设置有出水外堰,且所述塔体的上端连接有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与出水外堰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斜板放入塔体中时,连接环固定斜板的上端,外支撑环与内支撑环支撑于斜板的下端,实现斜板在塔体中的固定,当长时间斜板发生老化,通过起吊连接环能够将所有斜板从塔体中取出,便于更换新的斜板,保证小矾花经絮凝在斜板上的堆积和脱落,提升沉淀的排出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筒的上端同轴设置有出水内堰,所述出水内堰与出水外堰之间连接有出水支堰,所述出水支堰连通出水内堰与出水外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口处靠近塔体外侧废水直接溢流至出水外堰,靠近塔体中心的清水溢流支出水内堰中,位于出水内堰的清水再通过出水支堰汇聚至出水外堰,很大程度减少传统出水堰在外沿出水导致澄清水上流后又转向大幅横流的弊病,提升出水的洁净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支堰的一端铰接于出水外堰上,所述出水支堰在竖直平面转动设置,所述导流筒外侧的上端同轴延伸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的上端周向间隔延伸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滑动穿过出水支堰,所述插接柱上螺纹连接有抵接于出水支堰的锁定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除锁定螺母,起吊导流筒,出水支堰绕其轴线翻转,进而方便连接环以及斜板的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废水从塔体中间输入,在塔体内部设置有扩散管与导流筒,使得废水流动并与药液充分混合,减少药液的消耗量;
2.出水外堰、出水支堰以及出水内堰很大程度减少传统出水堰在外沿出水导致澄清水上流后又转向大幅横流的弊病,提升出水的洁净度;
3.起吊导流筒,出水支堰绕其轴线翻转,进而方便连接环以及斜板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初沉反应塔的总装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塔体内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扩散管与导流筒结构的半剖示意图。
图中,1、塔体;11、圆筒部;12、圆锥部;13、外支撑环;2、进水管;3、扩散管;4、导流筒;41、内支撑环;42、抵接环;43、插接柱;44、锁定螺母;5、加药管;6、排泥管;7、连接环;71、斜板;8、出水外堰;9、出水支堰;10、出水内堰;14、出水总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初沉反应塔,包括塔体1以及一端伸入塔体1内的进水管2,在塔体1的上端形成溢水口,在塔体1的下端连接有排泥管6,其中进水管2伸出塔体1中的一端向上弯曲,并在该端外套设有扩散管3,在扩散管3外且位于塔体1中套设有导流筒4,导流筒4的下端设置有导流出口,同时在导流筒4的上端沿竖直方向插接有加药管5,并将加药管5的下端伸入扩散管3中;
在废水加入PAC(聚合氯化铝),控制PAC用量8-12g/m3,废水从进水管2通入扩散管3中,废水向扩散管3上端流通,再通过加药管5向扩散管3中加入PAM(聚丙烯酰胺),控制PAM用量2-3g/m3,在废水向导流筒4顶部流动时与PAM混合,其中废水中的沙粒以及聚团型COD较重下沉,并从扩散管3的下端掉落至塔体1的底部中,而剩余的废水、PAC和PAM之间反应会形成小矾花经絮凝,部分小矾花经絮凝随废水在扩散管3顶端转向经导流筒4减速继续向下流时,小矾花经絮凝变大后比重增加直接往下沉积于塔体1的底部收集,最后澄清的水再塔体1顶部的溢水留已出,塔体1底部的沉淀通过排泥管6连续排出,实现废水去除聚团型COD及回收细小纤维的目的,同时,减少对土地面积的使用。
如图1所示,塔体1包括圆筒部11和圆锥部12,圆筒部11的上端形成溢水口,圆锥部12固定圆筒部11的下端,当沉淀掉落于圆锥部12的内侧壁时,由于圆锥部12的内壁呈倾斜设置,且圆锥部12的锥度采用50-60度之间,沉淀能够有效的沿圆锥部12内壁向下滑动,而后再从排泥管6中排出,减少沉淀在塔体1内壁的粘连,提升沉淀排出的效率。
如图3所示,其中扩散管3呈圆台状,扩散管3的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下端开口的直径,当废水从进水管2中输出时,扩散管3的至今逐渐变大,使得废水的流动速率逐渐减缓,使得废水能够有效的与加药管5中输出的PAM充分混合,保证废水中PAM混合的均匀度,进而提升聚团型COD聚集以及小矾花经絮凝的形成,提高去除聚团型COD及回收细小纤维的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导流筒4与圆筒部11之间周向间隔设置有斜板71,斜板71与竖直平面之间设置有倾斜角度,斜板71的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圆筒部11的内壁和导流筒4的内壁贴合,并且斜板71在水平面的投影有重叠部分;从导流筒4下端流出的废水中还存在少量漂浮的小矾花经絮凝,当废水向塔体1的顶部流动时,废水通过斜板71之间的间隙,废水中比较小且较轻的小矾花经絮凝经斜板71的碰撞收集作用形成泥团下沉至圆锥部12中,进一步提升收集废水中小纤维的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其中在斜板71的上端且位于宽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环7,所有的斜板71上端均焊接于连接环7下端,并且在圆筒部11内侧的下端同轴延伸有外支撑环13,在导流筒4的外侧的下端同轴延伸有内支撑环41,外支撑环13与内支撑环41在同一平面;在将斜板71放入塔体1中时,连接环7固定斜板71的上端,外支撑环13与内支撑环41支撑于斜板71的下端,实现斜板71在塔体1中的固定,当长时间斜板71发生老化,通过起吊连接环7能够将所有斜板71从塔体1中取出,便于更换新的斜板71,保证小矾花经絮凝在斜板71上的堆积和脱落,提升沉淀的排出率。
