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6876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68762U
CN210668762U CN201921250811.1U CN201921250811U CN210668762U CN 210668762 U CN210668762 U CN 210668762U CN 201921250811 U CN201921250811 U CN 201921250811U CN 210668762 U CN210668762 U CN 210668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ow
terminals
transverse direc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08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08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68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68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68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座舌板,导电端子具有固持于基座的固持部、暴露于舌板的对接表面的接触部及延伸出基座的焊接部,对接表面包括第一对接表面及第二对接表面,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暴露于第一对接表面的第一排端子及接触部暴露于第二对接表面的第二排端子,第一排端子由在横向方向排布的第一侦测端子一根端子构成,第二排端子由在横向方向上排布的位于外侧的一根第二接地端子、依次位于第二接地端子内侧的一根第二电源端子及一根第二侦测端子构成。藉由设置四根端子,能够保证基本的1.8安培的充电要求,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供正反向插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USB Type C连接器为一种可供正反插入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两排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舌板的两个对接表面在横向方向上分别具有十二个端子位置且两个对接表面的端子位置呈左右相反配置。满导电端子情形下的USB Type C连接器之两排导电端子均具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外侧的一对接地端子、位于一对接地端子之间的两对高速信号端子、位于两对高速信号端子之间的一对电源端子、及位于一对电源端子之间的侦测端子、一对低速信号端子及附加端子。该满导电端子样态之USB Type C连接器具有高传输速度及大电流传输的特点。
在一些应用场合,如移动电源市场中,USB Type C连接器仅作为充电而无需传输数据等其他要求。是以,如何在移动电源市场中胜出,其制造价格是一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是以,如何将应用于移动电源之USB Type C连接器的制造成本降到最低,是目前业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满足基本充电功能且制造成本低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的对接表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对接表面包括第一对接表面及与所述第一对接表面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第二对接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暴露于所述第一对接表面的第一排端子及接触部暴露于第二对接表面的第二排端子,所述第一对接表面及所述第二对接表面在垂直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分别具有十二个端子位置,所述第一对接表面与所述第二对接表面的端子位置呈左右相反配置,所述第一排端子由在横向方向排布的第一侦测端子一根端子构成,所述第二排端子由在横向方向上排布的位于外侧的第二接地端子、依次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内侧的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二侦测端子三根端子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侦测端子在横向方向自左向后位于第五端子位置,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二侦测端子在横向方向自左向右依次位于第十二位置、第九位置与第五端子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排端子与所述第二排端子冲裁成型于同一板料。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第一排端子与第二排端子之间的金属屏蔽片,所述金属屏蔽片具有设置于第一排端子与第二排端子之间的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后端的横向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焊脚,所述第一排端子与所述第二排端子的焊接部排列呈一排且位于一对所述焊脚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成型于第一排端子、金属屏蔽片及第二排端子外的第一绝缘体及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外的第二绝缘体。
进一步地,所述舌板具有横向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边及连接于两侧边前端的前端面,每一侧边设有平直段及自所述平直段沿横向方向向外侧突伸形成的位于所述平直段前方的突出段,所述金属屏蔽片横向方向上相对的两侧缘具有突伸出所述平直段的第二平直段及突伸出所述突出段的第二突出段,所述第二突出段的后端形成锁扣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基座的与所述舌板之间构成插入腔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中空的筒状的主壳部及自所述主壳部撕裂形成的设置于所述主壳部的横向方向的两侧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包括水平部及自所述水平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竖直部,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向其下表面冲设形成凸点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基座的与所述舌板之间构成插入腔的金属壳体,所述基座的后端上侧向后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中空的筒状的主壳部、自所述主壳部的上壁及侧壁向后延伸形成的遮盖部及自所述遮盖部的横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与所述侧壁之间凹设形成架靠部,所述遮盖部遮盖所述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后端下侧的横向方向的两侧向下突伸出基座的底面形成有向前抵靠于主壳部的后缘的一对挡块,一对所述挡块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主壳部的下壁向后延伸形成有收容于所述凹槽且侧缘横向抵靠于挡块的突片部。