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69373U - 过线管 - Google Patents

过线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69373U
CN210669373U CN201921999427.1U CN201921999427U CN210669373U CN 210669373 U CN210669373 U CN 210669373U CN 201921999427 U CN201921999427 U CN 201921999427U CN 210669373 U CN210669373 U CN 210669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wall
blocking piece
conduit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994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莫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ltiway Robot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ltiway Robot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ltiway Robot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ltiway Robot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994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69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69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693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线管,包括线管和挡片,所述线管内形成有容腔,所述线管的管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腔连通,且所述开口沿所述线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挡片活动连接于所述线管,以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或者打开所述开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操作难度低的过线管。

Description

过线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线管。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设备产品大部分采用线管或封盖式线槽对线路进行保护,但是在空间比较狭小的情况下,封盖式线槽无法打开、盖合,导致无法使用;而采用线管对线路进行保护时,线路需从线管的两端进行安装拆卸,导致操作不便,维护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过线管,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拆卸、操作难度低的过线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过线管,包括:
线管,所述线管内形成有容腔,所述线管的管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腔连通,且所述开口沿所述线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和
挡片,所述挡片活动连接于所述线管,以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或者打开所述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片的一侧与所述开口的一内壁弹性连接,
当所述挡片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时,所述挡片的另一侧与所述开口的另一内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片包括遮挡部和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遮挡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口的一内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与所述挡片抵接的内壁开设有容置槽,
当所述挡片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时,至少部分所述挡片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凸设有卡扣,当至少部分所述挡片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挡片的背离所述容置槽底壁的表面与所述卡扣的面向所述挡片的表面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开口的一内壁至另一内壁的方向,所述挡片的两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开口的两内壁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挡片沿所述线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片与所述线管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一内壁的两侧分别设有两固定片,两所述固定片相对设置并形成固定槽,所述挡片包括相连接的抵挡部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固定槽内,以使所述抵挡部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管的截面为圆弧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线管,该过线管通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开口,并设置有活动连接于该过线管的挡片,使挡片遮挡至少部分开口或者打开开口,在无需拆卸过线管或剪断过线管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打开挡片即可进行快速布线和拆卸解线过程,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当布线或拆卸解线完成后,关闭挡片即可遮挡至少部分开口,以避免线路脱出过线管。也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操作难度低的过线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过线管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线管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线管在挡片打开线管上的开口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线管在挡片打开线管上的开口时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线管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过线管又另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过线管 121 固定槽
10 线管 20 挡片
11 开口 21 遮挡部
111 容置槽 22 扭簧
1111 卡扣 23 抵挡部
12 固定片 24 插接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过线管100,旨在提供一种便于安装拆卸、操作难度低的过线管100。
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00的一实施例中,该过线管 100包括:
线管10,所述线管10内形成有容腔,所述线管10的管壁开设有开口11,所述开口11与所述容腔连通,且所述开口11沿所述线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和
