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3628U - 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43628U CN210643628U CN201921595029.3U CN201921595029U CN210643628U CN 210643628 U CN210643628 U CN 210643628U CN 201921595029 U CN201921595029 U CN 201921595029U CN 210643628 U CN210643628 U CN 2106436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ce
- delivery
- wall
- accommodation space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Household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包括:容纳箱体与投递箱体;所述容纳箱体包括容纳箱体外壁及容纳箱体外壁构成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及第一投递开口,所述投递箱体包括投递箱体外壁、第三容纳空间及第二投递开口,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包括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重合的重合空间及旋转空间,所述投递箱体外壁构成所述重合空间及所述第二投递开口;所述投递箱体外壁还与构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旋转连接以使所述投递箱体旋转。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大容量快递的顺利投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递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快递投递箱比较笨重,且制作成本巨大。一种现有技术的快递投递箱是智能化的,比如名称为“丰巢”的快递投递箱,该投递箱能够实现电控,采用组合箱柜的形式,一个快递用一个箱体柜子存储,快递员投递后,该投递箱的电控系统形成取件码,收件人通过向组合箱柜输入取件码开启对应箱体,拿到快递。该投递箱是区域性的,以小区或写字楼群为单位进行配置,快递员无法进行到户投递,用户使用成本也高,无形中浪费了人力物力。
如图1所示的另一种现有技术的快递箱可以到户安装,该快递箱包括箱柜1、箱柜1上的翻斗2,设于翻斗2中部侧边下边的支轴3、翻斗2右端朝左上方的盖板4、拉手5、取件门6及密码锁7,并通过支轴3翻转翻斗2实现快递的投递,但是由于翻斗2朝前开口,开口斜向下设置,箱体是直立设置的,翻斗2翻转角度有限,在将水平投递的包裹通过翻斗2投递至箱体时包裹和翻斗2之间会产生斜向摩擦力,且翻斗2的容量比较小,在翻转时容易导致大容量的包裹难以顺利投递进入箱体内,无法很好地实现大容量包裹的投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快递箱投递大容量快递时无法顺利投递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包括:容纳箱体与投递箱体;所述容纳箱体包括容纳箱体外壁及容纳箱体外壁构成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及第一投递开口,所述投递箱体包括投递箱体外壁、第三容纳空间及第二投递开口,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包括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重合的重合空间及旋转空间,所述投递箱体外壁构成所述重合空间及所述第二投递开口;所述投递箱体外壁还与构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旋转连接以使所述投递箱体旋转;
当所述投递箱体旋转时,所述第一投递开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适配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连通,和/或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
当所述第一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适配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完全连通时,所述旋转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及第二容纳空间未重合或接近于未重合,所述第一容纳空间通过所述投递箱体外壁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完全阻隔;
当所述第三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完全连通时,所述旋转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重合并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未重合,所述第一投递开口通过所述投递箱体外壁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阻隔;
当所述第一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部分适配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部分连通,和/或所述第三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部分连通,所述旋转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或第二容纳空间部分重合。
