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37609U -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37609U
CN210637609U CN201921386513.5U CN201921386513U CN210637609U CN 210637609 U CN210637609 U CN 210637609U CN 201921386513 U CN201921386513 U CN 201921386513U CN 210637609 U CN210637609 U CN 210637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tight
mesopore
cable head
diamet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65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归宏猛
付昌
王敏慧
顾磊
孙逸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hipbuild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726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Corp
Shanghai Zhongyuan Electron &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Ship Electronic Equipment (726 Institute Of China Ship Heavy Industry Corpor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Ship Electronic Equipment (726 Institute Of China Ship Heavy Industry Corporation)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Ship Electronic Equipment (726 Institute Of China Ship Heavy Industry Corporation)
Priority to CN2019213865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37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37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37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包括:传输电缆(1)、圆形柱塞(3)、电缆头主体(7)、圆形定位盘(12)以及水密连接端子(9);所述圆形柱塞(3)设置在电缆头主体(7)的一端;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设置在电缆头主体(7)的另一端;所述圆形定位盘(12)装配在电缆头主体(7)的外部;所述传输电缆(1)能够穿过圆形柱塞(3)与水密连接端子(9)连接;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靠近圆形柱塞(3)的一端设置有接线柱(901);所述传输电缆(1)的缆芯穿过变截面中孔(21)与有水密连接端子(9)上的接线柱(901)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便于拆卸,维修方便,而且可靠性和承重性高。

