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40927U - 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40927U
CN210640927U CN202020135884.2U CN202020135884U CN210640927U CN 210640927 U CN210640927 U CN 210640927U CN 202020135884 U CN202020135884 U CN 202020135884U CN 210640927 U CN210640927 U CN 2106409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gear
mobile phone
bottom shell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358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荣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aojiangh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Yu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Yu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Yu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358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409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409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409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包括底壳,底壳设有通孔,通孔连有筒体,筒体配设有中空球体,球体与筒体配合形成用于安装电机的容纳空间,电机的工作端装有齿轮,底壳滑动设置有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所述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分布在齿轮两侧,且分别与齿轮相相啮合;所述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上分别连有第一卡头、第二卡头,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移动,以使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对手机实现夹持;底壳内还设有电池和控制电路板,电池与电机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底壳上配设有面壳,面壳与底壳可拆卸连接。该手机夹持装置内部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不影响汽车出风口的气体流动,利于改善用户的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作为一种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已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的功能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短信发送和电话接听,玩游戏、看小说、看视频等休闲活动也已经成为了手机的普遍使用功能。而且,随着私家车数量的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驾驶员也开始选择利用手机在车内进行路径导航。为了避免在日常休闲或路径导航过程中,直接用手长时间固定手机引起不适,手机支架应运而生。特别是能够将手机固定在驾驶室内的汽车手机支架近年来更是得到了大范围的广泛应用,为人们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内部结构不够紧凑,导致产品整体体积偏大,而体积较大的手机支架不仅使用灵活性较差,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对出风口的气体流动形成更大面积的阻挡,进而影响出风口的正常工作,不利于改善用户的体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包括底壳,底壳上设有通孔,通孔边缘连有筒体,所述筒体一端与通孔相连,另一端配设有中空的球体,球体与筒体相配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装有电机,电机的工作端装有齿轮,所述底壳上滑动设有第一夹臂组件和第二夹臂组件,第一夹臂组件和第二夹臂组件分布在齿轮两侧且分别与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转动带动第一夹臂组件和第二夹臂组件相对移动,以实现对手机的夹持固定,所述底壳还配设有面壳,面壳与底壳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内还设有电池和控制电路板,电池与电机分别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臂组件包括第一臂杆以及与第一臂杆转动连接的第一卡头,所述第二夹臂组件包括第二臂杆以及与第二臂杆转动连接的第二卡头,所述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与底壳滑动设置;所述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分布在齿轮两侧,且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分别设有与齿轮相匹配的齿条,所述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分别通过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齿轮转动带动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对手机实现夹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设有滑轨安装座,所述滑轨安装座在与通孔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孔结构,所述滑轨安装座在与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滑轨,所述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上分别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设置在滑轨安装座的两侧,且与底壳侧壁贴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板在与底壳侧壁相对应一侧设有触摸开关,所述底壳侧壁开设有与触摸开关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底壳外部设有与触摸开关相匹配的触摸绝缘片和触摸片,所述触摸片和触摸绝缘片与设置在控制电路板上的触摸开关相互配合以实现触摸响应。
进一步的,所述面壳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卡头、第二卡头相匹配的隐藏槽,当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向外侧移动时,所述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分别相对于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翻转并竖立在该面壳两侧,当该第一臂杆和第二臂杆分别向齿轮所在一侧移动时,则第一卡头和第二卡头分别翻转折叠至隐藏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的工作端上安装有齿轮扭动件,所述齿轮扭动件上设有扭簧,所述齿轮套设在扭簧上,所述扭簧与齿轮扭动件相互配合以实现对手机夹持力度的预紧。