可选的,所述大容量快递投递箱还包括:取件门;构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上设有取件口,所述取件门设于所述取件口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取件口。
可选的,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底面中心贯穿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面中心构成所述旋转中心,所述第二投递开口的开口平面平行于所述旋转中心设置并将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划分出所述重合空间及旋转空间;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面适配以使所述投递箱体能够旋转,所述第一投递开口的水平截面大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水平截面,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水平截面则大于所述重合空间的水平截面,所述重合空间的水平截面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的开口平面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三容纳空间为圆柱体,所述重合空间的底面是具有缺口的圆形,所述缺口相对于所述重合空间底面圆心的弧度α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85°且小于或等于100°。
可选的,所述弧度α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95°。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适配连通时,所述旋转空间在所述第一投递开口所在平面的截面由未被所述阻挡壁阻挡的第一投递开口平面全部覆盖。
可选的,所述投递箱体外壁与构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之间及所述阻挡壁之间分别具有第一预定间隙及第二预定间隙,所述第一预定间隙为所述投递箱体外壁与所述构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预定间隙为所述第一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适配连通时,第一投递开口平面与第二投递开口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一预定间隙等于或接近于所述第二预定间隙。
可选的,所述容纳箱体还包括第一阻挡壁及第二阻挡壁,所述第一阻挡壁及第二阻挡壁分别从所述第一投递开口平面外侧容纳箱体外壁的一边及另一边水平向内侧延长,所述第一阻挡壁及第二阻挡壁的水平延伸长度接近或大于x,x=R-r×cos(α/2),其中R为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面中心沿水平到第二容纳空间底面边长的最短距离,r为所述重合空间底面圆形的半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分界面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重合空间的分界面。
可选的,所述大容量快递投递箱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容纳箱体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外部支架、墙体或地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容纳箱体与投递箱体的旋转,实现在第一投递开口与第二投递开口的适配时实现快递的投递,并通过第二投递开口将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三容纳空间连通以实现快递的收纳;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旋转机制将第三容纳空间分为重合空间与旋转空间,在快递投递时旋转空间设于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外部,在快递收纳时旋转空间设于第三容纳空间内部,从而实现快递投递及收纳时的准确定位;投递时快递放入第三容纳空间,而快递收纳时则放入第一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旋转空间的旋转定位将第三容纳空间与第一容纳空间进行阻隔或完全连通,从而实现大容量快递的顺利投递。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利用了旋转空间与重合空间的旋转配合手段,利用重合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的重合性,最大限度得利用了快递的投递空间,在投递时旋转空间并没有设于第一容纳空间及第二容纳空间内,而在收纳时通过旋转将旋转空间旋转至第一容纳空间内,以实现更好地定位与收纳,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收纳空间,并顺利实现将重合空间内的快递经过旋转空间投入至收纳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中,还通过设置旋转中心为第三容纳空间底面中心与第二容纳空间底面中心重合的连线,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投递箱在旋转时能够更为平稳,并实现静止旋转时第二投递开口朝上,通过设置第一投递开口与第二投递开口的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投递。