挡片20,所述挡片20活动连接于所述线管10,以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 11或者打开所述开口11。
本实施例中,开口11的截面大小大致占线管10周长的1/6-1/3,且开口 11朝向上方或侧方设置,由于当开口11的截面太小容置导致布线和拆卸不方便,当开口11的截面太大容置导致线路脱出。
挡片20可通过多种方式活动连接于线管10,例如,挡片20与线管10弹性连接;或者,挡片20与线管10进行可拆卸插接;又或者,挡片20与线管10铰接;又或者,挡片20可相对于线管10滑动连接。当然,还存在其他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前述构思进行合理且有效的设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线管10的截面可设置为圆弧状、矩形槽状结构等结构。挡片20可设置成板状、圆弧状等结构。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过线管100通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开口11,并设置有活动连接于该过线管100的挡片 20,使挡片20遮挡至少部分开口11或者打开开口11,在无需拆卸过线管100 或剪断过线管100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打开挡片20即可进行快速布线和拆卸解线过程,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当布线或拆卸解线完成后,关闭挡片20即可遮挡至少部分开口11,以避免线路脱出过线管100。也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拆卸、操作难度低的过线管100。
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片20的一侧与所述开口11的一内壁弹性连接,
当所述挡片20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11时,所述挡片20的另一侧与所述开口11的另一内壁抵接。
可以理解的,为了使挡片20尽可能多地遮挡开口11,并提高挡片20对线管10内线路的遮挡力度,因此使遮挡的一侧与开口11的一内壁弹性连接,另一侧与开口11的另一内壁抵接,以使挡片20横跨于开口11的两内壁之间。
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片20包括遮挡部21和扭簧22,所述扭簧22的一端与所述遮挡部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口11的一内壁连接。
本实施例中,扭簧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开口11的一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挡片20的一侧壁。
可以理解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挡片20对线管10内线路的遮挡力度,并提高操作的便捷性,因此通过使用扭簧22将挡片20活动连接于线管10上,当需要打开开口11时,可直接提起挡片20以进行布线或拆卸线路,安装拆卸完成后,直接放开挡片20,使挡片20可在扭簧22的弹力作用下自动恢复而遮挡至少部分开口11。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挡片20也可以为与线管10一体成型设置的弹片结构,同理,该设置同样可直接在挡片20的弹力作用下遮挡至少部分开口11或打开开口11。
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1与所述挡片20抵接的内壁开设有容置槽111,
当所述挡片20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11时,至少部分所述挡片20设于所述容置槽111内。
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11贯通线管10的内壁和外壁设置,容置槽111沿线管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线管10的长度方向上,容置槽111的尺寸与挡片20的尺寸一致或稍大于挡片20的尺寸。
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挡片20遮挡开口11时的稳定性,避免挡片20在线管10的长度方向上发生偏移,从而在开口11与挡片20抵接的内壁上开设有容置槽111,并当挡片20遮挡开口11时,至少部分挡片20可容置于容置槽111内,同时该设置还可提高结构的紧凑性。
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111 的内侧壁凸设有卡扣1111,当至少部分所述挡片20设于所述容置槽111内时,所述挡片20的背离所述容置槽111底壁的表面与所述卡扣1111的面向所述挡片 20的表面抵接。
本实施例中,卡扣1111设置有两个,两个卡扣1111对称设于容置槽111 相对的两侧壁,开口11的内壁上还设有与卡扣1111连接的按键,通过按压按键可控制卡扣1111朝向容置槽111运动或远离容置槽111运动,以通过该卡扣1111抵挡或释放挡片20。
可以理解的,由于该过线管100在使用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下会有所振动,为了提高挡片20的稳定性,防止挡片20脱出容置槽111而导致线管10内的线路脱出,从而在容置槽111的侧壁凸设有卡扣1111,通过卡扣1111 将挡片20固定于容置槽111内。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线管10的外壁设置有压扣,同理,该设置同样在当挡片20设于容置槽111内时,通过压扣将挡片20 固定于容置槽111内。
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00的一实施例中,沿所述开口11 的一内壁至另一内壁的方向,所述挡片20的两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开口 11的两内壁之间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挡片20的两端部之间的距离大致大于开口11的两内壁之间的距离的2-5cm,由于挡片20的两端部之间的距离过小时,不便于用户操作挡片20,当挡片20的两端部之间的距离过大时,导致该过线管100占用面积过大,在使用空间较小时容易受阻。
可以理解的,为了便于用户操作挡片20,因此沿开口11的一内壁至另一内壁的方向,挡片20的两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开口11的两内壁之间的距离。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挡片20的背离容置槽111 底壁的表面设有提手,同理,该设置同样也可通过提手便于用户提起挡片20。
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挡片2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挡片20沿所述线管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由于一般的线管10较长,为了提高挡片20对线管10内线路的遮挡稳定性,以保证线管10内的线路不容易由线管10内脱出,因此沿线管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挡片20。
结合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00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挡片20与所述线管10铰接。
本实施例中,开口11的内壁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两侧壁开设有铰接孔,挡片20与线管10连接的一侧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两端分别插设于安装槽两侧壁的铰接孔内,并于铰接孔转动,以带动挡片20遮挡至少部分开口11或打开开口11。
结合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00的又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1的一内壁的两侧分别设有两固定片12,两所述固定片12相对设置并形成固定槽 121,所述挡片20包括相连接的抵挡部23和插接部24,所述插接部24插设于所述固定槽121内,以使所述抵挡部23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11。