进一步的,所述球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球体配设有夹具底座,所述夹具底座上设有与球体相匹配的磁吸部,所述夹具底座通过磁吸部与球体磁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在与筒体相背一侧还设有与电机相匹配的围骨,所述围骨用于降低电机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所起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该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在底壳上开设通孔,通孔内连有筒体,筒体上配设有中空球体,中空球体与筒体配合形成容纳空间,用于放置电机。这种结构的设计在不影响中空球体与夹具底座上磁吸部相连的同时,也为电机提供了安装空间,大大缩小了夹持装置的体积,利于实现手机电动夹持装置的小巧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内部还设有电池和控制电路板,电池和控制电路板分别设置滑轨安装座的两侧且与底壳侧壁保持贴合设置,这进一步提高了夹持装置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使得整个夹持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不会对出风口的气体流动产生较大影响,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手机电动夹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齿轮、电机、底壳、筒体及中空球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电机、齿轮、滑轨安装座、第一臂杆及第二臂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手机电动夹持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电机、齿轮扭动件、扭簧、齿轮、滑轨安装座、第一臂杆及第二臂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装有齿轮扭动件及扭簧的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底壳、筒体、围骨及电机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壳,2-通孔,3-筒体,4-球体,5-电机,6-齿轮,7-第一臂杆,8-第二臂杆,9-齿条,10-第一卡头,11-第二卡头,12-电池,13-控制电路板,14-面壳,15-滑轨安装座,16-孔结构,17-触摸开关,18-安装孔,19-触摸绝缘片,20-触摸片,21-隐藏槽,22-转轴,23-微型扭簧,24-齿轮扭动件,25-扭簧,26-围骨。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包括底壳1,底壳1上设有通孔2,通孔2边缘连有筒体3,筒体3一端与通孔2相连,另一端配设有中空的球体4,球体4与筒体3相配合形成容纳空间。本实施例中,筒体3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球体4的内侧壁设有与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筒体3与球体4通过螺接配合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入口即为通孔2。容纳空间内装有电机5,电机5的工作端设置在与底壳1相对应一侧,即电机5的工作端设置在与通孔2相对应位置,电机5的工作端装有齿轮6,如图2所示。底壳1上滑动设有第一夹臂组件和第二夹臂组件。第一夹臂组件和第二夹臂组件分布在齿轮6两侧且分别与齿轮6相啮合,齿轮6转动带动第一夹臂组件和第二夹臂组件相对移动,以实现对手机的夹持固定。此外,底壳1配设有面壳14,面壳14与底壳1可拆卸连接,以形成手机电动夹持装置的主壳体,为内部电机5、齿轮6、臂杆、滑轨安装座15等零部件提供封闭环境,同时也提供了手机放置区,改善了使用安全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壳1内还设有电池12和控制电路板13,电池12与电机5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3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13用于实现对电池12的充电以及控制电机5在不同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将电机5由工作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或者由关闭状态切换至启动状态,当然也可以通过控制电路板13实现对电机5正反向转动的控制,控制电路板13与电机5的配合设计可参考现有的控制电路,在此不做限制。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夹臂组件包括第一臂杆7以及与第一臂杆7转动连接的第一卡头10,即第一卡头10能够围绕第一臂杆7的端部转动。第二夹臂组件包括第二臂杆8以及与第二臂杆8转动连接的第二卡头11,即第二卡头11能够围绕第二臂杆8的端部实现转动。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与底壳1滑动设置。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分布在齿轮6两侧,即齿轮6设置在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之间。且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分别设有与齿轮6相匹配的齿条9,齿条9设置在与齿轮6相对应的位置。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分别通过齿条9与齿轮6相啮合,齿轮6转动带动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对手机实现夹持固定。在工作时,电机5带动齿轮6转动,齿轮6转动会继续带动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相对移动,以驱使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带动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移动,实现对手机的夹持固定,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第一臂杆7在与齿轮6相背一侧设有连接台,连接台开设有连接孔,第一卡头10的底边上设有与底壳侧边相配合的斜面结构,且第一卡头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与连接台相匹配的卡部,各卡部上均开设有卡孔,连接台设置在两卡部之间,且连接台与两个卡部通过转轴22相连,转轴22上套设有微型扭簧23,微型扭簧23为第一卡头10的张开提供了持续作用力。当齿轮6带动第一臂杆7向外侧移动时,设置在第一臂杆7端部的连接台便会推动第一卡头10一并向外移动,此时微型扭簧23的弹力会使第一卡头10处于竖直的打开状态,而一旦齿轮6带动第一臂杆7向内侧移动时,第一臂杆7通过连接台将第一卡头10逐渐相内侧拉动,当第一卡头10在向内移动的过程中,其底部的斜面结构会与底壳1边缘相抵接,底壳1边缘会对斜面结构施加向外的作用力,当向外的作用力能够克服微型扭簧23的弹力时,便会驱动第一卡头10围绕转轴22转动,回到闭合状态。第二臂杆8与第二卡头11的连接方式与上述连接结构类似,在此不做赘述。当然,第一卡头10和第一臂杆7的连接方式或者第二卡头11与第二臂杆8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连接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卡头与臂杆转动连接的现有技术均可应用于该手机电动夹持装置中,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作为优选的,如图3-图6所示,所述底壳1内部设有滑轨安装座15,滑轨安装座15与底壳1可拆卸连接,滑轨安装座15在与通孔2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孔结构16,孔结构16的设置是为了实现电机工作端、齿轮6、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的连接。