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中,还通过设置第三容纳空间为圆柱体,实现旋转功能的优化与投递空间的最大化。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中,还通过设置重合空间底面为具有缺口的圆形来优化快递箱的第二投递开口与第一投递开口的尺寸,以更好地实现投递空间最大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中,也给出了重合空间底面缺口弧度,以更好地确定投递开口的大小,便于制作与投递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中,还通过设置上述第一预定间隙和第二预定间隙增强旋转的灵活度,上述预定间隙可在保证投递箱投递空间旋转度的同时也保证快递箱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中,还通过设置上述第一阻挡壁及第二阻挡壁增强快递箱的安全性,使第三收纳空间在旋转时防止第二投递开口与第一投递开口与容纳箱体外壁形成巨大缝隙,导致第一收纳空间中的快递的窃取。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中,还通过将上述重合空间限制于第二容纳空间内,并与第一容纳空间不存在重合部分,增大第一容纳空间的容纳量。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中,还可以通过设置固定件,将投递箱进行固定,以提高投递箱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快递投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在转动时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在转动中将快递投入至收纳空间s1时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另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另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左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又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正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又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应用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应用例的正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应用例的左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提供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的应用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清晰的表示出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2至4所示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包括:容纳箱体a与投递箱体b。
容纳箱体a一般直立置于地面上,为了达到直立放置的目的,可以通过在容纳箱体a上设置底部或侧向的固定开孔,通过外部固定支架上的紧固件(比如螺丝及螺母等)将容纳箱体a通过固定开孔与紧固件固定于外部固定支架上,也可以通过将容纳箱体a通过锁扣固定于外部固定支架,前提是锁扣与外部固定支架固定部分的适配。
容纳箱体a包括容纳箱体外壁c及容纳箱体外壁c包围构成的第一容纳空间s1、第二容纳空间s2及第一投递开口k1。
容纳箱体外壁c可以采用笼式、网式或板式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材料可以是铁制、钢制、铝制等金属材质,也可以是PVC、塑脂等特殊塑料材质,上述材料均可采用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不对第一容纳空间s1的形状进行限制,第一容纳空间s1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理论上第一容纳空间s1体积可以不小于第二容纳空间s2,或者说第一容纳空间s1体积必须大于重合空间ss。第一容纳空间s1与第二容纳空间s2之间具有连通口l,图2及图3中的连通口l仅是示意,连通口l并非为了划分第一容纳空间s1与第二容纳空间s2的空间而设置的,可以认为第二容纳空间s2的作用主要是包容重合空间ss以实现投递箱体b的旋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连通口l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收纳从重合空间ss掉落的快递、限制第一容纳空间s1的开口大小而存在的,因此连通口l需要与第二容纳空间s2的水平截面适配,进一步的与重合空间ss上的第二快递开口k2截面适配。一般接近于或大于第二容纳空间s2的水平截面的长宽较宜,也可以以第二快递开口k2的截面为参照,接近于或大于第二快递开口k2的水平截面的长宽。
尽可能大一些以便更好接收包裹乃至大型包裹,由于快递包裹一般是长方体形状,为了让快递箱占地面积尽可能小一些,第一容纳空间s1的形状可以首选长方体,但是也可以是圆柱体、球体、椭圆体、梯形体或其他多边形体等,第一容纳空间s1连通口l所在水平截面的长宽可以不大于第一容纳空间s1其他水平截面的长宽。