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中部进一步凹陷形成定位槽并于所述定位槽前端形成挡部,所述突片部的中部撕裂形成有一对限位臂,一对所述限位臂扣持于所述定位槽并向前抵靠于所述挡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电连接器仅由一对侦测端子、一根接地端子及一根电源端子四根端子构成,在满足基本1.8安培的充电功能下,能够有效降低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之导电端子与第一绝缘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与端子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8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9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安装于一电路板(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100为可供对应的插头连接器(未图示)沿正反两个方向插入的USBType C插座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以构成端子模组的若干导电端子2、金属屏蔽片3及围设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金属壳体4。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固持于所述基座11的固持部21、自所述固持部21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12设有的对接表面120的接触部22及自所述固持部21向后延伸出所述基座11形成的焊接部23。
所述对接表面120包括第一对接表面1201及与所述第一对接表面1201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第二对接表面120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接触部22暴露于所述第一对接表面1201的第一排端子201及接触部22暴露于所述第二对接表面1202的第二排端子202。所述第一对接表面1201及所述第二对接表面1202在垂直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分别具有十二个端子位置,所述第一对接表面1201与所述第二对接表面1202的端子位置在横向方向上呈左右相反配置,所述第一对接表面1201的十二个端子位置自左向右依次为A1~A12,即第一端子位置至第十二端子位置,所述第二对接表面1202的十二个端子位置自左向右依次为B12~B1,即第十二端子位置至第一端子位置。目前市场上具有USBType C连接器如移动电源产品,其USB Type C插座连接器大多不是两排均具有十二根端子,就是两排均设置有两根接地端子、两根电源端子及一根侦测端子的设计,其制造成本高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满足1.8安培基本充电需求的USB Type C连接器,以有效降低某些仅需具备基本充电功能的移动电源等产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中,所述第一排端子201与第二排端子202总共具有四根端子,所述第一排端子201由在横向方向排布的第一侦测端子2011构成,第二排端子202由在横向方向排布的位于外侧的第二接地端子2021、依次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021内侧的第二电源端子2022及第二侦测端子2023,当然并不以此为限,所述第一排端子201与所述第二排端子202的构成也可以对调设置,即第一排端子201具有三根端子而第二排端子202具有一根端子。第一排端子201与第二排端子202优选地冲裁成型于同一板料。需要说明的是,A1、A12、B12、B1为接地端子之预留位置,A4、A9、B9、B4为电源端子之预留位置,A5、B5为侦测端子之预留位置。是以,第一排端子201设置一根端子的情形为:第一排端子201之一根第一侦测端子2011设置于A5位置,第二排端子202设置三根端子的情形为:第二排端子202之第二接地端子2021及第二电源端子2022分别设置于B12与B9位置,或是第二接地端子2021及第二电源端子2022分别设置于B1与B4位置,而第二侦测端子2023设置于B5位置。详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第一排端子201中,A1、A12为第一接地端子之预留位置,A4、A8为第一电源端子之预留位置,A5为第一侦测端子之预留位置。此外,第一排端子202设置三根端子的情形为(未图示):第一排端子201之第一接地端子(未图示)及第一电源端子(未图示)分别设置于A1与A4位置,或是第一接地端子(未图示)及第二电源端子(未图示)分别设置于A12与A9位置,而第一侦测端子2011设置于A5位置,第二排端子202设置一根端子的情形为:第二侦测端子2023设置于B5位置。
所述金属屏蔽片3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排端子201与所述第二排端子202之间,所述金属屏蔽片3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排端子201与所述第二排端子202之间的主体部31及位于所述主体部31后端的横向两侧的一对焊脚32,所述第一排端子201与所述第二排端子202的焊接部23排列呈一排且位于所述焊脚32之间。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成型于所述第一排端子201、金属屏蔽片3及第二排端子202外一对三者进行预固定的第一绝缘体101及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体101外的第二绝缘体102。所述舌板12具有横向方向上先对的两侧边121及连接于两侧边121前端的前端面122,每一侧边121设有平直段1211及自所述平直段1211沿横向方向向外侧突伸形成的位于所述平直段1211前方的突出段1212,所述金属屏蔽片3横向方向上相对的两侧缘310具有突伸出所述平直段1211的第二平直段3101及突伸出所述突出段1212的位于所述第二平直段3101前方的第二突出段3102,所述第二突出段3102的后端形成锁扣部3103用以锁扣一插头电连接器(未图示)。所述金属屏蔽片3的主体部31前端的横向方向的两侧向前突伸出所述舌板12的前端缘形成突出部3111。
所述金属壳体4围设固持于所述基座11并与所述舌板12之间共同构成供所述插头电连接器(未图示)插入的插入腔40。所述金属壳体4包括中空的筒状的主壳部41、自所述主壳部41撕裂形成的设置于所述主壳部41的横向方向的两侧的焊接脚42。所述焊接脚42包括水平部421及自所述水平部421向下弯折形成的插设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设有的安装孔(未图示)内的竖直部422,所述水平部421的上表面向其下表面冲设形成凸点部4211,所述凸点部4211用以供竖直部422插入所述安装孔(未图示)后水平部421能够可靠地架靠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所述基座11的后端上侧向后延伸形成安装部13,所述焊接部23延伸出所述安装部13。所述金属壳体4的主壳部41的上壁411及侧壁412向后延伸形成的遮盖部413及自所述遮盖部413的横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安装脚414,所述遮盖部413盖设于所述安装部13的顶面及侧面,所述安装脚414与所述侧壁412之间凹设形成架靠于所述电路板(未图示)的架靠部415,所述架靠部415与所述凸点部4211大致共面。
为了使得绝缘本体1有效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4,所述金属壳体4的上壁411或所述下壁416中至少之一向内撕裂形成一对耳部4111,所述基座11的前端凹设有供所述耳部4111嵌入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1向前移动的凹陷槽110,所述基座11的后端下侧的横向方向的两侧向下突伸出所述基座11的底面111形成有向前抵靠于所述主壳部41的后缘410的一对挡块112,所述挡块112抵持于主壳部41的后缘410亦用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1向前移动。所述一对所述挡块112之间形成有凹槽113,所述主壳部41的下壁416向后延伸形成有收容于所述凹槽113且侧缘横向抵靠于所述挡块112的突片部4161。所述凹槽113的中部进一步凹陷形成定位槽1121并于所述定位槽1121前端形成挡部1122,所述突片部4161的中部撕裂形成有一对限位臂4162,一对所述限位臂4162扣持于所述定位槽1121并向前抵靠于所述挡部1122,如此,所述挡部1122不仅可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1向后运动,还可进一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1沿周向运动。此外,金属壳体4的遮盖部413亦撕裂形成有一对限位臂4131,所述安装部13的后端凹设有供所述限位臂4131嵌入以限制所述绝缘本体1向前运动的限位槽131。