如图1所示,在塔体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外堰8,出水外堰8呈环状,并在出水外堰8内侧上周向间隔开设有溢流槽,并且在塔体1的上端连接有出水总管14,出水总管14与出水外堰8连通;当溢流口处的水位高于溢流槽时,废水从溢流槽进入出水外堰8,最后废水在出水外堰8的引导下向出水总管14汇集,并通过出水总管14将废水引导至下一道的废水处理单元。
如图1所示,其中在导流筒4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内堰10,出水内堰10同样呈环状,在出水内堰10的外侧周向间隔开设有溢流槽,并且在出水内堰10与出水外堰8之间周向间隔设置有出水支堰9,在出水外堰8的内侧开设有卡槽,出水支堰9的一端铰接于卡槽中,使得出水支堰9在竖直方向转动,在导流筒4外侧的上端同轴延伸有抵接环42,抵接环42的上端周向间隔延伸有插接柱43,插接柱43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滑动穿设于出水支堰9,并在插接柱43上螺纹连接有锁定螺母44,进而实现导流筒4在塔体1中的固定;
如图1所示,溢流口处靠近塔体1外侧废水直接溢流至出水外堰8,靠近塔体1中心的清水溢流支出水内堰10中,位于出水内堰10的清水再通过出水支堰9汇聚至出水外堰8,很大程度减少传统出水堰在外沿出水导致澄清水上流后又转向大幅横流的弊病,提升出水的洁净度;并且拆除锁定螺母44,起吊导流筒4,出水支堰9绕其轴线翻转,进而方便连接环7以及斜板71的更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生产线来污水经格栅处理大杂质后进入调节池,再经调节池泵送入的进水管2,进水管2中添加PAC,废水再经扩散管3中段和来自加药管5的药剂PAM充分混合后减速上升,沙粒及聚团型的COD较重直接下沉;废水在扩散管3顶端转向经导流筒4减速继续向下流,小矾花经絮凝变大后比重增加直接往下沉积于塔体1的底部;经导流筒4的水继续转向后向上流经斜板71收集沉积,此段废水中比较小且较轻的小矾花经絮凝经斜板71的碰撞收集作用形成泥团下沉至塔体1底部,沉淀由排泥管6连续性排出;澄清水继续向上流经出水外堰8、出水支堰9、出水内堰10后由出水总管14排走至下一道工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初沉反应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以及与塔体(1)内部连通的进水管(2),所述塔体(1)的顶部设置有溢水口,所述塔体(1)的底部连通有排泥管(6),所述进水管(2)的输出端朝上设置,且所述进水管(2)的输出端外套设有扩散管(3),所述塔体(1)内且位于扩散管(3)外罩扣有导流筒(4),所述导流筒(4)上端封闭设置,所述导流筒(4)的下端设置有导流出口,所述导流筒(4)上端穿设有加药管(5),所述加药管(5)的下端延伸至扩散管(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沉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管(3)呈圆台状,且所述扩散管(3)上端的直径大于扩散管(3)下端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沉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包括同轴设置的圆筒部(11)和圆锥部(12),所述圆筒部(11)的上端形成所述溢水口,所述圆筒部(11)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圆锥部(12)上端,所述圆锥部(12)下端与排泥管(6)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初沉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部(11)内且位于导流筒(4)之间间隔设置有斜板(71),所述斜板(71)与竖直平面之间设置有倾斜夹角,所述斜板(71)在水平面的投影有重叠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初沉反应塔,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斜板(71)绕圆筒部(11)轴线周向间隔设置,且所述斜板(71)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与圆筒部(11)的内壁和导流筒(4)的内壁贴合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