第二容纳空间s2的形状理论上也是任意的,但是需要与第三容纳空间s3匹配。一般的,可以将第二容纳空间s2设为长方体或者圆柱体,这样能够方便第三容纳空间s3尽可能以较低间隙在第二容纳空间s2内旋转。在容纳箱体a直立时,第一投递开口k1设于第二容纳空间s2上方,与第二容纳空间s2最上方的水平截面重合。容纳箱体外壁c在构成第二容纳空间s2的同时,也构成第二容纳空间s2上的第一投递开口k1。
根据图2至4所示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容纳箱体a就是一个可直立的长方体,其中第一容纳空间s1是该长方体内部的下方空间,第二容纳空间s2是该长方体的上部空间,容纳箱体外壁c则是该长方体的外壁,而第一投递开口k1是该长方体顶部的开口,第一投递开口k1与第二容纳空间s2连通,第二容纳空间s2则与第一容纳空间间具有s1连通口l。连通口l的截面与该长方体的底面一致。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投递箱不限于上述结构,具体可参考下文论述。
继续参考图2至图4,投递箱体b包括投递箱体外壁d、第三容纳空间s3及第二投递开口k2。
投递箱体b设置于第二容纳空间s2,其中第三容纳空间s3具有重合空间ss及旋转空间sx,重合空间ss设于第二容纳空间s2内,即与第二容纳空间s2完全重合。一般的,第二容纳空间s2略大于重合空间ss。投递箱体外壁d构成重合空间ss及第二投递开口k2。第二容纳空间s2的容纳箱体外壁c与构成投递箱体外壁d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但这个间隙需要把握好尺寸,以使投递箱体外壁d可以通过与第二容纳空间s2的容纳箱体外壁c旋转固定,顺利使第三容纳空间s3在第二容纳空间s2内旋转,这就构成了投递箱体b在第二容纳空间s2内旋转。
这种旋转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常规的器件,一般使用螺丝螺母结构,即在重合空间ss两侧的投递箱体外壁d上设置旋转开孔,然后在第二容纳空间s2两侧的容纳箱体外壁c上设置旋转开孔,通过螺丝螺母将容纳箱体外壁c及投递箱体外壁d两端的旋转开孔分别旋转固定即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这种旋转固定方式只要具备可分别穿入容纳箱体外壁c及投递箱体外壁d两端的旋转开孔的杆件及可将穿入杆件进行两端固定以防止杆件从孔中脱离的固定件。为了防止盗窃,在另一种可选方案中也可以将螺母或者固定件用焊接或锁定的方式固定在箱体外壁c上。
在使用快递箱时,容纳箱体a一般放置于地面上且是直立的,而第二容纳空间s2一般为规则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形状,因此容纳箱体外壁c上设置的旋转开孔可设置于该第二容纳空间s2两侧长方形或圆形底面的中心。而与此匹配的,第三容纳空间s3的结构则参考圆柱体形状,投递箱体外壁d上设置的旋转开孔参考第三容纳空间s3圆柱体底面圆形的中心设置于投递箱体外壁d上。但是,上述旋转开孔的设置并非限制于此,如果不考虑材料成本与占地面积,容纳箱体外壁c上的旋转开孔可以是任意的,前提是第二容纳空间s2中可供旋转的空间足够大。同时,投递箱体外壁d上设置的旋转开孔在不考虑使用便捷的角度上,也可以是任意的。在一种优选实例中,投递箱体外壁d上设置的旋转开孔应当考虑在使用快递箱的非旋转状态下第二投递开口k2向上设置,与第一投递开口k1开口方向一致以方便快递投递,并兼顾考虑稳固性:将旋转开孔设置于第三容纳空间s3圆柱体底面上与水平面平行且穿过该底面中心的轴线上,并在该底面中心附近寻找可使容纳箱体a直立并在非旋转状态时使投递箱体b的第二投递开口k2保持向上开口的开孔位置。
与箱体外壁c类似的,投递箱体外壁d也可以采用笼式、网式或板式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材料可以是铁制、钢制、铝制等金属材质,也可以是PVC、塑脂等特殊塑料材质,上述材料均也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投递箱体b的形状一般是圆柱型,以方便在第二容纳空间s2内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投递箱体b虽然由第三容纳空间s3及第二投递开口k2构成,但是投递箱体外壁d仅形成了其中的重合空间ss及第二投递开口k2,第二投递开口k2所在平面与重合空间ss与旋转空间sx的连接平面重合,第二投递开口k2的开口大小需要和第一投递开口k1匹配,可以接近或者略小于第一投递开口k1的开口。第二投递开口k2的开口可以接近或者略小于重合空间ss与旋转空间sx的连接平面。为了制作工艺的简单性,第二投递开口k2的开口平面可以与重合空间ss与旋转空间sx的连接平面相同。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对于第三容纳空间s3的立体空间性与旋转机制是相关的,投递箱体b的外壁d虽然仅包围了重合空间ss及构成了第二投递开口k2,但是旋转空间sx的设置则实现了投递箱体b的旋转,使投递箱体b在非旋转状态下能够与第一投递开口k1开口一致,在旋转状态下能够在第二容纳空间s2中顺利旋转,使旋转空间sx进入第一容纳空间s1,使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一容纳空间s1的连通,以实现快递从第一投递开口k1及第二投递开口k2投递进入重合空间ss后旋转旋转从第二投递开口k2进入第一容纳空间s1。