Description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背景技术
水下设备是海洋探测、开发的主要工具。水下设备具有造价高,维护保养成本高,使用环境恶劣,容易损坏的特点。一般水下设备都是由若干个部件组成,不同部件之间采用水密电缆进行连接。由于水中环境复杂、很容易造成电缆防水层的损坏从而危及到部件的安全。如专利文献CN202646941U所公开的一种船用水密穿舱结构,包括:第一法兰,设置于所述舱壁的一侧;穿舱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法兰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舱壁的开孔并与所述第一法兰密封于所述舱壁开孔的一侧;第二法兰,设置于所述舱壁的另一侧,固定套接所述穿舱管路并密封所述舱壁开孔的另一侧;管路,固定连接所述穿舱管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舱壁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舱壁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垫片;所述穿舱管路与所述第一法兰为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法兰与所述穿舱管路为焊接固定;所述管路与所述穿舱管路另一侧的端部通过一套管焊接固定。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穿舱水密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1、结构上仍存在可优化之处。
2、维修不方便,维护成本高。
3、可靠性、承重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包括:传输电缆1、圆形柱塞3、电缆头主体7、圆形定位盘12以及水密连接端子9;
所述圆形柱塞3设置在电缆头主体7的一端;
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设置在电缆头主体7的另一端;
所述圆形定位盘12装配在电缆头主体7的外部;
所述传输电缆1能够穿过圆形柱塞3与水密连接端子9连接。
优选地,所述圆形柱塞3的内部设置有变截面中孔21;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靠近圆形柱塞3的一端设置有接线柱901;所述传输电缆1的缆芯穿过变截面中孔21与有水密连接端子9上的接线柱901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缆头主体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中孔701、第二中孔702、第三中孔703、第四中孔704、第五中孔705以及第六中孔706;
所述第一中孔701、第二中孔702、第三中孔703、第四中孔704、第五中孔705以及第六中孔706相连通;
所述第一中孔701的直径大于第二中孔702的直径;
所述第二中孔702的直径大于第三中孔703的直径;
所述第六中孔706的直径大于第五中孔705的直径;
所述第五中孔705的直径大于第四中孔704的直径;
所述第四中孔704的直径大于第三中孔703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六中孔706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内设置有孔用弹性挡圈2。
优选地,所述圆形柱塞3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槽19,所述第一密封槽19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
优选地,所述圆形定位盘1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1,所述第二密封槽11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
优选地,所述电缆头主体7的外部设置有第三密封槽13,所述第三密封槽13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6。
优选地,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的外部设置有第四密封圈8;所述第四密封圈8与水密连接端子9构成平面密封结构。
优选地,所述圆形柱塞3的外部设置有辅助装配槽18;所述电缆头主体7靠近圆形柱塞3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安装槽16,所述辅助装配槽18与辅助安装槽16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电缆头主体7与水密连接端子9紧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
2、可靠性高,能够承受深度静压力。
3、便于拆卸,可直接更换失效的器件,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的电缆头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的电缆头主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的圆形柱塞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Figure BDA00021780679700000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包括:传输电缆1、圆形柱塞3、电缆头主体7、圆形定位盘12以及水密连接端子9;所述圆形柱塞3设置在电缆头主体7的一端;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设置在电缆头主体7的另一端;所述圆形定位盘12装配在电缆头主体7的外部;所述传输电缆1能够穿过圆形柱塞3与水密连接端子9连接;所述圆形柱塞3的内部设置有变截面中孔21;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靠近圆形柱塞3的一端设置有接线柱901;所述传输电缆1的缆芯穿过变截面中孔21与有水密连接端子9上的接线柱901连接。在优选例中,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为纵向水密连接端子;传输电缆1与圆形柱塞3通过橡胶硫化进行水密结合,圆形柱塞3的外侧带有第一密封槽19,装入第一密封圈4后沿轴向塞入电缆头主体7,形成密封结构。孔用弹性挡圈2安装在圆形柱塞3外侧的凹槽10中,传输电缆芯线与纵向水密连接端子焊接到一起,通过螺纹装入到电缆头主体7的另一侧,在安装过程中要避免电缆芯线的挤压。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较小的水下载体设备,具有承重功能,最大承载力为1000N,当水密结构出现失效的情形时,可有效隔离水密失效的危害,便于拆卸水密结构,更换失效元件,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可维修性。
进一步地,所述电缆头主体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中孔701、第二中孔702、第三中孔703、第四中孔704、第五中孔705以及第六中孔706;所述第一中孔701、第二中孔702、第三中孔703、第四中孔704、第五中孔705以及第六中孔706相连通;所述第一中孔701的直径大于第二中孔702的直径;所述第二中孔702的直径大于第三中孔703的直径;所述第六中孔706的直径大于第五中孔705的直径;所述第五中孔705的直径大于第四中孔704的直径;所述第四中孔704的直径大于第三中孔703的直径;所述第六中孔706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内设置有孔用弹性挡圈2。在优选例中,电缆头主体7采用耐腐蚀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加工制成,电缆头主体7的最小侧壁厚度应参考最大工作静压力进行设计;孔用弹性挡圈2,采用耐腐蚀性良好、高弹性金属材料制成;以圆形定位盘12为分界,电缆头主体7分为:与水接触的A部分和不与水接触的B部分;其中,B部分圆柱侧面的外部带有螺纹14和靠近柱头端部的夹持面17;A部分靠近圆形柱塞3的一端带有辅助安装槽16,外部带有螺纹,用作外部安装设备的机械接口。在优选例中,电缆头主体7的内部带有变截面中孔,其数量不小于3个,第一中孔701、第四中孔704、第五中孔705不可缺少;第一中孔701、第二中孔702、第三中孔703、第四中孔704、第五中孔705以及第六中孔706的交界面处,采用锥形方式过渡,锥度为1:5至1:2之间。在优选例中,凹槽10距第四中孔704与第三中孔703交界面的距离,应不小于圆形柱塞3的高度。在优选例中,第一中孔701的直径为21mm、第二中孔702的直径为18mm、第三中孔703的直径为10mm、第四中孔704的直径为19mm、第五中孔705的直径为20mm、第六中孔706的直径为20.6mm,电缆头主体7的侧壁厚度最小值为4mm。在优选例中,第六中孔706的内部带有一个凹槽10,凹槽10的深度为0.35mm,凹槽10距第四中孔704与第三中孔703交界面的距离为19mm。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形柱塞3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槽19,所述第一密封槽19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所述圆形定位盘1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1,所述第二密封槽11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所述电缆头主体7的外部设置有第三密封槽13,所述第三密封槽13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6;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的外部设置有第四密封圈8;所述第四密封圈8与水密连接端子9构成平面密封结构;所述圆形柱塞3的外部设置有辅助装配槽18;所述电缆头主体7靠近圆形柱塞3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安装槽16,所述辅助装配槽18与辅助安装槽16相匹配;所述电缆头主体7与水密连接端子9紧固连接。在优选例中,第二密封槽11位于圆形定位盘12上,其数量为1-4个,配合密封圈5构成平面密封结构;第三密封槽13位于电缆头主体7的B部分侧面,其数量大于2个,配合第三密封圈6形成侧面密封结构;第一中孔701带有螺纹,其螺纹形式与纵向水密连接端子9相匹配;端面15为直角,无倒角。在优选例中,为了便于安装,在B部分圆柱外侧面设置有夹持面17,其数量大于等于2个;B部分圆柱外侧带有螺纹14,螺纹应采用细牙螺纹设计,用于与相关设备连接;A部分第六中孔706的侧面带有辅助安装槽16,其宽度大于等于2mm,长度应不小于辅助装配槽18到圆形柱塞3最近端面的距离,数量为1-8个。在优选例中,圆形柱塞3采用耐腐蚀金属材料制成,带有变截面中孔21,用来增加与粘接剂的接触面积,变截面中孔的数量3-10个;圆形柱塞3带有辅助装配槽18,密封槽19,其交界面20需进行倒角处理,倒角半径1-5mm;辅助装配槽18,其数量为1-3个,其位置应于辅助装配槽16相匹配。在优选例中,第一密封槽19与第一密封圈4配合,形成侧面密封结构,其数量为1-6个;纵向水密连接端子内部的接线柱901与端子基体采用烧结方式相连,能够承受的静水压≥2MPa,带有密封装置;水密连接端子9与第四密封圈8,形成平面密封结构。在优选例中,辅助安装槽16的宽度为4mm,长度为8mm。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电缆(1)、圆形柱塞(3)、电缆头主体(7)、圆形定位盘(12)以及水密连接端子(9);
所述圆形柱塞(3)设置在电缆头主体(7)的一端;
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设置在电缆头主体(7)的另一端;
所述圆形定位盘(12)装配在电缆头主体(7)的外部;
所述传输电缆(1)能够穿过圆形柱塞(3)与水密连接端子(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柱塞(3)的内部设置有变截面中孔(21);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靠近圆形柱塞(3)的一端设置有接线柱(901);所述传输电缆(1)的缆芯穿过变截面中孔(21)与有水密连接端子(9)上的接线柱(90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头主体(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中孔(701)、第二中孔(702)、第三中孔(703)、第四中孔(704)、第五中孔(705)以及第六中孔(706);
所述第一中孔(701)、第二中孔(702)、第三中孔(703)、第四中孔(704)、第五中孔(705)以及第六中孔(706)相连通;
所述第一中孔(701)的直径大于第二中孔(702)的直径;
所述第二中孔(702)的直径大于第三中孔(703)的直径;
所述第六中孔(706)的直径大于第五中孔(705)的直径;
所述第五中孔(705)的直径大于第四中孔(704)的直径;
所述第四中孔(704)的直径大于第三中孔(703)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中孔(706)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内设置有孔用弹性挡圈(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柱塞(3)的外部设置有第一密封槽(19),所述第一密封槽(19)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定位盘(12)上设置有第二密封槽(11),所述第二密封槽(11)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头主体(7)的外部设置有第三密封槽(13),所述第三密封槽(13)内设置有第三密封圈(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连接端子(9)的外部设置有第四密封圈(8);所述第四密封圈(8)与水密连接端子(9)构成平面密封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柱塞(3)的外部设置有辅助装配槽(18);所述电缆头主体(7)靠近圆形柱塞(3)的一端设置有辅助安装槽(16),所述辅助装配槽(18)与辅助安装槽(16)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头主体(7)与水密连接端子(9)紧固连接。
CN201921386513.5U 2019-08-23 2019-08-23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Active CN210637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6513.5U CN210637609U (zh) 2019-08-23 2019-08-23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6513.5U CN210637609U (zh) 2019-08-23 2019-08-23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37609U true CN210637609U (zh) 2020-05-29

