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63346U - 一种热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63346U
CN210663346U CN201921639962.6U CN201921639962U CN210663346U CN 210663346 U CN210663346 U CN 210663346U CN 201921639962 U CN201921639962 U CN 201921639962U CN 210663346 U CN210663346 U CN 2106633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hot air
air
epoxy resi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399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清阳
王国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Nengj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Nengj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Nengj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Nengj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399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633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633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6334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风系统,包括外壳和热风装置,所述热风装置嵌设在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底端设有风道圆帽,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和热风管,所述加热组件套设在热风管的外壁上,且加热组件与热风管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热风管为中空结构内部为第二风道。本实用新型先设置第一风道使得进风时可以先通过加热组件进行第一次加热,在到达第二风道时加热组件加热的热交换片会对风进行二次加热,起到一个快速加热,且能够使风均匀受热不会产生热量不均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热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风系统。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也称电磁感应加热,即电磁加热技术,电磁加热的原理是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容器放置上面时,容器表面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容器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涡流使容器底部的载流子高速无规则运动,载流子与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因为是铁制容器自身发热,所以热转化率特别高,最高可达到95%是一种直接加热的方式。电磁炉,电磁灶电磁加热电饭锅都是采用的电磁加热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传统的热风炉大致分两类:直接式高净化热风炉、间接式热风炉。直接式高净化热风炉就是采用燃料直接燃烧,经高净化处理形成热风;间接式热风炉即利用热交换,以蒸汽、导热油、烟道气等作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的热交换器来加热空气。上述热风炉虽然形式不同,但大多都以燃料燃烧作为热源,采用的燃料包括煤、焦炭等固体燃料,柴油、重油等液体燃料以及煤气、天然气等气体燃料,不仅热效率低,在加热过程大量浪费能源;而且设备要求附属设备较多、工艺过程复杂;同时,燃烧排放及残渣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近几年出现的电加热管作为热源的热风炉,虽然减小了污染,但耗能大、成本高,无法有效提高设备热效率。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热风系统,该装置通过各结构的合理布局,增强热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且不会产生出排放及残渣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风系统,包括外壳和热风装置,所述热风装置嵌设在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底端设有风道圆帽,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和热风管,所述加热组件套设在热风管的外壁上,且加热组件与热风管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热风管为中空结构内部为第二风道。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设置使其能够对风进行二次加热,增加热效率,且一体成型占地面积小。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线圈和多个环氧树脂支架,所述多个环氧树脂支架环绕热风管设置,所述线圈缠绕在多个环氧树脂支架上,所述第一风道位于线圈与热风管之间,所述第一风道被多个环氧树脂支架分为多个流道。环氧树脂支架的设置使得形成第一风道,且环氧树脂支架的多个设置能够将第一风道分成多个流道,使得进来的风能分布均收到相同的热量。
更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支架上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到热风管外壁表面的距离为20mm,所述固定槽与线圈相匹配。环氧树脂支架宽度的设置使得线圈对其热风管的加热达到最佳,且对第一风道内的风加热也是最佳。
更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固定槽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固定槽对称分布在环氧树脂支架的两端上,每组固定槽为两个固定槽组成一对等距排列设置。所述固定槽的设置能够让线圈稳定的缠绕住,且该结构的排列设置能够很好的进行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管内环绕设有多个热交换片,所述多个热交换片均倾斜105°设置,或者所述多个热交换片均拆解分成两段形成两组热交换片,所述两组热交换片均倾斜105°设置,且两组热交换片的倾斜方向相反。热交换片倾斜设置能够使得风形成涡流,受热更加的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圆帽的横街面为弧形,所述风道圆帽的上沿设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通过螺栓与外壳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通过风道圆帽相连通。风道圆帽的的设置使得整个热风系统底部形成弧形的引流槽,使得第一风道内的风能够顺着该引流槽进入第二风道进行二次加热,且弧形设置能够使向下流动的风改变方向向上。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管的出风处设有一出风口道,所述出风口道与热风管之间设有法兰盘,所述出风口道为圆台形。出风口道的设置能够随意连接不同尺寸的抽风机,使其安装更加的方便快捷。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先设置第一风道使得进风时可以先通过加热组件进行第一次加热,在到达第二风道时加热组件加热的热交换片会对风进行二次加热,起到一个快速加热,且能够使风均匀受热不会产生热量不均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将其热交换片设计一定的倾斜度,使得风通过时会形成涡流向上流动,使得进来的风更加均匀的受热。