继续参考图3、图5及图6,图3、图5及图6示意了当本实施例投递箱体b旋转时快递箱的状态图,在旋转过程中,如图3所示,第一投递开口k1能够与第二投递开口k2适配连通(在快递箱直立状态时,则非旋转状态本实施例能保持该开口间的适配连通状态以便快递的投递),第一投递开口k1在这种状态下能够通过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三容纳空间s3中的重合空间ss连通,重合空间ss作为快递投递空间。在旋转过程中,继续参考图5,如图3所示的第一投递开口k1能够与第二投递开口k2是完全适配连通的,第二投递开口k2整个开口完全与第一投递开口k1连通了,这样快递投递空间大,便于快递员的轻松投递,但图5的旋转过程中,虽然第一投递开口k1也能够与第二投递开口k2连通,但并未完全适配,第二投递开口k2仅部分开口完全与第一投递开口k1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快递的轻松投递,与此同时,可能存在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一容纳空间s1的部分连通(但并未完全连通)。在图6的旋转过程中,第二投递开口k2完全向下并与第一容纳空间s1完全连通,第三容纳空间s3中的重合空间ss通过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一容纳空间s1连通,而旋转空间sx则完全与第一容纳空间s1重合,使重合空间ss内的快递能够顺利落入第一容纳空间s1内以实现快递收纳。
继续参考图3当第一投递开口k1与第二投递开口k2完全适配连通并通过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三容纳空间s3中的重合空间ss连通时,旋转空间sx与第一容纳空间s1及第二容纳空间s2未重合或接近于未重合。旋转空间sx与第二容纳空间s2是否重合主要看第二投递开口k2所在平面是否在与第一投递开口k1完全适配时与第一投递开口k1重合,此可以通过成本较高的工艺获得,但在开口间完全适配时,如果开口间存在平面差的,那么旋转空间sx与第二容纳空间s2接近于未重合(开口平面间的空间既属于第二容纳空间s2也属于旋转空间sx)。但在图3的情况下,旋转空间sx与第一容纳空间s1未重合。在图3的情况下,第一容纳空间s1与第三容纳空间s3也通过投递箱体外壁d完全阻隔。
当第三容纳空间s3的重合空间ss通过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一容纳空间s1完全连通时,参考图6,旋转空间sx与第一容纳空间s1重合(由于第二容纳空间s2和第一容纳空间s1并非完全割裂,本实施例在一种可选方案中,第二容纳空间s2的主要功能是以容纳重合空间ss为限,因此在投递箱体b旋转时,第二容纳空间s2与第一容纳空间s1的分界面是活动的,在快递投递箱直立使用时,该分界面与旋转时重合空间ss的旋转角度有关,如在图3及图5时,分界面为重合空间ss最下方一点所在水平面,如在图6时,分界面为第二投递开口k2所在平面),但旋转空间sx与第二容纳空间s2不重合,第一投递开口k1通过投递箱体外壁d与第三容纳空间s3的重合空间ss及旋转空间sx阻隔。
继续参考图5,当第一投递开口k1与第二投递开口k2连通并通过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三容纳空间s3的重合空间ss连通(上述连通仅在第一投递开口k1与第二投递开口k2部分相对连通的情况下,而非完全开口适配),在此时第三容纳空间s3的重合空间ss可能通过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一容纳空间s1部分连通(比如在图3所示状态下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图5中第三容纳空间s3的重合空间ss并未通过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一容纳空间s1连通。在第一投递开口k1与第二投递开口k2连通并通过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三容纳空间s3的重合空间ss连通时,旋转空间sx与第二容纳空间s2部分重合,或者根据开口设置大小的不同也可能同时也与第一容纳空间s1部分重合。
同理,若在旋转时第三容纳空间s3的重合空间ss可能通过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一容纳空间s1部分连通,第一投递开口k1与第二投递开口k2也可能存在连通并通过第二投递开口k2与第三容纳空间s3的重合空间ss连通,旋转空间sx与则与第一容纳空间s1部分重合,也可能根据开口设置大小的不同,存在旋转空间sx与第二容纳空间s2部分重合。
在一种上述实施例的变化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的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容纳箱体a由下方长方体的第一容纳空间s1及上方为圆柱型的第二容纳空间s21构成。
在一种上述实施例的变化例中,如图9至10所示的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中,容纳箱体a由下方多边形体的第一容纳空间s11及上方为长方体的第二容纳空间s2构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变化例中,第三容纳空间的底面中心线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面中心线重合,并构成投递箱体的旋转中心,第二投递开口的开口平面平行于所述旋转中心设置并将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划分为重合空间及旋转空间。
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面适配以使所述投递箱体能够旋转,即第三容纳空间的底面长宽或弧直径能够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面长宽或弧直径匹配以使第三容纳空间在第二容纳空间中顺利旋转。