本实用新型USB Type C电连接器100仅一侧对接表面设置一根接地端子、一根电源端子及一根侦测端子而另一侧对接表面设置另一侦测端子,满足移动电源基本的1.8安培的充电需求,能够将USB Type C连接器的制造成本降到最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具有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舌板的对接表面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对接表面包括第一对接表面及与所述第一对接表面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第二对接表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接触部暴露于所述第一对接表面的第一排端子及接触部暴露于第二对接表面的第二排端子,所述第一对接表面及所述第二对接表面在垂直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分别具有十二个端子位置,所述第一对接表面与所述第二对接表面的端子位置呈左右相反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端子由在横向方向排布的第一侦测端子一根端子构成,所述第二排端子由三根端子构成,所述第二排端子包括在横向方向上排布的位于外侧的一根第二接地端子、依次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内侧的一根第二电源端子及一根第二侦测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侦测端子在横向方向自左向后位于第五端子位置,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第二电源端子及第二侦测端子在横向方向自左向右依次位于第十二位置、第九位置与第五端子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端子与所述第二排端子冲裁成型于同一板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于第一排端子与第二排端子之间的金属屏蔽片,所述金属屏蔽片具有设置于第一排端子与第二排端子之间的主体部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后端的横向方向的两侧的一对焊脚,所述第一排端子与所述第二排端子的焊接部排列呈一排且位于一对所述焊脚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成型于第一排端子、金属屏蔽片及第二排端子外的第一绝缘体及成型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外的第二绝缘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具有横向方向上相对的两侧边及连接于两侧边前端的前端面,每一侧边设有平直段及自所述平直段沿横向方向向外侧突伸形成的位于所述平直段前方的突出段,所述金属屏蔽片横向方向上相对的两侧缘具有突伸出所述平直段的第二平直段及突伸出所述突出段的第二突出段,所述第二突出段的后端形成锁扣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基座的与所述舌板之间构成插入腔的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中空的筒状的主壳部及自所述主壳部撕裂形成的设置于所述主壳部的横向方向的两侧的焊接脚,所述焊接脚包括水平部及自所述水平部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竖直部,所述水平部的上表面向其下表面冲设形成凸点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基座的与所述舌板之间构成插入腔的金属壳体,所述基座的后端上侧向后延伸形成安装部,所述金属壳体包括中空的筒状的主壳部、自所述主壳部的上壁及侧壁向后延伸形成的遮盖部及自所述遮盖部的横向方向的相对两侧向下延伸形成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与所述侧壁之间凹设形成架靠部,所述遮盖部遮盖所述安装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后端下侧的横向方向的两侧向下突伸出基座的底面形成有向前抵靠于主壳部的后缘的一对挡块,一对所述挡块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主壳部的下壁向后延伸形成有收容于所述凹槽且侧缘横向抵靠于挡块的突片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中部进一步凹陷形成定位槽并于所述定位槽前端形成挡部,所述突片部的中部撕裂形成有一对限位臂,一对所述限位臂扣持于所述定位槽并向前抵靠于所述挡部。
CN201921250811.1U 2019-08-05 2019-08-05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0668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0811.1U CN210668762U (zh) 2019-08-05 2019-08-05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0811.1U CN210668762U (zh) 2019-08-05 2019-08-05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68762U true CN210668762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10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0811.1U Active CN210668762U (zh) 2019-08-05 2019-08-0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68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3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US777123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ell with a portion retained in an insulative housing
US8025532B2 (en)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S2010021012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terminal having tail portion interconnected to metallic shell surrounding the connector
CN109149215B (zh) 电连接器
US2004015749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1106465B (zh) 电连接器
US2009019176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9638521B (zh) 具备高频传输性能的正反插usb插座
US20100297878A1 (en) Cable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gounding means
CN109301570B (zh) 电连接器
US2014020623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CN110829085B (zh) 电连接器
CN210668762U (zh) 电连接器
CN108306145B (zh) 电连接器
JP2003229214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9119787B (zh) 电连接器
CN210224337U (zh) 电连接器
CN212412251U (zh) 电连接器
CN112332144B (zh) 电连接器
TWI565164B (zh) 電連接器組合
CN217848375U (zh) 电连接器
CN210668789U (zh) 电连接器
CN210723448U (zh) 电连接器
CN21740582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