3、本实用新型将热交换片分上下两组,且上下两组的叶片倾斜角同组同向、上下两组方向,使得二次加热热风管的风在旋转到中部后,会反向旋转,混合后的热风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热风系统;
图2为实施例中热风系统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热风系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环氧树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环氧树脂支架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热风管的俯视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热风管的俯视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中热风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01、风道圆帽,1011、固定圈,2、热风装置,202、线圈, 203、环氧树脂支架,2031、固定槽,204、热风管,2041、热交换片,207、流道,3、出风口道,301、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6,本实施例一种热风系统,包括外壳1和热风装置2,所述热风装置2嵌设在外壳1内,所述外壳1的底端设有风道圆帽101,所述热风装置2包括加热组件和热风管204,所述热风管204为圆柱体,所述加热组件套设在热风管204的外壁上,且加热组件的内壁与热风管204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热风管204为中空结构内部为第二风道。具体地,所述风道圆帽101的横街面为弧形,且弧形向下凸出设置,所述风道圆帽101外壁的上沿设有固定圈1011,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固定圈1011相同的连接圈,所述固定圈1011通过螺栓与外壳1底端的连接圈相连接,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通过风道圆帽101相连通。所述热风管204的出风处设有一出风口道3,所述出风口道3与热风管204之间设有法兰盘301,所述出风口道3为圆台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线圈202和20个环氧树脂支架203,所述20个环氧树脂支架203等距环绕热风管204设置,所述环氧树脂支架203 的长度与热风管204一致,所述线圈202缠绕在20个环氧树脂支架203上,所述第一风道位于线圈202的内壁与热风管204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一风道被20个环氧树脂支架203分为20个流道207,所述每个环氧树脂支架203都开设有四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向着热风管204外壁设置,且每个环氧树脂支架203上都设有76个固定槽2031,所述固定槽2031槽底到热风管204 外壁表面的垂直距离为20mm,所述固定槽2031的大小与线圈202的大小相匹配。具体地,所述76个固定槽2031分为两组,两组固定槽2031的数量相同,两组所述固定槽2031对称分布在环氧树脂支架203同一长侧面的两端上,每组固定槽2031为两个固定槽2031组成一对等距排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管204内环绕设有42个热交换片2041,所述42 个热交换片2041等距环绕热风管204设置在热风管204的内壁上,所述42 个热交换片2041均向着同一方向倾斜105°设置。
在具体使用时,先通过出风口道3连接外部抽风机然后启动装置,风就会从外壳1的顶端进入,从而风就会从加热组件与热风管204之间的第一风道进入,且风就会在相邻的环氧树脂支架203之间的流道207流动,通过环氧树脂支架203上的线圈202会对热风管204加热的同时也会对其第一风道的风进行加热,然后第一风道的风流动到底端时,风就会沿着底端的风道圆帽101的内壁转向向上流动,从而进入热风管204的第二风道内,且热风管204内的热交换片2041倾斜105°使得风在向上流动时形成涡流,且在风在第二风道内流动时还有受到热交换片2041进行二次加热,使得风能够快速被加热且加热均匀,最后从出风口道3流向抽风机内进入相应的房间。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5、图7、图8,本实施例一种热风系统,包括外壳1和热风装置2,所述热风装置2嵌设在外壳1内,所述外壳1的底端设有风道圆帽 101,所述热风装置2包括加热组件和热风管204,所述热风管204为圆柱体,所述加热组件套设在热风管204的外壁上,且加热组件的内壁与热风管204 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热风管204为中空结构内部为第二风道。具体地,所述风道圆帽101的横街面为弧形,且弧形向下凸出设置,所述风道圆帽101外壁的上沿设有固定圈1011,外壳1的底部设有与固定圈1011相同的连接圈,所述固定圈1011通过螺栓与外壳1底端的连接圈相连接,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通过风道圆帽101相连通。所述热风管204的出风处设有一出风口道3,所述出风口道3与热风管204之间设有法兰盘301,所述出风口道3为圆台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线圈202和20个环氧树脂支架203,所述20个环氧树脂支架203等距环绕热风管204设置,所述环氧树脂支架203 的长度与热风管204一致,所述线圈202缠绕在20个环氧树脂支架203上,所述第一风道位于线圈202的内壁与热风管204的外壁之间,所述第一风道被20个环氧树脂支架203分为20个流道207,所述每个环氧树脂支架203都开设有四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向着热风管204外壁设置,且每个环氧树脂支架203上都设有76个固定槽2031,所述固定槽2031槽底到热风管204 外壁表面的垂直距离为20mm,所述固定槽2031的大小与线圈202的大小相匹配。