进一步的,第一投递开口的水平截面长宽大于或接近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水平截面长宽,第二容纳空间的水平截面长宽则大于或接近于重合空间的水平截面长宽,重合空间在使用时若未旋转,则最上方的水平截面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的开口平面重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变化例中,第三容纳空间为圆柱体(可参考上述任意实施例),重合空间的底面是具有缺口的圆形,所述缺口相对于所述重合空间底面圆心的弧度α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85°且小于或等于100°,图3中的黑点为重合空间的底面圆心,图中示意了弧度α。在一种变化例中,所述弧度α的范围可进一步选择为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9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变化例中,当第一投递开口与第二投递开口完全适配连通时,旋转空间在第一投递开口所在平面的截面由未被阻挡的第一投递开口平面全部覆盖。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变化例中,还可以在第一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上设有取件口及取件口上的取件门,取件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取件口。图2中进一步示意了取件门o。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变化例中,容纳箱体a还包括第一阻挡壁z1及第二阻挡壁z2。如图4所示,第一阻挡壁z1从第一投递开口k1平面外侧一边的容纳箱体外壁向该平面内侧延长,第二阻挡壁z2则从第一投递开口k1平面外侧相对的另一边的容纳箱体外壁向该平面内侧延长,图4中阴影区域分别示意了第一阻挡壁z1及第二阻挡壁z2。第一阻挡壁z1及第二阻挡壁z2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未设置阻挡壁时,第二投递开口k2因投递箱体b旋转可以同时连通第一投递开口k1及第一容纳区域s1,第一阻挡壁z1及第二阻挡壁z2可以通过缩小第一投递开口k1以阻挡连通时第一容纳区域s1中容纳的快递遭到盗窃。第一阻挡壁z1及第二阻挡壁z2的延伸长度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通过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需要对第一阻挡壁z1及第二阻挡壁z2进行测试设置,以求得比较良好的防盗效果。进一步的,第一阻挡壁z1及第二阻挡壁z2的延伸长度接近或大于x,x=R-r×cos(α/2),其中R为第二容纳空间s2的底面中心沿水平到该底面边长的最短距离,r为所述重合空间底面圆形的半径,cos为一种通用三角函数的表达函数,α为重合空间的底面缺口相对于该重合空间底面圆心的弧度。第一阻挡壁z1及第二阻挡壁z2的延伸长度可以参考该x数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图5给出了在第二容纳空间s2的底面中心与重合空间底面圆心(图中黑点)重合的情况下,上述参数的具体含义示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变化例中,投递箱体外壁d与构成第二容纳空间s2的容纳箱体外壁c之间可以具有第一预定间隙,投递箱体外壁d与阻挡壁z1、z2所在平面之间也具有第二预定间隙。投递箱体外壁构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之间的第一预定间隙根据相对位置的不同具有最小距离与最大距离,在旋转连接端面投递箱体外壁与容纳箱体外壁之间的第一预定间隙接近于零但也可以略有轻微间隙,是最小距离;在非旋转连接端面,第一预定间隙可以略大一些,在一种实例中可以选择若干厘米,或者1~3厘米,可以是最大距离。第二预定间隙是第一投递开口与第二投递开口完全适配连通时第一投递开口平面与第二投递开口平面的距离,一般和第一预定间隙的最大距离基本相同,第二预定间隙可以参考第一预定间隙进行适应性配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变化例中,为了增大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分界面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重合空间的分界面。
为了提高投递箱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一种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变化例中,投递箱还可以包括:固定件,所述容纳箱体通过该固定件固定于外部支架、墙体或地面,该固定件可以是螺丝螺母或者绳锁等可用于固定物品的配件,只要在容纳箱体对地、对墙或者对应外部支架的外壁上设置固定孔或固定开口,就可以通过固定件与固定孔或固定开口的固定配合将容纳箱体进行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则应用例如图11至图14所示。图11至图14中,该投递箱包括:容纳箱体a与投递箱体b,容纳箱体a直立置于地面上,容纳箱体a包括容纳箱体外壁c及容纳箱体外壁c包围构成的第一容纳空间s1、第二容纳空间s2及第一投递开口k1。容纳箱体a就是一个可直立的长方体,第一容纳空间s1是该长方体内部的下方空间,第二容纳空间s2是该长方体的上部空间。投递箱体b包括投递箱体外壁d、第三容纳空间s3及第二投递开口k2。第三容纳空间s3具有重合空间ss及旋转空间sx。重合空间ss及旋转空间sx以第二投递开口k2所在平面作为分界面。第一容纳空间s1与第二容纳空间s2以所述投递箱体外壁d对地面最近一点所在水平面作为分界面。第二容纳空间s2的容纳箱体外壁c与构成投递箱体外壁d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但这个间隙需要把握好尺寸,以使投递箱体外壁d可以通过与第二容纳空间s2的容纳箱体外壁c旋转固定。该应用例使用了常规的螺丝螺母结构作为旋转固定件,即在重合空间ss两侧的投递箱体外壁d上设置旋转开孔,并在第二容纳空间s2两侧的容纳箱体外壁c上设置旋转开孔通过螺丝螺母将容纳箱体外壁c及投递箱体外壁d两端的旋转开孔分别旋转固定即可。第三容纳空间s3是圆柱体,重合空间ss的底面是具有缺口的圆形。