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分别设置在滑轨安装座15上,滑轨安装座15在与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条形滑轨,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上分别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滑块与滑轨相配合实现了第一臂杆7、第二臂杆8与底壳1的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电池12和所述控制电路板13分别设置在滑轨安装座15的两侧,且与底壳1侧壁贴合设置。也就是说,滑轨安装座15的两个侧壁与底壳1的两个侧壁之间会分别形成条形安装空间,其中滑轨安装座15一侧的条形安装空间用于放置电池12,滑轨安装座15另一侧的条形安装空间用于放置控制电路板13,进而使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内部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真正实现结构紧凑,以降低手机电动夹持装置的体积。
作为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板13在与底壳1侧壁相对应一侧设有触摸开关17,底壳1侧壁开设有与触摸开关17相匹配的安装孔18,触摸开关17穿过安装孔18设置在底壳1外侧。底壳1外部设有与触摸开关17相匹配的触摸绝缘片19和触摸片20。触摸片20和触摸绝缘片19与设置在控制电路板13上的触摸开关17相互配合以实现触摸响应。在使用过程中,当用户用手触碰触摸片20后,触摸片20便会将触摸信号传输至触摸开关17,从而使控制电路板13启动电机5,使其进入工作模式。触摸开关17与触摸片20、触摸绝缘片19之间的配合连接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的,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电机5的工作端上安装有齿轮扭动件24,齿轮扭动件24上设有扭簧25,齿轮6套设在扭簧25上。扭簧25与齿轮扭动件24相互配合以实现对手机夹持力度的预紧。当电机5被启动后,电机5通过齿轮6带动第一臂杆7、第二臂杆8向外侧移动,与此同时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翻转成打开状态,一旦手机被放置在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之间,则电机5便会通过齿轮6带动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向内侧移动,进而使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将手机夹持固定住。此时,控制电路板13会将电机5由工作状态转换为关闭状态,当电机5关闭后,由于齿轮扭动件24和扭簧25的存在,依然能够实现对手机的夹持力预紧。
作为优选的,所述球体4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球体4配设有夹具底座,夹具底座上设有与球体4相匹配的磁吸部27,夹具底座通过磁吸部27与球体4磁吸连接。磁吸部27为与球体4相匹配的凹型结构,球体4可以在磁吸部27内发生自由转动。夹具底座用于将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固定在汽车出风口、办公桌面或平台等其他物体上,以使手机电动夹持装置的位置得到固定。不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利用夹具底座将手机电动夹持装置与汽车出风片进行固定,从而将手机固定在驾驶员便于观察的位置,为路径导航提供便利,夹具底座与出风片的夹持固定结构具体可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手机支架与出风片的夹持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优选的,如图7所示,为了降低电机5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特在底壳1上设置有与电机5相匹配的围骨26,围骨26设置在底壳1与筒体3相背一侧,即围骨26设置在底壳1内侧。具体的,围骨26围设在电机5的外侧,围骨26与筒体3及球体4配合共同形成了用于放置电机5的容纳空间,以避免筒体3与底壳1相连后形成类似于扩音喇叭的结构。围骨26可以与底壳1一体成型,也可以与底壳1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制。此外,为了实现电机5与电池12和控制电路板13的电性连接,所述围骨26上至少需要开设有一个走线槽,走线槽用于实现排线。本实施例中,围骨26上开设有两个走线槽,两个走线槽沿围骨26周向均匀设置。
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面壳14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卡头10、第二卡头11相匹配的隐藏槽21,当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向外侧移动时,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分别相对于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翻转并竖立在该面壳14两侧,当该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分别向齿轮6所在一侧移动时,则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分别翻转折叠至隐藏槽21中。
手机电动夹持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首先需要用户将手机电动夹持装置通过夹具底座固定安装在出风片上,以实现手机电动夹持装置的位置固定。然后通过触碰触摸片20启动电机5,电机5通过齿轮6带动第一臂杆7、第二臂杆8向外侧移动,与此同时,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翻转成打开状态,当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11打开一段时间后,控制电路板13便会控制电机5反向转动,反向转动的电机5通过齿轮6带动第一臂杆7、第二臂杆8向内侧移动,使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将手机夹持住。也就是说,在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呈打开状态的时间内,用户便可以将手机放置在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之间的面壳14上,以等待电机5反向转动实现固定。一旦完成对手机的夹持固定后,电机5便会关闭,然后在齿轮扭动件24和扭簧25的作用下,保持对手机的夹持力预紧。手机释放过程与夹持过程相反,在此不做赘述。