初沉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部(11)内侧的下端同轴延伸有外支撑环(13),所述导流筒(4)外侧的下端同轴延伸有内支撑环(41),所述外支撑环(13)与内支撑环(41)之间共面设置,所述斜板(71)的上端设置有连接环(7),且所述斜板(71)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连接环(7)的下端,所述外支撑环(13)与内支撑环(41)支撑于斜板(71)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沉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上端同轴设置有出水外堰(8),且所述塔体(1)的上端连接有出水总管(14),所述出水总管(14)与出水外堰(8)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初沉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4)的上端同轴设置有出水内堰(10),所述出水内堰(10)与出水外堰(8)之间连接有出水支堰(9),所述出水支堰(9)连通出水内堰(10)与出水外堰(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初沉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支堰(9)的一端铰接于出水外堰(8)上,所述出水支堰(9)在竖直平面转动设置,所述导流筒(4)外侧的上端同轴延伸有抵接环(42),所述抵接环(42)的上端周向间隔延伸有插接柱(43),所述插接柱(43)滑动穿过出水支堰(9),所述插接柱(43)上螺纹连接有抵接于出水支堰(9)的锁定螺母(44)。
CN201921010487.6U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初沉反应塔 Active CN210683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0487.6U CN210683311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初沉反应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0487.6U CN210683311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初沉反应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3311U true CN210683311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0487.6U Active CN210683311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初沉反应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3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0447B2 (en) Combined sedimentation tank
CN102001769B (zh) 一体化水质净化处理设备
CN101456614B (zh) 快速澄清池
CN212334700U (zh) 一种高效澄清分离装置
CN108178271A (zh) 带污泥内回流装置的竖流式沉淀池
CN201168466Y (zh) 高浊降污澄清池
CN108328786A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111097204A (zh) 一种刮泥机
CN211367234U (zh) 一种澄清分离装置
CN210683311U (zh) 一种初沉反应塔
CN205391828U (zh) 一体式斜管沉淀过滤池
CN110204103B (zh) 基于水力流态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02785864U (zh)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CN209554852U (zh) 含氟废水处理系统
CN206955812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CN206927676U (zh) 一种煤泥回流混凝沉淀设备
CN115710043A (zh) 一种应用于水处理的沉淀装置
CN105344134B (zh) 一种周进周出辅流式沉淀池
CN210559781U (zh) 基于水力流态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10457903U (zh) 一种污泥沉降池
CN210559782U (zh) 基于机械搅拌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111498971A (zh) 一种高效澄清分离装置
CN206858319U (zh) 一种油田废液处理混凝气浮装置
CN217077102U (zh) 一种水力絮凝分离高效沉沙池
CN2179371Y (zh) 升浮式清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