该投递箱的外壁c、d还分别使用了笼状结构,并采用了金属制材料,坚固耐用,稳定性较强,方便用户对容纳箱中的快递进行核对。本应用例的投递箱还具有阻挡壁z1、z2及取件门o,该取件门o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s1的容纳箱体外壁c上,容纳箱体外壁c也具有与该取件门o大小对应的开口。图12及图13中还示意了一种可选情况下的投递箱的尺寸设置,图12及图13中所示意的尺寸数据单位为厘米。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箱体与投递箱体;所述容纳箱体包括容纳箱体外壁及容纳箱体外壁构成的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及第一投递开口,所述投递箱体包括投递箱体外壁、第三容纳空间及第二投递开口,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包括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重合的重合空间及旋转空间,所述投递箱体外壁构成所述重合空间及所述第二投递开口;所述投递箱体外壁还与构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旋转连接以使所述投递箱体旋转;
当所述投递箱体旋转时,所述第一投递开口能够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适配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连通,和/或所述第三容纳空间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
当所述第一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适配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完全连通时,所述旋转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及第二容纳空间未重合或接近于未重合,所述第一容纳空间通过所述投递箱体外壁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完全阻隔;
当所述第三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完全连通时,所述旋转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重合并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未重合,所述第一投递开口通过所述投递箱体外壁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阻隔;
当所述第一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部分适配连通并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部分连通,和/或所述第三容纳空间通过所述第二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部分连通,所述旋转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或第二容纳空间部分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件门;构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上设有取件口,所述取件门设于所述取件口上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取件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底面中心贯穿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面中心构成旋转中心,所述第二投递开口的开口平面平行于所述旋转中心设置并将所述第三容纳空间划分出所述重合空间及旋转空间;所述第三容纳空间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面适配以使所述投递箱体能够旋转,所述第一投递开口的水平截面大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水平截面,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水平截面则大于所述重合空间的水平截面,所述重合空间的水平截面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的开口平面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容纳空间为圆柱体,所述重合空间的底面是具有缺口的圆形,所述缺口相对于所述重合空间底面圆心的弧度α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85°且小于或等于10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度α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90°且小于或等于9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完全适配连通时,所述旋转空间在所述第一投递开口所在平面的截面由未被阻挡的第一投递开口平面全部覆盖。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箱体还包括:阻挡壁,所述投递箱体外壁与构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预定间隙,所述投递箱体外壁与所述阻挡壁所在平面之间具有第二预定间隙,所述第一预定间隙为所述投递箱体外壁与所述构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容纳箱体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所述第二预定间隙为所述第一投递开口与所述第二投递开口适配连通时,第一投递开口平面与第二投递开口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一预定间隙等于或接近于所述第二预定间隙。