本实施例中,两固定片12大致呈圆弧状结构,且一固定片12的弧形开口11朝向另一固定片12设置,且两固定片12间隔设置。插接部24大致呈四方体结构,且插接部24靠近抵挡部23的一侧与两固定片12背离抵挡部23 的表面抵接。插接部24与抵挡部23为一体成型结构。
结合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管10的截面为圆弧状结构。
可以理解的,为了增加线管10在一定空间内可容置更多的线路,并提高线管10的内部强度,因此将线管10的截面设置成圆弧状结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设置线管10的形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过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管,所述线管内形成有容腔,所述线管的管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容腔连通,且所述开口沿所述线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和
挡片,所述挡片活动连接于所述线管,以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或者打开所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的一侧与所述开口的一内壁弹性连接,
当所述挡片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时,所述挡片的另一侧与所述开口的另一内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包括遮挡部和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遮挡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口的一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所述挡片抵接的内壁开设有容置槽,
当所述挡片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时,至少部分所述挡片设于所述容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凸设有卡扣,当至少部分所述挡片设于所述容置槽内时,所述挡片的背离所述容置槽底壁的表面与所述卡扣的面向所述挡片的表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开口的一内壁至另一内壁的方向,所述挡片的两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开口的两内壁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挡片沿所述线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与所述线管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一内壁的两侧分别设有两固定片,两所述固定片相对设置并形成固定槽,所述挡片包括相连接的抵挡部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插设于所述固定槽内,以使所述抵挡部遮挡至少部分所述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管的截面为圆弧状结构。
CN201921999427.1U 2019-11-18 2019-11-18 过线管 Active CN210669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9427.1U CN210669373U (zh) 2019-11-18 2019-11-18 过线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99427.1U CN210669373U (zh) 2019-11-18 2019-11-18 过线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69373U true CN210669373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1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99427.1U Active CN210669373U (zh) 2019-11-18 2019-11-18 过线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693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2892A (zh) * 2020-08-18 2020-11-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梅州供电局 一种电线输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2892A (zh) * 2020-08-18 2020-11-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梅州供电局 一种电线输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29349B2 (en) Electrical assembly and adapter for wiring device
US7306483B2 (en) Electrical cord assembly
CN210669373U (zh) 过线管
CN105910242A (zh) 电器盒、室内机及空调
US8664526B2 (en) Shallow electric box
AU2018399202B2 (en) Pipe protecting support and air conditioner
CN207555940U (zh)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面框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CN212628786U (zh) 电器盒及空调器
CN209913420U (zh) 桥架线槽组件
CN210399244U (zh) 一种压力开关防进水结构以及空调外机
CN210158500U (zh) 一种排渣结构及多士炉
JP5901583B2 (ja) エネルギー計測装置
CN216700557U (zh) 一种led电源盒
CN108019909B (zh) 导风板及空调器
JP2013008570A (ja) カバー付きコネクタ
US20220252299A1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1644827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17153215A (ja) 配線器具用取付枠
CN213755271U (zh) 电子产品保护壳及电子产品
CN210325469U (zh) 变压器线槽结构和变压器
CN220287709U (zh) 一种把手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9834759U (zh) 一种分体安装式变频器外壳
CN220287710U (zh) 一种侧板和把手的配合结构、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2587772U (zh) 一种紧凑型插座
CN215220886U (zh) 电池盒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C, jingchengda Industrial Park, Keji 4th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ai micro robot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unit e, floor 1, building B, Wanda Industrial Zone, Zhoushi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ai micro robot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