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1),底壳(1)上设有通孔(2),通孔(2)边缘连有筒体(3),所述筒体(3)一端与通孔(2)相连,另一端配设有中空的球体(4),球体(4)与筒体(3)相配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装有电机(5),电机(5)的工作端装有齿轮(6),所述底壳(1)上滑动设有第一夹臂组件和第二夹臂组件,第一夹臂组件和第二夹臂组件分布在齿轮(6)两侧且分别与齿轮(6)相啮合,所述齿轮(6)转动带动第一夹臂组件和第二夹臂组件相对移动,以实现对手机的夹持固定,所述底壳(1)还配设有面壳(14),面壳(14)与底壳(1)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内还设有电池(12)和控制电路板(13),电池(12)与电机(5)分别与控制电路板(13)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组件包括第一臂杆(7)以及与第一臂杆(7)转动连接的第一卡头(10),所述第二夹臂组件包括第二臂杆(8)以及与第二臂杆(8)转动连接的第二卡头(11),所述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与底壳(1)滑动设置;所述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分布在齿轮(6)两侧,且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分别设有与齿轮(6)相匹配的齿条(9),所述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分别通过齿条(9)与齿轮(6)相啮合,所述齿轮(6)转动带动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相对移动,以使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对手机实现夹持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设有滑轨安装座(15),所述滑轨安装座(15)在与通孔(2)相对应位置开设有孔结构(16),所述滑轨安装座(15)在与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相对应位置分别设有滑轨,所述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上分别设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12)和所述控制电路板(13)分别设置在滑轨安装座(15)的两侧,且与底壳(1)侧壁贴合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3)在与底壳(1)侧壁相对应一侧设有触摸开关(17),所述底壳(1)侧壁开设有与触摸开关(17)相匹配的安装孔(18),所述底壳(1)外部设有与触摸开关(17)相匹配的触摸绝缘片(19)和触摸片(20),所述触摸片(20)和触摸绝缘片(19)与设置在控制电路板(13)上的触摸开关(17)相互配合以实现触摸响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4)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卡头(10)、第二卡头(11)相匹配的隐藏槽(21),当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向外侧移动时,所述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分别相对于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翻转并竖立在该面壳(14)两侧,当该第一臂杆(7)和第二臂杆(8)分别向齿轮(6)所在一侧移动时,则第一卡头(10)和第二卡头(11)分别翻转折叠至隐藏槽(21)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的工作端上安装有齿轮扭动件(24),所述齿轮扭动件(24)上设有扭簧(25),所述齿轮(6)套设在扭簧(25)上,所述扭簧(25)与齿轮扭动件(24)相互配合以实现对手机夹持力度的预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4)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球体(4)配设有夹具底座,所述夹具底座上设有与球体(4)相匹配的磁吸部,所述夹具底座通过磁吸部与球体(4)磁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在与筒体(3)相背一侧还设有与电机(5)相匹配的围骨(26),所述围骨(26)用于降低电机(5)的噪音。
CN202020135884.2U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409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5884.2U CN210640927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35884.2U CN210640927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40927U true CN210640927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3588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640927U (zh) 2020-01-21 2020-01-21 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409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5086466A1 (ja) 携帯端末用クレードル装置
WO2021115224A1 (zh) 一种蓝牙耳机模组、手机支架及其驱动方法
CN210640927U (zh) 一种手机电动夹持装置
CN211280871U (zh) 一种电动多功能车载手机支架
CN209390141U (zh) 电磁驱动型电子产品用支架
CN211223282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支架
CN212454900U (zh) 一种具有双风扇的挂脖风扇
CN212677364U (zh) 长续航运动蓝牙耳机
CN210284108U (zh) 带负离子空气净化功能的无线充电车载支架
CN207652511U (zh) 一种便捷多功能手机架
CN207588954U (zh) 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07706252U (zh) 一种手机无线充电器及手机支架
CN106231465A (zh) 一种智能骨传导耳机
JP2003047199A (ja) 携帯用発電機
CN216083471U (zh) 一种多端口终端映射激活器
CN218863651U (zh) 移动终端支架托盘及移动终端支架
CN214314608U (zh) 便携太阳能蓄能充电宝
US20050110455A1 (en) Integrated charger for use in a car
CN221103392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
CN220754862U (zh) 伸缩支架
CN220797849U (zh) 一种可拆卸充电装置
CN215988612U (zh) 一种抗震防抖的低压软启动断路器
CN221151006U (zh) 一种分离式光伏充电宝
CN220139271U (zh) 一种可插拔的移动电源
CN216673067U (zh) 一种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6

Address after: 516000 7th floor, No.2 workshop, Shenghao international zhizaoyuan, plot jd-129-13-01, South District, Shuikou Private Industrial Park, Huiche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aojiangh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07 shop on the 1st floor, No. B14, building b12-b24, phase III and IV, Hesheng international new town, No. 1, Hesheng Avenue, Shuikou sub district office, Huiche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YUHEYUAN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