8.如权利要求4至6任一项所述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箱体还包括第一阻挡壁及第二阻挡壁,所述第一阻挡壁及第二阻挡壁分别从所述第一投递开口平面外侧容纳箱体外壁的一边及另一边水平向内侧延长,所述第一阻挡壁及第二阻挡壁的水平延伸长度接近或大于x,x=R-r×cos(α/2),其中R为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底面中心沿水平到第二容纳空间底面边长的最短距离,r为所述重合空间底面圆形的半径。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的分界面为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重合空间的分界面。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大容量快递投递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容纳箱体通过所述固定件固定于外部支架、墙体或地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95029.3U CN210643628U (zh) | 2019-09-24 | 2019-09-24 | 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95029.3U CN210643628U (zh) | 2019-09-24 | 2019-09-24 | 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43628U true CN210643628U (zh) | 2020-06-02 |
Family
ID=70824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95029.3U Active CN210643628U (zh) | 2019-09-24 | 2019-09-24 | 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436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97235A (zh) * | 2020-09-16 | 2021-11-26 | 苏州维斯勒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流配送无人机用的装卸货储物架 |
-
2019
- 2019-09-24 CN CN201921595029.3U patent/CN21064362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97235A (zh) * | 2020-09-16 | 2021-11-26 | 苏州维斯勒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流配送无人机用的装卸货储物架 |
CN113697235B (zh) * | 2020-09-16 | 2024-02-09 | 陕西畅捷云仓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物流配送无人机用的装卸货储物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580243B2 (en) | Locking device for waste container | |
CN210643628U (zh) | 一种大容量快递投递箱 | |
CN105539536A (zh) | 一种物流快递派送推车 | |
KR200492292Y1 (ko) | 접이식 상자용 카트 | |
CN209514776U (zh) | 旋转快递柜及快递存储柜 | |
JP3194427U (ja) | 宅配ボックス | |
CN216035952U (zh) | 一种方便拿取和携带的三层箱 | |
CN206327398U (zh) | 一种具有三角警告牌的平板手推车 | |
CN213030460U (zh) | 物品暂存装置及户门 | |
CN209625307U (zh) |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门禁监控装置 | |
KR20110011385U (ko) | 쓰레기 수거장치 및 쓰레기통의 보관장치 | |
CN215225975U (zh) | 一种双向快递格及快递柜 | |
TW201420863A (zh) | 收納箱/櫃之止開裝置 | |
JP3247278U (ja) | 盗難防止装置付き多機能宅配ボックス | |
CN212268181U (zh) | 一种防止利福霉素s转化的存放箱 | |
CN210823383U (zh) | 一种组装式耐火材料保温箱 | |
JP6931949B2 (ja) | 対象物受け箱 | |
CN113425102A (zh) | 一种双向快递格及快递柜 | |
CN208731467U (zh) | 折叠式箱子 | |
CN109278010A (zh) | 一种报警器安装用多功能工具箱 | |
CN207953811U (zh) | 一种存储容器 | |
JPS62154573U (zh) | ||
CN218930139U (zh) | 一种用于包装运输的液晶电视机套料结构 | |
CN214216023U (zh) | 一种电池仓防误锁装置 | |
CN218986172U (zh) | 一种文件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