Family

ID=7079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6513.5U Active CN210637609U (zh) 2019-08-23 2019-08-23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376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9666A (zh) * 2019-08-23 2019-12-03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CN112736807A (zh) * 2020-12-07 2021-04-30 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 海缆穿舱密封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9666A (zh) * 2019-08-23 2019-12-03 上海船舶电子设备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CN112736807A (zh) * 2020-12-07 2021-04-30 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 海缆穿舱密封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37609U (zh)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CN103840307B (zh) 深水环境下船用电缆密封连接器
CN203760749U (zh) 深水环境下船用电缆密封连接器
CN110792862A (zh) 一种免倒角密封结构
CN108054569B (zh) 一种大水深大电流穿舱密封组件
CN111268058B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壳体舱段机械连接器
CN111030006A (zh) 一种水下脆性不可切断线缆的穿舱连接防水装置
CN217501698U (zh) 一种用于盾构始发接收的高密封性钢套筒结构
CN203787667U (zh) 水下推进器密封舱穿舱线缆连接器
CN110529666A (zh) 可拆卸穿舱水密结构
CN112769089B (zh) 一种不锈钢电机线缆端头
CN212849045U (zh) 一种专用的水密电缆组件
CN210978523U (zh) 立柱密封装置
CN210074295U (zh) 一种水密舱体穿线结构
CN107509360B (zh) 一种水下设备散热装置
CN211289123U (zh) 一种免倒角密封结构
CN204835459U (zh) 一种车载屏蔽接头
CN103762447B (zh) 水下推进器密封舱穿舱线缆连接器
CN214849297U (zh) 一种海底电缆接头的密封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电缆
CN213177143U (zh) 一种具有抗压结构的新型高压钢丝缠绕胶管
CN213982490U (zh) 一种便于拆装软管密封件
CN213450277U (zh) 一种定长伸缩油管短节
CN216312164U (zh) 一种防水连接套
CN210053183U (zh) 一种铠装单密封防爆电缆填料函
CN219303993U (zh) 密封塞及计量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108, No. 5200 Jin Du Road,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hipbuild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726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Corp.)

Address before: 5200 Jindu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0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Institute of Ship Electronic Equipment (726 Institute of China Ship Heavy Industry Corp.)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6

Address after: 200025, Bottom Floor, No. 19, Lane 345, Danshui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ZHONGYUAN ELECTRON &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08, No. 5200 Jin Du Road,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Shipbuild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726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