具体地,所述76个固定槽2031分为两组,两组固定槽2031的数量相同,两组所述固定槽2031对称分布在环氧树脂支架203同一长侧面的两端上,每组固定槽2031为两个固定槽2031组成一对等距排列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管204内环绕设有42个热交换片2041,所述42 个热交换片2041等距环绕热风管204设置在热风管204的内壁上,所述42 个热交换片2041均从中心点拆解分成两段,从而形成每组为42个的两组热交换片2041,并且两组热交换片2041的结构相同,所述两组热交换片2041 对应设置在热风管204的上半段和下半段,所述两组热交换片2041均倾斜105 °设置,且两组热交换片2041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具体使用时,先通过出风口道3连接外部抽风机然后启动装置,风就会从外壳1的顶端进入,从而风就会从加热组件与热风管204之间的第一风道进入,且风就会在相邻的环氧树脂支架203之间的流道207流动,通过环氧树脂支架203上的线圈202会对热风管204加热的同时也会对其第一风道的风进行加热,然后第一风道的风流动到底端时,风就会沿着底端的风道圆帽101的内壁转向向上流动,从而进入热风管204的第二风道内,且热风管204内的两组热交换片2041不同方向倾斜105°,使得风在向上流动经过一组时向一方向形成涡流,到另一组时形成反方向涡流,且在风在第二风道内流动时还有受到热交换片2041进行二次加热,使得风能够快速被加热且加热均匀,最后从出风口道3流向抽风机内进入相应的房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尽管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热风装置,所述热风装置嵌设在外壳内,所述外壳的底端设有风道圆帽,所述热风装置包括加热组件和热风管,所述加热组件套设在热风管的外壁上,且加热组件与热风管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热风管为中空结构内部为第二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线圈和多个环氧树脂支架,所述多个环氧树脂支架环绕热风管设置,所述线圈缠绕在多个环氧树脂支架上,所述第一风道位于线圈与热风管之间,所述第一风道被多个环氧树脂支架分为多个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支架上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到热风管外壁表面的距离为20mm,所述固定槽与线圈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槽分为两组,两组所述固定槽对称分布在环氧树脂支架的两端上,每组固定槽为两个固定槽组成一对等距排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管内环绕设有多个热交换片,所述多个热交换片均倾斜105°设置,或者所述多个热交换片均拆解分成两段形成两组热交换片,所述两组热交换片均倾斜105°设置,且两组热交换片的倾斜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圆帽的横街面为弧形,所述风道圆帽的上沿设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通过螺栓与外壳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通过风道圆帽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管的出风处设有一出风口道,所述出风口道与热风管之间设有法兰盘,所述出风口道为圆台形。
CN201921639962.6U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热风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633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962.6U CN210663346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热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39962.6U CN210663346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热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63346U true CN210663346U (zh) 2020-06-02

Family

ID=70813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3996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63346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热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6334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443A (zh) * 2021-12-25 2022-03-25 广东念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热风机
CN116294215A (zh) * 2023-03-29 2023-06-23 绵阳禾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加热器、烘干盛放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34443A (zh) * 2021-12-25 2022-03-25 广东念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热风机
CN116294215A (zh) * 2023-03-29 2023-06-23 绵阳禾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加热器、烘干盛放装置
CN116294215B (zh) * 2023-03-29 2023-11-03 绵阳禾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加热器、烘干盛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63346U (zh) 一种热风系统
CN202521859U (zh) 一种贯流式冷凝锅炉
CN201042697Y (zh) 一种热风交换型烘炉装置
CN201974033U (zh) 新型连续均热处理炉喷流加热系统
CN106604433A (zh) 一种电磁涡流液体加热器
CN104819566A (zh) 电磁热风炉
CN208490001U (zh) 一种翅片式电加热器
EP3055622B1 (en) Gas oven with heat exchanger
CN203704729U (zh) 一种节能导热油炉
CN204153957U (zh) 燃气热水器及其热交换器
CN102944133A (zh) 热交换器用侧板
CN208779901U (zh) 新型高频涡流加热烘干器
CN201063896Y (zh) 电磁炉散热结构
CN106642665A (zh) 中心炉胆l形导管立式燃气锅炉
CN202501739U (zh) 一种箱式铁氟龙烧结炉直燃式加热系统
CN203810718U (zh) 一种间接换热式燃气燃油热风炉
CN201014737Y (zh) 传导式加热箱
CN2869669Y (zh) 大功率电磁感应热管系统
CN204180312U (zh) 加热装置
CN202675369U (zh) 一种余热回收节能灶
CN202869357U (zh) 热交换器用侧板
CN103851937A (zh) 单温、双温换热器及换热方法
CN214406492U (zh) 一种生铁冶炼用热风炉
CN218154310U (zh) 一种地下烟道的空气预热器
CN203036695U (zh) 一种小型产生热水和蒸汽的炉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62000 Room B, 5th floor, 98 Shitou Road, Xia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men nengj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2000 Room B, 5th floor, 98 Shitou Road, Xia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MEN NENGJ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